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淳亮:幼稚的平衡中國論
06-16
包淳亮 2015年06月05日審時度勢國際關係學的一大關鍵字眼就是「權力平衡」,隨著中國崛起,特別是在南中國海積極有為,不少英文評論文章強調,要針對中國進行權力平衡或者「再平衡」。但是任何不談關係性質的平衡,都只是無根的浮萍;而一旦細究關係,就彰顯權力關係的本質。台灣大學教授石之瑜近年推動國際關係學的「關係平衡」論,某種程度上希望能取代權力平衡論,也更符合我們每日所聞所見的真實。在權力之外,將關係導入,可以對國際秩序有相對清晰的認識。美國學者羅西瑙(James Rosenau)由此劃分四個象限,分別為具有認同的權力不平衡,稱為階層體系;或者缺乏認同的權力不平衡,稱為霸權體系;或者具有認同的權力平衡,稱為安全共同體;或者缺乏認同的權力平衡,即常見的所謂權力平衡。古典的權力平衡是指英國以「離岸平衡手」的身份,在歐陸大國之間進行「平衡」,因此「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美國總統尼克松建立「美俄中」大三角,也是一種權力平衡。但在不同的語境下,所謂「維持權力平衡」就是維持有利於己方的現狀,例如現在談維持東亞的權力平衡,是指維持美國主導的現狀;維持東歐的權力平衡,是指美國要維持俄羅斯被削弱後的現狀。如果具有權力落差,中國與俄國合作應對美國就是進行權力平衡;美國對此的回應則不是權力平衡,是「霸權護持」。然而若認為美國既非霸權、且具有孤立主義傾向,對於歐亞大陸的紛爭僅願被動介入,則拉攏印度、日本等對抗中國堪稱權力平衡。但現在美國仍是霸權、宣稱要維持世界第一,那麼將美國的作為稱為權力平衡,就未必適當。不過國與國之間不是無差別的關係,因此也不是只談權力。極少國家願意自居不平等的地位,至少也希望獲得表面上的尊重,除非已經產生了某種依戀。當美國在二戰之後的歐陸餘燼中橫柴入灶,在外交口吻上也不是宣稱要建立階層體系的世界,而仍是強調建立安全共同體。數十年之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向來訪的法國總統奧朗德說他有兩個女兒,不分軒輊,諭示著現在美國有很多孩子,其中就包括法國與英國,西方國家可說已經形成了階層體系。但就算如此,西方式的家庭關係,父母與子女間也仍得維持足夠的互相尊重。對於復興的中國而言,極少國家會在此刻從心底認同它,因此幾乎不可能形成階層體系。而在霸權、權力平衡與安全共同體三個選項中,只有安全共同體是外交部門所應追求的目標,其他兩者都是由經濟與軍事主導,外交部門不過等因奉此。因此所有的外交作為,在價值上也都應強調建立安全共同體。中國的新型大國關係,要把中俄關係從抗衡美國的權力平衡聯盟,變成安全共同體,如此在實質上可以強化聯盟關係,維持長期安全。中國還希望把中美關係從霸權體系的扈從關係,轉變為安全共同體,但這不僅得讓美國「紆尊降貴」,不再自居第一,還得建立價值認同,因此是最大的外交挑戰。為應對美國的挑戰,中國要在鬆散的歐亞大陸建立安全共同體,因此「一帶一路」不只是經濟、也是文化、當然也是政治。這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以眼下的安全共同體為包裝,來實現未來的階層體系。但無論如何,現在若都不能實現彼此的尊重,未來更談不上,在東亞更是如此。中國外交官員不時強調「中國是大國」,似乎表明中國人未能擺脫家庭關係上的家父長威權。東亞國家擔心中國搞霸權,因此歡迎美國進行權力平衡,結果中國既沒有實現安全共同體、更得不到階層體系。而比起安全共同體與階層體系,乃至於霸權體系,權力平衡其實是最不安全的一種權力與關係的樣態。按照澳大利亞學者懷特(Hugh White)的說法,在美中雙方未能達成清楚的妥協的狀況下,人們不能排除美國與中國之間爆發核大戰的風險。而任何的妥協又必然涉及中國周邊諸多國家的利益,也意味著美國的動輒得咎。因此一些幼稚的現實主義者簡單地想要用遏制,或者說以軍事手段維持美國霸權的方式,應對中國的崛起。但是這種結論不僅無視於中國經濟與社會基礎的現代化,使其權力的增長擁有堅實的基礎,而且簡直是放棄思考,放棄了關係的營造,放棄了政治家對人民應有的責任。面對中國崛起,讓中國擁有更大的權力與責任,本來就是最正常、最安全、最合宜的出路。人們愈早認清這一點,這個世界就愈安全。與美國對於霸權衰退的憂慮相對,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主動挑起建立歐亞非大整合經濟架構、塑造跨文明安全共同體的重任,讓龐大的新增力量有可用武之地,簡直可以說是菩薩心腸了。作者是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凹口平衡線
※林徽因的3條啟示:婚姻與事業,我們該如何平衡?
※運動中不可少的8個平衡訓練
※秋分灸開啟,艾灸重點:平衡陰陽、滋陰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