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年水晶

怎麼那麼多水晶環?~為什麼比博物館還多?~台北故宮的清代水晶連環

5000年前閩西就有古人類~考古隊員小心謹慎發掘文物兩枚晶瑩剔透的環狀水晶物,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這兩枚被文物專家鑒定為國寶級的文物,暫定名為「水晶環」。今年7月底,這兩枚「國寶」在龍岩市連城縣新泉北村草營山考古遺址被發掘出土。省考古隊的專家稱,草營山遺址是在修建龍長高速公路(龍岩—長汀)前期工程時發現的,沿途共發現史前文化遺址17處,部分文物甚至全國少有。專家由此考證,早在5000多年前,閩西就有人類活動。水晶環-龍岩市連城縣新泉北村草營山.jpg

意外發現史前遺址現身高速路去年11月13日,在龍長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中發現了這一遺址~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福建省考古隊副研究員范雪春~領著考古專家學者~沿著高速公路進行勘探~共發現史前文化遺址17處~並搜集了大量舊石器時代晚期及商周、戰國、秦漢等朝代的遺物~考古隊選擇了其中11處保存較好、較有價值的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龍長高速公路考古調查隊在沿路勘查中~在長汀縣策武鎮風雨亭後山遺址搜集到了舊石器時代和約相當於中原商周時期的遺物~在連城縣新泉北村草營山遺址搜集到了戰國晚期和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遺物等~如果單憑地面搜集到的這些遺物~可以把閩西地區有人類的歷史提前到距今至少二至三萬年前~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只能「掘地三尺」~通過研究發掘出的遺物來分析推斷,得出更精確的結果~搶救發掘遺址驚現國寶級文物今年6月底,相關部門的專家組成考古隊進行搶救性發掘,考古專家彭菲至今還記得當時發現「水晶環」的情形。7月底的一天,彭菲在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保存有5座墓葬及1座房子的草營山遺址進行發掘,彭菲發現其中一塊土的顏色和其他地方的有所差異,便叫工人拿來小鏟子,小心翼翼地鏟著,突然,鏟子碰到堅硬的物體。「停!」彭菲大叫一聲,搶過鏟子,慢慢地鏟光土後,一大一小兩件環狀物夾雜在黃泥里,大的直徑3cm左右,小的則2cm上下,顏色有點綠油油,形狀呈指環狀,表面很光滑。「太精美了,做工太精細了。」彭菲說。見到該物體時,每個人都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據悉,這種環狀物至今未在我省發現過,在國內也極其罕見。經范雪春介紹,兩件物體均由水晶製成,初步估計應該是古代的指環類飾品,為該遺址的墓葬陪葬品,堪稱「國寶」級文物,目前暫命名為「水晶環」。據分析推斷,「水晶環」製成的年代應該是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考古專家也提出疑問,那時主要用石器,到底是如何製作出這麼精細的環狀物,值得深入研究。採訪中,不少考古專家對記者說,由於缺乏經費、時間緊迫等因素,無法繼續對草營山遺址進行發掘,十分可惜。他們呼籲,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提供相應的支持,對該遺址進行擴大發掘,相信會有更多的發現。發掘再現我省最大青瓷瓮出土除了發現「水晶環」外,8月初,考古隊還在龍岩市長汀縣光頭嶺遺址發掘出一個青瓷大瓮的底部及部分大瓮的碎片。我省著名考古專家陳子文教授介紹說,大瓮的底部直徑達到22cm,高50cm左右,腹部最大直徑在50-60cm之間,是目前我省出土的最大青瓷大瓮。雖然大瓮已破損,但其他碎片散落在瓮的周圍,假以時日,將能還原出該瓮的模樣。他說,經過分析推斷,大瓮的製作年代應在春秋戰國時期,大瓮的質地十分精良,製作工藝很先進,該大瓮對了解當時青瓷瓮的製作方法等能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此外,7月底,考古專家還在連城縣廟前鎮後芷林村遺址發現了一個祭祀台。據專家介紹,祭祀台的年代在夏代晚期至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商代早期之間,這一時代的祭祀台在我省尚屬首次發現。祭祀台的面積還需測定,旁邊環繞著三四個大大小小的祭祀坑,坑裡埋有陶器、石器等,該祭祀台對研究當時人類的崇拜、祭祀習慣等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素材。謎團待解石器時代怎得「水晶環」據考古隊的多名專家介紹,本次出土的遺物中,還存在著許多暫時無法解開的謎團。為什麼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人類就能用石器磨製出如此精細的「水晶環」?既然已能推斷5000年前閩西就有人類居住,當時有多少人居住、人類居住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我省首次出土的最大青瓷大瓮是如何製成的……考古專家認為,這些都值得進一步分析研究,答案可能很快就會昭然於世,也有可能成為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謎。專家訪談5000年前閩西有人類8月7日,記者採訪了龍長高速公路考古隊領隊、福建省考古隊副研究員范雪春。他表示,本次發掘彌補了閩西考古的空白,目前已出土了大量文物。經分析,目前可確定的事實是:早在5000多年前,在閩西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迹。記者(以下簡稱記):本次搶救性發掘有何重大收穫?范雪春(以下簡稱范):經發掘,在龍長高速沿線出土了大量舊石器時代的遺物,有石錛、石錘、石環和石箭鏃等;陶器有罐、瓮、尊、杯、鼎和豆等,還出土了幾件我省乃至全國少有的遺物。據對已發掘出的遺物分析,至少在5000年前,人類已經在閩西活動過,等發掘結束後,將對遺物深入分析研究,可能還會把人類在閩西活動的時間提前。記:已發掘到的石製品和陶器具有哪些特點?范:已出土的石製品從文化性質特徵上分析,應同屬於中國南方主工業範疇——華南礫石工業傳統,這又把我國舊石器時代礫石工業的分布範圍擴大到閩西地區,為進一步尋找古人類活動遺存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線索。本次發掘對進一步深入研究閩越族文化,尤其是閩台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也大大豐富了我國華南地區印紋陶文化的內涵。洛陽唐宮路小學發掘C 1 M 5 5 60戰國墓簡報洛陽市文物工作隊1996年12月 ...墓葬雖早期被盜,但還是出土了一批珍貴器物。現簡報如下。一墓葬形制C1M5560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向0。 ... 水晶環32.象牙梳33.玉牌飾34.玉劍首35.玉劍瑯36~41.玉管形飾42、43.玉柱形飾4I4、45.陶柱形飾46~5o.玉龍形飾51.玉殃52、54. ...跨度從戰國到清 鄭州發現罕見大規模高密度墓葬群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1月15日10:07 中國新聞網中新網鄭州11月15日消息:昨天下午,一個數量上千的墓葬群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基本清理完畢。該墓葬群在時間跨度上從戰國一直到清代。有關專家說,如此大規模的墓葬發現,在鄭州考古史上還是首次,墓葬群的密度在全國來說也屬罕見。據城市早報報道,鄭州商城考古上被稱作「管城」,然而商城遺址極少發現西周時期的遺物,西周管國成為考古史上的一樁懸案。隨著這一大型東周墓葬群的發掘,這一歷史懸案有望找到重要線索。據現場的專家介紹,墓葬中絕大部分是東周時期的,其中東南角的一部分是宋代的,而西北角的則有幾個是清代的墓葬。這些墓葬最大的僅有3.5米長,2.3米寬,最小的僅容1人1棺。墓中一般都有壁龕,大部分隨葬品為鼎、壺、碗等陶器,還有少量的水晶環、珠等物品。值得注意的是,700多座的墓葬周圍有一道人工的壕溝,據推測,這是墓地的邊界。而這些墓葬為何如此眾多和集中,考古專家尚未定論。歷史上,鄭州在商代前期曾是重要的都邑。西周早期,周武王滅殷後,將其弟管叔鮮封為三監之首,封國為管國。後來管叔鮮因叛亂被滅,而管國的真實所在隨之成為歷史之謎。後來考古工作者苦苦尋覓,一直沒有成果。河北省博物館~戰國中山國~水晶手環~曲江石峽文化遺址出土有水晶和其它多種玉制裝飾品,河北平山戰國時代中山國遺址裡發掘出了一件精美的水晶環~

寶鏡灣遺址 寶鏡灣岩畫寶鏡灣遺址~位於珠海市高欄島風猛鷹山西南坡。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後段至青銅時代早期。面積約2000平方米。堆積厚1~2米。有數量很多的柱洞,少量灰坑、墓葬。出土夾砂陶器、石器,一些玉或水晶環、玦,網墜、石碇等。寶鏡灣遺址出土了「大量環珠海口考古歷史上罕見的文物,如一對精美絕倫的水晶玦,薄如蟬翼的石鉞,帶鑽頭的礪石,不同型號的轆轤,重達18.5公斤的石錨,瓦型足鼎鼎足,刻有陶文符號的陶片……」

寶鏡灣岩畫   位於珠海市高欄島寶鏡灣風猛鷹山半山腰,遺址與寶鏡灣新石器時代遺址相距僅幾十米。發現4處共6幅青銅時代的岩畫。以陰紋鑿刻出船形、人物、蛇、鳥、鹿、雲紋、雷紋、波浪紋、人形和動物形等。「大坪石岩畫」解讀:研究者表示此畫是當時先民出海的儀式,一群鄉民載歌載舞歡送漁民出海,一塊木板搭在船舷上,兩漁民正在上船。另有研究者解釋為,此畫反映的是豐收時的場面。[ 本帖最後由 bixbite 於 2006-11-5 17:12 編輯 ]寶鏡岩畫.jpg (115.94 KB, 下載次數: 6)

江西~新干商墓~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江西古代文明新干大洋洲出土各類玉器754件,其中,包括玉禮器琮、璧、瑗、玦、璜,玉儀仗器戈、矛、鏟,玉裝飾品側身羽人、神人獸面形飾、鐲、蟬、蛙、魚、柄形器、墜形飾、水晶環等3類25種75件完整器和697顆穿孔玉管、玉珠、玉泡。大洋洲玉器群,種類繁多,工藝嫻熟,製作精緻,打磨光滑,刻紋細如毫~發,圖案十分規整,令人驚嘆叫絕,與大洋洲青銅器爭奇鬥妍,交相輝映,共同代表吳城文化的最高成就。圓雕玉羽人,器表圓滑,造型工整,未見任何琢制缺陷或瑕疵,人體比例大體適當,耳、目雕琢精細,一絲不苟,表情生動,衣紋柔和、協調,以簡練概括的線條勾畫出肌肉和羽翼的特點,是大洋洲玉器中最為精美的一件,最能體現其玉器琢制工藝水平,尤其是三聯套環,環環相扣,是在一塊完整的玉材上掏雕而成,顯示了相當高超的工藝技術。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發掘一座商代大墓,墓內出土器物豐富,出土了各種質料的遺物1374件,其中青銅器475件,玉器754件(顆),陶、原始瓷器139件。其中尤以出土的青銅器數量之大,品種之多,器形之奇,鑄工之精,紋飾之美,內涵之深在江南考古史上絕無僅有,為中國南方地區之最,被譽為長江中游的青銅王國。新干商代大墓中的各類器物,既有中原殷商文明的文化特點,又有著濃郁鮮明的地方特色。這將改變了贛鄱地區在我國古史上的地位,足以證明在我們中原地區跨入歷史文明期後,贛鄱地區也 同樣擁有她的璀燦的物質文明。[ 本帖最後由 bixbite 於 2006-11-5 17:23 編輯 ]新干商墓水晶套環.jpg (4.34 KB, 下載次數: 21)

余家垻遺址~http://www.kzzj023.com/news/Article.asp?ArticleID=114444流淌在開縣境內的三條河流~即東里河,江里河和浦里河~遺址位於小江西岸面積廣闊的台地~歷次發掘中都有巴人墓葬的要發現~迄今為止~已清理戢國時期的巴人土坑竪穴墓葬形制~葬式多為單人仰身直肢~個別為雙人合葬墓~一般男性墓主人隨葬的青銅兵器組合為劍,矛,戈,鉞,削~其他青銅器有鏊,鼎,鈴,印章,勺.陶器有豆,罐,壼.在沒有兵器的墓葬中有玉玦,瑪瑙珠串,水晶環,玉質管狀飾件的裝飾物品,還有漆奩等,墓主可能系女性.應國墓地遺址~位於平頂山市西新華區滍陽鎮(原薛庄鄉)北滍村西的滍陽嶺上,南北長約2400米,東西寬約200米。1979年以來,陸續出土一批應、國和鄧國的青銅禮器。其南端為一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下層為周代貴族墓群,上層為漢墓群。是一處包括西周、春秋、戰國、西漢、東漢時期連續使用的大型古墓群,以應國貴族墓及楚國貴族墓為主。1989年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平頂山市文物辦聯合對應國墓地進行了長達十一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共發掘墓葬310餘座,出土銅、鐵、鉛、錫、金、陶、骨、玉石、貝蚌、木等各類文物達萬餘件。尤以銅器、玉器為大宗。1996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0年被評為河南省二十世紀十項重要考古發現之一。根據器物的變化判明,這些墓葬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代表3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第一、二階段代表應國文化;第三階段代表楚國文化;第四階段代表兩漢文化。西周早、中期墓14座。這時期是應國古文化的發展階段。墓葬形制大多是長方形豎穴土壙墓。葬具為單棺單槨。出土器物中,銅禮器有鼎、簋、尊、爵、觶、卣、甗、盤、盉等;銅車馬器有、轄、銜、鑣、鈴;銅兵器有戈、矛、盾鍚;銅工具有斧、錛。玉器有璜、璧圭、項鏈。該時期器物特徵是酒器佔有較大比例,紋飾繁絮華麗,非常講究,大多以雲雷紋襯地,以鳳鳥紋、夔龍紋、饕餮紋、蟬紋、蕉葉紋、獸面紋為主體花紋或另有凸出器形外的獸頭等裝飾。這一時期的銅禮器上大多鑄有銘文,其中以應侯冉墓,應事墓、柞伯墓為代表。銅禮器精品較多,以鴨形盉、柞伯簋、提梁卣、應侯甗為代表。器物形制鼎為垂腹柱足,簋圈足多元蓋,盤圈足,盉仿自鴨形或三足上端有袋足形,甗器壁厚而重。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25座。這時期是應國古文化衰落階段。大型墓葬形制大都為帶有長方形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墓。中小形墓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壙墓。葬具單棺單槨。出土器物中,銅禮器有鼎、簋、壺、盤、匜、鬲、甗、簠、、尊、爵、觶、方彝等;樂器有銅編鐘、編鈴、石磬、鉦等;銅車馬器有、轄、軛、鑾鈴、頜、銜、鑣、環、小銅泡、革帶扣、節約、管鉻飾等;銅兵器有戈、簇、矛、鎧甲等;玉器有琮、圭、璧、璜。器物特徵:器類及其數量大幅度增加,實用器與明器並出。酒器皆為明器器類組合基本穩定。以鼎、簋、壺、盤、匜(盉)為固定組合形成。鼎與簋按一定數量配套出土,即所謂「列鼎」制度,以五鼎四簋形式最為常見。盤與匜(盉)數量相等配套使用。壺均成對出現。葡萄牙人來華前的澳門1972年以來,港澳學者在路環島多次進行考古發掘。對出土文物的鑒定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澳門地區已生活著以漁獵經濟為主的原始居民。澳門迄今所發現的屬於新石器中期(距今約5000—6000年)的文化遺址只有一處,即路環島黑沙遺址下文化層,出土可復原的圈足彩陶盤一件,以及其它一些陶片。該遺址與深圳大黃沙、咸頭沙、大梅沙、小梅沙、珠海後沙灣、東岸、棠下環,中山龍穴、白水井,增城金蘭寺,東莞萬福庵、蚝村,肇慶蜆殼洲,香港南丫島深灣、大嶼山南岸等屬於同一時期;都分布於沿海、島嶼或河口,有魚類貝殼類遺物出土;文化遺物具有共同特徵,如彩陶圈足盤、碗、杯,白陶盤和碗,繩紋、刻劃紋、貝殼印紋的夾砂陶釜、罐、缽、碗、豆。所以它們構成為同一個考古學文化,都是距今約五六千年之際古越族先民的文化遺存。距今約5000-3500年之際,廣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工作者先後在路環島的竹灣、黑沙、黑沙北、路環村和九澳等地發現了屬於新石器晚期的古文化遺址。出土不少夾砂繩紋陶、夾沙或泥質的幾何形印紋陶。石器方面,分為石器工具與玉石飾物兩大類型。在黑沙北發現雙肩石錛和3件鑽磨玉石環塊的砥石工具;形如蓮子。在路環村和竹灣都發現過殘石環。1995年發掘的黑沙遺址,層序井然,第一和第三層出土較多的陶器和石器。其中第一層的陶器、石器與紅燒土堆遺址共伴出土,無疑是一處安定的生活面。第一層石器有礪石、錛、石磨、鑿、錘等,尤其受人注目的是水晶環塊類玉右飾物及其半成品。黑沙第一層水晶下塊作坊資料相當齊全,在學術上有重要的意義。澳門地區新石器晚期的文物無論在種類還是在形制方面,都同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區所發的有許多相似之處。1978年,在緊鄰澳門的珠海拱北關閘發現青銅斧一件。1980年,內地學者在拱北發現了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遺址位於珠海市拱北區的濱海一帶,南部與澳門相;連北距香洲鎮10公里,東面隔海與香港大嶼山相望。已發掘的遺址南北長約1.5公里;直到邊防檢查站附近和關閘口都有遺物分布。顯然,這一遺址應一直延伸到澳門境內。遺址的文化層可分為二層。上層出土幾何印紋陶片,胎質細,灰白色,火候較高,敲擊能發出金屬聲,屬青銅器時代,約當春秋時期,距今約2400至3000年。下層遺物有石斧、石錛、石環、網墜、石球、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器,其中一件長身石斧來自關閘口,是沉積岩磨製而成,光滑美觀,內有重重花紋;刃部鋒利,造型精緻;陶片則有泥質陶和夾砂陶兩系。下層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4000多年。關閘口發現石斧與青銅斧,證明4000多年前我國嶺南地區的先民就已沿陸路來往於澳門與珠海之間,在「蓮花莖」的這兩端繁衍生息。春秋時期珠海與澳門地區已出現了青銅器文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帝國統一嶺南,設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澳門屬南海郡。秦末趙佗據南海郡、稱南越王,置番禺縣,澳門屬該縣。至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置新會郡,郡下置封樂、封平二縣,而後來香山縣的谷字都、恭常都(澳門屬此都)等都納入封樂縣。至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澳門重歸南海郡。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將後來香山的大部分區域劃入東莞縣,名為「文順鄉」,澳門亦在該鄉轄境內。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設香山寨,仍屬東莞。至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設香山縣,隸屬廣州府。澳門由此轄於香山縣,直到1849年葡人強行侵奪澳門主權時止。起初,澳門屬香山縣延福里恭字圍,至明代屬長安鄉恭常都。南宋末年,澳門附近曾是南宋行朝與元軍作最後抗爭的地點之一。1276年,元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宋恭帝,陸秀夫、張世傑等在福州擁戴益王趙是為帝,改元景炎,是為端宗,在元軍追逼下,由海路自閩入粵。1277年,張世傑等奉端宗至珠江口沿海一帶,堅持抗元。路環西面大橫琴島山下有仙女澳,一名井澳,張世傑曾在這一帶的十字門洋面擊敗元軍。1279年,南宋行朝在新會崖山覆亡,珠江口沿海地區慘遭戰火摧殘。本來,南宋時澳門附近地區已有多個宗族聚居。近年考古調查,在珠海市香山場、金鼎大閘橋、屏嵐園、唐家橫溝埔、淇澳島等宋代遺址中,均發現有瓦當、板瓦、筒瓦等建築材料,表明這一時期,結構堅固的磚瓦建築已在澳門附近地區出現,澳門的情況亦當與之相仿。但在珠海市宋至清遺址中,如香山場、金鼎大閘橋、南屏屏嵐園、唐家雞山等,均只見宋及明、清遺物,而缺乏元代堆積。說明這一帶在元代因原有居民流散而差不多成了無人區,澳門當然也不可能例外。明代以後,這一帶的人口才逐漸恢復。龍思泰稱:「澳門…遠在葡萄牙人到此定居以前,就以安全的港灣而著名。因在娘媽角炮台(Bar Fort)附近有一座供奉偶像的神廟,所供奉的女神稱為阿媽(Ama),所以外國作家稱之為"阿媽港』(Amagao,Portof Ama)。」成書於萬曆年間之《粵大記》之「廣海圖」,在「濠鏡澳」之西側海面即澳門內港,標示為「亞馬港」(粵語「亞」、「阿」同音),可為龍思泰所述之佐證。媽祖,或稱為娘媽,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對航海保護神天妃(後來稱為天后)的稱呼。明代中期葡萄牙人初到澳門之時,這裡已有媽祖廟,並被稱為「亞馬港」,可見它已是一個有一定數量 居民的港口從邯鋼出土銅器看趙國貴族墓葬區域http://www.zgxqs.cn/data/2006/0416/article_239.htm內容摘要 1989年5月,在邯鄲市復興路彭家寨村東南的邯鄲鋼鐵公司北大門外基本建設工程中,(原解放軍4691部隊北大門為邯鋼北大門,今邯鋼北大門在其北,開於復興路南側,距原北大門約0.5公里)發現了數座戰國墓。但由於該墓群在基本建設中遭到了嚴重破壞,其墓葬的結構與文化面貌被徹底擾亂,無法進行科學的考古發掘。在其中的一座墓中採集了鼎、甗、盤、匜 5件青銅器和部分陶器標本,其它大量的隨葬器物喪失殆盡(節錄)..........................................在1972年前後,邯鄲市文物部門在配合城鄉基本建設中又先後在百家村西、南及彭家寨村東等地清理了21座戰國墓,其多屬大、中型墓,出土了大批的陶器和少量的銅器以及水晶、瑪瑙等器,其基本組合為鼎、豆、壺、盤、匜。((節錄)......................................1995年至1996年間,先後在今彭家寨村南的邯鄲鋼鐵公司第三鍊鋼廠基建工程中,鑽探發現這一帶有戰國、漢代的墓葬近2000座。其中,在邯鋼三鍊鋼工地發掘清理了戰國、漢代墓葬360餘座,並於一座墓內出土了目前所見最大的戰國時期瑪瑙環和瑪瑙帶鉤,這應該是一座重要的貴族墓。在今市人民路西端南側邯鄲市鐵西水廠基建工程中,也先後考古清理了97座戰國墓,出土了一批陶器和銅器。2000年8月,市文物研究所在配合市西環路齊村段施工中,在齊村東也發現了戰國墓葬,並清理出三座陪葬車馬坑,其中最大的一座坑殉馬22匹,車4乘。這幾處墓葬應屬齊村墓群。從邯鄲城西已進行發掘清理的戰國墓及出土文物情況分析,這一帶的戰國墓群既有大貴族的墓,又有中小貴族或士大夫一類墓葬。看來,戰國時期趙國的貴族墓葬相對集中在渚河以北的趙國王陵墓群(陪葬墓)、齊村墓群、百家村墓群和彭家寨墓群,尤以彭家寨墓群的規模為最大,這從文物考古調查的發現可看得更加清楚不過了。http://www.zbsq.gov.cn/linzi/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355戰國時期的齊國玉器出土甚少,已發表的資料有:臨淄郎家莊一號東周殉人墓因主墓室被盜,僅出土少量的玉髓管、玉髓環和雕花玉飾等,而水晶、瑪瑙和石製品出土較多。1992年在山東章丘縣綉惠女郎山發掘的戰國中期大墓,除二層台上的部分隨葬器受到破壞或盜掘以外,其餘均保存較好,隨葬品極為豐富。槨室及陪葬墓中共出土素麵玉璧2件,徑3.6—6厘米;素麵玉環1件,徑4厘米;隨葬滑石璧72件,均為黃褐色,表面雕刻渦紋,徑9.7厘米;滑石雕筒1件,器表雕刻細密的渦紋,高6.9,徑2.8厘米;素麵滑石璜892件,通長19、寬3.8厘米。這些滑石器顯然為仿玉明器。商王墓地戰國晚期墓的發掘,出土玉器極為豐富。一、二號墓共出土玉器53件;三、四號墓雖歷經盜擾,但也出土了殘破玉器6件。這些玉器的出土為齊國玉器的研究增添了豐富的實物資料。玉質包括青玉、白玉、碧玉和黃玉等,以青玉、白玉居多,均系由新疆輸入的和闐玉。主要器形有璧、環、璜、佩、瑗、串飾、劍飾等,其中玉璧約佔玉器總數50%。玉璧均勻覆蓋於死者的上部,反映了當時人們認為玉能保持屍體不朽的葬俗。玉璧分為兩類,一類玉質較好,製作精緻,裝飾講究;另一類玉質較差,可能是專門用於隨葬的葬玉。1、關於齊國玉器的分類 ,就質地而言可分為①玉石器玉石器系指水晶、瑪瑙和玉髓之外的各類美石。齊地是使用玉器較早的地區,考古發現證之,在桓台李寨遺址、廣饒五村遺址已出土玉環、玉墜、玉鐲等玉器。龍山文化和商代時期亦歷有出土,玉質更佳。齊國西周時期的玉石器較少 ,臨淄東古村出土了1件玉戈。春秋時期的玉器在桓台縣前埠遺址出土玉璜2件,璜上有三孔,顯系玉佩飾;昌樂縣岳家河周墓第二期的兩座墓出土玉璜4件,白色玉石質,均為死者口含;臨淄郎家莊東周殉人墓主墓出土1件雕花玉飾,圓管形,通體刻蟠虺紋和蝌蚪紋,高4.4厘米。戰國時期的玉器有確切出土地點的較多,山東章丘市綉惠鎮女郎山戰國中期墓主墓出土玉璧2件,其中1件表面為黃綠色,徑6厘米;另一件表面為淺白色內有雲朵狀自然花紋,徑3.6厘米;陪葬墓出土玉環1件,斷面呈圓形,徑4厘米。昌樂岳家河周墓第130號戰國晚期墓出土勾形飾2件,為死者口含,白色玉石質,一端有孔,長1.7厘米。1995年臨淄區政務中心基建工地發掘4座戰國大墓,雖歷經盜擾,但仍出土了數量較多且精美的玉佩飾件。戰國晚期貴族墓中,出土玉器最多,且種類最為豐富的戰國墓,當屬臨淄商王墓地中的四座貴族墓,共出土玉器59件,玉色以青玉為多,白玉次之,黃玉較少。器型類別有玉璧29件,紋飾多為渦紋,卧蠶紋和蒲紋,其中2件飾龍蛇紋和獸面紋;白玉環2件,質地溫潤,分別飾捲雲紋和透雕雙龍雙螭紋;白玉璜4件,分別飾透雕雙龍和捲雲紋;玉佩2件,呈乳白色,質料上乘,分別飾透雕龍鳳和龍虎紋;白玉觽形佩2件,其中1件雕龍紋;白玉瑗1件,透雕捲雲紋、瓦紋、淺浮雕獸面紋和虎紋等等;白玉*1件,飾勾連雲紋;白玉劍首1件,飾一淺浮雕螭此;白玉劍格1件,飾淺浮雕捲雲紋;白玉劍璏3件,分別飾淺浮雕捲雲紋、獸面紋、螭虎紋、幾何雲紋等;匕2件,首、環分別以白玉製成,首呈雞心形,環呈扁圓形,玉質精美(圖六八—圖七二)。臨淄商王墓地出土的玉器,是齊國地域內經科學發掘而出土的最為豐富的玉器資料,這對於齊國玉器文化的研究是難得的珍貴資料。(2)水晶水晶古稱水玉、水精、千年冰、玉晶、玻黎等,為天然礦物晶體,具有強烈的玻璃光澤。在礦物學上稱水晶為透明的石英晶體。 純 凈 的水晶無色透明,含雜質者則呈多種美麗的顏色,如紫晶、黃晶、墨晶等;硬度7,密度為每立方厘米2.65-2.66克。齊國貴族墓中出土水晶環斷面呈五邊形,小的像指環。水晶珠的形狀很多,有球形、扁圓形、圓管形、長方形和多邊形等,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紫晶珠。章丘綉惠鎮女郎山一號戰國墓出土水晶柱1件,純白色,呈圓柱狀,直徑1.2厘米,高6厘米;山東長島王溝東周墓群出土水晶管1件,呈乳白色,長3.6厘米;出土水晶環14件,水晶珠1件,質料純正,製作精緻,均為佩飾構件。(三)玉髓在礦物學上,玉髓屬隱晶質石英類玉石,多呈纖維狀或葡萄狀塊體產出,一般為白色,具蠟狀光澤,硬度6.5-7,比重2.60。有的學者將玉髓歸為瑪瑙類,稱白色無花紋瑪瑙為玉髓。齊國玉髓器以臨淄郎家莊一號東周殉人墓出土數量最多,器物類別有玉髓環1件,玉髓管10件,蠶形飾2件,璜形飾4件,玉髓珠7件(彩版叄:1)。玉髓器多同瑪瑙、水晶等飾件構成組玉佩,呈現出晶瑩華麗的特色。(四)瑪瑙古稱赤玉,在礦物學上稱其為具同心縞狀或平行條帶狀結構的玉髓。在新石器時代瑪瑙就是人類裝飾品的天然原料。殷商時期瑪瑙製品已相當普及。顏色有紅、藍、綠、紫等等。齊國貴族墓的隨葬品中,瑪瑙器較為常見。臨淄郎家莊一號東周殉人墓出土了瑪瑙珠和蠶形飾數件;章丘綉惠鎮女郎山一號戰國大墓出土了瑪瑙環6件;長島王溝東周墓群出土了瑪瑙蠶形器8件,瑪瑙環36件;瑪瑙形飾52件;已發掘的齊墓中,尚未發表的瑪瑙資料也較多,茲不一一列舉。已出土的瑪瑙器常與玉器、水晶等組佩飾串連共出,其用途亦應屬佩飾無疑。2、關於齊國玉器的分期特徵齊國早期玉器的年代界限為整個西周時期。本期玉器的發現較少,其特點是玉器質料基本上承襲了山東新石器時代以來的玉器特點,玉材系用非真玉的彩石。玉器種類亦較為單調,其中臨淄東古村出土的玉戈,其造型與中原各地出土的玉戈基本相同,形制古樸,裝飾簡潔。這件玉戈的出土反映了我國古代各地的玉器文化相互影響而漸趨一致。玉戈並非實用的兵器,而是象徵身份的禮器,其價值與等級要高於同期的銅器。例證見於安陽侯家莊第1001號大墓。該墓底層有9個腰坑,各埋一武士、一戈與一犬;正中央的腰坑較大,葬一薄而長而非實用的玉戈,其餘八個坑則置放銅戈。臨淄西周墓葬中隨葬玉戈,表明了墓主人的尊貴身份。齊國中期玉器的年代界限為春秋至戰國初期。玉器的一部分仍用彩石為制器原料,大型墓葬中已有優質玉器出土。與東周各國不同,齊國玉器中,水晶器與瑪瑙器所佔比例較大,這些不同質料的玉器組合而成的玉佩飾相互輝映,呈現出晶瑩瑰麗的色彩,這是齊國玉器區別於東周各國玉佩飾的顯著特色之一。這一時期的玉器種類較初期豐富,其中一類質料低劣,製作粗糙,是專門用於隨葬的明器,其中滑石器占相當大的比例。墓主人的生前實用器多以組玉佩的形式隨葬於墓中,充分顯示了墓主人生前的豪華生活和尊貴地位。齊國晚期玉器的年代界限為戰國中晚期。本期玉器不僅數量顯著增多,而且質量亦優於中期玉器,其中精美的玉器多為用新疆和闐玉琢治的佩玉,如臨淄商王墓地一號戰國墓出土的佩玉有雙龍首璜、雙龍雙螭佩、龍虎佩,各類串飾以及透雕玉環等等,其製作工藝之精,造型之美,均為齊國玉器之稀珍,頗受海內外古玉研究者的矚目。臨淄商王墓地二號戰國墓還出土了玉具劍一套,包括劍首、劍格、劍璏、劍珌等,四件俱全,這是國內已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玉具劍之一,是研究中國玉具劍產生與發展的珍貴資料。齊國晚期玉器除了普遍運用透雕、圓雕、浮雕等較為複雜的琢治工藝外,同時還盛行與金屬細工工藝結合複合工藝,如臨淄商王墓地一號戰國墓出土鑲玉匕2件,其首、環均以和闐玉製成,雞心形玉首包鑲銅刃,並鑲於鐵柄有銎的一端,鐵柄另一端飾鎏金銅螭虎,口銜扁圓形玉環,呈現出金玉輝映的獨特藝術效果。齊國晚期墓的隨葬玉石器中,明器佔有較大的比重。一座較大規模的貴族墓中隨葬的石璜、石串珠等,少則數百件,多則數千件,這種現象既體現了齊國貴族墓盛行隨葬明器的習俗,同時也是齊國玉材稀缺珍貴的反映。3、齊墓葬玉葬俗亦是齊地厚葬之俗的反映君子佩玉,為古代習俗,上古已然,故王公貴族生前好玉,死後則葬於陵墓中是為必然。《管子·水地》記載:「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茂華光澤,並通而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摶徹遠,純而不殺,辭也。」《管子》所載的「九德」,與《禮記》的十一德比較,雖有相同之處,但顯然前進了一步,省去了一些抽象的「德」,而增加的幾種「德」,其具體內容仍然和玉的各種物理性能有聯繫。《荀子·法行》也記載孔子答子貢關於君子「貴玉」的原因,但所說的不是「十一德」,而是「七德」,即:「溫潤而澤,仁也;粟而理,知也;堅剛而不屈,義也;廉而不劌,行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並見,情也;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其止綴然,辭也。」《荀子》所說的「七德」,與《管子》所說的「九德」相比,除了減少「潔」和「容」兩德外,其餘七德不僅名稱大致相同,而且內容也基本一致。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玉德思想逐漸由繁雜向精簡演變。直至漢代,「貴玉」的思想仍然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並對後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至於齊國墓葬中迄今所見出土玉器較少的原因,是與齊墓多被盜掘嚴重,各類貴重器皿蕩然無存,其玉器不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三門峽發掘古墓675座其中戰國400座這些墓葬中已出土的銅器有銅鏇、銅飾鈴和我國最早的方孔圓錢「秦半兩錢」,出土的陶器有盆、甑、罐、壺、甕等,出土的玉器有玉璧、水晶環、瑪瑙株、料株、料柱,其中一些瑪瑙株直徑為3厘米左右,為三門峽目前出土的最大的瑪瑙株。此外還出土有鐵帶鉤等器物 ...http://www.changyi.gov.cn/ourcity/lishi.html昌邑城~1、埠頭戰國墓位於現石埠鎮埠頭村北100米的土埠頂上,封土高3.5米,封土底徑約22米。墓室為土穴,內有積石,穴長寬各約3米。1977年,從封土底部挖出器物若干,其中有銅敦一件,玉璧殘部一件,水晶扳指一件,水晶環兩個,瑪瑙環、玉環各一件,銅帶勾一件,骨器兩件。這是戰國時期卿、大夫的墓葬。南京博物館典藏~鸚鵡形水晶環: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直徑4.2厘米,寬0.6厘米~1974年南京江寧殷巷沐叡墓出土~水晶質。透明環狀~將水晶依環狀雕琢成曲身卷尾~首尾相連的鸚鵡形狀~用變形誇張的手法~做出優美的造型~構思奇巧~鸚鵡環作為還佩的一種新款式~在歷朝考古中非常少見~南京博物館 明 鸚鵡形水晶環.jpg (28.18 KB, 下載次數: 15)2006-11-5 10:40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論壇轉帖(部分)~(資訊待查証)水晶環,大者可作手飾、臂飾,小者可為指飾、耳飾、串飾。據考古界透露,水晶環貌不出眾,起源遠古。東北地區距今5500~5000年的紅山文化已發現水晶環,後在山東臨淄郎家莊的春秋晚期古墓中出土過水晶環;接著,湖南古丈白鶴灣、陝西鳳翔西村的戰國中期墓葬中,又發現這種水晶環;山西長子羊圈溝牛家坡的戰國晚期古墓中,水晶環是珍貴的陪葬品之一水晶環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明清這段久遠的歲月~石器時代的水晶環,其基本造型為扁平的圓環狀。整體圓整光潔,內外壁平直,有的環上鑽有圓孔,孔壁斜直。水晶環中心稍厚,邊緣較薄,通體磨光,摩弄圓滑。春秋戰國時期,水晶環的特點是環體中部較厚,兩側邊緣較薄,由中部至邊緣呈斜坡狀,面無紋飾。這一時期的水晶環精巧美觀,圓正光潔。明清時期,水晶環較早期更加嬌俏小巧,主要是各類耳環,紋飾紛繁,優雅大方。山東臨淄殉人戰國墓~1號墓雖多次被盜~但出土的隨葬品十分豐富精美,達350多件(套) 其中有水晶串飾,玉片滑石串飾,水晶環,水晶管,料珠,骨簪,...........【出土日期】1966【製造年代】戰國【收藏地】湖北省博物館【類型】文物【名稱】水晶環【主題】水晶環【介紹】【規格】徑5.9,厚1.2厘米【出土地點】江陵望山2號墓出土【資料來源】 《湖北出土文物精華》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9【材料】玉器【圖片】湖北省博物館-戰國水晶環.jpg (18.55 KB, 下載次數: 8)2006-11-5 11:10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山東博物館~年代:春秋尺寸:最大環外徑4.5、最長管3.3厘米出土時間.地點:.1972年臨淄郞家莊出土由白水晶環、管及紫水晶珠、瑪瑙珠等組成串飾,色彩斑斕,精美異常。山東博物館-戰國水晶瑪瑙串飾.jpg (180.55 KB, 下載次數: 16)2006-11-5 11:00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1935——1937年郭寶鈞先生等發掘河南輝縣琉璃閣戰國墓,其M60隨葬佩玉118件,內附玉璧1、石璧2、瑪瑙環3、玉珩6、玉沖牙2、玉蛙1、玉旋16、瑪瑙管16、紅瑪瑙珠35、白瑪瑙珠10、紫瑪瑙珠2、長珠12、綠松石珠7,並將其按出土位置分成六組。另外M1隨葬玉珠水晶35件,計玉珩4、玉璧2、玉環4、瑪瑙環5、水晶環3、雕玉佩3、玉旋1、水晶和綠松石玉珠13,按出土部位可分五組。在洛陽中州路戰國早期墓葬,它們的時代明確,可以說是很豐富的,有的經過科學發掘,可以使我們了解當時佩帶雜佩的風采。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它的組合與發展,上述西安戶縣出土的同樣是玉雜佩,它反映當時當地社會習俗。《周禮·天官·王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鄭注引《詩》傳曰「下有雙璜,沖牙,賓珠以納其間」。《大戴禮記·保傅篇》:「上有雙珩,下有雙璜,沖牙,玭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孔穎達《禮義正義》卷三十:「凡佩玉必上系衡,下垂三道,穿以賓珠,下端前後以懸於璜,中央下端懸于衡牙,動則衡牙前後觸璜而為聲」。《正義》:「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這是古人描述的玉雜佩。關於史書記載的玉雜佩的主要構件,如何理解?即對珩、衡、璜、琚瑀、瑸珠、沖牙等的了解。玉珩,《論文》:「珩,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從玉、行聲。」段玉裁註:「《詩》毛傳曰:"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 」,唐蘭《毛公鼎、朱、蔥珩、玉環、新解——駁漢人蔥珩佩玉說》中說:「璜其實就是"珩』是古字,"珩』是春秋以後的新字」。荊州博物館~~~~~~~~荊州博物館-水晶環.jpg (46.14 KB, 下載次數: 15)2006-11-5 13:11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襄樊市高新區的17座楚國貴族墓葬群於昨天下午發掘完工,考古人員從墓室中出土珍貴文物140多件,其中一座墓葬發現了國內罕見的四角九級台階這17座均為戰國中晚期楚國的下大夫官員墓葬,保存都很完好,其中6座墓室里有墓槨、墓棺,墓槨有頭箱、邊箱和棺箱;一座墓葬內有楚國的四角九級台階。考古人員從墓室內出土了漆木盒、漆木豆、漆木瑟、虎座鳥架鼓;玉環、玉璧、玉璜;水晶串珠、水晶環;瑪瑙掛飾、石環以及青銅劍和銅鼎等140多件珍貴器物,特別是出土的60多件瑪瑙、水晶、玉器在襄樊地區還是首次批量發現。據考古人員介紹,這17座戰國中晚期楚國貴族墓葬按照當初家族系統安葬,具有排列規律、密集有序的特點。楚國貴族墓葬中出土140多件珍貴文物3.jpg (84.33 KB, 下載次數: 10)2006-11-5 13:22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楚國貴族墓葬中出土140多件珍貴文物4.jpg (70.8 KB, 下載次數: 11)

北山頭一號漢墓~<<金箍水晶扣嵌玉鑲料漆罐>>北山頭一號漢墓在外棺和內槨之間出土了很多珍貴的文物,特別是玉器、銀器和漆器,很多王侯墓葬中的出土文物也比不上它,盛酒器「金箍水晶扣嵌玉鑲料漆罐」就是其中的一件,該漆罐通腹部被一條寬度為2厘米的條形黃金帶所環繞,鑲嵌裝飾以金帶為中線沿罐體上、下對稱展開,金帶上鑲有8顆料珠,緊挨著金帶是16塊青玉雕成的桃形鳳紋牌飾,玉牌造型相同,但上面8塊和下面8塊的紋飾卻有區別。和玉牌尖端相對應的上、下罐體上分別有8個料珠,罐體上半部分,料珠之間是6塊桃形料器牌飾,另外還有兩個左右對稱的玉質活環鋪首,與其相對的下半部分是8塊桃形料器牌飾。桃形料器牌飾緊靠在罐肩部和下腹部鑲包的銀環上,每個銀環鑲嵌有8顆料珠。漆罐的頸部和圈足上套有環形水晶圈,水晶圈內側刻有鳥紋並且描金。漆罐通體彩繪,可惜由於木胎腐爛成海棉狀,漆層收縮很難看清。巢湖北山頭一號墓-金箍水晶扣嵌玉鑲料漆壺.gif (115.3 KB, 下載次數: 9)

廣東南越國宮署遺址發現唐代水晶~南越國宮署遺址考古發掘又有重大新發現!南越國宮署遺址自2000年在廣州市兒童公園內進行考古試掘,發現了大型的宮殿建築遺存後,廣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決定搬遷兒童公園,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從去年9月至今,遺址內已經發掘出清代廣東布政司署、容豐倉、禺山書院以及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華軍廣州神社遺迹,近日更清理出唐、宋、元、明時期的衙署類建築以及五代南漢國時期的大型宮殿建築遺迹。 發掘規劃三大區域抽絲剝繭 為便於發掘區域劃分,考古發掘隊將原兒童公園由南向北分成三個發掘區,實行將宮署遺址抽絲剝繭。2002年9月~2003年5月把Ⅰ區東部和整個Ⅱ區發掘至清代文化層,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清理出清代廣東布政司署、容豐倉、禺山書院以及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華軍廣州神社遺迹等。2003年8月開始繼續發掘Ⅰ、Ⅱ區東部清代以下文化層,面積約3500平方米。已清理出唐、宋、元、明時期的衙署類建築以及五代南漢國時期的大型宮殿建築遺迹。 考古發現 清廣東布政司署遺址我國惟一發現的布政司遺址 去年9月至今年5月,把Ⅰ區東部和整個Ⅱ區發掘至清代文化層(距離現代較近,位於較淺的表層),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清理出清代廣東布政司署、容豐倉、禺山書院以及抗戰時期日軍廣州神社遺迹等。 布政司署遺址是目前國內惟一考古發現的布政司遺址,現僅揭露出布政司署遺址的東半部,它是由若干組建築院落組成的,每組院落之間有石板過道緊密相連,每組院落又由天井、廳堂、廂房等部分組成,並有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統。 這是一座朝南向,中軸對稱的三進三開間院落,南北縱深約29米,東西面闊約14米,佔地面積近400平方米。整座建築以天井為中心,通過門、廳房、過道等相連,形成一座外部封閉,內部開敞的建築院落。根據發掘情況及文獻記載,這裡曾是清代廣東布政司署的所在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佔廣州,咸豐十一年(1861年),法國強租布政司署的東部作領事館,直到1928年。 五代南漢國宮殿遺迹建築規模宏大但屢次受破壞 今年8月,發掘隊開始繼續發掘清代以下的文化層,面積約3500平方米,目前已清理出唐、宋、元、明時期的衙署類建築。最引人注目的是,發現了「五代」時期南漢國的大型宮殿建築遺迹。 引人注目的五代南漢國遺迹以一組由特大磉墩(柱基)構成的大型建築遺迹最為重要,該建築2000年已清理出部分磉墩,此次發掘把該建築東西6排,南北6列的磉墩組合全部揭露出來,可見這是一組面闊五間,進深五間的大型南漢國宮殿建築。磉墩的邊長達3.0米,是由一層紅土,一層碎磚、瓦混合紅色粘土,層層夯打而成。東西向磉墩的間距最大為7米,最小5米。據文物專家介紹,由於受到後來的歷次破壞,該組建築的地面已經不存,但其建築規模為我國建築史增添了重要的一頁。 珍貴文物唐代水晶重見天日 據了解,由於目前尚未發掘到南越國時期的文化層,對南越國宮殿的布局情況等尚不清楚。 發掘中出土各時代珍貴文物一批。有唐代的水晶、犀角以及當時從外國進口的玻璃器皿等台北故宮石器時代到戰漢的藏品中~目前還沒翻到水晶的資料~在網上能找到的水晶出土資料也不是很多~以出土件中水晶跟玉器的比例來說~水晶比玉石的量少非常多~零零星星的幾件~如果說現在市面新品的水晶是便宜貨~明清的水晶是昂貴奢侈品~那高古的水晶真的是絕世稀有品~(我想最難的地方是在於加工的技術)自從和闐玉料上漲之後~就出現很多水晶瑪瑙的明清仿件~現在更拿淨度略差的水晶殘料仿高古~購買時不得不謹慎~現在水晶仿高古的物品很多~有的還是人造的玻璃製品~所以我應該只會找有確切出土資料的物件~水晶與歷史由古老穿綴的項鏈水晶項鏈作為飾品有著久遠的歷史,最初是由項串逐步演變而來的。水晶項鏈是從哪一年問世,恐怕從文字記載已無法考證了。因為無論是從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內發現的由水晶礫石、狐齒連綴的項串來看,還是從義大利古裏馬魯提洞穴或從日本繩文時代的新石器文化遺址發現的用水晶石磨成齒形、穿成月牙形的項鏈來看,水晶項鏈的誕生,遠遠早於人類的文字歷史。我國考古工作發現,水晶項鏈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時期,那時已有了項鏈較為重要的部件棗墜子。江蘇新沂花廳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串飾,由2個琮形管、2個冠形佩、22顆圓錐形管,18顆鼓形水晶珠穿綴成一體,中間以長方形、琮形管隔,款式新穎,色彩亮麗。此後,水晶項鏈屢屢亮相。在陜縣上村嶺春秋時期的虢國墓穴中,曾發現由水晶、瑪瑙、玉石飾件綴成的串飾,佩於死者的頸項或腕部。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中除發現大量管珠、墜外,還有一些圓形、長方形、長條形、三角形及獸形串飾部件,質料多為紫晶;商代的串飾多由水晶、瑪瑙等質料的管、珠、環、璜等組合而成,琢磨細膩,華美堅實;漢代的玉項飾往往在串飾上加進了水晶、瑪瑙、玉蟬等。到了清代,水晶項鏈相當流行,連穿綴用線都十分考究,有天藍色、深紅色、黃色等。水晶與帝王中國歷代帝王中,珍愛水晶者不勝枚舉。三國時,孫和一時興起,舞弄水晶如意而誤傷了鄧夫人;魏晉時,河澗王珍藏有水晶缽。康熙時,兩廣總督向宮中進獻水晶眼鏡,康熙試戴後感受不錯,遂向兒子胤(即後來的胤正帝)頒賜。雍正帝即位後曾說:「昔聖祖(康熙帝)賜聯眼鏡,聯眼目原不似今精明」。雍正帝之子弘歷(即後來的乾隆)亦是近視眼,時常戴水晶眼鏡披閱奏章,並作《戲題眼鏡詩》一首。 在安可玫內斯王朝時期,波斯王大流士的皇宮水晶頂上飾有太陽神安拿秣自達神像;法國的路易十七、拿破崙三世、日本皇帝、印度王公等都收藏過水晶珍品;英格蘭的王位上,鑲嵌晶瑩奪目的紫色水晶。古羅馬統帥愷撒狂熱於紫晶,他曾派幾千人到烏拉爾礦山去尋找這種寶石,他收藏的紫晶和祖母綠,後在1906年俄國政府將其出售。俄羅斯珍貴水晶首飾的收藏始於18世紀初。彼得大帝發佈了一道保護珍寶的專項命令,他認為,最有價值的那些珍寶不應只是皇族的私產,而是屬於整個俄羅斯國家的。到1914年,很多世紀以來俄國帝王的標誌,如皇冠、權極、勳章和首飾都保存在冬宮鑽石館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沙皇立即下令把這些珍寶轉移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它們在地下室塵封了8年。1922年國家委員會對這些珍寶作了鑒定,並決定由國家珍寶館保存。白水晶(Rock Crystal)~透明無色的水晶是分布最廣的石英變種~也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礦物之一~因為每隻晶柱就是單個晶體~所以做成環狀.鐲子時~容易因碰撞而崩裂~新品無論是天然水晶,合成水晶或只是玻璃製品~手鐲的鐲身一定寬厚~rock crystal中國湖南2.3cm.jpg

也因為晶柱主要是呈長柱型~且是六面體~要切出鐲子~要直徑大於鐲外圍很多才行~所以出土玉器中~中山國的水晶鐲子~鐲身細圓~真令人驚嘆~我想在當時一定價值不菲~戰國中山國-河北省博物館-水晶手環.jpg (.jpg

先看看湖南跟廣東的水晶原礦

廣東的水晶

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內發現的水晶礫石刮削器

雖然,安特生早在1921年就注意到後來出土了北京人化石的地點(後來被稱為「第一地點」)有一些白色帶刃的脈石英碎片,雖然,自從1927年開始對第一地點進行大規模發掘以後這樣的石片更是經常發現,但是,人們並沒有對它們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在當時,人們關於石器的知識還非常有限。北京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發現以後,石器又重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就在出土那個震驚世界的頭蓋骨的地方,裴文中發現了一件具有人工打擊痕跡的石英塊。1931的發掘工作一開始,在清理地面上的鬆散堆積物為系統發掘進行準備的時候,人們發現了一層富含石英碎塊和碎片的地層。7月,在發掘另一處名為「鴿子堂」的地點時,又發現了另外的碎石英富集層。這一年,賈蘭坡先生加入了周口店的發掘隊伍。他對這些石英碎片很感興趣,便虛心地向技工學習發掘技術。他的虛心好學不僅使他很快地掌握了發掘技術,而且不斷提高了研究業務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加上他的勤奮與智慧,使得他從一個連大學都沒有正規讀過的一般工作人員逐步成長為中國乃至世界最著名的史前考古學家之一--到了80年代,他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90年代,他又被美國科學院聘為外籍院士。這簡直是個奇跡。賈蘭坡在周口店發掘

經過裴文中、賈蘭坡以及許多中外學者的認真研究,證實這些石英確實是石器--幾十萬年前北京人征服大自然時所使用過的工具。周口店的石器大多是小型的石片石器,原料主要是當時洞外河灘上常見的成分為脈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的河卵石,甚至有數公里外的花崗岩山坡上有時可以找到的水晶。北京人用礫石作錘子,根據不同的原料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打制石片,然後再用礫石錘子進行修理。有時候他們也用木棒或動物角作成的棒來修理。修理的方法是以一面為主,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從劈裂面向背面打制。北京人的石器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石器有不同的作用。他們用橢圓形的河卵石從一面或兩面打出刃口,製造出砍砸器,用以砍伐木材和製作狩獵用的木棒;他們用大小不同的石片經過修理製成各種形狀(有盤狀、直刃、凸刃、凹刃和多邊刃等)的刮削器,其中大型的凹刃刮削器用於刮削狩獵用的木棒,小型的刮削器在日常生活中用來當刀子使用。北京人的石器中數尖狀器最為精良,雖然只要一節手指般大小,製作的程式和方法卻相當固定,顯示出一定的技術水準。尖狀器可以用來割破並剝制獸皮,也可以用來剔挖骨頭上的筋腱,還可以用來挖取鑽在樹榦中的蟲子。大崗遺址舞陽縣大崗遺址位於舞陽縣城北28公里侯集鄉大崗村北端的一片地勢略微起伏的土崗上。這裡原發現為一處新石器早期時代裴李崗文化遺址和漢代墓群,1989年復查時發現了細石器材料。為配合磚廠取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分別於1989年冬和1990年春對該地點進行了兩次發掘,面積為300平方米。經兩次發掘,獲石製品327件,石料多以燧石居多,約佔半數以上,其次為脈石英,佔三分之一以上,而石英岩、瑪瑙、水晶等石料數量較少。石器種類包括細石核、砸擊石核、錘石核、石片細石葉、多種刮削器、尖狀器,其中圓頭短身刮削器最多,少量復刃刮削器最精。小尖狀器為大崗遺址代表器物之一,又可分單尖、雙尖兩種。大崗遺址細石器文化層的考古發掘十分重要,它是中原地區第一次發現的裴李崗文化和細石器文化的疊壓地層關係,在國內尚屬罕見,大崗文化可能就是裴李崗文化的源頭之一。夏家店下層文化為中國重要文化遺址之一。該文化遺址因在內蒙古赤峰市夏家店發現,依照考古慣例,以發現處所為名。另外,此於1959年發現的遺跡,之所以命名為「下層文化」,乃是為了同樣在夏家店垂直出現﹔年代稍晚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相區隔。夏家店下層文化,是為西元前22世紀-西元前11世紀之青銅文化,分佈地點為內蒙古遼河一帶。在特徵上,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陶器以青灰色為主,手製泥條組成,其燒製火候較高。另外,也有玉器。2005年11月,該地點還發現下層文化已有專門製造陶器的窯。

凌家灘遺址~~~~~~~~凌家灘遺址的玉石器,從出土的那一天起,便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極大關注,它屬於什麼文化性質呢?從凌家灘遺址所處的地理位置看,它位於安徽江淮之間的中南部,巢湖之濱。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大別山余脈環繞其周圍,各類礦產極為芊富。近幾年來考古發掘和調查發現,從安徽的西南部宿松、太湖、望江、潛山至江淮中部的樅陽、含山,都有新石器時代遺址,並伴有玉器出土,所出斧、鉞、璜、環等,多與凌家灘玉器類似。在含山凌家灘的西南有薛家崗文化,東南有良渚和北陰陽文化,這三處文化以出土大批玉器為特徵,是金國考古學文化研究的熱點。而凌家灘遺址正好介於東南和西南兩大文化區之間。 以前有的學者把薛家崗和北陰陽營劃為一個文化,其實兩者文化差異很大。在地理位置上兩者相距甚遠,薛家崗在江北,位於長江中游與下游交接處,屬於大別山區;北陰陽營在江南,位於長江下游南岸的中段,屬於寧鎮低山丘陵區。在考古學上兩者文化內涵區別較大,雖有些相似因素,但是從總的風格來看是不同的。在陶器上,鼎、豆、壺組合器都表現各自文化的地方特徵;在石器上,特別在石刀上,北陰陽營石刀為弧刃,薛家崗石刀為直刃,並用硃砂飾以花果紋。薛家崗文化和北陰陽營文化在年代上處於大致相同的時代,但它們並不具備 "共同的文化特徵"和一定的地域界線",因此,薛家崗與北陰陽營應屬於不同的文化體系。 北陰陽營玉器主要表現為裝飾性拄件,有玉璜、玉塊、玉管、玉珠等,薛家崗也主要表現為裝飾性玉器,其器形和工藝技術都有相似之處。在這兩個文化區之間 灘遺址所出玉器則以玉禮器為主,玉器種類繁多,質地多種多樣,製作工藝先迸。器物的造型突出表現了人和動物的神韻,充分展示了原始藝術的風采。特別是在器形所表現的"神"氣上,體現出凌家灘玉器獨特風格,尤具特色。因而,凌家灘遺址具有重要的考古學價值。 首先,凌家灘遺址面積有75萬多平方米,在安徽江淮地區極為少見。遺址最高點是墓地和祭壇,往下是大面積紅燒土遺跡,最低點是臨河分布的居住遺址。祭壇是聚落文明出現的重要標志,是聚落經濟和文化的集中表現。第二,墓葬中出土隨葬品的不同,特別是大墓出土大量高規格玉禮器,可以看出墓主人具有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反映了當時已出現了明顯的貧富分化。第三,墓葬出土大批玉鉞、玉斧、石鉞、石斧和玉戈、瑪瑙鉞等禮儀性武器,表明對外戰爭的頻繁和激烈化。第四,墓葬出土了 大 量 具有地方特徵的玉器,表明玉器業獲得空前的發展。它的重要意義是標誌著玉手工業生產專業化的出現,因為玉器業生產包括採礦、選礦、開坯、設計、琢磨、拋光等多項工藝,需要有掌握一定技術的人員統一協調指揮,不可能只作為家庭副業而存在。凌家灘玉器業的發展,標誌著玉器業向手工業的專業化方面發展,並開始與石器業分離。第五,出土的陶器和石器造型新穎,別具一格。第六,當地有千富的礦藏,已被發現有軟玉類的透閃石、陽起石、葉蛇紋石、石英、瑪瑙、水晶等,豐富的玉原料保證了凌家灘玉器的生產和繁榮。 因而,我們認為,凌家灘遺址具備了大規模聚落中心的地位,凌家灘先民已脫離對自然和圖騰崇拜的低級階段,進人了高一級階段的文明社會。凌家灘遺址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反映的文化特徵和性質,表明它是巢湖流域一支相對獨立發展的考古學文化。台北故宮典藏~品名西周 玉石項飾時代西周尺寸飾片最長一件4.6公分質材玉石功能服飾、佩飾說明玉石項飾,一組有飾件十二片、瑪瑙珠七十一粒。飾片以似玉之美石琢製,珠以紅瑪瑙磨成,均有小穿可供穿繫。台北故宮西周玉石項鍊.jpg (49.27 KB, 下載次數: 7)2006-11-6 16:15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2006-11-6 20:08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2006-11-6 20:09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瑪瑙,玉髓跟水晶一樣~都是石英家族~只是水晶是單晶~瑪瑙玉髓是微晶石英~只差在有紋的叫瑪瑙~沒紋的叫玉髓~這時的人喜歡身上戴玉組佩~走起來叮叮噹噹的~或許是這樣~水晶硬度雖硬但易碎~所以用玉髓瑪瑙做珠子~省得滿地找碎片~也或是只是為了搭配皇室的服飾~也或許只是當時剛好流行~齊國貴族墓中出土水晶環斷面呈五邊形,小的像指環。水晶珠的形狀很多,有球形、扁圓形、圓管形、長方形和多邊形等,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紫晶珠。章丘綉惠鎮女郎山一號戰國墓出土水晶柱1件,純白色,呈圓柱狀,直徑1.2厘米,高6厘米;山東長島王溝東周墓群出土水晶管1件,呈乳白色,長3.6厘米;出土水晶環14件,水晶珠1件,質料純正,製作精緻,均為佩飾構件前沿]英大不列顛博物館水晶頭骨之謎是騙局還是奇蹟Northern Zhou (557 - 581) 北周北周-水晶-西安-2.jpg (47.26 KB, 下載次數: 3)2006-11-6 20:55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北周-水晶-西安-1.jpg (106.37 KB, 下載次數: 7)2006-11-6 20:53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2006-11-6 20:56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北周-水晶珠1-咸陽.jpg (144.71 KB, 下載次數: 7)2006-11-6 20:57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北周-水晶珠2-咸陽.jpg (37.74 KB, 下載次數: 1)2006-11-6 21:00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南宋-水晶橢圓環形佩-上海.jpg (110.33 KB, 下載次數: 6)2006-11-6 21:03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資料待補~~~~~~~~~~~~~~~~~~~~上海出土~掃瞄色跑掉了~

黃色的部分是自己"補"出來的~元-水晶兔1.jpg (69.24 KB, 下載次數: 5)2006-11-6 21:04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元-水晶兔2.jpg (71.28 KB, 下載次數: 6)2006-11-6 21:05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元-水晶摩尼佩1.jpg (39.52 KB, 下載次數: 5)2006-11-6 21:07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元-水晶摩尼佩2.jpg (113.23 KB, 下載次數: 3)2006-11-6 21:08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元 (西元1271-1368年)~西林塔地宮出土元-水晶龍帶鉤1.jpg (101.6 KB, 下載次數: 4)

2006-11-7 13:49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元-水晶龍帶鉤2.jpg (97.66 KB, 下載次數: 7)2006-11-6 21:12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2006-11-7 13:52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元-水晶蟬1.jpg (58.09 KB, 下載次數: 9)2006-11-6 21:13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元-水晶蟬2.jpg (39.67 KB, 下載次數: 4)2006-11-6 21:13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明(西元1368-1644年)~水晶鹿鎮紙~(山東省博物館)水晶鹿鎮紙,現藏山東省博物館,山東鄒城九龍山南麓明魯王朱檀墓出土,高6.3厘米, 長10厘米。是以整塊水晶琢成, 質地 純 淨 瑩澈, 鹿昂頭伸頸, 四肢蜷曲,弓背伏卧,半睜細長的雙眼,雙耳緊貼在腦後,一副溫順可人的樣子。然而細看它長吻前伸,脖頸直豎,弓背提腹,分明又保留著幾分特有的警覺和機敏,製作者不僅準確把握了動物的軀體結構,並深諳它的習性特徵,加上嫻熟絕妙的精雕細琢,鎮紙鹿被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品味無窮。 明魯王朱檀,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病死,年僅19歲。明史記載朱檀「好文禮士」,從墓中出土的琴棋書畫等隨葬品亦可看出這位藩王的情趣愛好。水晶鹿在墓中同文房四寶放置一處,當為文房用具無疑。鎮紙,又稱壓尺,文房常備用具之一。是文人們臨池毫時,用之壓於紙張或絹帛邊沿,使之保持舒展平穩,便於用筆。也可用以壓書,便於閱讀。鎮紙多呈長方形,以玉、石、銅、鐵、角、陶瓷、水晶等分量沉重的材料製成。有的樸素少文,重於實用;有的材精形美,意在欣賞。其造型以動物形象為多見,《匋雅》載:「鎮紙謂之壓尺,銅與瓷玉皆有之,亦多肖生物者。」《水滸傳》在描述高俅發跡緣由時講,端王(即徽宗)在小王都尉府中,「猛見書案上一對羊脂玉碾成的鎮紙獅子,極是做的好,細巧玲瓏。端王拿起獅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第二天,小王都尉將兩個鎮紙獅子和玉龍筆架用小金盒子盛好,再用黃羅包袱包了,差遣侍從高俅去送」。書中講述的是北宋年間的事,由此可見,鎮紙一物至少在宋代之前已經普遍流行了。水晶是石英的一種,透明有光澤,硬度7,亦稱「水玉」、「水精」、「水碧」等,水晶器自古就被視為珍寶,這件水晶鹿鎮紙,其村質、造型及雕琢工藝,均屬上乘,是明朝初年的稀世之物。明-水晶鹿鎮紙-山東博物館.jpg (9.19 KB, 下載次數: 12)2006-11-6 21:18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品名水晶未刻章時代清尺寸全高13.6公分 縱橫均4.2公分質材玉石功能印璽典藏號故雜000400N000000000說明水晶,透明清澈,印身微似茶晶。印鈕為一立雕獅子,瞠目張嘴,頭頂光滑,下頷有捲毛紋飾,獸身與尾作微捲長毛狀,右前足踏一球,印面未刻。清 水晶未刻章.jpg (38.57 KB, 下載次數: 14)2006-11-7 09:58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品名水晶雙環瓶時代清尺寸全高21.9公分質材玉石功能盛裝器典藏號故雜000391N000000000說明水晶,色透明,清澈微有雜質,底部有茶色。口微侈,直頸,深腹,雙方耳並帶活環,全器略呈八角形,通體平素未加雕飾清 水晶雙環瓶.jpg (39.87 KB, 下載次數: 7)2006-11-7 10:03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品名乾隆款 水晶圓罐時代清尺寸腹徑8.5公分質材玉石功能盛裝器典藏號故雜000392N000000000說明水晶,色透明清澈。小口,圓腹,臥足,口緣下方飾一圈如意雲紋,足上方飾一圈變形蓮紋,罐底刻「乾隆年製」四字篆款,附木座。乾隆款 水晶圓罐.jpg (42.09 KB, 下載次數: 10)2006-11-7 10:03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品名水晶壽星時代清尺寸全高19.1公分 底寬7.0公分質材玉石功能陳設典藏號故雜000395N000000000說明水晶,色透明,質地晶瑩清透。立雕,人物左手執笏板,右手扶杖,杖為牙質,高額長鬚眉,髮作髻,寬衣博袖,形貌和善。2006-11-7 10:04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品名水晶筆架時代清尺寸長19.2公分質材玉石功能文具、文玩典藏號故雜000394N000000000說明水晶,半透明,有砂質和解理面。五山形,山巒綿延呈流線不規則貌。清 水晶筆架.jpg (45.02 KB, 下載次數: 5)2006-11-7 10:08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品名水晶出戟花瓶時代清尺寸全高11.38公分 口徑3.2公分 底徑4.4公分質材水晶功能陳設/盛裝器典藏號故雜000001N000000000說明水晶,呈色透明,有白色赭色長條斑紋。直口、貫耳、長頸、圓鼓腹、圈足。清 水晶出戟花瓶.jpg (40.12 KB, 下載次數: 9)2006-11-7 10:45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品名清 水晶匜式水柱時代清尺寸縱5.7公分 橫12.3公分 高6.8公分質材玉石珠寶功能文具文玩典藏號故雜000776N000000000說明水晶雕成仿古獸形匝,三足,腹部刻重環紋一周。背帶蓋,蓋上浮雕螭紋。獸口有孔可注水。全器厚而透明無瑕。2006-11-7 10:51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品名清 水晶手串時代清尺寸長21.5公分質材水晶紅寶石碧璽功能手飾典藏號故雜001650N000000000說明手串,由十八顆水晶珠子、紅色寶石佛頭、佛頭塔、粉碧璽墜角組成。十八子又稱手串,原本應是握在手中念經記數的工具,十八世紀中期以來,已成為祈福裝飾之用,也是互相贈送的禮物。佩帶時,穿對襟衣是掛在第二顆鈕扣上,穿大襟衣時,則掛在腋上方的襟鈕上。

水晶跟瑪瑙的產地分佈在全球各地~國內各地也都有礦產~照理說~水晶瑪瑙的出土件應該很多才是~但事實上出土的件數並不沒有想像的多~在遠古時代~礦料採集不易~因為交通不便~礦料出產的地點應該就在一定範圍之內~而最困難的部分~應該是雕磨的技術~現在玉雕師傅以機器工具輔助~勤勞一生作品也是有限~在石器時代~如果找到好的水晶瑪瑙等原礦~要琢磨出一件素器~可能也不是數個月就能做出來~也不是一般人就可以土法泡製~就跟很多未開發地區~祭司也兼任巫師治病驅邪等"神技"~這種神乎其技的琢玉技術應該也是屬於王或祭司等高層的傳承~(當然他不一定親力親為)至於水晶珠中孔洞對鑽時的錯位~很多珠子可以看出其實是機器鑽孔~而且很規律的兩邊鑽出不同直徑的直筒狀孔洞~其實前面可以看到高古的水晶料很珍貴~出土的都是大墓~雖然是去角成圓~但顆顆珠子都可以看到是用心琢磨的~現在的珠子~不是切面留下毛邊~就是孔洞邊緣處處崩角~對鑽努力錯位~跟老珠子細心用心的感覺真的差很多~其實拿一支尖鑽子再拿一塊木頭~也來模仿鑽木取火~坐著磨上兩個小時~就知道珠子的鑽孔的問題在那裡了~水晶或瑪瑙新工雕刻環時~跟翡翠一樣都是先用機器切片~再取圓~(如圖1)

2006-11-8 12:17 上傳下載附件 (60.32 KB)仿品在這兩個程序上應該是用機器處理~如果這兩個步驟也用手工製造~那要賣很貴才夠人工跟耗料的成本~這跟高古的石器時代~沒有鐵器的幫忙~慢工出細活用手工一點一滴的做法~厚薄跟均勻度~感覺應該是不一樣的~

這些天又出現一些藏品是斷的環~或是手鐲中間被2-6段金屬包覆~(有白玉有翡翠)其實看下面圖中圈起的部分~大概就可以猜出來是那個部分"充分"利用的~資料11.jpg (46.62 KB, 下載次數: 0) 2006-11-8 12:33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清高宗(乾隆)~西元1735-1796年~這是一個不同時代的區隔~不是因為乾隆工的精美或皇帝本人品味之高~而是因為這個時期也是歐洲工業革命的開始~以清代皇室學習西方知識的熱衷~雕刻的技術應該已經加入科技機械輔助~節錄~鄧淑蘋 著作石器時代的鑽孔~鑽孔~是史前人最拿手的技術~最原始的方法是~直接用手指捏著石頭或骨頭做的石頭或骨頭做的實心的圓棒~或空心小竹管~交替地從玉片的兩面鑽鑿~當然也要澆上潮濕的解玉沙~他們也會用弓弦套住鑽孔的圓棒~再手手來回拉弓~帶動圓棒旋轉來鑽孔~個人覺得~慢速鑽孔是老鑽孔的特色~即使加入鐵器等輔助時~」慢速」仍是要點~仿件是微波餐~講求快速~跟文火慢燉的私家料理一定不會一樣的一言的戰國水晶DSCN5776_mNxOmJC1Jnd5.jpg (69.8 KB, 下載次數: 0)2006-11-9 14:49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2006-11-9 14:50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易水堂主的水晶圈....

瑪瑙水晶在古代是不易取得~不易加工的昂貴寶石~但在現今是量多又便宜的一般加工飾品~高古的瑪瑙水晶最重要的附加價格是在於歷史價值~一旦仿品充斥~開始量大生產時~投資收藏者就會血本無歸~這跟和闐料的仿明清件不同~雖是仿件~但是因為工料俱漲~質量佳的仿件價格也是狂漲向上的~就算是真件的瑪瑙水晶鼻煙壼等明清美品~因為被大量偽品的低價衝擊~價格也會被拉下來~更何況是加工容易的水晶瑪瑙素器~如果十分喜愛~最好足以佩戴就好~千萬別大量購買~因為量價是相對的~任何物品當量多時~價格一定是不行的~收藏是一種雅趣~小量收藏~可以率性而為~以消費者的心態~隨心所欲~想買就買~但有長期打算~有相當數量~不定期的收藏時~就要有一定的投資方向~要以投資者的心態去取決要收藏什麼~什麼品相~什麼價位~未來價格等會如何變化~購買時就不能用消費者的心態~要改以商業的心態來看投資報酬率~戰國水晶杯浙江杭州出土

戰國水草杯15.4CM.jpg (34.99 KB, 下載次數: 6)2006-11-11 16:53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徐州漢王墓出土水晶帶鉤

liangzhen33311579442161.jpg (28.3 KB, 下載次數: 4)2006-11-11 16:57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分享到:

2005310211311886_SzCGqZo4xcvg.jpg (163.65 KB, 下載次數: 3)2006-11-12 18:34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水晶出土位置圖DSC05139_DczjROwDV8WO.jpg (118.27 KB, 下載次數: 3)2006-11-12 18:36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DSCN1114.jpg (59.82 KB, 下載次數: 3)2006-11-12 18:39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DSCN1116.jpg (59.39 KB, 下載次數: 4)2006-11-12 18:39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2006-11-12 18:41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DSCN1215.jpg (167.48 KB, 下載次數: 4)2006-11-12 18:42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戰國水晶DSCN4282-1.jpg (46.86 KB, 下載次數: 5)

DSCN4284-1.jpg (45.03 KB, 下載次數: 1)

戰國水晶三通DSCN4285.jpg

戰國紫晶三通DSCN8966.jpg (36.1 KB, 下載次數: 3)

DSCN8965.jpg (35.82 KB, 下載次數: 5)2006-11-12 19:39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DSCN2054.jpg (81.74 KB, 下載次數: 3) 2006-11-12 19:46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再補幾張圖,這兩天買的

DSCN5800.jpg (61.61 KB, 下載次數: 0)2006-11-13 17:44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DSCN5801.jpg (59.99 KB, 下載次數: 1)2006-11-13 17:44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台北故宮典藏品名清 水晶連環時代尺寸長10.1公分 厚0.95公分 口徑5.4公分質材水晶功能服飾、佩飾典藏號故雜000107N000000000說明水晶,潔淨透明。此器以一塊水晶料,分琢三個連環,其中,兩環大,另一環較小,三環均以龍紋為飾,首尾相連成環,環上分琢如意雲紋,相當討喜。清 水晶連環.jpg

水晶天雞尊,清,通高14.2cm,口徑2.3-3.6cm。尊以無色透明水晶圓雕而成。天雞翹首直立,雙翅貼體,長尾捲曲支地,背負螭耳尊,尊的蓋紐亦為一直立小天雞。天雞尊在隋代已出現,1956年湖北省武漢市241號隋墓即出土有青瓷四系螭耳天雞尊。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天雞尊的造型已趨成熟並且廣泛流行,用各種材質製作的天雞尊層出不窮。此天雞尊利用水晶晶瑩剔透的質感,運用了挖空、透雕、圓雕多種工藝手段,其效果清透靈動,光彩奪目。水晶天_尊.JPG (47.04 KB, 下載次數: 4)2006-11-29 19:22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2006-11-24 08:30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水晶魚遼(西元916年——1125年)時文物,長4釐米,寬1.7釐米,出土於喀喇沁旗宮家營子鄉吉旺營子遼墓。遼 水晶魚.jpg (36.62 KB, 下載次數: 4)2007-8-29 08:16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宋 水晶項鍊宋 水晶項鍊 江蘇無錫.jpg (107.04 KB, 下載次數: 3)2007-9-6 08:25 上傳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贊同樓主的觀點,市面上號稱高古的水晶瑪瑙確實太多,瑪瑙、水晶的三才環都已經泛濫了,跟科學考古發掘出的實物在比例上嚴重不符在目前高度電動工具的助力下,瑪瑙和水晶的素器的製作應該是極其簡便的,材料成本上比和田玉要低得多,人工成本更低,根本不需要成手的玉雕師傅,也不需要做皮殼做沁,電動工具做出大形以後,只要在拋光上做文章就足夠了,而單單拋光上的文章,包括孔道內的拋光和器表拋光,目前的造假技術已經解決得很好了分享到:
推薦閱讀:

紅幽靈和白幽靈水晶
水晶算是寶石嗎?
西瓜水晶和西瓜碧璽是一種東西嗎?也有人說西瓜晶只是人工合成的並非珍貴的水晶?
做幾個選擇題,測測你是水晶小白還是大咖!
水晶的凈化(消磁方法)

TAG:水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