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的盡頭有尊嚴 | 一名綜合醫院腫瘤科醫生眼中的姑息治療

我是北醫三院腫瘤化療與放射病科的一名醫生,日常打交道最多的是腫瘤患者。

「大約是3年前一個夏天的下午,門診即將結束。最後一名患者是我的老患者,肺癌晚期靶向藥物治療中,為其制訂了下一療程方案,叮囑完畢,目送他離開診室。我正準備起身,門又被推開了。「大夫,您得幫幫我媽媽……」一位40歲左右的人伴隨著開門聲,衝到了我的面前,展開手裡一堆既往治療的資料。資料顯示,患者為卵巢癌晚期,67歲,經過手術及多療程化療後,骨髓已不能再耐受抗腫瘤治療。但頸部淋巴結及腹腔內轉移灶還在持續增長。眼看著自己的親人疼痛難忍,越來越虛弱,脖子、肚子越來越大,心焦的家屬做著最後的努力。在約好的就診時間,女兒推著母親來了。老人腹痛明顯,食慾差,已出現焦慮等癥狀。充分了解病情後,我和母女二人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制定了以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的治療方案。主要目的是增加食慾、規範化止痛、改善睡眠和營養支持。一周後,老人的疼痛減輕,睡眠改善,食慾有所增加,她的心情和家人的心情雨過天晴一般。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還在緩慢進展著。不斷有新的問題出現:嘔吐、便秘、腹水逐漸增多,下肢出現浮腫,止痛藥物緩解時間越來越短……我們分別給予了對症治療。家屬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正視現實,在平靜與感激中與老人共同面對。就這樣,堅持了10個多月……「記得老人臨終前,每次我到病床前看她,給她一些鼓勵,一些安慰,而她不管有多難受,總會努力擠出一絲笑意。我能做的,只是握著她乾瘦的手,盡我所能,讓她少些痛苦……無論怎樣努力,最終,還是沒能挽留住她。在老人離世一周後,她的女兒專程向我道謝時,我的心情五味雜陳……

雖然對於癌症晚期患者,我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通過積極緩解腫瘤及抗腫瘤治療帶來的軀體和心理精神痛苦癥狀,為病人及家屬提供全方位心身支持,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是我們可以努力達到的。姑息治療也是支持治療+舒緩治療(常常說的對症治療),需要貫穿腫瘤診療全程,不局限於終末期病人;這不僅能讓腫瘤患者活著,更可以幫助他們尊嚴、從容地離世。

小貼士姑息治療與姑息醫學姑息治療由 「palliative care」翻譯而來。姑息治療是以姑息醫學為基礎的治療。姑息醫學,在日本、中國台灣等地,又被稱為舒緩醫學。最早於1987年在英國被批准作為一門醫學專業,是:「……對患活動性、進行性、預後有限的晚期疾病的患者進行研究、治療和關懷照護,焦點是生命質量。」2002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將其正式定義為:通過早期識別、積極評估,控制疼痛和治療其他痛苦癥狀,包括軀體的、社會心理和宗教的干擾,預防和緩解身心痛苦,從而改善面臨生命威脅的患者和他們的親人的生命質量。2005年在「臨終關懷之聲」與世界各地的「臨終關懷和姑息治療學會」聯合倡導下,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臨終關懷和姑息治療日」。因此,WHO對腫瘤工作也由「腫瘤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項任務改為「腫瘤預防、早期診斷、綜合治療、姑息治療」四項任務。

文 | 北醫三院腫瘤化療與放射病科 梁莉

編輯 | 孫靜


推薦閱讀:

TAG:醫院 | 生命 | 醫生 | 尊嚴 | 腫瘤 | 治療 | 綜合 | 姑息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