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諺語-家和萬事興的人生智慧
白雲飛翔迎春山河添秀色萬家歡笑接福老幼慶團圓
☆家和萬事興的人生智慧☆
●【客家諺語與人生智慧系列】WORD文檔 下載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3212740.html◎客家老古言,金玉之良言。一字千金真智慧,常在客諺留子孫。◎客家諺語,文辭佳美,值得向社會推廣客家諺語,意境佳、文辭美、哲理深,秀外而慧中。◎客家諺語有助於客家話的保護。客家諺語,用客家話來讀,則非常上口,很有味道;如果用現在的普通話北京話來讀,其韻趣就下降了。一個國學學者說:很多唐詩,若用客家話誦讀,則完全押韻;若用普通話誦讀,則不押韻。因此,亦有「客家話是保存漢語古音最多的語種之一」之說。客家諺語.人生智慧系列-3:家庭和睦篇●客家諺語:(家和萬事興)家和萬事興,吵斗散人心。公婆(夫妻)毋和人會戀,一家毋和人會欺。夫妻和睦做有家,夫妻唔和鬼打家。夫妻和睦做起家,夫妻不和打衰家。家裡毋和外人欺,公婆(夫妻) 毋和子嫂(妯娌)欺。兄弟和好土變金,子嫂(妯娌)和好家業興。勤勞不受窮,團結不受欺。萬眾一條心,黃土變成金。打虎不離親兄弟,上陣要靠父子兵。惜花連盆惜子連孫。家醜不外揚。兄弟不和外人欺,夫妻不和門背 * 。(*:qi,音同「欺」,站、立)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破猶可縫,手斷不可續。夫妻和睦做有家,夫妻毋和鬼打家。兄弟不和鬼打架,夫妻不和難做家。內宗不和,別人看輕;兄弟不和,做事毋成。兄弟和好土變金,子嫂和好家業興。勤勞不受窮,團結不受欺。老少一條心,家和萬事興。家中毋和旁人欺,樓中毋和外人欺。(客家人聚族而居,同樓之人是同家族。)有錢要做朝南屋,子子孫孫好享福。(房屋以坐北朝南為好)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屋。(福佬人重食毋重屋;客家人則省吃節用也要蓋房子,祖屋、老家的觀念,這也說明客家人重視家族、倫理,客諺云:「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家和的觀念,也是考慮子孫後代的長遠幸福,明清時期的客家土樓、圍屋,現在還有不少地方保存得比較完好)食酒食肉,不如夫妻和睦。做官買田,毋當子肖妻賢。( 「天倫之樂」, 一家和睦,雖貧而樂)人情好食水甜,冇(無)人情糖也咸。(人情好,水也甜;無人情,糖也咸。)(廣大的客家山區普遍注重家庭和睦、敦親睦鄰、鄰里守望相助的美好景象)長子當父,長嫂當母。(又一說為「長女當母」。)一子一份,兩子平分。(做父母者,要公平對待子女。)端得平,使得行。(對待子女或下屬,像端一碗水,端得平,交代任務才行得通)●客家諺語:(夫妻相處)公不離婆,秤不離砣。司馬秤,司馬砣,好老公,好老婆。(用秤與砣的關係譬喻,夫妻一體,和睦相處,同甘苦、共患難)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給狐狸漫山走。不怕家裡窮,只怕老婆無笑容。酉時罵妻,一夜孤凄。(酉時:下午5至7點)食酒食肉,不如夫妻和睦。夫妻無有(沒有)隔夜仇,床頭相打床尾和。天上落雨地下流,公婆講口無(冇)冤讎。(註: 「無」,發音同「磨」,mo,也有寫作「冇」。客家話仍然保留有一些古漢語發音,譬如佛門裡面常見的「南無阿彌陀佛」,其中「南無」的發音也是古音:「南」na 「無」mo)老公老婆,床頭打架床尾和,好醜還系兩公婆。夫妻沒有隔夜仇。公婆(夫妻)講口(吵嘴)無冤讎,行過**(走出門檻)就回頭。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註:不因為妻子的挑撥,而傷了兄弟之情。「兄弟睦,孝在中。」兄弟不和,父母最傷心了。)三個婦人家,當過一台車。(有些地方諺語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婦人心,茅里針。註:這句話可能有人批評,但是民間諺語,有時候是從一個側面來說的。另如古德治家有「不聽婦言」之說,再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我們對道理不透徹時,最好暫放一邊,不隨便評論,「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另外,在客家山區,我們看到,許多老一輩客家母親們,心胸、心量很大,雖然不識字,但是很懂得做人的道理,為顧全家庭大局而忍辱負重,深明大義,甚至於我們很多男人反而不如他們,這也是事實。我相信,客家民系乃至中華民族的偉大,最主要還是這些默默無聞的賢妻良母們支撐起來的,從她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大地之德:厚德載物!雖然默默無聞,但是她們在我們心目中是平凡而偉大的,是最值得我們尊敬和感恩的。我國著名家訓之一、明代古書《了凡四訓》云:【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古人勸人行善,不必讓人知道,廣積陰德,天報之更厚。「行善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相對而言,女性同胞們的感情比較重,如果沒有受到好的家教,感情大於理智,譬如自古以來家庭妯娌之間,特別是婆媳之間的矛盾、糾葛,問題多多;再如歷史上宮廷嬪妃們,相互之間嫉妒、爭寵而演出許多殘忍的悲劇。而現在的時代,大家不懂得做人的道理,私心很重,不管男女老少,很多男人的心胸都變得很狹小。所以,問題還是在於,老人說的,還是教育問題,齊家、治國,均是教育為先,修身為本。我們的老祖先很清楚,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祠堂、建築有楹聯、格言,族譜有祖訓、家規。有一篇文章《母親教我客家諺語》 (作者是廣東河源客家人,本文曾作為大陸的中考題材,也讓許多人看到了客家婦女的賢慧。)寫道:後來結婚成了家,夫妻之間,婆媳之間,婆家與娘家之間,每有不快的事,我總是向母親訴苦。母親又教我:「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時心甘情願,今下唔好有怨」;「心臼講家娘,總系唔賢良」;「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我們看這個「夫」字,它含有「扶」的意思,扶持的意思。所以為人夫要扶持一個家庭的生計,為人夫要有恩義、情義,還有道義,……。這個「婦」就含有負責的意思,所以太太最重要的職責是相夫教子,維繫一個家庭生活的安定,……——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第十三集),蔡禮旭老師主講2004◎所以公平是持家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假如不公平,對某一個孩子特別好,那就麻煩了。……對他特別好,他就恃寵而驕,他就玩物喪志。……而那些被你忽視的,被你輕忽的那些孩子內心會不平,甚至於他會覺得很沒自信,……等到大一點可能會造成兄弟紛爭,…………請問在團體裡面需不需要平等?太需要了,……——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第十集),蔡禮旭老師主講52-115-10◎歷史上,家庭興衰,國家興亡,什麼因素?最重要的是「和」。家庭,所謂「家和萬事興」,這個話一點都不錯。「萬事」,包括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整個世界。古時候家和,那是靠教育,從小世世代代就教他做人的道理,從小要教,……◎修身齊家,教學為先;上下和睦,修身為本。◎《弟子規》裡面,教你行住坐卧都有規矩。◎夫妻為什麼不和?為什麼離婚?◎為什麼人家不尊重我們?為什麼人家嫌棄我們、討厭我們?你要把這個原因找到,你要細心去觀察、去思惟。真的到你找到的時候,我相信是你自己放不下,是你自己不肯跟人合作,你的煩惱習氣常常現行,自己不知不覺,這是真的。為什麼?自己養成習慣,習以為常,不知道這種態度、這種語氣會叫人不愉快,完全不知道。你看諺語常講的「家和萬事興」,你不和,你註定失敗,你的家道衰敗。個人不和,肯定你有病,你不健康,和,多重要。◎家庭和睦、公司和睦,如何實現?今天最好的方法,大家聽《了凡四訓》。●客家諺語:(婆媳相處)賢慧孝悌,一家和氣。婆媳有笑就集福,管其食飯呀食粥。若要好,大做小,兩子家娘(婆媳兩人)和得到。(註:長輩要有做大的樣,有謂「大人大量,大量大福」,做晚輩要有做小的樣;父慈、子孝;《弟子規》: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不孝心舅(媳婦)三餐燒,有孝妹子路上搖。(勸做婆婆的人:媳婦再不孝,她還會給你做飯;女兒再孝順,遠水不解近渴)嘮叨家娘,頑皮薪臼(媳婦)。(教育子女,「罵多毋聽,打多毋驚。」婆婆對媳婦也可參考。)業舌家娘,教毋好薪臼(媳婦)。(業舌:指婆婆教訓媳婦的話很多、嘮叨;教育有注意啟發,掌握好大原則,鼓勵和培養下輩獨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若要好,大做小,兩子家娘(婆媳兩人)和得到。(註:長輩要有做大的樣,有謂「大人大量,大量大福」,做晚輩要有做小的樣;父慈、子孝;《弟子規》: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心臼(媳婦)講家娘,總系(是)毋賢良。(勸媳婦:晚輩不可以講長輩的不是。《弟子規》教導:「親有過,諫使更。」)薪臼(媳婦)毋合家娘意,綉出蓮花也話「鬼點火」。心舅(媳婦)毋賢良,出外泄家娘。(媳婦,如果不賢良,不僅會給婆婆丟臉,而且也給自己的母親、父母丟臉。「養子過學堂,養女過家娘。」中國傳統對女子的教育更嚴格,女兒沒教好,嫁出去了,造成女婿、親家家庭不和,對不起人家,也惹人說閑話。)不孝心舅從子起。(媳婦不孝,做兒子的要負很大的責任,丈夫或懦弱,或縱容妻子。)不敬翁姑,試問丈夫。(翁姑:家官、家娘,即公公、婆婆。)忤逆**(兒媳)從子起,花打妹子在娘親。(兒媳不孝,兒子,也就是她的丈夫要負責任;女子輕浮,她母親沒有教育好。)◎婆媳之爭,因為沒有讀過《弟子規》「將加人,先問己」;「願天下翁姑舍三分愛女之情而愛媳,望世間人子以七分順妻之意而順親」。『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就是當我們不願意別人批評我們、別人侮辱我們,或者別人傷害我們,我們都不願意別人這樣對待我們。那我們同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不應該去傷害、不應該去批評、不應該去指責他人,用這一分心去體諒別人。乾隆皇帝有一個聯璧裡面提到「願天下翁姑舍三分愛女之情而愛媳」,愛他的媳婦;「望世間人子以七分順妻之意而順親」。這一句對聯也很有人生的哲理,給我們很大的省思。我們看第一句,願天下翁姑,是指公公婆婆,因為千古有一個比較難解開的矛盾,叫婆媳之爭。這個婆媳之爭因為沒有讀過《弟子規》,「將加人,先問己」,因為媳婦也是別人的女兒。所以可以用三分愛女兒的這種情對媳婦,那相信絕對不會跟媳婦有衝突。其實這人真的是很奇怪,比方說媽媽很氣她先生很懶惰,都不做家事也不幫忙。她生不生氣?她很氣!但是她也跟她兒子說:你只要把書念好就好了,其它的你什麼都不用管。她還在養出一個會讓另外一個女人氣死的男人,有沒有?「將加人,先問己」。那很多人為什麼對媳婦比較嚴苛?因為她也是熬過來的,可能這個婆婆也對她不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們曾經窮過,應該看到窮人要倍加的關懷才對!「望世間人子以七分順妻之意而順親」。一般有一些男生娶了老婆以後,誰說的話算?所以這個態度有待商榷,因為這太親了以後就會意氣用事,對於他的做法利弊得失很可能都看不清楚。假如聽了老婆的話疏遠了父母,他的敗相已露。因為他的孩子必然學不到孝道。那他這一生再怎麼努力,到最後可能是白忙一場。所以不要用感情來經營人生,往往都會太偏頗。要用什麼?理智來對應。——《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講座,蔡禮旭老師◎『道人善,即是善』;家庭、團體,和為貴,要隱惡揚善,互相讚歎所以我們給人家建議要謹慎,……最重要的是我們建議別人要抓一個核心,讓他能夠找到自己的過失,讓他能時時反省。當你是這樣引導的時候,他的理智就提起來,而只有理智、只有德行才能轉境界。情緒的安慰能不能轉境界?絕對不可能。『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團體當中最重要要以和為貴,所以也要隱惡揚善,讓團體是一個非常向善、和諧的風氣。……所以言語要謹慎。俗話說「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所以當我們聽到某個人提到說,其它人在議論我們哪裡不好,我們應該怎麼響應?應該響應「是我做得不好,才讓他不高興,我應該再好好修學、好好提升」,這個進讒言的人就無計可施了。所以人心胸一擴大,縱使有這些讒言出現,我們也可以把它包容掉,把它消滅掉。下一句,『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其實我們從這幾句經文我們自己去感受一下,當我們聽到的是別人的不好,當時候你的情緒怎麼樣?好不好受?不好受,那個時候細胞的水結晶會不好;當是一個人在口吐蓮華、在讚歎別人,那時候的氣氛我們的水結晶就會很健康。在家庭裡面也要常常「道人善」,比方說今天你的婆婆幫你做了一些事情,你就可以在家人的面前,甚至於在你朋友的面前,你就說:我婆婆幫我很多忙,幫我做很多事情。當你這麼一講,婆婆會心生歡喜,你好話一句,婆婆也很願意做。所以不要吝嗇稱讚,而且這個稱讚也不能存心就是要別人來幫你做事,是要發自內心的一種感謝。古代也說從古至今,婆媳問題是很難解的,乾隆有一副對聯就提到「願天下翁姑,舍三分愛子愛女之情以愛媳」,其實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天我們嫁了女兒,希望她的婆婆怎麼對她?也是對她很愛護。每個當婆婆的人,只要能夠拿三分愛自己女兒的這種情來愛媳,這個衝突就化開了,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婆媳關係能夠愈來愈好,先生也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假如先生常在太太面前告訴她,「我媽媽說你哪裡做得很好,我媽媽說你那時候做了哪些事對她很有幫助,她很感謝」,你能夠在太太面前道這些善,太太也會覺得很窩心。你在媽媽那邊也要講「我的媳婦常常都說到很感謝母親,你做了哪些事」,我們要做好中間的橋樑。很多婆媳問題其中有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當先生的人像木頭一樣,一動也不動,在那裡隔山觀火,那就很不應該。所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在團體當中「道人善」也很重要,……所以家和萬事興,團體只要和氣,只要能互相欣賞,絕對會非常的團結。所以,口吐蓮華可以讓很多事情愈來愈良性循環。……『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俗話說狗急會跳牆,……所以我們要效法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最重要的是和氣待人,……在魏晉南北朝,曹操那個時代,有個讀書人叫楊修,他口才特別好,曹操犯的過失他都會公然給他講出來,甚至於結果還沒出來,他都把它算好了,所以曹操對他就非常不滿。終於有一次他揭他的瘡疤,曹操順手就把他殺了。所以我們還是要懂得言語的進退分寸。——《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講座,蔡禮旭老師◎不能忍辱,怎麼能夠和睦相處?齊家靠教育我們地球是銀河系裡頭一個小點,銀河像大海一樣,很小的小島。地球在太空當中不是很大的星球,小星球;太陽在銀河系裡頭也不是大星球,也是很普通的一個星球,可是比地球大一百三十多萬倍。我們太陽系裡面的狀況,實際上講都還沒搞清楚,又何況銀河系,……世界之大,眾生品類的複雜,……我們面對這些眾生要不能忍辱,怎麼能夠和睦相處?忍辱在哪裡學?第一堂課在家庭裡面學,家庭裡面夫婦、父子、兄弟姊妹。現在家庭是小家庭,中國古代統統都是大家庭,一般都有四代同堂,……大家庭裡面人口,六、七十人是很普通的,一般中等家庭都是一百多人,一百多口!家族興旺的就有兩百多人,你要不忍辱怎麼能相處?所以,中國人講齊家、治國、平天下,有道理。那個家不是現在的家,……你能夠治家,就能治國,…… 能治國,你就能平天下。那個平是天下人得到公平,不是統治,這個意思一定要懂得。就是國際之間都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是這個意思。我們就看看現代的家庭,在中國還有三代同堂的,現在的狀況是夫妻不和,你看離婚率這麼高,就知道了,父子不和、兄弟不和、婆媳不和,麻煩可多了。 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不能小看,不能疏忽。為什麼從前能夠維繫著大家庭的和睦?而大家庭制度在中國存在至少五千年,原因在哪裡?在教育。所以現在連外國人都很多人知道,古代的中國人懂得重視家庭教育。家庭要沒有教育,這麼多人、這麼多的知見,怎麼能擺得平?中國靠教育。齊家靠教育,修身靠教育,治國也靠教育,與國際上往來沒有一樣不是靠教育。所以在整個歷史上看,中國是個和平的族群,是個長治久安的國家。改朝換代動亂的時間不長,而政權安定之後,至少有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甚至於兩百年的承平時代。這是西方研究歷史的人對中國非常羨慕,真的,他們也把原因找到了,家庭教育。◎若要家庭興,唯有你家裡人互相讚歎、互相尊重(第二十八願「國無不善願」)不但沒有不善的事,不善的名都聽不到。我們現在有個錯誤觀念,新聞報導要據實天天來報,報的是什麼?不善的多,善的很少。報不善的多,不善天天就在增長,為什麼?大家都在學。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應當怎麼做?隱惡揚善,有道理!我們要拯救社會、要拯救人心,新聞報導什麼?不善的少報一些,善的多報一些,讓人家好好去學善,揚棄不善,讓不善的人生慚愧心,他能夠回頭作善,這是教育。現在怎麼報法?小不善他宣揚成大不善,大不善他宣揚成極不善,他這種報法,好事反而不報,這個社會怎麼會好?這個道理很深。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都是真實智慧,都是真正的經驗。家庭裡面家人相處要明白這個道理,一家人,夫婦、兄弟姐妹,跟父母,跟兒女、親戚朋友相處,記住,隱惡揚善,惡的不提,善的讚揚,慢慢人的良心就生出來了。知道什麼?知道不善是羞恥,不願意說,知道善行是好事,大家宣揚,互相的勸勉,這個家庭才幸福,家庭才會興旺。如果都看到別人不善,那就是自己的大不善,為什麼?別人不善把你心裡頭那個心所統統引發起來了,全是不善的。如果自己心是善良的,外面不善的見不到。外面這個境界現前,我們的反應就是反應你的心,反應出來全是不善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善,為什麼沒看出來,看的全是別人的一些缺點?是有缺點,但是我們看缺點什麼?要原諒他,不要去責怪他,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批評。為什麼?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育,聖賢教育在我們這個社會已經丟掉好多代了,疏忽了有兩百年,你怎麼能責怪他?今天幹什麼壞事都是正常的,他要不幹壞事他是聖人再來的、是菩薩再來的,他不是聖人、不是菩薩,那他干這個事就是正常的。要懂這個道理,互相稱讚就和睦了。僧團亦如是,祖師大德常教我們,「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你在家庭裡頭換一個,若要家庭興,唯有你家裡人互相讚歎、互相尊重,它就興旺起來了,一個道理。國家也如此,你要團體興,這個團體裡面上上下下所有人互相讚歎,要國家興旺亦如是,領導與群眾,領導與各級領導,都能互相讚歎,這個國哪有不興的道理!家怎麼衰的、國怎麼亡的?凈看別人錯處,家就衰了。先生看太太的錯處,太太看先生的錯處,這個家還會有幸福嗎?不可能!團體裡面,領導看下屬錯處,下屬看領導錯處,這個團體衰了。聖賢這幾句話太重要了!……第一個禮敬,見到任何人,冤家對頭都要恭恭敬敬,怨結化解了,這是善。見到掉頭而去不理的,怨恨就加深了,見一次面加深一次,麻煩大了。如果禮敬,見一次面化解一次,見個十次面,全化解了,就那麼簡單、就那麼容易。再稱讚如來,如來是善,善的稱讚,不善的不說、不批評。這是菩薩、這是諸佛如來他們所表現在外面的,用意很深很深。我們今天社會變成這個樣子,迫切需要的就是聖賢佛菩薩日常生活當中這點點滴滴的行持,我們都能學到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所以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是化解衝突、恢復和諧的根本法,不能不學。(凈土大經科注-第172集)●客家諺語:(娶妻要娶賢,擇偶、婚姻大事要謹慎)耕田毋好誤一年,娶妻毋好誤一生。娶妻莫貪靚,嫁女莫貪財。做官買田,毋當子孝妻賢。(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好秧一半谷,好妻一半福。一代無好妻,三代無好子。美色無美德,好比花有*。(*:lei,發音短促,意為:刺、荊棘。)買屋看梁,娶妻看娘。買衫看袖,娶妻看舅。捉貓子看貓媽,討**看爺娘。(娶媳婦要看她父母的為人,特別是母親)家娘毋好半生,老公毋好一世。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男人就怕投差行,女人就怕嫁差郎。只要嫁得好,不要嫁得早。 不怕箱櫃空,只要嫁個好老公。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狐狸滿山走。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有脈個公合該脈個婆,有脈個秤就合搭脈個鉈。(脈個:什麼樣的。做夫妻,有夫妻的因緣)百世修來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快績無好紗,快嫁無好家。一嫁二嫁,清堂雅舍;三嫁四嫁,茅寮草舍;五嫁六嫁,麻瘋叫化。註:有人說,娶妻要娶賢,娶妻要娶客家女。這話不無道理,客家和閩南的女子的勤儉、賢慧、貞靜都是比較有名的。據我所見所聞,即使在今天西風遍刮、物慾橫流的時代,客家和閩南的中年女性中,還有一些家教好的,雖然不多了,但還是有一些賢妻良母,這是很難得的,因為現在社會女強人很多。客家人和閩南人因為受古老的河洛文化、華夏文明的影響比較深,自中原南遷兩千年來一直維繫守護傳統。◎什麼叫「窈窕淑女」?娶妻要娶什麼?賢德。娶一個好媳婦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媳婦敗三代,所以娶妻要注重賢德。註:詳見《弟子規》、《幸福人生講座》,蔡禮旭老師主講。現在人認為「窈窕淑女」是身材姣好的女子,完全搞錯了。◎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易經起首也說「乾坤定矣」。中國注重五倫,……從前嫁女兒時用茶葉,就有不再改嫁的意思。(案:因茶樹不能移植,必須用種子種植,所以以茶葉做禮物,祝種植不移之子,暗寓女子堅忠不渝。)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從前朱買臣因為休妻,而被廢頭名狀元,社會上也不理他。男女居室,人之大倫,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兄弟,這是天倫。結婚,要得一有德的好女子,如齊宣王娶無鹽女鍾離春,就是因為鍾離春有婦德,娶得有德的婦人,然後可以教國人。周朝八百年的天下,是太太幫助的,賢內助很重要,所以文王思得賢女幫助治國。夫婦是倫始福源,不可以隨便。「樂而不淫」樂得后妃之賢,不是因為后妃長得漂亮。這是幸福的源頭,豈可隨便!「哀而不傷。」求之不得,輾轉反側,這是憂慮國家有誰能來幫助治理。參差荇菜,是采荇菜供太廟。哀,哀賢女未得,哀國家還沒有得到賢才。詩經三百篇的第一章就是「關睢」這一章,大家可以學學。——《論語講記》(雪廬老人主講,徐醒民老師整理)◎「門當戶對」:要找思想、觀念相近的,才能夠來結這個姻緣「出則弟」。這個「出」是指家庭以外,就要學習「弟」,「弟」包含兄友弟恭,包含尊敬長輩的禮節態度。因為在家裡面兄弟就能夠友愛,就能夠以禮相待,當然他出去外面與人相交就能夠把這個態度帶出去。假如在家裡面跟兄弟就是吵吵鬧鬧,不守禮節,那出去會不會突然變得很規矩?有沒有可能?不可能!所以,要認識一個人,到哪裡最能看清楚?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直接到他們家。很多我們為人處事的行為,確確實實是在家裡養成,所以為什麼家教如此重要!所謂「門當戶對」,是什麼門當?是什麼戶對?最重要的是家教、是德行。現在的門當戶對是什麼?錢財!你們怎麼都知道?我比較沒有經驗。「對」錯了,本質錯了,結果就麻煩了。所以「德行」才是家之本,才是國之本,絕對不是錢財。有些女士就說了,她說他會改,他可能會說:只要你嫁給我,我一定把我所有的壞習慣都改過。我就跟這位女士說,我說「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很多人都是抱著說「我要去改變對方」,所以嫁給他,嫁了以後才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因為習慣成自然。一個人要真想改,只有他自己能決定,我們旁邊只是個助緣而已。而當你是助緣的時候,又很強勢的要他改,他就偏不改,所以你會累得半死。我們要找門當戶對,要找思想、觀念相近的,才能夠來……,結這個姻緣。所以,孝可以判斷伴侶,當然孝也可以判斷你所有交往的朋友,因為朋友有孝心,他對你的情義才是真實的。(蔡老師講)◎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古時候人結婚是為什麼?兩個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標,互相協助,達到共同的理想目標。說實在的話,那個目標不是愛情。現在人結婚是為愛情,愛情會變,所以婚變的事情層出不窮。古人是為道義,他明理,他懂道理,他知道應該盡的義務,所以他是義理的結合。今天的結婚是感情的結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所以中國古諺語說「教兒嬰孩」,不是孩童的時候,嬰孩,嬰兒的時候;「教婦初來」,你娶媳婦,第一天到你家裡來就要教她,要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她才能守住你的家風。所以我們提倡《弟子規》的教育,《感應篇》的教育,《十善業道》的教育,……人不孝順父母,不尊重他的老師,這個人品德就沒有了。什麼是好人?什麼不是好人?古人有篇文字,「好人歌」,陳弘謀先生收在他《五種遺規》裡面。……,你們自己回家去看,這是中國幾千年來古聖先賢肯定的好人的標準。(註:指「呂新吾好人歌」)◎「成家立業,教學為先」。白頭偕老,家庭幸福,靠什麼?家教!◎夫妻要是會用四攝法,肯定白頭偕老,一生幸福美滿。人,尤其中年以上,總是希望有個好的伴侶,彼此互相照顧,那四攝法太重要了。◎人跟人往來,所以講禮尚往來,多請客,多送禮,感情才能夠聯繫上。如果人不往來,沒有禮節,人跟人就沒有感情,所以這個很重要。編者註:對於在婚姻擇偶態度上,客家人喜歡找客家人,有些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從上述「門當戶對」的理念來看,我們想這個是很有道理的:1、「家和」有其前提和基礎:古聖教導,一個家庭、一個團體要能夠和睦,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內部成員為人處世的思想觀念要接近一致,所謂「夫妻協力山成玉,婆媳同心土變金。」「家和萬事興。」如果一對夫婦,兩人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慣,差距很大,媳婦娶進門,即使很懂得家教的人家,也很困難,何況一般人家?「教婦初來」也是建立在「教兒嬰孩」的基礎上。因此,從「家和」、「謹慎於開始」的原則上來說,這是很有理性的做法。2、另外,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就是河洛文化學者徐金星教授《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提到的:南遷的河洛人不與當地人通婚,說洛陽話,形成客家人,維持並保留著漢族人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南遷的大批漢人中,有一些和當地土著居民通婚、融合了;還有大量人數沒有和當地人通婚、融合,仍保持著漢族原有的血統、文化和風俗習慣。這就是今日客家人的先祖。)徐教授還提到過,客家人始終在有意識地維護自己的正統地位,在極力保護著自己原有的文化。所以,客家人保護了河洛文化。從徐教授這寫話來看,客家人這個擇偶的基本態度,也非常有效地減少了古代中原河洛文化的異化和變質。當然普通的客家人,一般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深層的影響,只是覺得客家人跟客家人在一起比較有人情,因為大家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相同,大家對於傳統的親情、倫理普遍比較看重,家族觀念強,而且客家人熱情、好客。另外,全世界的人,包括華人,相對來說,目前可能只有客家人能夠在全世界聚集、團結,這個可以從客家懇親大會的輪流召開一直不衰這點得到證明,這也說明古老的中華文明、河洛文化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和生命力。中國傳統文化是根植於人類內心深處的本性、自性,傳統的倫理、道德是人性自然的反映,是人性善良、美好的光輝,展現於外就是和睦相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傳統文化,能夠被正確認識,必然會被越來越多的人們,乃至全世界人所認同和接受。●客家諺語:斷油毋斷醋,斷醋毋斷外家路。「斷油不斷醋,斷醋不斷外家路。」這是一句極為重視母系親戚關係的客諺。意指家庭縱然貧窮,買不起油,但絕不能不用醋;即使連最便宜的醋也在斷炊,那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外家(娘家),可千萬別漸行漸遠而生疏,尤其是每年的年初二,一定要歸省探親。舊時農業社會,一般家庭多在初一、十五才買豬肉,並利用肥肉煎油煮菜,不論怎麼節省,油都很快用光,不得已只好用醋代替,而有「苦瓜無油苦啾啾,菜瓜無油滑溜溜」的感覺。必不得已,醋也沒有了,不論如何貧窮,總要經常想念親恩,堅毅奮鬥,絕對不能忘了娘家母親。女兒出嫁以後,平常由於路途遙遠,不易回家,但是,到了過年初二,是一定要回娘家的。這回娘家的習俗,是一種飲水思源的精神表現,即使先進的歐美,也甚少有這深層的文化內涵。為什麼要在初二回娘家呢?這是一種美好吉祥的象徵,文化的特色。因為,一般人多喜雙不喜單,都希望女兒女婿、兒子媳婦成雙成對,大富大貴,能夠家庭和諧,百年好合。於是,便在初「二」這「偶」數的日子「雙雙」回娘家。偶數又是陰數,象徵這天以女為貴,以母為尊,故不雲回「父」家,而說回「娘」家,可見一斑。即使父母老去,有兄弟在也一樣,所謂「天上大雷公,人間母舅公」的尊崇,是傳統文化對母系的反哺與重視,實現男女平等的實質內涵,卻一直受到誤解,殊為可惜。可以斷油,但不能斷醋;可以斷醋,但切不可以斷了外家路。回娘家,早已成了甜蜜溫馨的民族美學,深植人心。今日社會,油醋早已不缺,轉外家更習以為常,甚至不分彼此,男就女家亦已司空見慣,實在應珍惜這感念親恩、飲水思源的優良傳統;男女互相尊敬,夫妻相敬如賓,家庭幸福美滿,如何深體「夫婦者,人倫之始也」的重要性,做子女良好的模範,才是「不斷外家路」的真諦。*注外家猶言娘家。《史記?外戚世家十九》:「大臣議立後,疾外家呂氏強。」※本文摘自《客諺一百首》 頁180——從客家諺語看客家文化(作者: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何石松)●客家諺語:(有關夫妻、子女)多子多福。六十無孫、老樹無根。有子萬事足。多子多女便是福。度子度到止,度孫度到死。(度:照顧;止、死,同義)一男一女一枝花,多男多女多冤家。多男多女多冤家,獨生子女一朵花。多子多女多偃蹇(或說:冤牽),少子少女成神仙。多子多女多連遷,少子少女像神仙。(註:不少民間諺語,不能說對,也不能說錯,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否則有些話很容易產生誤解。現代人普遍認為現在出生的孩子很幸福,父母不懂教育,甚至盲目學習西方,孩子長大以後才發現問題多多。小時候以為「一枝花」,長大以後才發現「多討債、多冤家。」「還小毋管教,大了對佢叫;三歲打娘娘歡喜,三十打爺爺告官。」父子反目,類似的情況,相信也很普遍。)公爹娭姐(爺爺奶奶)惜(愛惜、疼愛)頭孫,爺lèi娭lèi(父親母親)惜滿子。爺(父)惜大,娭(母)惜滿,惱死腰中間。(滿子:最小的兒子)(註:父母對子女要公平,一視同仁,不能偏心、厚此薄彼;否則可能會引起子女之間兄弟不和,父母也得不到兒女的尊敬,甚至父母自己年老了,子女雖多,卻沒人贍養,所謂「眾家礱,眾家碓,眾家姑婆無人愛。」)少做缺德事,自有好兒孫。好子毋(不)需多,一子當十哥(兒子)。強摘的瓜不甜,強討的妻不賢。百世修來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一生兒女債,半生老婆奴。床上添雙腳(註:生了孩子),要食(吃)又要著(穿著)。人多無好菜,豬多無好糠。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百子千孫兩公婆。(子孫再多,還得靠夫妻互相關心;有謂:老伴老伴,老來作伴)一床子女,唔(毋)勝身邊夫妻。子女滿間角,唔當老公(老婆)一隻腳。賴仔有,毋當老公(丈夫)有;丈夫有,不如自家有。(賴仔:兒子)註:上述這些諺語應該綜合、聯繫起來看,否則單獨一句,容易產生誤會。畢竟一句諺語,可能無法在字面上看出其真正的涵義。客家女性比其他地區,不僅能夠相夫教子,還有很強的獨立生活的能力,這也是客家女性贏得國內外廣泛讚譽的原因所在。客家地區有所謂「無女不成家」的說法,里里外外,照料得整整齊齊,清清楚楚。家裡有,唔當(毋當、不如)老公有;老公有,唔當自家有;自家有,唔當賢孝子女並薪臼(媳婦)。註:這句諺語可謂道出了現代人的問題、癥結所在,自己再能幹,再有錢,都不如子孝孫賢,特別是年老,自古有謂「老來難」的問題。因此:「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至要無如教子。」「無後為大」。這些話並不過時,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一日冇(無)米君臣散,三朝冇米夫妻散。有錢就妻賢子孝,無錢就蛇聲鬼叫。註:這兩條諺語只供參考,接近見利忘義,不宜渲染,但也不否認存在這種情況,畢竟經濟基礎和子女教育是家庭的兩大支柱。但是真正有道義的夫妻,應該是能同甘共苦,我們看到患難夫妻也是很多;吵吵鬧鬧解決不了問題,徒增煩惱,人要有理智,而不能感情用事,與其為錢而吵鬧,不如夫妻好商量,共度難關,有謂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狐狸滿山走。」這時候妻子是否賢惠就有很大的關係,「相夫教子」的「相」,能起大用,有諺語說:「國難思良將,家貧愛賢妻。」「妻賢夫禍少。」◎問:「他聽說多子多孫多冤家,這個話正確嗎?」答:不能說正確,也不能說不正確,剛才講,兒孫跟自己都是多生多劫的緣分,緣很複雜。但是我們如何來處理這個緣?這就是智慧。如果是善緣,希望善再加善,這就好;如果是惡緣,惡一定要把它化解,能夠化惡向善,這就好了。總而言之,一定要自己作榜樣,特別兒女是逆緣而來的。這種事自古以來就很多,古人有很多好的榜樣、好的樣子,值得我們效法。在中國最著名的就是舜王,你看舜王,他母親死了以後,他父親娶了一個繼母,繼母生了一個兒子,那待遇就差別很大。但是舜從來沒有以為父親有過失,總是認為自己沒有盡到孝道。最後能夠一家和睦,感動一家,這是作子女感動父母,連他的繼母都受感動。同樣一個道理,兒女如果不孝順,父母以真誠心去教誨,也能叫兒女感動,也能叫他回頭。所以,時時刻刻從自己這一方面去檢點,對於小孩照顧、關懷、教導,是不是真的盡到責任,這一點非常重要。(學佛問答,1998/2台灣台中慈光圖書館,檔名:21-047-0001)◎善緣,惡緣;討債,還債人與人之間相處是緣,有善緣、有惡緣。他上聯寫的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的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個對聯給我印象很深,說明什麼?人與人之間總離不了因緣果報。而且緣常常產生變化,善緣會變成惡緣,惡緣會變成善緣,很複雜。聖人也是了解這些事實真相,所以提倡教育。所以我們中國老祖宗重視家教,家教從什麼時候開始?小孩生下來三、四天就開始了,這個時候教他最有效。父子有親,這一家親愛精誠,希望保持這一輩子不產生變化,這就要靠教育。有兒女的,我們的同學們,你們會有經驗,你們的小孩二、三歲的時候,很聽話;四、五歲的時候,還可以;六、七歲時就不聽了,十幾歲的時候,他有他自己的主張了。這什麼原因?還不是教出來的!你沒有教他,有人教他,現在誰教?電視教他,網路教他。小朋友都有計算機,……然後你就曉得,我們中國祖宗想得多周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生下來三、四天,眼睛張開,會看了,耳朵豎起來,會聽了。大人在他面前走來走去,言談舉止他都看到、都聽到,他已經記下去,他在學習。因此對於嬰兒要很慎重,……●客家諺語:(和睦相處,禮不可失)相逢好似初相識,到底終無怨恨心。(《增廣賢文》、《朱子治家格言》傳誦較廣,有些地方還以客家山歌傳唱《增廣賢文》)上床夫妻,下床君子。(相敬如賓,禮不可廢)少年夫妻糖糕蜜汁,中年夫妻半丟半拂,老年夫妻嶺背親戚。(註:上述兩句,兩種情形,形成對比。)◎古人結婚是為道義,共同的目標,互相協助,他明理;現在人結婚是為感情、愛情,愛情會變,很容易破裂。初見面的時候很好,時間久了,慢慢就要衰退了。中國諺語講得好,「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千日就是三年。◎怨恨生於情愛,情愛愈深愈可怕,一變質就是深仇大恨。諺語裡頭有一句話,那話裡頭有很深的道理,「歡喜冤家」,開頭很歡喜,最後變冤家。◎如何才能做到百年偕老,百年和合?中國的傳統核心在什麼地方?精華在什麼地方?我們要認識。核心在家,精華在五倫,特別是五倫裡面,「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這是中國古聖先賢傳統文化裡頭的精華。中國人講「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中國的家就是一個社會,大家族,……組織結構很嚴密,有秩序有規矩,分工合作。這個家是這一家人真正的保障,保障你的安全,保障你的幸福,保障夫婦百年偕老,夫婦相敬如賓,保障小孩受到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保障老人有最幸福美滿的晚年。大家天天生活在一起,每天見面相敬如賓,禮不能少,不能隨便。古時候夫妻這是最親密的,你看相見面還舉案齊眉,行大禮,為什麼天天這樣做?他才百年和合。晨昏定省這個禮節不能廢,不要認為這是小事,小事有大道理在。那要怎樣讓一家真正的做到家和?《弟子規》,弟子規能幫助你家和萬事興。處事待人接物哪可以沒有禮貌?……所以就編了一個《常禮舉要》,……那個小冊子我們千萬不能忽視。《論語》裡面過去孔子搜集這些民謠、詩歌,編成《詩經》三百篇,只有一個宗旨,「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是聖人教誨,不要想壞,想人的好處,想對方的好處,想別人的好處,想社會的好處。心善、念頭善、行為善,都看別人的好處,不要看別人的壞處。怎樣把四攝六度應用在與一切眾生接觸之間。最近的是夫婦,夫婦要會用、要落實四攝六度,這個夫妻好合,真的百年偕老,不會有任何意外事情發生。今天家庭不像家庭,社會不像社會,國家動亂,原因是什麼?道德沒有了。儒、道都講得好,「道德不可須臾離」,一時一刻不能離開,離開就出亂子、就出麻煩。◎「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古人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古人講的「人與禽獸幾希」,……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在哪裡?在教育,這個大道理我們不能不懂。所以,你要學習大聖大賢他們的大慈悲心遍一切,對於一切眾生大慈大悲。這個慈悲是真誠的愛心,永遠不會變。世間人交往,諺語常講:「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人跟人交往,感情的維繫,千日是三年,古人講的。現在人有調查過,……外國人統計的,哪些人做對象?新婚夫婦,他們從戀愛到結婚,然後到破裂,調查統計得的結果,一百天,大概三個多月。你看古人講的時候,古人多半還有聖賢教育的熏陶,都維繫不住,三年不容易!現代人只能維繫三個月,蜜月只有三個月,蜜月過了之後毛病就來了。…… 凡夫為什麼感情不能夠維繫?他是情識,他不是真心。不要想世間的雜事,尤其是凡夫最放不下的世間的恩怨。要知道世間恩怨不是一生的,生生世世的瓜葛,非常非常的複雜。初見面的時候很好,時間久了,慢慢就要衰退了。中國諺語講得好,「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千日就是三年。特別是我們現前的社會,你們仔細去觀察,能夠相處三年如一日的了不起,我們就能肯定他的修養、他的修行有真功夫,否則的話不容易!彼此交好,愈久愈珍貴。這個事情在現代,這個社會裡面連夫妻都保不住。我們看看那個離婚的,結婚不到三年、不到五年分手了,離婚了。在見面的時候那時候多好,為什麼?這裡頭不是沒有道理在。古人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剛剛接觸的時候,只見到對方的優點,沒有見到對方的過失,所以那種尊敬的心不衰。時間一久,對方的毛病逐漸不能夠掩飾,露出來了,那個尊敬的心逐漸衰退了。如果彼此互相都看對方的缺點,這個交情就不能維持,勢必要分手,這是我們現在在現前社會裡面最容易觀察到的。連信徒……,看什麼?看出家的這些師父、看同參道友,看多了心裏面盡裝的那些不善的,於是對師長、對同參道友都失去信心了。又何況還有一些人在當中挑撥是非,用種種方法來誤導你,你要沒有智慧,信以為真,這就破裂了。我在這一生修學當中五十年,這樣的事情我經歷很多,我不是只聽說,親身經歷。凡是遇到這些事情,……所以我們自己要知道修什麼,修純凈純善的心,修純凈純善的行。※※※※※※※※※※※※※※※※※※※※※※※※※※※※※※※※※※●中國傳統文化是全世界、全人類共有的優秀傳統文化。全世界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意識到:21世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世紀。這種曙光已經出現,這個時代已經逐漸到來。推薦網站: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網址(新)http://mchunghua.org/中國大陸推薦學校:廬江傳統文化教育學校 http://www.ljctwhjyxx.com/復興中華文化,光大客家精神,是全中國、全世界之所急需視頻:客家與中華文明之光v.youku.com/v_show/id_XNTcwNjQyMzky.html◎世界著名歷史哲學家湯恩比(湯因比),1970年代的預言、警告中國傳統文化肩負著給整個世界帶來統一與和平的使命——《展望21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現在,人類已經有力量終結人類歷史甚至全部生命。走到懸崖邊的人類必須迅速覺醒、調整方向,才不致跌落萬丈深淵。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惟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來源地址:
推薦閱讀:
※「印象興寧」系列散文推薦之一:《龍燈》
※客家世界客家人和鄰睦族的習俗
※客家不只是圍屋 盤點省內那些各具特色的客家古村
※寧化客家山歌:依不會唱歌不要聲
※客家回禮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