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的機法兩種深信,讓我們對凈土門建立起正確的信仰——自甘凡愚,老實念佛!
善導大師凈土思想
第七章 信機與信法
善導大師釋「機法深信」而棄自身歸彌陀
接上一篇:善導大師:機法兩種深信缺一不可!
四、機法兩種深信的現實意義
(一)現生得安穩
機法雙重深信,現生就很安穩。為什麼安穩?我們不會自苦自惱,我們有妄念很正常,我們就是這樣的凡夫。我們就以這樣的身份來勇猛念佛!這樣很妙啊!如果我們是這樣的想法,妄念就不能起作用了,它就不能拿我們怎麼樣了,因為我們看破它了。我們知道它是賊,不理它,它就不能害我們;我們把這個賊當作親生兒子,想它,恨它,為它煩惱,它就能害我們。很多人要麼被它偽善的面孔所欺騙,要麼被它恐怖的面貌所恐嚇。要看破它!我們看破它了,知道它是賊了,它就不能擾亂我們的心志。
念佛,不是說心中絕沒有妄念,有妄念又有何妨?它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念佛,對佛的信仰廣大,就像虛空一樣。此心寬廣,曠曠蕩蕩,像太空一樣。妄念起就起,妄念落就落,像雲彩一樣飄來,自然也會飄去。我們在這裡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有人說師父,天上飄來一片雲彩,礙我的事,怎麼辦?是不是讓它停下來,這樣我才能安心念佛,不然我安不了心,念不了佛。這樣就不對了。念佛,心裡有了妄念,我們覺照、知道了,再繼續念。妄念無根,可是如果執著它,它就有了根。每天過於關注,過於當回事,就是在培養它,灌溉它,讓它長得越來越大,紮根越來越深。現在不理會它,斷它的營養,斷除它!怎麼斷?念佛!
要堅信有阿彌陀佛給我們作依靠,妄念不能妨害我們,久而久之,妄念黔驢技窮,它就萎縮了,它就慢慢退場了。我們不要妄上起妄。有了妄念就著急怎麼辦,就認為不得了啦。怎麼辦?不用辦!怎麼辦?佛來辦!怎麼辦?就這麼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好了!這樣就不至於妄上起妄,這樣就讓我們的心很安穩,所以講「現世得安穩」。
不必自苦自惱。佛因為知道我們有這樣的病,我們有這樣的苦惱,我們有這個擔子,所以佛來給我們挑,結果我們把擔子緊緊地攬在自己肩上,我們自己挑,不給阿彌陀佛挑。這一切,讓阿彌陀佛來打掃,我們只管念佛。有妄想、沒妄想,隨它去!所有的一切,不是我們所要管的。我們只管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有妄念,不必刻意用力對治,只要不被它牽,把心收回來,一句一句地穩穩噹噹念佛,自然就好了。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上一支蠟燭。燭光一照,黑暗自滅。佛念一起,妄念自消。從安心上來說,有佛做主,不必怕它;從行持上來說,一邊念佛一邊聽,採用印光大師的十念記數法就很好。心散了,收回來再念。既不心虛,也不心急。因為它障礙不了阿彌陀佛的救度,我們心裡有最大的靠山。如果談判,心有阿彌陀佛做靠山,優勢佔盡,妄念煩惱根本就不是對手。不過,它不會自動退場、主動認輸,那就慢慢周旋,不用急,不要指望一晚上妄念就消失了,不可能的,我們甚至到死都被妄念糾纏,那也沒關係。臨終彌陀來迎,諸邪業系無能礙者,妄念賊軍一舉擊破,才乘寶蓮花,即證無生忍。
(二)自量根機
善導大師的機法兩種深信,讓我們對凈土門建立起正確的信仰。我們既不自怨自艾、自暴自棄,也不傲慢自勝、好高騖遠,就是很實在地以我們這樣的根機來念佛。自甘凡愚,老實念佛。不自苦自惱,不妄攀高機,不認為自己可能是個根機殊勝的人,現生能得念佛三昧,得不到三昧也能得清凈心。如果我們把這些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達不到就會苦惱、懷疑、擔心和恐懼,那就大可不必了。
我們本來就是如此——把自己的根機看清楚。
(三)看破
「看破,放下,隨緣,自在,念佛」,這十個字很好。看破自身的根機,放下自力的觀念,隨順彌陀的救度,此心自在,安穩念佛。看破我們本身,看透自己是「無有出離之緣」的人,煩惱具足,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我是這樣的人」,把這點看透徹,看清楚,看明了,我們就舍掉它。捨棄自身,不在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會認為我們有能力解決我們的生死。這樣,眼睛就看向阿彌陀佛那一邊。
往生這件事情,我們完全拜託阿彌陀佛,完全仰承阿彌陀佛,我們不靠自己,我們捨棄自身。既然不靠自己,自己有能力沒能力,了無相干,跟能不能達成往生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單念這句名號,從早到晚想到的,就是完全仰靠阿彌陀佛,全看佛那一邊 : 阿彌陀佛有這個能力救度我,那我就能往生。自己這一邊,等於就死了,打死了自己。大家要捨得死,不要不捨得死,死了這個妄想心。
很多人沒有找到正確的契入口,妄心用事,借用一般法門那種觀念,但是,一般法門的觀念也沒有理解。比如禪、密等聖道修行法門,那些所講的,都不是指我們這個妄心,都是指真心真性。結果我們因為沒有悟到真心真性,把這個妄心當作是真心,這叫「認賊作父」,這樣一來,修什麼法門都不能成就。聖道法門就是要看破這一點,找到自己的真心真性,然後依性起修。凈土法門另闢蹊徑 : 我們知道自己不能開悟,我們就轉移,移向六字名號。這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是徹底覺悟了,圓滿實相了。舍了自己的妄心用事,完全歸投佛的願力。聖道和凈土,一點也不矛盾。不過,入手點不同,難易有很大的差距,攝機也有很大的差距。所破斥的,都是執著自己妄心這一方面 : 我要達到怎樣,我要修到如何……這是虛妄的。
以我們這樣的根機,就咬定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自然就被阿彌陀佛的願力所牽引,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在修持實踐當中「機法兩種深信」給我們的啟發,也就是 : 甘守凡愚,老實念佛,不自苦自惱,不好高騖遠,能行多少就行多少。
阿彌陀佛的「乃至十念」「一向專念」廣大無邊,沒有固定的標準。「乃至」是很有彈性的,乃至出家人念佛,乃至在家人念佛,都可以;乃至清凈心念佛,乃至沒有清凈心念佛,都可以;乃至有智慧,乃至無智慧;乃至有功夫,乃至沒功夫……「乃至」是一個彈性詞,這樣才能包容萬機。阿彌陀佛說「乃至十念」,沒有說「清凈心十念」。這個「乃至」,就包含了萬機,所有一切根機,就我們的根機所能做到的,念念不舍,相續念佛,都叫「乃至十念」。
善導大師所解釋的「乃至十念」,是「上盡一形,下收十念」,就是 : 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信順不疑,一句佛號念到底。在往生這件事情上,全靠南無阿彌陀佛,這叫一句佛號念到底。誓此一生,永不改變,這樣就決定往生。
(四)放下
看破自然放下。一是放下世界。世間百態,知道它是苦、空、無常、無我,所以要放下。二是放下自己的心。我是一個凡夫,不要認為自己要修到什麼樣的程度,連這個「我在修行」的心也要放下。不要認為自己能修到什麼程度,我們就這樣子來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很好了,這樣就夠標準了,這樣就符合條件了——這樣不是身心自在嗎?不要把目標提得很高 : 我們要達到什麼程度,我們要家庭、兒女什麼都不管……既然在家,就依我們在家的身份,為人妻,為人母,為人父,為人子,士農工商,做好自己的事情,來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就可以。不要自苦自惱,提又提不起來,放又放不下去。我們是完全乘托阿彌陀佛的願力。不要講我們這副身心,即使是整個娑婆世界,都是要放下的。因為我們要求生極樂世界,有什麼好執著的呢?它好也好,它壞也好,都不在妄心方面做文章。
對於妄心,看破它,放棄它——放下就是放棄。我們不指望你,我們只靠阿彌陀佛!這樣,我們的心就平淡了,就穩當了,沒有誰能障礙我們。
總結總結前面幾章,都圍繞著阿彌陀佛的本願——第十八願,圍繞著稱念彌陀名號,也就是「本願稱名」這個核心。
(一)龍樹菩薩判「難易二道」,說 :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 :
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是以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名作為易行道的核心。所謂舍難取易,就是取「本願稱名」。
(二)曇鸞大師明「自他二力」,說 :
緣佛願力故,
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還是說的本願稱名,乘佛本願力,念佛便得生。
(三)道綽大師判「聖凈二門」,凈土門的內容就是第十八願,說 :
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
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也是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名。
(四)善導大師將凈土門進一步細判為「要弘二門」,解釋弘願說 :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
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這段話也是在解釋四十八願當中的第十八願。
「一切善惡凡夫」,就是解釋第十八願所說的「十方眾生」;「得生」兩個字,就是解釋「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大願業力」就是「正覺」;「皆乘」,乘托的方法就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所以,仍然是選擇彌陀本願稱名。
(五)「正雜二行」。
(六)「正助二業」。
這兩點是善導大師對凈土行法的分判,最重要的是「正定業」?: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
是名正定之業,
順彼佛願故。
順彼佛願——就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順佛本願稱名,所以是正定之業,必定往生。
(七)善導大師立「機法深信」,法深信說 :
決定深信 :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
無疑無慮,乘彼願力,
定得往生。
總說四十八願,別指第十八願,救度無有出離之緣的罪惡生死凡夫,定得往生,仍然是以阿彌陀佛的本誓願力作為核心內容。
這七個專題所說的,都是一個內容,分為七個角度來說明,讓我們心中更加明了。
(摘自釋凈宗講述《善導大師凈土思想·第六章第4節)
未完待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二集)
※凈土資糧—信願行
※念佛成佛的原理 | 凈土宗弘願寺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二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七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