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改變世界
06-16
—— 將「衛賽節」定為「全球素食日」的設想明 海一佛教傳入中國漢地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起,中國漢傳佛教的信徒就倡行素食。這一飲食上的規範現在已成為漢傳佛教的重要標誌,出家人尤為嚴格。不食魚肉的飲食習慣最早為梁朝的一位佛教皇帝蕭衍所提倡。他撰寫了《斷酒肉文》,以皇帝的權威向天下頒行。此後不食眾生肉的戒規逐漸為出家僧尼所奉行,乃至許多虔誠的在家信徒也終身茹素。佛教素食的提倡此後又與儒家「仁愛」「惻隱之心」的思想一道在中國孕育出素食、護生的文化習俗,成為中國社會倫理實踐的重要內容。蕭衍在《斷酒肉文》中據以呼籲天下僧尼食素的主要原因是,食肉違背佛法主張的慈悲心。他的根據是當時翻譯成漢語的《大涅槃經·四相品》。其實,除《涅槃經》外,在《梵網經》、《楞伽經》、《楞嚴經》等許多大乘經典中,佛陀都有「不食眾生肉」的教導。《梵網經》中說「一切眾生肉不得食,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楞伽經》中佛說「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隨後列舉了十五種不應食肉的原因。可見素食在漢傳佛教有歷史淵源,有佛典根據,有群眾基礎,還有自然環境的便利。因為漢地多數地區屬溫帶、亞熱帶氣候,農業發達,菜蔬瓜果種類豐富,可提供很好的植物性飲食。上座部教法中,佛陀開許比丘吃三凈肉應該是比丘托缽生活的產物,是佛陀最初的方便。不食眾生肉才是佛陀的本懷。所以《楞伽經》記載了佛陀的本意:「我有時說遮五種肉,或制十種。今於此經,一切種,一切時,開除方便,一切悉斷。」密乘佛教中也有不食眾生肉的明確要求。只是西藏地區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幾乎沒有替代肉食的蔬菜瓜果,所以許多密乘修行人吃自然死亡的動物的肉。藏傳佛教歷史上也有許多堅持不吃肉的高僧大德。綜上所述,不管是漢傳,還是南傳、藏傳,佛教的三大傳承都反對殺生、反對食其他眾生的肉。將素食當作佛教的普遍提倡是適當的。二不食眾生肉的飲食規範雖然只是佛陀許多教導的一端,但這一點在當今時代卻日益凸顯其普世的價值。此價值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人文關懷,二是環境保護。佛陀要求弟子食素主要出於尊重生命的慈悲心。在無始無終的時間長河中,生命或許呈現不同的形態,但不同的生命之間都是互相依存、互相關聯的。從更廣大的背景上看,人類和其他飛禽走獸都是同一個大家庭的成員。人類和任何其他物種一樣,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也不可能絕對主宰其他生命,這就是佛教「緣起共生」的生命觀。而素食正是這種生命觀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它雖然只是一種飲食習慣,但卻能實際地將損人利己的、你死我活的生命觀轉化為和合共生、愛他如己的生命觀。素食者更能夠溫良待人、包容異己、愛護生命。素食顯然不僅能帶給人們更加健康的身體,它還能帶給人們更加健康的心態,甚至改變我們處理人際關係、國際關係的方式。應該說,以和合共贏的方式解決我們遇到的各種問題,比鬥爭廝殺的方式更具挑戰性和創造性。但卻是一種擁有未來和希望的方式,應該成為當今世界解決各種矛盾的主流選擇。如果說素食體現了生命平等、和合共生的哲學理念,那麼屠宰動物、食其血肉則是人類中心主義的表現。在地球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氣候反常的今天,這種觀念以及基於此觀念的人類一系列行為日益顯出其危害性。當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無限膨脹的貪慾過度消耗自然資源時,最後受害的仍將是人類自己。比較而言,素食則顯示出保護生態、拯救地球的巨大價值。在現代社會,肉類食品主要由工廠化、集約化的畜牧業提供。200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系統闡述了提供肉類食品的畜牧業和地球生態惡化之間的關係: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5大主要溫室氣體排放部門的18%,占整個農業部門排放總量的80%,畜牧業排放的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總量的9%,佔全球二氧化氮排放總量的65%,甲烷排放總量的35-40%。畜牧業不僅產生溫室氣體效應,而且導致有助於調節氣候的森林面積減少,加劇氣候變暖的趨勢。地球土地面積的30%現在都被畜牧業佔用。全球可耕地的33%被用於種植牲畜飼料。畜牧業還加劇了全球水資源的緊張。生產1公斤牛肉需耗水5000-10000公升。而目前世界上有10億人無法取得乾淨水源,到2025年,預計會有18億人活在極度缺水困境中……。畜牧業對環境形成的上述壓力全部來源於人們對動物類食品的巨大需求,而這一需求還在隨著人口的增加,以每年兩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素食在今天的重大意義了。德國生態經濟研究所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完全吃素,可以將製造食物的溫室氣體排放降為原來的七分之一。素食還可以節省大量能源、糧源及70%的水源並減少80%雨林的消失。最重要的是素食可以把我們從一個道德困境中解救出來,因為我們穀物的50%、豆類的75%被當作飼料餵給了牲畜,而同時世界上有8.5億人處於飢餓狀態,有9.7億人過胖;每年用來餵養牲畜的飼料足以讓20億人吃飽!所以,佛陀素食的提倡不僅可以拯救生態危機,而且可以緩解地球上因資源分配不公造成的道德危機。三基於上述觀察,我建議,聯合國衛賽節執委會將每年的衛賽節(五月的第一個月圓日)設定為「全球素食日」,首先號召全球三大語系佛教徒,進而帶動全世界在這一日食素。這一舉措有以下重要意義:1. 素食固然非佛教所獨有,但由佛教向全球倡導,將會帶動全世界愛護生命、關心地球的人們響應,進而減少肉食消費,挽救生態危機。並不困難的「一日食素」,能夠把世界上各類人群保護生態的強烈願望統一起來、表達出來,形成合力,並進而帶動人們一系列減少碳排的生活習慣。據科學家計算,一人一日不吃肉,可以減少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一棵20年生喬木半月的減碳量。全球人類即使每年一日吃素,其對環境的貢獻也相當可觀了。當然,「全球素食日」對許多人飲食習慣的影響、人生態度的轉變更是難以估量。事實上有幾個歐洲國家已經開始提倡有利環保的飲食,2009年5月,比利時根特市(Ghent)正式宣布每周四為「素食日」。在這種形勢下佛教界在世界範圍內提倡「全球素食日」也是順應潮流、引領風氣的明智之舉。2. 佛教以「全球素食日」的方式倡導素食,最能表達--進而彰顯佛教倫理超越宗教、超越文化的普世價值。在多元宗教並存的當今世界,佛教應該積極研究、探求自己教義和倫理中具有普世價值的內容,和其它宗教一起,面對人類共同的挑戰和危機,作出自己的回應。我們知道,佛教教義包含了覺悟生命、離苦得樂的出世價值,也包含了許多改惡從善、現法樂住的普世價值。作為佛教徒應該將此二者統一起來,在普世價值中落實出世價值。而普世價值的實現離不開此時此地,離不開對現實世界的改善。抓住「環境保護」這一目前全世界關注的時代課題,以「全球素食日」作為回應,這是我們作為佛教徒的宗教實踐,也是我們作為地球人的社會參與。3. 將「衛賽節」確定為提倡素食的「全球素食日」之後,衛賽節將不再是一個局限於佛教徒的宗教紀念日,它變成了一個具有普世價值的和所有人發生關聯的重要日子。這個日子的價值因此得到了提升和擴充。精神世界的覺醒、生活習慣的改良、生態環境的保護這種種意義,通過食素這件事一起在這一天向世人顯現。4. 「全球素食日」的提倡不僅會改變世界,也會改變包括許多佛教徒在內的人們對佛教的傳統印象。信仰帶來智慧,智慧帶來行動。今天的佛教徒應更加關注此時此地,應為世界承擔更多的責任。我們不僅應該有靜觀的智慧,還要有行動的力量,有參與的勇氣,有承擔的精神!我們已經有祈禱的佛教,有禪坐的佛教,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還應建設行動的佛教。所以,我願藉此機會向聯合國衛賽節執委會建議:將衛賽節定為「全球素食日」向全世界提倡。希望大家能儘快達成共識,並設計出「全球素食日」的圖形標誌和簡潔明快的口號。我相信,這將是我們三大語系佛弟子獻給世界的最好禮物,也是對釋迦牟尼佛最好的供養。(2010年1月30日為聯合國衛賽節世界佛教大會所作論文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我們需要一場革命,從愛上地球開始
※159素食全餐成分有沒有問題?
※有那些有關素食的書籍可推薦?
※準備長期吃素,大家有什麼好方案推薦嗎?
※素食五年了,不吃蛋,奶少量。身體還健康,沒變瘦,就是皮膚遠不如從前了,發黃黑髮灰。請問原因且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