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各委員會(工作組)
06-16
? 1964年12月20日至1965年1月5日, 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的工作機構設秘書處、兩個委員會和8個工作組,另設社會主義學院。? 1965年1月5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出:名譽主席: 毛澤東主 席: 周恩來副主席: 彭真、陳毅、葉劍英、黃炎培、陳叔通、劉瀾濤、宋任窮、徐冰、高崇民、蔡廷鍇、韋國清(壯族)、鄧子恢、李四光、傅作義、滕代遠、謝覺哉、沈雁冰、李燭塵(土家族)、帕巴拉·格列朗傑(藏族)、許德珩、李德全(女)、馬敘倫常務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列, 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均為常務委員, 從略): 於樹德、於毅夫、寸樹聲、馬寅初、馬輝之、王子綱、王從吾、王世英、王芸生、王學文、王紹鏊、王首道、王雪瑩(女)、王維綱、王照華、王稼祥、車向忱、鄧初民、鄧寶珊、鄧洪、孔祥禎、盧漢(彝族)、盧郁文、史良(女)、安子文、劉文輝、劉良模、劉曉、劉清揚(女, 回族)、劉斐、劉錫五、吉雅泰(蒙古族)、鞏天民、達浦生(回族)、朱學范、朱蘊山、伍修權、伍獻文、孫起孟、孫曉村、汪金祥、宋裕和、閔剛侯、嚴希純、蘇子蘅、李書城、李立三、李初梨、李運昌、李國偉、李昌、李淑英(女)、李楚離、楊東蒓、楊奇清、楊明軒、吳研因、吳鴻賓(回族)、吳溉之、何長工、張子意、張友漁、張邦英、張孝騫、張秀岩(女)、張勁夫、張治中、張奚若、阿旺嘉措(藏族)、陳此生、陳先瑞、陳伯達、陳其尤、陳國棟、陳明仁、陳寅恪、陳望道、陳維稷、鄒大鵬、邵力子、鄭位三、拉敏·益喜楚臣(藏族)、林修德、金如柏、季方、周士觀、周士第、周揚、周蒼柏、周培源、屈武、施復亮、趙朴初、趙宗燠、榮毅仁、胡克實、哈豐阿(蒙古族)、俞大紱、鍾惠瀾、侯德榜、饒毓泰、賀誠、聞家駟、高文華、郭化若、郭沫若、郭棣活、唐天際、唐生智、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藏族)、袁任遠、聶洪鈞、徐伯昕、徐楚波、陶峙岳、章蘊(女)、康克清(女)、閻寶航、薩空了(蒙古族)、曹菊如、曹瑛、龔子榮、曾澤生、曾憲植(女)、董其武、舒舍予(滿族)、程坦、程潛、傅連暲 、楚圖南、賴際發、熊慶來、蒲輔周、譚冠三、潘復生秘書長: 平傑三
推薦閱讀:
? 1965年3月1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舉了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徐冰、陳叔通、高崇民和通過了副秘書長名單,會議討論通過了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工作機構和各工作機構負責人名單,決定撤銷政協全國委員會地方委員會、聯絡委員會、會刊編輯委員會。
1965年10月24日 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定隆重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周年,並通過劉少奇為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6年8月30日, 因「政治豈容協商」,政協全國委員會被迫停止辦公。
1976年10月6日, 「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結束, 人民政協開始恢復? 1977年10月15 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召開五屆政協會議的通知》, 對五屆政協的議程、組成單位和委員名額、委員人選等問題提出具體意見。? 1977年12月27日至29日, 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擴大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是在1966年7 月全國政協第六次常委會間隔十餘年後舉行的首次政協會議。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常務委員共159名(其中已故63 名, 因各種原因不能出席會議的33名), 出席會議的63名。中共中央主席、副主席和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出席會議。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愛國人士47人列席會議。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烏蘭夫受中共中央委託向會議提出召開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建議, 並就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的組成單位和名額分配等問題作了說明。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決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起草小組名單》、《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改小組名單》。會議決定於1978年春在北京召開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推薦閱讀:
※2015年小班下學期工作計劃
※如何追一個辦公室里,工作上沒有交集平時又經常看到的女孩?
※堅持騎車上班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寫給瞎忙族:告別朝九晚五,每周工作4小時!
※做好辦公室接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