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利、舒、補——中醫「治肝四法」

清、利、舒、補——中醫「治肝四法」[收藏] 2010-03-03 16:40標籤:治療肝病,清,利,舒,補

現在,包括各類急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在內的各類肝病、肝臟損傷已經成為日益困擾人們的健康問題,我國已經是世界乙肝第一大國,今後這不僅僅是個疾病問題,也會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通過這些年的臨床實踐與研究,對肝病治療也取得了寶貴經驗,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各類肝病均有顯著療效。我將其歸納為「治肝四法」,現淺述如下,供各位討論。

一. 肝病四法

一曰清,清熱解毒。肝病多見發熱、黃疸、口乾、溲赤、便干、心中煩悶、舌紅、苔黃厚、脈滑數等熱像,此均系肝膽內熱之象。故,郭老認為治肝病必清解肝膽之熱,清熱解毒之法為首選治則。茵陳、蒿湯有清熱利溫退黃之功,以其作為首選之方劑,再做以其他清熱解毒之品,如:大青葉、生石膏、黃芩、花粉、白花蛇舌草以清熱解毒、 火生津。以上藥物可清熱肝膽之熱、消退黃疸、消除熱症。若以神志昏迷,心竅閉塞,可選用安宮牛黃丸,水牛角、蓮子心等瀉心火、醒神通竅。郭老將清熱解毒、清熱退黃視為治肝第一法則。

二曰利,通利小便以解毒。肝膽濕熱之邪可從下焦分利而解,使毒熱有所出路,故利尿排毒是肝病的重要治法之一。邪熱由溲而解則黃自退。「利」於「清」在臨床中相輔相稱,相得益彰。「清」有「利」佐,祛邪迅速而徹底,「利」得「清」助,除邪而不流淤。郭老常配伍茅根、蘆根、澤瀉、豬苓、茯苓、萹蓄、瞿麥、以利水滲濕。消腫腎濕熱,實踐證明,應用清熱利尿之品,使毒有出路,能明顯縮短病程,減輕癥狀。

三曰舒,舒肝解郁,理氣止痛。肝病常見脅肋脹痛,胸肋苦滿、腕腹脹悶,食少納獃等肝氣瘀滯,肝胃不和之象。所以,在清熱利水的同時應實施顧及舒肝理氣止痛,健脾開郁寬中,常使用川楝子、元胡、柴胡、梔子等品以達活血行氣止痛、舒肝解郁除煩之功,再佐以焦三仙舒肝健脾則愈臻完善了。應用以上藥品,有開郁理氣、疏導肝氣、舒肝解郁之效,使肝氣舒暢調達,故舒法為治肝不可缺少的治法之一。

四日補,補氣補血補腎。肝病日久,耗氣耗血,累及於腎,常致腎中陰陽方耗。故,治肝祛邪固然重要,但標本兼治,扶助正氣則更加緊要,這在重症肝病及肝病恢復期的治療中顯得尤為突出。郭老在治療肝病過程中很重視氣血來複,扶助正氣。他認為,氣血石否充盈,腎氣是否充足,對疾病的治療及預後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所以,在肝病治療中,郭老非常注重補氣、補血、補腎葯的配伍應用。補氣常用党參、黃芪補中益氣;補血常用當歸、首烏、黃精、補血益精;補肝腎可選仙茅、仙靈脾、枸杞、壯腎之陽,滋腎之陰。臨床中可見正氣不支,少氣乏力,脈象虛弱者,即當重視此法的應用。

此處需特別指出,對肝病腹水的治療,應在「利」法基礎上投以峻下攻逐之品。臨床可以用葶藶子、大棗、紅芽大戟、黑白丑之品。但需注意,使用峻下之劑,不可攻伐太過,以免正氣受損,中病即止即可。為防正氣厥脫,宜配伍党參、西洋參、補氣扶正以行攻補兼施之效。

二.用藥重點

治肝四法:清、利、舒,補各有代表藥物。

清熱退黃,莫屬茵陳;清熱除煩,當屬梔子;利尿排毒,首推茅根、澤瀉;益氣扶正堪為西洋參、黃精;養血柔肝首選當歸、枸杞;補腎壯水宜用仙茅、仙靈脾;健脾消導不離焦三仙。

總之,清、利、舒、補四法是郭老從多年臨床實踐中總結出的治療肝病的寶貴經驗。應用時可有四法合參,亦可各有側重,當以證型、癥狀審之、度之、用之,不必拘泥。

推薦閱讀:

老中醫坐堂 兒科病診治絕招52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小兒發燒的中醫處理
被失眠害慘了?!中醫教你一夜安睡到天明!
民間中醫採用中藥瀉下的中醫信息技術治療癌症(袁維萍著)
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辨治研究現狀及展望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