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家向愷然先生練習太極拳之經驗(三)

練習太極拳之經驗(三)

上海李瑞九家曾聘有拳術教師孟某,所擅長之拳稱綿拳,共有八路架式,亦有兩人推手法,用意頗似太極。聞孟某少時,在山東河南之間,保鏢為業,富有膂力,尤善單刀,其名頗顯。孟年少氣盛,自負其技睥睨儕輩。一日攜鏢投宿於旅店,與同道者談武藝,有旁若無人之概。忽有同宿一鬚髮皓然之老叟在旁冷笑,鄙視之意,現於顏色。孟不能堪,忿然謂叟曰:若龍鍾似此,豈亦能武?將毋倚老賣老,以為我沒奈何乎。叟從容曰:強中更有強中手,武藝誰敢稱能?因見汝年輕,不知天高地厚,故不自覺其笑之出於鼻也,怒將何為?孟益不能忍,必欲與叟較,叟亦不辭。孟方出手,已跌數步,意不測叟以何種手法,能跌人如此乾脆。孟初以叟年邁,恐其不勝掊擊,故出手未盡其長。至此乃以全力赴之。不料一迎叟身,手腳如被蛛網纏縛,有力無所施,欲跳脫亦不可得,中心惶急,遍身汗出如瀋。見叟張兩臂往複搓弄如玩圓球,神氣閑逸,絕無尋常比試態度,孟始知非敵,跪請拜師。叟曰:拜師則可,但汝當棄所業隨我經商。孟亟思得其傳,竟棄鏢業,從叟往來販運于山陝之間。才二年半,叟即病死,孟尚未得盡其傳。據孟在滬語人,其師所能,原有拳式十三路,歷二年半,僅得其八,餘五路失傳。

聞太極舊稱綿拳,孟所習者亦稱綿拳,復恰為十三路,我疑其即為太極十三式。

又江西於今盛行之字門拳,身手步法酷類太極拳,架式亦為八路。又有所謂魚門拳者,架式十二路,用法與太極尤相類,亦有兩人推手之法。

江西熊斗樞曾練魚門十餘年。前年與我相遇於漢臬,為言魚門拳以手手不離逼吸為原則,練時亦貴慢貴不用力。惜其人不能說出魚門拳來歷。

我國術派別繁多,無論全國,即一省之中,每有數十種架式。甚至一縣之內,亦有數十種。拳術界的現象如此,應該能人甚多,始有此創造能力。

我經仔細研究結果,知道此種種類拳式之流傳,並不一定傳自有創造能力之人,多有由一個負盛名的教師,在二三十年之中,傳出數十種拳式。雖皆託名傳自古代某人,或言岳飛,或言達摩,且有托之孫悟空、彌勒菩薩者,其實手法皆大同小異。一趟拳架之中,合於拳理及實用者,不過三五手。此教師者,何以如此其不憚煩,編造此種種類類之架式?無非為廣招徠計耳。

北方學拳拜師無一定肄業時期,有力者延師至家,或寄居其師家中,三年五年繼續練習之事,甚屬平常。

南方則多有限制,或延師來家,或由師自行設廠授徒。率以三四十日為一廠,至多亦不過五十日,期滿則徒弟各自散去。如欲繼續練習,即增設一廠。徒弟進廠之日起,至散廠之日止,其間必晝夜苦練,以求出廠後能致用。若徒弟學過二三廠武藝之後,尚不勝未經練過之蠻漢,則其師為不名譽之甚。

如太極拳者,因不能計日有效,即其它理甚精審法甚縝密之各種拳術,亦決難於百日之間,體用俱備。從來練拳者,多系粗人,不明此理。如練二三廠後,尚不能克敵制勝者,不怪其師藝不高,即疑其吝不傳授。

為教師者,欲其徒計日收效,唯有將原有之拳術擱置,擇三五便於應用之手法,加以轉折,及江湖賣藝之門面之動作,編造成一趟架式,而托之於世俗最迷信之古人所傳。其式單簡易練,天資略高之人,十餘日即會,再教以半月之拆用,出廠後居然能戰勝蠻漢。師之聲譽因之雀起,從習者日多。但人情厭故喜新,一年半載後又非得改造一趟架式不可。

平江有名拳師潘厚懿,三十歲時即以教拳為業,壽至八十方死。前後所教徒弟在三千人以上。其所傳架式之不同何止數十種,得其真傳者不過十人。並非彼秘不教人,學者欲求速效,使彼不能不如此。現在潘之徒弟在各處當教師者,亦有數十人,輾轉流傳,四百年之久,名稱已屢變。又焉知孟某之綿拳、熊某之魚門拳,不與太極一脈相傳乎?

楊露禪至今不過百年,其所傳與陳績甫已相去甚遠。吳鑒泉得自楊家者,亦與楊澄甫有別。更奇者,楊澄甫之兄楊夢祥同受家傳,而夢祥之太極獨練斷勁,一手一手使勁,放出咚咚有聲,與外家拳無別。北平除楊夢祥一人而外,無第二人以斷勁練太極拳者。我曾問陳績甫,陳家溝練太極拳之人,是否有練斷勁一派,陳言無有。我謂如此尚好,太極一練斷勁,便失卻太極的原理,將無窮的用法變為有限的著數,於太極拳前途有害無利。

我國人習性,多喜崇拜古人,鄙薄今人。因之對於武藝雖富有創造能力之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亦不敢自承,皆托之古人秘傳,或夢中所傳授。此類事實之見於冊籍者,不一而足。張三丰所傳拳法,安知非其本人所創造?恐不足見重於時,而托之玄武大帝夢中所授。今人練習武藝,朝夕從事,數年或數十年尚難致用如所期願,張三丰夜夢神授,且即以之破賊,古今人智慧能力之相去竟至此哉?

張三丰傳宋遠橋、張松溪等七人,並無傳詳記其手法。黃百家之內家拳法中所載,敬、勁、勤、緊、切、五字訣,尊我齋主人所著少林拳術秘訣中亦引為要訣。而現正流行之太極拳,反無此五字訣傳授。

我以為拳術應以理精法備、不違背生理及力學原理為標準,不必穿鑿附會,托之古人以相標榜。一若縫衣匠之供奉軒轅皇帝,木匠之供奉魯班先師,無端生出許多枝節。

南京國術館初開辦時,我適在漢口,從報端見其分武當、少林兩門,各設門長。我當即斷其如此提倡國術,決無好果,並致書京友服務於國術館者,詳論其得失。

藝術本不妨各有宗派,有宗派斯有競爭,有競爭斯有進步。唯武術不然。無論我國武術傳籍絕少記載,輾轉流傳,學者又絕少能通文學之人,某派傳自某人,久不可考,非如字畫文學等之派別,絲毫不容混亂。

即算武當、少林兩派,比較其它武術冊籍上略有根據,然現在所流傳者,究竟是否確為武當、少林兩派?且此兩派,又豈能包括中國武術、江湖賣藝之流,以及武術授徒為業之輩?

為迎合國人崇拜古人之習性,任意拉扯婦孺皆知之古人,認為祖師,以相號召。南方有齊家拳,謂為齊天大聖所授傳。又有彌勒拳,謂為彌勒菩薩所傳授。比較少林派傳自達摩祖師者,更誕妄可笑。

彼輩此類知識,多得自師傳,並非現在賣藝及授徒者所假託,故敬謹奉持不以為妄,偶遇非難莫不誓死力爭。因其如此,所以各門派之互相忌嫉、互相仇視,千古年來不知生了若干事端,傷害了若干性命。在彼輩知識有限,且有籍古人以資號召之意,其標榜不足責。獨怪以提倡國術為志的張李諸公,亦不思打破此門戶派別之惡習也。

太極拳在武術中為最有研究之興趣與價值者,提倡國術自應對之有相當注意。但萬不宜以太極為普遍研究之拳術。只可於國術館中設一太極拳術專修之科,非有志深造及資性聰穎者,不得入科練習。因其理太精微,法太複雜,無論天生身體如何靈捷,資性如何聰穎之人,亦非一年半載之練習所能致用。並且初學者練之不能發生興味。任何藝術,如研究者對之不生興趣,即不能有所得。

練他種拳術,但能朝夕依法苦練,不須運用腦力,有相當時日,必有相當成功。練太極拳則非運用極細密之思想力,縱竭一生之功,亦不過偶然得著一部分作用,如練外家拳者之專善用某幾種手法而已。經中所謂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可見非能運用極細密之思想力者,不能練太極拳。

此與以上屏寂思慮之言,並不衝突,以上乃屏寂妄想之念。

太極拳為內家拳術,注重上下丹田,本近道家導引之術。但近之論太極者,多因其名為太極,遂以八卦五行生剋之理、陰陽變化之言,附會易理。則竊疑其理論雖高遠,與事實掤、捋、擠、按、等八法,並無一定格式。前已言之,何所根據。而擬之八卦,至前後、左右、中定在太極架式中更無其名稱。且任何拳術亦不能離此五者。擬以五行,尤以不倫不類。

太極拳固注意陰陽變化,他種拳法何嘗不注重陰陽變化?太極拳自有其非他種拳所能比擬之長處,決不在此似是而非之玄理。當科學昌明之今日,我等研究提倡,當應按照實際加以判別,不可震驚古人之言,或名流所斷論,遽予盲從。

我於太極拳用功甚淺,但其方法及名稱尚能記憶,且嘗見深於此道之人,教授徒弟。實不聞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及所謂五行等有一定格式方位,能單獨提出數人練習,則此等名目之不能稱十三式。

十三式之不能附會為八卦五行,也至明顯。不知與我同好者,亦有曾致疑於此,而欲從事研究其所以然者否。

楊澄甫吳鑒泉均以專練太極拳有重名於北平。或曰:楊澄甫善發人而不善化,吳鑒泉善化人而不善發,以是二人均有缺陷。若兼有其長,則盡太極之能事矣。

我曰:事或有之,於理則殊不可通。因發與化似二而實一,不能發則不能化,不能化亦不能發。故經曰: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不過原來體格強壯,氣力充足之人,發人易遠而乾脆。楊體魁梧,且嘗聞與其徒推手時,常喜自試其發勁,故其徒皆稱其善發人。吳為人性極溫文,且深於世故,不論與誰推手,皆僅守範圍,不逼人,不拿人,人亦無逼之拿之者。聞其在北平體育學校教太極拳時,學者眾多,皆年壯力強。與吳推手任意進退,吳唯化之使不逞而已,始終未嘗一發。故人疑其只善化,而不善發。我謂若吳亦嘗發人,但發而不能動或動而不能遠,則疑其不善發人猶可。今吳始終未嘗一發人,證其平日溫文之性格,可斷其為不欲無端發人,招人尤怨,非不善於發人也。

我以北來略遲,於楊吳二君皆未謀面,然深信二君,皆為當今純粹練太極拳之名宿,絕未摻雜他種拳法,以圖討巧,其工夫火候實不可軒輊。

在外家拳盛行之今日,欲求專練太極拳如二君者,恐未易多得。惜負提倡國術者,不知物色人材,聞二君刻均不在南京國術館。

項城當國時,幕中有宋書銘者,自稱謂宋遠橋之後人,頗善太極拳術。其時以拳術著稱於北平之吳鑒泉、劉思綬、劉采臣、紀子修等,皆請授業。究其技之造詣至何等,不之知也。宋約學後不得轉授他人。

時紀子修已年逾六十,謂宋曰:某因練拳者,一代不如一代,雖學者不能下苦工夫,然教者不開誠相授,亦為斯技淪胥之一大原因。故不辭老朽,拜求指教,即為異日轉授他人地也。若學後不得轉授,某已年逾六十,將於泉下教鬼耶!遂獨辭出。其從游者,終無所得。蓋宋某拳師之習氣甚深,其約人之不得傳授他人,即不啻表示自之不肯以技授人也。

太極拳架式各家所傳皆有區別。然不論其手法及姿勢如何不同,其從首至尾須一氣呵成,中間不能停滯,以滿身輕利、氣沉丹田為原則。則一也。

依此原則,又能時時注意陰陽,虛實變換,免除雙重之弊。雖無明師指導,亦自有豁然貫通之日。練架式既練有真實工夫,則推手必容易進步,且不難出人頭地。如練架式不下苦工,專從推手中覓作用,天資縱高,亦不過推得兩手靈巧而已。身上功夫即增長,亦屬有限。

我自乙丑年五月,從事練習太極拳架式,迄今不過四年余,前後已四易架式。因每從一人研究,即更換其人所傳架式。當時亦頗認為有更換之必要。及練習既熟,始悟四種架式不同者,僅其外表動作,精神則絕少差異,其有因各人傳授之不同,而互相詆誹者,特未身經練習,及入主出奴之惡習未忘耳。

練太極拳者,每有存心輕視外家拳之習氣。論拳理,太極拳自較外家拳精細。但外家拳亦自有其好處。如練太極拳未練至能自由運用之程度,則尚不如外家拳遠甚。此番南京考試之結果,便可證明練太極拳者,不如練外家拳容易致用也。

注1:本文錄自民國期間吳志青所著《太極正宗》第七章,作者向愷然。向愷然(1889-1957)祖籍湖南平江,生於湘潭岳門,1906年與杜心武自費留學日本,考入東京宏文學院,學習政法,1912年回國,與王潤生在長活學官街富國礦創國技會,寫《拳術》一書,上海中華書局印單行本。1913年考理家日本東京中央大學,與王潤生一起練拳。1917年回國後,任湖南第一集團軍總辦公廳主任。1948年隨程潛起義,任文史館館員。1956年任全國武術評判員。1957年編寫《武術史話》。

注2:轉化為簡體字過程中,按當代人的閱讀習慣對原文進行了分段,給出了合適的標點符號,並對文中明顯的錯誤進行了訂正,如「陳績甫」誤為「陳積甫」、「楊夢祥」誤為「楊孟祥」、「劉思綬」誤為「劉恩綬」。


推薦閱讀:

智障阿滿求學記·第一章
《逆流純真時代》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哪個好看?
半季花開46
《凡人修仙傳》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誰?

TAG:經驗 | 小說 | 武俠 | 武俠小說 | 練習 | 太極拳 | 小說家 | 先生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