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西遊|為何說孫悟空是一隻低能力的猴子?
文:光明右使
《孫悟空的低能力和取經路上的「無庸之戰」》
孫悟空作為取經隊伍中的主力隊員,骨幹力量。自從在五行山下服刑五百年後,不但不復鬧天宮的當年之勇,而且在取經的過程中不講團結、用人不當、好勇鬥狠、顯能賣乖。人為的增加了取經難度,打了幾場不必要的戰爭,消耗了天庭和佛界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一、在取經隊伍中由唐孫豬沙四人組成,而孫悟空作為大師兄,應當對上尊敬師父,堅決執行取經命令;對下領導好兩個師弟、主動搞好團結,充分調動兩個師弟的工作積極性,本著「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頭上有指標」的原則,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共同完成取經任務,早日回歸佛界體制內。
但是,孫悟空的現實表現如何呢?
戲弄豬八戒的事件屢有發生,老豬是凡心未褪,取經的意志不是很堅定,作為大師兄的孫悟空應當和師父、沙和尚一起幫助其改正錯誤、堅定意志、治病救人,而不是取笑、捉弄、譏諷;孫悟空的一系列做法加劇了豬八戒的思想滑坡、打擊了沙和尚的取經積極性,破壞了取經隊伍的內部團結。尤為嚴重的是,豬八戒有意的打擊報復,使取經隊伍內部形成了極為嚴重的「內耗」,為一些妖精所趁。(孫悟空幾次被唐僧念緊箍咒大都和豬八戒的挑唆有關係,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打白骨精案例中,孫悟空被逐回花果山),大大增加了取經的難度。
二、在取經的過程中,孫悟空犯了用人不當的嚴重錯誤,使自己勞心費力,疲於奔命。
誠如我們所知,豬八戒曾在天庭任天蓬元帥(地方軍事長官)、而沙和尚曾任捲簾大將(玉帝貼身侍衛),據兩人的出身來歷而言,沙和尚的個人能力(不包括管理能力)應當略強於豬八戒,在真假美猴王中,沙和尚曾以一人之力,打退了六耳獼猴率領的花果山群猴圍攻,全身而退,其個人的戰鬥力不容小視,比起豬八戒在取經過程中諸多戰鬥中的屢有敗績,高下可見。(如果在天庭中天蓬元帥不滿天庭的管理,蓄意刺殺玉帝,而捲簾大將的武功又不及天蓬元帥,那玉帝豈不是大大的危險?)而且,就前所述,豬八戒的凡心未褪,取經的意志不是很堅定,那麼,在取經的過程中,他一定受這種情緒的影響,會消極怠工,那麼對豬八戒的使用應當是開展輔助工作為主,最起碼的先鋒工作是不能勝任擔當的。但是在孫悟空的實際工作任務安排時,硬是安排豬八戒承擔了一部分先鋒工作任務,老豬卻很少有圓滿完成工作任務的時候。這其中固然有老豬的工作思想不積極、工作態度不端正,同時其個人能力有限也是主要的原因吧。而沙和尚因為他的城府和心機,他不會積極主動的承擔先鋒工作,所以基本上是老豬完成不了先鋒工作任務,最終結果是孫悟空自己上手,形成了一件工作任務多人重複勞動,消耗人力、物力、時間。坦率的說,豬八戒的先鋒作用遠不如各地區的山神土地。
三、更為嚴重的後果是,由於孫悟空的自身的一些性格缺陷,不能很好的克服,為取經工作帶來極大的麻煩和兩場無庸之戰。
第一場無庸之戰是在女兒國,唐僧和豬八戒誤飲子母河水,懷了孕,需要喝解陽山破兒洞的「落胎泉」,和如意真仙發生了爭執,在沙和尚的配合下,擊敗了如意真仙,取得了落胎泉水,解救了唐豬二人;
第二場無庸之戰就是赫赫有名的三調芭蕉扇。在這場戰鬥中動用了天庭和佛界大量的兵力,耗時長久,動靜頗大。但是我們仔細想想,這兩場戰爭其實是不用打的,戰勝敵人不一定要用武力。
這兩場戰爭的敵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他們都和孫悟空有一些過去的恩怨,而恩怨的起因是基於一個人----紅孩兒(後來的善財童子)。如意真仙是大力牛魔王的弟弟,紅孩兒的叔叔;而芭蕉扇的主人是鐵扇公主和大力牛魔王,他們是紅孩兒的雙親。
那麼我們由此可以推斷出一個結論:紅孩兒是有能力幫助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只要他出面做他舅舅和父母的工作,贈予落胎泉水和出借芭蕉扇,是可以避免這兩場戰爭的發生的。
我們又要問,紅孩兒會幫助孫悟空解決這兩個問題嗎?
答案是肯定,因為紅孩兒和孫悟空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我們來看看書中所述。唐僧師徒四人過了車遲國,被阻通天河,孫豬沙三人不能降伏金魚怪,孫悟空去南海觀音菩薩處打聽金魚怪的來歷出處,遇見了紅孩兒(這是紅孩兒被降伏之後兩人的初次見面)「行者依言,還未坐下,又見那善財童子上前施禮道:『孫大聖,前蒙盛意,幸菩薩不棄收留,早晚不離左右,專侍蓮台之下,甚得慈善。』悟空知是紅孩兒,笑道:『你那時節魔業迷心,今朝得成正果,才知老孫是好人也。』」紅孩兒在孫悟空還沒有來的及坐下就急著來道謝,可見他對孫悟空的感激之情的是很真摯的,紅孩兒是懂的知恩圖報的,而孫悟空如果因為落胎泉取水和借芭蕉扇的事情去求紅孩兒的話,一者紅孩兒欠著孫悟空的人情需要去償還;二者這是幫助孫悟空完成取經大業,必可增強在觀音菩薩心目中的地位,他剛剛進入佛界體制內,屬於後進晚輩,能有這樣的表現機會,實在是難能可貴啊,於情於理他都會幫孫悟空這個忙的。
而對於孫悟空而言,那可更是一筆大大划算的買賣啊!孫子兵法中曾有精闢的論述「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諜,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如果孫悟空能夠善加利用這一點,會給我們在《西遊記》中留一段很經典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戰例,可惜的是,孫悟空陷入了「西去取經就得除妖殺怪,而除妖殺怪就必須得用金箍棒(武力)」的思維怪圈中,並且在取經工作過程中崇尚暴力、好勇鬥狠、顯能賣乖,他自身沒有意識到這些缺點,更談不上加以克服改正,人為的增加了取經工作的難度和成本。
由此可見,孫悟空也僅僅是一個頭腦簡單、思維僵化、有勇無謀,被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所利用的取經馬前卒而已,他沒有進入天庭的管理體制內也是情理中的事情了。
推薦閱讀:
※西遊原旨
※喜鵲看西遊取經篇(60):博弈女兒國 下
※揭開名著潛規則之——《西遊記》未解之謎(12)
※喜鵲看西遊取經篇(70):假美猴王是誰?
※西遊記FAQ 吃多少唐僧才能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