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理

如何教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理

我們從小培養孩子學會生存的能力,而自理能力又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能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們廣大家長的殷切希望,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大多數的家長都一心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出色的人,但又常常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當前,孩子們面對著各種各樣挑戰,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2—4歲是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如何把握好這個時期至關重要。 一、成人的呵護,是孩子自我服務的絆腳石 現在家庭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總是百般呵護,放在手上怕飛了,含在口裡怕化了,使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長們總怕辛苦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包攬,又或者是擔心孩子做不好給自己添麻煩,這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是極不利的。例如:當孩子想幫助大人洗洗手帕時,成人會說「不用了,你會弄濕衣服的」成人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發展。幼兒都有一顆好奇的心靈,他們喜歡嘗試新事物,但成人做的往往給予孩子更多的是束縛。他們錯誤的認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培養。因此,當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時候,成人總會說:「穿錯了,穿反了,別穿了,我來幫你穿。」教育孩子常常也會持這樣的一種態度:「你還小,懂什麼,等你長大了就知道,讓我來教你,你照我說的去做。」其實我們不但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而且這種做法不但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大大壓抑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令孩子從小有了一種不良的意識:我什麼也不會幹,我什麼也干不好,有大人幫我就行了,我不需要干這些,這些等到以後再做。從而使包辦成了現代家庭里一個普遍現象。 二、成人的過分保護,是孩子形成自理能力的攔路虎  在家長眼中,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護、灌輸、訓教,具體表現於對孩子的冷暖饑飽、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過度保護。不可否認,安全第一,孩子的生命安全就是一切。但是,本來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滑滑梯卻非要在成人的攙扶下慢上慢下。其實,孩子們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才能成長,並在實踐中逐步學會應付危險的能力。但是,如果成人整天對孩子說,這個要小心,那個也要小心,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本來,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長都是在鍛煉中磨練出來的。在這種種限制保護下的小孩子又何來機會鍛煉呢?因此,成人的過分保護給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能力呢? 首先,我們應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創設環境,增強幼兒自信心,形成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談話 「我長大了」、「我會……」「送玩具回家」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幹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 2、通過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 3、運用觀察法和比較法(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可以為幼兒準備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錄像帶等等,讓幼兒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 其次,教給幼兒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讓幼兒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兒沒學會系鞋帶的方法,就談不上系鞋帶;幼兒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乾淨;幼兒不知把玩具放到哪裡,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們還要讓幼兒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方法。 1、因材施教,重視每一名幼兒的發展。對於不同層次的幼兒來說,要求就有所區別。對於自理能力較強的幼兒,就以較高水平來要求;對於自理能力較差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如在指導穿衣的過程中,小班幼兒中只要求會解散鈕扣,脫下衣服,並在成人的幫助下穿好衣服;大班幼兒不僅要正確區正反面,還要求正確系好鈕扣。再如個別幼兒自理能力較差的應該個別指導。 2、寓教於樂,讓幼兒輕鬆學會自理的方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等,讓幼兒在遊戲、娛樂中學習本領。如在教幼兒學習如何系鞋帶時,我們可以結合歌曲《系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鑽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讓幼兒在歌曲的愉悅里,輕鬆自主地學習系鞋帶的方法。 3、秩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獲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後,要注意提高幼兒做事情的速度、質量等。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較差,只能在成人的幫助下如廁,特別是冬天,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逐步掌握穿脫褲子如廁的技巧。 4、品嘗成功,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類似「你真棒」、「你真能幹」的話語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信心百倍,但當幼兒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緻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會幹好的」等,必要時我們還需協助幼兒實現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 最後,幼兒自理意識一旦形成,還必須繼續訓練幼兒的自理能力 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反覆的過程,所以,還要注意以後的鞏固練習,幼兒在園內集體生活中,有許多地方可供幼兒練習,例如:幼兒在進餐、入廁、盥洗、整理……,無處不體現著幼兒生活自理的水平,我們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機,指導、監督幼兒的自理行為,使其形成習慣。 同時,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單方面的,良好自理能力的培養還離不開家長們的支持與配合,我們應時刻保持與幼兒園聯繫,做到家園同步,合力教育,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當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了一些生活技能,形成的好習慣,應該在家庭中繼續練習、鞏固。不應有「孩子還小,許多事情長大了自然就會了」的思想,因此,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 家長在家能鼓勵幼兒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並提供給幼兒一些勞動的機會如:自己穿脫衣服、系鞋帶、洗手、整理玩具等,並且要持之以恆,反覆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做得不好的也不應埋怨和代替,而是多鼓勵引導。幼兒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強,家長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家庭成員之間也要保持一致的態度,讓培養幼兒自理能力這項活動得到順利的開展。 總而言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經常組織幼兒參加各類勞動活動,讓孩子在學習生存的時候首先學會自理,為能更好地適應將來繁複的社會打好堅實的基礎。


推薦閱讀:

兩歲起教孩子識別男女
對孩子最好的愛,是我們不吵架
常對孩子說這8句話,孩子長大以後一定有出息!值得所有家長看看
這3個地方長痣的孩子,註定大有所為,財富滿滿
如何教育引導初次看到某些社會黑暗的孩子?

TAG:孩子 | 生存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