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池談親子溝通(二):?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如何有效溝通

我們現在講一講,如果我們現在想很有效的跟孩子溝通,我們還要注意到,溝通的對象是誰?如果我們籠統的說跟孩子的溝通問題,可能不夠具體和仔細,因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他有不同的心理發展的特點,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點,所以我們要注意到我們交流和溝通的孩子是多大的孩子。

01

與嬰兒期的孩子交流溝通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從孩子一離開母體,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跟父母溝通,要跟自己的監護人溝通。所以監護人要注意到,不管我們是孩子的父母還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要注意到孩子從小就有精神需求的,只不過是他不能夠表達,或者是表達的能力很弱。比如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在沒什麼事的時候,也吃飽了,不渴了,沒拉也沒尿的時候,這孩子會自己依依呀呀。在清醒狀態下,沒睡覺的時候說些什麼,儘管我們聽不懂,這個孩子可能是無意識的微笑,有的時候表情不太舒服,有的時候表情很愉快。家長最常發現的是,當我們不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周圍一個大人都沒有的時候,孩子這個時候可能會發出一些信號,我們過去以後,會發現這孩子,給他奶他不喝,給他水他也不喝,看看尿布也沒濕,這時候孩子是怎麼了呢?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就是一種交往的需要,在呼喚成人,呼喚成人過來跟他交流。有一些年輕的母親很聰明,他們明知道自己的小孩很小,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大人的話,但是他們會跟孩子說很多的話,比如說:「小寶貝啊,媽媽特別喜歡你啊!!你看媽媽過來你就高興了吧,你看你怎麼皺眉頭幹什麼。有的媽媽還給孩子講故事,講簡單的故事,給孩子念兒歌,給孩子唱兒歌,唱搖籃曲,跟他有意無意的說話,這都是很好的母親的行為。所以:母親在孩子沒有言語交流溝通能力的時候,開始用言語或者非言語的形式進行熏陶,培養孩子與母親交流,學習使用語言的能力。

嬰幼兒時期,他的情緒,在心理學方面來講,他的情緒已經分化了,他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不同的情緒狀態。那麼母親要及時的觀察到,敏銳的捕捉到這些不同情緒狀態的信息,然後做出相應的反應,這個時候,儘管雙方沒有用語言交流,這樣孩子就能夠感覺到雙方是有互動和溝通的。

在嬰幼兒階段,母親與嬰幼兒的最重要的交流不是言語的,我們可以和孩子使用言語,但是更重要的是非言語。因為只有通過非言語的交流,孩子才可以最真切的感受到母親與自己的互動是身體的互動。所以,如果有時間,多抱抱孩子,不能抱呢,就拍一拍孩子,愛撫愛撫。所以我們提倡母乳餵養,就是盡量抱著孩子餵奶,讓孩子吃自己的奶,可能比喂牛奶要好,尤其是一歲以內的孩子。那麼在這個階段里,我們跟孩子的身體的互動會讓孩子感覺到跟母親的親密感,讓孩子通過肌膚相親的關係感受到母親實實在在的關愛,這就構成了孩子長大以後和孩子良好溝通的情感基礎。那麼,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是學習使用語言,他們是學習掌握分化出不同的情緒過程。所以父母,特別是母親,跟孩子的表情和動作越豐富,語言使用越多,對孩子將來形成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溝通模式都有很大的幫助。

02

與幼兒期的孩子交流溝通

那第二個階段是幼兒階段的孩子的心理特點。也就是一歲到三歲之間,幼兒的心理上,生理上發育都很快。三歲左右是第一個生長加速期,他的情緒動作言語都得到飛速的發展,但是他的思維的特點具有片面性,具有自我中心性。就是他自己想著什麼,就是什麼,他認為這就是一切。那麼在這個階段里,家長要跟孩子適當的使用恰當的言語來引導孩子建立更加全面的思維和更加多中心的思維,而不是自我中心。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母親接納,喜歡擁抱身體撫慰和精神關注,這樣的一些溝通和互動,能夠讓孩子形成比較信任的安全的和溫暖的關係。這樣的結果對以後孩子和母親的交流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情感的基礎,孩子傾向於願意聽母親的話,孩子願意接受母親的建議。這時候家長就會發現,當我們希望孩子做什麼的時候,孩子就會朝著我們比較希望的方向發展,因為母親跟孩子有感情,母親希望孩子做什麼,孩子能夠感覺到。當然母親也有可能通過口頭的語言信息,傳達給孩子——媽媽希望你這樣做,如果你這樣做你就是好孩子,而孩子要是愛他的媽媽,他就會朝著媽媽希望的好孩子方向發展。有很多溝通的障礙,有好多青少年跟父母交流障礙,往往源自於嬰幼兒時期,在他的人生早期,跟家長沒有建立起好的情感關係,總覺得母親不愛自己,總覺得母親不疼自己的人。是沒有辦法跟母親很好的交流的。

在央視的心理訪談節目中有一個節目,題目叫《我管丈夫叫媽媽》這個個案是一個女士二十多歲,已經結婚了,但是她總是出現一些對現實生活的適應不良,比如,她總是跟她的先生叫媽媽,還要她的先生答應。大家非常奇怪,這個女孩子怎麼會這樣呢?在演播室現場,諮詢師幫助這位女士,幫助她找她的媽媽在哪裡?為什麼她要管老公叫媽媽?管老公叫媽媽最大的可能性是她和她的媽媽沒有好的關係,她的老公替代了媽媽的位置。老公為什麼能替代呢?她覺得老公很愛她,愛她的程度超過了她的媽媽。在他的現實生活中她自己覺得沒有愛她的媽媽,但是她的內心裡渴望有一個媽媽,所以她就管他老公叫媽媽,而且讓她老公答應,而且還要求老公像媽媽那樣抱著她,她才感覺幸福。這個案例讓我們在成人世界裡,感覺到很奇怪,那麼後來通過諮詢師的訪談就發現了這位女士始終說她的媽媽不愛自己,她的媽媽可能她從小到大在和她的交流和溝通過程中,表現出一些對她的一些忽略、否定和疏遠。可能包括身體的愛撫和擁抱接觸都比較少,所以她就覺得她的母親不愛她。那麼她的母親不愛她,通過什麼來表達不愛她,通過什麼來證明的呢?她說她的母親曾經說過懷她的時候就不想要她,那如果一個母親對她的孩子說過,其實我有了你的時候,想把你打掉!可能這個孩子就會得到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這個媽媽不愛我。那實際上,是不是媽媽就不想要這個孩子呢?我們可以用人之常情或者說生活常識推理,所有的媽媽都想要自己的孩子,但只不過是媽媽在懷這個孩子的那個時刻,不是我們正想要孩子的時候,也可能諸多的原因,陰差陽錯讓我們覺得不能生養這個孩子,但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愛這個孩子。但這個母親在孩子幼年時期交往的時候,就沒有恰當的表達這一點。說我當初懷著你的時候,我都去做人工流產了,只不過做人工流產的地方只有一個男大夫,沒有女大夫,所以我覺得不好意思。我想讓那個男大夫做,太難為情了。所以我才決定先不做,哪天再說吧。結果那天沒做成,以後就陰長陽錯一直拖延,於是不得已生下了你!——媽媽這種的溝通和表達方式,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媽媽是那樣的不想要你!」那麼這個孩子在逐漸長大的日子裡,就會留心發現媽媽對自己忽略。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母親不恰當的信息交流,尤其在幼兒期不恰當的一個交流,會給孩子留下將來和家長交流的障礙,那麼後來在演播室里,諮詢師幫助這個女士,現場連線了她的母親,主持人就問她的母親,就問她,您當時說的也不是心裡話,實際上您挺喜歡這個女兒,只不過您當時因為其他的原因要做人工流產,她說,是啊。那要從現在的眼光來看,您應該怎麼表述您跟您孩子的關係呢?這時媽媽就挺有趣的說,哎呀,孩子其實你是個挺好的孩子,不過當時我真的不想要你來著!這樣一來,這位女士當時的表情又特別難看,而且特別痛苦。後來諮詢師又引導他,這是您說的心裡話嗎,時至今日您還這麼想嗎?諮詢師又問她,您這個女兒怎麼樣?老人家回答,這個女兒挺好啊!諮詢師又問她,您能具體說說您女兒怎麼好嗎?這個老人就說出來女兒的好多優點,怎麼怎麼善良,怎麼聰明,怎麼心疼家長,怎麼為家裡幹家務,幫助家裡分擔責任,怎麼愛護姐姐,照顧弟弟。諮詢師這個時候說——讓老人準確表達對女兒的感情,尤其是那一年您去醫院去做人工流產,您現在應該怎麼說呢?他母親說,哎!那天也就是碰上個男大夫要不也就做了。這時候那個女士的臉還是特別緊張,特別痛苦。這時候心理諮詢師跟老人家說——您能不能換一個說法呢?老人家說換什麼啊?這就是事實啊!諮詢師又啟發老人家——能不能這麼說,當時的情況是您說的那樣,但是後來您一直特別慶幸的是,那個您去醫院碰上的是個男大夫,如果碰上的是個女大夫,這麼好的一個寶貝女兒您就失去了!所以到現在一直都慶幸,那天幸虧碰到是個男大夫!那個老人馬上就說——對!對啊!你這說到我心裡去了!這是諮詢師說——那你把這番話講給你女兒聽!然後那個母親就跟他女兒說,哎呀!閨女啊!當初幸虧那天碰上的是男大夫,我沒好意思做,所以我才留下了這麼個寶貝女兒!你知道我有多喜歡你啊!這個女士哇一下子就哭了!當然以後,諮詢師再做女士的工作就變得很容易了!這時候,在演播室,諮詢師再讓女士管自己的丈夫叫媽媽,這女士說,我怎麼叫不出來了?——因為媽媽又回到了她心裡。因為愛她的媽媽就在她家裡,她就沒有必要再管自己的丈夫叫媽媽了!

我想這個案例清楚的說明——在幼兒時期,家長應該怎樣和孩子建立關係,進行交流和溝通。我們給孩子一些什麼樣的信息?這一階段我們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深厚的情感關係,構成以後我們和孩子有效交流和溝通的基礎,那麼有了這種好的基礎,家長說了話,孩子肯定會聽,家長不用說話,就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個肯定或者否定的動作,就會讓孩子意識到,媽媽喜歡我怎樣,不想看到我怎樣。孩子就會自覺地沿著家長指引的方向前進。

當然我還是希望家長指引了一個正確的方向,不要按照自己想當然,按照自己想怎樣,就怎樣去表達,怎樣去溝通。所以我們看到,如果一個孩子性格比較強硬,動作特別簡單粗暴,情緒狀態不良,那麼我們就會想像到這個孩子的家長可能跟孩子溝通和交流的方式相當的簡單和粗暴,以至於孩子在無意識當中就習得了家長跟人交流的這種方式。以上我們講的是幼兒期的家長和孩子交流應該注意的問題。

03

與兒童期的孩子交流溝通

那麼少年兒童時期,我們應該怎樣跟孩子交流呢?少年兒童時期的心理特點是什麼呢?——發展自尊和自信。發展和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是少年兒童時期重要的心理學任務 。也是要發展期他們獨特特徵的重要途徑。

那麼家長在與少年兒童的溝通當中應該注意什麼呢?家長要無條件的接納孩子!少年兒童時期,大約在小學階段。那麼青春期大約在初二這個時期。大部分孩子進入青春期。那麼我們說的少年兒童時期,就是從小學低年級到小學高年級。

家長無條件的接納孩子,在這個方面,好像每個家長都覺得這不是個問題,認為自己的孩子怎麼會不接納呢?但是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家長對孩子開始出現雙重標準。一個是對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顧,一個是對孩子學習方面的要求。往往家長對孩子生活方面照顧非常多,生活上軀體上接受也特別多。但是在精神上,心理上,在學習上接受的相當少!有的時候孩子會受到家長關於學習的高指標的要求,那麼在孩子這裡就會覺得,家長是很矛盾的!家長在生活上對我要求是那樣低,包括一個身材很高,年齡很大的孩子,家長還為他穿衣服,系鞋帶,還為他收拾書包!還為他收拾床鋪!家長都覺得很自然!但是對孩子學習的要求很高很苛刻!實際上家長有一個錯覺就是——只要我把孩子生活都照顧好了,孩子就會把精力全用到學習上!殊不知——學習是一個需要克服苦難的過程。需要意志努力的過程,如果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沒有任何的自理能力,不能克服任何困難。那這個孩子不可能拿出很強的意志力,去學習,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所以一般厭學的孩子,都是家長照顧的特別周到的孩子。如果一個孩子能替家裡做家務,能替家長幹活,這個孩子學習好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情。

孩子是不是能夠被家長無條件的接納,你真接納他是一個有能力,又聰明,有智慧,有毅力的孩子,你就應該放手讓這個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這樣才能真正降低孩子的焦慮,這樣家長和孩子溝通才會有效,如果家長什麼都替孩子做了,然後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就會覺得,我什麼都能做,就是不能好好學習,你幫我穿襪子,我自己也可以穿襪子。你幫我洗襪子,我自己也可以洗襪子,洗襪子還是比做這道難題容易。最好是有好多的事情他都需要做,而且他不光自己洗襪子,而且要替家長洗襪子或者洗衣服。如果孩子自己去克服學習上的那點困難就會容易的多!因為孩子每天要干那麼多的家務,那麼多的事情,要是解一道難題似乎相對而言並不難。

所以我們要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真正接納孩子是一個已經長大了的孩子,有一定能力的孩子,相信他能夠很好的解決他自己學習中,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苦難,這個孩子的焦慮水平就會降低。要幫助孩子尋找和發現自己的長處,增強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要支持孩子與其他同伴已經形成的。

那麼家長在跟少年兒童時期的孩子交往的時候,在交往的過程中,要給孩子做人際交往的示範!實際上,我們和孩子的交往過程,就是給孩子和其他人交往的一種示範。所以我們家長要注意——一定好給孩子示範那些正確與人交往的技術,比如孩子應該和其他孩子怎樣交往,往往會從我們和孩子交往過程中學習到經驗來運用,交往的深度,行為規範這些方面,孩子會潛移默化把我們當中親子交往溝通互動中的經驗用於跟其他孩子交往。

04

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溝通

第四個階段的孩子就是青春期的孩子。那麼青春期的孩子有非常突出的行為特點。大部分孩子是從初二開始進入青春期的。到這個階段的孩子智力發展非常迅速。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迅速增長,他們越來越能夠理解想當複雜和抽象的事物,而且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夠分析概括和綜合。所以到了青春期,孩子學習的內容更多的出現了抽象思維需要的,比如更複雜的數學問題,有些哲學問題,抽象概括的一些學問也需要學習。這時候配合他智力的迅速發展和思維類型由形象向抽象的迅速轉換和並型的發展。這個時候學校教育也會設置一些相關的課程,我們家長也會潛移默化的用一些帶有哲理的一些表述來影響孩子自己個人的世界觀人身觀的發展,這個時候孩子的的自我意識的發展,逐漸的確立了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家長和孩子的習慣性的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的這樣的互動方式,逐漸的有一些理性的和智慧性的交流。可能孩子會非常感興趣的跟我們探討一些人生的大道理,這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心理特點。去跟孩子做一些哲學層面的探討和交流,使孩子在跟我們探討和交流的過程當中,有助於他們形成好的價值觀。

青春期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情緒不穩定。他們的生理髮展可能超越了心理發展,所以他們有的時候對他自己的情緒,跟對自己的評價有直接的關係。當孩子對自己評價比較高的時候,情緒就比較好,比較高興,比較興奮。對自己評價比較低的時候,情緒自然就低落,這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孩子很自卑,覺得自己啥都不行,有的時候有很自傲,很自負,覺得自己比誰都強,這時候就表現出心理活動的不穩定性,不成熟性和波動性,這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大特點。所以有時候很多家長都說,我們現在摸不透青春期的孩子。有些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因為不能理解青春期孩子出現的這些現象,往往家長自己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覺得自己的孩子突然變得自己不認識了,自己的孩子變化不定,捉摸不定,他們現在想什麼家長不清楚,他們為什麼現在這個樣子,家長怎麼想也想不明白。其實是青春期孩子自己內在的問題。他們自我意識當中充滿了矛盾。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也不穩定。情緒也隨之來回波動。第四個特點,就是青春的孩子由於性生理的發育機體的性成熟,導致了性意識的萌發,有了對異性的興趣,有了跟異性交往的願望,這時候他們性意識當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現象或者說與異性交往的趨進和迴避的衝突,也表現在他們的行為上。

這個時候家長與青春期孩子交流和溝通的主要任務有四點:一啟發孩子的邏輯思維;可以跟他進行一些哲學層面上,理性層面上的人生規劃,人生大道理的探討。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我們的孩子能夠知道一個人有意義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怎樣能夠活出生命的價值。三培養孩子健康的情緒,培養孩子健康情緒的重要的鑰匙就是,讓孩子形成理性的自我評價。四引導良好的性意識。家長不迴避性的話題,用一種健康的關於性的態度,來引導和影響孩子,讓孩子形成理性健康的性意識。

我想青春期的家長,我們再概括一下來說,青春期的孩子是從幼稚到成熟的重要的轉折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要表現出獨立的願望,要表現出和家長不同的想法。家長看到這種現象,家長應該從內心裡感到高興!因為孩子開始成長開始成熟,然後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去研究什麼問題。去解決什麼問題,做到有效的跟孩子溝通。


推薦閱讀:

溝通、交流、共育——固新幼兒園家長會實錄
零基礎演講10|如何進行演講復盤
關於杠精的一件往事
學會的溝通技巧
愛孩子不需要條件(二十七):暗示與溝通

TAG:孩子 | 親子 | 溝通 | 年齡 | 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