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有關性早熟的那些誤區
↑點擊上方「醫學界內分泌頻道」加關注哦↑
性早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而如今談「性」色變的家長們,遇到這種狀況時,往往越是誤區越往裡跳。
來源:廣州日報
據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孩子性發育時間再次提前,目前女孩平均已提前至9.7歲,而男孩為11.3歲。很多家長開始緊張起來,擔心自己的孩子因為「早熟」而影響身高。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下面小編就給您盤點有關性早熟的那些誤區。
誤區1:發育提前影響長高
所謂的「初潮早,成年後長得矮」是針對性早熟患兒,正常人群並非如此。家長不應把「性早熟」和發育年齡的「年代提前」趨勢混為一談,而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是異常現象,一個是正常趨勢。所謂的「早熟」是指比正常群體普遍的發育年齡提前出現第二性徵(發育徵象),女孩乳房和陰毛髮育、初潮呈現;男孩睾丸增大、陰毛髮育、變聲和遺精。實際上,從上世紀70年代起,全世界範圍內都呈現了青春發育年齡提前的「年代趨勢」。發育年齡雖然提前了,但發育進程並未因之改變,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
專家認為當代中國孩子較早發育的主要原因可能和中國經濟騰飛、孩子營養健康狀態顯著改善有關。至於公眾猜測頗多的「環境中的雌激素等內分泌干擾因子是否發揮了作用」,目前國內還沒有確切的研究成果公布。
誤區2:女孩九歲乳房發育就是「早熟」
經常有些家長見孩子9~10歲乳房發育,就急著來看醫生。家長不必過分擔心,現在中國正常女孩乳房開始發育年齡是9.2歲。9~10歲乳房發育不符合前述的早熟年齡。但去醫院進行相關評估還是合理的。例如了解生長情況,骨齡等。
發現孩子有早熟現象,需要先鑒別「真假」。過去所說的真性早熟現稱為中樞性性早熟,此類早熟女孩從乳房增大、陰毛髮育到初潮來臨的整個發育進程與正常孩子一樣,只是發育啟動的時間提前了。假性早熟現稱外周性性早熟,例如有的孩子誤吃避孕藥,幾天後就會乳房發育,兩周到四周後便陰道流血。有些家長一聽是『假性』的就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其實未必如此樂觀。中樞性性早熟可分為兩種,即包括垂體瘤等腦部腫瘤在內的腦部病變引發的(器質性)和查不出原因的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器質性中樞性性早熟男孩常見,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則以女孩高發。外周性早熟雖然有部分患兒是因外源性激素物質攝入,身體排出激素後可恢復正常。但相當一部分外周性早熟因某些內分泌疾病、內分泌腫瘤所致。
在鑒別「真假」之後,如果屬於真性早熟,男孩要做磁共振以排除腦部病變的可能,而女孩如果小於六歲,或者發育進程過快,從乳房發育到初潮出現的時間不到兩年,或者骨齡生長過快,也需要做磁共振檢查。
誤區3:骨齡大就是「早熟」
性早熟對孩子最大的影響當屬身高。尤其是中樞性因素引起的早熟,因性激素過早分泌,骨齡增長快,骨骼過早閉合,生長時間因此縮短導致身材矮小。
但是,排除了腦部病變可能後的中樞性性早熟,也不一定都需要治療。有些孩子雖然骨齡提前,但身高也與之平行,例如有些七八歲的孩子骨齡已到十歲,但身高也達到十歲孩子的標準。如果骨齡預測孩子的身高不低下,一般不需要治療。現在社會上對骨齡檢測過於迷信,在專科醫生眼裡,骨齡大和早熟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第一次就診評價認為不需治療時,應過4~6個月後複查其後的變化。也有些孩子骨齡以後才加速。
誤區4:牛奶豆製品雞肉是早熟的「禍首」
在食物方面,公眾非常擔憂「吃出性早熟」的問題,近年來牛奶、豆製品、雞肉等紛紛「中槍」。專家指出,某些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塑化劑、避孕藥等,可干擾性激素的正常水平。但從總體上來,食物因素與性早熟並無直接聯繫,而屬於間接聯繫,家長沒必要過度擔憂「吃出性早熟」。
前段時間關於「奶粉中添加雌激素,嬰兒吃出大乳房」的傳聞已被證明是商業鬧劇。奶粉中添加雌激素,既不改善口感,還使生產成本增加,商家為什麼要添加?豆製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但含量不多,沒有報道過因吃大量豆製品而導致早熟的案例。家長沒必要因噎廢食。最好的預防性早熟方法,就是營養均衡。
推薦閱讀:
※女生早熟影響身高嗎?
※兒童食用蜂王漿或致性早熟 飲食禁忌家長需掌握
※看「拉丁舞導致性早熟」,嘆中國醫生水平
※真相 · 父母陪睡,孩子會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