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教授《普賢行願品》:聖者菩薩,行持十度波羅蜜
教授: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10年12月19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前
藏譯中:妙融法師
來源:法王噶瑪巴《普賢行願品》釋論p124—P136
接下來是聖者菩薩所要行持的十度波羅蜜。
一、歡喜地/布施波羅蜜:首先是初地——歡喜地布施波羅蜜的祈願。一般來說,到了所謂聖者菩薩的境界時,就是廣大無邊、不可思議的,非我們一般凡夫可以理解和修持的,但是發願還是很重要。偈文是:
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二、離垢地/持戒波羅蜜:
一切如來語清凈,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三、發光地/安忍波羅蜜:
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
恆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四、焰慧地/精進波羅蜜: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
五、極難勝地/禪定波羅蜜: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獅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六、現前地/般若波羅蜜: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於嚴凈。
七、遠行地/方便波羅蜜: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旨而親近。
八、不動地/願波羅蜜:主要講到佛的十力,偈文是: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凈莊嚴勝福力,無著無衣智慧力,
定慧方便諸威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1.速疾周遍神通力:十力當中,首先講到的是「神通力」,也稱為「速疾周遍神通力」。菩薩們能夠超越時間,以神通力在剎那間同時前往十方諸佛國土,在同一時間裡,在每個地方,供養諸佛菩薩,聽聞無量正法,並且利益成熟無量眾生,這都是在一剎那間能夠完成的,所以說速疾周遍。
2.普門遍入大乘力:第二種力量是「普門遍入大乘力」,意思是依靠大乘的力量,讓一切生活中的行持都能成為有意義的利益眾生的事業。《華嚴經》〈凈行品〉中提到,依靠大乘的祈願和菩提心的力量,能夠讓一切的作為、行持都成為利益眾生的因,例如經文「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等等,告訴我們無論是行、住、坐、卧、吃飯,任何生活中瑣碎的事情,都可以轉變為利益眾生呢?就是大乘發心的力量,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
尤其現代人都很忙,很難有時間悠閑地在寺院或者佛堂里打坐禪修。所以我們需要有快速跟關鍵的菩薩行持,比如打電腦的時候,我們是為了一切眾生而打電腦,看報紙的時候,也是為了一切眾生而看報紙,跟別人講話的時候,也是為了眾生的利益而說話,喝咖啡、喝茶也是為了眾生而喝;總之,不論你做什麼事情,你都要帶著一念「為利眾生」的心態去做。因此,你不再需要特別安排「利益眾生」的時間,就是把握每個當下,將它用在菩薩行的修持上面。只要把握住大乘發心,知道方法,就不用擔心沒有時間利益眾生;會說沒有時間的人,代表他可能還沒懂得修行的意義。
3.智行普修功德力:第三個力量是「智行普修功德力」,意思是每件事情,從最開始、中間的過程,到最後的結尾都是善的。就像大乘《修心七要》里提到的「初後修二事」,初的意思是:一個事情之所以成為善事的關鍵,在於最初的清淨髮心,也就是說,這件事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做的;後的意思是:這件善行是否成為證得佛果的因,在於最後的迴向,也就是要將一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成就佛道。這就是初後要做的兩件事情,因此稱為初善、後善;另外,佛法中還提到三種殊勝: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執殊勝,結行迴向殊勝,也是一樣的道理。這樣我們就能了解到,佛陀最初發起菩提心,中間三大祇劫的時間積聚資糧,最後成就圓滿佛果,佛陀從頭到至尾的發願、行持和迴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利益眾生,我們也應該這樣去做。
4.威神普覆大慈力:再講到第四個力量:「威神普覆大慈力」。大慈力就是利益一切眾生得到快樂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遍滿一切的地方,普覆一切的眾生。
現代很多人都有做慈悲心的觀修,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觀修都很局限,修個半天,感覺上自己的慈悲心,都只是在自己小小的房間里打轉兒,無法開闊。真正的慈悲心,是像虛空一樣的寬廣,也要像是大地一般的廣闊。以前我說過,我們觀修慈悲的時候,由於心胸時常沒有打開,因此像是在九層地底下打燈一樣,那種光亮一點力量都沒有。我們慈悲心的光芒,應該像是站在珠穆朗瑪峰上,或是世界的制高點上,能夠照耀一切有情眾生,每一個生命都在你的慈悲觀照之下,要有這樣的感覺去生起慈悲。
我相信各位都已具備慈心,也都曾經發願過希望眾生得到快樂,這次在聖地,我們更應該把握機會,好好祈願,並且努力地去行持慈悲心。
5.勝福力:接下來講到的是第五個「勝福力」。佛菩薩內心的功德無時無刻不在利益著眾生,這就是菩提心的福德,能夠廣大利益眾生。經典形容,菩提心一生起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無量的福德。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一個真心利益眾生的人,面對任何苦樂發生時,他心中唯有一個念頭,就是要利益眾生,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利樂一切眾生。我之前也常說,只要願意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人,地球上當下就減少了一個惡人,希望大家都這樣努力去做。
6.智慧力:接著第六力是「本智力」,也就是同時無礙地了悟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萬法;這個境界太高了,我們可能沒法理解。
7.慧威力:就是發願如是證得實相。
8.方便力:就是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依眾生的各種需要,權巧方便地利益眾生。
9.定威力:為了利益眾生,因此成就神通,而能無礙地廣大利益眾生。
10.菩提力:透過成就無上佛果的力量而利益眾生。其實所謂的成就佛道,關鍵就在利益眾生。眾生的根器和心意萬千,經典形容就好像孔雀的羽毛,每一個顏色形狀,都是由不同的微細因緣而形成,所有的這些因緣,只有遍知的佛陀才能夠真正知道,連菩薩都還無法完全明了。然而成就了菩提果位,就能分辨每一個微細的因緣,隨類開演眾生所需的教法,而廣大地利益眾生。
九、善慧地/力波羅蜜:
清凈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服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聽說色達喇榮的五明佛學院,裡面的尼眾學部、漢族學部等,都會各自分到一種力去做修持。但由於時間的關係,這裡就不細說了。
十、法雲地/智波羅蜜:接著是第十地「法雲地」,透過「八解脫門」祈願成就「本智波羅蜜」。
普能嚴凈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凈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接著是祈願能夠跟隨菩薩學習: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願身口意恆清凈,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我為遍凈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餘,未來際劫恆無倦。
十一、普光地:接著是第十一地普光地,祈願佛地的願文: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這裡的祈願是:有多寬廣的虛空世界,就有多少眾生;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業和煩惱;有多少業和煩惱,就有多少的痛苦;有多少的痛苦,就有多的悲心在觀護著。我們應該這樣發願。
接下來是祈願的利益: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
若人於此勝願王,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於彼。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服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將一切最殊勝、善妙、莊嚴的眾寶事物,經一切微塵劫數的長時間,不斷地供養佛陀,這樣的功德都比不上聽聞到〈普賢行願品〉,隨喜普賢菩薩的行持並且生起信心。為什麼功德這麼大呢?最重要的還是一念發心,因為緣於無量眾生,所以福德也是無盡的。換句話說,利益一個眾生的福德,都比供養佛陀來得殊勝;當然供養佛陀本來也是為了眾生,佛陀自己並不需要任何供養,供養佛陀的唯一目的,就是利益眾生。
第十大願,普皆迴向
最後迴向,「普賢十大願」的最後一個祈願,就是「普皆迴向」。偈文: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凈,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凈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如是願王殊勝尊,利益無邊諸眾生,
成就普賢莊嚴經,滅諸惡趣皆成空。
迴向有三點,首先是「迴向菩提」,意思是我們的善業,不是迴向來世人天的福樂,也不是迴向成就聲聞、緣覺乘的果位,也不是迴向自己的解脫,而是要迴向給一切眾生得到無上的菩提正等正覺。第二個是「迴向眾生」,我們所積聚的一切善根,都要迴向給一切眾生能夠具備一切福樂。第三個迴向,是依靠善業的迴向,讓我們了悟實相,自他一切眾生都能遠離三界輪迴的大海。
《慧海請問經》說:「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盡,如是迴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盡。」其實經中並沒有這個偈文,據說此偈是藏傳大師們依文義後來撰寫的。總之,這個偈文的意思是,就像落入大海的一滴水,只要大海不幹枯,水滴就會常存;同樣,我們的一點點善根,如果迴向給一切眾生成就佛道,直至未成佛之前,善根都不會壞失,而且還會不斷增長。如果行善之後沒有迴向,之後生起後悔之心,或者生起傲慢之心,到處吹噓自己的福德,善根就有可能壞失。
這次簡短地跟各位分享了〈普賢行願品〉的一些內容,噶舉祈願法會在80年代期間,由怙主卡盧仁波切發起,一直到現在,祈願法會主要念誦的就是這部祈願文之王——〈普賢行願品〉。因此,希望這次自己的這個分享,能夠圓滿怙主上師的心愿。
佛菩薩的心意就是利益眾生,祖師大德們的心意也只有利益眾生,同樣我們身為一個修行人,就算只是一個小小的祈願,也都應該要儘力地利益眾生;因此,上師的心是如此,弟子的心是如此,佛陀的心是如此,正法的目的也是如此。希望我們不只是在噶舉祈願法會期間,而隨時都能把握這樣的發心,我們應該在心中立下誓言,尤其我們今生得到了珍貴的人身,也具備善惡取捨的道德觀念,要讓自己的身口意有意義、要能利益他人。如果能夠如此發願承擔,那麼我這次的課程,就沒有浪費了。
法王噶瑪巴教授《普賢行願品》釋論之開示(第五天)
***************************************************
此學習平台,是居士個人發心所建,旨在護持和弘揚上師噶瑪巴的佛行事業!祈願眾生明因果,解業力,離苦得樂!歡迎法友關注、轉發,共同傳播上師教言。
***************************************************
推薦閱讀:
※嫖客(潘綏銘教授)
※針家精要|劉冠軍教授論子午流注
※【陳兵教授專欄】緣起與性起(四)
※有一個年紀輕輕就評上了副教授的老師有什麼特殊體驗?
※樓宇烈教授為《母音老人》一書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