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養生練功基本方法

醫療養生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就是指進行氣功指導和實踐者,必須了解和掌握的若干功法的基本要素。目前一般分調身、調息、調心三大類。

第一節調身鍛煉

調身就是調整身體的姿勢,也稱擺架勢,是練功者在練功時間內所採取的體位及形態。姿勢鍛煉,不外行、住(立)、坐、卧,四個方面,古人又稱為「四威儀」。在這四類姿勢中,根據鍛煉的需要,又總結出不少具體姿勢的擺法,但要按照各功法的要求去作,不論站式、坐式、卧式、行式,都要求姿勢自然,不可處於緊張或僵直樣狀態。

一、練功姿勢的要求

(1)坐式:坐式是一種較為常用的練功姿勢,與一般人的坐姿相似,但有一定的練功要求,而且坐的姿態比較多,如下:

①平坐式:坐在木凳或椅子上,自然端正,頭項正直,松肩垂肘,含胸,口眼輕閉,兩手分放大腿上,腰部自然伸直,腹部鬆軟,兩足平放觸地,兩下肢外側相距與肩同寬。

平坐式為坐式中最普遍常用的一種,一般人均可採用,年老體弱不能持久者,可與卧式交替應用。坐凳的高度注意要適中(約與個人小腿長度相等),腰背不要靠在椅子上,臀部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坐在凳子上,要平穩自然。兩足平行向前,上身與大腿,大腿與小腿夾角均約900°角。

靠坐式:靠坐式在椅子或沙發上,姿勢與平坐式大致相同,背部可輕向後倚,兩足可略前伸出。主要適用於年老體弱病人,或與平坐交替應用。

靠坐式:靠坐式是在椅子上或沙發上,姿勢與平坐式大致相同,背部可輕向後倚,兩足可向自然向前伸出。主要適用於中老年體弱病人,或與平作交替應用。

②盤坐式:指雙足交疊而坐的姿勢。具體又分為自然盤坐,單盤坐和雙盤坐。

自然盤坐:上身自然端正,頭項正直,松肩含胸,兩腿,兩腿交叉盤起,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均可,兩手掌交叉或兩手輕握置於腹前,或兩手分放於大腿大。

雙盤:將左足(或右足)置於右腿(或左腿)上,同時將右足(或左足)置於左腿(或右腿)上,兩足心俱上仰朝天,其餘均與自然盤同。

盤坐式使下肢稍感緊張,而上身及頭部的緊張狀態易於解除,有助於思想入靜,消除雜念。老年人練雙盤坐較困難,可採取自然盤或單盤。注意上身姿勢基本與平坐式同,但須略向前傾,臀部可稍加坐墊,其要領是不松垮不緊張。

③跪坐式:兩膝著地,腳掌朝上,身體自然坐在兩腳掌上,兩手相互輕握置於腹前。其餘與平坐式相同。

(2)卧式:

卧式亦為常用的練功姿勢,卧式細節很多,一般選用有仰卧式、側卧式、三接式、半卧式等。

①仰卧式:全身平卧床上,頭自然正直,面朝天,口眼輕閉,枕高低適宜,四肢自然伸直,兩手分放身兩旁或相疊置於下腹部。

仰卧是一種比較舒展自然,不耗體力的姿勢,適應於久病體衰者,但易引起昏沉入睡。注意四肢伸直但不使肌肉緊張,兩腿相距與肩同寬。

②側卧式:側身卧於床上(左右側卧均可,一般採取右側卧),腰部宜稍彎,身如弓形,頭略向胸收,平穩著枕,口眼輕閉,上側的手掌自然放在髖部,下側的手置於枕上,手掌自然伸開。下側的小腿自然伸直,上側的腿彎曲放在下側腿上。

側卧式腹肌較鬆弛,易於形成腹式呼吸,適用於某些胃腸病或肺病,體弱者亦可採用。注意枕頭高低適中(約15cm左右),姿勢要擺得自然舒適。

③三接式:左或右側卧,下側手掌心按在上側手肘部(曲池穴),上側的腿屈膝上提,上側手掌心按在上側膝部(鶴頂穴),上側足心(湧泉穴)接在下側膝部。

三接式易於形成腹式呼吸,適宜於體質虛弱,中氣下陷時的內臟下垂患者。

④半卧式:在仰卧的基礎上,將上半身及頭部墊高,斜靠床上,也可同時在膝下墊物。適用於心臟病或哮喘病人及氣虛體衰者。

(3)站式:

站式又稱站樁。源於古代拳法的站式練功法,除有技擊樁外,還發展成養生柱。站樁式有多種,古人便有「倚壁」、「立身」、「蹲踞」等記載。現介紹現代常用的幾種:

①自然站式:兩腳分開成平行,(與肩同寬,頭項正直,兩眼平視,含胸拔背,垂肩,膝關節微曲(呈自然狀態),兩手位置可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亦可手心向內兩手疊放在小腹上,整個形體好象常態下的自然站立。

②三圓站式:兩腳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兩足尖內八字站成一半圓形,兩腿自然站立,膝關節微屈,頭部正直,兩眼睜開,平視前方某一目標,口輕閉,舌尖輕抵上齶,含胸拔背,直腰兩臂抬起,兩手高與乳部平,作環抱樹榦狀,兩手指均張開彎如抱球狀,兩手掌心相對,相距20—30厘米左右。

三圓站式,即是足圓,臂圓,手圓,又分為抱球式(手擘屈曲得小)和環抱式(手臂屈曲得大),站立姿勢可根據練功者膝關節屈曲程度而分為高、中、低位。兩眼平視或可下視、或向前視1~2米的目標。

③下按式:兩腳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上垂於兩側,兩手指伸直向前,掌心擬按向地面,其餘同三圓式。

(4)走式:

走式是對氣功鍛煉過種中含有演練姿式的動作的概括稱謂。它所包含的動作並不是單一的走動姿勢,而是全身性活動並且具有一定規律的動作。一般可分成套路型,自動型(非套路型)幾大類。

①太極拳類:此類功法屬於武術,是典型的套路型,有健身、技擊、攻勢的意義。以太極拳為代表,其姿勢柔中寓剛,動作輕柔緩和,可以活動周身每一關節,而且動作中寓有哲理,常可與練氣相得益彰。太極拳演練要決中有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松腰,分虛實,沉肩附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連續不斷,動中求靜。與氣功要旨同理。

②仿生型動作:模仿脊椎類動物形態,活動姿勢,編綴成演練套路。如《華陀五禽戲》等,即是模仿熊、虎、鹿、鳥、猿五種禽獸的形態姿勢編綴而成的練功套路。

③自發動作:自髮型所出現的動作往往是不成完整套路的,而且每次表演出現的動作不一定相同。但亦有反覆多次出現近似的而形成比較定形的套路。在氣功鍛煉中是一種具有一定特色的姿勢鍛煉。

練功姿勢儘管千姿百態,具有各自的特有形狀,都有一定的要求,但也有共同規律需要遵循。如古人指出的「厚鋪坐褥,寬解衣帶,端身直脊,唇齒相著,舌柱上齶,微開其目,常視鼻端。」即是帶有規律性的靜功準則。

靜功姿勢總的要求是:全身穩定,內部舒松,防止強直和松垮。具體來說要注意掌握:

四要:①塞兌垂簾(輕合口,輕閉目,微露一線之光);②沉肩垂肘(兩肩鬆開,兩肘下垂);③松頸含胸(頸部鬆弛,胸略內含);④舒腰松腹(坐則腰直,側卧腰彎,腹部放鬆)。

兩對:①鼻與臍對(正面視之,鼻與臍成一直線);②耳與肩對(側面視之,耳直對肩)。

古人所說的:「坐如鐘,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風」。也可供擺姿勢時參考。

二、姿勢的鍛煉與檢查

練功者對適合自己的姿勢,應按功法要求,認真地進行自我鍛煉,並經常檢查姿勢是否正確。練功姿勢的特點之一,是要保持一定時間的穩定,這同平素中的行、住、坐、卧隨時變動不一樣,所以要有一定的主觀努力。對練功姿勢的掌握,有一個艱苦的適應過程,要有思想準備,但又不可勉強去硬作。勉強或估計過高,就會給心理上帶來負擔,那就失去了道法自然的原則。

為了使練功者更好地掌握姿勢的鍛煉,指導人員的檢查,幫助糾正和自查是很重要的。姿勢的檢查總的是觀察練功者姿勢是否舒適自然,是否符合功法要求,與相關的用具是否妥當。

查功一般從頭開始,再依次胸、腹、背、四肢。

(1)頭部:有否前俯過低或昂頭上仰。以坐式來講,應以百會穴為中心,不偏不倚,不俯不仰的如懸掛一般,即所謂「懸頂」。因仰頭易使呼吸不暢,頸部發酸,而低頭易於昏沉睏盹。

(2)肩部:有否聳起。肩宜垂不宜聳,聳則肢體緊張,不利整體放鬆。

(3)胸部:有否挺出。挺胸可使呼吸不暢,強行鍛煉,易引起兩脅酸痛。所以胸部要向內微收,即「含胸」。

(4)背腰部:有否變成駝背樣。彎腰則易腰背酸痛,或如負重般疲勞,所以腰背要直,即「拔背」。

(5)手足:練靜功,兩手按在大腿上,有否太前出近膝蓋,太前出易使上肢緊張;或兩手相握鬆緊是否適度;兩腳是否放平、落實,否則易於麻木。練動功,肢體動作是否合乎標準,自我按摩與拍擊,部位是否準確,套路動作的起落、高低、輕重、虛實變換是否恰當。另外,對舉動、次數、神態等也要一一檢查。

(6)上身:有否傾斜不正。

(7)仰卧:是否松適自然。

(8)面部:有否緊繃,要面帶微笑。

發現上述不正確姿勢時,對開始練功者應隨時指出令其自行改正;或用手輕輕地幫助糾正;或讓練功者輕輕地擺動一下身體,鬆動一下肩背,調節一下胸背腰腹,端正整個姿勢,再行練功。如練靜功者已進入安靜狀態,可在下功後向其指出,促使其注意。

練功用具要適合姿勢的需要,如坐式的凳椅高低如何。過高時,設法在腳下墊高;過低則凳椅加墊。卧式以硬板床或棕棚床較好。盤坐式臀部要墊毯子或被褥。

第二節調息鍛煉

所謂調息,就是調整呼吸。但氣功的調息鍛煉不僅僅是肺呼吸的鍛煉,而是在意識活動配合下進行的,所以又具有意識訓練的意義。掌握得好,能夠協調練心與練身,有助於進入氣功功能態;倘若運用不當,就會帶來副作用,甚至引起偏差。

一、常用調息的方法和運用

現代常用的各種調息方法,大都是從古代方法發展而來,根據臨床不同的需要,可以選練不同的方法。其常用方法大致有:

(1)自然呼吸法系列:

①自然呼吸:其特點在於隨其自然,即按照練功者的習慣呼吸方法去調息。但要求比平時要柔和,深長一些。這是呼吸鍛煉的基礎呼吸法,也是鍛煉呼吸的最低要求,適用於初學練功者。

附註:鼻吸鼻呼,鼻吸口呼法。這兩種呼吸法屬於人們習慣的自然呼吸,有些功法明文規定用此兩種形式。

②胸式呼吸:屬自然呼吸系列的一種形式。特點是呼吸時胸部隨呼吸起伏。練功中所強調的胸式呼吸,有擴胸收腰的作用,在鍛煉時,要加上意念的活動,例如吸氣時意想力由背發,以心窩後的脊柱為支點,朝心窩層的脊背,由下而上,氣貼脊背,向胸中吸入,呼吸時,意想仍從心窩後脊背處呼出的樣子。這種呼吸法可以變更胸圍的大小,對某些胸部疾患有效。

③腹式呼吸:以呼吸時腹部呼吸起伏為特點,是從自然呼吸,通過鍛煉逐漸形成的,功中腹式呼吸要與意念活動結合一起鍛煉。呼吸時有意識的使膈肌活動幅度加大,用意念誘導吸入之氣,沉入小腹,在膈肌下降時推動腹腔內臟下移,使小腹突起,感到氣好象沉到小腹,這就是氣沉丹田。吸氣後,屏息片刻,然後緩緩呼氣。初練時,腹式呼吸難以形成,可藉助意念引導,也可將雙手放在小腹上作誘導物,慢慢會形成以小腹為中心起落的腹式呼吸。有時小腹會感到發熱,這是腹式呼吸形成後的效果。常用腹式呼吸有如下幾種:

順呼吸:即順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收進。

逆呼吸:吸氣時逐漸收縮腹腹肌而腹部凹下,呼氣時腹肌自然放鬆,腹部逐漸隆起,因而形成吸氣時腹部回縮,呼氣時腹部隆起的呼吸形式。

潛呼吸:隨呼吸小腹部微微起伏,這是呼吸高度柔和情況下出現的一種形式。

臍呼吸:是一種比潛呼吸更柔和的腹式呼吸。腹部幾乎不動,而想像臍部在呼吸,這也是一種滲透了意念活動的高級調息法。

④提肛呼吸:吸氣時,稍用意提起會陰部,呼氣時放下。可用於氣虛下陷的內臟脫垂直,子宮脫垂等症。

(2)呼吸法和吸吸法

這是一種調節呼吸節律的鍛煉法。練法:做一個動作時吸氣,做另一個動作時呼氣,這種呼吸方法叫呼吸法。如果在做一個動作時,分兩次吸氣,即在吸氣過程中,中間有一個短暫的停頓,然後做另一個動作時再呼氣,形成吸——吸——呼的呼吸節律,稱為吸吸法。這種呼吸法有比較明顯的節律性,適宜與動作互相配合一起鍛煉,例如新氣功療法的慢步行動就採用這種呼吸法。

採用這種調息法,應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中進行,有利於吸進大量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鍛煉呼吸的節奏並不是單一進行的,以調整呼吸節奏為主的呼吸法很多,可以根據動作的不同節奏來調整呼吸的停頓,或者意念的活動如默念字句的節奏而調整呼吸的停頓。

(3)停閉呼吸法

停閉呼吸實質上是一種閉氣的鍛煉,是在腹式呼吸或深呼吸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呼吸法。具體練法是在一呼一吸中間或一吸一呼之後,有一停頓閉氣的時間,亦有一種練法更適當延長吸氣呼氣的時間,如吸長呼短(練吸),或者吸短呼長(練呼),但其間都存在停閉之長短。總之在呼吸鍛煉過程中有意識地停閉呼或吸,亦即有一較長的閉氣過程的呼吸法都屬於停閉呼吸法。停閉呼吸還有多種形式,如吸——停——呼,吸——呼——停,吸——停——呼——停等,可根據臨床需要和功法規定靈活運用。

初學者不應驟然強性鍛煉停閉呼吸法。因鍛煉不當容易憋氣出偏或出現耳鳴、暈眩、出汗等血氧過低的現象,應引起注意。

(4)胎息法

胎息法是仿效胎兒呼吸的一種鍛煉方法。葛洪說:「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胎胞之中。」《雲笈七籤》說:「人能依嬰兒在婦腹中自服內氣,握固守一,是名胎息。」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成人的胎息是不可思議的。實際上胎息是一種高深的呼吸法,仍屬閉氣法範疇,即呼吸頻率最大限度地減慢,呼吸次數最大限度地減少,有些功深的氣功師,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鐘1~2次或2~3分鐘一次,更甚者,有幾天停閉呼吸,如印度所謂的「聖者」巴羅多,就能夠潛沉水箱中達七天之久。(見《氣功與科學》87年5期)

胎息是通過長期鍛煉,達到高深階段時逐漸形成的,不是勉強追求所能得到的,所以不能盲目鍛煉。這種呼吸法能培育元氣,涵養精、氣、神、節能儲能,適用於治療五勞七損。

二、調息時的伴隨動作

由於功種不同,鍛煉的目的不同,有些功法在練呼吸時要配合一些其他內容,綜合起來大致有四種:

1、與默念配合

在練呼吸時,心中默念一些字句,象內養功等,要求在吸氣、呼氣和停頓時都默念一些對健康有益的詞句,如「自己靜坐身體能健康」等。各流派不同的默念內容,目的是協助調息入靜,但初學者字數不宜過多,應逐漸加字,以免引起憋氣影響入靜。

2、與舌動配合

在練呼吸時要把舌尖抵住上齶,還可伴隨呼吸上下起落。如內養功的第一、二種呼吸法即是。舌動或舌抵上齶有排除雜念幫助入靜的作用;能使唾液分泌增多,利於消化或增進食慾;有利於真氣運行,可以接通督任二脈經氣的交流,古人稱之謂搭「鵲橋」。但鍛煉中注意舌尖不要用力過強,否則會引起舌酸痛或頭暈眩脹。

3、與肢體動作配合

此法多用於動功。一般的配合規律是按升降開合配合,如手抬起的動作或雙手向外開的動作都配合吸氣;兩手下落(或腿下蹲),或向里合的動作都配合呼氣。呼吸與動作配合協調可以提高鍛煉效果,有利氣血運行,疏通經絡,以治療疾病,古人稱此為導引術。

4、與意念配合

練呼吸時配合意念的活動十分重要。近代王竹林氏的「意氣功」完全是配合呼吸讓氣從一個穴位走到另一個穴位。此外還有一些拳術,如太極拳的動作,意念和動作與呼吸也是不可分的,所謂以意行氣,意到氣到,氣到力到。下圖1、2、3、4,可供參考:

圖1吸、停、呼,呼吸法示意圖

圖2吸、呼、停,呼吸法示意圖

圖3吸、停、呼、停,呼吸法示意圖

停頓默念大腦靜

舌抵上齶

吸呼吸呼

吸舌起呼舌落停頓默念內臟動

圖4抓閉呼吸法(吸貼抓閉四字訣呼吸法)示意圖

示意圖5吸停吸停呼吸法

第五種呼吸法示意圖

停頓氣

停頓

舌起舌落

三、調息的原則和要求

初學練功,一般應先注意擺好姿勢,如何使肌體自然舒適,姿勢正確,情緒寧靜,在此基礎上,然後再注意調整呼吸。如果一開始就練習呼吸,反而會使呼吸急促,不能自然通暢,因而情緒緊張不能安寧。

關於呼吸的形態,古人總結有風、喘、氣、息四相之說。風相是指呼吸比較急促,可以聽到自己的粗糙呼吸聲;喘相是指雖然聽不到呼吸聲,但呼吸出入尚感到結滯不暢順;氣相是指呼吸雖然無聲,也不結滯,但出入還不勻細;息相是指在高度安靜時,出現的深長細勻的呼吸。調息鍛煉的要求,靜功一般來說是如何從風、喘、氣相逐步練成息相。

人的呼吸形成與活動、情緒有關。如勞動或跑步時的呼吸相總是急迫的;當生氣或受驚嚇時,其呼吸相也隨之改變。因此,調息鍛煉要善於掌握自己的活動量和情緒。

調息鍛煉,需要一個調整練習過程,不可能一蹴而成的。一般來講,呼吸鍛煉的原則有以下幾條:

首先,呼吸鍛煉要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進行,要求作到自然輕鬆不緊張不造作。

其次,要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要掌握「莫忘莫助」。即不能忘記主動調整呼吸,但又不能勉強對呼吸狀態提出某種要求而施加助力。初練腹式呼吸,不可盲目追求氣沉丹田,一味鼓肚子,用力過大會引起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第三,呼吸鍛煉也要有練有養,當練軾到一定時候,進入「靜養」狀態時,可暫且放下有意識的呼吸調整,以促入靜。否則,會影響或破壞氣功功能狀態。

第四,深長細勻的呼吸是功夫積累的結果,而不是主觀硬作出來的。要引起注意的是「使氣則竭,屏氣則傷」。使氣是拖長呼吸,硬要求深長;屏氣是屏住呼吸,硬要求勻細。這樣反會出現呼吸不規則,或則出現胸、腹肌受傷作痛的不良後果。

第三節調心鍛煉

調心,亦即意識鍛煉。意識對於氣功功能效應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意識的純化和訓練是氣功鍛煉的中心環節,它也是氣功「三大要素」的關鍵之一。

調心是著重研究純化意識的方法的,其中心內容是意念的集中及其應用。氣功鍛煉中的意識訓練是在練功過程中把自己的思想、情緒,思維意識與氣功功法的要求統一起來,排除雜念,使大腦思維活動有針對性地高度集中,從而進入一種虛空,輕鬆愉快的境界。

一、常用調心的方法

每種功法都有各自的調節方法。我國目前留存的氣功功法有上千種之多,所以其運用的調心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下面介紹一些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方法:

1、意守法

意守是氣功學中的專用術語,指練功中意念集中於某一事物而言。當功中的意念集中於廣闊的海洋,即稱為意守海洋;意念集中於自身小腹(丹田),即稱為意守丹田。意守是一念代萬念之法。構成這一調心的方法,有幾個必備的因素。一是選定一個良好的,有益於身心的意念,諸如景物詞句等;二是要將意念集中,包括排除其餘的一切雜念,三是有一個選擇好的軀體的特定部位。此三者必須成套並由此鍛煉而使練功者進入入靜的氣功狀態。

意守內容繁多,通常概括為內守和外守兩大類。所為內守,是指思想集中於自身某一部位,如意守丹田,意守呼吸,意守湧泉等,外守則指思想集中於自身以外的事物,如意守青山,意守鮮花或回憶某種得意事物,也可以意守幻景。外守內容要以令人愉快,又不致引起高度興奮為適度。

意守部位的選擇

一般來講,選擇意守部位或景象,應根據練功者的素質、性格、練功目的、功法要求而定。內守部位很多,但大多數以守丹田為主。丹田的部位說法不一,古書記載人身丹田有三:兩眉之間(印堂穴)為上丹田;兩乳之間(膻中穴)為中丹田,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為下丹田。所謂意守丹田,大多是指意守下丹田而言,部分有守中丹田者,但在個別情況下亦有守上丹田者。另外,不同功法,不同病症,意守部位也不盡相同,還可根據臨床需要而意守命門,足趾,足三里,湧泉及心窩等處。實踐中常根據辯證原則進行選擇,如腎虛、命門火衰者,可選擇意守命門穴,以促進其機能;高血壓者可選守湧泉,以加強下元,糾正上實下虛的病理狀態;脾胃虛弱,可選守足三里,以增強足陽明胃經的機能活動等。個別功法中其內守沒有固定部位,而是採用動態意守法,如任督兩脈交流或大周天運行等。

意守外景的選擇,往往有針對性,或與患者的情緒作對抗性選擇,臨床上大多運用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理論,或在心理學知識指導下挑選或構成景象。如患有與肝相關的疾病,可按五行中肝屬木及青、酸、風、動、主筋等屬性;在分清陰陽的基礎上來決定景象的動和靜,或選參天大樹,草木欣榮的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或選綠水碧潭,清澈沉寂的景象。

意守火侯:即意守時注意力的強度。火侯的適度是練功中最難把握的課題,不少人因火侯不當而走了彎路。練功者必須在實踐中親身體驗,自行調節,由強至弱,趨向適宜。如何掌握才算合適,古人最有體會,他們主張:「不可用心守,不可無意求,有心著相,無意落空,似守非守,綿綿若存。有為頭頭錯,無為又落空,守中不泥於中,心死神活,天機靈活。不綿綿而綿綿,似綿綿而非綿綿,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知而不空,方是要領。」這些經驗是完全可以遵循的。

練功初期意守火侯比起「似有似無」應偏大一些,這樣有助於排除雜念,但應以不頭痛、頭脹,精神緊張為度。在此基礎上,隨著功夫的加深,可以逐漸減小其強度,慢慢達到綿綿若存的強度。每次做功時意守的強度,也不能千篇一律,如果這次雜念較多,火侯可適當加大些,雜念較少,則可適當減弱意守強度。

2、存想、觀想法

存想、觀想兩種調心的方法與意守法基本相似,嚴格講,應屬於意守法範疇,但略有不同。觀想又稱作禪觀,是把外界環境與內在機體結合起來的一套幻想辦法。存想也是閉目內觀,但內觀的對象是想像的,比較容易調動人體的真氣,給機體以刺激,而產生興奮的作用,故常容易出現「自發動」,因此在一些自發動功如靈子術、自發五禽戲等功中常用此類方法調心。

3、默念法

即默念字句法。是指在練功中用意念去默誦選定好的字句,現時不需要念出聲來的一種練功方法。默念字句,一般是根據功法的要求或病情的需要來選擇的,其內容是有助於練功者入靜,或對身體健康,戰勝病有意義的詞句。如為了迅速掌握好練功方法,達到松靜狀態,可默念「松靜」、「自己靜」、「自己靜坐」等,從而促進全身放鬆和達到思想入靜。為了戰勝疾病和促進身體健康,可默念「恬淡虛無真氣生」、「自己靜坐身體好」、「練好氣功保健康」等。針對病情如高血壓,可默念「血壓降」等。此外默念字句與呼吸鍛煉配合,可以合理掌握停閉呼吸的時間。默念字句還有排除雜念,思想集中,促進入靜的作用。

運用默念法,要注意字數由少到多逐漸增加,一般先由三個字練起,最多不宜超過九個字。字數太多,會使停閉呼吸時間過長而致胸悶氣短,呼吸不暢,影響入靜。默念的強度大小要適宜,偏大則引起興奮、精神緊張,不易入靜;偏小則會忘卻默念,使雜念增加。

練功中默念字句的節奏也很有講究。一般是在吸、呼或中間停閉時分別念完一個字或詞,例如「自己靜」,根據呼吸的拍節,分別在吸氣時默念「自」,中間停閉念「已」,呼氣時念「靜」。但各種功法有自己具體的要求,所以對字句的分節,要按功法規定來掌握。如六字訣氣功,每當呼氣時便吐出噓、呵、呼、吹、嘻等字。也有的功法將默念字句與動作相配合,一般原則是:動作的內收、升舉上提與有補益含義的字句相配;動作外展、按、壓、下放與有排瀉含義的字句相配合。

4、貫氣法

貫氣是指練功時意念以某一部位轉到另一部位。一般都與呼吸配合鍛煉,大致分兩種鍛煉方法。一種是隨著吸和呼氣的更替,在兩個部位之間沿著一個特定路線轉換意守部位,使意念伴隨呼吸節律活動不同的竅穴。另一種是練功時用意念把清氣升提,然後把濁氣下降排出。比如,吸氣時意念清氣上升,呼氣時排泄濁氣。

貫氣時意念循行的路線,大多運用陰陽五行和經絡理論。比如陽氣虛陷時,應當升提清陽之氣,意念的活動應由下而轉移到上;如陰虛陽亢,則意念由上而轉移到下,以降潛虛火。又如肝胃不和,意念也常在兩臟之間轉移,吸氣時意念在脾,呼氣時意念轉移到肝。根據每一經絡的線路,意念也可沿經絡的走向轉移,例如意念從肺經的中府穴。另外,有些功法,規定有特定的貫氣路線,很難用經絡、五行等理論作解釋,比如有些武術氣功(包括硬氣功),鍛煉時應按硬功法規定線路貫氣。

貫氣法不同於以意導氣,前者是入靜前訓練意念的方法,是幫助純化意念,進入氣功功能態,因此它可無真氣的產生和運行;而後者往往是在練功得氣後,真氣凝聚或真氣產生,用意念導引真氣運行,因此,練功者會有明顯的氣感。

5、排除雜念

練功中的雜念,泛指功中特定意念活動以外的思想活動。如在意守丹田或意守呼吸時,不能專心一意,思想開了小差,想雜七雜八的事情,使思想不能入靜。雜念的種類很多,形成的原因的多由環境嘈雜、思想負擔、精神刺激、病情折磨、室溫不佳、飽腹、飢腸等因素引起。對初學者來說,如追求入靜的心情太強,其本身也是一種雜念。

排除雜念的方法,主要在於正確對待雜念,從思想上做到來而不拒,去而不留,任其自生自滅。對待和消除雜念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①排除雜念必須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決不能急於求成,所謂氣功功夫,就在這裡體現。

②善於分析產生雜念的原因,針對性進行排除,如因環境不安靜,則應排除其嘈雜聲響,保持周圍的肅靜等。

③正確運用意守丹田,舌抵上齶,默念字句等意念活動,取代雜念,適當加大意守強度,雜念會相應減少以至全無。

④雜念排除不能勉強克制,意念強度過大,不符合氣功自然放鬆的要求,也難作到雜念真正排除。

⑤當雜念千頭萬緒,天南地北時,可用意使其範圍逐漸縮小,因勢利導,緩緩聯想下去,直到逐漸排除。

⑥平素思想愉快,情緒穩定,避免精神刺激,雜念可相對減少。

第四節放鬆鍛煉

練功最關鍵的要領是「松靜自然。」松,是靜的基礎,是自然的象徵和體現。不松則緊,緊則拘束不自然,不自然則無法入靜。所以練靜功中的放鬆,是鍛煉的核心。

一、放鬆的含義

松,是一種不緊張狀態,不能理解為松垮、懈怠、鬆散。放鬆應以這樣的體會來理解:

1、鬆弛

感到手足擺得很安穩,頭部也感到輕鬆,呼吸暢順勻調,情緒坦然自若,全身沒有一處感到不舒適。

2、鬆開

進一步放鬆到哪一部位,便感覺到哪一位的肌肉好象在鬆開,骨頭好象只剩一副骨架,肌肉很安穩地附在骨架上。全身的血流循環上下,似乎可以感覺到在安靜地流淌。

3、松靜

再進一步,全身好象溶化似的一般,完全沒有什麼拘束,悠悠自在,雜念全無,感覺著一種說不出的爽快和安靜。

這樣的感覺並不是主觀追求來的,而是在意識的主導下,經過放鬆鍛煉逐漸形成的。

二、放鬆鍛煉方法

擺好練功的姿式後,讓情緒安靜下來,意念上按一定的次序引導身體逐個部位放鬆,並且注意呼吸和精神活動也要盡量松靜自然。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局部放鬆和三線放鬆。

1、局部放鬆法

練功時,擺好姿勢(坐、卧、立均可)從頭到腳逐個部位放鬆。其次序是:頭部放鬆,胸部放鬆(包括上臂部位),腹部入松(包括前臂部位),大腿放鬆,小腿放鬆,足部放鬆。也就是說,從頭到足,依次慢慢地一個部位一個部們的放鬆。整個身體放鬆完後,可依次再放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感覺身體輕鬆自然為度。

2、三線放鬆法

把身體分成三線依次放鬆。

第一線(身兩則)從頭頂開始,頭部兩側—>頸部兩側—>兩肩—>兩上臂—>兩肘關節—>兩前臂—>兩腕關節—>兩手掌—>兩手指。

第二線(前面)頭頂—>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兩大腿—>兩膝—>兩小腿—>兩踝關節—>兩腳趾。

第三線:(後面)頭部—>後項—>背部—>腰部—>兩大腿後部—>兩腿腘窩—>兩小腿後部—>腳根—>腳底。

鍛煉時先從第一線開始,放鬆第一線後約3分鐘,再放鬆第二線,最後放第三線。每放鬆完畢第三線後,把意念集中於臍部或病灶上停留一分鐘,作為一個循環。


推薦閱讀:

?45 種常見藥物皮試液配製濃度和給藥方法,果斷收藏!
真氣運行法高級功法內丹術的修光方法
選穴方法(二)
幾種韓國泡菜的製作方法
《四柱八字》論常用解災方法

TAG:醫療 | 養生 |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