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癬」讓人煩惱,讓人憂!
1、什麼是癬?有何特徵?
答:癬是發生在表皮、毛髮、指(趾)甲的淺部真菌性皮膚病,癬都具有傳染性、長期性和廣泛性的特徵,一直是皮膚病防治工作的重點。本病發生部位不同,名稱各異。臨床常見的癬病有發於頭部的白禿瘡、肥瘡;發於手部的鵝掌風;發於足部的腳濕氣;發於面、頸、軀幹、四肢的圓癬、紫白癜風等。
2、癬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答:平素由於生活、起居不慎,感染真菌,復因風、濕、熱邪外襲,郁於腠理,淫於皮膚所致。病發於頭皮、毛髮,則發為白禿瘡、肥瘡;病發於趾丫,則發為腳濕氣;發於手掌部,則為鵝掌風;發於指趾甲,則為灰指甲;發於體表、股陰間,則為圓癬、陰癬、紫白癜風等。
3、癬分哪些種類?各有何表現?如何確診?
答:癬的臨床表現按所在部位不同,表現各異,具體如下:
白禿瘡:相當於西醫的白癬,是頭癬的一種,多見於學齡兒童,男性多於女性。皮損特徵是在頭皮有圓形或不規則的覆蓋灰白鱗屑的斑片。病損區毛髮乾枯無澤,常在距頭皮0.3-0.8cm處折斷而呈參差不齊。頭髮易於拔落且不疼痛,病髮根部包繞有白色鱗屑形成的菌鞘。自覺瘙癢。發病部位以頭頂、枕部居多,但發緣處一般不被累及。青春期可自愈,禿髮也能再生,不遺留疤痕。
肥瘡:相當於西醫的黃癬,為頭癬中最常見的一種,俗稱「黃癩」,多見於農村,好發於兒童。皮損多從頭頂部開始,漸及四周,可累及全頭部。初起紅色丘疹,或有膿皰,干後結痂蠟黃色。其特徵是:有黃癬痂堆積,癬痂呈蠟黃色,肥厚,富粘性,邊緣翹起,中心微凹,上有毛髮貫穿,質脆易粉碎,有特殊的鼠尿臭。除去黃癬痂,其下為鮮紅濕潤的糜爛面,病變部位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片黃痂。病變區頭髮乾燥,失去光澤。久之毛囊被破壞而成永久性脫髮。當病變痊癒後,則在頭皮留下廣泛、光滑的萎縮性疤痕。病變四周約1cm左右頭皮不易受損。本病多由兒童期染病,延至成年始趨向愈,甚至終生不愈。少數糜爛化膿,常致附近出現臖核腫痛。
鵝掌風:相當於西醫的手癬,本病以成年人多見,男女老幼均可染病。多數為單側發病,也可波及雙手。夏天起水皰病情加重,冬天則枯裂疼痛明顯。皮疹特點是初起為掌心或指縫水皰或掌部皮膚角化脫屑、水皰,水皰多透明如晶,散在或簇集,瘙癢難忍。水皰破後乾涸,疊起白屑,中心向愈,四周繼發皰疹,並可延及手背、腕部。若反覆發作後,致手掌皮膚肥厚,枯槁乾裂,疼痛,屈伸不利,宛如鵝掌。損害若侵及指甲,可使甲板被蛀蝕變形,甲板增厚或萎縮翹起,色灰白而成灰指甲(甲癬)。鵝掌風病程為慢性,反覆發作。
腳濕氣:相當於西醫的腳癬,本病以腳丫糜爛瘙癢而有特殊臭味而得名。若皮損處感染邪毒,足趾焮紅腫痛,起皰糜爛滲液而臭者稱「臭田螺」、「田螺瘡」。我國南方地區氣溫高,潮濕,發病率高。多發於成年人,兒童少見。夏秋病重,多起水皰、糜爛;冬春病減,多乾燥裂口。腳濕氣主要發生在趾縫,也見於足底。以皮下水皰,趾間浸漬糜爛,滲流滋水,角化過度,脫屑,瘙癢等為特徵。分為水皰型、糜爛型、脫屑型,但常以1-2種皮膚損害為主。①水皰型:多發在足弓及趾的兩側,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皰,瘙癢,皰壁厚,內容物清澈,不易破裂。數天後乾燥脫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顯示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②糜爛型:發生於趾縫間,尤以3、4趾間多見。表現為趾間潮濕,皮膚浸漬發白。如將白皮除去後,基底呈鮮紅色。劇烈瘙癢,往往搓至皮爛疼痛、滲流血水方止。此型易並發感染。③脫屑型:多發生於趾間、足跟兩側及足底。表現為角化過度,乾燥,粗糙,脫屑,皸裂。常由水皰型發展而來,且老年患者居多。水皰型和糜爛型常因抓破而繼發感染,致小腿丹毒、紅絲疔或足丫化膿,局部紅腫,趾間糜爛,滲流腥臭滋水,胯下臖核腫痛,並可出現形寒發熱、頭痛骨楚等全身癥狀。.
圓癬:相當於西醫的體癬,本病因皮損多呈錢幣狀、圓形,故名圓癬,亦稱銅錢癬。發於股胯、外陰等處者,稱陰癬(股癬)。以青壯年男性多見,多發於夏季,好發於面部、頸部、軀幹及四肢近端。圓癬初起為丘疹或水皰,逐漸形成邊界清楚的錢幣形紅斑,其上覆蓋細薄鱗屑。病灶中央皮疹消退,呈自愈傾向,但向四周蔓延,有丘疹、水皰、膿皰、結痂等損害。圓癬的皮損特徵為環形或多環形、邊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圍擴張的斑塊。斑塊一般為錢幣大或更大,多發時可相互融合形成連環形。若發於腰間,常沿扎褲帶處皮膚多汗潮濕而傳播,形成帶形損害。陰癬發於胯間與陰部相連的皺裙處,向下可蔓延到陰囊,向後至臀間溝,向上可蔓延至下腹部。由於患部多汗潮濕,易受磨擦,故瘙癢明顯,發展較快,皮膚損害基本同圓癬。自覺瘙癢,搔抓日久皮膚可呈苔蘚樣變,病情多在夏季發作或擴大,入冬痊癒或減輕。
紫白癜風:相當於西醫的花斑癬,俗稱汗斑,本病常發於多汗體質青年,可在家庭中互相傳染。皮損好發於頸項、軀幹,尤其是多汗部位以及四肢近心端,為大小不一、邊界清楚的圓形或不規則的無炎症性斑塊,色淡褐、灰褐至深褐色,或輕度色素減退,或附少許糠秕狀細鱗屑,常融合成片。有輕微癢感,常夏發冬愈,複發率高。
輔助檢查:真菌直接鏡檢能確定菌絲和孢子的有無,陽性表示真菌存在,且一次陰性不能完全否定。真菌培養陽性後可轉種到特殊培養基,根據形態、生化等特性進行菌種鑒定。深部真菌病需作病變組織的病理學檢查。頭癬可通過濾過紫外線檢查。
4、如何治療令人煩惱的癬?
答:治療癬以殺蟲止癢為原則,以外治為主,以內外治結合、中西醫結合為宜。辨證論治如下:
內治方案:
風濕毒聚證:見於肥瘡、鵝掌風、腳濕氣,皮損泛發,蔓延浸淫,或大部分頭皮毛髮受累,黃痂堆積,毛髮脫而頭禿,或手如鵝掌,皮膚粗糙,或皮下水皰,或趾丫糜爛、浸漬劇癢,苔薄白,脈濡;治療以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為主,中藥選用消風散加減: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朮、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地膚子、白鮮皮、威靈仙等。
濕熱下注證:見於腳濕氣伴抓破染毒,足丫糜爛,滲流臭水或化膿,腫連足背,或見紅絲上竄,胯下臖核腫痛;甚或形寒高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療以清熱化濕、解毒消腫為主,如濕重於熱者,用萆薢滲濕湯加減:萆薢、苡仁、丹皮、黃柏、茯苓、澤瀉、通草、滑石等;濕熱兼瘀者,用五神湯加減:茯苓、金銀花、牛膝、車前子、紫花地丁等;濕熱並重者,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生地、澤瀉、當歸、車前子、木通、甘草等。
外治方案:
白禿瘡、肥瘡:採用拔髮療法。其方法為剪髮後每天以0.5%明礬水或熱肥皂水洗頭,然後在病灶處敷藥(敷藥宜厚),可用5%硫黃軟膏或雄黃膏,用薄膜蓋上,包紮或戴帽固定。每天如上法換藥1次。敷藥1周病發比較鬆動時,即用鑷子將病發連根拔除(爭取在3天內拔完)。拔髮後繼續薄塗原用藥膏,每天1次,連續2-3周。
鵝掌風、腳濕氣:水皰型:可選用1號癬藥水、2號癬藥水、復方土槿皮酊外搽;二礬湯熏洗;鵝掌風浸泡方或霍黃浸劑(霍香3Og,黃精、大黃、皂礬各12g,醋1kg)浸泡。糜爛型:可選1:1500高錳酸鉀溶液、3%硼酸溶液、二礬湯或半邊蓮60g煎湯待溫,浸泡15分鐘,再用皮脂膏或雄黃膏外搽。脫屑型:可選用以上軟膏外搽,浸泡劑浸泡。如角化增厚較劇,可選以10%水楊酸軟膏厚塗,外用油紙包紮,每晚1次,使其角質剝脫,然後再用抗真菌藥物,也可用市售治癬中成藥。
灰指甲:每日以小刀刮除病甲變脆部分,然後用棉花蘸2號癬藥水或3%冰醋酸浸塗。或用鵝掌風浸泡方浸泡,白鳳仙花搗爛敷病甲上,或採用拔甲方法。
圓癬:可選用1號癬藥水、2號癬藥水、復方土槿皮酊等外搽。陰癬由於患部皮膚薄嫩,不宜選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物,若皮損有糜爛癢痛者,宜選用青黛膏外塗。
紫白癜風:用密陀僧散,用茄子片蘸葯塗搽患處,或用2號癬藥水,或1%土槿皮酊外搽,每天2-3次。治癒後,繼續用藥1-2周,以防複發。
西醫治療以抗真菌藥物主,外用為主,嚴重者可適當配合口服,但應用過程中需嚴密監控肝功能,尤其對肝功能不良者,更應慎重。
5、如何預防癬病的發生?
答:我們應當加強癬病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對預防和治療要有正確的認識;注意個人、家庭及集體衛生,對學校等公共場所要加強衛生消毒,要早發現,早治療,堅持治療,鞏固療效,對患癬病的動物也要及時處理,以消除傳染源;要針對不同癬病傳染途徑做好消毒滅菌工作,白禿瘡、肥瘡患者要注意理髮工具及患者梳、帽、枕巾等的滅菌;腳濕氣患者要注意保持足部乾燥,勿與他人共用洗腳盆、浴巾、鞋襪等,鞋襪宜乾爽透風,並經常洗滌、曝晒;圓癬、陰癬、紫白癜風患者的內衣、褲、床單等要常洗換、曝晒,並宜煮沸消毒。
推薦閱讀:
※眾生難度都要度,煩惱難斷都要斷,弘法救度人不停歇,菩提路上等兒還!
※世間煩惱,皆出渴愛
※林豐解憂雜貨鋪,開業大吉
※冬季養寵最大的煩惱——掉毛!掉毛!掉毛!該怎麼破?
※智慧能斷煩惱
TAG: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