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首>解讀與探究
<詩三首>解讀與探究
預習提示
本課選講三首古詩:
《涉江采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約在魏末晉初,流傳著一批魏、晉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詩,既無題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詩,具有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被統稱為「古詩」。「古詩」作品在梁代尚存59首(《詩品·古詩》),但今存僅30多首,包括《古詩十九首》在內。《古詩十九首》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古詩」代表作,這一標題也就成為一個專題名稱。《涉江采芙蓉》寫的是「同心離居」,夫妻異地的相思之苦。妻子采芙蓉送給丈夫,但是丈夫卻遙在天涯;丈夫思念妻子,卻是一條不歸路。相隔萬里的夫妻只能發出「憂傷以終老」的悲哀。
曹操的《短歌行》傳於後世的共兩首,課本選的是第一首。《短歌行》是「漢舊歌」(《宋書·樂志》),屬相和歌平調曲。古辭已經亡佚。樂府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都認為是指歌聲長短而言。清人朱嘉徵在《樂府廣序》中說:「《短歌行》,歌對酒,燕雅也。」指出這是用於宴會場合的歌辭。曹操的這首《短歌行》是創於宴樂的言志詩,表達了詩人希望延攬天下人才、完成統一大業的雄心壯志。詩創作於宴饗賓客時,起首「對酒當歌」,寫出一場盛大的筵席。然而,詩人樂極悲來,油然生出人生苦短、只爭朝夕的感嘆。接下來轉到對人才的渴慕,時而抒寫人才難得的憂愁,時而抒發人才到來的喜悅,詩人或喜或悲,心潮起伏。最後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他延攬天下英才的心志。
《歸園田居》顧名思義,標題的含意就是歸返園田居。園田居,又名古田舍,為陶淵明在潯陽柴桑的住宅之一。「據宋傳及陶集詩文,陶住宅凡三處。一為上京(里)閑居,一為園田居(古田舍),一為南里(南村)。」(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歸園田居》共五首,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課文里選的是第一首,從內容上看,它帶有開篇和總括的性質,全詩20句。前8句回憶由「誤落塵網」到「守拙」歸田的過程。中8句描了田園風光,近景方宅、林園,遠景遠村、狗吠雞鳴。最後四句又回到眼前,環境清幽,心境閑適,表達其「返自然」的喜悅。詩意似淺實深,感情似淡實濃。
理解和欣賞這幾首詩,主要在突破難點:
《涉江采芙蓉》難點有二:一是詩中所抒發的感情的普遍意義。思親思鄉為什麼是古詩中最常見的主題?對這一點要從當時的社會條件,如交通不便、信息難通、戰亂頻仍等因素去體會。二是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誰?是外出的丈夫,還是家中的妻子,還是二者都是?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有助於深入理解詩意。
《短歌行》難點也有二:一是對詩歌情感旋律的把握。詩人的情感起伏不定,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悲傷沉鬱,讀這首詩,你只覺得卷在悲哀與歡樂的旋渦中,不知道什麼時候悲哀沒有了,變成歡樂,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歡樂沒有了,又變成悲哀。要通過反覆朗讀,認真體會詩人感情旋律變化。二是對詩歌感情基調的把握,詩中抒發了人生苦短、生命無常的感嘆,這是人生的普遍隱痛,由此而生出或積極進取,或消極頹廢兩種截然相反的處世態度。曹操在本詩中抒發的是哪一種?
《歸園田居》這首詩,可以就陶淵明歸隱田園是否可取展開討論,這對我們正確理解詩意,正確對待人生都有益處。
課文解讀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①,蘭澤②多芳草。(划船到江中去採集荷花,又來到沼澤地摘取芬芳的蘭草。①芙蓉:荷花的別名。②蘭澤:生有蘭花的沼澤。)[夏秋時節,江南水鄉,日暖花香,荷花盛開,女主人公盪一葉小舟,在江中澤邊採集了鮮艷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蘭草。她采呀摘呀,心裡喜滋滋蜜甜甜,她要將鮮花送給心上的人哪!詩就這樣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起筆。「芙蓉」「蘭澤」「芳草」等語,將畫面裝飾得絢麗燦爛,讓人頓感主人公形象雅潔,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遺①誰?所思在遠道②。(采了花要送給誰呢?我朝思夜想的心上人呀遠在天邊。①遺:wèi,給予,贈送。②遠道:猶言「遠方」。)[三四句自問自答,感情陡然一轉,由歡樂而轉為悲哀。抒情女主人公悵立船頭,突然一聲浩嘆:我手中的鮮花送給誰呀?心愛的人兒遠在天涯!一腔熱忱遭到一盆涼水潑來,一霎時天地為之變色,草木為之含悲,此中有無限的凄涼寂寞,傷心失望。它是一句深沉的疑問,也是一聲無奈的嘆息。]
這是詩的第一幅畫面,女主人公思夫心切,涉江採蓮,但是想到丈夫遠在天涯,悲從中來,不禁發出「采之欲遺誰?」的浩嘆。腦海中同時也浮現出丈夫對自己的思念,於是有了下面第二幅畫面。
還顧①望舊鄉②,長路漫浩浩③。(回過頭眺望我的故鄉,長路漫漫看不到盡頭。①還顧:回顧,迴轉頭向後看。還,xuán,通「旋」,掉轉頭。②舊鄉:故鄉。③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五六兩句承「遠道」「所思」而來,將讀者的視線引向了天涯海角。「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佇立在路邊,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麼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的人在哪兒?詩中的另一個主人公,一個飄泊異鄉的遊子,感情痛苦到極點。]
這是詩第二幅畫面,在妻子出門採蓮的同時,遠在天涯的丈夫也佇立在路邊,他極目遠眺,望著漫漫無盡頭的不歸路,腦海中浮現出妻子對自己的思念,於是有了上述第一幅畫面。
同心①而離居,憂傷以終老②!(兩個心心相印的人呀,永遠異地相思,只有孤苦憂傷陪伴他們終老。①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禮的一個儀式。新郎新娘用彩緞結同心,並相挽而行。②終老:終生,指度過晚年,直至去世。)[最後兩句寫一對「同心而離居」的有情人,從眼前想到此後的生涯,更深的擔憂湧上心頭,於是各在相隔萬里的異地,面對天地發出了同一聲呼喊:「憂傷以終老!」兩個相愛的人竟然一輩子都不能相聚廝守,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這是詩的第三幅畫面,它是前兩幅畫面的組合,一對終生不能團聚的夫妻,各在天涯海角,同時發出撼人心魄的呼喊。
為了真切理解詩中抒發的情感,賞讀這首詩有必要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詩創作於東漢桓帝、靈帝時,是時宦官外戚勾結擅權,官僚集團壟斷仕途,上層士流結黨標榜,「竊選舉、盜榮寵者不可勝數也,既獲者賢己而遂往,羨慕者並驅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者乎?」(徐幹《中論·譴交》)在這樣的形勢和風氣下,中下層士子為了謀求前程,只得奔走交遊。他們離鄉背井,辭別父母,「親戚隔絕,閨門分離,無罪無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無成,落得滿腹牢騷和鄉愁。《古詩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寫遊子失志無成和思婦離別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現了當時中下層士子的不滿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頹唐享樂的思想情緒,真實地從這一側面反映出東漢後期政治混亂、敗壞、沒落的時代面貌。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惜別的情詩。在古代農業社會裡,生活是很簡單的,最密切的人與人的關係是夫妻朋友的關係,由於戰爭、徭役或仕宦,這種親密的關係往往長期地被截斷。又由於當時交通不便,書信無法往來,相隔兩地,音信全無,這就成為許多人私生活中最傷心的事。因此,中國詩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達別離情緒的。就主題說,這首詩是很典型的。
短歌行
對酒當①歌,人生幾何②?(喝著美酒放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當:①作「臨」解,也是「對」的意思。②幾何:多少。)譬如朝露,去日①苦多②。(好比晨露轉瞬即逝,苦恨虛擲的光陰實在太多。①去日:指逝去的年華。②苦多:猶言恨多。)慨當以慷①,憂思難忘。(宴會上歌功頌德慷慨激昂,我卻是憂愁幽思塞滿胸膛。①慨當以慷:是「慷慨」的間隔用法,以符合四言詩句的要求和叶韻。當以,在這裡沒有實際意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①。(用什麼解除我的愁憂?只有狂飲一醉方休。①杜康:生卒年無可考。一說是黃帝時代人,一說是周代人。相傳他是釀酒術的發明者,被稱作酒祖。這裡作為酒的代稱。)
一場盛大的宴會,觥籌交錯,對酒當歌,笑語聲喧。但詩人不是舉酒助興,而是樂極生悲,借酒澆愁,激昂慷慨,引吭高歌,唱出了一曲人生苦短的悲歌。詩一開篇就觸及人生的隱痛,挑動一種悲勁蒼涼的情調,使人不由不發出「羨長江之無窮,哀人生之須臾」的感嘆。乍讀之下,似乎感到情調消沉,而細加體會,則會發現抑是為揚,給人展出一個緊逼迫促、只爭朝夕的境界。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渴望「天下歸心」,時值暮年而未得,這就不能不產生「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苦悶和感慨。但是,這種苦悶和感慨,不是頹廢者的悲鳴,不是絕望者的嚎叫,而是烈士暮年的壯心,老驥伏櫪的悲聲。詩人通過悲唱苦吟的形式,傾吐慷慨激烈的心曲。魏源說:「對酒當歌,有風雲之氣。」(《詩比興箋·序》)陳沆也指出:「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詩比興箋》卷一)漢高祖劉邦思得猛士以守四方,曹操渴求賢才以定天下,二人心志確是相似。
以上是詩的第一節,詩人對人生的短暫發出感慨和憂愁,並要借酒澆愁。表面看彷彿要放浪形骸,及時行樂,其實寫一個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業的廣闊胸懷。
青青子衿①,悠悠②我心。(那穿著青領的飽學之士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①青青子衿:即「青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裡指代有學識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jīn,衣領。②悠悠:長的樣子,形容綿長的思念之情。這兩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但①為君②故,沉吟③至今。(只因為你們的緣故呀,我把《子衿》反覆吟誦直到如今。①但:只。②君:指賢才。③沉吟:原指小心叨念和思索,這裡指吟詠《詩經》中的《子衿》詩,表示對賢才的思念和傾慕。)呦呦①鹿鳴,食野之苹②。(原野上鹿群呼朋引伴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綠蘋。①呦呦:yōu yōu,鹿鳴的聲音。②蘋:艾蒿,草名,初生時可食。)我有嘉賓①,鼓②瑟③吹笙。(尊貴的賓客快快地來吧,我載歌載舞彈瑟吹笙宴請你們。①嘉賓:尊貴的客人。②鼓:彈奏。③瑟:瑟與笙兩種樂器名。「呦呦……吹笙」四句,引自《詩經·小雅·鹿鳴》。)
詩文隨後進入正題,極力抒發對賢士的仰慕。這裡八句除三、四兩句外,有六句引自《詩經》。前兩句引自《鄭風·子衿》,原詩首章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繞在我的心間。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什麼不主動給我捎個音信?)說的是一個女子在熱烈期待著歡心男子的到來。後四句引自《小雅·鹿鳴》,這本就是古代宴飲賓客時唱的詩。曹操引古喻今,自不免啟人思接千載之上。當讀者吟誦這些詩句的時候,很自然地會勾起各種聯想。從表面看,曹操的話只有「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兩句;但他通過借古以諷的手法,舉少總多,聯類無窮,婉轉而清晰地吐露了自己深摯的情意。前四句寫賢才不得時的日夜思慕;後四句寫賢才既得後的竭誠歡迎。一反一正,一憂一喜,兩相對照,意極分明。加上「青青」寫色,「呦呦」寫聲。詩中有色有聲,更覺詞采鮮艷、音韻悠揚。總之,詩人引用古詩自然妥貼,宛如己出,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心愿。
這是詩的第二節,詩人化用《詩經》中的詩句,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盼和仰慕之情。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①。(那好似皓皓明月高不可攀的賢才呀,什麼時候我才能把你們攬入懷中?①掇:duō,拾取。此句把賢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難得。另解,掇,通「輟」,chuò,停止。此句把自己喻為明月,意謂:天上的明月怎麼會停止運行呢?我求賢若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永遠不會止息。)憂從中來①,不可斷絕。(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噴涌而出匯成長河滔滔不絕。①從中來:猶指從心裡生出。)越陌度阡①,枉用②相存③。(遠方的賓客呀,請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一個接一個屈駕前來。①越陌度阡:指賢士遠道而來。陌、阡,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②枉用:指賢士屈尊相從。這是客氣話。枉,這裡是「枉駕」的意思;用,以。③存:問候,懷念。)契闊談讌①,心念舊恩②。(讓我們像久別重逢的摯友,歡飲暢談,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契闊談宴:就是說兩情契合,在一處談心宴飲。契闊,合、離,可引申為歡聚、久別,這裡偏指「闊」,即久別。《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死生契闊就是生死離合的意思。「契闊」另解,「契」是感情投合,「闊」是關係疏遠,在這裡偏指「契」。讌,通「宴」。②舊恩:往日的情誼。)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詩人奇想天外:明朗的月亮,什麼時候能把你摘到手呢?後來李白「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詩句應即由此脫胎而來。這兩句寫得委實精彩!它除了顯示詩人不失赤子之心欲「上九天攬月」,還作為一種比興手法,因小見大,暗寓賢才何時求得和理想何時實現等豐富含義。詩人因求賢才不得「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而越是憂慮人才的難得,就會越是欣喜人才的到來。所以,接著就極寫人才來到後的喜悅。應劭《風俗通》中引有一條古諺叫做「越陌度阡,更為客主」,這裡引用前一句描寫客人千山萬水遠道來訪。「枉用相存」是屈就以探問之意,客氣的話語,極盡尊敬之情。「契闊談讌」,好比久別重逢的摯友,兩情投合,在一起暢談宴飲。詩人先把賢士比作無法攬取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即,藉以表明求賢不得的苦悶和憂思;然後又把賢士比如久別的摯友,一旦長途跋涉,前來存恤問候,則又喜不自勝,宴飲高歌,歡樂已極。詩人僅在短短的八句詩里,便將求賢過程中的悲喜情狀曲折有致地表現出來了。這一憂一喜、忽憂忽喜的矛盾心理,正完滿地表現了詩人思賢若渴的主題。
詩的第三節前四句說憂愁,強調和照應第一節;後四句寫樂,強調和照應第二節,藉以突出禮遇賢才的耿耿之心。
月明星稀,烏鵲①南飛。(皓月當空,夜星稀疏,一群尋巢的烏鵲向南飛去。①烏鵲:烏鴉。)繞樹三匝①,何枝可依。(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不知道哪裡才是棲身之所?①三匝:三周。匝,zā,周,圈。)山不厭①高,海不厭深。(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①厭:嫌惡,滿足。這兩句本於《管子·形解》:「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周公①吐哺②,天下歸心③。(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以周太王所居地為其采邑,故稱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曾助其兄武王滅商,武王死後輔佐成王。他對國家的統一、漢民族文化的發展做出過貢獻。②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來。哺,bǔ。③歸心:人心歸順。「周公吐哺」的典故本於《韓詩外傳》。《韓詩外傳》卷三載周公言:「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史記·魯周公世家》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周公戒伯禽曰:『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詩人承上節「明明如月」而來,以「月」喻已,以星喻賢才,因月明星稀,乃頓生孤寒寂寞之感。接著又靜中見動,以「烏鵲南飛」之景隱喻無所依託的賢才。有人認為這是詩人用烏鵲無依比喻人民的流亡,「窺詩之意,當時定有流移人口,不受他的招撫,向南方流移,因而因物託事,以詩寄慨。」(見傅長君《曹操〈短歌行〉試解》)。我們認為這樣理解,詩的主旨不夠集中突出,似有割裂詩意之嫌。還是清人沈德潛的話有些道理,他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託。」周代烏鵲乃吉祥之鳥,詩以烏鵲比喻賢者,大意是說:賢者們都在尋找棲息之地,但哪裡才是他們可靠的寄身之所呢?最後四句承上而來,暗示「我枝可依」,希望人才都來歸順,點明了全詩的主旨。詩人用「山不厭高」兩句比喻賢士多多益善,自己將如管子虛心以待。關於「周公吐哺」的典故,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意思是:周公為了忙於招待來訪的賢士,連洗一次澡、吃一頓飯的時間都沒有,洗澡時要多次擰乾長發,吃飯時要多次吐出口中所含的食物。後來便以「吐哺握髮」形容為延攬人才而操心忙碌。這四句是說:山不滿足它的高,水不嫌惡它的深。只要像明主周公、賢相管子那樣禮賢下士,就能征服天下人的心。自比管子、周公,表明渴望求賢以統一天下的宏圖大志。
詩第四節,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準確形象的寫景,也有比喻的深意。最後四句以管子自喻,以周公自策,點明主旨。
《短歌行》此詩寫於何時,目前尚難確定。《三國演義》說它寫於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夜宴長江之時,固然是出於小說家的虛構;蘇軾《赤壁賦》引此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兩句後,緊接著就敘曹操「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似乎也暗示此詩寫於此時,同樣是出於文學家的想像和推測。這種虛構、想像和推測儘管都是合理的,但由於缺乏可信的史料為根據,還不能作出準確的結論。姑且存疑為是。
歸園田居
少①無適②俗③韻④,性⑤本愛丘山⑥。(我少年時就沒有迎合世俗的興趣,天性原本熱愛山川田野。①少:指少年時代。②適:適應,適合。③俗:世俗、社會風氣。④韻:本性、氣質。⑤性:天性,本性。⑥丘山:指田園、大自然。)[首句是詩人真誠的自我表白,一「少」字,與成年後「誤落塵網」形成對照,暗含對少年時天真質樸的追憶和留戀;「性本」二字,揭示出詩人內心深處喜愛丘山的自然本性,正因如此,才有後來的「歸園田居」。]誤落塵網①中,一去三十年②。(偶爾失足誤落仕途俗網,光陰虛度一去便是十三年。①塵網:世俗的羅網,比喻仕途,官場。②三十年:陶淵明自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公元393年初做江州祭酒,至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即公元405年辭去彭澤令歸田,一共十三個年頭。這裡的「三十年」是誇大的說法,也有人認為是「十三年」之誤。)[「誤落」道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也有引咎自責的遺憾,而「一去三十年」,則是對自己整個前半生對仕途官場的搖擺、痴迷表示深沉的懺悔。塵網」與下文的「羈鳥」「池魚」相應,讓人自然地聯想到,「羈鳥」和「池魚」都失去了最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只會覺得痛苦,詩人出仕的處境與此沒什麼區別。]羈鳥①戀舊林,池魚②思故淵。(籠中的鳥兒思戀昔日的叢林,池裡的魚兒嚮往舊時的清泉。①羈鳥:被束縛在籠中的鳥兒。②池魚:養在池塘中的魚。)[此兩句詩以羈鳥、池魚比喻自己過去在仕途生活中的不自由,以舊林、故淵比喻田園,表達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鳥在空中飛、魚在水裡游,這兩種景象最易喚起人們對於自由的嚮往,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陶淵明還有這樣的詩句:「望雲慚高鳥,臨淵愧游魚」。「羈鳥」「池魚」兩詞,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在官場中的種種束縛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機的形象。而本性是難以改變的,鳥要回到山林飛,魚要回到大河游,詩人也還是要歸返田園的。]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①。(在南郊野外墾闢出一塊荒地,固守住愚拙本性重回故居園田。①歸園田:即回歸園田居。園田居,又名古田舍,為陶淵明在潯陽柴桑的住宅之一。)[「開荒」兩句表明自己歸隱的決心。守拙,守正不阿。西晉潘岳《閑居賦序》有「巧官」「拙官」之說,巧官即善於鑽營,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詩人藉此坦露心跡。]
詩的開頭八句,概括敘述了自己從出仕到歸隱的緣起。展示了詩人在出入、進退選擇上的一段經歷:愛丘山→落塵網→戀舊林→歸田園。
方宅①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宅地四周土地十多畝,蓋起草屋陋居八九間。①方宅:住宅四周。方,通「旁」,旁邊。)榆柳蔭①後檐,桃李羅②堂前。(濃綠的榆柳覆蓋著後檐,香艷的桃李羅列在堂前。①蔭:覆蓋、遮蓋。②羅:排列。)[「方宅」起寫田園生活。先寫近景,「方宅」「草屋」,最基本的生活標準,卻洋溢著詩人故園依舊、「吾愛吾廬」的一往深情。「榆柳」「桃李」,農家房前屋後常見的樹木,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卻是另一番嶄新的天地,喚起詩人的喜悅歡欣。]曖曖①遠人村,依依②墟里③煙。(暮色蒼茫中遠處的村落隱約可見,村落里升起了裊裊的炊煙。①曖曖:ài"ài,昏暗,模糊。②依依:輕柔而緩慢地飄升。③墟里:村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①。(狗在幽深的巷子里吠叫,雞在桑樹的頂端啼鳴。①巔:頂端。此兩句化用漢樂府《雞鳴行》:「雞鳴桑樹巔,狗吠深宮中」。)[再寫遠景,極目遠眺,裊裊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傳來犬吠雞鳴。「遠人村」「墟里煙」「雞鳴」「狗吠」是鄉村裡常見的景象聲音。但詩人覺得一切都那麼新奇美好,禁不住佇立凝望、駐足諦聽。]戶庭無塵雜,虛室①有餘閑。(庭院一塵不染,沒有塵俗雜事,空靜的房室十分安閑。塵雜:塵俗雜事。虛室:虛空閑靜的居室。①虛室,又暗喻自己內心。《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意思是,看那空明的心境,空虛的內心處在純潔的狀態,吉祥就來臨了。)[此二句收回目光,又轉近景,回應前面寫自己的住處和心情:「無塵雜」,沒有「塵網」世俗之事的煩擾;「有餘閑」,日子過得舒適安閑。作者筆下的田園鄉村生活平淡無奇,然而讀起來有著盎然的詩意,並且能從中感受到詩人輕鬆、平和、喜悅的心情。]
以上十句,為本詩的核心部分,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田園生活,平常普通的農家生活畫面融入了詩人欣喜愉悅之情,充滿詩情畫意,詩意盎然,沁人心脾,悅人耳目。
久在樊①籠里,復得返自然②。(我曾經長久地被困在牢籠里,如今終於重回大自然。樊籠:關鳥獸的籠子。這裡比喻官場生活。①樊:籬笆、柵欄。②自然:大自然,指田園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久」與「三十年」相映,「樊籠」與「塵網」相映,「返自然」與「愛丘山」相映,而這個「返」字寫盡了「魂兮歸來」的樂趣。樊籠、塵網,是禁錮人的牢籠和羅網,使人有「羈鳥」和「池魚」之感。既然如此,那麼一旦衝出樊籠,返回大自然的懷抱,回歸自己的自然本性,就會處處皆春,其樂無窮。]
最後二句歸結全篇,是對歸返田園生活的總結和讚美,也是對官場生活的否定,抒發他掙脫樊籠、重返自然後的無限樂趣。
義熙元年(405)八月,陶淵明出任彭澤縣令,在任八十餘天,辭官歸田。次年,詩人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是出仕還是退隱,青壯年時期的陶淵明在這個問題上有過多次反覆,而從彭澤縣令任上的「逃離」,是他與仕途徹底決裂的開始。這些詩作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歌,充分反映了他的深刻思想變化。
特色鑒賞
《涉江采芙蓉》主要特點是蒙太奇手法的運用。詩人將妻子採蓮思夫的畫面和丈夫佇立路邊思妻的畫面組合在一起,讓夫妻二人同時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呼喊:「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從而產生強烈的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短歌行》這首詩「志深而筆長,梗概而多氣也」。它立意深遠、風格別緻。就題材而論,它並不特別,但無論它寫什麼,都蘊藏著深刻的思想和飽含著激越的感情。並集抒情、寫景、敘事為一爐,而能相互增輝。其次典故的化用、成句的援引與作者宏大的抱負融合無間,渾然一體。再次全詩兼用比喻,如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人才可望而不可即,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喻胸懷的寬廣,招納人才越多越好。在用語上顯得質樸自然,悲驚慷慨,感人至深。
《歸園田居》給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內容是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於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迹,在欣賞田園生活畫面的同時,進入到一種崇高的境界。
問題探究
第一個問題:《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最有爭議的作品,爭議的焦點是詩的主人公是遊子還是思婦,詩的主題是描寫遊子的思鄉還是描寫思婦的閨怨。一般認為,詩中的主人公是遊子,它的旨意乃在表現遠方遊子的思鄉之情。開篇寫遊子出外采芙蓉,接著寫遊子「還顧望舊鄉」,「舊鄉」望而難歸,倍覺凄婉。但是,讀者常常質疑,東漢之時,遊子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又怎麼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往往又暗指著「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豈可徑指為「遊子」?於是,有人認為這首詩的主人公是女子,前四句寫女子出外采芙蓉,後四句寫女子想像遠在天涯的丈夫,主題是思婦閨怨。當然還有人認為,詩前四句是寫遊子的想像,後四句則是寫遊子的實況,所以這首詩還是寫遊子思鄉。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第二個問題:對《短歌行》這首詩的主題有過爭論。唐代吳兢說它是「言當及時為樂」(《樂府古題要解》卷上),但是清人張玉穀卻諷吳「何以掉其輕心」。張玉穀認為:「此嘆流光易逝,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之詩。」(《古詩賞析》卷八)
你認為應當如何評價這首詩的主題?
第三個問題:我國古代許多有才能的文人,由於封建專制統治的黑暗,備受摧殘。面對人生的困境,有的如屈原一樣,「雖九死其猶未悔」,不管身處何種困境,報國之心矢志不渝,這便是范仲淹所說:進亦憂,退亦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另一種則如陶淵明一樣,退身歸隱,潔身自好,這便是儒家倡導的: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對於這兩種處世態度,你是如何看待的?
探究思路:
第一個問題:對這首詩之所以產生分歧,主要是由於對詩歌的表現手法沒有深入探討。不論是遊子說也好還是思婦說也好,都認為這首詩用的「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所不同的是,遊子說認為「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是實寫,而女子出外採蓮是虛寫,是出自遊子的想像。而思婦說則恰恰相反,認為女子外出採蓮是實寫,而遊子思鄉的畫面是虛寫,是出自思婦的想像,即如馬茂元先生說:「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於遊子的虛擬。」
其實,這首詩同時寫了兩方面的情況,既可以看作主人公是女子,寫其對外出丈夫的思念,也可以看作主人公是遊子,寫他對閨中妻子的思念。詩人用了類似蒙太奇的手法把夫妻雙方的互相思念的兩個畫面疊加起來,便構成了這樣一首言簡意賅的詩作,最充分地表現了「同心而離居」的主題。
第二個問題:對曹操的《短歌行》,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吟詠這兩句詩,又最容易聯想到李白《將進酒》中的詩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於是,就很容易產生誤讀,以為曹操的《短歌行》是他在「人生得意」之時抒發那種及時行樂的思想。其實,我們只要讀完全詩,根本就看不到曹操有及時行樂的思想,所以張玉穀的理解是正確的。改用我們今天的話說,這首詩的主題就是表達作者思賢若渴的心情和對人才的尊重。這便啟示我們,鑒賞詩歌切忌斷章取義,也斷不可主觀想像,必須從文本出發,「披文以入情」。
第三個問題:對比兩種態度,前一種積極處世,後一種則相對消極。對此,毛澤東在評王粲的《登樓賦》有過一段很深刻的評說:「儒家講『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王粲(東漢建安時詩人)就不守這個信條,正因為天下亂了,他又處在『窮』境,卻更要出來濟世,這就高多了。」又說,知識分子一遇到麻煩,就愛標榜退隱。其實,歷史上有許多所謂的隱士,原是假的,是沽名釣譽。即使真隱了,也不值得提倡,像陶淵明,就過分抬高了他的退隱。不過陶淵明是真隱的,而且親自種過田,情況有所不同。(《治國與讀史》)退隱固然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但他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不與腐朽黑暗的官場同流合污,表現了知識分子的正直、傲岸、廉潔、清高,這是有積極意義的,值得稱頌。
訓練提高
1.選出加點字讀音正確無誤的一項( )
A.遺誰(yí) 俗韻(yùn) 羈鳥(jī)
B.後檐(yán) 曖曖(ài) 墟里(xū)
C.樊籠(fán) 呦呦(yōu) 契闊(qì)
D.三匝(zā) 吐哺(bǔ) 可掇(chuò)
2.選出詞語解釋完全準確的一項( )
A.還顧:轉身向後看。 依依:裊裊,輕柔而緩慢地上升。 曖曖:昏暗,模糊。
B.蘭澤:生有蘭草的沼澤地。 適俗:迎合世俗。 去日苦多:過去的日子苦難很多。
C.同心:指夫婦,也喻感情深厚。 墟里:墟,集市;里,鄉里。 契闊:相聚離散。
D.阡陌:田間小道,東西向為阡,南北向為陌。 守拙:不隨波逐流。 杜康:酒的代稱
3.下面句子中沒有通假用法的一項是:
A.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B.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C.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D.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4.詩句默寫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憂傷以終老。
(2)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煙。
(3)________________,復得返自然。
(4)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心念舊恩。
5.陶淵明淡泊的詩句,往往把帶人進入一種深遠的意境。請你描繪一下「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兩句詩所營造的意境。
答:
6.對下面的詩句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清清的江流,鮮紅的荷花,芬芳的蘭草,這是一幅很美的景象,但是全詩的情調卻異常凄苦悲傷。本詩情與景很不相配。
B.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這是很精彩的詩句。它是寫景,浩月當空,長煙一空,為下文「月明星稀」作了鋪墊。它蘊涵豐富,能引起讀者多種聯想,明月既象徵自己美好的理想,又象徵可望而不可即的賢才。
C.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這是一個工整的對偶句。羈鳥、池魚比喻詩人在官場中所受的壓抑和束縛,「戀舊林」「思故淵」寫出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D.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久別重逢,歡飲暢談,時常懷念舊日的情誼。契闊,契,投合;闊,疏遠、久別。契闊,久別重逢。
7.「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句詩含意非常豐富,請說一說你的感受。
答:
8.《短歌行》中詩人的情感起伏不定,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悲傷沉鬱,請具體說說它的情感旋律。
答:
9.唐代有人說《短歌行》「言當及時行樂」。羅貫中則又給此詩蒙上「詩讖」的迷信色彩,說曹操「烏鵲南飛」諸句是不祥之兆,預示他赤壁之戰的失敗。你如何評價這些說法?
答:
10.請根據《涉江采芙蓉》的內容,加以合理想像,改寫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故事。
解析與答案
1.解析:A遺,表示給予、贈送,念wèi;表示丟失、漏掉、忽略,念yí。C契,一般念qì,如契約、契友、默契。「契闊」念qiè。D掇念duō,輟念chuò。
答案:B。
2.解析:B「去日苦多」是「苦於去日(太)多」,意即悔恨虛擲的時光太多。苦,恨,後悔。C墟與里,同義並列,墟也是鄉里、村落。D南北向為阡,東西向為陌。
答案:A。
3.解析:A還通旋,即轉過身,回過頭。B讌通宴,請人吃飯喝酒。C方通旁,旁邊,周圍。D掇,拾取,摘取。有的資料將「掇」釋通「輟」,停止。如是,這個句子則釋為「明明的月亮呀,你什麼時候會停止運行?」本書持前一種說法。
答案:D。
4.解析:這幾首詩名句很多,要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默寫。
答案:(1)長路漫浩浩;(2)曖曖遠人村;(3)久在樊籠里;(4)悠悠我心;(5)契闊談讌
5.解析:分析詩的意境,首先要分析詩描寫的意象。象,就是詩所描繪的景物;意,就是融入這個景象之中的詩人的情意,即意境。「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這兩句詩運用了兩個古典意象——「村落」和「炊煙」,村落在遠處隱隱約約,縷縷炊煙裊裊上升,將讀者帶入一種靜謐的氛圍,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
答案:遠處的村落在煙霧朦朧中,好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炊煙裊裊升起,帶來無限的靜謐安詳。詩人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安閑地注目遠視。
6.解析:這道題檢測點很多,涉及表現手法、修辭方法、詞語理解,章法技巧,是高考中常見的題型。A項涉及情景關係的問題,情與景的關係是多種多樣的,有情景相生,也有情景相異,《涉江采芙蓉》一詩用的是以樂寫哀的方法。在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姑娘們劃舟採蓮,湖面上儘是姑娘們的嬉笑之聲。但與眾姑娘的嬉笑不同,有位女子卻悵立船頭,獨自哀嘆——「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當姑娘們競相採摘荷花,聲言要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遠在天涯。將人物置於美好、歡樂的人群之中,往往更令人感到自身孤獨、寂寞之可怕!此詩從美好、歡樂的採蓮背景,反襯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起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答案:A。
7.解析:理解這句詩的含義,首先要明白「樊籠」是一種比喻的用法,「自然」有著多重的含義。然後再由詩的字面意義進而體會詩人的旨趣。
答案:「樊籠」比喻官場。「自然」,不僅指鄉村的自然環境,亦是指自然的生活方式,更是指詩人「愛丘山」的自然本性。在陶淵明看來,身居官場,為口腹所役,不得不逢迎巴結,扭曲人性、失去自我。現在終於掙脫牢籠,重新回到自己的田園,有一種釋然輕鬆自在自由的感受。這句詩表現了詩人擺脫官場煩惱後的喜悅。
8.解析:詩歌的情感旋律,既是《短歌行》的重點,也是難點。認真體會它的特點,對於理解詩意,大有裨益。
答案:《短歌行》每四句為一節,每兩節構成一相對獨立的詩段。首八句先寫憂思後寫慷慨的情緒。面對酒宴觸動詩人人生苦短、英雄遲暮的感嘆,是一個悲嘆的低調,不過只是悲傷,並非頹唐,所以立即引發出「慨當以慷」激昂的調子,抒發有志懷之士抱負不得施展時所激發起來的一種意氣激昂的情緒。這兩節前一節低抑,後一節激昂,自成一個抑揚。次八句寫渴思賢才與禮遇賢才。前四句抒發未得英才時對英才的衷心繫念。後四句寫已得英才後宴飲的歡樂,這兩節一從渴思上寫,一從禮遇上寫,一反一正,一憂一喜,又很自然地形成一個抑揚起伏。接下去八句承上進一步生髮。前四句寫英才難得。「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詩人使用了一個構想奇辟的比興,比喻英才難得,所以「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又是一個低抑的調子。後四句一轉,然而英才竟然越陌度阡,遠道屈尊而來存問,相逢敘舊,置腹談心,喜得嘉賓之情溢於言表。這四句在情緒上又是一個高揚,與上四句自成一個開合。末八句作者端出自己的胸襟懷抱。仍分兩層。前四句意在勾勒出動亂中英才四散的情景,啟示英才應擇主而事。後四句是一個回答,詩人表示效法周公虛心納士,暗示「我枝可依」。這八句隱含一問一答,章法上又自成波瀾。
這首詩表意是曲折的,詩人的壯志追求寓於思賓燕飲之中。抒情是濃郁的,感情激蕩,起落不平,從一個壓抑慷慨的低調開始,迴旋到富有展望和追求的高調結束,好像登盤山道,千折百回,終至頂端。章法則一低一昂,一開一合,抑揚有致。堪稱抒情詩中的佳篇。
9.解析:這是一個涉及到詩歌思想內容的問題。對詩歌旨意要從詩的整體出發,不可據幾句詩,偏頗地概括其意。「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被許多人引為勸人及時行樂,但從全詩來看,曹操卻是抒發他對人才的渴盼,目的是企圖「天下歸心」,
答案:唐人和羅貫中的說法都有失偏頗。此詩並未奉勸人「及時行樂」。詩中誠然也有曹操對人生短暫的感嘆,但不是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而是感到一種大業未成的時間緊迫感。至於「烏鵲」在周代乃吉祥之物,詩人借「烏鵲南飛」喻人才的流失,藉以表達賢才不得重用的惋惜之情。
10.解析:可以想像為類似孟姜女尋夫的故事,也可以想像是丈夫意外凱旋、夫妻幸福團圓的喜劇。
答案;略。
推薦閱讀:
※我們到底該怎麼去解讀動漫?
※乾貨!《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解讀
※風水解讀:這些風水都會導致你破財傷財
※面相解讀你的運勢密碼
※傷官格克夫命解讀,八字揭秘!
TAG: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