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門:學篆是學習篆刻的主課

1、篆刻與篆書 印章的書體,多採用篆書,製作工序先寫後刻,故習慣把「印章」統稱篆刻。 所謂篆書,是古漢字書體的名稱,大篆和小篆的統稱。大篆,相傳為周宣王時史m所作,故亦名摘文或a書。秦時為與小篆相別,將其稱為大篆。後世亦常把甲骨文、金文、m文及春秋戰國時六國通行的文字統稱為大篆。 2.識篆是學習篆刻的入門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產生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甲骨文,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篆書作為高古典雅、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仍有旺盛的藝術生命力。尤其隨著篆刻藝術的繁榮發展,更是離不開它。但隨著歷史的發展,經過幾千年來文字的演進,作為實用字體,篆書早已退出歷史舞台。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它。初學篆刻者一般對篆書比較生疏,識篆較少,書寫和欣賞能力有限。這是學習篆刻的一大「障礙」。有人非常形象地說:「未識篆語印,何異盲人語色。」「障礙」是繞不過去的,因此識篆就成為學習篆刻的入門功課。 3.書篆是篆刻的基礎 篆刻是書法和雕刻相結合的藝術,書篆是基礎,刻是表現字法、筆法的手段。刻因篆佳而傳神,篆因刻佳而生輝,偏廢任何一方均難取得篆刻藝術的獨特之美。但像任何一對矛盾總有其主要方面一樣,「書」與「刻」相較,書更為重要。明代甘喝認為:「印之貴者文,文不正,雖刻龍雕鳳,無以為貴。」(《印章集說》)再從掌握的難易來說,兩者相較,學篆更難。著名考古學、金石學家馬衡先生認為:「刀法為一種技藝,今謂之手藝,習之數月可臻嫻熟。研究篆體,學習篆書,則關於學術,古謂之小學,今謂之文字學,窮年累月不能盡其奧藏。其難易豈可同日語哉。」(《談刻印》) 但有的初學者誤解了篆刻是「刀書」的含義,誇大「刻」的特點,致使作品有刀無筆,劍拔弩張,缺乏筆情、墨意、刀趣、石味融為一體的篆刻藝術美的特色。 4.了解古印文篆書的特點 方能更好地繼承優良傳統 古彌、秦漢印章是篆刻藝術發展的高峰。清代周銘在《賴古堂印譜·小引》中,強調指出:「論印法必宗秦、漢,……學印者不宗秦、漢非俗則誣。」也就是說,從學習篆刻藝術的優良傳統入手,是自學篆刻惟一正確的入門途徑。不然就容易走上歪門斜道,若養成一些不良習慣,想改就難了。來源書法屋,書法屋是一個書法學習基地。 而古鉨、秦漢印章的高古風格,絕妙的藝術性,正是印人巧妙地利用入印篆書的特點創造出來的。如戰國時期文字不統一,字體的地域性差異很大,印人巧用這些特點施藝,印文多隨印面的形狀而變化形體、結構,行款比較自由,於是形成了古彌藝術爭奇鬥妍,多姿多態的特點。秦統一了文字,以秦摹印篆入印,在田字格、日字格內變化多端,書體方中寓圓,古拙秀麗,得自然風趣。漢代主要以融漢篆與漢隸於一體的繆篆入印,字體平穩,厚重大方。於是平穩端莊,古樸渾厚,就成為漢印的藝術特色。趙孟頰以圓潤流動,勻凈秀麗的玉著小篆入印,疏朗有致,婀娜多姿,以空靈取勝,後人稱之為「元朱文」並廣為效法。 正由於入印篆書之特點的差異,是形成歷代篆刻不同藝術風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學習、研究篆刻藝術者只有了解古印篆書的特點,才能充分理解歷代篆刻藝術不同的風格,更好地繼承優良傳統。 5.自學篆書靠長期積累 識篆是學習篆刻的入門,書篆是篆刻的基本功,其基礎越厚實,在書寫印文、經營章法時,越能在「六書」的規矩之中,變化自如,漸臻佳境。當然這並不是說,初學者要先成為通曉「六書」的文字學家和善於書篆的書法家,才能動手刻印。而應該是邊學邊干,在實踐過程中逐漸積累,達到對篆書能識其形、讀其音、懂其義、書其文的程度。 學篆是長期的、艱苦的任務,應下大功夫。因篇幅所限,這裡僅介紹古印文篆書的主要特點,對如何習篆就不多談了。
推薦閱讀:

篆刻臨摹:白文為啥細,朱文為啥粗
篆刻刀法演變,執刀之法,三指執刀法,輔助刀法
篆刻入門:趙之謙給的篆刻學習路線圖
篆刻掌故: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趙之謙
篆刻怎樣出味?請留意這幾點,篆刻藝術語言寶典

TAG:學習 | 篆刻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