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韓愈《晚春》2
【譯文】 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好像漫天飛雪。
【出典】 韓愈 《晚春》
註:
1、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2、注釋: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此時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歸:將結束。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花呈白色,隨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解(jiě):知道。
3、譯文1: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好像漫天飛雪。
譯文2: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就要結束,爭相鬥艷想留住她離去的腳步。就連姿色平庸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在風中翩翩起舞,好似漫天飛雪。
4、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因自謂郡望昌黎,故世稱韓昌黎。公元792年(貞元八年)進士及第。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諫阻唐憲宗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卒謚「文」。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與孟郊並稱「韓孟」。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題楚昭王廟》等。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潮州,後遷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並且培養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一個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宜春市區有昌黎路,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特別功績。
5、對於晚春這首詩,也是議論紛紛,爭議頗多。焦點在後面這兩句「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個說,此詩是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那個道,此乃諷刺庸人無才,作不出好文章,卻也附庸風雅;更有人以為是讚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
《唐詩鑒賞詞典》中,為此詩做賞析的周嘯天先生也覺得是:「從韓愈生平為人來說,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派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不為無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鬥豔的元和詩壇獨樹一幟外,還極力稱揚當時不為人重視的孟郊、賈島,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詩風也是當時詩壇的別調,不也屬於『楊花榆莢』之列?由此可見,韓愈對他所創造的『楊花榆莢』形象,未必不帶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說,詩人是以此鼓勵『無才思』者敢於創造。」
我的理解,和以上的說法有些不同。本詩是組詩中的一首,這組詩在《全唐詩》中名為《游城南十六首》,其中有一首詩道:「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閑。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流露出濃濃的消沉意味。我一直覺得,如果想了解組詩中其中一首的意思,那麼組詩中其他的詩句是最有參考價值的。因為,寫於同一時刻的詩句,其情懷也應該是一致的。
這首詩寫於韓愈的晚年,當時已是五十多歲,人生的坎坷風波早已經歷太多,已是「如今嘗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年紀了,此時的韓愈面對將逝的春光,雖有惋惜之情,卻不會像小兒女一般情思繾綣,惆悵不已了。而「不惹春光,不染凄涼」的「楊花榆莢」,無知無識,無愁無情地飛來飛去,正好代表了他飽經滄桑,看淡一切人世炎涼的胸懷吧。
《紅樓夢》中的林妹妹在《葬花吟》一詩中也寫道:「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應該是由韓愈此詩而來。世上的人兒也像花木一樣,有的女子艷如桃李、嫵媚動人,卻也多愁善感、紅顏薄命。有的女子大大咧咧、醜陋平庸,卻傻呵呵地樂觀自在。晚春之時,嬌艷明媚的花瓣落了一地凄涼,而楊花榆莢不怕風吹,反而自得其樂地到處輕舞飛揚。天公造物,故有此心耶?
6、萬紫千紅的花,碧綠如茵的草,白蒙蒙漫天飛舞的楊花榆莢,構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的暮春圖畫。春天已經走到盡頭,就要歸去了。詩題是《晚春》,詩情是送春。詩的前兩句是一層,寫草樹送春,各呈異彩。
首句「草樹知春不久歸」,「草樹」是「花草樹木」的壓縮,觀後「百般紅紫」自明。「不久歸」即「不久就將歸去」。這句詩用了一個「知」字,一個「歸」字,使花木、節序都變成了有知覺、能行動的人,而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萬紫千紅的花,碧綠如茵的草,白蒙蒙漫天飛舞的楊花榆莢,構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的暮春圖畫。春天已經走到盡頭,就要歸去了。詩題是《晚春》,詩情是送春。詩的前兩句是一層,寫草樹送春,各呈異彩。首句「草樹知春不久歸」,「草樹」是「花草樹木」的壓縮,觀後「百般紅紫」自明。「不久歸」即「不久就將歸去」。這句詩用了一個「知」字,一個「歸」字,使花木、節序都變成了有知覺、能行動的人,而且是感情豐富的人。詩人用擬人手法開篇,開拓了詩境。
次句「百般紅紫斗芳菲」,「紅紫」二字染色,「芳菲」是花草芬芳繁茂的意思。「紅紫芳菲」四字,寫出了花草樹木的顏色、氣息和丰姿,展示無邊春色。「斗」字在這兒是互相競爭、互相比較之意。由於用了這個精警的「斗」字,頓使花草樹木有了動態感,呈現出無限生機,加強了擬人的效果。我們讀著,防佛看見花草樹木穿上了色彩絢麗的衣裳,帶著馥郁芳香,嬉笑在綠茵之上。這句與上句的「知」「歸」二字呼應,顯示出這似乎是一個送春的盛會,飽含著依依惜別的深情。
三、四句是第二層,詩境一轉,用「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只會作漫天雪飛,進一步渲染萬物的送春之情。楊花是白色的,隨風飛舞,象棉花一樣,因此又叫「柳絮」,古人把它比之為飛雪。晉代女詩人謝道韞詠雪,曾有「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名句。「榆莢」是榆樹的果實,其小如錢,連成一串,又叫「榆錢」,顏色也是白的,因風飄轉,同樣給人以雪花飛舞的印象。暮春三月,微風乍起,楊花、榆莢飄飄揚揚,這本是春天將盡時的自然景色。但詩人把它們捕捉入詩,比之為「無才思」的人,只知道(惟解)揚起漫天飛雪,來參加這個送春的盛會。這兩句轉得極好。從有才思的「草樹」用「紅紫」「芳菲」來送春轉到「無才思」的「楊花榆莢」只會作白雪飄舞,表面上象是退了一步,實際上卻進了一層。為什麼說「楊花榆莢」「無才思」呢?因為它們既無「紅紫」,又缺「芳菲」,無法顯示送春的感情。但是,他們究竟知道化作漫天飛雪,以樸素的色彩、簡單的動作來表達其依依惜別的情意,這份感情豈不是更深沉、更動人嗎?人人各有其不同的表達感情的方式,有時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遲鈍的眼神,其表達的情意往往勝似千言萬語。在詩人看來,人固如此,草木亦然。這樣比擬,實得神似。本是一片春色,憑空分作兩群;前揚後抑,以抑作揚,以退為進,翻出了新的境界。再說,分明是詩人自己無限惜春,深情地送春,卻不正面表達這層心意,始終只作一個旁觀者,在觀賞、評價萬物送春的姿態,藉以表達自己的無限深情:這種新奇的藝術構思,真可謂出人意料。
韓愈是中唐時代的大文學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以散文著名於世;他的詩以奇險著稱,從這首小詩可見一斑。古代詩人惜春、送春的詩十分多,大都用色彩暗淡的詩句,表現無限感傷的心情。韓愈這首詩完全不同。他儘力渲染紅紫芳菲、柳絮飄舞的自然景象,色彩鮮明,感情開朗,讀後使人心情格外愉快,格外熱乎。顯然,詩人自有廣闊的胸懷,他不是流著眼淚而是拍著巴掌來送春的。春天將去,詩人心中春意常存,永不褪色,永遠芳香。這更是此詩境界高人一等的地方。
7、又是一個晚春, 今年的晚春似乎並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春意融融, 而是伴隨著料峭的 春寒和長時間的陰雲。但是,畢竟是晚春了,該開的花兒並沒有懼怕寒冷的天氣,頂著「壓 力」競相開放,給「寒冷」的春天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展現出勃勃的生機,讓人在寒意中體 會到「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另一番情趣。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韓愈的這 首《晚春》 ,歷來為人稱奇。僅僅從字面上我們就清楚地看到了晚春時節那特有的、迷人的場景。榆錢像變了顏色的雪,厚厚地堆在榆樹上,遠遠望去嬌艷欲滴,美不勝收。晚春的榆 錢漸漸變得成熟厚重,彷彿一陣微風就可以讓它們翩翩起舞,洋洋洒洒地飄落下來,像雪花落地一樣,煞是壯觀。小的時候,我和我的玩伴們都喜歡在晚春稍早的時候爬上榆樹,隨便 抓一把榆錢就往嘴裡塞, 那種甜美的滋味是任何美好的詞語都無法形容的。 吃完以後還要再 摘一些放在籃子里,回到家讓娘和上些棒子麵,摻上榆錢和少許鹽蒸窩窩吃,不管餓不餓, 我都會吃兩三個,美哉! 還有一個地方是我們必須去的,那就是我家南面的楊樹林,每到這個時候,楊花開滿樹 枝,點綴著光禿禿的枝丫,把整個樹林裝扮一新,猶如閨門待嫁的姑娘,而我總是喜歡拿著 針線,約上幾個好夥伴去那裡玩兒。我們把落在地上的楊花用針線穿起來,做成一串項鏈掛 在脖子上,還故意到人多的地方去炫耀自己的「傑作」 ,惹來大人們的誇獎。我們也會在楊 樹林里做各種小遊戲, 任憑楊花飄落在身上, 那種感覺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 叫人間仙境。 然而,春天總是顯得那麼短暫,剛送走寒冷的冬天,又馬上迎來炎熱的夏天,無怪人們 都說: 「春脖子短」 。剛過了冬天,萬物復甦的時候,氣溫好像感染了冬天的寒氣,很長時間 都升不上來,好不容易盼到了開花時節,又被夏天接走了,開始了一段高溫生活。俗話說: 物以稀為貴。晚春雖然是那麼的短暫,但卻留下了一年之中最美的風景,除了楊花榆莢漫天 飛舞外,你還可以感受到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的多重享受。閑暇時間不妨帶著父母和妻 小,走進農莊、田野,看看到處的花紅柳綠,聽聽布谷鳥的叫聲,享受各種花朵帶給你的芬 芳和甜美, 嘗一嘗榆錢窩窩和槐花餅, 藉以放鬆心情, 陶冶神情, 那該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啊!
還等什麼,工作之餘讓我們相約去郊外,放鬆一下心情,一起享受晚春,享受生活,共 同感受「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的愜意吧!
8、四月的春天,無論心中的冰雪是否融化,都會為故去的親人捎去一聲問候,那流下的淚是真誠的愛,愛家,愛親人,不是因為富裕,是因為那是養育了我的愛巢,有沒有名氣,有沒有財富都無關重要,就像愛國,不是因為有了燦爛的文明,奢侈的享受,只因為她是養育我的祖國!所以,才兒不嫌母醜。
春天,心靈中吐出的最愉快的信息,河水汩汩,綠枝繞繞,弱者也顯出生命的活力,生機無可阻擋,渴望不可壓抑!因此,我明白了, 我們的祖先為何把清明定在了四月!因為只有四月才會以弱草扶風,以纖花相對,指揮眾芬芳的大合唱!醉意時光中,真的是:「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9、五月,初夏,當春的腳步悄然離去的時候,楊花便盛開在滿眼繁茂的綠葉叢中。
潔白是楊花純潔的外形。這一朵朵初夏的精靈,一襲素雅的衣著,含羞在翠色慾滴的楊樹葉中,乍一看去,並不能馬上識得她的芳容。你必須靜下心來,細細地端詳,用一顆虔誠的愛心,一雙柔情的眼睛,才能欣賞到她婀娜的身姿。很小,但很端莊地用自己純正的白色點綴著剛剛貯滿力量、正待奮發的夏季。謝逸《花心動?閨情》里說「風裡楊花輕薄情」,是說楊花的輕浮,甚至是靈魂骯髒的意思。所以,人們也常把情感不專一的女人叫作「水性楊花」』。自古以來,在文人的眼中,松是蒼勁偉岸的,菊是清新淡遠的,蓮是高潔秀美的,竹是虛中多節的,梅是貞麗耐寒的,而唯獨楊花是輕薄的,是最下賤的。這與楊花,實在是千古奇冤!
喜愛舞蹈是楊花唯美的品質。一陣風吹來,你看,天地之間滿是她的翩躚起舞的兄弟姐妹。這楊花絕不是詠絮奇才謝道韞的「因風起」的柳絮。柳絮生於二、三月間,只是百花盛開的春天裡那麼一小片、一小片微不足道的點綴而已,而楊花盛開在四、五月間,是「落花流水春去也」之後的夏的使者。她用曼妙的舞姿告訴人們:萬紫千紅的嬌弱的春姑娘去了,別怕,還有更加朝氣蓬勃,更加強壯,更加有力的夏的青年,他才是最寬厚的肩膀,最值得信賴的依靠。一天,兩天,她就這麼在空中舞蹈著,舞成朦朦朧朧的清新,舞成天地一色的空靈,舞成霧,舞成雪,舞成渴盼,舞成感動。你若是置身於這漫天流動的楊花雪之中,一種飄飄欲仙的奇絕壯絕的畫面,是任何高明的畫家也難以描摹出的仙境!
承載是楊花最寬闊的胸襟。楊花本身就是一種很特別的花,特別的是其它花都高傲地站在枝頭,綠葉相扶,格外妖嬈,而楊花卻要離開枝頭,漫天飛舞。而楊花的漫天飛揚之時,也正是百花將凋、春天將逝之日。楊花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惜春傷感的象徵。韓愈的《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因此楊花承載了惜春傷感的重要內涵。隋代的無名氏《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用楊花的漫天飛舞來渲染離別的傷感。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青,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如絮般的楊花,像詩人心頭滋長的愁緒,愁煞著即將分手渡江遠去的友人。晚風中,傳來幾聲短促凄清的竹笛曲調,和著楊花的飄落回蕩在江上。這種場景傳染出了濃得化不開的離愁。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首句即取漂泊不定的楊花和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來渲染氣氛,楊花漂泊不定,暗示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帶來的飄零流落的離別之恨。所以,楊花也就成了古往今來情愫滿懷的遷客騷人寄託離愁哀思的信物。風流高雅、性情率真的才女林黛玉曾以「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毯。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這樣的哀嘆來悵息楊花的命運。她在悵息的同時,也在悲嘆自己的命運,寄人籬下的悲苦,孤獨無援而又無處訴說的凄涼,楊花成了林黛玉紅顏薄命的寫照。自此始,楊花也就成了女子凄苦悲涼的象徵。
楊花,飛越千載,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詩歌意象獨特之花,在逐漸被符號化的過程中,其自身的特質得以確立。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楊花成為了自古至今人們的最愛,也是我的最愛。
10、春天來了,這個時節的江南早已是草長鶯飛、桃李盛開了吧.記得兒時每次渡過漫長的寒假,開學時新發的語文課本上第一課總是有關於春天的文字,課文里說春天來了,草綠了,樹木發芽了,花也開了.只是感覺春天好象還在山長水遠處似的,隔著段距離.
天依舊的寒冷,儘管氣溫沒有臘月里的低,可春風透骨寒,寒得令人心發顫.韓愈的那首天街小雨潤如酥的關於早春詩句並不適合這裡.春天正是凍骨不凍肉的時候,這一句倒是常常掛在老人們的嘴邊的話.北方的春天就是這樣,來得遲些,走得緩慢些.這一段距離,也是一段捨不得虛擲的光陰,要用寸來丈量.
身上的棉衣一層層地減少,人也似乎變得清爽了許多.舊年的積雪在陽光的鑒照下一點點縮小它佔據的面積,午間時尚可見有清晰的水漬洇透地面,溫潤的感覺.到了夜間便又會凝結成堅滑的冰雪.這樣反覆著,慢慢消融著自己的冰冷.人家屋頂上的積雪也漸漸融化,白日里會在檐下掛出一道水簾,象是傳說中的水簾洞;夜間便成了一條條細長的冰柱.偶爾開關門時的振蕩還會有咯嚓咯嚓斷裂下來的砸在頭上、身上.儘管天仍然冷,但陽光里的些微暖意卻透得過初換上的仍然泛著舊香的衣履,更有春天的真實感.一群群白鴿從藍天上悠忽飄過,沒有哨音,撲嚕嚕間卻有著天空一樣明麗的感傷.所有的春怨、春纏、春傷、春惱、春恨都這般騰空而起,在空氣里漫漶著,氤氳著,慢慢地融蝕著冬季殘存下來的積雪.
陽光一日賽一日地溫暖起來,明媚而亮麗,呼喚著,盅惑著.蟄伏了一個冬日的心一下子便活躍起來,有了出去走走的慾望.經過整個寒冷的冬季,好象是曾經與世隔絕,復出時一切都變得如此新鮮,彷彿都是記憶里不曾有過的.積雪不知何時已經融化殆盡,田野里裸露出的土地黑潤潤,疏鬆的感覺,用肥腴一詞形容恰好.農人來到他們的土地上,一壠一壠地走過去.鬆軟的泥土覆過鞋面,後面留下成串清晰的腳印.不管上一年的收成如何,春天來了,土地總還要播種,辛勞總是要付出,希望總還要孕育.於是他走著,邁著步子丈量著屬於自己的每一寸土地,心裡也在默默盤算著.或許他記不清自己的年齡,也或許記不清自家老伴兒女的生日,但他一定清楚地記得自己這塊地有多少壠,每一壠要種什麼.也還記得自家的地左面是誰家的,右面是誰家的.
開江了,江冰在闊大的江面上苦悶而又欣悅地流動著,相互撞擊著.一定會有人拎著魚網網衝到江邊的小魚.開江時的魚最是新鮮,價錢也格外的好.網出來的魚,飽了一些人的食腹,也活絡了另一些人的手頭.偶爾網裡還能撈上一點小的蝦子,鮮蹦活躍的,便是漁人們的意外之得了.烏鴉繞著江邊的樹叢呱呱呱地鳴叫著,也會飛到江面上撿些被江冰撞死的小魚吃.那些擱淺在岸邊一個冬天的遊船也重新打扮起來,妝飾得花花綠綠,新嫁娘一樣,期待著這一季在江上的尋游.
等到犁耙把土地一壠壠平整好時,田野里的草早已經綠了,漫山遍野的.曠野上的風很大,那些草兒幾天前還是弱不禁風的樣子,幾天以後再去看時,它們都變得強韌起來,混合著初放的野花,散發著強烈的氣息.楊柳吐出嫩芽,孩子們按著他們的時節折了樹枝來,抽去中間甜絲絲的硬芯,擰成哨子滿大街小巷吹著.因了枝條粗細的不同,聲音有高有低.一聲聲,好象在召喚著遲來的春天.禁不住這聲音的誘惑,春天也加快了步伐.沒幾天的工夫便聽不到哨聲了,而揚花卻已飛滿天,在行人的頭上,身上,榆錢也落了.倒合了韓愈另一首晚春里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的詩句.幾日不見土地里埋下的種子不知何時已拱出地面,上面還頂著脹破了種粒的殼,略有些孱弱,不過不要緊,它一節一節生長著,也一點點強壯著,慢慢地圓著農人們關於收穫的夢想.
樓下的藤蘿綠了,順著牆垣舒展著細嫩的枝蔓懶懶地牽攀著,一夜不見時便爬高了許多.丁香花開了,一樹一樹淡紫色的花朵,空氣里都瀰漫著它濃郁的香氣.倘或下雨,香氣就會變得細細淡淡,涵著若有若無的憂傷,幽雅並美麗著.天氣漸漸熱起來,陽光下曬得久了便會有細密的汗珠沁出.好天氣帶來好的心情,也誘惑著人去和大自然做最親密的接觸.隔壁的妞妞嚷著要到外面玩.去年秋天時她還在媽媽懷裡膩著,咿咿呀呀唱著別人聽不懂的歌謠,這時候卻已能在地上跑來跑去,還能流利地背上一首春眠不覺曉.儘管步履蹣跚,口齒不清,卻給年輕的媽媽帶來無限的喜悅和驕傲.那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斑白了鬢角,對著一個冬天不曾看到的老友感慨地說:我又活過了一年.正當人們正說著春天真的來到了的時候,它卻輕輕打了個轉,帶來一樹青葉,滿地落花,匆匆地就要離去了,彷彿去得遲了就會誤了不少的生命.
北方的春天,總是這樣來得遲,來得晚,去得卻匆急.踏著它來去的腳印一寸寸地丈量時,天氣一天天地變暖,大地一片片地染綠,莊稼一節節地生長,日子也一天天地有意思起來。
11、剛剛走進五月,風攜楊花就如雪飛舞,如蝶翩躚,在念想中如期而至。
點點紛飛,總不似煙火絢麗,不如山花爛漫,卻也集那麼多喜怒哀樂、傷別離於一身。於是,自古至今,別離的意象,別離的意境附著於她,演繹著那麼多的悲歡離合,凡塵事物就幻化做了那一份悠悠情思了。這份情思,或矯情或真情的以心為載體,文字為媒介,一字字,一句句輸送於筆端,倒也留下了很多的詩詞名句,成就了柳絮的婉約與傷感。一朝別離,難免傷懷,而人不在,情卻牽,遂托物以抒離情別意或寄情於千萬。
其實,楊花於我,到感覺不到什麼傷感與婉約,而我也從不需要於唐詩宋詞里去尋覓什麼。所有的意境原本就是一時之情,一時之景,一時之境,皆在一念之間。正所謂相隨心轉,境隨心變,只是看此一時彼一時的心境而已。所以啊,意境即心境。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不妄自菲薄,也許楊花本逍遙自在呢。也許離去也是一種積極入世的心態呢。只是被婉約的多了,自覺不自覺間,這份色彩就被刻下了深深地痕迹了。樂觀,被掩蔽的太多,以至於關注極少。
忙完工作與瑣事,就那樣悠閑的走在街道上,看楊花點點飛舞,到生出一絲閒情逸緻來。偶爾於點點飛花相逢於眼角眉間時,不待你呵入手心,仔細端詳,便巧笑倩兮,隨風遠去了,掌心,溫柔空落。眼前,或是前方,你就看吧,漫天的都是悠閑與自在,至於它需要在哪裡駐足,停留,或是飄向何方,這些,又何必為此愁眉,一切只需順其自然就好,無需刻意或強求。離去是必然的結局,歸宿早已既定,或零落成泥,或天涯飄零,天地皆為家,無所謂歸宿,無所謂追逐,一切源自自在。一切皆是本源。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宋·晏殊《踏莎行》)楊花雖輕微,卻也自有清高之處,不虛偽勢力,不媚不妖。都說水性楊花,其實,楊花何曾為誰停留過呢?自由的逍遙才是它的初衷。只是可憐了一場柳絮因風飛揚,舞盡妖嬈自在,卻被世人冠之以輕浮水性之姿。無須辯解,何須辯解。誰說懂得和明白很容易,充其一生也許難解其一。這世上人與物,誰又明白誰?人,不過是貪嗔痴念不得,轉而惱怒於物罷了,藉此以求自我安慰而已。
楊花有情,一朝離去,淺淺的,淡淡的,只留春意三分在心頭。閑看別離,笑對紅塵,曼舞清歌,與初夏共繽紛,同妖嬈。雖不至於一季,一時也罷,卻也是那樣的歡欣飛舞著漫天的喜悅,因為,這世界,她來過。一瞬,也足以留痕。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專註於眼前之景。哪怕是一絲綠意,一點緋紅,一分流水,一片流雲,一眼湛藍。。。。那時候,心間的煩擾會暫時不在,街頭的嘈雜也都充耳不聞,給自己留一絲縫隙,去尋找一份內心的安寧,就是那樣短暫的安寧也是好的。所以,常常才能寫著屬於自己的文字,矯情也罷。你懂或不懂,本不重要。那不過是我的矯情。是屬於我的安寧與自由的空間。
12、正是晚春時節,春到深處春更濃。經過整整一個春季的孕育、生長,花草樹木褪掉那份柔弱與青澀,正以豐腴成熟的姿態呈現在人們面前,滿眼的蔥蘢繁華、鮮花似錦。正是韓愈《晚春》詩中的意境: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春天即將歸去,花草樹木各自使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想留住春天。而楊花與榆莢雖然色乏香少,但卻也不妄自菲薄,而是化作漫天雪花隨風而舞,在春的盡頭,演繹那份屬於自己的美麗。詩中的楊花不是楊樹的花,而是柳絮。《辭源》上解釋楊花就為柳絮。庾信《春賦》寫道: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落滿飛。
我們這裡榆樹少,但是柳樹卻被普遍種植,到處都有它們綽約的身影。那些平凡的柳樹,春來發芽、秋後落葉,生長著自己的生長,該開花時自然開花。
楊花的輕柔多情,成為古往今來情愫滿懷的遷客騷人、浪跡天涯的異鄉遊子寄託感情和哀思的信物。人們詠楊花,或借景抒懷、或托物言志,總能留下絕妙的詩句。「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巢里。」以楊花隱喻情人,巧妙雙關,哀婉動人。晏殊的「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讓人感到淡淡的閑愁。張先的「中廳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給人以寧靜的感覺。最著名的還是蘇軾的「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似花還似非花」,使楊花的生動神態躍然紙上,「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更是千古名句,被廣為傳誦。
當然,楊花有人喜歡,也就有人不喜歡。柳樹是柔麗的,可是在有些人的眼裡楊花卻有些輕浮,所以才有了「水性楊花」一說。曾鞏寫道:亂條猶未復初黃,倚得東風勢更狂;能把飛花蒙月日,不知天地有清霜。杜甫也寫有: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可是不管如何,楊花不是為誰的喜歡而存在的,它們不會在意那些讚美或者批評,它們只是在享受自己的生命過程。在世人的眼中,它們有情也好無才也罷,沉穩也好癲狂也罷。它們都會置之不理,照樣年年笑對春風,完成自己生命的輪迴。「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黛玉葬花詞),那些楊花在屬於它們的季節里,依然舞出自己的精彩。楊花本是柳樹的種子,那些種子御風而飛,誰能阻擋生命的舞蹈?
所以,面對那「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我們唯有送上最深的敬意。
13、清晨醒來,一開門,滿目的楊絮如雪花凌空飛舞。有幾朵著落在我的髮絲,輕輕抓起,一吹,便又自由地隨風飄零。
這是北方晚春獨有的風景,我生在南方,自然未曾見過。
看著看著,我便痴了。任由思緒如這楊花滿天飛舞。憑空腦子裡便跳出了韓愈的詩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隨後宋人石懋的:「來時萬縷弄輕黃,去日飛球滿路旁。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也來趕場。
這兩首詩意境的反差是極大的,雖說都是借物言志,前者是樂觀的,後者卻是悲觀的。詩嘛,無非是情感宣洩。
我想我應該是個樂觀的人吧,至少我的生活態度是樂觀的、上進的。就像詩中所說,雖無才思也要作漫天雪花。但在我的生活片段里卻又充斥著悲觀。常感於「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
準確地講,我在情感上是有些悲觀的。所以,當我看到那滿天雪花般的飛絮。我便感懷,我不就是那楊花么?
但悲並不全像其詞性一樣充滿凄涼。悲是創作的動力,它能深刻地自我反省。反省後的裂變讓悲具備了本身的意義。這種悲,不是沉淪,卻是奮起。所以,大凡成能為愛情名著的都是悲劇。
我的悲也在這個範疇之列吧。我感嘆情感的不幸絕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就如這楊花,即便舞得再美,無人欣賞,便是顧影自憐。
14、六月的北方,萬木蔥蘢,花團錦簇.在這百艷,千紅,萬綠之中,飄然憑添了一抹亮麗的白色,怎能不叫人心生愛意?它就是六月雪----楊絮.
北方的六月正值春夏之交,真是亂花漸醉迷人眼,然而就在不經意間,那些高大筆直的楊樹上卻掛滿了雪白的楊絮,真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感,一陣微風襲來,楊絮揚揚洒洒,飄飄悠悠地落下,如仙女散花,似白蝶飛舞,如棉花一樣輕柔,似雪花一樣潔白.只一會功夫地面就被它們覆蓋.儼然下了一場大雪,怎能不叫人驚嘆大自然的神奇.
可又有多少人會懂得欣賞她,人們稱她為"惱人的楊絮"就連唐代大詩人韓愈也在他的<<晚春>>中這樣寫道"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然而,又有誰會想到正是因為她的才思敏捷,她才在百花爭艷斗奇時,將作雪飛的種子灑向四面八方.待雨季到來時,她們就破土而出,搶佔生命的先機.那成千上萬數不清的楊絮,最終都將是一股生命的力量,這才是她作雪飛的真正內涵啊!
六月的雪啊!今天我為你正名,因為你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壯大!
15、四月的楊花我是沒有仔細看過的,因為它們總是飄渺無定的,沒有方向的亂飛。有些花適合用感覺來定位。春天,便是最好的季節,可以用感覺來捕獲一些東西。微妙的境界最讓人心醉,愛情便是人間四月的楊花,「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如雪般漫天飛的感覺很輕盈,適合初戀的滋味。
「楊花落盡子規啼。」少時,以為愛情就是生死白頭,地老天荒的盟約。人潮洶湧里驀然回首,那些或華麗或泰然的背影,那些義無反顧的奔赴,那些靜夜思明月心的糾結,在落盡犁花月又西的心境里昭然若揭。
16、暮春時節,在百花煊赫一時之後,便是楊柳和榆樹的世界。走出門去,就可見到楊花起舞,柳絮紛飛,榆莢飄揚,它們仍在演繹著春天的故事。看到它們,不由得就想起了韓愈那「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的詩作來。這詩很耐人咀嚼,比起那些貶損楊柳之作,說點公平話,但總覺得對楊花柳絮榆莢褒獎得還不夠。僅從外形看,楊柳榆樹的花確實沒有爭奇鬥豔的百花美麗,而且它們落在身上,貼在臉上,有點煩人。好在詩人韓愈對它們還是有正面評價的,認為它們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但我以為,僅僅把它們看作是缺少色澤香味,不能與鮮艷美麗的百花相比,而願作「紅紫」繽紛的晚春圖生動的陪襯是不夠的,甚至是不公平的。應當看到它們的生存睿智,看到它們的大智若愚。
眾所周知,在草木群體中,最屬楊樹、柳樹、榆樹生命力強。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凡有土壤的地方,不管是多麼貧瘠的地方,都有它們頑強的身姿。而他們旺盛的生命力,強盛的繁衍能力,是與它們傳播種子的智慧分不開的。那掛在枝頭的楊花、柳絮、榆莢,從外形看,無法與爭奇鬥豔的百花相比。可也正因為這一點,它們也免遭了採摘的禍患,得以在枝頭上「全身」。而一旦發育成熟,它們又「善假於物」藉助風的力量任意飄撒,落在各個角落。於是,在田間,在地頭,在牆角,在屋脊上,它們都能夠委曲求全,浴火重生,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僅從這點看,怎能說它們「無才思」呢?
萬事萬物,適者生存。而這「適者」,充滿著生存的智慧。百花竟艷,是競爭的一種形式,因為不爭艷就沒有蜂蝶為它們傳授花粉;柳絮、楊花、榆莢自有授粉的訣竅,因而它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選擇生存空間上,更注意結果,這何嘗不是更大的聰明呢?生存的方式不同,目的是主要的。從生存效果看,楊柳更勝一籌,所以應該說是有「才思」才對。這樣想來,對其貌不揚的柳絮、楊花和榆莢,便油然而生敬意了,因為在楊花柳絮榆莢身上,我更看到的是沒有任何背景的平民中那些出類拔萃者的影子。
談到花草樹木,不能不聯想到人。其實人生百態,也充滿著競爭,也體現者生存的智慧。誰是智者,要看誰笑到最後。多少人像百花一樣,大紅大紫,但煊赫一時,就「無可奈何花落去」了。可也有的人,不顯山,不露水,韜光養晦,能屈能伸,一旦時機成熟,便把自己的才能施展出來,一鳴驚人。當然,光有韜略還不行,他們也必須有楊花、柳絮、榆莢的付出精神和犧牲精神,才能在各種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
推薦閱讀:
※韓愈《晚春》鑒賞
※韓愈《晚春》
※第六章 韓愈與韓孟詩派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為什麼會墮落在餓鬼道?——謗法之罪懺悔難消
※我的韓愈故里之爭
TAG:韓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