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危機相關理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危機相關理論 作者:裴小革 時間:2016-10-14 所在專題 來源:察網 評論 分享到: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工人階級破壞舊世界、創建新世界、解放全人類的偉大理論,而其中直接與經濟危機相關的理論又是與工人階級的聖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著作《資本論》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資本論》這部馬克思幾乎是用了畢生精力傾注全部心血,並在其最親密的戰友恩格斯大力協助下寫成的劃時代的巨著,是工人階級革命鬥爭的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精華的集中表現,是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結晶。在這部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中,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問題得到了全面科學的論述。正是由於有《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主要著作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才為標本兼治地克服經濟危機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危機相關理論,在歷史上和現時代都對世界各國發展社會主義運動和遏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揮出了極其重要的推進作用。

1.批判繼承了前人的經濟危機相關理論

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的歷史作用,首先要從繼承性和變革性的統一中去敘述馬克思主義同前人優秀理論遺產的批判繼承關係,以及它在人類思想史上所完成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作為工人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建設共產主義的科學,和所有一切科學一樣,同前人的優秀文化遺產有著繼承性的聯繫。恩格斯在談到馬克思主義同法英的空想社會主義以及德國的古典哲學的歷史聯繫時指出:「德國的理論上的社會主義永遠不會忘記,它是依靠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這三位思想家而確立起來的。」「如果不是先有德國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那麼德國科學社會主義,即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唯一的科學社會主義,就決不可能創立」(恩格斯,[1875]1972,pp.300-301)。恩格斯這樣講過:我們德國社會主義者以繼承了聖西門、傅立葉、歐文和康德、費希特、黑格爾而感到自豪。

列寧發揮了恩格斯的這些思想,進一步明確指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主要來源,認為哲學史和社會科學歷史已經十分清楚地表明:在馬克思主義里絕沒有與「宗派主義」相似的東西。它絕不是離開世界文明發展大道而產生的故步自封、僵化不變的學說。它絕沒有拋棄人類社會的、特別是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恰恰相反,馬克思主義汲取和改造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它是從全部人類知識中產生出來的典範。列寧說:「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於他回答了人類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他的學說的產生正是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的最偉大代表的學說的直接繼續。」「馬克思的學說是人類在十九世紀所創造的優秀成果——德國的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的當然繼承者」(列寧,[1913]1972,pp.441-442)。

這裡所講的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文化遺產的繼承,當然不是無條件地兼收並蓄、全盤肯定和接受,而是批判地繼承,是揚棄。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馬克思、恩格斯對以往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都從工人階級的立場出發,用批判的態度加以審查,重新進行探討,並經過革命的實踐加以嚴格的檢驗。就與研究經濟危機問題直接相關的政治經濟學來說,馬克思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的經濟學著作命名為《政治經濟學批判》。在這裡,批判一詞的含義並非簡單否定,更非全盤否定。馬克思這樣為自己的著作命名,當然絲毫不意味著他將否定前人在政治經濟學領域中的一切學術成果。恰恰相反,馬克思、恩格斯一再提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歷史聯繫,一再肯定斯密和李嘉圖的理論業績。我們從馬克思創作《資本論》的整個過程,從《資本論》及其手稿的全部敘述,從《資本論》的所有附註,都可以看到馬克思對待前人經濟理論和人類文化遺產的一分為二的態度,都可以看到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相關理論和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地繼承的關係。對於每一理論和範疇,如是前人、旁人最先提出的,都加以註明,從不任意抹殺,對於前人理論中一切有價值的見解,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對於前人理論中的錯誤,都嚴肅地指出來,並加以有說服力的批判。

馬克思把自己的政治經濟學著作的名稱確定為《資本論》以後,仍然用《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副標題,這表明《資本論》同時也是對早期政治經濟學的全面深入的批判。事實上也正是這樣,《資本論》是在批判地繼承和革命地改造早期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是完成對早期政治經濟學批判、實現政治經濟學革命變革的集中表現。在《資本論》中可以看到,與早期政治經濟學家從人的本性出發,描述表面經濟現象,把資本主義生產永恆化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方法完全相反,馬克思把他創立的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應用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

馬克思從客觀存在的資本主義經濟這個具體整體出發,通過分析得出商品、貨幣、價值、資本、剩餘價值這些抽象的一般形式,然後又從這些抽象的一般形式上升到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借貸資本這些資本的具體形式和利潤、利息、地租這些剩餘價值的具體形式,從而再現了資本主義經濟這個複雜的具體整體,闡明了它不斷導致經濟危機的內在矛盾及其發展規律,論證了它的歷史暫時性。《資本論》是唯物史觀和辯證方法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盡的證實和運用的具體體現,是政治經濟學方法發生革命變革的生動證明。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危機相關理論,首先是建立在研究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和生產關係的基礎上的。馬克思在研究資本的生產過程時,繼承了早期政治經濟學價值理論的科學因素,批判地論證了勞動和勞動產品的二重性,從而使得經濟危機研究有了科學價值理論的支撐。接著,他批判地改造了早期政治經濟學的利潤理論,克服了前人把利潤、利息和地租這些具體形式同它們的本質形式相混同的缺點,第一次提出並深入分析了剩餘價值這一本質的形式,克服了前人把勞動和勞動力相混同的缺點,發現並具體分析了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第一次揭示出剩餘價值的起源,從而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解決了早期政治經濟學中資本和勞動的交換與價值規定的矛盾。最後,他批判了早期政治經濟學在資本積累問題上的錯誤觀點,分析了資本積累的源泉、實質和後果,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及其歷史趨勢,使對經濟危機問題的研究與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和生產關係的研究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資本論》第一卷科學表述的價值理論以及與之相聯繫的商品理論和貨幣理論,狹義剩餘價值理論以及與之相聯繫的資本理論和工資理論,資本積累理論,反映了馬克思對早期政治經濟學的價值理論、利潤理論和資本積累理論進行長期的批判性研究的最後成果。

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危機相關理論,與其他經濟危機相關理論一樣,有對流通過程的分析。馬克思在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時,克服了早期政治經濟學家只考察某種資本形式運動的片面性,第一次研究了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和三種職能形式,考察了產業資本循環的三種形式和保證其循環連續性的條件;克服了早期政治經濟學家只區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而不區分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局限,第一次分析了資本周轉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經濟危機的影響;批判地繼承了魁奈關於社會再生產的天才思想,批判了忽視不變資本補償問題的「斯密教條」,從分析社會資本再生產實現條件的角度,論證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必然性。《資本論》第二卷系統闡述的資本形態變化及其循環的理論、資本周轉的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和流通的理論,也是馬克思在批判早期政治經濟學的資本流通和再生產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對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論述,是其最接近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表面的部分,也是直接研究經濟危機問題最多的部分。馬克思在研究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時,糾正了早期政治經濟學混淆剩餘價值、利潤和平均利潤的錯誤以及混淆價值和生產價格的錯誤,分析了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和平均利潤、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過程,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闡明了平均利潤率的形成,解決了早期政治經濟學體系中平均利潤率規律和價值規律的矛盾,並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的種種導致經濟危機對抗性的矛盾。馬克思在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的基礎上,糾正了早期政治經濟學家把商業資本和產業資本混為一談以及關於生息資本的錯誤觀念,分析了商業資本的特性以及最複雜的生息資本和信用問題。馬克思還批判地研究了早期政治經濟學家的地租理論,糾正了大衛·李嘉圖否定絕對地租存在和級差地租問題上的錯誤,運用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正確地分析了絕對地租和級差地租產生的原因和條件。《資本論》第三卷敘述的與研究經濟危機問題密切相關的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商業資本和生息資本理論、地租理論,是馬克思深入批判早期政治經濟學家的利潤理論、費用價格理論和地租理論的直接結果。

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的一個重要歷史作用,就是全面繼承和深入批判了早期政治經濟學,包括它的方法、對象和各種理論。

2.創建發展了工人階級的經濟危機相關理論

自從資本主義產生以來,就有資產者和無產者的關係。按照恩格斯的說法,資本和勞動的關係是現代全部社會體系所依以旋轉的軸心(參見恩格斯,[1868]1964,p.263)。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發展,闡明資本和勞動的關係的真相,是揭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根源的關鍵,也是歷史和現實鬥爭賦予思想家的重大任務。早期政治階級經濟學家為狹隘的階級私利所局限,在他們的著作中,只是描述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某些表面現象,至多只是觸及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本質原因的某些次要方面。他們總是竭力掩蓋和歪曲資本和勞動的關係的全部真實狀況和事情的本質。

社會主義傾向派的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對工人階級的處境儘管非常同情,但他們不是深入物質生活關係,而是訴諸永恆的理性,並不懂得資本和勞動的關係的本質。馬克思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運用唯物史觀,從批判封建的生產形式和交換形式的殘餘開始,證明它必然要被資本主義形式所代替;然後,從正面闡述,即從一般的社會目的方面闡述了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和交換形式的規律,最後,又從反面,即對它進行社會主義批判的角度闡述了它的規律。

通過以上分析,馬克思證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由於它本身的發展,它的生產形式和交換形式日益成為生產本身發展的桎梏;資本主義生產和交換的形式所造成的分配形式,必然造成少數資產階級的日益富有和廣大工人階級處境日益惡劣的尖銳對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所造成的巨大生產力,會因本身制度無法容納而不斷引發經濟危機,等待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去佔有,作為保證全體社會成員都得到自由發展的手段。就這樣,馬克思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資本和僱傭勞動關係的真相,通過剩餘價值揭露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制度根源。這個被恩格斯稱之為馬克思的「第二個偉大發現」,是馬克思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研究、在50-60年代完成、在70年代直到他逝世前還在繼續深入研究所獲得的劃時代的巨大功績。在這裡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資本論》就是馬克思「第二個偉大發現」的最詳細、最全面、最系統的論證和闡述。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危機相關理論是在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中,適應工人階級鬥爭的需要產生的,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鬥爭尖銳化的產物。恩格斯指出,自從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書像《資本論》那樣對於工人階級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所涉及的不是鼓動性的詞句,而是嚴密的科學結論。《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的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和命運進行了最真切的分析,對工人階級擺脫其遭受的厄運和求得自身解放的道路做了最明確的指引。因此,工人階級總是把《資本論》的結論看成是對自己的狀況和期望所做的最真切的表述,並且日益成為偉大工人階級運動的基本原則。《資本論》一問世,就被稱頌為「工人階級的『聖經』」。同樣,工人階級的政黨和團體也把《資本論》「看做自己理論的聖經,看做一個武庫,他們將從這個武庫中取得自己最重要的論據」(恩格斯,[1927]1964,pp.236-237)。正因為這樣,恩格斯把《資本論》說成是「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科學表述」(恩格斯,[1869]1964,p.411)。

在恩格斯看來,政治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並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的科學。人們在生產和交換中所處的條件,在各個國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個國家裡,各個時代又有所不同。因此,政治經濟學不可能對一切國家和一切歷史時代都是一樣的,它「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恩格斯,[1877-1878]1972,p.186)。到17世紀末,政治經濟學已經在一些思想家的頭腦中產生了。由重農學派、斯密正面闡述的,由李嘉圖進一步完善了理論體系的早期政治經濟學,則是18世紀的產物。早期政治經濟學家創立的政治經濟學從本質上說是不科學的,因為在他們看來,政治經濟學不是那個時代物質生活的關係和需要的表現,而是永恆理性的表現,政治經濟學所闡明的生產和交換的規律不是歷史地規定的經濟活動形式的規律,而是從人(實質上是資產者)的本性中引申出來的永恆的自然規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創建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政治經濟學史上的一次革命變革,為研究經濟危機問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方法。

3.論證了根治經濟危機的科學社會主義道路

在歷史上,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做了較多揭露和批判的是社會主義傾向派的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但正如列寧所說,空想社會主義批評了資本主義,但是沒能給工人階級和全人類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會闡明資本主義制度下僱傭奴隸制的本質,又不會發現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也不會找到能夠成為新社會的創造者的社會力量」(列寧,[1913]1972,p.445)。馬克思和恩格斯一道,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思想遺產,為根治經濟危機論證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恩格斯認為,由於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通過創立和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揭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和通過剩餘價值揭穿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社會主義已經變成了科學」(恩格斯,[1880]1972,p.424)。恩格斯特別指出,剩餘價值理論「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馬克思著作的劃時代的功績。它使社會主義者早先像資產階級經濟學者一樣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經濟領域,得到了明亮的陽光的照耀。科學的社會主義就是從此開始,以此為中心發展起來的」(恩格斯,[1877-1878]1972,p.243)。系統闡明剩餘價值理論、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規律的《資本論》,不僅是對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科學論證,同時也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全面論證。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奠定了唯物史觀的基礎以後,他們就不斷把它應用到克服經濟危機和創建社會主義的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中。恩格斯在為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寫的導言中指出,這部著作「是馬克思用他的唯物主義觀點從一定經濟狀況出發來說明一段現代歷史的初次嘗試」(恩格斯,[1895]1965,p.591)。它把一個對全歐洲很緊要而又很典型的歷史發展階段,運用經濟分析的方法將其內在的因果聯繫揭示出來,從而把政治事件的根本原因最終歸結於經濟原因的作用。《資本論》則是馬克思用唯物史觀對全部世界歷史特別是19世紀上半葉的進一步發展,其中包括歐洲上述歷史時期所做的總結。在理論上它是馬克思對包括經濟危機問題在內的各種經濟問題所做的更集中、更概括的科學分析。可見,《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和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的論證,對無產階級在實現這種「代替」的歷史進程中所處的社會地位、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的論證,並不是純粹的邏輯推論,而是對實際的事變發展在理論上做出的結論。

前面說過,從1850年起,馬克思又恢復了經濟學的研究,並且首先著手研究了最近十年的經濟史。結果,他從事實中完全弄清楚了自己以前半先驗地根據還不完備的材料所推出的結論:正是1847年的世界貿易危機產生了二月革命和三月革命;從1848年年中起開始逐漸重新到來,而在1849年和1850年達到全盛的工業繁榮,是新近加強了的歐洲反動派的振奮力量,這是有決定意義的。如果說在《法蘭西階級鬥爭》中的前三篇文章還存在著期待不久就會有革命新高漲的心理,那麼,在第四篇文章中就看不出這種期待的心理了。文章指出,「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機之後才有可能。但是新的革命的來臨,像新的危機的來臨一樣,是不可避免的」(馬克思和恩格斯,[1930]1959,p.514)。恩格斯十分重視馬克思在這裡做出的新結論,認為這是他和馬克思對上述著作做出的「所必須做的唯一重大修改」(馬克思和恩格斯,[1895]1965,p.593)。這個修改,正是他們從經濟學的角度進一步研究了經濟和經濟史的結果。有了這種深入的研究,才能拋棄當時「半先驗地」提出來的關於社會革命的「幻想」,以及關於無產階級在歐洲能在近期完成自己歷史使命的「幻想」,把科學社會主義建立在有經濟事實作根據的「內在因果聯繫」的基礎上。

可見,科學社會主義是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緊密聯繫著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結論必須建立在對社會發展的經濟分析的基礎上,沒有經得起考驗的經濟學上的論據,那就只能是空想、幻想。恩格斯在《卡·馬克思〈1848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導言》中再指出,馬克思關於政治事件的預言由他自己進行了經濟分析的客觀事實做出最令人信服的「考驗」。《資本論》以其博大精深的內容和嚴密透徹的分析,把這種「考驗」和對「考驗」所做出的評判都提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它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進行科學分析,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必然到來,工人階級在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根本的轉折中所起作用進行科學論證的典範。

4.科學指導了世界各國遏制經濟危機的社會主義運動實踐

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進行歷史透視,就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中去闡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來源於實踐、指導實踐而又不斷地由實踐加以檢驗和完善的客觀進程,把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普遍原理與各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這條主線。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根本觀點,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進行歷史透視所應當遵循的一條根本原則。離開這條原則,我們就不可能講清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及其歷史作用。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在生動的生活實際和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在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回答時代、實踐提出的新課題,總結鬥爭的新經驗而得到豐富和發展。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作為馬克思主義發源地的資本主義發達的西歐諸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最先在這些國度實現了與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並根據這些國家的國情先後建立了組織形式各有特點的無產階級政黨。它經受了1848年、1871年兩種不同性質的革命的檢驗,又經受了資本主義相對和平發展的那種環境的考驗。它用在革命高潮和革命低潮年代分別積累起來的不同的實踐經驗驗證和豐富了自己。它分析了英、法、德這種類型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規律以及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道路。同時,它打破了資產階級輿論界長達15年的沉默抵制,戰勝了資產階級國家機器長達半世紀的迫害,克服了各種機會主義流派的干擾、破壞,在西歐工人運動中取得了主導地位,形成了對不斷產生經濟危機的原始資本主義制度的巨大衝擊,為馬克思主義從西歐的發展走向東歐特別是俄國的更大發展做了準備。

在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條件下,在西歐之後成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活動的主要舞台的是那些資本主義比較不發達、甚至很不發達的地區和國度。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不同於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時代特點,封建的、軍事的、帝國主義的俄國不同於西歐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情特點,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舊中國的既不同於西歐各國也不同於俄國的國情特點,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在歐亞一些工業發展水平並不高、不是無產階級而是農民占人口的大多數的國度先爆發了社會主義革命並著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變革特點,都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面臨一系列重大的新課題和新挑戰。

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正是在不同的範圍內、針對不同的情況創造性地解決這些課題、回答這些挑戰中日益豐富完善並顯示出了巨大的指導力量。列寧和俄國布爾什維克黨干成了十月革命,是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的第一個重大勝利。他們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危機相關理論的普遍真理同帝國主義時代世界形勢的最新發展,同俄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決定自己的路線和政策,所以成功地實現了社會主義革命首先在一國的勝利。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發展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在東方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危機相關理論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在農村的強大同盟軍、反封建的革命主力——農民,找到了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所以有了毛澤東思想,所以干成了中國革命。

很明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在歷史上已通過戰勝地主資產階級和機會主義的各種思潮,通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通過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通過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通過作為十月革命的繼續和發展的中國革命的勝利,通過社會主義各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開展,而從西歐、歐美走向全世界,在全世界範圍內對各國人民遏制經濟危機鬥爭實踐產生了巨大的科學指導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如此廣闊的天地,如此千差萬別的國情,如此錯綜複雜的關係,加上近年來世界資本主義演變中國際金融危機等引人注目的新現象,科學技術發展中許多影響深遠的新突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蘇東劇變後發人深思的新特點,我國實施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以後接二連三的新考驗,又提出了一系列遠比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在世時更為新穎的大課題,更為尖銳的大挑戰,這都要求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在更高的水平上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回答新挑戰,在新的高度上實現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各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結合,向革命和建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這種進軍必將譜寫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危機相關理論科學指導世界各國遏制經濟危機社會主義運動實踐的嶄新篇章。

(作者:裴小革,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察網www.cwzg.cn摘自:《經濟學動態》2016年第3期;原標題為「經濟危機相關理論的歷史透視——基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的分析」。】


推薦閱讀:

《生活與哲學》疑難問題解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略薩:他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主義背叛了文學
[原創]當代中國需要保守主義
精典評論:揭開「愛國主義」的三重本來面目
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並非出於中國

TAG:經濟學 | 經濟 | 政治 | 經濟危機 | 政治經濟 | 政治經濟學 | 馬克思主義 | 理論 | 危機 | 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