《道德經》對領導藝術指導,做領導人應該具有「七善」
《道德經》對領導藝術指導,做領導人應該具有「七善」
編輯/道緣
前幾日,我查閱老子的文章時,看到了網上出現了N多個關於「上善若水」一段的解釋,均各有千秋,心血來潮,山人獨闢蹊徑,也來做一個另類釋義,以為前幾篇有關品《孫子兵法》、《論語》與「領導藝術」的拙解續篇,由於時間倉促,資料收集不是很完全,醞釀也不是很成熟,加之山人自身的知識淺薄,故此難免雜亂無章,敬請讀者見諒,若得大家不吝賜教,並給予斧正,則山人不勝感激。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水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它具有強烈的環境適應能力!你把它倒進方形的杯子,它是方的;你把它倒進圓形的杯子,它馬上變成圓的。水同時有著很明確的目標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它的終極目標是大海,只要它鎖定了這個目標,它就從來不曾放棄而最終「萬流歸海」;水同時還具有強烈的拼搏精神和包容之量,為了達成它追求的真理,它可以奔走在為別人所不齒的山間小澗,它洗滌了世界卻從不抱怨……
自己活動,並能推動別人的,是水;經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礙物時,能發揮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潔洗凈他人的污濁,有容清納濁的寬大 度量的,是水;汪洋大海,能蒸發為雲,變成雨、雪,或化而為霧,又或凝結成一面如晶瑩明鏡的冰,不論其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一、居善地——精心選址和布局
企業的選址和布局對一個企業的興盛與衰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影響,企業領導想要成功,就必須善於選擇適合自己企業成長和發展的環境。
隨著「風水論壇開進大會堂」,建築風水學、企業經營選址、對經營生意周邊環境進行科學的風水考察,已經不再是一種偷偷摸摸,見不得人的事情。其實,並非風水一道才注重選址布局的,雖然前人的歷史經驗的寶貴總結,只是作為風水觀被一直延用了幾千年。但我們也可以汲取精華棄其糟粕,我個人認為,至少從商業科學的角度來講,選擇一個經商的好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地利,就是好的地利位置。如果選址偏避,交通不便,道路堵塞,如何使顧客登門惠顧呢?而布局不合理,不僅空間不能充分利用,還會給人一種壓抑感,或不利安全,也許還會耗財耗物。這就像種田一樣,並非什麼地里都可種出好莊稼;也並非一樣種子在任何地里都可種出收穫;也並非凡是化肥都可施田,這其中的確隱藏了很多的學問和經驗的,種田一道,經驗豐富的老農卻心中有數,總能分辨得清,把握得當。
所以,投資前考察環境、選址布局的確是企業領導必做課題。
二、心善淵——要有胸襟和志向
企業領導要有寬廣的胸襟和遠大的志向,並且能時刻保持冷靜,以及深厚的底蘊!企業領導如果沒有目標和理想,那麼不會有發展的動力和拼搏的決心;沒有了攬容天下英雄豪傑的胸襟,就不可能參與市場逐鹿!
楚漢相爭的初期,劉邦和項羽的實力差距太大了,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而得天下,關鍵就在於他攬容了張良、蕭何、韓信三傑。劉邦曾經置酒雒陽南宮,與群臣有一段精彩的對話,劉邦問:「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意思是說,劉邦認為自己並沒有多麼超人的能力。要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如張良;說到安邦定國,撫慰百姓,供應物資,保證糧餉,他不如蕭何;而統帥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豪傑,劉邦能很好地使用他們,所以能夠取得天下。但是項羽,他有一個范增卻不能重用,所以就失去天下了。
三、與善仁——懂得博愛和仁義
企業領導還應該具有博愛和仁義之心的人!他善於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成功之道,並且身體力行地踐行一生!同時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永遠都不忘記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弟兄和回饋社會!
漢昭烈帝劉備白手起家,除了頂著一個宗室皇叔的帽子之外,沒有任何可以利用的資本,能夠建立蜀國,關鍵就在於用人。劉備用人最大的訣竅就是以情動人。讀《三國演義》的時候,老覺得劉備動不動就哭,人家說他是哭出來的江山,是頗有根據的。不過他的眼淚可不是白流的,每一滴眼淚都產生了極大的績效。劉備非常重視仁義,投靠劉備的人才除非觸犯法律或在戰場上戰死,大都不會死於內訌。不管是在三讓徐州,還是荊州內鬥或者取益州的時候,主要人才都被劉備收容下來,沒有造成內訌損失。關張趙、諸葛亮、法正等人的職位,都能隨著劉備事業的成功而高升,而且子孫也能得到重用。相比之下,曹操老是猜疑臣下,孫權也曾經逼死過大臣,給人伴君如伴虎的感覺。劉備這種忠厚仁義的用人準則從創業之初貫穿到建立霸業。他一生都對自己的部屬仁愛有加,而不是像有的人能共患難,卻不能同享樂,功臣最終落個「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劉備以仁待人,很多人才欣然前往,而且多有善終,所以人們願意為他賣命,幫助他成就大業。劉備限於自己的條件,在選人上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重視質量,他所用之人都在某些方面具有卓越能力,能獨當一面,橫掃千軍。孔明及「五虎上將」都是當時的人中之龍。讀一下《三國演義》,我們就會發現,劉備人少,但似乎拿出一個就是個一等一的大將,不像曹操,人才雖多,但是突出的並不多。這與劉備自己資本有限是相關的,他沒有什麼資本,所以養不起那麼多的謀士將領,於是他把資本用到關鍵的人物身上,收攏了當時的精英人物,有效地彌補了人才不多的缺陷。
劉備用人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懂得體諒下屬,能夠寬容下屬的缺點。張飛脾氣火爆,關羽驕傲自負,龐統相貌醜陋,他都可以包容,想辦法取其所長、容其所短等。
四、言善信——恪守誠信和信任
企業領導是要講究誠信的!不管對外還是對內,對外,誠信能為企業帶來良好的聲譽、客源以及財富;對內,能得到員工的尊敬和支持。誠信就是責任!因此,企業要發展,誠信最重要。而另一方面,信任員工卻無疑是一種力量,它能夠激發人的潛能,使事情發生預想不到的變化。目前,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很多企業均紛紛提倡實行信任管理,只有形成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雙向忠誠,才能有效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台灣知名企業家、宏基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也認為,管理企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信任下屬、充分授權。
信任管理能彌補自身不足。再強勢的領導人,總有照顧不到的角落,只有充分授權,把有能力的人充實到各個崗位上,讓他們隨時隨地行使權力,做出符合市場規律和企業文化要求的正確決策,企業才會高效運轉,這樣的企業才有生命力。當下屬能力超過自己時,尤其需要信任管理。廣告創意專家戴維·奧格威早在50多年前就告誡所有的企業家:「如果我們總是僱傭那些不如我們的僱員,公司將逐漸成為侏儒,只有當僱傭的員工總是超越我們,並讓他們放手施展才華時,公司才會成為巨人。」這話很有道理,因為,企業家在為精兵強將提供施展本領的舞台的同時,實際上也為自己撐起發展空間。明基的李耀、宏基的王振堂、緯創的林憲銘、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精英創辦人陳漢清、采鈺科技董事長蔡國智都是施振榮手下的得力幹將。在這些人的支持下,施振榮才得以成為台灣巨富。
再者,信任還能增強團隊精神。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加劇,任何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都需要有一個好的團隊來支持企業發展。如果沒有信任,張三的思路、想法不會與李四分享,李四有好的創意,也不會告訴王五,最後,誰也不能成功。用人不疑才能凝聚人心,要把眾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就需要高度的信任。據說,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是3000多名工程師合作的結晶。沒有精誠團結的團隊意識,沒有所有研發人員的默契和相互配合,這項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信任還能降低管理成本。一個企業家如果不相信自己的下屬,時時處處都要對下屬設防,那麼,他有再多的精力也會累死。儘管企業中總有少數人會因法律觀念淡薄或道德意識不足,做出一些對不住企業的事,但這種人的危害畢竟是很小的。明智的企業家,應當相信大部分人是靠得住的,你只有信任員工,員工才能信任你,才能放開手跟你干。曾當選過大陸首富的盛大網路總裁陳天橋說:信任是成本最低的管理方式,比方說一個員工報銷車票,如果我不信任他,我就要找會計審核他。但是如果我信任他的話,我就立刻給他報銷,他就可以去干更多的活,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五、政善治——擅長管理和執行
執行,就是執行力!培訓界管理界天天在呼籲執行力的重要,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並不見得能有多少。什麼是執行力?成都龍嘯盛世教育培訓機構總裁何逸舟認為分三步:一是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二是找到執行這個戰略戰術的正確的人;三是這個正確的人正確地執行了這個正確的戰略戰術!沒有了運籌帷幄的能力,便不可能決勝於千里之外。
此外,企業領導重要的是懂管理,不懂管理就不能成就企業,管理是一個很深奧的學問,很多企業領導自以為管得住人就是能管理了,其實不然,最好的管理應該是吸引和留住最好的人才,並且能夠很好地駕馭、指揮和協調這些人才。我曾調查過不少企業對於人才管理方面的策略,最後發現,很多企業都走入一個誤區,這些企業的領導對每一事的決策之前總是先讓一些主幹人才相互協調,協調好後,再讓領導來做決策,結果這些主幹人才大都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堅持己見,以致往往鬧得不歡而散,直至最後都沒有協調成功,既耽誤了企業的發展時機,又無形之中為團隊製造了間隙。我個人認為,古代帝王奏摺制值得借鑒,就是讓各個領域主幹人才為一項決策各自寫個策劃和意見,然後由企業領導綜合各自的意見建議做出最終決策,而切忌為屬下幹將製造制肋。
宋雍熙三年,宋太宗征討遼國,三路大軍並出,他明知道潘美妒忌楊業,但仍然任潘美為西路軍主將,楊業為副將。起初戰爭進展順利,楊業也是英勇善戰,一路奪取了寰、朔、雲、應四州,但主力軍中路曹彬失利,東路宋軍於岐溝關大敗,遼軍乘勝大舉反擊。宋太宗無奈,命令三路人馬班師回朝,命潘美等率領大軍將收復四州的民眾遷移到內地。此時,遼國十幾萬大軍全線反擊,攻破了寰州。遼軍兵力佔有很大的優勢,楊業針對自己的任務是遷移民眾,不需與敵人決戰的實際,就向潘美進言,力主兵至應州,誘遼軍向東,以保障民眾沿石碣谷(今山西朔州南)南撤,並設弓弩手千人於谷口,騎兵居中接應,扼阻遼軍南下。楊業與遼國交鋒多年,深知邊境地理,作出的判斷非常正確,也非常可行。但是監軍王和劉文裕卻驕傲自大,非要與遼國正面進行交鋒,並且以怯敵嘲笑楊業。主將潘美其實也明白自己的任務不是與敵交鋒,而是遷移民眾,但是他出於嫉妒心理,沒有支持楊業的意見。這時候宋朝君主統御將領的弊病顯露出來,楊業雖然是負責作戰的副將,卻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力,只能受監軍王和樞密使潘美的制約。最後楊業力爭不果,只能聽從潘美的安排,冒險出擊,他知道此行兇多吉少,於是和潘美約定在要道陳家谷部署步兵強弩作為接應,以保證能成功撤退,甚至取得僥倖成功。
楊業出擊以後,王等人沒有等到楊業的消息,就貿然率領部隊出擊。結果前進不久,得知楊業敗退,他們不但沒有按照約定,在陳家谷設伏,而且慌忙撤退了。主將潘美沒有制止部下的擅自行動,聽到楊業失敗的消息,一走了之,顯然故意置楊業於死地。楊業力戰盡日,退到了陳家谷,卻見山谷空蕩,接應的人馬不見蹤影,悲憤之餘率領部下力戰。楊業受創幾十處,曾讓倖存的士卒突圍,士卒不願,全部戰死。部下戰死殆盡後,楊業仍奮戰不止,手刃敵軍數十人,最後筋疲力盡,為遼軍生擒。楊業長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賀懷浦全都力戰而死,場面慘烈悲壯。
由此可見,縱使如楊業這樣的名將也難從君主統御將領和部將制肋的弊病中生還,何況其他幹將?
六、事善能——精於用人和指揮
企業領導即使不是能人沒關係,只要他能用能人就可以了!然而能用能人談何容易?古往今來,有多少成就大業的英雄豪傑是適逢盛世的?然他們卻能聚集一起,縱橫天下,究其原因,均是得效明主。所謂明主,並非有西楚霸王之「恨天無柱,恨地無環」的蠻力,也無諸葛孔明之通曉天文地理、星相卜算的本領,但無一不是有集賢之義、納能之信、容人之量的人!所以,企業領導自己手下有一幫厲害的骨幹將為成事之基了!後天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各種指揮能力和專業知識以及管理水平,豈愁事業不興?
說到此,漢高祖劉邦的用人策略值得一提。張良、蕭何、韓信都是人中豪傑,不善於統馭他們,必然會互不服氣,甚至相互排擠壓制,造成內訌。所以劉邦就根據他們的個性進行管理,使他們協調一致,各盡所能,為他的事業貢獻力量。張良善於出謀劃策,所以劉邦就把他留在身邊,充當高級參謀,隨時獻計獻策,諮詢顧問。蕭何行政經驗豐富,為人沉穩,有長者風範,所以就讓他駐紮後方,撫慰百姓,隨時供應糧草物資,支持前線的戰爭。而韓信善於統兵打仗,就讓他征戰沙場,這樣就使他們各司其職,發揮各自特長。同時,這種分工也使他們相互牽制,不會威脅到劉邦的領導地位。張良雖然謀略出眾,但是沒有軍隊,也沒有糧食物資;蕭何雖然坐鎮後方,但是沒有軍隊,也成不了什麼氣候;還有韓信雖然有大將之才,身邊也有一些謀士,可是少了糧食物資的支持,幾十萬軍隊照樣玩不轉。所以,雖然漢初三傑都有獨當一面的大才,甚至蕭何與韓信都有自立的機會,但是他們在劉邦這種權力制衡的設計下,只有老老實實地為劉邦賣命了。
劉邦統馭人才的另外一個重要辦法就是論功行賞,使得手下的眾多人才,能夠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有序地展開競爭。下屬的官位升遷賞賜有了根據,就能使他們按照規則,充分發揮才能,獲得封賞,而不是把才能用在內耗上。
關於劉邦的用人,韓信曾經與劉邦有一段精彩的對白。劉邦問韓信:「如我能將幾何?」韓信答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曰:「於君何如?」答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擒?」韓信答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韓信此言可謂不虛。成就事業者不但要重視人才,更要善於統馭人才,從而使他們有機組合,提高他們的凝聚力,增強自己的實力,成就功業。
七、動善時——善於審時和度勢
智著之爭勇者勝,勇者之爭快者勝。時間之爭一直都是企業的最原始的競爭,爭得時間就爭得了機遇的把握能力。只要有把握機遇的能力,則必能每戰必勝。商場如戰場,戰機的延誤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人們常說,人一生總有幾次機遇,對於企業也是一樣。然而並不是每個企業領導都能認識到機遇。
有時候,一次機遇僅向你招一次手,有時候,把握一次機遇足以成就你一生,有時候,失去一次機遇足以讓你遺憾一生。
常常是這樣,由於人對每一次機遇的認識深度不一樣,捕捉機遇的慾望不一樣,把握機遇的能力不一樣,努力的程度不一樣,於是,人與人之間有了差別。
能認識機遇,並能懂得搶抓機遇的企業領導,就把握住了商勢。胡雪岩說,會做生意要特別善於度勢,要能夠很好地把握住商勢,同時,還要特別善於利用商勢。說到底,度勢只有對於那些善於發現商勢並且能夠很好地去抓住商勢、利用商勢的人,才成其為度勢。有利態勢對於生意人來說,就是商機,它稍縱即逝。胡雪岩說:「做事情要如中國一句成語說的,『與其待時,不如乘勢』。」許多在別人看起來很難辦的大事,胡雪岩都能順順噹噹地辦成了,這都是因為他掌握了乘勢技巧的緣故。
乘勢技巧的關鍵就是要隨機應變,能夠在順境逆轉甚至隱入絕境時,沉著應對。面臨不利情況時,特別要注意冷靜分析整個時局,全面把握所有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因素,使有利因素的效力得以全面發揮;另一方面則要注意因勢利導,使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由此找出反敗為勝的機會。
結 語
孔子曾經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山人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領導,應該像山一般能容納萬物而不與萬物一爭高下;像水一般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一較長短。既要有山的霸氣和沉穩,同時又不缺少水的柔韌與內蘊!
上善若水
釋義一:凡是符合「道」體的人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但水從不與萬物爭短長,它總是居住在眾人最不願去的低洼之地,這種品德,才最接近於「道」。(這種人)隨遇而安,像水一樣安於卑下的環境;心若止水,像深淵那樣深沉。為政公平,像水那樣順其自然、有條不紊;辦事機智果斷,像水一樣無所不能;一旦行動,見機而行,像水一樣無往不利。正因為他像水一樣不與水去爭雌雄,所以才不會導致失敗招來怨恨。
釋義二: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釋義三:最高級的善就如同流水一般的境界。流水只一味的滋養萬物,而不會同萬物相抗爭。流水總是處於低洼之處,與眾人積極向上、謀求發展的精神相背逆,自然遭人們的厭惡。水所處地位就如同無為的「道」 相仿。人要找一個優良的環境居住,要善於去研究一些淵深的學術,與人交往要善於講求仁道,當政要善於管理,所做事情要能充分發揮你的能力,辦大事要善於選擇好的時機。但不要與人相爭,才不會有錯。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是忙於汲汲營營地追求滿足物質上的慾望,卻忘記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我們常常忙著左顧右盼地評斷別人,卻忘了應先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我們又當,如何獲得幸福、成功、圓滿的人生?道法的智慧,提供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向,並為探尋時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實的建議。
------ 道緣,從這裡開始遇見你的信仰!
推薦閱讀:
※論說翻就翻的友誼小船
※好看又好吃的飯糰藝術
※畫家褚慶賀---純真自然 清新脫俗
※為什麼會是馬薩喬發現了透視法則?
※永別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