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春拍 | ?雲觥萬載——古代玉器之牌佩

【北京東正2017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時間:2017.6.6-6.7

拍賣時間:2017.6.8

預展及拍賣時間:北京嘉里大酒店

北京東正2017年春拍【雲觥萬載——古代玉器專場】將繼續為各界藏家師友奉上60件臻品古代玉器。中國古代玉器經過漫長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使用體系,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因此,君子愛玉,自古君子玉不去身,隨身而攜。本期將為您推薦【雲觥萬載——古代玉器】專場中的牌佩之玉。

白玉鏤空朱雀螭龍珩

L 9.5 cm

RMB 600,000-1,000,000

珩為古代組佩上部橫向的玉佩,形狀像磬,珩下懸掛其他佩飾,因較稀少而珍貴。東漢許慎《說文》中註:「珩,佩上玉也。」《國語·楚語·下》中寫:「楚之白珩猶在乎?」註:「珩,佩上之橫者。」此件即為呈上弧懸掛的玉珩。玉質精白細膩,華光熠熠,密度頗高,清透凝潤不帶一絲雜質,僅兩端及頂部微微受沁,古意盎然。器身扁平呈拱形,兩端出廓鏤雕以雙螭,龍臣字眼,翹鼻,鬚眉卷翹,獨角後掠,龍身曲轉,弧度優美,四肢矯健,威猛有力,長尾捲曲分叉,龍姿雖靜猶動,氣宇軒昂。上部出廓鏤雕以朱雀,呈行姿,曲頸回首,勾喙,圓眼,眼尾出梢,冠羽後掠,張喙咬住一渾圓火珠,頸部刻有極細網格紋,周身飾勾雲紋,翅膀和花尾均呈捲曲狀,翅羽細節絲絲分明,仙氣逼人。

朱雀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上古四大神獸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它也有從火里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夢溪筆談》卷七:「四方取象,蒼龍、白虎、朱雀、龜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鳥謂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謂之長離……或雲,鳥即鳳也。」 珩之正中,亦壓地隱起雕有抽象之火焰紋,烘托朱雀的浴火重生之特性。螭龍、朱雀身上之紋飾以遊絲毛雕技法雕琢而成,形若遊絲,細如毫髮,逶迤婉轉,順暢遒勁,正如明人高濂在《燕閑清賞箋》中所描述的:「漢人琢磨,妙在雙鉤,碾法宛轉流動,細入秋毫,更無疏密不勻,交接斷續,儼若遊絲白描,毫無滯跡」。整器造型抽象寫意,形態詭譎神秘,採用婉轉優美、浪漫飄逸而又剛柔相濟的線條,如行雲流水,表現出上古神獸之威嚴及無窮的力量,可玩可賞,獨具秀勁古逸之氣,殊為珍罕。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類似玉鏤雕龍紋珩,但本件玉珩之上端益雕有出廓朱雀,融神物崇拜於精工中,更為難得。

參閱:

1.《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p249,圖209

2.《中國古代玉器藝術·上卷》,人民美術出版社,p116,圖51


元末明初 白玉沁色風雲際會牌

L 5.6 cm

RMB 500,000-800,000

玉牌呈扁平長方形,四角圓潤,頗具厚度,材質精密細膩,精光內蘊,局部受沁,蒼古色澤似為畫面上色,遠古之氣息撲面而來。圓雕一騰身螭龍於牌首,龍型矯健,置身團團祥雲之中,翱翔飛舞於天際,雙目炯炯,張嘴露齒,鬃毛後掠,體態威猛,氣勢奪人。牌面上淺浮雕怪岩重疊,虯枝盤展,正中一虎沉身而立,昂首仰視,高額圓目,雙耳後貼,兇悍猙獰,神態生動,四肢蜷收,肌肉飽滿有力,似躍躍欲動、蓄勢待發。龍虎對峙,意欲隨時撲斗,寥寥數筆,刀法精湛,刻工深峻,兩雄刻畫細緻入微,場面精彩生動。另一面則勾邊滿刻谷紋,古韻十足。

龍虎相會,叱吒風雲,此類龍虎相交題材通常名為「風雲際會」,取自《周易·干·文言》:「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萬物睹」。龍虎於天地間呼應,漢·王充《論衡·偶會》:「良輔超拔於際會。」,被人們視為極為難得的場面,以比喻有才華、有作為的人在難得的好時機聚合,亦為惺惺相惜的豪傑間之饋贈佳品。利用天然之巧妙沁色,將其表現為龍頭、猛虎肢體,活脫自然,除其優美的裝飾手法外,更賦於其內在的生命流動,予人咀嚼不盡。


清乾隆 白玉仕女詩文子岡牌

L 3.9 cm

RMB 200,000-400,000

選用上等和闐籽玉雕琢,玉質潔白凝潤且光潔無瑕,不著一塵,予人柔美的視覺觀感。整體呈扁平長方形,四角轉折圓潤,比例均衡優雅,牌首中貫一孔,以利穿系。四周起立邊,地平如鏡,一面淺浮雕一枝寒梅旁逸斜出,疏影橫斜,一位仕女靜坐於梅枝下,梳高髻,著長裙,面容恬靜娟美,若有所思,衣袂飄飄,襞褶稠疊,身軀微斜倚坐於花石之上,旁置一冊翻開之書卷,文靜慵懶,姿態頤然。另一面淺浮雕流雲之開光,減地陽刻「一種芳心惜遲暮,梅花香里獨披書」之詩文,字體如行雲流水,俊逸文雅,琢刻規整卻不流俗,署「子岡」刻款。

陸子岡為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之玉雕大師,技藝精絕,且靈巧多思,常有妙創,《蘇州府志》載:「陸子岡,碾玉錄牧,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髮。其創製之玉牌方圓合度,玲瓏小巧,牌面淺浮雕人物詩文,典雅蘊藉,一時間風靡各地,海內爭求,眾玉工紛紛仿製,號稱「子岡牌」。此牌材美工精,巧思獨運,留白意境清幽,人物肌圓骨潤,神態怡然端莊,刀法既含蓄又剛勁,雖用琢玉工具碾出,仍不失畫家的筆墨情趣;詩文一面字體具清閑雅逸之意蘊,與玉牌之畫面圖文並茂,相得益彰,正可謂珠聯璧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雋永宜人。


清乾隆 白玉山水人物詩文子岡牌

L 5.5 cm

RMB 500,000-800,000

選料極精,玉質瑩潤潔白,毫無綹裂雜質,如一片冰雪凝結,為典型的羊脂白玉。牌呈扁平長方形,四面倭角,正面額首浮雕相背前視的雙夔龍,兩夔龍身軀各向兩端上下延伸,修長的線條交於底端,並自然圍繞成長方形開光。開光外起凸弦邊框,邊框內減地一層,平整的地子上,復以壓地隱起技法,淺浮雕山水畫境。一面但見晴空萬里,遠處白雲悠悠,一飛檐小亭坐山臨水,一松樹立於山石之上,枝幹遒勁,旁逸斜出,形如虯龍。近景江河流水潺潺,三位文人立於石橋之上,山石嶙峋,一士頭戴儒巾,另外二人梳髮髻,身著交襟長衫,雙手皆高舉,神態自若,似在朗聲交談。另一面於開光內減地陽刻蘇軾《後赤壁賦》中詩句:「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詩文結體行筆流暢,頗具筆墨韻致,落「子岡」款。

陸子岡是中國玉雕史上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師, 一改明代玉器陳腐俗氣,其所創非常講究,有所謂「玉色不美不治,玉質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之說。其特殊魅力體現在集別開生面的形態、精美的玉質和精細的雕工於一體的風範,將印章、書法、繪畫藝術融入到玉雕藝術中去,對後世影響極大。細觀此牌,玉質堅潤若脂,所雕圖景題材雅緻,構圖疏朗,層次分明,雕琢若皴,玉牌地子處理平整如鏡,尤見工力,詩書畫相合,為標準的乾隆時期蘇作器物。

參閱: 《故宮玉器圖典》,故宮出版社,p234,圖169


18世紀 白玉龍鳳紋連環佩

L 10 cm

著錄:Christie』s New York, 2013/03/21,Lot. 820.

RMB 200,000-400,000

白玉雕一連環佩,材質溫潤細膩,白度上佳,通體凈白無瑕,滑如凝脂。將整塊玉料一分為二剖為兩片圓形,中間由一四方形扣相連,可扣合,可展開,極富巧思。正面高浮雕一龍一鳳,龍輾轉騰挪於如意雲間,鬃毛向後飄揚,龍身細長盤曲,線條流暢優美,起陽線為脊,四肢矯健有力,關節處以旋渦紋作裝飾,花尾分叉,精緻華美,極具張力。鳳眼尾出梢,尖喙長頸,羽翎清晰,將翱將翔,粗長尾羽飄於身後並以短細陰線為飾,豐厚柔美,高貴端莊。 另一面地平如鏡,打磨光滑,減地陽起「福壽」、「雙全」二字,篆體規整,刀工精湛。

中間之扣環上亦淺浮雕有一盒、一荷及銀錠和毛筆之紋樣,取意「必定和合」。

天地兩分,陰陽交融,乃生世間萬物。龍與鳳凰,作為源遠流長蘊含豐富的文化現象,作為中華民族的圖徽與標誌,成為人們喻情示美、秉德兆瑞的常示圖騰。龍鳳玉佩,有著東方人特殊的審美情趣,寓意龍鳳呈祥,和和美美,幸福安康。此牌雕琢厚重而不失靈巧,布局合理,紋飾規整,彎曲盤繞的線條遒勁有力,刻工一絲不苟,打磨極為考究,文雅秀麗,寓意祥瑞。


清乾隆 白玉龍象佩

H 7.8 cm

RMB 200,000-280,000

玉佩溫潤緻密,凈白無瑕,呈橢圓細長扁片狀。佩之頂部淺浮雕一大象,大耳貼體,嘴際長牙伸於鼻外向前攏合,長鼻向下捲起,眼睛刻畫尤為傳神,為臣字眼,眼梢細長,溫馴之至,腮邊及後頸褶皺亦被刻畫得一絲不苟,四肢健壯而穩健,短尾俏皮後翹,背部中間琢有一細小圓孔可供穿戴。玉佩之中心淺浮雕有一四爪蒼龍,龍昂首向上仰視大象,火焰形眉向上卷翹,臣字眼,直鼻,雙角後掠,兩條細長龍鬚向前飄拂,耳後亦以細陰線雕出細緻鬃毛,器宇軒昂,不怒自威。

龍身作盤踞狀於佩之兩面,頗富身段之變化,身披細密鱗片,靈活夭矯而又挺拔有力。佩之兩側琢有6個絞絲圓環為飾,背面亦淺浮雕有一帶谷紋,神秘仿古之氣息濃郁。龍象所指的是帝皇,出自五代齊己《寄吳國西供奉》詩:「瑤闕合陪龍象位,春山休記鷓鴣啼。」及宋岳珂《桯史·獻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誠,仰干龍象之馭。」此佩玉質上乘,瑩潤如脂,雕功精湛流暢,形質俱佳,或為清朝某位皇帝所佩戴之物。


18世紀 白玉雙龍佩

H 7 cm

RMB 200,000-280,000

佩呈長方形扁片狀,玉料精純,凈白如雪。對稱浮雕雙龍,獨角後掠,臣字眼,斧形下巴,頗具威嚴氣勢。身軀以抽象形式表現,細長捲曲,相互纏繞,以細陰線勾邊。整器飽滿潤澤,寶光瑩瑩,紋飾細密規整,動靜結合,古雅大氣。穿繩上配有一紅珊瑚珠為飾,紅白相映,甚是喜人。


18世紀 白玉斧形佩

L 7 cm

RMB 100,000-200,000

佩取材上等和田白玉,作玉斧之型,潔白細膩,明潤通透,油脂感強,無暇無憾。斧形佩始於戰國,盛於西漢,明清之時,尚古之風盛行,遂將其改為小型配飾,依其舊意並加飾新法,別具韻味。斧上有穿,雕一蟠螭,螭龍盤身而過,弓背回首,高鼻深目,身型細長矯健,趾爪有力,長尾微卷垂於斧面,形態威猛。斧面以去地因其之法雕琢繩紋開光,其內裝飾連續的谷紋,古樸且頗富韻律感。環繞玉斧兩面透雕紋樣,一側精琢一虎,身軀渾圓,仰首眺望,形神兼備。另一側雕馭龍之神人,肩生雙翼,更似古代神話中雷公之形象,行雲布雨,澤被四方。此件玉佩紋飾繁瑣,以神人故事與吉祥紋樣相結合,龍虎相遇,取「風雲際會」之意,且「斧」可諧音「府」,寓意府上有龍,有府中得貴子,代代可封候之吉意。又選料極佳,刀工精湛非凡,細部雕琢一絲不苟,頗具匠心,良工遇良才,可謂相得益彰。


清乾隆 白玉子孫大吉佩

H 8.8 cm

RMB 80,000-160,000

玉佩由白玉製成,潔白綿密,潤如凝脂,局部微帶沁色,更添古意。呈扁平葫蘆形,體量頗大,額部雕有如意雲頭,中貫小孔以供穿系。四周起邊作為開光,一面減地淺浮雕葫蘆藤蔓造型,兩枚葫蘆懸掛於枝蔓之上,圓潤可人,弧線優美,枝葉彎曲纏繞,葉脈纖細,生動自然。

另一面則陽刻篆體「子孫大吉」四字,輾轉流暢。佩之兩側亦出廓飾有變形仿古龍紋,精巧別緻。葫蘆因其諧音「福祿」,且形似「吉」字,寓意大吉大利,而且由於葫蘆的藤蔓很長,像一條帶子,「蔓帶」諧音「萬代」。此器構思精巧,取葫蘆瑞物為形,刻鏤生動,且寓意福祿加身,子孫萬代,值得寶之。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9· 清》,紫禁城出版社, p256,圖259


18世紀 白玉玉堂錦繡牌

L 5 cm

RMB 150,000-200,000

牌以白玉為材,玉質溫潤晶瑩,潔白無暇,器呈長方形,四角圓潤,體量適中,打磨平滑如鏡。高額首,實地陽雕對稱夔龍,龍尾捲曲分叉,呈多枝卷草紋狀,雙龍首之間有圓孔,作穿系用。牌兩面皆開框減地,正面池面隱起雕卧一雄獅,做蜷卧回首狀,獅頭圓而大,凸額,獨角,圓眼,如意形隆鼻,脊骨隆起,毛髮整齊,表情威武,前爪處有一繡球,渾圓精緻。獅為百獸之王,亦傳為宮堂守神,繡球乃吉祥之物,此寓前程錦繡一片大好之意。

背面相應於居中陽刻篆書「玉堂錦繡」四字,莊重典雅,古色古香,益添富貴如意之寓意。精於選玉,妙於雕琢,用材精良,乃難得珍品。


推薦閱讀:

有一場網路春拍,叫做520閑魚拍賣節丨推介
紐約蘇富比2015春拍點評:瓷雜篇
2016西泠春拍拍賣瓷器最新成交榜(內附高清大圖)
2016春拍預覽,眾多佳器珍品驚艷亮相!

TAG:古代 | 玉器 | 春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