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制」對出版業意味著什麼

在圖書出版業整體蕭條的當下』有一批編輯經手的每一本書幾乎都是百萬級暢銷書』這讓人們看到紙質出版正在發生的變化「合伙人制」對出版業意味著什麼 文匯報2016-05-08頭版


在圖書出版業整體蕭條的當下』有一批編輯經手的每一本書幾乎都是百萬級暢銷書』這讓人們看到紙質出版正在發生的變化

民營出版公司讀客圖書宣布實行合伙人制度,5位新晉合伙人每人得一輛寶馬車。消息放出雖已有時日,卻在行業內持續發酵。合伙人制度在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是常態,在傳統的出版業推行合伙人制度是否可行? 傳統行業紛紛創新轉型之時,合伙人制度又將為出版業帶來什麼變化?

不僅有寶馬車,還有年終分紅

給員工獎勵寶馬車,被解讀為公司的營銷之舉。讀客新晉合伙人程峰說:「有人在朋友圈直接問我『車是所有權還是使用權?』我說,哪怕明天辭職,車也能開走!」聽到這樣的回復,同行們都有些感慨。

「我們的合伙人不僅能拿到一輛寶馬,還能獲得公司的股份。不過與互聯網創業公司只有上市才能兌現不同,我們每年都有分紅。」讀客董事長華楠如是介紹。

來到讀客公司,眼前景象,與其說像個出版社的編輯部,倒更像是一個創業公司:所有的編輯都集中在一間大辦公室里,彼此之間甚至沒有隔板。而環顧四周,牆上貼著紅色口號標語。只有一側書架上讀客出版的各類暢銷書整齊地排列,提醒著這家公司的產品———圖書。在這個百人規模的團隊運作之下,每本圖書的出版都是一個項目,依靠不到10人的團隊全程跟進,打通編輯、發行、營銷等各個環節。

程峰是讀客圖書合伙人中最年輕的一位,這個1988年出生的小夥子從實習到現在已經在公司待了6年。跟著老師從校對開始,從《藏地密碼》 再到 《參與感》,他經手的每一本書都是百萬級的暢銷書,在2014年還獲頒「中國年度編輯」,如今他已經是9人團隊的負責人。他的成長之路體現了讀客對於合伙人的標準———相比行業內的頂尖編輯,公司更看重大學畢業生,或者有一兩年經驗的新人。

出版制度應更靈活,給編輯更大的選題變現權

有業界人士認為,出版社與律師、會計等實行合伙人制的行業一樣,都對智力資源高度依賴,核心員工的價值體現在其掌握的行業資源上。一些核心編輯對作者資源的掌握就具有一定的壟斷性。2008年6月,路金波轉投與遼寧出版集團合作成立的「萬榕書業」,他手上的知名作者也自願跟隨他「轉會」。與其說是認出版社的品牌,作者更傾向於認編輯的個人品牌。

早在2012年,湖南出版集團就在事業部試點合伙人制和事務所制,鼓勵優秀編輯成為出版社的合伙人,為作家提供點對點的終身服務,並希望以此為轉型契機,使出版社從「來料加工商」變為「出版綜合服務商」。也是同一年,曾給人民文學出版社累計貢獻了2000萬元營收的資深策劃人腳印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成立之初,中國出版集團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共同投入了50萬元的啟動資金,腳印個人投入15萬元。某種程度上,這樣的圖書工作室便是個人與國有大社的「合夥」。

除了更豐厚的待遇,合伙人制提升的還有編輯的自主權。成為合伙人,意味著進入決策層。腳印說,作者的版稅多少,自己就可以說了算。在程峰看來,讓編輯成為出版社的合伙人、決策者,使得編輯們有了奔頭:「在這行做,看不到『天花板』。」

不過,儘管有著智力資源作為天然的合伙人制培育土壤,三年多下來,囿於體制、資本等各種因素制約,真正實行合伙人制的出版機構屈指可數,倒是以項目合夥的方式,讓傳統出版大社與民營出版機構有了更多的資源共享與互動。在腳印看來,是不是合伙人制無所謂,但在出版制度設計上確實可以更靈活些,要給編輯更多的實現選題的權力。「出版資源是個大概念,有些是個體摸不著的,編輯個體能在做內容上發揮其能力,並有相應的收穫,就是相得益彰的制度。」

合伙人制的引入說明出版業並非夕陽產業

合伙人制的引入帶來巨大的利益激勵,難免有人憂慮,這會不會導致圖書出版更傾向於迎合市場?

在圖書質量上,資深編輯領頭的工作室絲毫沒有含糊。腳印說,在成立之初,「全國同領域的高質量、高水平,社會經濟『雙效益』突出,能夠產生出比較重大影響的重點項目或標誌性產品」這一條就被寫進合同之中。去年王樹增的 《抗日戰爭》 便是工作室出品的。一部180萬字的巨著,其編輯出版的過程可以用「步步驚心」來形容。她說,這本書光是選題策劃我們就已準備多年,因為涉及重大歷史問題,史料考證等都需要花費大量心力,為此工作室制定出一個詳盡周密的工作計劃,每一卷都按照一邊編輯、一邊修改、一邊報審的節奏進行,大家在作者住地、國家圖書館等處幾頭跑,最終以4個人的團隊完成了編輯甚至後期的推廣工作。

高效、高質之外,合伙人似乎也能輔助公司培養人才。讀客董事長華楠表示,公司看重的不是編輯每年掙多少「碼洋」,而是要看員工對選題的開發運作能力。進而,他把合伙人制理解為「裂變」,所以新晉合伙人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發掘、培養新的合伙人。

各個出版機構對於合伙人的定義、實施各有不同,不過,不管是機制變革還是運作創新,圖書編輯能夠獲得與能力相匹配的收益,都讓人們相信出版業並非夕陽產業。

程峰大學裡學的專業就是出版編輯,畢業時小夥伴多數去了報社,有的乾脆轉行,真正堅守在圖書出版編輯崗位的不過兩三個,「這是如今出版專業的常態」。可就是堅守的這兩三個,如今都有不錯的成績,在程峰眼裡,出版業大有可為。抱定這樣的信念,程峰見證了公司從十幾人的小團隊成長為有百餘人的公司,而他的收入也一路水漲船高,從一個月三四千元到如今數十萬元的年薪。

也許,編輯個體的收入水平不能成為衡量產業發展狀況的最重要標準,然而合伙人至少透露出一個信號———紙質出版的行業變革不遠了。


推薦閱讀:

書籍裝幀設計師在國內出版界的地位如何?
譯者已經譯完圖書,但無版權,如何聯繫出版社?
如何評價出版人路金波?
出版行業編輯的薪資水平到底如何?
圖書版權頁有無排版或設計的規範或規則?

TAG:出版 | 合伙人 | 出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