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以技藝傳承型人才為培養目標

古籍保護人才培養

2014年11月,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中山大學圖書館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簽署圖書情報專業碩士(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聯合培養協議,2015正式開始招生,今年已經是第三屆。如今,首屆學生已走向工作崗位。古籍保護高端人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在我國尚處於初級階段。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有哪些成功經驗,又有哪些問題出現,下一步如何更好地開展人才培養?記者專訪了中山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林明。

林明:以技藝傳承型人才為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現狀實踐課佔全部學分的三分之一

藏書報:中山大學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人才培養如何開展的?

林明:2014年11月10日,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中山大學圖書館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簽署了圖書情報專業碩士(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聯合培養協議,2015開始招生,今年已經是第三屆了。

作為圖書情報專業下的一個全新方向,在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簽署協議後,我們馬上針對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做了專門的培養方案,對於學生必修的理論課與實踐課,包括每個學期的課程安排,都做了有針對性的設計。當然,該方向因為在圖書情報專業下,根據全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一些與圖書情報相關的基礎理論課是必修課,對於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也是必要的,它為學生在圖情檔領域就業打下了基礎;關於文獻保護與修復方面的理論課作為專業基礎,也是學生必修的課程,其中涉及到文獻保護理論、圖書或其他修復對象的發展史、古籍保護與修復材料的認識等學科知識。此外比較大的一部分便是實踐課程,也就是修復技藝,大概佔全部課程內容的三分之二。

藏書報:實踐課如此重要,師資力量是怎樣的配比?

林明:實踐課導師以本校圖書館修復中心和古籍特藏部的專家為主,授課和實踐的地點也集中在本校圖書館,如果學修復,就在館裡的修復中心,這也是高校系統中唯一一個國家級的古籍修復中心;如果是學古籍整理與鑒定,就在古籍特藏部上課,所有的實踐對象都是真正的館藏古籍。實踐課的教學除了集中講授外,學生實踐操作都在老師日常工作的時間和場所,非常方便隨時指導。

除本校的師資力量外,按照專業碩士的培養要求,我們還聘任了一批來自校外一線的業內專家作為校外實踐導師,邀請他們不定期上課,開展講座,比如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在假期的時候,也會安排學生到相應單位進行實踐,比如今年我們就安排修復方向的學生到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室去實踐了一個月,而去年暑假則是安排去國家圖書館實踐學習。這樣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無疑能夠擴大他們的專業視野、知識面和實踐經驗。

藏書報:如此精心的課程設計,最終的培養目標是什麼?

林明:我們的培養目標是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技能的古籍修復技藝傳承型人才,在課程設計方面體現出中西理路兼容、保護修復並重、理論實踐同步的特點。我們充分發揮我校圖書館修復中心西文古籍修復的優勢,修復理論與實踐中西兼備,不僅包括中文古籍、碑帖字畫的修復,也包括西文古籍的修復;不僅關注修復實踐,也通過文獻預防性保護和保護管理的學習實踐為學生從事古籍保護管理工作打下基礎;在重視實踐學習的同時,通過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加深和提升對實踐技藝的理解。

我校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的專業碩士是兩年制,雖然選這個方向的也有部分學術型碩士和在職碩士是三年制,但總體來說時間很緊張。為了讓學生們熟練掌握文獻修復技藝,學校不僅常常鼓勵學生所有課餘時間都到修復室度過,還會根據課程的進展提供不同程度破損的館藏,讓學生們在真刀真槍的訓練中提高。當然,修復對象也不僅僅局限在古籍,只要是館藏的紙質文獻,無論是中西文古籍,還是碑帖字畫,我們都有相應的課程訓練,幫他們掌握基本的技藝。

2017年11月5-11日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2016級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圖書情報專業碩士12人,赴德國開展了西文書修復與整理實踐教學活動。此圖是在古登堡博物館所見。

除了常規的實踐課程外,我們還會安排一些國內外的實地考察和實踐,讓學生們接觸不同的文獻保護與修復的機構,了解行業的現狀,擴大他們的視野。比如之前他們已經參觀過國內手工造紙機構和館藏修復機構、商業修復機構和學校等,今年還去到了德國的學校和修復機構參觀實踐。

藏書報:古籍保護高端人才培養進行了三年,中山大學在這三年培養中有什麼獨特的經驗?

林明:中山大學是最早設立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碩士點的學校之一。中山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而且毗鄰港澳,與國際聯繫也較緊密,我們圖書館從2002年就與美國德州大學文獻保護與修復專業建立了合作關係,2009年開始與德國有關機構開始聯合舉辦古籍保護與修復的培訓和學術交流,這對於文獻保護與修復學科的基礎建設、跨學科合作交流、國際交流都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時,中山大學圖書館是較早成立古籍修復中心的單位,其修復中心也是第一批和高校系統唯一的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之一。這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實踐基地。文獻修復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理論建設也不可能脫離實踐,一個好的實踐場所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古籍修復對人才層次的需求不斷提高,各個用人單位對學歷層次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我覺得設立古籍修復與保護碩士及博士層次的人才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古籍保護高端人才培養在我國從開展到現在也只有幾年的時間,這幾年中面臨的問題還是不少。比如,國家對於高校設置的學科專業有諸多規定,我們只能在圖書情報專業下設置一個方向,還沒有列入到國家專業學科目錄里,所以各個學校所進行的探索都有各自的特點。中山大學在培養方案上是偏重技藝傳承方面,因為我們感覺到,掌握古籍修復技藝的職業人才不僅緊缺,而且是急需的。當然作為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除技藝外,還應該具有相應專業理論基礎,和之前師帶徒式的技藝傳承是有所區別的。

問題招生制度、用人機制和人才培養銜接尚存在問題

藏書報:作為一個新的學科方向,目前招生和學生就業情況如何?

林明: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採取的是先入學再分具體方向的模式,根據學生的意願選擇確定。三年里,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招收的學生人數分別是10、12、6名,數量不是很多。

從這幾年的招生情況來看,國家對於碩士的招生權相對集中,都是由教育部安排統一考試,可這個統一考試,對於圖書情報專業就是考英語、政治和管理類綜合,完全不涉及相應的專業知識,所以通過選拔後的學生並不一定具備專業知識基礎。考試並不能起到篩選的作用,而且中山大學還是入學之後再選方向的,導致複試的時候也無法加入針對文獻保護與修復方面基礎與條件的考核內容,所以選讀這個方向的學生不僅背景多種多樣,有學圖書館學的,也有學會計、工商管理的,而且意味著部分學生入學後在文獻保護與修復方面是零起點的。應該說,招收的學生在文化課方面,是有一定優勢的,其學習能力、英語水平也有一定的保障,跨學科背景也有特別的優勢。這是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據我所知,國外文獻修復專業的研究生在招考時,會要求其提供修復作品,進行有針對的考核面試,能夠招收到真正具有這方面潛力的學生。而我國暫時還是採取成績上一刀切的方式。

對於在職修復人員包括,我們學校採取提前面試的方法,通過考前面試的文獻保護與修復系統在職考生,只要達到全國的專業碩士複試分數就可以直接錄取,這個分數線往往會比我校的複試分數線低20分,大大方便了在職人員報考。

如今,第一屆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的專業碩士已經順利畢業了,10個學生里,有4個是在職,2個是學術碩士,剩下的都進了圖書館,但除了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張竹悠同學確定是做修復外,其他都需要在圖書館輪崗,還沒最後確定崗位。

馬泳嫻: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2015級圖書情報專業(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研究生,於2017年7月畢業,現任職於廣州圖書館,擔任圖書館館員的工作。

雖然從全國範圍來看,從事修復工作的人數太少,人員缺口比較大,但從此前的經驗來看,也會出現科班出身找不到工作、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人才的情況。這有聘用體制的原因,也和畢業生的自我選擇有關。儘管獲得碩士文憑已經從硬體上提高了入門的競爭力,但學歷越高對就業的期待值也越高,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自身情況,同樣會對就業造成壓力。古籍藏量比較多的大館、省館,開展古籍修復工作較早,發展的也比較成熟,這意味著其人員梯隊建設也已經比較完善,缺口較小。這種單位對修復人才的需求量並不大,入職要求也更苛刻。隨著古籍保護計劃的不斷深入,市級館或文保企業甚至二三線城市、偏遠地區的修復力量會慢慢成長起來。學生在擇業的時候,要有充分的認知。從第一屆同學的就業和第二屆同學找工作過程所反映的情況看,一些問題值得思考:總的來講,古籍修復人才是短缺的,全國需要修復人員的單位不少,但因為地域因素,很多學生還是更願意留在珠三角地區和一些大城市工作,選擇了放棄到其他地方就業;更主要的是圖書館等事業單位用人都要經過當地的人事管理部門,其在公開招收的專業目錄中有諸多限制,比如古籍保護方向的專業碩士是近兩年出現的新方向,在各地人事管理部門提供的目錄中,有的就沒有這個專業可供用人單位選擇。有些地方知道我們的人才培養計劃,事先溝通,並向當地人社部門做爭取,把我們專業加到了目錄里。但更多的單位不了解我們的培養情況,所以還存在培養人才與用人單位對接的問題。

古籍修復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專業,但修復只是一種補救性的手段,擁有這項技術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獻。我們希望學生通過專業學習,掌握文獻保護的理念和措施,而不僅僅是專註於某一項技術。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就業的適應面應該更廣闊些。即使以後不能在修復崗位上工作,也能將所學運用到圖書館、文博單位的其他崗位上,甚至用在印刷、出版、教育等其他領域裡,有利於擴大社會各界對古籍保護與修復的認知,讓更多的人了解古籍保護、認識古籍保護。

藏書報:學制問題是否也存在?

林明:是的。除了必修的理論課,實踐課也很多,學生幾乎所有時間都在上課,還是很辛苦的。尤其對於沒有相關專業基礎的同學,時間短、任務重。而且根據要求,學生們還要有大量的時間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找工作等,從實際情況看,兩年學制相對短了點。

其實,最初我們和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商定的時候,是想做三年制脫產方案的,但是在招生的時候,學生們都是先報考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入學之後再選方向,所以一進來就已經確定是兩年制的了。另一方面,專業碩士的學費不低,兩年和三年還是有很大差別的,考慮到生源的問題,目前也沒有改成三年。

建議申請獨立古籍保護專業碩士門類

藏書報:根據這幾年的經驗和思索,您對推進古籍保護學科建設向目標發展有何建議?

林明:近兩年,在幾次學科建設的討論會上,大家提出並討論了很多的問題。首先,作為高端人才培養,教育部有很多規定,而這些規定很難靈活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比如文獻保護與修復,無論掛靠在圖書情報或文博專業下,培養方案,包括學生的招生都不能獨立得進行,所以進行古籍保護與修復方面獨立的學科建設,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但是從現實的情況看,困難還有很多: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要求有相對明確、有別於現有學科的研究範圍和方向,但是古籍保護修復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還比較少,個人認為還沒有凝練出獨有的研究方向和內容。那怎麼辦呢?我覺得,可以將培養實踐人才和學科建設同步進行,先向教育部申請一個古籍保護的專業碩士門類。申請專業碩士門類比一級或二級學科要容易一些,而且對於招生和培養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能比較有針對性的滿足我們實踐領域的需求。

張竹悠:

本科曾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的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選擇的是古籍修復方向。畢業時恰逢全國第一屆文保方向研究生招生,遂於2015年考入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專業(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於2017年7月畢業,現就職於廈門大學圖書館,主要從事西文書籍修復方面的工作。

雖然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時機還不成熟,但涉及古籍保護的研究卻不能不進行,並且現在很多學科都可以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比如古籍保護涉及到化學、材料科學、輕工業等,一些學校的相關專業碩士或博士論文就是與此相關的。這也說明,古籍保護學科涉及到的範圍比較廣,目前還沒有凝練出其作為一個學科獨有的研究內容。所以,還是建議先把申請獨立的專業碩士門類作為主攻方向。

另外一個問題是經費問題。像這種消耗很多材料和時間的實踐類專業,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持,是很難實現高質量培養人才的要求的。目前,我校的文獻保護與修復方向有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資助,得到了大力的支持,極大解決了操作實踐和修復材料的供應,以及學生田野考察教學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還需要很多經費支持,學費是遠遠不能滿足這種需求的,所以,我希望能像國外那樣,得到專業基金的資助。據了解,美國現在有三家文獻修復專業的大學,都得到了美國梅隆基金會的支持;以前美國德州大學也是得到了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的支持,並連續獲支持了十幾年。我們國內也應有這樣的基金扶植這方面的人才培養。這是個好的方式。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


推薦閱讀:

勾引女人的男人才是好男人
對於人才,尤其是天才,應鼓勵出名要趁早,還是勸其腳踏實地打基礎?
溫柔男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阿里的「政委」都選啥樣人?牛人訪遍BAT,總結HRBP四大核心勝任力
[薦] 什麼樣的男人才值得女人去嫁

TAG:目標 | 傳承 | 人才 | 技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