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無名僧滌華禪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卷下 若讀惹 訂正本 註解人無名無住僧

讀者須知

閱讀金剛經者。而非看小說之流。看小說者、需從頭至尾看下去。看時以諸識別、而分析情趣。所謂情趣越濃、而生死越深。實因多善、即是人天。多惡則為、三塗與異類。是故善惡兩途、為人自造。倘千佛出世、亦不能更其義也。當知善惡不無、弗能出世間、而至於彼岸。學佛兒、當深參而細諦。勿可疏忽其真心、而迷失於本性。當知疏心迷性之人。劫盡之時、亦不能正悟。何況證道乎

其二

閱讀本經之注。勿可分別卷上、與卷下者。倘能得其一偈、或一義者。能徹而用之、其人受用、永無窮盡也。偈義者何。佛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此四句、亦為一偈也。其二。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兩句亦為等者。當知大般若中偈義無窮、得其一者、無所不得也。倘能深明一偈義者。不須閱讀通本注也。亦不需深參話頭、更入禪堂也。明者悟也。行者證也。若悟證者。行者真心本性中、與大般若。一印而印之。能符其印者。即如來之真子。亦名六祖之胞弟也

偈雲

能明其義名為悟 明徹其名為摩訶

能用其悟即名證 大用無方非凡夫

倘有一塵人我相 是名仍然是凡夫

無無悟證無諸有 何須再讀金剛經

彼岸非遙非弗遙 無是無非在目前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 須菩提¤更進一步、闡明前義2、以要言之¤掇其主要而言之3、是經有不可思議¤此金剛經、意義之中、奧妙甚深、一切天人、無法思議4、不可稱量、無邊功德¤不可用稱衡、與斗量、此經無邊無際、功德之數量5、如來為發大乘者說¤佛向、已發大乘心者、而說。大乘者、喻汽車與電車6、為發最上乘者說¤佛向、已發最上乘心者、而說。最上乘者、猶如火車能力、運載多節而不累7、若有人¤倘若有人8、能受持讀誦¤無我執曰能、無苟且曰受、無反覆曰持、無凡情曰讀、無雜念曰誦9、廣為人說¤行住坐卧、無失經義10、如來悉知是人¤佛心我心、猶如深潭印月11、悉知是人¤如發射台、與電視機12、皆得成就¤凡能受持讀誦者、均得其果、而證道13、不可量¤能受持讀誦者、均不可量其功德14、不可稱¤真法界性、不可稱量也15、無有邊¤真心本性、無邊無際也16、不可思議功德¤其人功德猶如虛空、無法思其議17、如是人等¤能受持讀誦之人也18、即為荷擔如來¤此人心性、與佛無異也19、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大道、一肩荷擔、一擔到底、亦無荷擔到底之相、之執之想也

佛喚須菩提者、是自心自喚自性、諦視妙識也。以要言之、截其煩惱枝節、而發揮本性、如如也、如如者、真常也。是經有不可思議、即真心平平也、平平者、無念也。不可稱量、無邊功德者、受持讀誦人、其心無妄、其性無相。無妄無相者、所有功德、而不著功德相。既無妄想、其功德、等若虛空之量。虛空之量、無可稱量、亦無邊際。故名為、不可稱量、無邊功德量。倘若有、毫髮善惡之相、必墮於九類矣。故為善、入諸人天、作惡者、墮於三塗。如來為發大乘者說、大乘者、大車也、亦名大慈也。大車廣載、大慈普度也、即內度諸妄、外度諸相。欲度妄相者、當修諸忍、忍者納也。如大海、能納萬川之流、其海之水、不增不減。修菩提道、亦復如是。度一切眾生、而不見眾生得度、之義也。甚至法忍、亦復如是、何為法忍、欲說正法、不得其時不說、時未至故。不得其人不說、其人福大慧鮮故。不得其緣不說、因緣未熟故。是故正法、尚且不可濫說、何況非法耶。倘能時至、人善、因緣足、這時如來。當為發大乘者說。如來者、受持讀誦者、能荷擔如來菩提也。為發最上乘者說、為發如來所發之心者說。發最上乘者、非發為發、非乘為乘、非說為說、稱性為乘。乘無我乘、乘歸覺地。佛心大慈、普覆一切。覆者度也、而非度我、不度彼也。故名為、發最上乘者說。說者、作也、當作如是義者。若有人者、即受持讀誦之人。廣為人說者、所見所聞、以及五蘊、六欲、十八界、與善惡之處。處處無有不是、受持讀誦之處。咦。汝能見么、聞么。汝能如是見聞、即名為徹悟真常、是名為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能受持讀誦人、是人本心真性、與如來符合。如空谷傳聲、清潭印月、非一非二也。皆得成就者、成就受持讀誦之人。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能受持讀誦之人、其有功德、猶若虛空。是故虛空、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其功德之量、亦復如是義。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人。之人者、能受持讀誦之人也

偈雲

真心若無一切相 受持讀誦亦是非

無貪無受功德大 是則名為最上稱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1、 何以故¤明上釋下2、須菩提¤聆音察理3、若樂小法者¤若樂諸見法門、而修持者4、著我見¤著我見相5、人見¤著人見相6、眾生見¤著九類眾生性情相7、壽者見¤著壽命長短相8、則於此經¤必於此金剛經。本經對於、即、則、二字、很多本、有很多處不同。希讀者、不要起分別心、的確是一意9、不能聽受讀誦¤因為此人、著樂小法、粘貼四相、故於此經、不可聽受讀誦10、為人解說¤既不能聽受讀誦。即不能明本經之義。不明其義之人、何能為他人解說耶

偈雲

著相都是九類相 聽見無著非凡情

見聞無著見聞相 無著見聞即聖諦

何以故、怎麼講。須菩提汝當知道。若樂小法者、倘若求諸慾望、用種種法門。修持苦行、執著諸有見相、而修鍊之。甚至身雖出家、心仍見欲、見名見利。貪權顯德、外若大德、內實邪見。見取六欲、五陰熾盛、諸見取心、無法解脫。求生大有、欲取諸樂、賜壽一劫。故名為樂小法者。問出家兒如是否。答、汝自反審、隱藏識中、倘若清凈、無見取心、非賢即聖。是故八識不清、六塵顛倒、五陰不平、人我見高。所以佛言、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所謂因見著相、故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諸相不無、所見所聞、以及嗅嘗觸覺、微細隱藏、皆名邪見。甚至滲透、二十五有之中、無一不是、邪見之處。所以有一邪見、能生無量邪見。而不是不見、不聞。所見所聞、心無污染、意不動搖。仍然是真常、即名見覺、亦名覺照、複名見佛。所以邪見不無、真心不見。不見真心、則於此經、即不能聽受讀誦、為他人說者。猶如重雲遮日也。重雲者諸邪見也。遮日者迷失本來、清凈心也。不能為他人說者、不能降伏、邪見心也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1、 須菩提¤提醒菩提義、其二、人人必須、發菩提心2、在在處處¤各落各處、其二、此人無妄、其心無所不遍、無處不明3、若有此經¤本經所在之處、其二、無妄之心、所在之處4、一切世間¤非單獨我娑婆世界、是十方、一切、世界中、所有世間。其二、無所不遍、無所不及之處5、天人阿修羅¤一切世間中、一天、二人、三修羅。其二、某甲心中情意識也6、所應供養¤諸世界中、一切三善道者、皆當供養有經之處。其二、本覺心中、一切情意識處、皆當供養、本覺慧命之真心7、當知此處¤當知有經之處。其二、當知無妄真心之處8、即為是塔¤有經之處、即是我佛釋迦牟尼、舍利之塔。其二、無妄真心、即是如來舍利之靈廟9、皆當恭敬¤一切世間、三善道者、皆當恭敬持經之處。其二無妄真心、亦復如是10、作禮圍繞¤所有世間、諸三善道、皆應頂禮而圍立。其二、某甲心中、情意識別、皆向本甲、無妄真心、禮拜而常侍11、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諸三善道、用諸華香、而雨持經之人之處。其二、無妄無念人轉六欲為六華、轉五蘊為五名香、而熏散本甲真心、本性妙識之處

喚須菩提者、自他不二、亦名、佛我眾生、三無差別。在在處處。非在為在、非處為處、是則名為、在在處處。若有此經、此經非經、非經是經、兩邊不立、中道無見。在無見中、而見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者。無有不是、一切世間。無有不是、天人阿修羅之處。無有不是、所應供養者。當知此處。當知真心之處。即為是塔。真心為塔、亦名靈廟。皆應恭敬、作禮圍繞。無妄真心、凡有靈識者、皆當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識轉智為華。煩惱轉菩提為香。而散無妄、真心之處。真心遍一切、故名而散、一切之處。何謂、識轉智為華。本識無妄、其智若雨華。何謂、煩惱轉菩提為香、真心無相、煩惱無著、本性菩提、猶如香檀、供養本覺、如如之慧命。真心如如、覺性為香、而熏散、無妄之真心、之處。修證之人、當明其義。

複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是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 複次須菩提¤是佛連續向須菩提解說2、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有善心、性別人3、受持讀誦此經¤凈心宣讀、奉行金剛經、旨者4、若為人輕賤¤如果受到、別人輕視賤待5、是人先世罪業¤此人前世、所作罪障6、應墮惡道¤當墮入三塗7、以今世人輕賤故¤因為現時、遭遇他人、慢態慢待8、先世罪業¤過去所作罪障9、即為消滅¤以金剛慧力、徹底消滅10、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遭輕賤心無分別、無分別故、真心本性、放大光明、放光明者、名為得正菩提

如來繼續向須菩提說者、確是向、能受持讀誦、此經之人而說也。善男子善女人者、諸天世間、有善性男女也。受持讀誦此經者1、受者、受其正義、而不可、受一切相也2、持者、持其道性、而不可持執著相也3、讀者、讀其無我、而不可讀九類相也4、誦者、誦其離欲、而不可誦貪瞋痴相也、其二、受無受相、持無持相、讀無讀相、誦無誦相。兩邊不立、中道亦不住、是名為受持讀誦此經也。此經者、真心本性也。真心本性、人人具足、實因罪業、二障所遮、而不能現前。若為人輕賤者、因其累劫善根深厚、故於今世、遇此經典、而能受持讀誦。然而善根、雖深而厚、累劫之中、仍含著不善、罪業之相。應該受諸罪累、因其今生持此金剛妙力、先世罪業重則輕報、故於今生、遭其輕賤、而免累劫、之重罪之果報。經雲、即為消滅、消滅罪業果報耳。因為罪業、消盡無餘、必當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得菩提法者、到彼岸也、到彼岸、非中下根人、所能所知也、非最利根者、莫可能明、莫可能至也。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術¤譬喻所不能及¤ 分作份字

1、 須菩提¤呼須菩提、即呼當前人2、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佛說我憶念過去無量、即很遠、阿僧祇、譯無央數、劫、譯時間、中國古學、數目字為、一、十、百、千、萬、億、兆、下位予、記憶不清、如無量數、無央數、等、均是數目單位、劫為時分、劫字有小劫、中劫、大劫、短劫、長劫、遭劫、免劫、甚至三大阿僧祇劫。於一剎那間、能納一切劫。一剎羅間、比一秒鐘、快於多少倍。學佛者、不可執著、劫數3、於然燈佛前¤佛說、我在然燈古佛之先4、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佛說、我以佛眼而觀、如在目前、那時我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那由他、是一萬萬5、悉皆供養承事¤佛說我皆供奉、隨侍6、無空過者¤無有奉侍不周到之處7、若復有人¤倘若復有其他之人8、於後末世¤在末法時中9、能受持讀誦此經¤倘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明此金剛經意義10、所得功德¤是人所得功德11、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如我所供養承事、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所得之功德、而比較者12、百份不及一¤佛說、如我供養、如上之數、諸佛如來之功德、在一百份中、趕不上那人、能受持讀誦者、所有之功德一份之真實13、千萬億份¤就是我供養承事、千萬億份、諸佛之功德14、乃至算術¤甚至比較15、譬喻所不能及¤推算比較、我供養承事、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如來所有功德、亦趕不上、那人能受持讀誦者、所有無漏之功德、一份之極

佛言須菩提者、謂讀者之人、必須聚精會神受持是經也。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彼時如來、開始學佛之時也。彼時如來、猶如現代我等僧眾、身雖出家、心未入道之時也。於然燈佛前、彼時如來、尚在然燈古佛之前之時也。彼時如來心燈未然、性光未明之時、故名為、在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者。得值是得遇也。八百四千萬億、藏數也。得遇藏數諸佛者、即是執著妄相、當作如來也。八萬四千諸妄之中、一一妄中、復生八萬四千諸妄、故名為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也。諸佛者、著相為妄、無妄即佛也。若見諸相是相、即是著諸妄相。故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悉皆供養承事、即是執著塵勞、當作功德相也。無空過者、四相不無也。若復有人、能受持讀誦之人。於後末世、此人年老多病、在世無幾、故名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者、此人能無一切相、而名為能受持讀誦此經竟。所得功德者、能受持讀誦之功德也。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者、凡是能受持讀誦此經之人、比我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所有功德、多值無量若干倍。何謂供養承事者、如造塔建廟、以香華燈燭、供養承事、其或念經拜佛、懺悔祈求、諸佛加被護佑等情、均屬供養承事之類。何謂百份不及一者、於後末世之時能受持讀誦、此經功德、一份者、比我供養承事諸佛功德、百倍之上、甚至千倍萬倍億倍、乃至無量、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倍之上。乃至算術譬喻、所不能及者、譬喻我供養承事、恆沙數諸佛如來亦不及能受持讀誦之人、一沙數、之功德之甚。我所供養承事、諸佛功德者、是有漏之功德也。彼能受持讀誦之功德、是無漏之功德也。有漏者、福報雖大、終必有盡。無漏者、慧根雖小、一定成佛也。問如來為何自走彎路、而不早持此經何也。答彼時如來、尚未見然燈古佛、故不明此經。今我等得見此經、即是彼時、如來而遇然燈之時。彼時如來依賴然燈、而成菩提。此時我等、當依賴此經、而證菩提。是故如來將舍彎就直大道、明示我等。舍彎者、悉者供養承事、就直者、受持讀誦也。所謂供養承事諸佛、與受持讀誦此經者。現實繕寫於下。予虛齡八十、而知七十九年之非、予於一九八八年某日、至付食品商店、買兩聽煉乳、問價每聽、兩元零八分、予交五元、彼找予、兩元八角四分、即多找予兩元、予明知而故犯、遂收下、予至別處、買點零物、復至彼店、復買一聽煉乳、問價兩元零八分、予交彼四元零八分、彼言、多兩元、予言剛才您、多找予兩元。予回憶、三十年前、買米買布時、多給予拾斤、與一丈、予回憶後、均退回。確實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予經過三十餘年、未曾進步、予今將邪妄、識別之丑、布施於閱讀之人、審之 .. 判言、收後復退、即名為、供養承事諸佛、功德之一。比喻、如來未見然燈之前、心燈未明之時、倘能稱性能仁、無須回憶、當場即退、即名為、能受持讀誦此經已久見然燈、即心燈常明之人也。是故六祖言、直心是佛。問當場即退就是佛耶。答末也、非本也。本者、十八界、二十五有、皆清凈也。故不可分別、與不分別、一心所造也。末若不清、本必搖動。修證之人、弗可弗知、弗可弗明也。我等當心、石頭路、滑滑滑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此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1、 須菩提¤讀經人2、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善性慈心男女者3、於後末世¤在年老欲終時4、有受持讀誦此經¤能信受奉行金剛義5、所得功德¤即得菩提心6、我若具說者¤我若說透7、或有人聞¤倘聞此經義8、心即狂亂¤無慧性人、聞必驚慌失常9、狐疑不信¤猶如狐狸多疑、邪不入正10、須菩提¤聽斷語11、當知是經義¤當徹悟真常12、不可思議¤真常之義、難解難說、難悟難證13、果報亦不可思議¤如同電視機、發射什麼、見什麼。問見么……

佛言須菩提。是提醒讀者意。若善男子善女人。遍十方裹三世、亦有某甲焉。於後末世。其人內心多障、外境多逆、其地其人、窘迫之謂也。而非教相所言。離佛較遠、正當末法之期、作諸法相、法執之謂也。然而諸經所言、是以相法、度諸中下根之人也。倘能無一切相、諸後末世、無有不是如來常住之心地。其人行住坐卧、吃飯喝茶、大便小解。無有一處、不是如來說法之處。能見即名見性。問有污佛法否。答弗也、汝是門外漢。傳燈錄中。有大德言,佛字、吾不忍聞、倘若會見他、一棒打死、與狗子吃。能么、能者、見性之人也。有受持讀誦者、能無四相之人也。此經者、本心也。所謂功德者、無功德相也。我若具說者、真心而無邪也。或有人聞者、少智無慧之人也。心即狂亂者、識心熾盛之人也。狐疑不信者、業深障重之人也。須菩提者、當發菩提心也。當知是經義者、邪則無明正則明其義也。不可思議者、無可言說、無可比喻也。果報亦不可思議者、善惡二途、為人自造其所也。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8善男子善女人8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8云何應住8云何降伏其心8

1、 爾時須菩提?此時須菩提2、白佛言?向佛而言3、世尊8佛耶4、善男子善女人8世間上有敬信心人5、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8彼已發起菩提心之人6、云何應住8怎樣能將菩提心、住在真心中7、云何降伏其心8怎樣能降伏、一切妄相心耶

爾時者、開卷讀經之時也。須菩提者、讀經之人也。白佛言、閱讀之人、白其正義也。世尊者、遍諸世間、無有不尊、自性自正自覺也。善男女者、善者、無有不善之處也、男女者、本心慧命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發者能也。能心無妄想、無雜念、無諸有無一切相是。云何應住、不住人我相也。云何降伏其心、不生是非心也。

其二

菩提復請世尊者。若讀者說、此節重複也、答言。猶如琢玉、非一時而能、琢成佳器也。亦喻幼兒、依賴乳食、而能生長成人、而非一日二日三四五日、而能成其壯年也。千喻萬譬、而不可在、竹木二筏之間、分別何筏能渡也。試問汝心、能住清凈處么。汝心能降伏五陰六欲諸妄么。倘若不能、不可說菩提、重複而啟、如來之義也。倘能在無住其心中、而能常住其心。在無降伏其心中、而能常降伏其心。汝倘若能者、此經此解、莫需讀也閱也。怎麼講。即汝能轉此經也。不需再轉他佛之經也。其名為如如佛心亦名到彼岸

偈雲

云何應住住覺地 降伏其心降妄心

云何應住住無相 降伏其心魔歸真

云何應住住法界 降伏其心境界深

云何應住住無諍 降伏其心慧命生

云何應住住無為 降伏其心不動尊

云何應住住妙湛 降伏其心總持人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1、 佛告須菩提?記錄見聞語2、善男子善女人¤無惡性男女二性者3、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能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之人4、當生如是心¤此人應當生菩提心5、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我應者、真我應該也、滅度一切眾生者、滅掉一切眾生相也。6、滅度一切眾生已¤既然滅掉一切眾生相7、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眾生喻水上漚、漚謝仍然是水。滅掉一切眾生相時、即全漚謝盡為全水。水喻本來、漚喻眾生相。既無漚相、即名為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佛告須菩提、佛答須菩提、前言啟請意。即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之義。其二。佛告須菩提、這一句、讀者、應當回光反照。照明其心、盡諸法界、塵塵剎剎、無有一處、不是須菩提、耳觀目聞。如來說法之道場。汝見么聞么、倘能見聞已、更當再進步。修其果、而證其道。勿可停於、旅遊園中、當作是故鄉。耳觀目聞、是六根互用

偈雲

何謂旅遊圓 莊嚴我相堅 求名利求福 幻緣當故鄉

汝能徹么。善男子善女人、凡是無惡性、天人阿修羅、均可稱為善男子善女人。其二、某甲真心本性中、無有一處、不善之處、是為真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發者能也。阿耨多羅者、最上也。三藐者、正足也。三菩提者、正慧也。者字、真心明也本性見也。其二、發者、善根已熟之時。阿耨多羅、無貢高心也。三藐無邪見心也。三菩提、無迷惑心也。是究竟歸覺地也。其三、發者、生也、無貢高心、即生無上心。無邪見心、即生正等心。無迷惑心、即生正覺心。者字、其道成也。其四、能發菩提心、菩提者、人人具足、個個無差、在凡無減、在聖無增、凡夫不見菩提者、只因我執堅固、由於諸妄而迷惑真心。是故而不能、得見於菩提。其五、是諸眾生、從無始以來、由於二業三障、所遮於本心、而不能得見於菩提。二業者、共業與別業也。共業者、人人共同有貪瞋痴、三障、障於菩提心也。別業者、人人各別、有貪瞋痴三障、障於菩提心也。三障者1、爭奪取2、貪瞋痴3、邪怒妄4、殺盜淫5、見聞思等。若初發菩提心之人問、名字甚多甚難修持。答弗也、五句十五字中、能有一字清凈者。其他十四字、自然冰消、所謂一含多義、多即一義。亦名法門雖廣、得其一者、可證菩提心也。若淺學而言、某無殺性、當得菩提心耶。答、如見聞思中、有瞋愛二相心者、即含有殺性義、汝能無瞋愛二相心耶

復以譬喻觀牛、而明菩提心之義

一喻凡夫、欲見其牛、耳目之前、見有八尺高牆、遮於耳目所視、故不得見牛之身、亦不得聞牛之義。凡夫者、少智失慧之人也。欲觀其牛者、欲見菩提心也。耳目之前者六根六塵六識不能凈也。見有八尺高牆者、諸妄之中、現有八識、與貢高邪見之心也。牆者、三業二障遮於本心、而不得見於菩提性也。遮於耳目所視者、根塵識遮於、菩提心也。故不得見牛之身者、識心分別故、不得見於菩提之道也。亦不得聞牛之義者、妄心不可能、得聞菩提之真性義也。是故凡夫、不得明於菩提之真心、亦不得見於菩提之本性也。其二、復喻初果之人、欲觀其牛、耳目之前、見有六尺籬笆所遮。雖不見牛之身、而從籬笆空隙之間、已見牛影、知定是牛、而不明顯。其三、復喻二果之人、欲觀其牛、耳目之前、見有六尺、竹籬所遮、竹籬之間、卻有橫三豎六分寸空隙。於空隙中、窺見其牛、仍有竹籬所障、而不得透也明也。其四、復喻、三果之人、欲觀其牛、前無所遮、後無所礙、見大白牛、在大道上、自由行動、三果之人、恭立道旁、而觀其牛、行動住止、而不能橫跨豎騎其牛之背、游於四方。其五、復喻、大阿羅漢、道性之人、常見是牛、純白無雜、且高其大、身壯而步穩、曾常跨是牛、穩步而回鄉。參千家詩、兩句雲。牧童歸去騎牛背、短笛無聲信口吹。此所謂、得菩提、用於菩提是也。諸佛如來、於此白牛、非見非不見、非騎非不騎、非得菩提、非不得菩提。在非非中、常見菩提、亦無常見之相、在無相無見中、常住菩提、亦無常住之相。所謂無相菩提、能吞一切相。所謂北祖

偈雲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六祖按義 改寫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予希有大德、將予之註解之義。改寫下。予當然心香、而頂禮、是予之願也。其二、予喻初二三果、道性至如來。予未加解。希有大德加解附於此注之後。其三、若有其他錯處誤處希其更正為盼。予之願望焉。應當生如是心當生滅度心、當生無相心、當生無住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者、即我當用真心本性、滅盡一切、眾生相心。滅度一切眾生已、滅盡九類心、即是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能無一切心相、既無眾生心、能無諸心相、亦無滅度心。眾生者、世間眾生、為共業所造、心中眾生、由別業而成。倘無二業、即無三障、既無業障已、即本性無礙、真心放大光明。照天照地、照於世間、所照之處。無見心內心外、有一眾生相、亦無滅度相。其名為、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偈雲

當生如是滅生相 我應滅盡諸是非

無見滅生滅諸相 亦無滅度是非心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1、 何以故¤是解前提意2、須菩提¤聽著3、若菩薩¤若我弟子4、有我相¤執著肉身、就是我5、人相¤執著某人、就是某人6、眾山相¤執著某類、就是某類7、壽者相¤執著生死、就是生死8、即非菩薩¤執著外僧內俗、諸相諸有者、是假冒佛子也9、所以者何¤究竟怎麼講10、須菩提¤呼菩提者、是可憫眾生、執迷、而不悟也11、實無有法¤實無有為之法、實無著諸相法12、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其心、而無執著、所發相、亦無已發相、是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凡是有法有名相、都是渡名詞、倘有發心相、亦復亦如是

何以故。為何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須菩提聽著。若菩薩、如我弟子中。有我相、認賊作父。人相、認魔為子。眾生相、認假為真。壽者相、認幻當實。即非菩薩。我弟子中、如將一具軀殼當作我。二業當作人。三障當作眾生。四大和合、當作壽者。是人非我弟子也。所以者何。用何種方法、能稱為佛子耶。須菩提、佛召呼我、當聽至要之綱領。實無有法。以偈解之

偈雲

欲出生死域 無許執諸法 執法求他佛 迷中尋迷徑

依靠諸法相 夢中說夢緣 倘能大徹悟 無相見菩提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以偈而解之

偈雲

若解發心相 即是度人舟 渡至覺岸地 舟空人亦遷

菩提本無相 來去亦無邊 無相無邊處 心量包全遍

若明菩提義 無不在覺中 欲求永無見 無求無不遍

何為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以偈而解之

偈雲

非虛非實義 是名度眾生 有相眾生相 無相無眾生

眾生非有無 相亦非非相 倘能盡放下 無非非菩提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8世尊8如我解佛所說義8佛於然燈佛所8無有法得8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8

1、 須菩提¤復解其意2、於意云何¤問菩提3、如來於然燈佛所¤佛說我往昔、在然燈佛道場中4、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否¤彼時我有法門、得到菩提道義么5、弗也8菩提答沒也6、世尊8先答其意、而復解題7、如我解佛所說義8菩提言、以我所解、如來所說之義8、佛於然燈佛所8如來往昔、在然燈古佛道場中9、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8以偈明其義

偈雲

菩提深解塵勞法 是故無有得法相

法塵何能為正覺 無法無相即菩提

佛言須菩提、是指前節所說、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如來恐其、未來眾生、有發菩提心者、難明其義也。今復以身作則、開示我等於未來、發菩提心之義也。於意云何、問於讀誦之人、能明其菩提道義也。如來於然燈佛所者、以身作則、使未來之人、明其義也。復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否。是反覆開示、當前讀誦之人也。開示者何、當無執著心、當知菩提、無有定法、亦無諸法相也。無定法者、無有規定、某種法門、為菩提法門也。無諸法相者、無執著發菩提心、之法相也。須菩提答言、弗也、此之謂也。復稱世尊者、凡是能發菩提心者、世出世間、皆尊敬此人也。如我解佛所說義、當解如來所說之義也。此義者、發菩提心之義也。菩提心者、猶如虛空之中、慧日當中之時、即是得、菩提心之時也。若執著發菩提心之相。即喻空中、出現一片、白雲之相。遮於日面、而使慧日之光芒、不得明晰而發輝。如忘失發菩提心者、即如空中、出現一重霧障、障於一切、雖有耳目、而不得見聞、慧日之真體也。初發菩提心之人、不可執著、亦不可捨棄、當晝夜六時、即華言、二十四小時、以及剎那剎那、應回光反照、照明其心。凡有舉止、是乎忘失、與無忘失、菩提之心耶。當自審之、其如舉止行住、能暗合菩提心、之道貌者。其時即真心明而、本性見也。既明心而見性、此人在無意、發菩提心中、剎那剎那、無有不是、菩提心之處。即為全心菩提、全性菩提、以及全身菩提、而所謂、無求無得心中、而證其、菩提之道性。佛於然燈佛所、如來往昔在然燈如來道場中。其如某甲、一時見聞、金剛妙義者。某甲他日、即言某於往昔、在釋迦如來道場中。是故三世十方、一切如來、如是如是。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是無有定法、而得菩提也。是故菩提、無相無言、亦無執著。猶如電視台、放射什麼、見什麼、無放射時、空空如也。亦如渡人舟、既到碼頭、當舍舟就岸、取路回鄉、而不可負舟而回歸。舟喻菩提、取路回鄉、喻歸覺地。此喻即為、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也

佛言?如是¤如是¤

1、 佛言?記者見語2、如是如是¤即是如來、讚許菩提前節意、其義是、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如是如是者、彿說我如是、汝須菩提、亦復如是也

如是如是者、過去諸佛如是、現在學佛如是、未來成佛如是。是故菩提、深契佛心、故如來贊言、如是如是。佛與汝心、如合符印、如如是是。無妄真心、亦復如是如是

偈雲

欲解如是奧妙義 當學菩提契佛心

如修一切福報相 諸天人爵為後天

一切相作一切形 一切心作一切身

一切業相一切報 一切心轉一切輪

我心若是如是心 是則名為菩提心

我心分別九類相 是則名為諸眾生

如是信持如是解 如是讀誦如是音

如是斷妄入法界 如是絕欲世間希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 須菩提¤復喚須菩提者、復嘆菩提、深入其義也2、實無有法¤實實在在、沒有菩提之法門3、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沒有什麼方法、能得無上正等正覺義。菩提二字者、佛也

須菩提前言、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者、即如來深贊其義也。其義者何、菩提深明其義、知其法意甚濃、而津津有味、其道義而無窮。然而眾生、無明其義、嫌其重三疊四。恰格格不入、則莫名其妙、莫知其義。所謂已悟者、瀝瀝分明。未悟者、沉沉煩悶。而非外道外授、一世終身、不明一滴之義也。或有用諸魔術魔力、通他人心、障人耳目、自謂為道為妙。現諸怪事、迷惑眾生、他日三塗、不堪設想、實為魔鬼附體、其罪累、無窮而無極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1、 須菩提¤接二連三、說明其義2、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那時如來、若知道有方法、能得到菩提者3、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我若知道、何日當得菩提者、即不需我師而授記4、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因其那時、我在然燈、佛所之時。即我未得菩提之時。故不知來世、當得菩提、成正等覺。為何不知耶、因未得菩提、未成正覺、故未得佛眼、因無佛眼。即不知、當來下生、而成佛。因此而授記

所謂未得菩提、不明諸佛事。如初果不明、二果事。二果不明、三果事。三果不明、道性事。道性不明作佛事。是故、然燈授記與釋迦。釋迦授記、與彌勒。然彌勒授記、與受持讀誦人。是三世綿綿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1、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我、真實沒有、秘密法得菩提2、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我未得菩提時、故不知、來世當得作佛、因此、我師然燈、為我授記、使我得知其義3、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我師然燈說我、再來世間、當得成佛、其號為釋迦牟尼4、何以故¤怎麼講5、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諸法如義者、即常住六塵、善於分別、而無染住。亦無分別之相、其名為諸法。如如不動、圓融湛潔、心週三世、性遍十方、其名為如義。所以初果不知二果事。如來者、上覺無始、下覺無終。亦名無所不知、無所不覺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重複付囑讀者、勿可著四相 也。如有法、能得菩提者、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然燈古佛、與我授記。經雲、初地不知二地事、乃至九地不知十地事、以及、十地不知如來事。故法華會上、五百授記、三千退席。退席者、非如來驅出、而是自退。當參。所以授記方知、來生當作佛。作是言、然燈言也。汝於來世、當得作佛、指釋迦來生、當得菩提、號為釋迦牟尼也。釋迦翻能仁、牟尼譯湛潔也。能仁大慈無方、湛潔清凈無為也。釋迦授彌勒記、亦如是也。何以故、總結意。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也。如出世間、有為無為、燒火煮飯、以及大小便處、無處不是、如來諸法如義之處。是故凡夫、觀諸法是凡夫相。賢聖觀諸法、是賢聖相。佛觀諸法、無相無執、猶如幻夢泡影。然而幻夢泡影中、無有不是如實相之處。是故名為諸法如義者。學佛兒、勿可自誤而誤他。當知在在處處、皆是如來授記之處。行者、能無我相、我執、人、眾生、壽者、相執。即無記之處、而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已矣。當心參。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 若有人言¤倘若有其他人濫言2、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賴說、佛得作菩提之法3、須菩提¤呼名解義4、實無有法¤其實沒有、規章制度之法門5、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執著如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真心本性與智慧、非從外來、亦非由某處而來。本自故有、不明曰得、此論正義也者。菩提者1、真心2、本性3、智慧。此三者、人人具足、只因三業二障。遮於真心本性、故有智慧、為妄識所迷惑、故不能現於目前。是故在凡為三魂、即邪心、頑性與妄識。在聖為真心本性、與智慧。在佛謂無上正等正覺、到彼岸。是故在凡、心性為識所轉、九類相不無、故生死不了。在賢心性識、覺而不透、故名為初二三果、亦名為、初地至九地。在聖心性識、覺透而不清凈、故名為道性、亦名為十地、複名為摩訶薩。在佛為無上正等正覺、亦名到彼岸、複名為大覺世尊。七魄者1、見2、聞3、思4、覺5、觸6、法7、藏識。法即意。藏識即覆藏是非相也。修菩提者、當轉妄想、為真知。當轉九類相、為實相。當轉分別識、作大智慧。當轉色聲香味觸法、藏識作無四相。在無四相、無執著性中、能大用。大用時、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知、無所不覺。是故如來、覺十方、覺三世、覺一切故、故名大覺。學佛兒、當參密宗大懺悔文內、五十二字。其文曰。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略解最後一節。法界眾生、即本性眾生、同得菩提、當無得相。解此兩句、非禪而外、無有這樣解法。學佛兒、當參。涅槃經中、最後雲。當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是也

偈雲

菩提得與非得義 皆是凡情妄所為

無相菩提無言說 無言說中當自參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1、 須菩提¤呼菩提者、前言未盡也2、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自謂言、我所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3、於是中、無實無虛¤在此中間、不真亦不假也

如來複向菩提言、如來所得菩提者、於菩提中、不可有得相、亦不可無得義。前節言、實無有法、得菩提者、是斷見取二惑也。若執著、實無有法、得菩提者、即是斷滅諸法相也。是故見取二相、不可不斷、然而亦不可斷滅諸法耳。所以不斷見取、不可得菩提。倘若斷滅諸法、亦不可得菩提。當如長河水、流而不息為菩提

譬喻偈

今日不可無今日 是故今日不可得

今日有無皆非非 非非之中有菩提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1、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佛說、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有為法、與無為法。以及舉心動念。洒掃除糞。舉手投足。皆是佛法、亦無執 無執二字、含多義……

法者治也、治諸邪妄、與諸執也。如百葯治百病、如愚來智治、蠢來慧治。六欲無常無我治。淫如毒蛇、能吞慧命、用白骨觀、無相執治。若生諸相執、當用無法相治。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凡夫、見一切法、即住一切相、而生一切、執著邪見心、即隨相而轉、隨邪而住、所以生死、而不停。是故佛見諸法、無情無欲、無諸妄執、如如不動。在如如不動之中、轉大法輪、雨大法雨、普潤一切、亦無法輪法雨相。諸法如掃帚、妄執喻糞穢、既除妄穢已、當放下掃帚。諸法亦如是

偈雲

若見諸法無法體 無舍無取轉法輪

如如不動亦無相 是名為說一切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1、 須菩提¤反覆之義2、所言一切法者¤如來所說諸法者3、即非一切法¤所有諸法、皆不真實4、是故名一切法¤幻夢耳

佛對須菩提說、如來前言、一切法、皆是佛法、是故且之詞。即非一切法者、不可無法、亦不可執著、諸法塵相。是故名一切法者、法喻筏也、既過識河已、法亦是塵勞、即當舍之。是故真心本性、智慧之妙力、悟則見、證則徹、而非凡夫俗子、所能知見之

所謂偈

夢中三千界 覺來六尺軀 六尺軀亦夢 再覺即真如

一切諸佛法 亦是夢所為 當體真如義 而非凡所知

知者常自覺 不知恆不知 欲知真法味 無識即成智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8如來說人身長大8即為非大身8是名大身8

1、 須菩提¤佛向須菩提言2、譬如人身長大¤倘若有人、身高體大3、須菩提言?記者見語4、世尊8敬詞5、如來說人身長大8須菩提重複佛語6、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8須菩提、解義答佛身大身小皆是幻泡影兒。非真實相

佛向須菩提言、比如人身、高而且大者。須菩提答言、佛耶、世尊說、人身高壯、且大之義。按弟子解、其身大如山王、小若微塵、均為有相有執、甚至壽命千劫、終歸於盡、如大地山河、大而且堅、以佛眼觀、若晨星暮日、轉瞬則無、是故、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之義

偈雲

身大如山終有盡 凡屬有為皆假名

心性無礙智慧足 覺滿一切身徧天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明菩薩¤

1、 須菩提¤如來繼續向須菩提言2、菩薩亦如是¤如上所說、復明於下3、若作是言¤行菩薩行人、若如是言4、我當滅度無量眾生¤我應該見眾生、度眾生5、即不名菩薩¤見相不無四相齊彰、執著諸有、故非菩薩

佛繼續向菩提言、修菩薩行者、亦如是。即上章所言、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之意。有符合、修菩薩行者之義。倘修行菩薩行之人、自謂我當滅度、無量眾生者。即不名為菩薩。即不明眾生為妄所造、當息妄。菩薩者、普度有情也。雖然普度有情、亦不作、普度有情相、仍無普度想。雖度盡心中、一切妄想煩惱盡、亦不著度盡相。雖見世間、無量眾生、亦不可生、諸見相、復不可生、無見相。仍不可生、度相與非度相 行讀恆、行讀形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1、 何以故¤如來自問自釋意2、須菩提¤當心聽3、實無有法名為菩薩¤真心本性、大智慧中、一塵無染。所謂有法、即是塵相。是故佛說、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菩薩者、斷諸有也

法喻晨光旭日、普照一切。凡是眾生之類、生死業報、均在其中、日至夜中、猶如一劫、是故諸法、無常無我。佛喚菩提、非我是誰。實無有法者、切不可、執著法塵、當至寶。是故佛說、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菩薩者、普度有情也、度者滅也。滅一切相、即生一切智慧。故名為菩薩、亦名覺有情。覺有情是苦、是苦集、即當滅道。滅道者、即滅法也、滅法者、無相也。亦名、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菩提薩埵、即摩訶薩、更名補佛之處也。是故、初二三果、為信悟證覺。道性為已覺。如來為大覺世尊、大覺者、真心本性、大智慧中、塵塵世法。亦無塵法之相。是故佛說、實無有法、名為菩薩、世尊者、無有不尊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1、 是故佛說一切法?所以佛說、實無有法、名為菩薩2、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佛說一切法、使諸有情無四相。以無四相已、亦無一切法

是故二字、即表前言、佛說一切法。舉心動念、皆是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能無四相之人、一切法、無有用處。所謂無四相、即無業緣、無業緣、即無生死。倘若無相、色身雖存在、其心性慧命、已登覺地矣。所以世間與法、是四相業緣、所造成。倘無業無相、即無世間。亦名出世間

偈雲

一切法治一切業 無業無緣亦無法

世間確是眾生造 無業無相世間空

無法無相空一切 空中確有大法王

空色皆無名正覺 正覺處處說正法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1、 須菩提¤佛命聽其意2、菩薩若作是言¤倘若修菩薩道之人說3、我當莊嚴佛土¤我當莊嚴、心中佛土、與世間佛土4、是不名菩薩¤以意識心而莊嚴、是不名菩薩

倘若真心、修菩薩道者。當依定慧至寶、而莊嚴心中、清凈之佛土、而不以為功、亦莫欲人知、人見之。而非凡夫、以金銀七寶、莊嚴諸相為佛土。自以為功德、而自豪、與求福求報者、此類之人、非我弟子、即不名為菩薩。故妙定經言、若人造作、白銀精舍、滿三千大千世界、雖有無量、布施福德、謂心有能所、即非菩薩、不如一念、無能所心、所得功德、勝前福德、百千萬倍。心有能所者、四相也。猶如本經所言、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而莊嚴心、為清凈佛土。亦無莊嚴之相、即名為菩薩。其二、若菩薩常生清凈心、即名為莊嚴佛土竟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1、 何以故¤如來自問自釋前意者2、如來說莊嚴佛土者¤佛自解、莊嚴佛土義3、即非莊嚴¤不可執著莊嚴相4、是名莊嚴¤如著相莊嚴、為非莊嚴、若心無能所、而生清凈心、在非莊嚴佛土中、而名為真莊嚴佛土成。清凈心者、無四相也

前言、我當莊嚴佛土者、我當二字、是能所之心、故不名為菩薩。今復言、如來說莊嚴佛土者、若無能所之心、即名為莊嚴佛土。即非莊嚴者、凡夫以莊嚴、當功德相、與福報相、即為非莊嚴。若菩薩莊嚴者、自心清凈、本性妙湛、覺慧光明。以清凈妙湛、光明為莊嚴、是名莊嚴佛土竟、亦無清凈妙湛、光明之相、猶如虛空凈月、無一切障礙、普照大地、亦無普照、大地之相、即名菩薩、無相、莊嚴佛土成、是名為莊嚴佛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1、 須菩提¤如來繼續啟發2、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倘若修菩薩道者、能覺悟我法皆空、生滅無常3、如來說名¤佛說此菩薩4、真是菩薩¤是真修菩薩道者

須菩提者、如來續向、讀經人言也。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通即悟、

達即證也。無我法者、我因業生、法緣人立、業如種子、是故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得生人天、惡當入三塗。善惡具遷、當登覺地。是故我因業生、無業即是真常。法者、喻人口渴當取水、喻人腹飢當用飯。喻人貪淫、當說白骨觀、喻人圖利、當說幻泡影。喻人學佛、當說無四相。是故我即是相、法本是空。緣人而立法。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心無能所也。心無能所者、一事無能、亦無所住也。住者貼也

偈雲

若悟佛喚須菩提 莫推莫挪卻本來

若名菩薩仍是相 無名無字見真諦

通達本來是通達 只因業阻與障遮

無我無法真面目 妄說多少假名詞

若無人我法何用 無妄無真法亦空

若空一切人我相 塵塵剎剎見世尊

如來本無來去相 因我而去無即來

說有說無皆是妄 無我無說是佛陀

有名皆是虛偽夢 無名無字遍十方

真是亦有三千相 無是無非即真詮

諸法猶如門隙光 光本故有門屋遮

悟法即是開門相 證道出門見故鄉

勿貪勿染莊嚴相 勿求勿希是佛心

信步疾當歸大道 大道之間見親娘

我本親娘身所生 非一非二是如如

如來覺性本自有 欲求覺性隔千山

勿求三藏十二部 勿貪佛說五大宗

若識本心無識相 如來真法在其中

以上九偈通嚼碎 一口吞入在腹中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8如來有肉眼8

注 不讀否..亦作否

1、 須菩提¤代表性2、於意云何¤怎麼講3、如來有肉眼不¤佛言、如來有肉眼么4、如是世尊8菩提答有耶、佛耶5、如來有肉眼8菩提復言、如來有肉眼、有色身

如來有肉眼者、如來至上達下、五眼齊彰也。而非凡夫、只有肉眼、能識世間、有相之人物。更非牛眼識草、狗眼識糞、甚至雞眼識蟲、蟲眼識污泥濁水、非可推比。然善知識之間、肉眼識別、很有差別。當知眼為六根之首、亦是覺性智慧、真心之根源。恰是發菩提心之綱領。故眼明而心朗、心朗而性潔、心性明朗而純潔、其智慧自然而生長。是故智成而慧足、即菩提成、而弗可疑也。猶如欲登五層之塔、弗由地面起足、弗可至上層、以及至頂。肉眼者、基層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8如來有天眼8

1、 須菩提¤當知2、於意云何¤當解3、如來有天眼否¤當答4、如是世尊8當言5、如來有天眼8當有.

佛有天眼者、普觀諸界、遍察十方、以及三世、無所不知、無所不覺。天者、大數三界、一十八重、每重之間、其天界、與名號甚繁。每一天界、均有三世十方、如層越高、其天與界越甚、筆難盡書。越三界上、非一兜率、其天名號、超三界之甚。如世間大德、大福大職之人、亦屬諸天人類。是故天眼、超諸肉眼之上。然而天眼、差別很大、世人若有智慧與定力、亦可得其、分證之天眼。是故如來五眼齊彰、他人莫及。然彌勒菩提、雖登補處、四眼具足、而佛眼有而無多。必須待到、當來下生、作佛之時、方才具足。諸天雖繁、一心所造耳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8如來有慧眼8

1、 須菩提¤佛呼持經者2、於意云何¤能解么3、如來有慧眼否¤佛問受持讀誦者、佛有慧眼否4、如是世尊8我佛眾生、三無差別如是知見、當有慧眼、故名為世尊5、如來有慧眼8自他不二、一視同仁、其名為、有慧眼

讀者當知、如來問於菩提者、如來有慧眼否。如來以身作則、使諸讀者、明其義也。佛問於菩提者、是問讀者也。有慧眼否、希讀者、勿可推三阻四、且非問我、而是問於菩提者。當知菩提是誰、誰受如來所問意。然而菩提答言、如來有慧眼。當知所答、如來有慧眼者、實是根性、本心與慧源、一眼所周轉耳。一眼者、真心也。周轉者、如是轉也。慧眼者他人莫知、亦莫能見也。故有慧眼者、視諸一切、與凡夫同見、而不同得、得者用也。如來有慧眼者、讀者當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知世間、是業所造、知九類是心所成、知大地山河、萬物諸相、與諸眾生、因障而有、因報而成、知諸眾生、顛倒是非與真偽。凡是有情、均是認幻為真、認賊作子、以緣識心而生情。猶如蠶吐情絲、自愛自縛、自繞自纏、百千萬圍、自為得計、希望享受於千劫、然而一旦、投入湯鍋、即為泡影。其慧義無期、窮劫莫能盡宣、無名人、略言其意、希諸後學、自悟而自得。勿可貪諸多聞、是故多聞者、難入其妙悟。慧眼者、是萬法之首、亦是諸波羅蜜之上也。慧眼者、如無漏之器、而非天肉二眼、確是有漏之具、無漏者、喻金剛寶器、盛諸慧水、甚至劫盡、永無遺失、有漏者、天肉二眼、業力所成、業為無常、即漏。所以慧眼名悟、法眼名證、悟而少證、名為散仙、散仙者、七趣也。七趣者、亦在三界之中、是六道、而非六道也、然而生死、弗能了也。慧者、明其道也。如慧靈言、渴來茶、飢來飯、洒掃應付、心表無邪也。空無四相、慧命即在其中矣。心者、真心無妄也、表者、身相也、無邪者、無相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8如來有法眼8

1、 須菩提¤如來使受持人、應發菩提心、當諦聽2、於意云何¤問受持人、能無識心相么3、如來有法眼否¤受持人、能徹悟真常、即得法眼之義4、如是世尊8受持人倘能、真心無妄、即為如是世尊5、如來有法眼8法眼者、人人具足、世間之人、因業所遮、故不可見法眼、如來有法眼者、無業所遮也、故名有法眼、世間人、若無業遮、亦名有法眼

如來有法眼者、有無皆是客語、而非真常。寄有而明其義也。法本無相、以眼而顯法也。法本是塵、寄塵而入其道也。如來言、有法眼者、如筏喻也。法眼者真心也。有大德言、當睜一隻智慧眼、照天照地照世間。一隻智慧眼者、真心明也、照天照地照世間者、本性見也、大徹大悟也、亦名法眼、見而能用也。倘能大用、即名到彼岸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8如來有佛眼8

1、 須菩提¤如來召喚當前人2、於意云何¤問當前人、其意若何3、如來有佛眼否¤問當前人、佛有佛眼么4、如是世尊8當前人答、本心如來、如是有、我等未來時、亦當如是有、世尊者、佛我如如也5、如來有佛眼8如來現在有佛眼、我等未來亦當有佛眼

如來有佛眼者、包括法慧天肉四眼、在其中矣。所謂如來、五眼齊彰、普照一切、上至無始、下達無終、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知、無所不覺。所謂自覺覺他、覺性圓滿、亦名覺行圓滿。橫遍豎徹、無有不是、如來行藏之處。藏即住也。甚至補處、尚且不知、佛眼之徹、何況註解人耶。予所註解、是按照大乘經義、而發揮者。予只有父母、所生之眼、其他一眼也無、希讀者、知而諒之信之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8如來說是沙8

1、 須菩提¤發言詞2、於意云何¤問意3、如恆河中所有沙¤喻恆河中、所有之沙4、佛說是沙否¤如來說是沙耶5、如是世尊8菩提答佛說、是沙、佛耶6、如來說是沙8菩提復答佛言、是沙、我菩提說亦是沙

恆河者、是印度主要流域、彷彿中國長江形。佛問五眼者、而以有相顯無相。復問河沙是河沙、故菩提答是河沙、亦是有相、顯無相之道耶。譬喻、欲登無為峰、必由山坡而上、方可至覺地。欲渡識別海需用舟艦、航行才能到彼岸。故山坡舟艦比有相。無為峰到彼岸、喻無相。其二、所以凡夫、以凡眼見、處處是見取相。法眼人、用法眼觀、處處是解脫知見。是故、凡法同見、而不同用。河沙者廣泛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8世尊8

1、 須菩提¤佛接連向菩提啟發2、於意云何¤汝心得耶3、如一恆河中所有沙¤如千里恆河、水中兩岸、以及河底、所有之沙4、有如是沙等恆河¤比喻恆河中沙、所有沙數、一沙一恆河5、是諸恆河、所有沙數¤如沙數恆河之中沙數6、佛世界¤如上所說、一沙一佛世界7、如是寧為多否¤這樣可算多耶8、甚多8須菩提答佛言、很多9、世尊8菩提接稱世尊。是敬意。復請解其義

解 一大千世界 即名三千大千世界

本地球、及日月星辰大地山河、萬物眾生等、為一小世界、千小世界、為一中千世界、千中世界、為一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世界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千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1、 佛告須菩提?佛對須菩提言2、爾所國土中¤即恆河沙數之恆河中之沙數、佛土中3、所有眾生¤是河沙數河、之沙數佛土中、所有眾生之類4、若干種心¤即無量無數眾生、悉皆舉心、動念之時5、如來悉知¤如上眾生之數、所生諸心、如來悉知悉見6、何以故¤怎麼講7、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佛說一切眾生、舉心動念、皆是九類妄想之心、而非真實8、是名為心¤姑且為心吧。按世法從權而言、如來心中有六通(1)、天眼通見三世(2)、天耳通聞十方(3)、他心通知九類(4)、宿命通覺始終(5)神足通無障礙(6)漏盡通如意足。六通如覺鏡、用則彰、不用則藏。而非魔鬼他心通、而能可比也

附公案與附言

往昔唐代宗時、西方來一比丘、自號為大耳三藏。自言有他心通、代宗天子、請國師試之、國師即南陽忠禪師。國師問大耳言、老僧心現在何處。大耳答、在西川看競渡。少頃復問、老僧心現在何處。大耳復答言、在天津看猢猻。國師寂少頃、更問、老僧心現在何處。大耳答不知矣。師呵曰、他心通現在何處。解。國師先回憶二妄心、而探之、後以無妄真心、而試之。此類他心通者、面對生妄心人通也。其他均不通、是為魔鬼之術、九類中邪類也。劫盡時、亦難了生而脫死。是故凡夫、驚奇好讀號異者、不鮮。往往墮彼之類者。有之。附言。予於一九五七年、在古山學戒時。見丈室中有對聯一副

其聯曰

任汝神通廣大、雨寶彌空、總是鬼家活計

不若一事無能、尋草作葯、坐令天下太平

其二 大寮下 其聯曰

燒火煮飯明祖意 擔柴運水真功夫

這兩副對聯甚妙。凡看即凡。聖看即聖。得果證道看、即得果證道義。學者當參這兩副對聯。字字句句中、有妙諦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者。猶如電視、發射台、比喻眾生心相、而動蕩。如來悉知者、如各落各處、電視機也。所謂何台何事、電視機中、一目了然。即為如來悉知悉見、如用則彰、即開何台即見。無用則藏、即關即無。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者、如發射台、剎那剎那、不停而過、電視片上、亦復如是、所過之處、既無跡相、亦無跡形。所以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者。非心者、悉皆是妄、生滅無常之心。豈有得失、與是非耶。是名為心者、姑且暫作、之名也。電視喻者、如用指標月、切不可、講指當月、應當以指方向、而觀空之月。真月當空、不悟證者、即不可見、何謂也、惑雲妄霧、重疊故。不可將指當月者、不可執四相、握法塵、當作是真如。欲悟證者、聰明伶俐之人、勿能者、為何、見相是相也。所謂佛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

偈雲

若有我佛眾生相 三世妄心不停留

倘能無相亦無得 摩訶般若波羅蜜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1、 所以者何¤前言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如來加以闡述2、須菩提¤汝當諦聽3、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心已熄4、現在心不可得¤現在心虛誕5、未來心不可得¤未來心未至

偈雲

三心名虛妄 故名不可得 真心本如如 即為如來心

所以者何、如來反覆闡明、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者。復喚菩提、是喚醒讀者、當修去諸妄、而顯本來、菩提涅槃、之妙心、靈性之大道。所謂過去心、悉皆荒誕、泡謝而影沒、故名為不可得。現在心、剎那剎那、遷化而無停、故名為不可得。未來心、緣諸妄想、無際而無生、故名為不可得。所謂三心、均不可得。然而諸心是妄、倘若息妄、全心即真。在不可得中、得見本來之心矣。所以凡夫觀心、全心是妄、以妄投妄、妄妄弗止。皆不真常、諸妄之心、偏於何類、故生何類。所以得果觀心、見諸塵相、猶若泡影、於泡影內、悉見真如、故棄諸塵幻、鋪道修筏備入於彼岸。所以證道觀心、見諸色相、非妄非真、在非非中、卻見真心、妙湛不動、清凈無為、待常住於覺地。故本經從五眼、直至未來心、不可得者、皆是權教、所謂如來大慈、以權而顯實、即教之以權、由權而轉入於實也。權者、舟筏也。實者、覺地也。既至覺地已、舟筏亦當舍之。所謂妄心、偏於何類、故生於何類者、所以性隨心轉、形隨性生、緣駝馬之形、由自性負重而生、故雞鵝之相、從本心好財而成 好讀號 是故凡夫、欲出生死、需修無我之心、養成了道之性、即可入賢聖域矣。何謂棄諸塵相、鋪道修筏、備入於彼岸者、舍諸有相、入無生忍、為棄諸塵相鋪無諍之大道、修無我之舟筏、備儲無相、覺王之岸也。何謂妙湛不動、清凈無為、待常住覺地者、精明妙徹、如如不動、在不動中、放大光明、無所不照明也。真如清凈、在無我中、無不是我、他日下生、成具足覺。故凡夫見十八界、生情慾心、聞二十五、有憎愛性。所以見聞二惑綿綿無期、五陰無可遏止。是故善者、染住於善、惡者染住於惡。倘染住善惡二相、即生死永無了局。所謂得果之人、都不染住、何況生道性之人、而修菩提無我之相乎。所謂居士、過江而沉寶、不作有相之施、其意義與道性、善莫大焉、其本末無可衡量與比。有人問予、某可能得果證道耶。答未也、予喻無足之人、端坐於四衢道中、有人來問、前途之方向、予答曰、向某方是、三塗之處、向某方、是三善之處、向某方、是三界天處、向某方是、稱性菩提彼岸。然予因無足、故緣弗可前進、只能端坐是處、作指路之明人。復問予修何行讀恆、答、見諸色聲、無糾纏心、別無所能、何足道哉

偈雲

三心皆是妄 是故不可得 能無人我相 即是不動心

心潔性亦凈 性凈體亦真 體真六根利 五蘊轉五力

稱性滿十方 遍恆沙三世 無比亦無相 無相心無邊

若無三心相 處處見如來 有人來問我 我知我不知

知與不知相 皆是生死緣 無緣無生死 無無證菩提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8此人以是因緣8得福甚多8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1、 須菩提¤佛向菩提說2、於意云何¤其意義解於下3、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比喻有大施主、布滿大千世界、七種無價珍寶4、以用布施¤全部托出、施佛及僧、與諸人民5、是人以是因緣¤此大施主、所得因緣、與果報6、得福多否¤此大施主、所得福報、多而大么7、如是世尊8須菩提答、這麼這樣布施者、佛耶8、此人以是因緣8此大施主、布施這麼、廣大之因緣9、得福甚多8須菩提答佛言、此大施主、所得福德之相、甚多耶10、須菩提¤如來複向菩提言11、若福德有實¤佛復向須菩提、解釋說、此施主、沒有得到、真實福德性12、如來不說得福德多¤此大施主、所得到之福德、是幻夢無常、有相之福德、而非得到、真常無我、無相、無有言說真心妙慧、湛福德性13、以福德無故¤此施主、所得之福德相、如在夢中、所得諸相耳、醒悟之時、方知夢中福德相、皆是無常無我之相耳14、如來說得福德多¤佛說此施主、是夢幻福德、而非真實、更非真常、非本性無我、非真心無相、之福德性也。學佛兒、當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如來問於菩提、其意、云何也。其二、某甲本心、本性問於本識、於意云何也。何為本識者、本識無妄也。即見聞六塵、不被六塵、污染而迷惑。倘見六塵、遭六塵污染、而迷惑者、即名為妄識也。其本心本性、亦復如是。所謂有妄無覺、心性識、為三魂、即名六道也。故有覺無妄、心性識為三身、即如來是。何為七魄者、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知味、身覺觸、意識別、與意思妄、為七欲、是故凡夫有欲無覺、為七魄。故如來有覺無欲、為七覺支分。所以眾生魄力妄、為妄所轉、其名為自轉生死輪迴也。是故、如來魄力覺、不為妄轉、而能轉妄成覺、故名為、大覺世尊也。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者。假若有大施主、將大千世界之內、所有物質等類、皆化為七種、奇珍異寶、上施諸佛、下濟眾生。是人以是因緣、得佛多否。佛問菩提、此大施主、有這樣因緣力故、其施主、所得福報多麼。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答佛、如是世尊、即是耶佛耶、此人以是因緣、即施主、有這樣因緣力故、得福甚多、即此施主、所得有相福報、多而大耶。如來複呼菩提言、若福德有實。如來複呼菩提者、舍權就實義。若福德有實者。含義即是沒有福德。如來不說得福德多者。真德無相、多者塵相多。以福德無故。此施主著相布施故、名曰無。如來說、得福德多。多者、幻泡多、非真實也。無名人、略加譬喻、而寫於下、以明其義。若有一大施主用無量無邊七寶等物、向大千世界之內、上施諸佛、下濟諸有情類。施之無窮、亦無竭止。如飢與食、渴與飲、冬與暖、夏與涼、行與車船、住與屋舍。所有用具、以及行住之間。果林浴池、花圃魚塘、娛樂場所、如是等處。皆以七寶、配合而造成、此大施主、因緣力故、卻有一座、無盡寶藏、儲存無盡靈丹。大千界內、凡是人類、皆與一粒、其人若服、此粒靈丹、能延壽命、五百餘歲、在五百歲內、不生一切、諸疾病苦、快樂一世。此大施主、因緣力故、大千界內、諸類人等、欲見何樂、即見何樂、欲聞何聲、即聞何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如不欲見聞之時、即不見聞、與見聞人、兩無妨礙、大千界內、人人具足、某愛某樂、某人由心、而現某樂、人人自娛、各有各得、互不妨礙。插題。另有他人、祈求福報、造塔修廟、塑像裝金、禮佛拜懺、度眾齋僧、求五福樂、消災延年、悉諸慾望、順心而從願、如是等類、就是所求皆得、然而、終必有期、所以佛說、一切有為、如幻夢泡、用慧眼觀、如飲毒酒而取樂、何足道哉。插言終。接上。此大施主因緣力故、本身壽命、可能住世、三千餘歲、在三千歲中、無有諸疾、痛苦之病、亦無不如意之處、三千歲後、無病無惱、離別世間、善魂福魄、得生於福報天上、住壽千劫、此大施主、福報可為大否。然而。福報雖大、必有終期。可惜不如、一寶也無、須陀洹果、八反之畢、永無再反已。住三果天、待至補處、到補處已、與彌勒菩提等聖、同侶共參。入無為覺、報期圓滿、及登覺地、見如如佛。學佛兒、當舍有執、捷登無為峰。其二、佛呼本甲須菩提、當諦聽、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此節經文、是如來扭轉本甲、從無始至今、認妄為真、即生死不了、以貪為親、劫盡也不能、見本覺之慧命。所以如來大慈、首說著相、普施之事、而比喻、然後即說、以無相至要之言、扭轉於本覺。由劫始至今、貪妄之心、歸納於真如、實相之性海。即名為、轉貪瞋痴、而成戒定慧、轉六欲、為六波羅蜜也。附參學一則、猶如本覺須菩提、忽然給如來一口、咬破本甲皮肉、方見破處之血、非從外來、亦非他有、即是本身之鮮血、所謂不悟則不見、能悟則能見。見什麼、見福德性、非多非少、非有非無、其福德性、在其中矣。附傳燈錄、有大德言、超毘盧、賽釋迦、方為真佛子、是故未悟證時、不可說、已悟證時、不需說。後學者當精進。參參參

偈雲

佛呼菩提無別相 於意云何問真心

七寶皆是妄心造 無作無為本性天

若擁珍寶三千界 用以布施是妄心

其人因緣如是大 總歸有相必有終

得福甚多有何用 布施因緣頃刻中

不若無為虛空地 無得無求第一施

七寶堆成三千界 妄心塵相更無窮

妄塵卻是生死種 無塵無相主人翁

七寶屠刀何時放 名利苦海那日回

倘能無人無我相 大千世界一口吞

有相福德總有報 無相功德量比天

當斷三世福報種 善惡皆無第一參

無人無我無諸相 罪福齊無究竟天

無心能斷三世業 無我捷足證菩提

性遍一切無性相 心周三世不見心

無遍無周無諸相 是則名為覺世間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8世尊8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8何以故8如來說8具足色身8即非具足色身8是名具足色身8

1、 須菩提¤如來繼續向持經人開導2、於意云何¤汝能離妄合覺否3、佛可以具足色身見否¤如來說、汝等能見到佛、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耶4、弗也8須菩提答、不可執著、見相、不見相5、世尊8佛與菩提、本是一體、答世尊者、口與心契也6、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8我等不應該、以諸塵相當如來7、何以故8怎麼講8、如來說具足色身8佛說、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是度未明人9、即非具足色身8凡是有相、皆是虛妄10、是名具足色身8無名無相、其名為具足色身

佛呼菩提、自他不二、我亦是從。於意云何、問本心、應諦聽其義。佛可以具足色身見否1、如來問菩提、見如來三十二種色身相、八十隨形好、是如來法性身耶2、問我等、能見本覺法性身么。菩提答弗也、即弗可。弗可者、不可將身相當覺性也。所謂身相可見、是非常。覺性、雖不可見、而是常。猶如樹梢風相當知真風、非是樹梢。所謂樹梢風、塵相也。當知塵相、非真風、非不真風。所以真風、雖不可見、亦不可言其無。覺性者、亦如是也。覺性者、如來也。復稱世尊者、釋其意也。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釋曰。如來說具足色身。佛說三十二色身、八十種隨形好。當知身相、是生滅無常、如幻泡影。故言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來、身相住世、僅八十年、以佛眼觀、一剎那間。用慧眼諦、如及時雨、救度旱苗。既救度已、雨止復晴、當知雨晴二相、悉歸真如。佛說、即非具足色身。復說、是名具足色身者。既不可有、亦不可無、二邊不立、中道不停也。本來圓滿、何需假名、即為是名、具足色身。然而具足色身、法身中非無本來人人具足。如修十八界、空五蘊、無九類相、合為具足、三十二相身。亦可轉化為三十二應身。如八識中、識識無十惡、合為八十化智、故名為、八十隨形好。如來三十二相者、度中下根、之人也。欲明三十二相者、已寫於本解前、一百五十七頁中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8世尊8如來不應以8具足諸相見8何以故8如來說諸相具足8即非具足8是名諸相具足8

1、 須菩提¤如來向本覺言2、於意云何¤本覺當明其義3、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否¤汝能見到如來、一切諸妙、光明相耶4、弗也8不可以見諸色身相好、當作是如來5、世尊8心敬而口言6、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8不應以諸妙形相、當作如來正法身7、何以故8自釋其意8、如來說、諸相具足8佛說諸相具足、是權乘法9、即非具足8凡有形相、皆如長河之水、流而不住、凡不住者、即非真常10、是名諸相具足8化佛諸相具足者、雖是無常、然而法身中非無

佛呼菩提者、即是能受持、此經此意之人也。於意云何者、問過去未來現在、持此金剛、之義之人也。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否、即是化身如來、而問覺者、可能見我法身中、具足諸色形相乎。弗也、即是肉眼不可見如來法性中、具足色身諸相好。稱世尊者、因其世間、凡夫、不易化度也。而非智深慧熟之人、焉能出世間、而稱大雄、作世尊耶。稱世尊者、心生敬仰、自他不二、真心如如也。亦是自心自種一粒智種靈苗、即長讀掌即大、即為菩提覺樹。以待他日、坐於此樹之下、成正等覺。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覺者當知、如來者、法身佛也。所謂法身、無形亦無相、然而、無形無相之中、無不具足、諸色形相。所以肉眼能見、住世化佛、諸色形相好。法眼能見、無邊法身如來、諸色形相好、雖見是一、而凡聖卻是兩般。何以故、覺者入其、覺性境也。如來說、諸相具足者、佛指化身、形色諸相也、是故化身如來、色色無一不湛其妙者。其二、化身如來、色身具足、三十二妙相、八十種隨形好。覺者、能無二十五有、無生七情心、即得三十二具足妙相。能八風不動、八識不轉、五蘊不住、真心如如、妙性湛湛、即得八十種隨形好。八風者1、利2、衰3、毀4、譽5、稱6、譏7、苦8、樂、為八風。八識者1、眼識色2、耳識聲3、鼻識香4、舍識味5、身識觸6、意識法7、思識別8、隱藏微細識中、暗含種種、識別種子。八風八識之中、一一均含著五陰之相、覺者、能空五陰時、即轉五陰、成為八十種、隨形好、所謂菩提具足、無不具足、無不具足。覺者當知、菩提人人具足、只要內省、不需外求。倘內心無相、菩提即在目前。若心外求佛、千劫亦莫可、能見於菩提。見菩提時、即名見法身。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者。如來色身住世、具足諸相、僅僅八十年。以慧眼觀之、一呼吸之間。是故佛說、即非具足是也。是名諸相具足者、凡是有形有相、皆為是名。然而是名之中、在無我無相、真心之內、常見法身如來、無量妙身、諸色形相好。不悟、不證、不徹、不透之人、強以肉眼、欲見法身如來、諸色形相好、魔也。已悟證者、睜眼合眼、無處、無時、無有不見、如來法身、諸色形相具足好。雖如是見、亦無見執二相。其心性識、不染不住、一微塵許。在在處處、其心浩浩然、其性蕩蕩焉、其識兀兀乎、其覺境如是。是名為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1、 須菩提¤佛說須菩提哪2、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汝不可說、佛能說、許多妙法3、莫作是念¤汝不可有這樣想法4、何以故¤汝想得通哪5、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倘若有人說、佛以說法為宗旨6、即為謗佛¤即是誹謗於佛7、不能解我所說故¤即是不能明了、如來所說之道義

須菩提三個字、雖是替號、的確是正義。勿可推阻心性識、弗可弗明也。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作念說法、是生滅相。我當有所說法、即我塵相。真法性中、一塵無染、說法之相、從何而來。是故佛說、莫作是念。即莫可謂如來說、佛當有所說法之念。何以故、究竟怎麼解。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若有人言、三藏十二部經、非佛說耶。答、譬喻小兒、在樹下啼哭不止、其父在樹下、拾片樹葉、給小兒說、此葉是寶、正好玩笑、小兒見葉、即止啼、執葉而笑。略解。小兒喻遮蔽於真心、假名為小兒。在樹下啼哭、喻十八界、迷惑於本心、生諸有為相。不止、喻十二因緣、周轉不停。其父在樹下、喻佛色身相好、坐菩提樹下、演說無言、無相之真詮。拾片樹葉、喻說三藏十二部契經。給小兒說、喻佛說法、四十九年。此葉是寶、喻能聽是法聞此經、即能了生死而脫險。正好玩笑、喻能徹悟真常而證無法相。即得明其心、而見其性、證得無為、大道之義也。小兒見葉而止啼、喻諸相已無、萬物由我而轉、真常而光明、捷登於覺地。執葉而笑、喻徹悟是葉、非真非幻、非有非無。無執葉相、亦無非執相。其二希自悟自解、其名為止兒啼。如佛從案邊取花執手而微笑、迦葉微笑而接花。以心而傳心、即為始祖。學者當審之。插言。予略記憶、春秋大義一節。簡寫於下。某君、與弱弟、及臣、在桐樹下、君從樹下、拾一片桐葉、與弱弟言、封汝到某處為王、其臣向弱弟言、當君恩、弱弟及君、叩首而謝恩、君言、戲言耳、其臣言、君無戲言、其君即命、備諸車馬、從事人員、令弱弟、到彼接王位。學者當知世法、尚且如此、何況如來、無相出世之法耶。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者、是人執著法塵相也、法塵者、著相念經、拜佛、念佛、求佛者、以及莊嚴、世間種種諸佛相。何謂耶。是人以執著心求五欲樂。五欲者1、色聲香味觸2、五蘊3、五福等。求佛加被而攝受、雖得其願、其性是有為、即名為謗佛也。不能解我所說故。我字佛也。謗佛者、謗佛真實義也。真實義者、倘無執著心、念經拜佛、無希求意、無加被想、而莊嚴世間佛土、與心中清凈無為佛土、亦無莊嚴之相。無求、無貪、無住、無染、五欲諸樂之妄心。而真心如如、妙性湛湛。然說法聞法從何而來、從何而生。所謂一塵無染、萬緣萬法、通同放下。如是者、其名為、非謗佛也。能如是、即名為、能解如來、所說義也。所說義者、真實義也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1、 須菩提¤如來續向須菩提、闡明其義2、說法者¤談經說法3、無法可說¤凡有言說、皆是虛誕4、是名說法¤姑且名為說法者

如來反覆闡述、有無之法之道義。佛向須菩提說。說法者、即是有法可說也。無法可說者、即是沒有法、可以能說也。是名說法者、即是非說、非不說也。至理之要道、非反覆而弗可至也

偈雲

有無皆是客塵悟 中道亦是寄宿亭

說與未說亦如是 如如是是有真諦

有塵卻是無生客 已入無生主亦遷

其主遷至何處去 何處莫非覺性天

如如不動轉三際 湛湛無說演真經

濟公吞鴿明法性 二祖末後拜佛心

行船走馬見大道 舞台劇場說法廳

倘能無智亦無得 是是非非盡菩提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8頗有眾生8於未來世8聞說是法8生信心不8不作否

1、 爾時慧命須菩提?是阿難敬愛菩提語2、白佛言?是阿難見須菩提向佛言3、世尊8是菩提、向佛敬語4、頗有眾生8是菩提向佛請示題、頗有眾生、是指很多、信佛之人、而不明中道、之義者5、於未來世8是指那時、現時、未來之時、之世也6、聞說是法8是指佛說法意、其義是、無法可說、是名說法、即如來所說、反覆之義7、生信心否8菩提顧慮於未來世、頗有少慧之眾生、能生是法、之信心乎

爾時者、菩提啟請如來、開示之時也。亦是某甲、受持讀誦、此經之時。慧命者、須菩提也、然而慧命、人人具足、因其眾生、從無始而至今、遭六塵所迷惑、受五陰、而污染、所以不能、見於慧命也。然而阿難、稱菩提為慧命者、因菩提曾向佛言、所得慧眼以來、未曾得聞、如是之經。眼者、命也、亦性也。是故阿難、記憶最明、凡有見聞、入眼耳根、永無忘失。所以阿難記言、爾時慧命、須菩提者、是也。白佛言、是阿難見菩提、向佛請示語。請什麼示。世尊耶。頗有眾生。是頗有分別心、偏差性、多識少慧、信佛之人。於未來世、即現時與後世。聞說是法。指佛所說法者、是有法有說也。無法可說、是無法無說也。復說是名說法者、即非有法可說、亦非無法無說也。如來所說、轉而復反。於未來世、即於今後、少智無慧眾生、頗多而甚繁。聞說是法、即聞如是三反之法。生信心否、何能不生疑謗心耶。其二、彼等無慧之眾生、焉能而知、如來說是。三反至要之禪乎

偈雲

有智無慧不見法 有慧無智見法深

智明慧朗無掛礙 歡聚一堂樂佛心

無法無說玄妙極 無求無得法最尊

無去無來佛境界 無生無滅常樂天

頗有眾生見惑深 執著未來眾生根

根塵無著眾生相 是則名為度眾生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佛言¤阿難見語2、須菩提¤佛答菩提前言3、彼非眾生¤佛闡彼言、頗有眾生、佛說、彼非眾生、是實無眾生4、非不眾生¤亦不是無有眾生5、何以故¤佛自問自釋其奧6、須菩提¤佛呼名而解意7、眾生眾生者¤其人心有眾生相、即是眾生。其人心無眾生相、即非眾生8、如來說非眾生¤以佛眼觀、如來境界中、無有眾生相9、是名眾生¤眾生者、自業自障、自造眾生相。倘無諸業、既無諸障、無業無障、諸相冰釋。既無諸相、眾生相、從何而來。故名為是名眾生

佛言須菩提者、佛答菩提前言也。前言者、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否。佛言彼非眾生、何以故。眾生者、自業自障、自蔽於自心也、故名為眾生。倘無我執我相者、諸業即冰消、諸障而自釋、所謂佛我眾生、三無差別、一切為心自造耳。比如大海、諸妄如波濤、煩惱如怒吼、眾生如水中漚。是故、由諸妄而生煩惱、由煩惱心中、而出生諸眾生相。倘無諸相、即漚謝而成水。漚者、眾生相也、水者諸佛之心也。漚即無常、水即真常。有大德言、海不揚波、其義即如是。所謂佛言、彼非眾生、非不眾生是也。何以故、如來慮其當前、與未來、發菩提心者、有悟而不證之處、而復呼、自他不二須菩提、復闡其要也。眾生眾生者、即有眾生相、與無眾生相、之人也。如來說非眾生、真心本性、無妄相、妙識無染、亦無得、眾生即是佛。是名眾生者、有污染心、即是眾生、無污染心、即是如來、其人污染心、未曾清凈時、姑且為眾生。倘若清凈心中、無污染相、即不名為眾生、是故佛說是名眾生

偈雲

凡有言說皆是眾生相 無言無說無執無想相

無掛無礙無得無善惡 真心耿耿性納虛空藏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8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8為無所得耶8佛言?如是如是¤

1、 須菩提白佛言?記者記錄語2、世尊8菩提敬語3、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8菩提說、佛得無上正等正覺義4、為無所得耶8菩提復說、如來雖得菩提、然無所得相5、佛言?佛答6、如是如是¤佛說、我如是、得無得相、汝如是、證無證相。未來者、亦復如是

須菩提向佛言、是自向耳目之前、與本來未生心時、之先之時而言之。世尊者、菩提合閱讀之人、無妄無相、無見世間執、無尊相。無尊而不尊、故名為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這兩句。是菩提在金剛會上、將自悟自證、自示於自心佛前。恐其現未眾生、不明學佛之道義、寄此機緣、而啟請於世尊、以明其道義、使現在與未來。我合眾生、得入無為、徹悟證道之正法。而能直至於覺地。然而佛得菩提、亦無所得相。是故佛說、為無所得耶。耶者、得無得相、亦無非得相。猶如明日、是定有、然而今日、故不可見明日、當知今日、明日非一、亦非二也。所以佛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其義如如也。所謂得與不得、均不可說。得菩提者、得其道義也。何謂也得菩提者、只能自知、他人弗可見也。雖然菩提、無相無執、然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人弗可能明也。菩提說、為無所得耶。非得其形、而得其心也。若得形相、終歸滅亡。若無得相、其菩提形、如如不動、永無生滅、常在目前。所謂菩提、含於慧命。然而慧命、即是菩提。所謂菩提、問於佛者、故意也。故意者、作現在未來、之耳目也。而非菩提不明、此道義之義也。佛言者、心無塵相而言也。如是如是者、現過未來、諸佛修悟、證道之義也。以及今後、諸類眾生、得入覺地、應如是、修悟證解也。解字者、解脫九類相也。能解脫九類相者。佛也

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 須菩提¤提名使其凝神者2、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覺性、本空而寂3、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本來無有得到處4、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名如是如是

佛向菩提複述前義、我於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以及無有、一塵許所得之處。何謂也、菩提心光、人人具足、本來故有、非從外來、亦非內得。所以者何、是諸眾生、菩提心光、無有不具足之處。然而眾生、從無始至今、遭遇四相、而迷惑於本心、故不得、見於菩提、之心光。如失目之人、處於自家、寶藏之中、而不得見、七寶與六珍。倘能悟徹真常、即為開智慧。照明菩提、是我本來真面目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 複次須菩提?佛繼續對須菩提說2、是法平等¤心平等3、無有高下¤心無分別4、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實非虛

偈解

複次複次呼菩提 誰呼誰應誰入諦

誰是菩提誰非是 是是非非作菩提

無住善惡法平等 無著四相平等法

無生心時性平等 無著法時是法王

無有高下無人我 無得無求心即平

高下皆是妄心造 無妄高下及時平

菩提人人無缺余 誰無客塵誰菩提

得菩提已無得相 是名自心得菩提

菩提大道無見相 是名三藐三菩提

若求菩提求不得 無求無得見菩提

河清海宴無閑事 是則名為妙菩提

若解菩提真實性 非去非來證菩提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即是無妄心2、修一切善法¤本心如如、真性湛湛、妙識融融、無有不善之處、即是修一切善法3、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是真心、故有、而無相。得從何處而來、是故是名為得者。當知菩提、就是真心。真心即是菩提

以無我之心、轉貪瞋痴、為戒定慧。用無我之性、轉殺盜淫、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將無我之識、轉見聞思三惑、成大智慧、到彼岸。以無我之觀、所見所聞、無有不是菩提之大道。無我者、非無真我也、真我者、菩提也。真我者、非色身妄想、識別是非之心。倘能以色身、所見所聞之心、無染而無住、即為真心。能無動搖、此色身心、即非色身心、是名為、如來本覺慧命心。無人者、見諸男女老少、親疏恩怨之人、無有分別心、無有瞋恨心、無有愛欲心、無有挂念心、無有見取心、無有回憶心、即得無染住之心。而非無見於人也。能見如未見、聞如未聞、六塵無能、染住其心、迷於性識、即不被塵緣諸相而轉。是名為得不動三昧、亦名證不動地。以慧眼觀、見諸人相、皆是業緣而生、業緣而成。凡夫者、猶如夢幻泡影也。若業緣報謝、即非凡夫。倘有一絲半縷之業緣、生死仍然無了期。若無業緣之相、即名為證菩提。無眾生者、真心無妄、本性無邪、妙識當空、見諸世間、諸眾生類、無生諸相。知諸眾生、是業所造、倘無業緣、即非眾生。心盼業緣、人我不無、即名眾生。身心放盡、無是無非、即非眾生。如大圓寶境、心生何類、其寶境中、即見何類。學佛者、若無九類相心、即名非眾生。是故佛說、無眾生者、是心無眾生相也、而非無世間眾生也。無壽者、無執我壽、他壽、物壽之相也。諸壽之相、無常無我。非無真我、無相者壽、無相者壽、無窮無盡也。亦非無世間、萬物性別、幻壽者。是故書雲、人是萬物之首、亦名萬物之靈。無壽者相、萬物如如、身心如如、虛空如如、常住而無滅。無壽者、非無其壽也。其壽無窮、等虛空而無盡。無壽者、無此假名相也。是故佛說、無壽者、有壽必有終也。無壽者、無始無終也。修一切善法者、即修盡一切、諸塵相網也。修一切善法者、不住不遷、亦不泥於善法也。而非修於世間、福德福報、善法之相也。凡是有相、皆為塵相。無法無塵、即為修一切善法之道也。修一切善法、不生心、不動念、無是非、即善法。諸妄喻病、諸法喻葯、無病之人、不需服藥。無修而修、是名為修。無我人眾生壽者、為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得者、即無得相、亦無非得相。菩提者、無言無說、亦無形相也。本心正直、即是菩提。其心歪曲、即為眾生。本心者、本來無妄真心也。妄心者、歪曲其心、被妄所遮也。心無妄、即本心明。心生妄、即本心蔽。倘若用金剛尖刀、剝盡層層妄膜與邪見。其人本心及時放大光明、照破一切、邪妄之見相、無有剩餘之處。即名、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1、 須菩提¤如來喚名解義也2、所言善法者¤上節所言也3、如來說、即非善法¤依法身如來、諸法是空相、不可執著、善法是善法4、是名善法¤如筏喻者、姑且為善法也

如來向須菩提言、以無相、修一切善法者、即得菩提。得菩提者、是實中之權也。比喻是人、已坐天安門、城樓之上、不需再問、北京在何方。善法者、空空如也。而非世間、以七寶彌滿虛空、而行於布施、為善法。當以慧眼照明、權實二法、非非非。是故佛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如來者、非來非不來、心有塵相非來、心無塵相、非不來。欲見如來、千劫莫能見、無欲無見、本地風光即如來。慧眼未開、不可見如來、慧眼者、非師能授也。善法者、心如巨海、性不揚波、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1、 須菩提¤佛復召喚他、當心聽2、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假若於百億世界中3、所有諸須彌山王¤諸世界中、所有諸大山王4、如是等七寶聚¤如有百億世界中、諸大山王、數量之七寶、聚者集聚也5、有人持用布施¤假若有人、持七寶聚、普施一切、諸有情者

呼菩提者、自讀自聞自性自解也。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即我釋迦一佛土也。大千者、如一千為小千、千小為中、千中為大也。所有諸須彌山王、諸世界中、諸須彌山王、須彌翻妙高。如是等七寶聚、大千世界內、七寶如山王聚。有人持用布施、若有大施主、持此七寶聚、普施諸有情者。其人慧眼未開。當知七寶聚、即七情聚。聚集生死種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1、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經2、乃至四句偈等¤甚至單獨、受持讀誦、般若經中、某四句偈等、或只持般若經中一詞句等3、受持讀誦¤受為接受、持為執持、讀到無邪、誦到無妄4、為他人說¤向善深緣熟之人、而演說5、於前福德¤於前用大千世界、七寶山聚、所施福德而比之6、百份不及一¤如用大千界內、百份七寶、聚山之珍、而行布施、與諸有情、不如能持、四句偈等、一份之甚7、百千萬億份、乃至算數譬喻¤如是譬喻、無量數之數8、所不能及¤仍然不及、持四句偈之人、功德之甚。是故有為、其福德如恆沙、亦不及、無為一塵許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若有人、以智慧到彼岸之信心。用智慧力、在此岸大道上、能受持即前進、能讀誦即至渡口。即乘四句偈等之寶筏、直至於彼岸。寶筏者、能受持讀誦、四句意志也。此節經文、不用金剛二字者、是廣泛凌虛之義也。廣泛者、大藏般若部、達六百卷、可能隨從、本心性識、選而用之、故名為廣泛。凌虛者、雖廣六百、猶不及四句、能持用、若徹底放下、其心無相、性識如虛空、其真常覺性、放大光明、亦無放光明之相、故名為凌虛。乃至四句偈等、甚至行住坐卧、心不顛倒、等者、舉止如如也。受持讀誦、為他人說、非單獨、受持讀誦本經、與大般若中、四句等。然本覺心中、有無邊量、般若覺、故用之不竭、不用則藏密。為他人說、以無說無相之心、用般若力、證般若道、即名為他人說。於前福德、所用七寶布施者。百份不及一、即用七寶、布施百份、而不及一份持經者。百千萬億份、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甚至用、無量數份七寶施、仍然是有漏之福、終歸於盡。不及持經功德、無漏而無竭。其覺種靈苗、當來作大雄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1、 須菩提¤如來召喚我等者2、於意云何¤問本心3、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等勿可說、如來有念相4、我當度眾生¤我等勿可概念、說佛有度生相5、須菩提¤如來付囑我等意6、莫作是念¤莫可依賴他佛、度我等心中、有生歸無生7、何以故¤當無生其心8、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自當有相歸無相。無相之中證菩提。弗可說、如來能度我等、心中相。其名為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如來召呼須菩提者、召呼金剛會上、須菩提也。然而我等、開卷受持之處、以慧眼觀、本經即是如來。受持人、即是須菩提。讀誦者、自讀自誦、而自聞其音聲、即是聞佛音。於意云何、我等真心實意、神怡而心曠、即是得聞如來音。我等者、三世十方、平等而無相。如來真我與諸佛子、無分別相、是名為我等。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佛指汝等即我等也。勿謂如來作是念、然而法身、無念亦無相。我當度眾生、我當覺悟、如來無相、亦無度生相。若有一相、即非如來、亦非為佛子。須菩提者、過未現在諸佛子、無有不是須菩提。因業遮而障蔽故不得見於菩提。希見菩提心者、當無四相。莫作是念、莫作如來能度某甲、心相念。何以故、某甲心相、需自覺自悟而自度、假若佛能度者即墮於四相之中。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者、應緣而來、若有緣熟之人、迷於大道之間。如來用一手指、向某方指一指、其迷人、當依指點方向、而歸於家園。切不可以、如來一手指、當為是故鄉。學佛兒、當依本經為方向。是故佛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1、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倘若、是諸眾生、如來能度彼、而至覺地者2、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佛即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矣

如來複言、若有眾生、如來度者。眾生者、因妄而生緣、因緣而生相、是故心生何相、壽命斷時、其人心力、即投何類之相、而生其類。所謂心光不亂、毫髮無差。諸類本無生相、因諸眾生、各自本性、各有差別、造成諸眾生相。欲度者、自心無相、即覺地光明。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指讀者意、若以佛度我、如來及我、皆墮落於四相中。如來者、本心慧命也。即有我人眾生壽者、即有者、心生四相也、生者何、有我即生妄想、有人、即生憎愛、有眾生、即生雜念、有壽者、即生恐怖。四相不清、即名凡夫、無四相、即賢聖、四相明、即為大覺。明者、非有非無也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1、 須菩提¤佛向發菩提心者言2、如來說、有我者¤是法身之我3、即非有我¤莫可以色身當為是我也4、而凡夫之人¤不明無四相者5、以為有我¤妄認色身四大為我者。以慧眼觀之、為最憐憫

偈解

如來不斷呼菩提 喚醒慧命放光明

我佛常說無我相 真我非無遍大千

真我無假亦無相 覺性如如覺性常

即非有我亦非無 過量之人徹底明

痴心認賊是我相 慧劍斬除海底魔

凡夫舉止皆落相 得果證道相亦遷

正念非相非非相 無相相光滿十方

無我盡時即真我 真我無相亦無邊

莫道真我無四相 物物相相在目前

能悟能證是道理 在在處處盡菩提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1、 須菩提¤接上2、凡夫者¤迷失正念之人也3、如來說¤佛說4、即非凡夫¤從迷鄉歸覺地之人也5、是名凡夫¤未悟證時、且名凡夫。他日悟證、即非凡夫

須菩提、喚起本性意。凡夫者、凡是有情識、有憎愛、有六欲八識、諸有者、皆名為凡夫。如來說、即非凡夫。佛說、諸有是、生滅無常性。忽然徹悟、本來面目是誰。證得諸有、是空相。即能轉貪瞋痴、為戒定慧。其心湛潔、妙性如如、本識無妄、諸有無無。即是他日之如來、法王之補處。然色身未謝、須待報終。方能出三界、入兜率、證菩提、而待成正覺。是故佛說、是名凡夫。是名者、姑且之詞也。倘能徹悟徹證。身相雖然、住於世間、而覺性、已超出於、諸有諸無、諸天之上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8以三十二相觀如來8

1、 須菩提¤代表性2、於意云何¤問本心3、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否¤汝等諦觀、如來三十二相身、是真如來耶4、須菩提言?菩提答5、如是如是8如是諦、如是觀6、以三十二相觀如來8應如是諦、應如是觀、如來三十二相、妙色金身

佛呼須菩提、即呼現在、未來諸讀者。於意云何、汝等度量下。可能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否、即汝等可能、諦視如來、三十二色身相好么。須菩提答、如是如是。我如是、愛觀妙相好、現未眾生、亦復如是愛。當知愛觀、如來相好者、未入聖階、之道之人也。菩提如是答者1、度中下根人、以此而發心2、依冀如來、深說至要之道也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1、 佛言須菩提?如來向菩提說2、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汝等若以三十二相身、觀憶是如來者3、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轉輪聖王是三界天、天主。此王亦有、三十二、大福德相、而非如來、是三十二福慧之相、可能比者。所謂、福大齊天、仍有漏。慧性一塵、永無竭

佛言須菩提者、解答前言也。如是如是者、非耶是耶、究竟如何解耶。應知佛與菩提、誰是誰非。善學者、當悟徹其義。菩提言、如是如是者、度門外漢也。如來說、即轉輪聖王者、即九類周轉之王也。其王福德深厚、故有三十二、大人相也、其二、著相觀相之人、生死弗可了、涅槃弗能得也。所謂凡有諸相、皆是虛妄。當知佛與菩提、所問與答、於世出世、無所不及、無所不周、明眼之人、當明其義也。當知三十二相者、從因果地來也。所謂善因福、惡因罪。無一切相佛也。倘問、若無一切相。因果有無耶。答、所問者、亦是相。無相者、無善無惡、善惡皆不作、因從何處而來。既無因、即無果。無相者為善。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8如我解佛所說義8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8

1、 須菩提白佛言?菩提向佛說2、世尊8敬意3、如我解佛所說義8我菩提已解開如來所說之道理4、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8不可用、觀想憶念、化身佛相、當作是、如來法性身

須菩提白佛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是須菩提、在金剛法會上、見佛說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義。是故菩提說、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某問汝等、究竟是菩提說、如我解佛所說義、而是讀者、聽者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耶。汝等當答、是菩提言。汝等當知、菩提在楞嚴會上、自言、我從曠劫以來、心得自在等等。而不明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耶。汝等當知、須菩提、是現大阿羅漢身、依冀如來、解其至要之意義。使諸現未、諸讀與聽者、能明至要、之道義也。轉輪聖王者、是十二類、眾生之主也、故稱為王。王者、我等若愛、諸色相好者、即被輪王所轉也、學者當心參。讀者與聽者、倘若執著、三十二、塵法相者。生死從何了、菩提焉能成耶。菩提說、如是如是者、是寄託如來、徹底解開、讀聽之人、執諸迷相者。所以十二類、眾生心相、而自轉而不停。是故俄而、為天人、俄而作畜類、皆是行者、自心自造也。故名自心、轉輪王是也。倘能湛然不動、自心如如、即名為佛、然而三十二相、亦在其中矣。行者即為、自心為王、自生九類相心。行者倘能、徹底放下、而不是當前菩提、吾不信也。菩提與我猶如用電處、與發電處、非一非二也。三十二相者、自作自證也、六祖說、是三十二、清凈行者。於五根中、修六波羅蜜、於意識中修無相、無為、是名三十二相、清凈行也。但愛著如來三十二相。自不修悟而證之、終不可得。當知如來、與菩提、一問一答、讀聽人、當領悟其意。否則即辜負如來、與菩提、無相大慈之深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如以手指、而標月、而不可說明月在手指中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1、 爾時?這時、那時、他時2、世尊?他佛、自性、法、報、化、應、諸如來、皆當稱世尊3、而說?三世說、十方說、劫始至劫終、無說而說、為說4、偈言?長偈、短偈、有言偈、無言偈、為偈言。其偈雲、於其下

(一) 若以色見我¤不可以用眼根、見佛法身、之妙相(二)以音聲求我¤不可以用、念經念佛、諸音聲相、而求佛(三)是人行邪道¤不可以用、六根六塵、識別如來心相(四)不能見如來¤不可以用、見聞四相心、而能見本性自心佛

附玄奘法師、所譯一節於下

是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如是應以、諸相非相、觀於如來。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諸以色觀我 以音聲尋我 彼生履邪斷 不能當見我

應觀佛法性 即導師法身 法性非所識 故彼不能了

1、 是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所以不用、三十二相、與諸法身相、觀於如來2、如是應以、諸相非相、觀於如來。應當見諸色身、微妙形相、非真非色、猶如泡影、而不真常、當觀自性、與佛無別、即名常見於如來3、爾時世尊?這時如來4、而說頌曰?即說偈雲

(一) 諸以色觀我¤若諸眾生、以三十二相身、觀憶是如來(二)以音聲尋我¤若念經念佛、以及用諸法器、祈禱於佛(三)彼生履邪斷¤彼若生邪見與斷滅二執(四)不能當見我¤不可見到、如來法性身(五)應觀佛法性¤應當空無法性執、即名佛法性(六)即導師法身¤法身佛性、不可尋求、迴光返照、即在其中(七)法性非所識¤空識與空有、法性放光明(八)故彼不能了¤識海不幹、諸相不無、即不可見於法性、不見法性、即生死不能了。問、佛說四句偈、為何玄奘法師翻為八句呢。答、當知梵文、每字含多義。玄奘譯八句者。易懂其意也

解本經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如來說偈者、向我等而說也、勿可推他阻我也。而妄說、向菩提而說也。1、若以色見我。我等不可以、執著色相而求見於如來、所以色相與求見、皆是法塵累也、其二、我等見諸色相時、不生染住心、不生周旋心。其心寂寂然、兀兀乎、是則名為見如來。若以色相、當作如來者、劫盡之時、亦弗可見也。2、以音聲求我。若以無常音聲、尋求真常無相佛、是名邪中邪。若以識心、求佛念佛、則名妄中妄。無希求、無著相、是名履聖階。若一塵無染亦無住、無掛半絲、亦無礙、是名見如來。3、是人行邪道。倘若識心、執著影中事、妄心貪著、怪神奇、以及、以妄執妄、妄妄不休、皆名為、邪中邪也。倘若真心無邪性、諸識亦真如。倘無法塵相、其心蕩盪無波跡、其性騰騰性識天。是名為法性、見世尊。4、不能見如來。而非見三十二相、色身如來、是故佛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見者、真心本性之如來也、亦名明本心、見本性也。未悟徹、未證透、弗能見、若見亦是邪。悟證者、常見也。所謂、行住坐卧、無處不是、如來行藏之處

解 玄奘法師所譯八句頌。余於每句下、附頌八句

1、 諸以色見我

色如空華幻 卻是生死根 如來真法性 不染一塵埃

若以根塵識 妄用五蘊心 不明夢中夢 何能見世尊

2、 以音聲尋我

音聲無常性 尋佛是相執 相執即邪見 無尋即見真

若用身口意 識別心尋佛 尋至阿僧祇 不見法性身

3、 彼生履邪斷

不履邪見相 不斷真常法 六根常清凈 融融見法身

不斷亦不染 不離復不即 處處法性佛 在在法報身

4、 不能當見我

著相何見性 斷滅亦是邪 無相無斷滅 如來在目前

有見皆是幻 無見見性佛 有無皆無執 我當見如來

5、 應觀佛法性

當觀如來身 無相遍一切 本心無邪斷 法性放光明

佛法本無相 佛性亦無形 然而遍十方 三世無窮竭

6、 即導師法身

無著相塵法 法身遍十方 清凈心常現 著相無可尋

無見無聞識 六根心湛潔 五蘊空即明 當見法性佛

7、 法性非所識

有識即眾生 無識正遍知 反照無相法 覺地放光明

倘有八識心 卻是凡夫相 能證其道義 的是天人師

8、 故彼不能了

執著色聲相 不明法性佛 心染塵色相 故彼不明了

識心熾盛時 故不見法性 不見佛法性 故彼不能了

集頌

玄奘譯八句 每句復解八 皆是治邪葯 無邪葯亦遷

何者謂之邪 略說少許份 嚴戒於後學 速登於覺地

身口意三業 殺盜淫為邪 無慈開殺戒 邪性生盜心

貪瞋痴為淫 如墮一塵相 六道三塗中 三大阿僧祇

若說諸邪見 萬劫說不窮 無邪亦無相 無證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1、 須菩提¤佛急呼菩提與我等、必需諦聽2、汝若作是念¤汝等倘若、以我所說前言之意之念3、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如來不需有三十二相色身好4、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能成無上正等正覺故5、須菩提¤付囑意6、莫作是念¤不可有如是念7、如來不以具足相故¤不可說如來莫需有、三十二福德、應化色身相8、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得無上正等正覺義9、須菩提¤反覆叮嚀義10、汝若作是念¤汝等莫可用、如來前言之意之念11、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初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人12、說諸法斷滅¤對初發菩提心之人、莫可說、無有一切佛法相13、莫作是念¤如來再三教導我等、勿可說、如來無相亦無形14、何以故¤怎麼講15、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初發菩提心之人16、於法不說斷滅相¤對初發菩提心之人、切不可說、諸法無見、無念、亦無相。附公案一則。有秀才張拙夫、參西堂禪師。問、山河大地、三世諸佛、是由是無。藏師答、有。拙夫言錯。藏曰、先輩曾參誰說者。拙說、參徑山來。拙問徑山、皆言無。 藏曰、待先輩、得似徑山時、即得皆言無。終。凡未見性者、不可言無。見性者、悟而能證也、能證者、當言無。悟證雙徹時、有無並遷、中道亦不停、其名為補處、亦名為大覺

述意

如來複呼菩提者、掉轉前言也、掉者何、所謂導師、問於菩提言。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耶。然而菩提答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菩提耶、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其意即不可也。菩提聞其意、而掉轉曰。導師耶、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於如來、是如來與菩提、一體而轉。復說其偈雲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是證轉。方轉之間、而復轉其意雲。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說於法不說斷滅相。即不可滅法相。如是反覆、復轉其道義。令人莫測、當在莫測中、深明其道義

偈雲

於法不說斷滅相 前言後語差別深

先後與中如是義 義義義中有妙諦

三別其意方見道 三別其中破諸疑

能破如是三重惑 無為大道在目前

如是菩提巧安排 安排我等無住遷

無住遷中心洒脫 洒脫性包千大千

以偈解其句義

須菩提

反聞聞自性 自讀讀本心 倘能回光照 佛即在目前

欲見法身佛 五蘊清瑩中 色聲與具足 亦復亦如是

汝若作是念

若作有無念 即名兩邊邪 中道亦不住 是為世間希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如來本無相 亦非無具足 諸相非有無 慧者見一切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提具足道 人人皆亦然 本來本具足 得字從何來

然無非得相 含義得非無 邪轉正為得 無邪亦無得

須菩提

復呼須菩提 復呼某名字 誰呼誰見聞 見聞者是誰

勉力見聞者 即是佛作魔 無見無聞相 真空萬法然

莫作是念

莫作具足念 莫作非具足 二作具非非 非非作菩提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

如來以具足 不以具足相 初發菩提心 不明妙義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與非得義 皆是正遍知 得無見聞故 亦非無見聞

須菩提

菩提卻是我 無我即菩提 有無雙不住 確為法菩提

汝若作是念

我若作是念 菩提是菩提 我相仍是我 是為作是念

無我無菩提 亦名念菩提 念念非非相 無相證菩提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初發菩提心 有無生迷惑 聞有執著我 說無作槁木

說諸法斷滅

初學菩提心 不明有無義 不見空即色 不明色即空

妄說有無相 狂識說斷滅 倘若無識相 光明在目前

莫作是念

莫作是念有 莫作是念無 作有無達道 作無滅有情

何以故

真法無說相 亦無無相說 為度初發心 假說諸和合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凡發菩提心 當悟有無相 皆是度生船 而非究竟岸

若至彼岸地 棄渡登大覺 有無中皆非 大慧破諸暗

於法不說斷滅相

無法斷滅相 有法即生滅 不說有無中 其中有真諦

偈說心經義

五蘊空時苦厄空 色空非二亦非一

倘能解透玄中妙 萬法如如盡菩提

諸法空相無生滅 不生一法即菩提

無老死盡為得果 滅道方名證菩提

須菩提¤若菩薩¤以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1、 須菩提¤如來教導前言2、若菩薩¤善者之義3、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喻用恆河沙、數量世界中、所有之珍寶4、持用布施¤以諸寶物、普施於有情者、而使諸有情之類。滿諸慾望之心、而得六欲之諸樂、享受於世間5、若復有人¤若有其他之人6、知一切法無我¤知諸法無常無我、知諸相、如泡影7、得成於忍¤倘見五蘊、其心如住海底、若聞六塵、性識猶如山峰8、此菩薩¤即是得成於忍之人9、勝前菩薩¤勝過用無量寶物、普施有情之人、之上10、所得功德¤施寶是有漏之功德、其福終歸於盡、得成於忍、是無漏之慧、即永無遺泄、直至證菩提、而成法性之大道。忍者無諍。勝者超越也。

須菩提是召呼讀者意。若菩薩、即善男子、善女人等。菩薩翻度有情1、度心內有情2、度世間有情。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是假若有、如是數量、珍貴寶物之財富。持用布施、即持著如上數字、掌握如是寶物。用於普施普濟、一切有情之人、以及施於眾生之類。若復有人。如有正知、正見正覺、無相之人。知一切法無我者、是人深知諸法、因相而生、倘無相、我妄冰釋、其真我湛然、而照明世間、大地山河、以及一切萬物、無有不是、微妙真法、顯現於目前。得成於忍之人、妄心亦已消失、其心而無畏縮、即無恐怖、顛倒夢想。倘見五蘊與六欲如見道路兩邊之閑草。而無取捨之心、在無取捨中、能用草作葯、治一切有症。是名得成於忍。此菩薩是、得成於忍者。勝前菩薩即越過七寶布施之人。所得功德、其功德越出珍寶布施者之上。結論。如來時而說有相。俄而說無相。時而說有功德。俄而說無功德。學者不可生執著心。生兩邊心。當秉性大慈、無我普施。而不受福德相。即是真佛之子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8云何菩薩8不受福德8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1、 何以故¤佛問得成於忍、云何解2、須菩提¤佛呼菩提、而自釋3、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佛說不受福德、即是得成於忍4、須菩提白佛言?菩提請佛、再示意5、世尊8請示前言6、云何菩薩、不受福德8菩提問佛、不受福德、云何解7、須菩提¤如來答覆前言8、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菩薩者、內斷心中、貪瞋痴、外無身相、殺盜淫、內斷外無、即是菩薩、所作福德。心不貪圖、果報相、名為不應貪著9、是故說、不受福德¤既無貪心、即無受相。

何以故。如來防止、今後有人、不明得成於忍。故呼菩提、作達道布義之人。佛說、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即不貪著、福德相、如來解義至此。然菩提大慈、以備今後、有發菩提心者、不明其義、而白佛言。故啟請世尊而說、云何菩薩、不受福德之義。佛答、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所謂諸地菩薩、所作福德、皆不應貪著、福德有報相。菩薩者、內斷心中諸妄、外斷世間諸相、內外二斷、亦無二斷相。即真福德。即是得成於忍竟。即是不應貪著、一切法塵相。不貪著者。不應貪著五蘊、十八界、與諸有相、亦不應貪著、福德果報相、即名菩薩不受福德故、亦名、得成忍地、忍者、非勉力也。秉性如是也、地者心也。如是者、此菩薩、以不貪不受故、即為摩訶薩。是故佛說、不受福德、如是也。能斷貪心者、瞋痴亦在其中矣、能斷殺性者、盜淫亦復斷也。所謂、內外三三、合而為一、能斷其一、五則不斷亦斷矣。有人說我無殺心、乃至螻蟻亦無傷。某答非此。汝若貪、名利慾一則、即有殺無生。復問、斷殺盜淫者、有無殺性耶。答、斷有即無、斷無即有

須菩提¤若復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作¤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1、 須菩提¤佛向須菩提說2、若有人言¤如有人說3、如來若來¤如來似乎來否4、若去¤如來似乎去否5、若作¤如來似乎坐否6、若卧¤如來似乎卧否7、是人不解我所說義¤此人不能闡明、佛說法性、如來之道義8、何以故¤云何解9、如來者¤法性佛也、亦名法身佛10、無所從來¤無處所來11、亦無所去¤無處所去12、故名如來¤姑且其名為如來

如來向須菩提言、若有人、不見本性、不明真心之人、即不可見如來、法性身、所以真法性佛、無相亦無窮、無相者、無四大色身之相、無窮者、塵劫有盡、其性無窮也。以智慧眼、照明法界、非法界、亦非非法界、然在非非中、如來真法性身。遍十方、周三世、無有不是、如來行藏之處、於行藏處中、無有不是如來、行住坐卧之處。如來者、能證即來、非證即去。若心無住所、其人即是如來。其義弗可違、不悟者弗見、不證者弗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未悟證者、可能觀心、自心自性、合於某類之則相同者、來生必生於同情者。所謂眾生、隨心所轉、隨性而生、隨業而成、其類之則。倘若劫盡之時、莫可更變其道義。若心無諸相、秉性大慈、其人未悟證者、必當悟證也。何者、若心無諸相必悟、秉性大慈必證。學佛者、勿可外求、倘若外求、窮劫莫能證其道。倘有邪見之人、觀想憶念、如來色身形相好、若見者、亦是邪。猶如病目、見空中華相、其人億劫、亦不可證、菩提之正道。若說解經人、可能悟證否。答未也、解經人、如住深山參作樵夫參若有人在此山中參迷失方向參問道於予參予答參由此道向此道參由此道而出此山參歸入於大道參予尚未出此山參焉能歸入於大道而至覺地耶參、句句禪悟證者、勿可求。求即法塵相。倘無法塵相即得。亦無得相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8世尊8何以故8若是微塵眾實有者8佛即不說8是微塵眾8所以者何8佛說微塵眾8即非微塵眾8是名微塵眾8

1、 須菩提¤如來問義前言2、若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之人3、以三千大千世界¤比如用百億世界4、碎為微塵¤倘若用百億地球破碎為灰塵之末5、於意云何¤含理性、以真而問妄6、是微塵眾¤若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之數7、寧為多否¤可為多耶8、須菩提言?菩提以妄答言9、甚多8很多10、世尊8含理性、一時反妄歸真11、何以故8菩提自問自釋義12、若是微塵眾實有者8微塵眾無常、故名非實、凡有、終必無13、佛即不說是微塵眾8菩提常見佛說微塵非微塵、世界非世界、所以菩提、率真其義、而言之14、所以者何8如實之語15、佛說微塵眾8如來所說諸灰塵相16、即非微塵眾8如實而言、諸微塵相、無有常性、故名非微塵相17、是名微塵眾8以凡情而言、姑且之名、為微塵眾耶

解 含本性意

(一) 須菩提。如來一時呼誰者、定時即入菩提室。室者、心性識常住之處、當作主人、不可作奴(二)若善男子善女人。男女二性、內純外潔、而無凡情、雜念差別相。善者、至善之道、非五蘊六欲之善也。善於五六之善、即得有漏、福報之相。五六者、非單獨五蘊、六欲、而包括甚廣、以參而自明、自徹為妙。之善者、無作無為、無得無相。見慧性無漏、即稱其名、為至善至道之人(三)以三千大千世界。喻其多也、六祖雲、三千大千世界、貪瞋痴、三業所造也。倘無三業相、諸界即幻夢泡。是故佛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多者、眾生三業、如是多、無業即無世界(四)碎為微塵。大千世界、以如是多、況百億世界、碎為微塵之數耶。是諸塵相、是諸眾生、無名煩惱、妄想三惑、而造成也。若無三惑、即三昧。三昧者、轉惑成真。真者、明心見性、八識皆善、光明無窮(五)於意云何。佛問菩提者、自問本覺、慧命也。自問自釋、以心問心、不可不明其義也(六)是微塵眾。是諸眾生、從無始至今、諸塵勞相、以及三惑、與四有、而化作、諸微塵相耳。能無相、無惑、即無微塵相(七)寧為多否。寧者可也、疑問之詞也、佛問其意、使初發菩提心者、深明此義也。猶如以桶聚沙、用雙手提起、將桶底反上、桶口往下、其沙自出、沙歸納地、其桶一沙也無、空空如也、學者參(八)須菩提言。覺者所言、色空無二、非空非色、非不空色、真如空相、而在其中、亦無其中之相耳(九)甚多。以凡情觀、其塵無量、凡情窮時、一塵也無。雖是一心、真妄二途、若能反照、何勞他佛(十)世尊。菩提稱世尊、即我等見世尊、何者、反迷為覺之時也。反者何、以微塵轉真如時(十一)何以故。覺微塵即實相、無相真如在目前(十二)若微塵實有者。迷見微塵是微塵、悟見微塵非微塵、何以故、迷見諸相、執著是相、悟見諸相非相、諸佛見諸塵相、非相、非非相。當參(十三)佛即不說、是微塵眾。凡是有相、皆是塵相、佛即不說、如來無相無說、亦無有見相、故名不說(十四)所以者何。諸說法相、猶如舟筏、至彼岸已、當舍舟筏、不可負舟、而至寶地、是故說法如是(十五)佛說微塵眾。佛說塵相、向未徹者而言。未徹之人、不可離諸塵相、倘離塵相、寸步難行。猶如周歲兒童、初能行走、非父即母攜手耳前進。至十歲時、何勞父母、而攜兒手而行耶。如來說法亦復如是。至法王所、當甩手搖臂、而升堂(十六)即非微塵眾。凡是有相、皆是虛偽、即非者、非真常也。微塵眾者、妄想飛騰也。猶如我佛如來、仰面而觀星、忽然大悟、明星亦是塵相也。然而未悟之前、當依秀師言、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悟已即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為入室(十七)是名微塵眾。故凡夫以塵相而生、以塵相而死、所以生死不了。倘若見塵非塵、即名至聖、皆一心造。凡不能聖者、業障本心故。無業即聖。欲無業者、當無四相也。能無四相者、諸業不釋亦釋矣

世尊8如來所說8三千大千世界8即非世界8是名世界8何以故8若世界實有者8即是一合相8如來說一合相8即非一合相8是名一合相8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1、 世尊8稱世尊者、菩提繼續解其要也2、如來所說、三千大

千世界8世尊所說、大千世界微塵義3、皆非世界8真心本性、諦觀一切大千世界、非真常性4、是名世界8塵土山河、及七寶聚、而為世界相5、何以故8菩提自問、而自釋其要6、若世界實有者8倘若世界常住而不滅7、即是一合相8即是慧命與虛空、合而為一也8、如來說一合相8本心慧命、與靈覺識者、無可能見、亦無名字9、即非一合相8本性遍虛空、盡法界、無頭無尾、無言說、是故名即非10、是名一合相8本性無窮、亦無竭止、以凡情而立名、且名一合相11、須菩提¤如來呼名插義12、一合相者¤如來疊用菩提語13、即是不可說¤真法無言、即不可說14、但凡夫之人¤但凡夫執著識心相15、貪著其事¤凡夫不明其道義、以六根貪六塵、為虛旦一合相、而不明本心與虛空、真常一合相、所以佛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即為凡夫、六根貪六塵事

(一) 稱世尊者、菩提復解前意也(二)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者、菩提發揮其要也(三)即非世界者、凡有名相、皆是虛偽、而無真常性(四)是名世界者、業相聚合而成也(五)何以故者、其義究竟解耶(六)若世界實有者、若世界是真常性(七)即是一合相者、真性與虛空、本來是無相之體、若言合者、是頭上安頭、世界是幻也(八)如來說一合相者、而凡夫不能無也、所謂凡夫、眼見色與色合、耳聞聖、與聲合、以及情與意合、識別與是非合、是名苟且一合相、亦名一合執(九)即非一合相者、凡是有相皆是虛旦、虛旦者、易變而無常、故名即非(十)是名一合相者、凡夫貪著苟且、強立虛名耳(十一)須菩提者、既說至此、如來呼名而插意、使諸後學、明其至要之道(十二)一合相者、佛說汝須菩提、所說一合相之義(十三)即是不可說者、倘若說破、而凡夫、不能明其義、得其道性、故如來大慈、使諸學者、自悟而自得其義、若得者、即非凡夫也、即得初二三果也(十四)但凡夫之人者、凡夫見色合色、聞聲合聲之人也(十五)貪著其事者、即貪著、色聲香味觸、意識之事、即貪著名利雙輝、五蘊諸欲之事、所謂凡合凡情、而為相執。故華嚴經雲、離諸和合相、是名無上覺、其義即如是

偈雲

三千大千均是執 無執亦無三大千

是名世界即是限 若無凡情限亦無

世界非有亦非無 非非之中有真如

貪著即是凡夫相 無著無貪第一禪

凡夫執著一合相 非凡無執為解脫

一塵無染何為界 萬象如如復如如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8世尊8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8何以故8世尊說8我見8人見8眾生見8壽者見8即非我見8人見8眾生見8壽者見8是名我見8人見8眾生見8壽者見8

1、 須菩提¤須要發菩提心2、若人言¤佛言、倘有人說3、佛說我見¤如來曾說、有我見我相4、人見¤有人見人相5、眾生相¤有眾生見眾生相6、壽者見¤有壽者見壽者相7、須菩提¤如來向發菩提心人說8、於意云何¤汝真心慧性、有何感覺9、是人解我、所說義否¤指初發菩提心之人10、弗也8不能解也11、世尊8以心問心12、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8此人不能、解開如來、所說正義13、何以故8自問自釋14、世尊說8如來曾言15、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8我佛常言、四見與四相義16、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8凡是有見、有相、均不真常17、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8諸見聞相、泡影兒

略集其要、所謂本經說、第一個無四相、即是、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是我等、當滅度、如是妄想塵勞相。即為滅度、如是眾生已。其二、無四相是、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是我等、當解脫心中、即是即非、即非即是義。其三、無四相、即此人無我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我等能無相、即為反惑。能見相離相、即名歸真、亦無反惑歸真相、其四、如我昔為哥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應生瞋恨

偈解 含理性

哥利名色無動意 割截恩愛情慾身

截耳割鼻除塵相 斷骨節節滅識心

其五、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學者當知、過去即根深、五百即五陰、世、即身相、忍辱者、難忍能忍、辱無辱相、仙人、為進修之義、其他希自參。其六、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學佛兒、當知為人解說者、本覺真心、而向妄心解說也、若向身外解說者、心光滿足、內外無二也、其七、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即非菩薩

偈解其義

無我無相盡 即度眾生已 以度眾生已 諸相亦也無

其八、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此節無四相、是破我法二執、其九、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所謂無相修善法、無修善法相。其十、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其意必自度、勿可依賴他佛。自度者、無四相也、其十一、即本章所說

須菩提、佛問菩提言2、若人言、是人不明道性之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人若說、如來有見有相者。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問菩提、其意若何。理。真心問於本性義。是人解我所說義否。佛指不明道性之人言。菩提答弗也、即不明道性人、弗能解也。稱世尊者、菩提續解其要也。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指未悟未證之人也。何以故、為何不能解耶、凡情熾盛故。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四見者、凡夫執著也、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者、苟且也有四相者、生死因也、四見者、見相住相也、能無四見者、萬物如如也。所謂、見如無見、聞如無聞。非過量人、莫能及也

偈雲

佛說疊疊無四相 意義差別復差別

上慧無相無差別 中下聲聞差別深

普度三乘最上乘 四眼觀義有差別

航空艦與車船渡 緩急各有各性別

若解最上心無相 慧心如如性大千

自悟空實本一體 無是無非說真經

解與不解無二性 百尺竿頭亦不空

當證石頭大道滑 無見石頭滑什麼

無我無人無眾生 無壽無執亦無想

無絲無毫無掛礙 無見諸相見世尊

無染無住見聞相 色聲香味亦真如

過量方明過量義 何須隻字作分別

余寫至此、因病住院

插住院偈

適因解未必 心肺兩病臨 啟請住院治 故筆作此偈

住院如住市 可喜不可言 區區有電視 室室收音機

談笑如暴雨 勿可亂禪心 時年八一歲 肺疾五十秋

壓高心遍滿 正在住院期 自知如幻夢 非執亦非空

塵塵本無相 執著真亦偽 入院未七日 心縮肺亦安

醫囑繼續住 期望雙全愈 吾當參到底 無處不菩提

何選何擇處 何處何不禪 當解當前義 無處不安然

天上天下處 皆是自心禪 本心若無相 處處自在天

無住自在相 自在樂無窮 誓願速出院 生死從何來

隨緣心不變 不變性隨緣 諸病諸業造 無業病亦無

"續』住院四十日 回寺病亦安 當知諸緣幻 不住亦不遷

淋浴感

一時作偈坐院床 來男與女笑中揚

所喜真心無染住 此偈留於未來參

色身清潔非清潔 慧性清潔真清潔

無見潔與不潔相 無名無字最清潔

若言潔與不潔相 非非非非證菩提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1、 須菩提¤自心自問自性意2、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凡發菩提心之人3、於一切法¤是世、出世間、有無萬行之法4、應如是知¤應知諸法、非空非色、亦非有無5、如是見¤當見無見相、法無法執6、如是信解¤信生死即是菩提、解生死中、有大涅槃7、不生法相¤未生法相時、法法真常8、須菩提¤無相無執、即名菩提9、所言法相者¤真法無相、亦無言說10、如來說、即非法相¤真心向本性、說一切法、亦無一切法相11、是名法相¤如智渡識、度已即無無

如來常喚須菩提者、幾番驅妄邪、如是見真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以譬喻解、而明其意。比如以鋼鐵錠、投入大冶火爐之中、加以炭火人工。用百鍊千捶之功夫、製成利刃、復以琢磨、而成金剛之寶器、行者持此寶器。斬戀截愛、斷情割欲、殺盡天上人間、一切諸相、復用金剛之真心、削妄山、平色海、滅心相、得真如、證覺性、如是行、如是住、如是坐、如是卧、其名為、得菩提。亦無所得相。復釋其義雲。比如以鋼鐵錠。比如以、譬喻也、鋼喻真心、鐵比本性、錠喻堅固妄識相也。所謂本甲、從無始至今、自執妄識相、自蔽於本心、所以真心不能明、而本性弗可見也。投入大冶、火爐之中者、投入者、妄識偏於何類、符合何類、即投入、於何類、而生之。所謂劫始至終、亦弗能、更其自識、自投其類之相。大冶者、即大千三界、

自心自造也、火爐之中者、法華言者、三界猶如火宅。火宅者、諸煩惱相也。煩惱相能、自作自受其類。倘無諸相時、即轉無明煩惱、為光明無上、正等正覺、到彼岸。加以炭火人工者、以智慧火、煉真心本性、成菩提。用無四相功夫、消滅一切、有相有執、諸見聞思。所謂轉三惑成三昧、轉殺盜淫為戒定慧。用百鍊千捶之功夫、即百逆不驚、千差不變。其意真心如如、本性湛湛、而妙識、猶如山王、即五陰八風無所動搖。功夫者、行者修持功夫也。製成利刃者、以無為功、製成無相之利刃。復以琢磨、而成金剛之寶器。即見聞二惑已盡、復斷粗細二思之相也。行者持此寶器者、某甲、以金剛之妙慧。斬戀截愛、斷情割欲。用無四相之利刃、來一斬一、來雙斬雙、斬盡殺絕、寸絲無掛、亦無斬盡殺絕相。殺盡天上人間、一切諸相、心無殺盡斬絕相、亦無想、即名為殺盡一切相。復用金剛之真心、無相無得、名為真心。削妄山、無貢高、平色海、無陰謀。滅心相、無生其心。得真如、無得真如相。然而真如亦非無。證覺性、無所不知、無所不覺。亦無知覺相。如是行、如是住、如是坐、如是卧、在如是中、無有不是、本來面目、不徹不覺之處。其名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亦無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於一切法、於世出世之法、與有為無為、及諸法塵相、以及一舉一動、行止之間、甚至諸塵影類、皆名為、於一切法。應如是知、應了了知、分明知、亦無了了分明相。如是見者、亦如是。若六根見六塵、於諸識中、無分別心、無染住相。於五蘊中、不住亦不遷。如是信解。當信本覺慧命與諸如來、無二無別。若以諸識相、分別人我是非、即墮入於三世九類之中矣。應當無識別相、無人我是非之執、即為證菩提。不生法相者、不生如是知相、不生如是見相、不生如是識別相、不生一切有無相、於不生相中、真心如如、本性湛湛、於一切法、如長河水、流而不住、亦無流住相、是名不生法相。須菩提者、反覆示其意。所言法相者、佛說三藏十二部、有三乘無四相、有無諸法相。如來說、即非法相者、以法身義、凡是有相、有執之法、皆是虛妄。所謂虛妄之症、必用虛妄之葯、是故以妄治妄、妄心即滅。所以無妄真心、不需服藥。所謂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者、法相不真亦不假。喻到彼岸之舟、未到不可舍、已到不可不舍。是故是名法相者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1、 須菩提¤必需無一切相2、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倘若某甲、用無量無邊、諸世界中、諸寶物具3、持用布施¤持如是寶而施如是有情者4、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倘有某乙、能至之於善5、發菩提心者¤生無我大慈心也6、持於此經¤能奉持本經之道義7、乃至四句偈等¤甚至單純、持一偈義8、受持讀誦¤無生法相9、為人演說¤智向識說10、其福勝彼¤無福德相、無勝彼想11、云何為人演說¤無人無我、無演說相、是名演說12、不取於相¤無取無舍、無是無非、無得失相13、如如不動¤猶如海底、若是山峰、無動搖相、亦喻真空本不動搖、所動搖者、皆是妄識中、塵相也

佛呼須菩提者、是呼法會之中、四眾弟子也、其二、即呼某也。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者、喻某甲、用無量無邊世界中、所有珍寶財富。持用布施者、用如是寶、施諸人類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者、另有某乙而完善。發菩提心者、能發正等正覺心是。持於此經者、持此心也。乃至四句偈等、無我之義也。受持讀誦者、無受持相、無讀誦執。為人演說者、自他不二、無演說中、為人演說。其福勝彼者、某乙、能持無相之義、即超越某甲、用無量寶、施無量諸人類、百千萬億、無量無數倍而倍之、之甚。何謂者、施寶得福、終必漏盡。無相福慧、滿十方、續三世、無竭亦無泄、道性永無窮、即勝施寶人之上。云何為人演說者、內說無相、外說無執。不取於相者、無取無舍、無染一塵相也。如如不動者、諸相莫能動其心、諸妄不可奪其性也

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1、 何以故¤云何解2、一切有為法¤凡是有相有執者、皆是也3、如夢幻泡影¤譬喻生滅無常、諸相無我4、如露亦如電¤比如榮辱得失、如風吹光5、應作如是觀¤常覺常照、凡是有相有執、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複向諸弟子、解釋其意。即是前言、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之義。諸弟子者、須菩提與金剛會上、四眾弟子也、以及過未現在、所有信受奉行之人也。何以故、如來自問自說也。說者何、若非真心、向本性所說、是誰向誰說耶。所謂、凡有言說、皆是虛妄、無得無說、而是真說者(甲)一切有為法、即八萬四千、諸法門相也、以及自想、自執自行、自作諸法塵相、皆名一切有為法、倘若有求、有得、有取、有舍、有染、有住、諸無為法、亦名有為。見一切法、無求無得、無取無舍、無染、無住、諸有為法、亦名無為。法者心也(乙)如夢幻泡影、喻變易無常、生滅迅速之急、以此之喻、而喚醒喚起、無始至今、迷醉真心、之人之義。是故真法、無名無字、亦無頭尾、無形容、無言說、無相貌、其意義是、以此喚醒某等、本性妙識之真心。某等若不醒悟之及、即為辜負如來、深恩之厚德。某等、切不可、認妄為子、認有為父、當深參之(丙)如露亦如電、喻諸執相、生滅無常、而無我、變易迅速之道義。露電之功能、與其德性、莫大無窮、如是功能與德性、露電亦無、莫大功能、與德性之想相。人為萬物之靈、以此無常、生滅之觀、能成就、無為道性之功德、如是道性與功德、亦無道性功德之相執。當明其義而觀之(丁)應作如是觀、應觀本偈之道義、是名為正觀。應觀三業轉三昧、云何轉。應觀四相、五蘊、六欲、七情、八識、九類、十善惡、云何徹、云何證真常。應觀心經中道義、云何解。應觀九類心相、與本甲心性識、有合處、無合處。應觀華嚴會上、善財童子、參某善知識、其善知識、端坐烈火中、時善財入此烈火中、其身心、而得清涼、獲諸安樂、當得其義、非得其相也。應觀華嚴會上、覺林尊者、得聞、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半偈之意、下半偈、復經尋求、無量無數劫、最後方得聞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之義、當參造什麼。應觀法華會上、佛說三界、猶如火宅、宅外有三車、羊鹿非真、白牛云何義。應觀八歲龍女、出海獻珠、誰獻誰得、誰證法身。所謂千喻、莫如得一、得一者難、亦無得難二相。是名證菩提、亦無證得菩提相

偈雲

當解何以故 何故問本心 心若無諸相 萬法亦如如

一切有為法 一切無為法 有無二皆遷 是名真無為

如夢幻泡影 泡影亦如如 無染無執相 泡影亦真如

如露亦如電 無常與真常 有無皆非真 非真亦非無

應作如是觀 無觀為正觀 正觀亦如如 是名如是觀

觀亦非正義 正義亦非非 雙遷雙不住 其名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賽?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1、 佛說是經已?佛說經畢2、長老須菩提?德重曰長、年高曰老、須菩提、當機之人也3、及諸比丘?及僧眾4、比丘尼?尼眾5、優婆賽?男持五戒者6、優婆夷?女持五戒者7、一切世間?諸世界中8、天人阿修羅?諸天天王、天人、諸世間、人王、人民、諸護法者9、聞佛所說?聞而能悟能徹者10皆大歡喜?能悟徹者、無有不善11、信受奉行?徹悟而能、證其道性者、即名為、信受奉行竟、此節經文、是記者言

佛說是經已、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完成之時。長老須菩提、長者、佛弟子中、其年紀最高、老者、諸德莫能及、故名長老、須菩提者、是啟請如來、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首者。及諸比丘、男性已受具足戒者。比丘尼、女性已受具足戒者。優婆賽、在家男子已受五戒者。優婆夷、在家女人、已受五戒者。一切世間、指諸世界、非單獨我娑婆世界、界間是一義。天人阿修羅、即一切世間中、三善道者、而三惡道中眾生、即地獄、餓鬼、畜生、彼因業重、遍覆於真心、障深埋沒於本性、故無福德性、得聞是經之義。聞佛所說、某等見聞是經之道義。皆大歡喜、凡有善根者、無有不生、大歡喜心。信受奉行者、凡是明心見性之人、無有不信受奉行、是經之道義。無有不般若覺


推薦閱讀:

閑聊金剛經——開 經 偈
金剛經詳解四
誰解阿闍黎之心--准提心脈(金剛頂)
金剛經-第1集

TAG:波羅蜜 | 金剛 | 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