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影解制|你未必看懂了《七月與安生》的製片「成功學」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有需要開通白名單轉載的公號請後台留言聯繫)

本文系朔方在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開設的專欄:

說影解制 002期

文/朔方

九月影市儘管慘淡,但《七月與安生》作為華語電影的一股清流還是令人耳目一新,雖然票房還遠遠未能達到各方滿意的程度,但從影片自身品質來說,已經獲得了廣泛認可。

相信一百個人能從這個項目中分析出一百種成功秘籍,什麼小鎮青年啦,什麼中等成本影片崛起啦,什麼IP不死啦……

但其實秘籍就一個:這個電影項目里起決策作用的三個人:投資人、製片人和導演,都非常專業,他們兢兢業業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並給予其他人充分信任,在與創作相關的重大方向性事件上碰撞想法,打磨出共同認可的解決辦法。

極致的分工,專業的準確,清晰的路徑,《七月與安生》堪稱典範

或許你不相信,但我的這個結論來自於各類媒體對該片投資人、製片人和導演在過去一個月里採訪的總結,他們每個人談的都是自己的身份該談的事:

√ 投資人談的是為什麼做這個選題;

√ 製片人談的是為什麼選擇這個導演來拍,談如何根據對市場的預判來推進影片開發、製作過程和成本控制,談如何對投資人老闆負責;

√ 導演談的是人物和情感,談理解談表達。

這些散見的訪談集合在一起,就大致可以整理出這部電影創作過程的時間線:

  • 這是一個由初始投資人(極客影業)最先看中的選題,看中這個項目,是因為「覺得這是一個講述』女性成長』、』發現自我』、』學習選擇』的故事。」在市場上大有可為,有非常好的獲利前景。

  • 初始投資人從一眾購買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購買版權的機會。拿到版權後,初始投資人開始委託編劇進行過初步的改編工作,試探開發方向的可能性。

  • 初始投資人沒做過電影,經驗有限,運作困難重重,於是接受了主控投資人(嘉映影業)進入。主控投資人引入新編劇修改劇本。

  • 隨後,主控投資人說服陳可辛以監製身份進入,實際完成製片人工作。製片人對題材與主控投資人充分溝通後,選擇小說家林詠琛對劇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先後又由編劇團幾易其稿,歷時一年。

  • 考慮到其中複雜糾纏的人物關係和感情戲,製片人選擇了非常熟悉的拍攝過《戀人絮語》的曾國祥作為導演,並為導演配備組建了主要的製作班底,由製片人自己的公司(我們製作)提供專業製片服務。曾國祥能夠駕馭這樣一批專業素養過硬、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與製片人(監製陳可辛)的幫助有著重要的關係。

  • 影片拍攝完成後,此次共使用了四位剪輯師也是一個令人玩味的信息,相信在影片從粗剪到定剪的過程也發生了很多變化。

  • 市場相關的事務,由主控投資人的專業團隊為主負責,他們綜合協調情況確認檔期,負責影片的宣發、商務、版權銷售、海外發行等一系列工作,同時整合各家出品方的優勢資源。

  • 左起:曾志偉、曾國祥、陳可辛

    《七月與安生》以極其規整的商業片操作方式,講述了一個非常走心的故事。如果有人想要參考它去操作新的選題,請參考這種方式,千萬別盲目地又上馬一百個少女撕逼大戰的故事。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個案例確實存在一個值得我們檢討的問題——

    《七月與安生》算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呢?

    同理可問:《無人區》《讓子彈飛》《老炮兒》《道士下山》《聶隱娘》《太平輪·上》《讓幸福來敲門》《盜夢空間》《黑客帝國》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

    商業片和藝術片這個分類真的存在嗎?

    這種分類能夠幫助觀眾理解我們的電影嗎?

    能幫助到投資人、製片人、導演去準確地操作這個項目嗎?

    一個更能指導投資人製片人操盤的分類:商業電影VS作者電影

    儘管習以為常,但這種粗暴的分類方法實際上長久以來不僅讓我們的觀眾困惑,也讓我們這些電影從業者本身困惑。

    認真分析一下,電影項目從操作方法來講,根本不存在商業片和藝術片:

    1. 只要是電影,必須有電影化的藝術表達:即便是好萊塢,也嘗試過請李安來導演綠巨人,試圖給一部輕而易舉就可以拍攝成乏善可陳動作大片的超級英雄電影注入更多的人性和情感;

    2. 只要是電影,必須考慮投資回報:賈樟柯的電影也得不賠錢才能有人請他拍下一部。人家對於自己的受眾目標清楚得很,同樣有著非常明晰的商業運作策略和渠道。

    實際上,如果必須給電影項目分類的話,更應分為商業電影和作者電影。

    √ 商業電影:以主控投資人的投資回報需求為核心完成的電影作品,決定權在投資人:

    √作者電影:以導演的創作表達需求為核心完成的電影作品,決定權在導演。

    從根本上弄清楚商業電影和作者電影的不同訴求,對待項目的操作上就能更好地理順運作方式:

    主控投資人、製片人、導演三方,應該在特定項目上,緊密圍繞著一個核心決策者,站在自己的權責角度,充分表達對於項目發展方向和重大操作決策的不同意見,最終由核心決策者來衡量、消化各方的專業意見,做出一系列有內在聯繫的決定,避免長期扯皮。通過這樣的力量制衡,為每一個項目,在綜合商業價值上的「賣座」和藝術價值上的「叫好」當中找到平衡。

    商業電影的操作模式:

  • 投資人(主控方,一個人或一家公司)應為項目的核心人物,通過專業經驗判斷進行電影項目選題,同時兼聽專家研討、市場調研來評估選題的市場前景,初步提出故事創意或購買、合作與選題相關的作品版權;綜合預估項目最合宜的發行檔期,推斷項目未來市場回報的底限、中線和上限,由此倒推出項目運作的周期計劃和成本規模;

  • 投資人選擇在行業能力和資源方面相匹配,且有共同興趣的製片人進入項目,與製片人商議可行的開發方向、周期計劃、討論可選的編劇、導演及主演人選預選搭配方案。方案獲得投資人認可後,初步框定開發成本。

  • 製片人按照方案推動項目進展,洽談編劇完成故事大綱撰寫,在主控投資人的監督、調整意見下逐步完善,故事大綱完成後,製片人推動劇本定稿,同時洽談擬選導演和主演,找到合適人選經投資人認可後進入項目。

  • 劇本定稿後,製片人擬定製片預算和周期,經投資人審核認可,進入籌備工作。製片人為導演配備主要攝製組人員。

  • 開發、籌備及拍攝過程中,投資人安排宣傳、發行、商務相關人員對接製片人,由製片人配合及統籌完成一系列工作。

  • 影片停機後,進入後期工作。導演粗剪第一版,投資人看片,結合市場宣發需求和審查要求提出修改意見,製片人與導演溝通明確修改意圖,導演配合完成。導演若不能或不願完成,由投資人委託製片人另找剪輯人選,重新處理素材(極端情況)。(投資人應慎用自己的終剪權力)

  • 投資人全權確定影片宣傳方案和發行檔期,並要求製片人及導演配合全球宣傳、發行等後續相關工作。

  • 顯然,上一節《七月與安生》的操作方法就是典型的商業片模式。製片人在項目當中作為投資人和導演之間的橋樑,需要作為核心的推動力量,促使導演儘可能高效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時時刻提醒、督促投資人在合適的時間點做出正確的決策,不斷地推動整個項目健康地向前發展。

    陳可辛(左一)和覃宏(中)合作多年,前者有時是導演有時是監製

    作者電影的操作模式:

  • 選題來自於導演,導演一般已經撰寫或組織撰寫了故事大綱或劇本,風格相對固定的成熟導演已有一句話的故事大綱和梗概可以充分表達其創作意圖。即使項目最初的創意來自於製片人或投資人,導演也已經在最初溝通開發方向的時候,明確要做一個導演擁有絕對把控權的作品,且獲得投資人的充分理解和認可。

  • 製片人一般是理解導演表達方式、熟悉導演工作方式和節奏且導演充分信任的人,幫助導演具體落實創作以外的各項工作;也是投資人需要緊密團結的對象,是在這類項目上投資人最大化己方權益的唯一渠道。這類製片人非常難做,又要專業性強、解決問題能力強;又要非常理性,清醒地看清狀況,知道怎樣對項目最好;同時又要和得一手好稀泥,讓投資人覺得心裡踏實,同時讓導演覺得自己胳膊肘沒有往外拐,明早把自己掃地出門。

  • 主控投資人基於對題材的興趣、對導演的信任以及對項目未來市場前景的預估來判斷是否投資項目。如果導演及製片人能力非常強,此類項目可能不會有主控投資方,只會有相對控股的主要投資方,通過投資來獲得署名、宣發等相應權利。

  • 整個開發、製作的過程主要由導演把控。甚至未來宣發由哪家公司操作,具體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也應該充分以導演及製片人的意圖為主,最大化地貼近導演的創作意圖,而不是導演說一套,宣傳宣一套。導致觀眾走進電影院以後感到貨不對板,轉頭來對導演品牌產生傷害。

  • 作者電影並不是說商業性弱,而是以導演/作者為主導的項目,投資人、製片人其實都是成就作者表達的力量。

    《美人魚》《心花路放》一樣是作者電影,他們也已經有了自己固定的合作製片人、團隊和項目運作機制。投資人只要負責提供一些「硬貨」:即資金支持和產業鏈資源支持。

    但作者電影不意味著投資人和製片人的力量就不重要。《百鳥朝鳳》若只有導演的鳳凰泣血,只有投資人的悄然失語,這個項目不會走到台前獲得這麼多的關注,恰恰是製片人的後期進入,全情投入了一次兼具藝術性和商業性的行為藝術,作為一股重要的力量支撐起了這個項目。

    無論是商業電影還是作者電影,這兩類作品在產業化的電影市場里其實並不對立,而是互相補充,在百花齊放的生態里兩者均不可偏廢。

    後記:電影是集體工作的成果,也是集權獨裁的成果

    第一篇專欄文章發表之後,有一個評論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說:「何止投資人和製片人不專業,導演、編劇、美術、錄音……有多少專業的?而且到底什麼算專業?」

    電影是集體工作的成果:IMDB上,參與《阿凡達》的署名及未署名人員至少3300人,在一個時間段內,協同世界各地的3300人一起完成一個藝術作品,這本身必須仰賴堅實的管理體系以及核心管理者過硬的專業素質和堅強領導。

    電影也是集權獨裁的成果:3300人每個都有自己的想法,若沒有一個核心決策者指出方向做出決定,這個隊伍不可能走到終點,半路上就走散了。

    投資人、製片人、導演是決定一部電影方向是否正確的最重要的三個人,那麼他們之間三權分立、權責分清、各自製約、共同成長就是電影行業專業化的所在,就是中國電影行業顛撲不破的原理。

    說影解制這個專欄,就是希望能夠與行業內外的讀者們一起,把這冰山下的一角儘可能釐清。

    你還可以看

    兩年前,國慶檔掀起的那場電影發行風暴丨經典復盤

    有沒有想過正是投資人和製片人的不專業催生了如今爛片當道的寒冬|說影解制

    本文首發壹娛觀察(yiyuguancha)

    推薦閱讀:

    《七月與安生》中的七月與安生是怎樣的人?
    《七月與安生》的電影評價怎麼樣?
    《七月與安生》中安生和七月是什麼樣的人?
    如何評價周冬雨馬思純憑七月與安生獲金馬獎?
    如何評價馬思純在電影《七月與安生》中的表現?

    TAG:成功 | 成功學 | 製片 | 七月與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