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皈依和發菩提心的簡單開示——給一位學生的回信
轉載▼
標籤: 皈依菩提心佛法 | 分類: 修法 |
我們不想再六道輪迴里流轉感受痛苦的話,就要解脫。要解脫只能依靠三寶,首先對三寶生起無偽的、不退轉的信心,然後皈依三寶。
皈依的方法 1. 皈依的目的:不能為得世間圓滿,也不能為了自己一個人得解脫;而必須要為救度解脫一切罪苦眾生髮心成佛。為了成佛皈依三寶,這是大乘修行者皈依的目的,極為重要。 2. 皈依處:即佛、法、僧三寶。佛寶指法身、報身、化身。法寶是指教證二法。僧寶指得初地以上的大乘菩薩,如文殊菩薩……等等。在密宗中,金剛上師為第四寶,也是三寶總集。 3. 皈依的本體:皈依是一種決心,「從今起乃至證得菩提果之間,決定把佛作為自己的導師,決定把佛法作為道,決定把僧眾作為助道之友,決定把上師作為究竟的怙主」。此四種決心就是皈依佛、法、僧、上師。 4. 皈依的學處分三:所舍、所取和不共密宗皈依學處。所舍學處:(1)皈依佛後,不能皈依世間的鬼、神和外道。(2)皈依法後,不能故意害眾生。(3)皈依僧眾後,不能把外道作為自己的道友。外道中包括誹謗自己的金剛上師、佛法和密宗者。所取學處:(1)皈依佛後要恭敬所有的佛像,即使損壞的佛像和碎片都要當作真正的佛來恭敬、頂禮。(2)皈依法後要恭敬所有的經典,甚至經書的一個字,都要放在高處、乾淨的地方。(3)皈依僧眾後要恭敬所有的僧眾,即使僧衣的一片紅黃色的布也要當作三寶恭敬、頂禮,供放在清凈之處。不共密宗皈依學處: (1)給自己灌頂、傳授密宗的續部和竅決的上師看作三寶來恭敬、頂禮,因為上師是三寶、三根本、三身的總集。(2) 上師之言看作法寶而不違半句。(3)上師的眷屬及自己的道友看作僧寶以身口意三門恭敬。另外,雖遇命難亦不舍三寶,雖獲大獎也不舍三寶。無論遇何災難只求三寶的加持;得病時若要醫療,把葯看作三寶的事業作用。
發菩提心的修法 「佛教與外道的區別,在於是否皈依三寶;而發菩提心與否,則是大乘和小乘的主要差別。」大乘和小乘,在見解、行為、修法和果位上面,當然都有很多不同,不過最重要的差別在於是否有菩提心。願度一切眾生的學道者,都是大乘菩薩;沒有發願度眾生,只是想著自己一個人從輪迴里解脫,這是小乘的修行者。有菩提心的基礎上,所修的法都成為大乘佛法;如果沒有菩提心,那所修的法再高也只是小乘法或世間法。所以,菩提心是大乘法的先決條件、非常重要。不過,在修菩提心之前,我們要先修好四無量心,因為如果沒有四無量心的話,真正的菩提心絕對無法修成。四無量心包括:慈心、悲心、喜心和舍心。 首先,在次第方面,先要修舍無量心,然後才修慈心、悲心和喜心。這是因為舍無量心如果不先修好的話,縱使能生起慈心和悲心,也全部都是片面的,不能成為無量的慈心和悲心,也不能算是四無量心中的慈心和悲心。在修法方面,修四無量心時,分別都有觀想和觀察思維兩個層次。 1.舍無量心的修法。「舍」字,含義是捨棄,是針對兩方面來說的:對親屬捨去貪心,對仇敵捨去嗔心。修法時,首先在自己左邊觀想現世父親和母親為首的親屬,右邊觀想現世對自己修行障礙的魔障,以及陷害自己的仇人。只要這樣觀想就可以,很簡單的。然後就分別從過去、未來和現世三世來進行觀察,思維。先由過去開始對仇人加以觀察,思維現世雖然他們是仇人,曾經害過自己。但是,無始以來在流轉輪迴的過程當中,他們都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而且是無數次,不止一次。在那些時候,他們對自己都曾經有很大的恩德。再觀察左邊的父母和親人,思維雖然現世他們對自己恩德深厚。不過同樣的,從無始以來,在流轉輪迴的過程當中,他們也做過自己成千上萬次的仇人,那些時候也曾經害過自己。對過去世,就這樣做觀察。之後,再觀察現世和來世,也同樣包含親怨兩方面。先觀察親屬,思維他們在現世固然是親屬,對自己有很大的恩德,不過,他們不會永遠是自己的親屬,就算以現世來說,可能有一天也會變成仇人,那時候就會害自己;而且,當我們再經流轉輪迴到了未來世,這樣親屬一定會成為仇人,那時候就會害自己,所以,親屬固然在現世對自己有恩德,但是將來也一定會害自己,因而是功德和過失兼而有之。其次,再觀察仇人,思維現世雖然他們是仇人,還害過自己,不過他們並不一定永遠都會害自己,其實就在現世,可能有一天他們也會對自己有恩德。再說對未來世觀察,如果我們不修行,得不到解脫的話,將來還要在輪迴中流轉很長的時間,而在流轉過程中,現世的這些仇人,一定會成為自己的父母親屬,那時候一定對自己有慈心和悲心,有很大恩德。所以從仇人方面來說,同樣也是既有過失亦具有功德。經過以上仔細觀察,深深思維以後,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無論親怨全都無常。親屬不一定永遠是親屬,仇人也不一定永遠是仇人。這時,舍心,也就是平等心,就可以生起來了。舍心修成以後,會是什麼狀態呢?那時候,對親屬不會有特別的貪心,對仇人也不會生起特別的嗔心。換句話說,即捨去對親屬的貪心,更捨去對仇人的嗔心,兩方面都能斷除,能捨棄,這時候的心就叫平等心或舍心。不過,這樣修起的舍心,只是個普通的平等心,還不屬於四無量心中的舍心。那麼,舍無量心還須要具足什麼條件呢?舍無量心不但是平等心,而且還必須更深一層,要對一切眾生都能生起同樣的慈心、同樣的悲心,能平等地慈悲一切眾生,這樣的舍心,才是真正四無量心中的舍無量心。 2.真正的舍無量心修成之後,修慈無量心,此分三種修法:一是知母,二是念恩,三是報恩。 (1)首先修知母,所謂知母是指知道遍天下所有眾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母親。釋迦牟尼佛的以上教導,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知道:輪迴是無始無終的。既然輪迴無始無終,當然生死也是無始無數的,而且只要有生就大多數必定要依靠母親。所以在無始無終、冗長繁複的過程中,每一個眾生都必定曾經做過母親,而且每一個眾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母親,這也是毫無疑問的。 (2)修念恩:念恩就是回憶,想念,追念母親的恩德。1、賜給軀體的恩德;2、賜給壽命的恩德;3、賜給財物的恩德;4、教世間法的恩德;5、賜給人身的恩德。 (3)念恩之後,接著報恩。既然經過以上深深思維,體會出母親對自己的恩德是如此深厚,如此不可思議。那麼,這些對我們有不可思議恩德的眾生,如今都在哪裡呢?如果他們都已經得到解脫,已經成了佛,那就用不著我們再報恩,沒有必要了。但是我們敢保證,大部分曾經做過自己母親的平凡眾生,一定在惡趣裡面,可能是地獄,可能是餓鬼或者是傍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前世,為了得到財物來養育子女,大多數母親都造了不可思議的惡業。所以現在一定都墮在惡趣中,正受著果報。簡單地說,輪迴里受苦的眾生都是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和親屬,全是為了養育我們造下了惡業。如今受報墮入傍生,正在我們眼前受苦,我們該怎樣救度他們才好呢?該怎麼報答他們對自己不可思議的恩德呢?布施錢財當然可以報恩,不過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錢財布施總有窮盡的一天,到那時候,他們還是會繼續受苦的;修法是報恩最殊勝的方式,我們先修法,得到菩薩和佛的果位,再來救度他們,那時候就非常方便了。 3. 悲無量心之修法。我們眼前看到活生生的動物扔入沸騰的油汁里燙殺而食時,如果這些眾生是我或我的母親的話怎麼樣?如是反覆思維,此時會生起恐怖及大悲心。這時應思維:我剛才雖然是觀想而已,但是實際上正在受這樣痛苦的眾生是無數的。那麼,這些眾生也就是自己前世的父母。前世和現世的父母對我們有同樣的恩情。前世的父母為養育我造業,現在就是受其業的果。如是思維會生起願這些眾生離開一切痛苦的心愿,這叫做悲心。現實見到眾生受苦時心裡很難忍,為其悲傷而流淚。如果為眾生能夠捨棄自己的一切,即使有利自己的生命也不害眾生,並且日夜都生起願一切眾生離苦的心愿,這就是真正的悲心。悲心即是正法的根本,大乘的基礎,證菩提的唯一之因。剎那的悲心也能夠清凈無數的罪業,是非常重要的。 4. 喜無量心之修法。簡單來說:把自己的母親觀想於前面,母親的世間和出世間方面所有的圓滿處作為所緣境。譬如母親長壽,無病,發財,工作順利等世間圓滿,和具大智慧、大悲心及其他修道功德等出世圓滿之處。由此自己生起歡喜之心。然後再思維,祝願我母親恆時不離這些圓滿,祝願我母親還有更好更殊勝的圓滿,並且生生世世圓滿。這就是喜無量心。 無論是修悲心,還是喜心,都要先從自己母親修起,依次對自己的其他親屬修,再對普通人,再對自己的仇人,再對一切眾生修習。悲無量心及喜無量心按慈無量心的知母、念恩、報恩相同的次第來修。先對自己的母親,最後對一切眾生,如是一步一步修出來的慈悲喜舍是很可靠的。否則,初期就對一切眾生修四無量心的話,表面上像有慈悲心的樣子,但實際上沒有慈悲心。所以,慈悲的所緣境是從一個到無數,從親到怨,漸漸擴大,容易生起並堅固不退。 真實菩提心之本體:最後能對無量的眾生生起猛烈的慈悲心,此時一心欲救度眾生。而度化眾生的殊勝方便就是成佛轉法輪。是故發誓成佛行佛道,這個「慈悲心」及「發誓」就是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要具有兩個條件。一、對無邊的眾生生起大悲心。二、為度一切眾生髮誓成佛。此二思維成為菩提心。《現觀莊嚴論》云:「發心為利他,欲得證菩提」。 青智上師仁波切 於2004年春
推薦閱讀:
※起底菜鳥網路:關於馬雲的物流布局,看這一篇就夠了
※陳一筠經典語句:關於愛情和婚姻
※關於王粲《英雄記》
※關於鞋的知識
※關於坎坷的句子 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