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雎》,永不褪色的情歌

《關雎》,永不褪色的情歌

書籍中讀生活 2009-07-13 - 風雅居士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關雎》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迄今為止),《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所以可以說《關雎》是中國詩歌文學的第一篇,其分量和地位可想而知。

這首詩除了個別的生活習俗以及物用已經遠離了我們現在的生活視線,其內容是《詩經》中最通俗易懂的詩歌之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幾乎已經成了當代擇偶求愛的常用語,所以《關雎》作為君子追淑女的情詩模式已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如果把《關雎》單純當作一般情詩來看待,那就顯得淺薄。不妨摘錄《毛詩序》的一段評議:「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 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

《詩》三百,一言蔽之思無邪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思無邪」即思想純潔,沒有邪念;「一言蔽之」即「詩三百」無一例外表達的是當時人的原始之風,即使是來自民間的國風,也一樣是俗而無邪、愛而不淫。《關雎》是古代民間情歌,詩中的男主人公自從見到采荇的女子起,心裡就愛上了她,並且始終如一地想著她,思著她,念著她,弄得相思纏綿,心生膽怯,把一切的美好只寄寓在憧憬中,不敢言語,只有幻想,無情總在折磨有情,把整個兒的自己都弄得沒有了,剩下的只是輾轉難眠、寢食難安。

我們且先來看看君子追求的動機,他是為女子的嫻靜優美的氣質所吸引,並不單純是為了她的花容月貌、婀娜體態。容貌和氣質是兩回事,容貌是表象的體現,氣質更包括內在的修養。而且女子勞動的場景更讓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浮在水面的茂盛的荇菜,勤勞又能幹的女子用她那纖柔的雙臂靈巧地在水中撈取荇菜,然後採摘,時而挑選,整個過程有條不紊。可能就在那女子偶爾的回眸顧盼間,那一霎間的眼神深深吸引了年輕的男子,於是,一幕幕情景在腦海里上映,揮之不去。

再看男子的所思所想,沒有半點淫辭濫調,他的目的很單純,他只想找到一個可以與他志同道合的,可以攜手相愛的人生伴侶(琴瑟友之。朱熹云:「友者,親愛之意也。」);更希望自己能為未來的新娘帶來幸福和快樂(鐘鼓樂之。樂之,同她娛樂,使她快樂)。好一個文質彬彬的俊朗少年,為了尊重對方的意願,他只在夢中默默地獨斟相思苦酒,只在幻想中用琴瑟鐘鼓排遣相思愁腸,也不願去驚動對方,只要她能幸福快樂,此生足矣。

君子者,人中之龍,有德既有才。當年輕男子興匆匆跑過去表達對淑女的愛意,雖然是「寤寐求之」,而故事中的女子並沒有輕易領情,顯然,求愛擇偶不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那姑娘只是埋頭勞作,留給少年的是無盡的相思。好一個「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鐺;湘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的少女,溫存敦厚,矜持有度。

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詩六義:賦比興,風雅頌

《毛詩》在《關雎》中提出「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毛詩》就《關雎》提出「六義」之說,可見《關雎》手法高超,堪稱詩之 典範。錢鍾書引胡寅《斐然集》卷一八《致李叔易書》載李仲蒙語:「索物以托情,謂之『比』;觸物以起情,謂之『興』;敘物以言情,謂之『賦』」,我認為,索是有意識的找,觸則是無意識而起,比與興的區別大概在於此。無論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還是「參差荇菜,左右流之」,都是比興兼用。

我先是最驚奇於詩的第一句,作者分明是從聽覺寫到視覺,從關雎鳥寫到河之洲,為何不倒過來,成為「雎鳩關關,在河之洲」,甚至是「在河之洲,雎鳩關關」?仔細想來,這有意和無意便分明於這兩者的區別上了。正是雎鳩鳥關關的和鳴聲觸動了男主人公望鳥的行徑,從而自然萌發了求偶的慾望,接下來的內容是水到渠成,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觸物起情吧。當然這雎鳩鳥,按照《毛詩正義》的說法:「王雎之鳥,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別。」古代傳說它們雌雄形影不離。這種情形不就是男子心裡所追尋的佳偶?古人專一而樸實的愛情觀躍於紙上,這就是所謂的索物寄情。《詩經》中再沒有一首詩比《關雎》把比興結合得如此之完美。

「參差荇菜,左右流(采)(芼)之」,淑女採摘的情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為了體現這個過程,作者把三句原本一起出現的詩句分別穿插在所見所思之中,一實一虛,上承下轉,寫盡了相見美姿,揮之不去,相思之情,見於夢寐。這樣的比興更能夠體現出男子「求之不得」的愁思深長,「參差荇菜」在詩中反覆詠嘆,此情此景也因此反覆湧現,在結構上也堪稱奇絕,這就是所謂的敘物言情之妙處。

《關雎》是內容表達和形式建構結合得完美的一首詩歌吧。

學夫詩,詩可以興觀群怨

《論語·陽貨篇第十七》:「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這是孔子對《詩經》的評價,他認為讀詩可以激發熱情,興發志意;可以博觀天地,察辨得失;可以溝通情思,和人合群;也可以泄怨抒情,勿怒於人,至於「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尚有商榷之處。

孔子在《論語》中開宗明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一個人足以修鍊一輩子的生活態度,而在《關雎》的主人公身上有了足夠的體現,他積極樂觀,即使是在愛情挫敗的情況下,他依舊在苦思中心存樂意,雖然對方不能接受他的愛意,他卻不惱不怒,不由愛生恨,卻默默地為對方祝福,表達自己的情意。在「寤寐求之」中我們更可以看到一個執著追求的信念,這便是一股積極奮進的精神。看到這裡,我們也似乎有了一種衝動:不輕言放棄,不心存仇恨,只有快樂,只有理解,這是健康的愛情觀,更是無邊的大愛真情。有大愛的人何愁與人相處不好?

《關雎》里寫的是充滿勞動欣慰和愛情美好的內容,從中也反映了我們民族對道德教化的重視,因此,《關雎》置《詩經》之首,都是有著讓人心服口服的理由。


推薦閱讀:

準確的音場刻畫 入耳即溶《燒-HIFI情歌一號店2CD》  
[轉載]終南命理花甲性情歌訣之「甲子」
Dream,器樂情歌
 一首《情歌》太好聽了,送給天下有情人!
阿黛爾的情歌為何催人淚下?

TAG:情歌 | 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