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收藏:戳破天價,只剩笑話?

戳破天價,只剩笑話?

范昕 文匯報2012-02-10

  近日,天價藝術品再度鬧出天大笑話。去年藝術品拍賣市場最貴玉器——以2.2億元成交的「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含坐凳)」被曝「穿越」:在漢代,人們都是席地而坐的,凳子還沒發明呢!之所以席地而坐,與當時的服飾有關。據考證:當時人們內穿開襠褲,外罩「裳」,坐高凳十分不雅。凳子是在「胡人」的連襠褲傳入後,到了唐朝才逐漸出現的。這麼一來,「漢代玉凳」之說簡直是無稽之談。一位專家指出,這件拍品若非現代偽造,其斷代亦應在清代以後。甚至有人直言:「這根本不是什麼梳妝台和凳子,是神案,是香爐台。可悲我們的玉文化啊!」

  當然,沒過幾日拍賣方「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無辜地稱,此件拍品最終實際並未成交,買受人未當場付款,直到目前也沒實際交割,頗有息事寧人之嫌。不過,如此「山寨」的拍品是如何「堂而皇之」上拍且由一干專家給出1.8億估價的,怕是一個更值得追問的問題。

  遠在歐洲,幾乎與此事件發生時間相差無幾的一樁事件怕是值得國人深思。藏於法國盧浮宮的達芬奇畫作《聖母子與聖安娜》表面出現積垢,去年下半年在一個由20位成員組成的國際諮詢保護委員會的建議下接受清理修復。修復之後,很多專家認為這幅畫與原作相比過於明亮,存在「過度修復」之嫌。為抗議工程,兩位資深的法國藝術史學家西格恩·蘭格尼與讓·皮埃爾·庫贊近日宣布,辭去諮詢委員會的職務。這樁事件似與中國藝術圈鬧出的笑話形成鮮明對比,折射出不少中國收藏者贏了出手的闊氣,卻輸了對文化的敬畏。 ——編者

  看藝術圈鬧出的樁樁笑話,人們一面樂不可支,笑嘆「沒文化真可怕」,一面膽戰心驚,納悶藝術圈究竟有多少貓膩。

  

仿品多: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贗品,95%的人賠錢

  別以為「億元時代」選擇藝術品「出手」穩賺,據說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贗品,95%的人賠錢,即使是那些天價藏品。切莫低估民間造假的本事,像是河南洛陽孟津縣的南石山村、伊川縣的煙澗村、禹州的神垕村都是遠近聞名的專業仿古村,江西景德鎮也雲集著大批瓷器仿製的高手。某些高仿品甚至可以攻克「鑒定」的城池,無論專家的「眼學」,還是依靠儀器的科學測試。當然,它們根本值不了幾個錢。

  近年來,元青花梅瓶頻現,數量之多幾乎可以用板車拉著賣了。據說它竟是這麼炒起來的:一窖大概幾十隻元青花梅瓶於景德鎮旁邊的高安縣一處工地出土了,且有墓志銘。有「心」人立即請來各大瓷器作坊加班加點造梅瓶,為了更像那麼回事,裡面還裝上當地的兌水谷酒,封口泥也進行古法還原——按照出土梅瓶的辦法,不用強力膠加黃泥的現代手法,而是用豬血和糯米漿摻穀殼做成。做好的梅瓶經過「做舊」,用高錳酸鉀溶液泡去「賊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老瓷器釉面比較圓潤的光則稱「寶光」)、再滲入「土沁」(土壤物質滲入古瓷器釉面造成的洗之不去的痕迹),如此「精心」,難怪很多人看走了眼。又如讓「青銅器」銹跡斑斑,也有絕招:先用鹽酸水泡器物,然後埋入地下,再在土上澆些酸鹼類的藥物,過個幾年,器表便能生出銹來。

  

鑒定難:學術分歧本是鑒定本身的特點和難點,日後卻被有些人當成了可鑽的空子

  文物市場上,鑒定是關鍵環節,負有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市場健康發展之責。不過,國內藝術品真偽鑒定環節漏洞頗多,恰成「亂源」。

  據了解,國內尚無專門從事書畫鑒定、同時擁有司法鑒定資質的權威機構。鑒定權威如國家文博單位,其公職人員只能為國有文物「掌眼」,原則上不應參與民間商業或個人藏品鑒定,即便鑒定,也只能是口頭的,不能出具鑒定證書,且要聲明此乃個人意見。民間的私立鑒定機構倒比比皆是,不過不少類似那種躲在棚戶區亂開方子賣假藥的「黑診所」,鑒定證書給錢就開,少說也得一兩千一張。不管鑒定方將名頭取得怎麼富於官方氣味或學術色彩,事實上這些證書都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自然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只代表鑒定者的個人意見。當然,也有「江湖郎中」閉起眼睛什麼都不認,張口就說「假的」,為了保險。要知道,把真東西看成假東西,反倒攢下了口碑,說明眼光高,看東西緊。此外,還有一種「儀器辨偽」。通過科學手段,雖然能夠辨明紙、墨、瓷、泥等元素分屬哪個年代,但是沒法辨別作品出自何人之手。

  就算鑒定有誤,哪怕故意亂講,鑒定方也大可以一句「水平不夠」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即便真正的權威機構和專家也必須承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限的,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最專業的專家在鑒定方面既有他最擅長的方面,同時也有盲區。況且,鑒定中出現不同意見也很正常。比如對於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的一幅無題款絹本畫《雪竹圖》,上世紀70至80年代兩位鑒定大家就存在意見上的分歧,謝稚柳鑒定此圖出自五代南唐畫家徐熙之手,而徐邦達認為,此圖早不過南宋中期,晚可到元明之間,因此不會是徐熙或徐派畫作。這學術分歧本是鑒定本身的特點和難點,日後卻被有些人當成了可鑽的空子。

  

法規囧:免責條款成了藝術品拍賣公司最大的保護傘

  正因鑒定遭遇的重重困難,法律認為要求拍賣方對拍品保真顯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我國《拍賣法》第61條第2款就規定:「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在美國某些州,如果一個拍賣公司打出「保真」旗號,甚至會被認為是不正當競爭,涉嫌商業欺詐,因為本質上做不到,不過是誇下的海口。

  結果,免責條款成了藝術品拍賣公司最大的保護傘。拍賣中競買到假作,依據法律,現實中一般很難讓拍賣公司承擔責任,因為拍賣公司在拍賣前一般會作出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聲明。如若天價買來贗品,根據這份聲明,拍賣公司大可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買家只好認栽。

  雖說藝術品拍賣公司很難承諾「保真」,但可以承諾「誠信」。比如蘇富比國際有限公司的其中一條拍賣規則是:「本公司就贗品提供如下保證:如本公司出售之物品其後被證實為贗品,該項交易將作廢,本公司並會以原來出售時的貨幣退還閣下就該物品支付本公司的任何款項。然而,閣下須於出售日期後不遲於五年內提出……」可惜,國內沒有哪家拍賣公司有這樣的魄力,敢對已經證實的贗品做出全額退款的承諾。

  

買家傻:「你不喊叫誰會知道我掉進了糞坑?」

  「魯莽」、「不差錢」、「匪夷所思」……近年來,這些辭彙成了某些中國買家的代名詞,在國際上落下了不好的名聲。他們出手闊綽,品味卻不怎麼樣,只當它們是掛在牆上的股票,投資收益可觀就成,還時常出爾反爾、拍而不付。

  收藏鑒賞家吳樹更是在《誰在忽悠中國》一書中透露,「糞坑思維」是當今不少中國買家的心態寫真,揣著明白裝糊塗,以訛傳訛,買假賣假,就好比不慎掉進糞坑,聽到好心人趕忙疾呼「救人」,卻反咬好心人一口:「你不喊叫誰會知道我掉進了糞坑?」

  又或者,某些買家根本不在乎買的是什麼,拍品是真是假,價格是高是低,能把手裡來路不明的錢「洗」乾淨就行。

  要知道,真正意義上的藏家是以喜歡藝術品、保護藝術品的心態來進行收藏活動的,多半只買不賣,最是看重從中獲取的歷史文化知識以及身心愉悅。

  

這些年,藝術圈鬧出的樁樁笑話

  這些年,藝術圈鬧出的笑話不是一樁兩樁了,似乎在一次次挑戰著藝術品市場擊鼓傳花般「博傻」的底線。「漢代玉凳」事件定然不會是最後一樁。有人打趣道:「等著瞧吧,妲己的iPhone4s、雍正的微波爐也會拿來拍賣的,還會美其名曰,某某穿越時帶過來的。您別笑,真有人相信。」

  

◆5.5億瓷瓶,驚現倫敦郊外遺產小拍

  2010年11月11日,倫敦郊外一個小鄉村的某座簡陋倉庫內,英國班布里奇拍賣行接受私人遺產小拍,一隻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以4300萬英鎊(加上20%的傭金,約合5.5億元人民幣)落槌,成交價相當於估價的40倍。據外媒報道,這隻瓶子的拍賣過程跌宕起伏,持續了半個小時。一時間房間擠滿了幾百人,絕大部分是華人,不少人是「打飛的」趕過來的。其間,拍賣槌被拍賣師敲碎,委託人之一曾一度因休克被抬出拍賣現場。至於買家,是位中國人。有專家認為,這個瓷瓶頂多值三四千萬。

 

(拍出5.5億的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明知贗品,花上22500倍大價錢

  2011年3月22日,一件估價僅為800-1000美元的仿乾隆粉彩瓶在紐約以1800.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8億)的高價落槌,成交價是估價的22500倍。拍賣行明明白紙黑字標註「類屬民國」、「瓶身與底足斷開又粘合上,瓶口及耳朵鎏金部分有些磨損」,仍有不少人「不差錢」地英勇舉牌,加價都以百萬美元計。當時這一「差價最高的拍賣」被業界人士稱為「世紀大笑話」。

  

◆泰斗走眼,自製「金縷玉衣」騙貸數億

  由富商謝根榮買來零散破碎玉片串起來的「金縷玉衣」,十多年前被5位「泰斗級」文物鑒定專家指為「出土真品」,估價24億,騙貸數億。2011年9月6日此事東窗事發,當年參與鑒定的專家承認,評估時大家連「金縷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沒打開,只圍著走了一趟,「過程不太合規矩」。

  

◆錯認母親,學生習作變身徐悲鴻油畫

  2011年9月15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首屆研修班的10名學生聯名舉報:2010年6月於「北京九歌」以7280萬元拍出的徐悲鴻油畫《人體·蔣碧薇女士》,實為他們同學中某一位1983年的課堂習作,模特乃一個來自江蘇農村的女孩,完全不可能是徐悲鴻原夫人蔣碧薇。蹊蹺的是,從當時發布的拍賣信息看,這幅油畫由徐悲鴻長子徐伯陽「背書」:「此幅油畫(人體)確系先父徐悲鴻的真跡,先父早期作品,為母親保留之遺作。」還有他與這幅畫的合影。

  

◆克隆書法,1.4億《千字文》疑為贗品

  2012年1月2日,一件被稱為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千字文》的書法作品在深圳拍得1.4億元,據說這是宋徽宗賜給北宋權宦童貫的。1月4日,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單國霖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體《千字文》確實是趙佶賜予童貫的書法作品,但只有一件,而且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左真右假)

◆洋貨裝腔,中國人成英國古董傢具救星

  2012年1月29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英國古董傢具市場消沉了10年,中國買家是救星:「最近在中國首都北京的拍賣行,一個在英國不會超過1000英鎊的英式雕花書櫃以1萬英鎊的高價成交,一個座鐘則由120鎊變成3500鎊。」巨大的差價讓人瞠目結舌。《每日郵報》給出的解釋是:「中國的有錢人越來越喜歡購買那些已經在英國過時的古董傢具——他們相信,這些物品可以幫助他們提高社會地位。」

  

◆畫冊作假,說不定哪天以黑洗白

  2012年2月1日,一本署名為廣州美術學院楊之光、陳金章、梁世雄、葉綠野、劉濟榮、陳章績等多位教授集體編著的書——《嶺南畫派技法範本》(2011年3月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被畫家楊之光本人揭發系偽書。其中書中刊登的所謂「範本」,有些竟是假畫,不過將假畫塞進這看似權威的畫冊中,說不定哪天就「以假亂真」、「以黑洗白」了。「我自己的畫,現在我可以鑒別真假,但如果我死了呢?誰會是大家公認的楊之光作品鑒別權威?」楊之光怒斥偽書公然作假誤導讀者之餘發出的呼籲,將一個困擾藝術界已久的問題再度推上檯面:藝術作品真偽鑒定究竟誰說了算?

  

◆壺王烏龍,民間老藝人號稱批量生產

  2005年,一件號稱唐代長沙窯的人物貼塑大執壺(下圖)入藏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成為鎮館「壺王」,杭州市政府獎勵「壺王」的捐贈者1500萬元。2011年8月20日,媒體爆出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楊靜榮公開質疑「壺王」為贗品;而在長沙窯的發源地湖南長沙銅官鎮,一位被同行認為有能力製作「壺王」的民間老藝人,宣稱自己在1989年做過這麼一批,大概30個。


推薦閱讀:

30多種餅的做法,一個月不重樣,每一款都是美食,絕對值得收藏!
袁天罡稱骨算命法2017年新版建議收藏
關於綠松石的謊言有哪些?
收藏九宮八卦牌,這些是必備知識!
【天狼收藏】工筆花鳥-蒼狼

TAG:收藏 | 笑話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