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天早上穿什麼 | 一本好玩的書
可能你會說因為好看、因為舒服、因為要上班、因為夏天來了。但你有沒有想過,早起找衣服並做出決定的那一會時間,其實包含著一個巨大的文化命題。你做出的選擇不僅僅反映了天氣或心情,也隱藏著一個人、甚至是一種文化的情感與記憶。
今天推薦的《穿衣服的女人》(Women In Clothes)就是這樣一本有趣的書。加拿大作家希拉·海蒂(Sheila Heti)、琳恩·沙普頓(Leanne Shapton)和海蒂·朱拉維茨(Heidi Julavits)合著了這本書。三人都很關注時尚領域,各自出版過不同的作品。她們敏感地意識到穿衣問題背後的文化意味,因而採訪了不同國家的639位女性,收錄了她們對穿衣的看法。集合成的作品以訪談、問卷和圖片形式加以呈現。-- 衣服如何塑造或反映一個人? --
本書作者,從左至右依次為希拉·海蒂、琳恩·沙普頓和海蒂·朱拉維茨三位作者希望這本書呈現出不一樣的時尚。而這種不同,從採訪過程中的50個問題開始。「我們問一些像是時尚雜誌訪談中會問到的問題,但希望被訪者擺脫時尚語境、隨意交流。」被訪對象包括一些名人,比如美國攝影師辛蒂·雪曼、莉娜·杜漢姆等,但大多數都是世界各地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普通女性,最小的一個小姑娘,只有五歲。
她們的問題圍繞穿衣,卻又涵蓋不同的方面——你身處的文化背景是什麼,它是否影響了你的穿衣風格?你認為自己有沒有穿衣品味或穿衣風格,哪一種更重要?穿衣和收入的關係是什麼?你的父母是否會對你的穿衣進行指導,或者是關心你的著裝風格?作者也關心有多少女人不在乎自己的著裝——當然,在幾百份問卷中,只有5%的人表示自己並不在乎這個問題。有意思的是,作者希拉·海蒂之前就是這麼認為的,她說那時的自己從不考慮穿著,更注重內心的生活品質,但這樣的看法在幾年前發生了改變。「有一天早上醒來時,我突然想弄明白應該怎麼穿衣。我想知道其他女人在決定自己穿什麼時是怎麼想的,她們怎麼知道如何挑選衣服,又是怎麼知道自己想穿的是什麼。」--穿衣是一種文化記憶--
這本書建立在世界各地不同女性的聲音之上。除了作者設定的問題外,書中涉及的對話並沒有明確的主題。比如一個越南的女孩子談到自己的家人在血汗工廠里生產領帶和腰帶,而另一個女孩列下了一周的服裝購物清單。馬里蘭州的吉爾達·哈伯一直談到希臘羅馬的穿衣歷史。「在特定的場合下每個人都要穿衣服,這是一條約定俗成的『條例』,但很少有人會意識到。」她是二戰時期在倫敦長大的猶太人,對於她來說,衣服是塑造自我意識的重要工具。
她曾在戰時疏散時被母親送進基督教孤兒院,在那裡只能穿紅色的燈籠褲。雖然後來回到了母親身邊,但對穿衣的限制卻沒有結束。「16歲時,母親把我塞進鋼條和鯨骨做成的緊身胸衣裡面。」等吉爾達到了約會年齡時,曾有一位《生活》雜誌的編輯約她一起去喝茶,她很想穿上戰後流行的,能夠突顯線條的白色裙子,但母親執意讓她穿上了寬鬆保守的校服。--當媽媽是一個普通女人--
為了更好地表述媽媽對女兒穿衣風格的影響(或者說是控制),這本書專門設置了一個部分,從女兒的視角出發,談談母親作為一個普通年輕女孩,沒有生孩子,甚至是沒有結婚時的穿衣風格。Jowita Bydlowska曬出了自己媽媽19歲時在沙灘上的照片。
「我媽粘著假睫毛,戴著髮帶,抽著煙,看起來一點也不乖……但我喜歡這樣有活力的她。她身上的比基尼就像是電影《放大》中的款式。我知道她一定很受男孩子歡迎,卻很少墜入愛河,傷了不少人的心。」小女孩Milena Rosa接受採訪時,幾乎是媽媽幫她回答了所有的問題。不過在被問到「哪些東西是漂亮的」「哪些東西是丑的」時,小女孩回答說自己的裙子是漂亮的,至於丑的東西,她轉身跑進浴室,拿出了浴缸里的塞子。小編對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了摘選,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去項目官網上一探究竟。www.womeninclothes.com
你身處的文化背景是什麼,它是否影響了你的穿衣風格?我是法國人,在英國生活了13年,2010年搬到了紐約。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穿衣風格,而這種風格並不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影響。生活地點的不同不應該是改變自己風格的理由,只是你在適應周圍人的生活時多了一些挑戰。——SOUMOUNTHA KEOPHILAVONG出生於六七十年代,嚴格的基督教家庭,正因為如此,儉樸是非常重要的特質。我習慣了穿舊衣服和手工製成的衣服,因為我的個子很高,也經常穿媽媽的衣服。——ALISON BROWNING
我是來自紐約的俄羅斯人。為了緩解漫長冬季里可能出現的壓抑情緒,俄羅斯人更喜歡明亮的顏色。——MYRA SIMONE我出生在一個藍領工人居多的城鎮,很難談得上有所謂「時尚」。人們更習慣於穿著拖鞋和睡褲去商店買東西。不過說起來,我們也沒有那麼多錢。如果可以隨意購置校服,或是買很多件T恤,能夠在一周內不重複穿的話,我會非常感激。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從來不去學著搭配衣物,因為並沒有足夠多的衣服可以讓我用來搭配。我也擔心,人們可以一眼看出我身上的衣服很便宜。——SUSAN VEE我生長在墨西哥一個小城鎮,這裡有許多原住民族,他們習慣於自己製作衣服。其中帶有精美刺繡裝飾的衣物,是我格外喜愛的。——GABRIELA CARRERA
我來自歐洲,喜歡聽U2的歌,也是穿衣風格上的反叛者。——CLAIRE GHYSELEN我曾在私立學校讀書,穿了七年的校服。這也導致我更偏向於那些制服類的,好穿搭的衣物。這些衣服方便每天都穿,也不用考慮某件特殊單品的搭配問題。後來我念了一所紐約的藝術學校,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的穿衣喜好,我變得更習慣於那些誇張的穿著。即便自己和周圍人的打扮格格不入,我也不會太在意。畢竟對於多數西班牙女性來說,日常生活中如戲劇舞台一樣的誇張裝扮也是很自然的事情。——AUDREY BROOKS我在單親家庭長大,因為爸爸的關係,我的穿衣風格帶有更多的中性色彩,不過我很喜歡風格混搭——比如說皮衣搭配著一條帶蕾絲的裙子。——JENNIFER STOPPER
我的爸爸很嚴格,從不允許我們穿暴露的衣服。可能也因為這樣,衣服在我眼中更多是用來遮體的東西。更何況我出生在南非,這裡的社會文化相對保守,我的穿衣風格也是如此。——TREE FEL我應該算是第二代的韓國移民。正因為如此,我從小就被教育外表的重要性,它能夠代表你對其他人的尊敬。相比於美國文化來說,韓國人的這種思維更接近於歐洲文化。成長過程中我也經常被教育要用不同的方式清潔衣物。因此我來耶魯上學時,專門帶了熨斗、熨板、晾衣架、洗衣桶和針線包。——YOUNG KIM爸爸是英國人,媽媽是法國人。爸爸偏保守,希望「穿著得體」,而媽媽則是「去你的,我只穿自己想穿的」。——CAROL HUTCHINS
看過這些文字之後,是不是也在思考文化背景對自己穿衣風格的影響呢,那麼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你今天穿的是什麼衣服,為什麼穿了這套衣服?
推薦閱讀:
※經典人生感悟:昨天今天明天,其實是同一天。
※失敗的愛情,不需要你為明天買單
※[妖孽]生活總會給你另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叫明天
※明天----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越讀「寒史」,越相信明天會更好 | 關山遠專欄
TAG: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