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子遊戲可增強大腦智力?
大洋新聞 時間: 2015-07-03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伍君儀
(Gettyimages供圖,圖文無關) |
●國外研究發現打遊戲能夠提升思維效率,即調動腦力資源快速有效做決策、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內專家認為沉迷打遊戲是病態,需要徵得本人同意後實施戒斷矯治
心理診室
文/廣州日報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胡譽懷
打電子遊戲要求玩家在遊戲中迅速做出反應,眼球要同時追蹤許多對象,大腦要處理大量信息。國外有研究發現,打遊戲所需的各種能力組合起來,恰好就是心理學家們所定義的重要概念——「智力」。打遊戲可以提高智力嗎?打遊戲會不會導致暴力行為或者成癮?對此,國內外專家持不同觀點,有的認為打遊戲有益無害,建議家長不要再限制孩子玩,有的認為打遊戲容易成癮,害處極大,建議轉移注意力。
研究:
打遊戲提升了認知測驗的成績
國外的多項研究顯示,打電子遊戲能夠提升人類的思維能力,對直覺、注意、記憶、決策等基礎的心理能力產生長期的好處,還可幫助兒童發展邏輯、語文、人際交往等能力。做各種感知或者認知方面的心理測驗時,經常打遊戲的人總是比不打遊戲的人成績更好。進一步的實驗證實,打遊戲的確能夠提高人們的感知和認知能力。美國波士頓學院心理學教授彼得·格雷博士總結了下列具體的研究:
●打了50小時遊戲之後,一批玩家的視覺得到顯著提升,眼睛對圖像細微差別的敏感性大大增強。
●讓一批弱視的患者遮住正常的眼睛,只用弱視眼打遊戲,發現視力明顯改善,可完全恢復或接近正常的水平,還恢復了立體視覺。
●打遊戲能提升兒童及成年人的視覺追蹤能力,打動作遊戲還能提升玩家的迅速定位能力——這些能力對開車非常有幫助。
●打動作遊戲能夠減少玩家的衝動性,避免了他們被不重要的事情刺激到。
●打遊戲有助於克服閱讀障礙,特別是視覺有問題的患者。有研究顯示,閱讀障礙的兒童打了12個小時遊戲之後,做閱讀測試的成績有所提高。
●打遊戲能夠提升思維效率,即調動腦力資源快速有效做決策、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一心多用的能力,這對開飛機等複雜駕駛操作很有幫助;增強靈活應變的能力,令玩家在切換不同的工作任務時出錯減少。
●人在衰老的時候思維能力下降,包括認知靈活性、注意力、短期記憶力、抽象思維能力等。多項研究顯示,打遊戲可全面改善這些能力,還能提升自信心及生活質量。
●打遊戲可提升職業技能,特別是要求手眼協調、注意力、記憶力、快速決策的工作。一項研究發現,打遊戲的人操縱無人機的能力超過不打遊戲的人,甚至可以達到受過訓練的飛行員的水平。另一個研究調查了一批經驗不足的年輕外科醫生,發現熱衷打遊戲者比不打遊戲的人做手術做得更好。
人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即使老了仍舊如此,而不是遺傳基因決定之後就一成不變的。格雷稱,打電子遊戲能改變我們的大腦,似乎比其他方式更快、更有效地增強智力。考慮到打遊戲帶來的積極效應是實實在在的,家長似乎不應該再限制孩子打遊戲。
對此,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主任王德民持不同的意見,稱打遊戲需要動腦子,可間接提高認知活動的能力,提高一部分人的判斷力、預測力、領悟力等,但要說「打遊戲提高智力」是不全面的,因為智力不但包括操作、計算,還有常識等很廣泛的內容,腦子靈活了不能就說智力提高了。
國內專家:
打遊戲成癮或需戒斷矯治
打遊戲受千夫所指,被認為導致懶惰、成癮等各種問題。例如,打遊戲似乎讓很多青少年無心向學、離家出走,韓國一名玩家甚至在長時間不休息連續「作戰」之後猝死——這些案例刺激著家長的神經,令他們覺得電子遊戲是會令人上癮的「危險品「,必須加以禁止或者限制。
格雷認為,個別遊戲玩家發生悲劇只是小概率事件,而把「打遊戲成癮」與賭博成癮相提並論是一個誤區:打遊戲並非賭博,獲勝不是靠運氣和概率,而是類似下棋(但下棋卻沒有類似打遊戲的指責),獲勝要靠智力、堅持和反覆練習——你每打通一個關卡,都要付出努力;而且,遊戲一般只是讓玩家在遊戲內得到滿足,不會有真實金錢上的輸贏;遊戲玩家還會從犯錯誤中學習,最終越玩越好。
有些人打遊戲的確影響到生活,甚至造成嚴重的問題。格雷建議這些人可以學習時間管理。有些人打遊戲是在逃避生活中的痛苦,例如家庭問題,也可以是滿足基本的心理需要,跟「工作狂」類似。他舉了一個例子:32歲的海倫和相伴多年的伴侶分手之後,工作也不順心,情緒出現嚴重抑鬱,於是把所有的業餘時間用於玩網路遊戲。兒童喜歡打遊戲則可能是逃避家長的束縛——如果他們能夠在外面自由地玩耍,就不一定終日沉迷打遊戲了。因此格雷指出,發現有人沉迷打遊戲,不打遊戲的時候就心情不好,不要輕易得出打遊戲導致他們不開心的結論,建議和他們談談心,看看能否找出他們生活上的問題並提供幫助。
王德民則認為,打遊戲極其容易成癮,是一種病理現象,其危害性較大,而我國正在起草網路遊戲的成癮標準。對於打遊戲成癮者,需要徵得本人同意後實施戒斷矯治,進行認知心理治療、行為矯正、抗抑鬱焦慮治療、抗精神病治療等。在生活上,他建議沉迷打遊戲的人轉移注意力,培養新的興趣和愛好,例如用打乒乓球等文體活動來替代打遊戲。
相關調查:
打遊戲與暴力行為無必然聯繫
多年來,科學家試圖證明打遊戲特別是含有暴力內容的遊戲,會不會導致現實中的暴力行徑。美國得克薩斯州A&M大學的克里斯托弗·弗格森博士和同事追蹤研究了165名年輕人長達3年,讓他們打遊戲之後卻未發現暴力遊戲與現實中的暴力存在任何關係——無論遊戲的內容有多麼暴力,都未發現有什麼影響。該研究還發現暴力行為與現實中遭遇的暴力有關,例如父母和朋友的暴力行為。
美國最高法院曾在一樁案件中對這類研究進行評估,得出的結論是:未能證實打暴力視頻遊戲會導致兒童出現好鬥行為。2010年,澳大利亞政府面對禁止或限制暴力遊戲的請求時亦評估了所有相關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格雷指出,遊戲玩家中出幾個變態殺手、精神病患者並不稀奇,但絕大多數是完全正常的人類,而不打遊戲的人之中也會出幾個問題人士,個別案例並不能說明問題。
推薦閱讀:
※雙電子琴探戈交誼舞
※《華強電子》雜誌4月刊已出版 精彩搶鮮讀
※2017簽證白皮書!免簽,落地簽,電子簽,敲黑板劃重點了!
※陳瑞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以及電子證據的審查判斷》——2017年9月23日陳瑞華教授應省律協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