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道場如不如法,看大眾在一起熏修是否與經教相應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3-10-05 08:21:10關鍵字:道場,佛事,放下,惠能,化身,見佛,清凈心,見佛
【 點擊數:573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460集 2013年10月2日講於香港

道場如不如法,看大眾在一起熏修有沒有違背經教所說

  有意、無意看到「凈土三經一論」,你生歡喜心,發心受持,這都叫「正受持」。

  那還有邪的嗎?有!邪是什麼?借著佛門也領眾修行,他的目的是求名聞利養,他並不求往生。那麼這樣的道場,必定有魔王外道摻雜在其中。他有福報,魔王幫助他,也能放光,也能現瑞,也能誘惑人。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們要細心去觀察:這道場如不如法?大眾在一起熏修是不是如同經教所說的,有沒有違背?這是我們不能不特別注意。「正受持」這個沒問題,確實跟經教所說相應,是如來正法道場。

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轉凡成聖,這叫「佛事」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即與大眾,往此人所,令其得見。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下面有引用《華嚴經》:

  「如來有十種佛事。」

  「佛事」,就是度眾生這一樁事情,這叫「佛事」。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轉凡成聖,這叫「佛事」。幫助眾生斷惡修善,這是「佛事」,不是真正的佛事,為什麼?真正,佛是「覺」的意思,幫助你覺悟,這叫「佛事」。斷惡修善是人天福報,沒出六道輪迴,所以它不算「佛事」,在「佛事」裡頭講,這是人天乘的「佛事」,沒有辦法離開六道輪迴。至少也要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小乘「佛事」。

  「佛事」這兩個字我們得把它認識清楚。《華嚴經》上說十種:

  「一者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現其前。」

這與本經相應。下面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第二十九頁——「如來十種佛事」,《八十華嚴·第三十六卷》,經上說:

  「佛子,諸佛世尊,於一切世界一切時,有十種佛事。何等為十?」

  下面列出來了:

  「一者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現其前。」

  這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現前」。「現前」是我們這一生見;「當來」,是往生到極樂世界見。沒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前,都是屬於「現前」。「現前」見的這些事實,我們在經論裡面看到,在《高僧傳》裡面見到,在《居士傳》裡頭也見到,《善男子、善女人傳》,甚至於在古人的筆記、小說裡頭有記載的。如果我們細心留意,這個事情確實就在我們周邊,有緣的人他能見到。他怎麼見到的?至誠感通!我們自己有真誠的心,時時刻刻念佛、想佛,希望得到佛的加持,有時候就會見到。

  佛的四種身,法身、報身、應身、化身,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時、一切處,他沒有離開我們。我們迷惑顛倒,有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我們見佛的緣,原因在此地;如果能把這個障礙去掉,見佛的緣就現前了。見佛能增長我們的信、願;沒有見到,信,很難相信,沒有見到怎麼會相信?!讀書讀得再多,如果不覺悟,疑根不能斷,這個東西障礙見佛。真正有悟處,「悟」從哪裡來的?「悟」一定從「定」來。

  現在人難度,為什麼難度?我們確確實實把古聖先賢的東西疏忽了,把它丟掉了,不但不重視,丟掉了!這丟失了,現在人從小沒有看到好樣子。我們這一代,應該說是過去了,依照中國古人的說法,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那麼也有人說,人從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到八十就滿了,八十以後叫風燭殘年,什麼時候都會走。這一輩子就過去了,八十年一彈指!

  昨天,香港本地的一個同修李相楷來看我,我們認識他那一年,他在台灣讀師範大學中文系,二十一歲,今年七十一歲,五十年了。他三次參加慈光大專佛學講座,我在那裡認識他的。你看一轉眼,再遇見的時候七十一歲了,感慨萬千!當時那批同學一大半都不在了、都過世了。有些同學四十多歲就走了,真正是無常,真正是一場夢,不能當真!當真,吃虧就大了。五十年前是小朋友,我大他十幾歲,現在再見面,頭髮全白了。他要不預先告訴我,我幾乎不認識了,沒有像年輕時候相貌那麼好、那麼豐滿,我細細的看,看了半個多小時,看出一點輪廓來,不敢相信了!我學佛了,樣子變化不多;沒有學佛,變化就非常大了。

  「佛事」,諸佛度化眾生的大事業,原則、原理很很簡單。諸佛如來出現於世間為什麼?就為一樁事情,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為這個,什麼都不為。於自己?於自己毫不相關、毫不相關。為什麼要那樣做?因為眾生跟自己是一體。

……

學佛修行修就是修清凈心

  現在很多人不認識,認為古人沒有知識,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圓的,古人沒有天文知識,把古人看得都很低,自認為很聰明,古人沒有科學,不承認古人有智慧。現在這個世界知識爆炸,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哪裡看見?我在書店裡。我這一生從小就喜歡逛書店。但是六十年前的書店有書卷氣。各種商店,你逛書店不一樣,它裡頭有書卷氣。你進入書店,你的心很靜、很平,你在裡面可以欣賞各種這些出版的典籍,磁場好!現在書店不行,我現在不逛書店,大概十年前就不行了,偶爾到書店去,磁場特別不好,那是什麼?講道德、仁義的書少了。古時候的書店離不開倫理、道德、因果、聖賢人教誨,離不開這些,這東西多,至少有一半;現在沒有了。現在縱然是古籍,有些人註解,註解完全用現在的眼光、現在人的角度來看,跟古人的解釋不一樣,感受就不相同,磁場特別不好,所以我也就不去了。

  「凈信」太少了!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學佛的人很多、出家的人很多,能生「凈信」的人不多,所以佛教衰了。有「凈心」,才有「凈信」。我們的經題,修行說了五個字,「清凈、平等、覺」。那問我們:我們有沒有清凈心?佛法的標準,你只要有執著,你的心就被染污了、就不清凈;你有分別,你就不平等。什麼人心清凈?阿羅漢、辟支佛,「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就是執著,他斷了,清凈心他證得了,六道輪迴不見了;分別是「塵沙煩惱」,阿羅漢、辟支佛還有,這個東西斷了,是菩薩,升級了,別教三賢;他能夠再提升一級,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無明煩惱」,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煩惱」沒有了,那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經題上「覺」字。「覺」是開悟了,十法界沒有了,他住一真法界,一般講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所以「見性」很重要!要「見性」,先要「凈心」。學佛學什麼、修行修什麼?修清凈心。心要不清凈,修什麼都沒用,無論哪個法門,沒入進去,念佛法門也沒入進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要知道修什麼、怎麼個修法!修行決定不能離開人、事、物。我們從早起來到晚上睡覺,眼所見的、耳所聞的、鼻嗅的、舌嘗的、身接觸的,再有念頭,念頭是意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外面「色、聲、香、味、觸、法」,要在這裡頭修。修什麼?修清凈。眼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智慧;看得清楚,有分別、有執著,是煩惱,為什麼?你有喜歡的、有討厭的,七情五欲生起來了,這就是煩惱。修行怎麼樣?不起煩惱,只生智慧。智慧是什麼?智慧是如如不動,智慧是了了分明。生煩惱的,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真正了解,他就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迷,不是覺;覺是不起心、不動念。

  ……

諸佛菩薩現身照顧人,沒有間斷的

  在阿彌陀佛大講堂,彌陀說法,我們在那聞法,沒離開。同時能分身、能化身,從自己的報身現應身,應身現化身,無量無邊,能同時每一個化身去親近一尊佛。十方三世有多少諸佛如來,就現多少身去供佛。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每一天不間斷,那個福/慧增長多快!不到極樂世界,要修到這個第六「游諸佛剎,往來無礙」,一定要明心見性才能做到。得定做不到,要開智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才能辦到,你有這個能力了;沒有見性,沒有這個能力。往生凈土的人例外,他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在我們這個本子就是第二十願「做阿惟越致菩薩」,他能做到;不是阿惟越致菩薩做不到。

  「七者大悲不舍一切眾生。」

  為什麼?真正體會到了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大慈悲心生出來了。如果不知道,不可能!他對一切人事物有親疏:這個我喜歡他,那個我不喜歡它。肯定有!真正明白了,真正體會到了全宇宙跟我是一體,所以「無緣大慈」。「無緣」,沒有條件的這種愛。「同體大悲」,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別教三賢沒有,沒見性;見性才真有。我們現在知道全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是聽說的、耳聞的,不是親證的,我們聽世尊在經上這麼說的,我們自己沒證得,所以你的心生不起來;如果你證得了,這個心立刻就生起來了:有一個眾生在迷惑、在造業、在受報,都不能捨棄,那換句話說,要幫助他。然後我們就曉得,我現在在迷、我現在在造業,多少諸佛菩薩來幫助我,為什麼?他們覺悟了、他們證得了。那我好像沒有感覺到他在幫助我?是的!為什麼?你沒有接受,不是他沒有來幫助你,你不肯接受。他光在照你,你不接受;你要接受了,心心相印、感應道交;你要接受了,「則現其前」。這一點重要!中國老祖宗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重要!特別在佛法上,我們沒現證,佛菩薩的加持,加持到了,我們不知道。這個現象是真的,你要不相信。你看後面三條:

  「八者現變化身,恆不斷絕。」

  諸佛菩薩現身照顧人,沒有間斷的,佛菩薩對眾生是多麼的愛護啊!眾生愚痴、眾生迷惑,業障太重,完全不知道。如果你真正覺悟到了,你就會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一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善財童子在做戲、在表演。你看這場戲上所表演的,哪一個善知識不愛護善財、不照顧善財、不幫助善財,一直幫助他到成佛。這些佛菩薩在哪裡?我們現前面對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一點不假。你要是善財,你全明白了。我對這些人、事、物,無論他是善人、是惡人,全是佛菩薩示現的。給誰看?給我看的。示現的善緣、善人,我動不動貪愛的心?愛決定有,愛裡頭沒有貪,那是真的,真心!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我常說「人生百日,體露真常」,沒有掩蔽,都在我眼前。小孩子出生一百天,嬰兒,他所表現的全是真的,一絲毫虛妄都沒有,他沒有虛偽,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無論什麼人去逗他,你看,他都歡喜,他對你笑,笑眯眯的。他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真性那個愛發出來了。我們從那時候出來,一直到現在,天天還在發,發的什麼?那個時候是真心,現在是妄心。現在什麼?現在有自私自利,我喜歡的,我要佔有;我不喜歡的,我要拒絕他。起這個念頭了,變了!不是它在變,我變了,它沒變;他要會變,我永遠不能成佛。它不變,我在變,我要學得跟它一樣不變,就成佛了。

成佛與認識不認識字也沒關係,與你放下有關係

  諸佛如來在哪裡?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全是諸佛如來,他現變化身,永遠不斷絕,千變萬化。對這些境界知道,這些境界妙有,妙有非有。我喜歡它,沒有佔有的念頭,就像看電視屏幕上一樣,你沒辦法佔有它,你可以欣賞它,不能佔有、不能控制、不能支配,什麼念頭都沒有,你去接受它就對了。這些人、事、物都在訓練你,訓練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成佛了。宗門大德勘驗學生,常說「會嗎?」什麼叫「會」?六根在六塵境界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叫「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是凡夫。依照大乘經上佛說的,我不執著了,你就是阿羅漢、辟支佛;我不分別了,你就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了,那你就成佛了,就這麼簡單。所以與文字不相干,不需要文字。無盡藏比丘尼問六祖惠能,那是他逃難當中,惠能是在家身,沒出家,二十四歲。無盡臧比丘尼念《大涅槃經》,能大師在旁邊聽,等她念完之後,能大師把剛才聽的意思講給無盡臧比丘尼,這個比丘尼聽到之後,無量的歡喜,聞所未聞,非常感恩,捧著經文向他請教。惠能說,我不認識字,你不要拿經給我看。你不認識字,怎麼會講得這麼透徹?這個與認識不認識字沒關係。那我換一句話來說,惠能成佛了,你不認識字怎麼會成佛?惠能一定說成佛與認識不認識字也沒關係。與什麼有關係?與你放下有關係。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你能不能放下?世出世間法就在這個地方。出世間法就是放得下;世間法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是世間;放下了就叫出世間。實際上也沒有「出」、也沒有「入」,什麼叫「出、入」?沒有!假名而已。你統統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實相;起心動念就是幻相。實際上真相、幻相都不存在,都是方便說,哪有什麼真跟妄!真難懂!為什麼難懂?習氣太重了!習氣就是放不下。諸佛菩薩、阿羅漢的本事,就是他們真正能放得下。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經文「如來十種佛事」就是諸佛,說得真好,精闢、簡單、扼要。

  「九者神通自在,未嘗休息。」

  前面是說諸佛如來現變化身永不中斷。這個「變化身」就是六根、六塵、六識,《楞嚴經》上講的「七大」,也就是整個宇宙,我們今天講「人、事、物」,全包括在其中。「神通自在,未嘗休息」是自受用,得大自在。神通通常講六種。眼見,見,量多大?遍法界虛空界,中國古人所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他能徹見。哲學跟科學做不到。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復高邵麟居士書一

  謝恩光來山,持閣下書,展讀之下,見其慕道心切,而願力宏大,誓期深入,而不肯得少為足,欣慰無量。至於過贊不慧,令人慚愧無似耳。閣下欲了生死大事,況復年臨知命,來日無多。又無知識益友之可親近,而不專修凈業,一心念佛。而欲泛泛然研究諸經奧義典句,似未深知凈土法門之所以然者。宜往華嚴寺借閱凈土十要,及凈土聖賢錄,息心詳閱,自知所趣。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殺而食之,何能下咽。若知此義,即喪身失命,亦不能吃一切肉矣。然佛之教人,循循善誘。上根則令其全斷。中下則令其漸減,而遂至於全斷耳。發願文,文雖宏大。然須真實從心而發,方名為願。否則心口相違,何名為願。現世之願,雖亦無妨。欲生福慧子孫,須從大積陰德廣行方便中求。況閣下年當六八,續娶三妻,但止生女。即此可征宿世現生,皆少栽培。今欲轉回天心,必須真實改過遷善。如明季袁了凡先生之篤實做去,斷未有不蒙感格而滿所願者。且勿謂吾家素寒,不能廣積陰德,大行方便。須知身口意三業皆惡,即莫大之惡。倘三業皆善,即莫大之善。至如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報應。侃侃鑿鑿,依安士全書等所說,為其演說。令其始則漸信因果,繼則深信佛法,終則往生西方,了生脫死。一人如是,功德尚無量無邊,何況多人。然須躬行無玷,方可感化同人。自己妻女,能信受奉行,別人自能相觀而善矣。豈在資財多乎哉。但求不飢不寒,何思財發巨萬。遺子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祖德若虧,便當愧死。祖業縱虧,有何所傷。而以來日無多之身,思欲頓復。徒生妄想,了無實益。且自隨緣度日,便為樂天知命矣。健壽處世,有順無逆,世人誰不願得。然而得者甚少,不得者甚多。以宿世現生,無大栽培,無因不能得果故也。今閣下欲生西方了生死。但當願高曾祖父母等神識,仗自己自行化他修持凈業之力,即蒙佛慈接引往生,則可謂大孝尊親。其不絕先祖祀,及復祖業等,皆世間凡情所共知見之淺近境界也。況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凈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較。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凈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又世人無子,每多廣置妾媵,不知培德節慾。如此乃是速死之法,非求子之道。此事上關風化,及與宗祀,人皆冒昧而為,其於人之大倫,不亦有愧於衷乎。不慧人微德薄,百無一能。寄食普陀,苟延殘喘,不敢為人作師。故謝恩光在先亦有此說,皆辭而不受。閣下皈依三寶,隨於本地擇其品行端方者,拜以為師,則已得為如來弟子矣。下次再有筆札,不得用皈依字樣。貴地既無明眼通人,光自愧道業未成,不敢作師,然復隨緣開示者。喻如無足之人,一步難移,安坐三叉路口。有欲直達家鄉,不知所趣者,指令得其正道,速達家鄉。而歸家之人,斷不以彼之不能行,並其言而廢之也。(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書一)

註解:

  ①慕道(mù dào):嚮往修道。

  ②知命(zhīmìng):《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後來用「知命」指五十歲。

  ③趣(qù):趨向。

  ④侃侃(kǎn kǎn):形容說話理直氣壯,不慌不忙侃侃而談。

  ⑤鑿鑿(záo záo):確實;確切。

  ⑥躬行(gōng xíng):身體力行;親身實行。躬,身體。

  ⑦無玷(wú diàn):。沒有瑕疵;不受玷污。玷,白玉上面的斑點,亦喻人的缺點、過失

  ⑧籯(yíng):竹籠。

  ⑨妾媵(qiè yìng):古代諸侯貴族女子出嫁,以姪娣從嫁,稱「媵」。後以「妾媵」泛指侍妾。

  ⑩寄食(jì shí):依賴別人過日子。

推薦閱讀:

凈空老法師最新開示:這四句要學到 你就功德圓滿
凈空法師:宇宙萬法的真相(4)
凈空法師講《佛說十善業道經》9_【吃虧是福,難得糊塗】,那個糊塗是假糊塗,不是真的。決定不可以存佔便宜的念頭,佔便宜你就吃了大虧。
凈空法師經典語錄全集(4)
凈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十四)上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 大眾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