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汽車碰撞實驗不用車撞車?(含終結誤區彩蛋) 

圖片:JaseMan / CC BY

作者:知乎用戶


第一次配圖答題啊~好激動!

實車對撞確實有的,不過賣點噱頭大過實用性~無圖無真相,圖片統統來自百度~

下圖:本田雅閣 CRV 對撞實驗,條件在圖上很清楚了~

下圖:來個驚悚的,賓士搞的,smart、C 級對撞實驗~貌似很有名的一個實驗,但是細節忘了~

下面兩張更驚悚,Smart、S 級對撞,如果沒記錯是德國第三方機構 auto motor und sport 搞的。

發現沒,不管是廠家還是第三方,都是在一個品牌內找兩款車對撞,一是宣傳自家車都很安全,就當做個活廣告了~另一個就是,雙車對撞你讓哪個品牌來當墊背?測豐田拉上本田,還是測本田拉上大眾?世界上的車可以說無數種,總有測不到的對撞,那雙車對撞也意義不大了~

碰撞測試的目的,就是在盡量相同的條件下,評價各款車的安全表現~當然安全碰撞標準本身是否公正、是否能最大程度模擬現實情況,同樣是很重要的,這點確實有改進的餘地,各國標準也在逐步嚴苛。

以歐洲新車評價規程(Euro-Ncap)和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為代表的評價體系很有名,比如在都是 100%全面積碰撞的上世紀,IIHS 率先引入了現在被題主看不起的 50%偏置碰撞,結果慘不忍睹,各廠家耗費心力才將安全水平提升到如今的程度。而 IIHS 不甘心,接著推出了 25%偏置碰撞測試,剛推出時幾乎哀鴻遍野,掛掉的車一大批,因為太難了!而率先取得和保持 good 這個水平的車型,則是題主看不順眼的日系。

IIHS 的碰撞測試很嚴格,而且比較有代表性。因為說到底,這是美國各大保險公司聯合推廣的碰撞標準,甚至跟車的保費直接相關,碰撞成績差保費會很高,所以人家也不會像中國的 C-ncap 那樣無節操地被廠家收買。畢竟收買只是一鎚子買賣,以後成千上萬輛車的保費、賠付才是關鍵,除非廠家願意幫保險公司負擔以後所有損失……

再來說很多人那個「鐵皮越厚越安全」的觀點,那按理說 Smart 和賓士對撞只有一死,因為 Smart 是塑!料!外!殼!可結果呢?雖然 smart 被撞翻了,沒辦法畢竟體量太小,但假人測試結果顯示人是能活下來的。

為什麼呢?看人家 smart 宣傳的車身結構:

再來看看廣大人民群眾認為「摸上去」厚重的德系車安全結構,圖片是高爾夫 7

再來看看日系車,同樣很有名的豐田 goa 安全車身:

不知題主發現個共同的現象沒有?

廠!家!壓!根!不!提!外!殼!啊!

沒錯,不管日系德系法系華系韓系,汽車壓根不是靠外面那層鋼板保護你的!

那些自以為懂車,見著塊鋼板就往下按的車迷們,

你們看得見、按得動的外殼,廠家壓根就不宣傳!

好我們仔細想想:廠家傻么?不啊!傻怎麼可能一年賣上千萬那麼多呢

那為啥明明按上去有手感、厚實的鋼板外殼,不管德系日系,廠家一概不宣傳呢?

因為沒用!

真正保命的是裡面的剛性車身!那裡才是真正大量的高強度鋼板好么!

外殼就是車身覆蓋件,換句話說那是遮風擋雨的外衣~

打個比方,難道你指望穿件外衣就能防彈么?不還是得裡面穿件防彈衣么……

汽車同理啊!安全不安全,看車身結構,不是外殼鋼板,不要再被那零點幾毫米忽悠了,真想看安全不安全,車身框架見分曉~

查看知乎原文


推薦閱讀:

濤濤說車-玩具車成真 解析測試3.2米車高的MR大腳車
互聯網下半場始於汽車新零售,汽車新零售起於行圓
2017年新皇冠 情懷的演變過程
如何用卡爾曼濾波演算法求解電池SOC(基礎篇)
阿斯頓馬丁DB11怎麼樣?

TAG:實驗 | 汽車 | 誤區 | 彩蛋 | 碰撞實驗 | 用車 | 撞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