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義如何對待革命?丨劉軍寧

第一時間感受有態度、有溫度的文字

保守主義如何對待革命?

文/劉軍寧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保守主義意味著守舊、妥協。一些自由主義者儘管認同「保守自由」的主張,卻堅持認為保守主義「反對革命的立場在事實上延長了專制」。那麼,保守主義真的反對革命嗎?如果不是,保守主義分別擁護和反對哪一種革命?推薦劉軍寧老師下面這篇文章供您參考。

保守主義常被誤認是反對任何革命的意識形態。這種誤解在擁護與反對保守主義的人中間都很普遍。其實,從柏克的生平事迹我們就可以看出,保守主義並不站在一切革命的對立面。在保守主義的分類學中,革命有兩種性質上截然不同的類型:一類是英國的光榮革命、美國式的現實主義革命,另一類是法國大革命式的烏托邦革命。保守主義擁護前一種革命,反對後一種革命。

英美革命與法國革命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民主革命,都聲稱追求「自由」。這兩類革命之間的差別也同樣深刻。這種差別決定了柏克對不同革命的不同態度。可以這樣說,前者是現實主義革命,後者是烏托邦革命。美國革命的領袖們認為,公民的自由比民主和平等更重要,自由對政府來說也是更容易實現的目標;不像後者那樣,只有通過對社會加以全面徹底的改造才能實現。此外,即使對平等的強調也只是指權利平等,而不是結果平等(平均)。法國革命中,對平等、自由和正義的追求則是靠斷頭台的刀刃上下往複的運動來實現的。正如美國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家李普曼所斷言的,這樣的烏托邦革命「越是試圖去建立一個人間天堂,結果卻越是把地球變得更像地獄。」

雅各賓派掀起大屠殺

在美國的革命家們眼中,政治追求與價值實現需要靠制度而非靠多數人的「公意」。所以,他們把民選政府置於共和的、憲政的、自由法治的制度框架之中,而非靠單純的「多數決定」來治國。勝任的政府需要有如下的品德,如穩定、遠見、審慎、公平。所以,這種政府既紮根在民意之中,又與表面上的民意保持了一定距離。在法國雅各賓派這些烏托邦革命家的想像中,惡的根源在社會結構之中,只要消滅了這些制度結構及其階級化身,罪惡就會消失,美德就會盛行。現實主義革命家則認為,人類惡的根源在於自我,推翻惡的制度並不能保證有一個更好的制度取而代之。

美國革命則是一場自由的革命,一場憲政的革命,因為它為當地民眾爭取到實實在在的自由,確立了經久不衰的憲政。美國革命也是一場保守的現實主義革命,因為這場革命沒有觸及革命前的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宗教文化和道德風尚,沒有試圖將社會與(從英國繼承來的)傳統徹底打碎後再進行全盤性的改造。其精神與光榮革命是一致的,與法國革命是相左的。所以,柏克支持美國殖民地人民的要求,卻譴責法國國民議會的專橫。柏克之所以站在北美人民一邊,是因為他反對英王所擁有的「專橫的權力」(arbitrary power)。

波士頓傾茶

柏克反對法國雅各賓派及其領導的大革命也是基於同樣原因。他發現,法國革命者在對其同胞及法蘭西傳統中行使「專橫的權力」。他指責法國的革命家們摧毀被其視為惡之來源的家庭、教區、地方社區、行會、社會等級、教會等這樣的中介結構(mediating structure),因為高度集權的政府毀掉了國家與個人之間的上述「緩衝區」。在柏克看來,傳統對於社會秩序與自由是至關重要的,而摧毀上述舊制度並不能真的除掉惡的源泉,卻給人們帶來白色恐怖。他也沒有認為傳統是盡善盡美的,只是認為全盤取代傳統的「新生事物」可能危害更大。他敏銳地洞察到,既然大革命消滅了舊制度,本由舊制度所承擔的社會凝聚職能只好由軍隊和暴力來執行。用暴力來製造凝聚力,必然要造成暴力的濫用,侵犯人的自由。1790年以後在法國和其他走法國革命道路的國家所發生的事件,一再證明了柏克在1790年做出的預測。

柏克作為英國議會的一員,按「階級分析」的方法,也屬於統治階級的一分子。他似乎更有理由反對美國革命,同情法國革命。因為美國革命的矛頭是針對英國的,而法國革命與英國毫不相干,是法國人反對法國人的革命,更何況這場革命還打著「自由、平等、博愛」的招牌。由此可見,柏克對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的不同態度是出於對人類命運的關懷,而沒有狹隘的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的「小家子氣」。柏克的睿智在於他在法國大革命一開始就預見到了其慘烈後果。柏克甚至認為,法國革命所具有的神秘性會使這種烏托邦革命不斷蔓延、傳染到亞洲和非洲。雖然後來的事實果然不出柏克所料,但是,作為一位賢德之士,對政治災難的先見之明卻使他因為自己的卓見而更加感到嘆惋和悲哀。

羅伯斯庇爾被送上斷頭台

法國革命是人類政治史上空前而有後的事情。它儘管提出了種種十分動聽、至今很有感召力的政治口號,但在保守主義看來,它仍然是近現代一切激進主義的烏托邦革命和塔爾蒙教授(J.L.Talmon)所指責的「極權民主」(totalitarian democracy)的濫觴。這場革命企圖按照理性主義的原理對社會進行全盤徹底的改造。在法國,雅各賓派的革命者以平均代替平等,以專橫代替自由,以人民的名義實行極權和專制。雅各賓主義的目標是在以「公意」象徵的、全新的意識形態的基礎上建立集中的、不受約束的權力。雅各賓派把法國大革命變成對傳統及道德的征服。他們以為,通過對群眾進行說服和教育,必要時可以藉助強力和恐怖去改造人性,從而就能實現對市民、知識分子和農民、進而對社會的徹底改造。

這種烏托邦革命允諾通過革命建立的新社會將由聖賢或救星來統治。這樣的革命企圖通過無休止的政治運動和思想改造來鍛造一代代「無私的」、「有道德、有理想」的新人。只要這些目的一日沒有達到,革命就沒有完成。所以,烏托邦革命家們總是強調不斷革命與永久革命,等到革完所有人的命之後,到最後只剩下唯一的革命者,除非這樣的革命被其他外在的因素所中斷。

保守主義為何

反對激進革命

激進主義的烏托邦革命常常可以讓知識分子和文人感到興奮,通過許諾以極樂的天堂把他們誘入災變的陷阱。根據這種災變論(Catastrophism),人類必須做出極大的破壞,承擔極大的犧牲,經過這最後的鬥爭,飽嘗所有的災難才有幸福,經由大破達到大立,經由大亂實現大治,用一種新的正義的秩序來取代它,並最終實現正義與和平。在實踐中,這樣的革命是以平等名義的平均,以自由名義的放縱,以民主名義的專政。

拿破崙加冕

在烏托邦革命家的想像中,人類社會中罪惡的根源在社會結構與社會制度之中。要消滅惡就必須消滅作為惡的化身的舊制度以及代表這些萬惡的制度的人們。所以,革命就意味著要革掉一些人的性命。當這些人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的時候,就需要每時每刻地革掉這些人的性命。正如著名作家王蒙在「全知全能的神話」一文中所寫到的,烏托邦革命「所許諾的是通過一場血與火的鬥爭,消滅毒蛇猛獸,讓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革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革命的道路上充滿了流血和犧牲,為了鮮紅的太陽,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去搏鬥。這樣,不是戰士,便是叛徒,不是同志,便是敵人,不唱戰歌,就唱降歌,不做鐵鎚就做鐵砧……一切都極端地尖銳化、對立化、嚴峻化,沒有通融的餘地。」可是,除非地球成為一個平面,否則總有一些地方見不到陽光;除非地球的每一個水源都完全乾涸,否則總有一些地方在烏雲籠罩之下,讓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的理想就無法實現。所以,烏托邦革命家們總是強調革命的艱巨性,需要具有極大的毅力和耐心,需要隨時準備做出極大的犧牲。

道不同,如何相與存?

當老子和孔子聊起革命

一場極其精彩的對話

正等待著您的打開!

誠摯推薦劉軍寧作品

《天堂茶話》

先知書店獨家發售

現實主義革命觀認為,人類社會中的罪惡來源於人類自身,革命的目的在於找到必要的制度途徑來約束人的本性、尤其是政治家的本性中潛在的惡,在於找到一種個人能夠享受空前自由的制度安排。現實主義革命家們認為,推翻萬惡的舊制度並不能保證必然造就一個更好的新制度。既然惡的來源不在要推翻的制度和代表這些制度的個人身上,那麼,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不存在能夠杜絕一切罪惡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保守主義不是守舊派,也不是現行或歷史反革命,因為它認為只要在自由權和財產權沒有得到落實、在人的尊嚴與價值得不到尊重與保護的地方,就存在現實主義革命的必要性。但這種革命在手段上完全不同於烏托邦。從歷史上看,它可以是英國的「光榮革命」,可以是1974年發生在葡萄牙的「石竹花革命」,也可以是1989年發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鵝絨革命」。

產生於英國「光榮革命」的保守主義,沒有任何理由反對以確立和捍衛自由為導向的強制性制度變革。它反對的是以革命的名義和以追求自由和解放為名義的對社會的整體性毀滅。如果不能通過自生的秩序建立起保守自由的政治制度,那麼,強制的制度變革便是順理成章的。柏克對美國革命的態度,哈耶克對極權主義革命的態度都體現了保守主義的這一重大立場。

薩拉托加大捷

在保守主義看來,最好的革命是最「不徹底」的革命,對社會的健康肌體觸動最少的革命,暴力程度最輕的革命,傷害人命最少的革命,帶來個人自由與有限政府的革命。最壞的革命是最徹底的革命,把整個社會與道德秩序徹底摧毀的革命,最暴力、奪命最多的革命,帶來專政與極權的革命。

劉軍寧

思想者,1961年生,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現居北京。策劃《公共論叢》《民主譯叢》《政治思潮叢書》等,著有《保守主義》《投資哲學》《天堂茶話》等。

汲取保守主義智慧

小編為您精心推薦

保守主義書單

助您踏上

顛覆認知的精神之旅


推薦閱讀:

劉仲敬VS劉軍寧:保守主義的中國命運(下)
危險的善舉丨劉軍寧

TAG:保守主義 | 革命 | 主義 | 劉軍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