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學者林松教授
主要譯著和學術成果
(一)對《古蘭經》的翻譯與研究。
林松教授的父親林興華和叔叔林興智都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留埃學生。他從小受伊斯蘭文化熏陶,又在沙甸養正學校跟著名的哈德成阿訇學習《古蘭經》,跟馬堅先生學習阿拉伯語言文學,對《古蘭經》的深奧哲理、學術價值和語音韻味有深刻印象,早年就產生過用漢語音韻翻譯《古蘭經》的想法。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曾試譯並出版《古蘭經文選》,即我國各族穆斯林中流傳幾百年的《哈特姆·古拉尼》,深受歡迎,在各方鼓勵、建議和催督下,才繼續完成全經的譯註,題為《古蘭經韻譯》,除用阿、漢文對照形式出版上、下冊精裝本5萬套外,還為一般讀者印製了3萬冊漢文單行本。以後,又與學友合編了《古蘭經故事》,先後在新疆和北京發行。應《阿拉伯世界》雜誌特約,林松教授連續4年在該刊開闢《漢譯〈古蘭經〉史話》專欄,評論我國20世紀內出版的14種《古蘭經》漢文譯本,旁及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3種少數民族文譯本,後來《史話》擴展為《〈古蘭經〉在中國》專著。此外,應出版社之邀,他還單獨撰寫了58萬字的《〈古蘭經〉知識寶典》,在四川一版再版,並由夏木西丁翻譯成維吾爾文譯本在烏魯木齊出版。
林松教授還在海內外做過《〈古蘭經〉在中國翻譯與傳播》等講演。20~21世紀之交,在德黑蘭舉辦的第7屆國際《古蘭經》展覽會上,榮獲「哈迪姆·古拉尼」(《古蘭經》奉獻者)國際獎第一名,由時任伊朗總統的哈塔米親筆簽署並頒發獎狀、獎盃、獎金。
(二)在文學藝術領域的耕耘。
既有對祖國華夏古老文化的研究,也有對回族、伊斯蘭教文化的論述。如在中國文學方面,參與對儒家經典《四書》的研究,譯註了《孟子》全書,繼大陸再版6次後,台灣又發行豎排繁體字帶羅馬字母拼音本;與人合編的《中國文學史·宋遼金》專集頗具民族特色。對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的評論,側重傾斜於部分回族作家、作品之研究,如《西域詞人李波斯》,《五代女詩人李舜弦》,宋朝《蒲壽宸的〈心泉詩稿〉》,對元代回族詩人薩都剌、納新(乃賢)和買閭,畫家高克恭等族籍考證、作品特徵進行研究,並撰寫出十餘篇論文在學術刊物上披露,其中有幾篇被宋慶齡始創的《中國建設(現改名《今日中國》)雜誌阿文版發表。這是具有開創性和填補空白的研究,意義深遠 。
中華書局《文史知識》月刊「伊斯蘭教文化專號」特約稿《中國古代穆斯林文學的特點及成就》,則是從宏觀上全面概述上起唐代、下迄清末各穆斯林民族的漢文作品,並逐一評價。另一篇特約稿《林則徐竹枝詞中的邊疆穆斯林生活》,解讀了鴉片戰爭後被清廷發配新疆後的心態,和關注新疆穆斯林的情趣。以上兩篇,後來又被選編入中華書局特輯的單行本中。
在外國文學方面,譯註有阿拉伯古典長篇抒情詩《斗篷之歌(「穆罕麥斯」五聯詩)》,有讚頌先知穆罕默德詩文集《麥達藝海》,都是穆斯林民間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讀物。
(三)民族宗教方面的論著,佔有相當比重。
除《麥加朝覲見聞》、《漢譯(古蘭經)史話》外,與學友合著《回回歷史與伊斯蘭文化》論文集。關於回族史的研究,主要代表作《試論伊斯蘭教對我國回族形成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曾在學術界激起熱烈反響或爭論。《實事求是,反映原貌——關於編修回族史的若干建議》、《編纂回族現代史面臨的若干問題》、《清代前期和中期雲南回族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泉州——我國伊斯蘭教和回回民族的主要發祥地》、《原貌盡失、文偽史真——對西安化覺寺及王鉷天寶碑辨偽之淺見》、《北京牛街穆斯林的形態,心態和動態》、《賽典赤——重視民族團結和睦的穆斯林政治家》等。都是對國內、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供的論文。
(四)、關於航海家鄭和的研究。
航海家鄭和對中國和世界航海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鄭和研究是學術界的一項重大課題。林松教授作為鄭和研究會特約研究員,撰寫的詩文19篇,影響較大的兩篇排除眾議,帶有針對性,即:《剖析航海家鄭和的伊斯蘭教信仰——兼評鄭氏「奉佛」「崇道」說》和《從回回民族特殊心理意識綜觀鄭和宗教信仰的複雜性》,被許多刊物、文集轉載。2005年全國紀念鄭和首航六百周年的論文集亦全文入選。其中的第一篇還被列入近百年來約千篇作品中精挑細選的《鄭和研究百年論文選》一書中,該書共選20篇,作者包括梁啟超、向達、馮承鈞、侯仁之、鄭鶴聲、李士厚等絕大多數早已作古的前輩學者,健在作者極少。
(五)緬懷與紀念知名人物的文章。
其中以生前與之有交往的穆斯林知名學者居多,他們歸真之後,撰文寄託哀思,如為馬堅教授、龐士廉阿訇、哈德成阿訇、翻譯家納訓、包爾漢老人、納潤章學者、馬松亭阿訇、白壽彝教授等穆斯林知名人物冥誕或忌日寫過緬懷詩文在刊物上發表。對國際友人,如敘利亞詩人塞里姆·歐拜德教授,對日本資深老學者夏一雄先生等病逝,都有過深切悼念。.
(六)序、跋、引、考和題記。
林松教授經常被約請為老中青朋友的專著或譯述寫序、跋、引、考、題記,這些著述,內容涉獵廣泛,從《古蘭經》、《聖訓》的譯本注釋,到各地回族史志;從民族習俗禮儀,到穆斯林飲食文化;從清真寺建築,到楹聯、碑刻、匾額;從語法修辭探索,到中、阿文書法藝術;從人物傳記,到辭典、工具書;從外國古典名著譯文,到天方朝覲紀實;從集體編寫叢書,到個人文章彙編……大約寫過七、八十種,已經出版者有60多種。
(七)關於詩文、雜論創作。
林教授喜愛並擅長古體詩,曾一度兼任北京詩書畫振興學會副會長,由該學會編輯、著名詩人藏克家題籤出版的詩集《鴻鵠集》收錄了他的古體詩12首;日中友好漢詩學會棚橋篁峰先生在東京出版的中日文對照詩刊《一衣帶水》,曾經連續選登過他的詩詞。他到西北臨潭考察,曾將沿途寫的幾十首詩彙輯為《甘南行雜詠》。他的詩詞,絕大多數是酬唱奉和、即席感懷之作,雖然數以百計,但自己不太珍惜,隨寫隨扔,也很少發表。他不時也寫點文藝性雜文,如《漫談金馬話碧雞》、《滄州行》、《築巢燕京億流年》等,刊登者尚未編入文集,日久天長,發表過的詩文也沒有全部保存。
林松教授在報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文章、詩詞,數字缺乏確切統計,內容涉及歷史、地理、文學、語言、藝術、民族、宗教,部分作品被譯為維吾爾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英文和日文發表。
推薦閱讀:
※澳大利亞跟隨美國走向與中國對抗,明智或者自取滅亡?澳學者給出答案!
※適合初學者的布藝餃子包DIY教程附紙型
※零基礎學瑜伽,初學者必掌握的幾大基礎簡易體式!
※學者:面對美亞太戰略 中國破局需主導區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