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五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五集) 2013/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1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四十三頁,倒數第三行,從倒數第三行看起: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這一句是經文。念老的註解,「庶者,凡庶。類者,品類。又庶者眾也」,就是一般講的凡夫、眾生。眾生,這個名詞含義非常深廣,眾是眾緣,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這範圍太大了,宇宙之間沒有一樣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我們人、動物是四大五蘊眾緣和合而生,這眾生;植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礦物還是的。科學家將整個宇宙歸納為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自然現象它太微細了,看不出,想必也離不開眾緣和合,否則的話它怎麼會生起?所以這個範圍很大很大。
通常我們講眾生,狹義的意思專指人類,或者是指十法界的眾生,叫有情眾生。人是有情的,動物是有情的,植物、礦物好像沒有什麼情,其實現在我們知道,植物、礦物還是有情,它的情識是很敏感,也很明顯,但是我們看不出來,所以誤會了,把它看作無情眾生。佛也很慈悲,隨順,我們說無情,佛也說無情,其實佛知道事實真相,我們確實是不曉得真相。《華嚴經》上有一句話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說菩薩成佛,菩薩成佛那個境界裡頭,無情眾生也成佛了。換句話說,他成佛了,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成佛了。這句話,一直到前面老一輩出家在家的大德,都沒有能把它講清楚,所以我們學了多少年,對這句話始終是有一個疑問在裡頭,這個疑問沒有辦法斷掉。直到最近這幾年,我們看了當代量子力學家的研究報告,這個問題解決了。解決,回頭再看佛經,經上講的一點沒錯,只是我們自己智慧不夠看不懂。明白之後再看,看懂了,對於佛菩薩智慧、德行、善巧、高明佩服得五體投地。
科學給我們說的,像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水是無情的,我們一般都說這礦物,無情的,它不能看、不能聽,我們起心動念它不知道。江本博士一實驗,水能看、能聽,懂得人的意思。不但能聽,比我們厲害,它沒有學過,這個世界上各種文字它都懂,它都會看,不會認錯,這很厲害,各種不同的語言它懂,我們的起心動念它懂、它知道。我們看到它的結晶,完全明白了。江本博士做了十幾萬次的實驗,沒有發現兩個圖案完全相同,這說明什麼?說明萬法無常。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現象是一種相似的相續相,不是真正相續,真正相續應該有同的,前後是相同的,前後不同。
然後回過來看我們人的身體,我們這個身體是相似相續相。我們從顯著,比較長一點的時間來看,我們的身體一年跟一年不一樣,年年不相同。從出生那天起,一年比一年老化,這個一點不假,大家都承認。是不是一年一年起變化?不是的,月月都不同。再往細觀,天天都不同;再入細觀,每個小時不一樣;再往下觀,每分鐘不一樣,過去這一分鐘再不回頭了。人最精進,分秒他都不停留的,向什麼目標精進?向墳墓精進。他不肯留,真的一分一秒都不放鬆,從出生就往墳墓上走,這一條大道他不拐彎,這是事實真相。人生有什麼意思!世間人建功立業,留名於後世,立功、立德、立言,叫三不朽,真的不朽嗎?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天空當中幾乎每天都有星球爆炸、毀滅,星系沒有了,像我們這太陽系,太陽系沒有了。它都有壽命的。銀河系也有壽命的,不是永恆不滅的。那三不朽是一個空的假想,不是事實。
人是無常的,無常裡頭有真常,誰知道?聖人知道、佛菩薩知道。我們的老祖宗,那時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之前就知道。《大學》章句上說的,絕對是在佛教之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那個明明德是真常,永恆不變,明德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自性、真如、本性、實相,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老祖宗有智慧,一切萬變當中他看到不變的東西,一切變化裡面他看到不變化的東西。像我們現在面對的電視,電視的屏幕不變,永遠不變,電視裡面的畫面是一秒鐘都停不下來,它是不斷在變。所以不變裡頭有變動,變動裡面有不變,它在一起。凡夫看電視完全看畫面,不動的屏幕忘掉了,沒看到,只看到畫面,沒看到屏幕;覺悟的人是畫面跟屏幕清清楚楚,全都看到了,那就是覺悟的人。小乘人偏空涅盤,看電視他只看到屏幕,沒看到畫面,凡夫是只看到畫面沒看到屏幕。我用這個做比喻很親切,諸位不難體會到。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才知道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佛菩薩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跟諸佛如來一體,跟餓鬼、地獄一體,統統是一體。所以佛菩薩在境界裡頭,無論是真如,無論是六道三途,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萬法平等、萬法一如。他生智慧不生煩惱,他生出大慈悲心幫助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能做得到。這就是這句經文,「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庶類指一切有情眾生。
師道,在中國過去社會是非常尊嚴,尊師重道。中國人最尊重的就是老師,把尊重老師看作尊重祖宗,同等看待,所以老師具有神聖的地位。家庭子弟多了,要辦個學校,這個學校叫塾,我們一般叫私塾,塾是家庭子弟學校。古時候是大家庭,一家人口三、四百人,五、六百人,小孩很多,總有幾十個小孩,所以要教。學校多半在祠堂,利用祠堂這些硬體設施來舉辦。這個意義很深,祠堂裡面供奉著歷代祖先的牌位,小孩在祠堂裡面讀書,讓他慢慢習慣了尊重祖先,他就會孝順父母。所以教孝、教敬都在祠堂裡頭教,不在別的地方。請老師,那是家庭裡頭最大的一樁大事,在家庭不知道開多少次會,研究討論。請這個老師真正有德行,把德行擺在第一,第二個有學問,第三個會教小朋友,他有慈悲心、有愛心、有方法。
選定之後,家長,家長大概都是太公,因為從前一個家是大家,所以家裡根本不分家的,一家人都住在一起,是個社會組織,家長多半是曾祖父這一輩人,他們來擔當。高祖父是掛名,年歲太大,不管事了。我們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要去迎接老師,老師到了,就在私塾,禮堂裡面接見,家長們對老師行最敬禮,三跪九叩首。學生,就是家裡面這些子弟,站在兩旁邊看,你看到我的父親、祖父、曾祖父對老師都三跪九叩首,看到這種儀式,還能不聽話嗎?不敢不聽話!我家裡面的老祖宗對老師都這麼尊敬,還有什麼話說?所以這個禮一行,家裡頭上上下下的,家裡面做工的,個個對老師都尊敬。尊師重道!為什麼尊師?把道看得重、學看得重,認真努力學習。老師要不認真教,要不把學生教好,怎麼對得起人家家長?真教、真干。老師教小朋友孝順父母、尊重祖先,父母在家裡教兒女尊敬老師,重視你所學的這些課程。一個小孩能成人,父母跟老師密切配合,把他教出來了。所以老師只有,你看請,多大的禮節把他請過來,不是隨便邀請,沒這個道理的。「只聞來學,未聞往教」,老師在這裡立了一個學堂、一個教室,你來學一定是來拜老師、親近老師,不能說把老師請到我家裡去,沒這個道理的。「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對老師這麼重視。
佛教裡面對老師是更重視,佛是老師。菩薩比佛低一級,菩薩是老師的學生,是我們的學長,他也有能力、有資格教我們。這些人他們懂得,世間真正懂得尊師重道的人不多,那要不懂得尊師重道就沒有機會教了,他怎麼能回頭?怎麼能學得好?所以菩薩大開方便之門,不要請,你可以學,能學,有這個條件,我主動來教你。不請之友,不用請,菩薩就來了。佛,佛也是這樣的,慈悲到極了。但是佛來教你,他不現佛身,他現菩薩身,他什麼身都能現。在中國,中國人不懂佛菩薩,中國人喜歡聖賢,佛菩薩到中國來教中國人不能現佛菩薩身,現什麼身?現聖賢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這個地區眾生喜歡聖賢、尊重聖賢,佛就用聖賢身來教化眾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有這個智慧,有神通,能變化。中國古聖先賢是不是佛菩薩化身來的?我認為是的,而且很多,他們來帶領我們。其他宗教,我認為其他宗教的創始人都是佛菩薩的化身。所以宗教是一家!不要佛變幾個身分你就不認識他了,像舞台表演一樣,這場表演這個角色,下一場又可以換個角色,一個人。十法界就是佛菩薩的舞台,他們是來表演,用表演這種方式活活潑潑教化眾生。這是所以為這些,「為諸庶類」就是為一切眾生,「作不請之友」。
我們看下面,念老引用《會疏》的話,「《會疏》云:眾生背覺,沉迷漂流。生盲無目,無希出心」。只有十六個字,把六道輪迴里眾生描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六道里的眾生違背了覺性,覺性是自己的本性,本覺本有,不覺本無。覺性是中國老祖宗所說的人性,老祖宗說「人性本善」,覺就善,迷就不善。古大德編小朋友的教材,《三字經》就把這個放在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本善的善不是善惡的善,那是個讚歎的詞,就是太好了,就是這個覺的意思,無所不覺、無有不覺,這叫善。覺就稱之為佛,所以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是不是佛?當然是佛,現在不過是個糊塗佛,前面加兩個字,糊塗佛。一切諸佛也加兩個字,明白佛。他們明白了,我們糊塗,統統是佛。為什麼糊塗?因為我們有煩惱,煩惱太多太多!
煩惱分為三大類,無明煩惱就是你迷了,你什麼都不明白。因為不明了、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我們看錯了,也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一錯到底。錯了以後什麼結果?六道輪迴就是結果。自性裡頭沒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假的,是一場惡夢,惡夢就是我們錯誤的思想、見解、言行變現出來的幻相。像晚上做惡夢,醒過來,什麼都沒有了。我們今天在六道輪迴作夢,佛告訴我們,只要能把世出世間一切法你不再執著了,也就是說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錯誤的言行統統放下,六道就不見、就沒有了。那就是什麼?你就超越六道。超越六道,這個人在佛門就稱他作阿羅漢,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三大類的煩惱只放下一種,見思煩惱,就證阿羅漢果;再放下一種,塵沙煩惱,那就升一級,就叫菩薩;最後把無明煩惱放下你就成佛了,叫佛陀。所以每個人都能成佛,每個人本來是佛,這個要相信。
佛門裡面講信,現在沒人相信,到哪找這個相信的人?頭一個信是信什麼?信我自己本來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你不相信自己是佛,你怎麼成得了佛?凈土法門理論依據就是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凈土宗的道理就立足於此。你首先相信是心是佛,這個心就是我現前起心動念的這個念頭,佛是什麼?佛就是這個。但是我們念頭錯了,所以變成六道輪迴。我們念頭是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五欲六塵,這是大錯特錯!佛教我們把這些錯誤念頭統統放下,自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全是妄想、全是幻想,根本就不是事實。我們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初聽佛這個說法不能接受,沒有這個智慧。所以這是說眾生背覺,沉迷在六道輪迴。六道不斷在轉,就像漂流一樣。比喻什麼?生盲無目,好像這個小孩生下來眼睛就瞎了,從來沒有看過光明。是真的,我們生下來就迷了,迷了一輩子,死也沒覺悟,來生投胎又迷了。這個生盲的比喻比喻得好。因此從來沒有想到我要出離六道輪迴,沒這個念頭,無希出心,希求超出六道輪迴的念頭沒有。
輪迴太苦了,輪迴是個假相,根本就不是事實。如何出離?出離的方法太多了,大乘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超出的道路。八萬四千法門對我們來講,門門都不適合,為什麼?太難了。理太深了,事修太難,一生沒指望。怎麼辦?這個我們要感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給我們建了一個特別通道、特別法門,就是念佛往生凈土。一生就能超越,不再搞輪迴,不再搞十法界,一生成就。這個法門簡單、容易、快速、穩當,可是它最難相信。能相信這個法門,真正是極大的善根福德因緣,不是極大的善根福德因緣他遇不到,遇到也不相信,相信也不肯干。所以佛在《彌陀經》上說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他說往生極樂世界要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
世間任何好事,包括天上,天上人間好事,往生凈土是第一好事,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我搞了六十多年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現在一切都放下了,什麼經教我都不看,我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活一天干一天,決定得生凈土。你得有信心、有把握,真放下就有把握。念佛人不能往生,就是沒有放下。放下從哪裡放起,這個很重要的,從自私自利放起,首先把自私自利放下。放下情執,這最難放的,情執是屬於貪,貪的根;放下傲慢,傲慢是瞋恚的根;放下懷疑,懷疑是愚痴的根。你要放下貪瞋痴,要從它的核心下手,情執、傲慢、懷疑,你從這裡下手,貪瞋痴才能斷得了,戒定慧才能成就。成就戒定慧,你在菩提道上無往而不利,你真的就一帆風順。
所以,因為眾生苦,眾生迷惑、眾生顛倒,現在眾生嚴重的懷疑,邪正不能辨別,「菩薩愍之」,菩薩看到,憐憫他們。「無疲厭念」,沒有疲勞、沒有厭倦,念著這些迷惑顛倒的苦難眾生。「常為不請之友」,眾生有感,起心動念佛菩薩全知道,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就來了。他的到來是冥冥之中來加持你,沒有現身,這樣子你能夠接受。如果他現身了,你把他當作妖魔鬼怪,會把他驅逐出境。菩薩不讓你再造這個業,來幫助你,讓你不知不覺得到佛菩薩幫助,慈悲到極處。「隨逐愛護」,就是你到哪一道,菩薩也在那一道,生生世世都不離開你。
「佛氏門中,不舍一人」,這是事實真相,不是說著玩的,也不是說大話,完全是事實真相。眾生不知道感恩,還要毀謗,但是菩薩決定不會捨棄你,依舊在幫助你。到你哪天覺悟了,你才會磕頭流血感恩:我那麼迷惑,干那麼多錯事,侮辱菩薩、毀謗菩薩、羞辱菩薩,菩薩還是這樣子,對待我這麼好。你覺悟的時候才曉得,沒有覺悟你不知道。你要問什麼原因?菩薩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這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是自性里原本的性德。我們在分享的時候常說,自性裡頭第一德就是慈悲,這個慈悲的基礎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這是慈悲的基礎。所以這個慈悲是永遠不會變心、不會改變的,你把菩薩殺了,菩薩還是愛你,菩薩還是照顧你,你到天下去找,你找不到第二個,菩薩對你這麼好。
「故《涅盤》偈曰」,《涅盤經》有兩句偈子,「世救要求然後得,如來不請而為歸」。世是世間法,世間法我們要遇到困難,我們求救,我們要求,然後才能得到。如來不是這樣的,如來不請,自己就來了。我們遇到苦難、災難的時候,災區災民要請求救援,才有人來救你。菩薩沒有人請,早就來了,就是作不請之友的意思。
「又不請之友,見《維摩經》曰」,《維摩經》上有這個說法,「眾人不請,友而安之」。大眾當中沒有人請,為什麼?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當他三十歲那年,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就成佛了,沒人請他。沒有人請他說法,他就準備入般涅盤。為什麼?人間沒人知道,誰知道他成佛?但是世尊這樁事情,四禪天人知道。四禪天看到了,世尊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他們來代表,從四禪天下來,變化作人身,代表在地球上的居民向釋迦牟尼佛請法,請轉法輪、請佛住世。世尊默然,默然就是同意了,出定到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他教學的生涯。一直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歲圓寂的。圓寂在樹林裡頭,不在房子裡頭。世尊的教學是用身教為第一,言教是輔助,最主要的是身教,我做出來給你看。不是講給你聽,講給人聽人不相信,做出來給你看。做出來之後再說,這是最好的教學方法,人相信,沒有懷疑,教的人很輕鬆,接受教育的人很得利益。後人把他的教學用文字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世,這就變成經典。
經典的翻譯可靠嗎?我們初學佛的時候都懷疑。為什麼?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讀一篇古文,文字不多,二、三百字而已,找幾個人來把這篇古文翻成白話文,十個人翻十個樣子。有沒有把它的意思完全翻出來?幾乎一個都沒有,一個人翻這個部分,那個人有那個部分。佛的經典從印度傳過來,翻譯會不會出現這個毛病?我們擔心。尤其是一部經有不同的版本、譯本,像《金剛經》,在中國六次的譯本,你比照對起來看看,裡面是大同小異,決定不完全一樣。《無量壽經》十二種譯本。可靠嗎?我向方東美先生請教,那時候沒學佛,就這個事情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為什麼印度這些梵文經典沒有被保留下來?照理說,翻完之後這個原本,我們應該把它保存,好好保存,流傳下去,為什麼梵文經典全部喪失?方老師聽我這樣問,他哈哈大笑,告訴我,古時候的中國人跟現在中國人不一樣,現在中國人心目當中外國好,中國不行;古時候中國人,全世界中國最好,外國都不行。中國人翻譯出來的經典,意思完全沒錯,文字比梵文還要美;換句話說,學佛經學中文本就夠了,梵文可以不要了。這樣的氣概,哪裡是現在的中國人!這方老師告訴我的。你說中國人多麼有自信心!這個問題我同樣也問過李老師,李老師回答的跟他那個不一樣,李老師說,從事翻譯工作這裡頭的大師,許許多多是佛菩薩再來的,那能翻錯嗎?甚至於從事修飾,或者是文字整理的這些人員、幫助的人員,都是三果以上的聖人。李老師說中國人有福,佛菩薩特別照顧,翻譯工作用現在的話說,完全是佛力加持成功的。方老師、李老師兩種說法都正確,都很難得。
我們今天要怎樣才能恢復自信心?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作。古人有這麼好的信心,從小培養成的。父母的教誨、老師的教誨,養成對自己有信心,對父母有信心,對老師有信心,對祖宗有信心。現在這個信心完了,現在人對自己沒有信心,對父母沒有信心,對老師沒有信心,對祖宗更沒有信心,這怎麼辦?這才是今天社會問題的大根大本。老祖宗真的對得起後代,我們今天的後人對不起老祖宗。在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不是科學,科學是其次。真正最偉大的發明,是我們老祖宗發明了一套工具,這套工具是個載具,把古人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記載下來,流傳給後世,永恆不變。這個發明是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家,文言文。老祖宗看得很清楚,語言是會變的,隨著地方變,隨著潮流變。古人說的話,我們現在沒人懂;我們今天人說的話,過個一千年之後也沒人懂。所以語跟文要是一致的,這個文字過幾百年之後也沒有人看得懂。你看歐洲的拉丁文就是很好的例子,極少數考古學家一篇文章都沒有辦法完全了解,只有幾行、局部。唯獨中國文言文,你只要會文言文,文言文不難,它永恆不變。
我們年輕的時候學佛經、學講經,老師告訴我們,文言文也是經典的基礎。經典是最淺顯的文言文,也就是當時的白話文,所以它便利於大量的流通,不用很深的文字,最淺顯的。老師要求我們學文言文,怎麼學法?背古文。你能背五十篇,能夠理解、能夠講解,你就有能力讀文言文;你能背一百篇,能講這一百篇,你就能寫文言文,不難。我們看到民國初年小學生寫的文章,現在大學文學院的人不但寫不出來,他念都有困難,他都不能完全理解。國文程度一落千丈,這不是形容詞,這是事實。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我們疏忽了,沒有教文言文。從前的學校是私塾,真的是家庭負這個責任,教育責任,所教學的全是文言文,沒有白話文的。但是民國成立之後,國家建立學校,有小學、中學、大學,就開始用白話文,文言文逐漸逐漸被淘汰掉,現在沒有了,這問題出來了。《四庫》還在,商務印書館重新翻印了;《四庫薈要》還在,世界書局翻印了,沒有人讀了。不是不想讀,想讀,文言文看不懂。
《四庫》是這個地球上全人類無價之寶,裡面教我們什麼?教我們做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做人到整個世界安定和平,智慧、理念、方法、經驗全都在這個書裡頭。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是《四庫》的精華,精華錄,唐朝盛世就靠這一本書,做為治國最高指導原則,當時地方首長統統要讀,成就大唐盛世。這個書能夠流通全世界,全世界人都能讀,我們地球就是極樂世界。為什麼?人人起心動念善、言語造作善,沒有一樣不善,這就是極樂世界。所以這分珍寶可不得了!現在書印出來了,不會再喪失了。以前我們真是害怕,因為這個書最初是手寫的,《四庫》只有七套,《薈要》只有兩套,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燒掉了一套,《四庫》跟《薈要》都燒掉了,所以只剩下一部《薈要》、六部《全書》。在戰亂當中已經喪失掉三套,現在全世界《全書》只剩三套,太可貴了。
這次翻印,商務館印了大概有幾百套,世界書局的《薈要》也是幾百套,我們相信不會喪失了。但是誰去念?我在國際上推動學文言文,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學。外國人學中國文不難,我看到很多學生,學中文的學生,他們學中國的古文、讀中國的經典。我問他們,你們文言文學了多久?他們告訴我三年。專門學三年中文,就能讀中國的《四庫全書》,不難!外國人努力都學了,中國人就會跟進,外國帶頭了,我們會跟著進。現在非常難得,我看到一批小朋友在學,非洲的小黑人。我這裡還有些照片,這是我在馬來西亞看到的,台灣一個法師,慧禮法師,在非洲收養了三千個孤兒,他們統統都是孤兒,法師教他們中文,他們現在在學習《弟子規》、《感應篇》、《三字經》。我很歡喜,我告訴這個法師說你功德無量。非洲將來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真正學好,他們可以統治全世界,他們會帶給人類安定、和平、幸福。不容易!孤兒學,沒有人干涉。他們小朋友非常守法,因為他別的地方沒有辦法去,所有一切娛樂的東西都沒有。體操,學中國武術,鍛煉身體;學中國傳統文化,真難得!我看到這些小朋友,看到中國的希望,將來中國傳統文化在全世界開花,這是一個很大的力量,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是他們,小朋友在馬來西亞表演,這馬來西亞帶回來的照片。哪個地方有這種環境,沒有障礙!我就勸他們要認真學,這個學會了,影響非常之大。
全世界人夢寐希求的是如何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這個東西,湯恩比說的話是絕對正確的,「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能救二十一世紀的地球。這是中國什麼東西?孔孟是中國的,大乘也是中國的。孔孟是什麼?我們把孔孟總結,結成四個字,仁、義、忠、恕。孔子一生講仁,仁是愛人,人要愛人;義是合理,思想言行要合情、合理、合法,這就叫義,孔子、孟子一生的主張。「夫子之道」,這是學生對孔子一生的行誼說出兩個字,「忠恕而已」,這兩個字代表了孔子。忠是大公無私。忠這個字,上面是個中,下面是個心,心要放在中間,不偏不邪不私,這就是忠;也就是真誠,真誠心待人接物。恕,原諒別人的過失。他沒有學過聖賢之道,無論做錯什麼事情都要原諒他,不要去責怪他。用這個方法,用大乘的真誠慈悲,可以化解衝突,可以把這個世界帶向安定和諧。
更難得的,這《群書治要》跑出來了,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我原來以為這部書失傳了,不可能再發現,沒有想到,我常常念著這本書、想著這本書,居然有同學,我都不認識,我講經的時候提了一下,他們到處去找,把它找出來了。找到了兩部,都民國初年的,大概八、九十年之前的,寄到我這來,我一看,如獲至寶。這個世界有救、國家有救了,為什麼?寶出現了。所以我一看這個書很完整,雖然很舊了,字都很好,沒有缺損,我就立刻交給世界書局印一萬套,分送給世界各個大學圖書館去收藏,怎麼樣的災難都不會毀掉。為什麼?我們散的地方多,災難不可能是全面的,用這種方法來保存。
我想了應該有十幾、二十年,給《四庫全書》打造一把鑰匙,我們能夠開啟《四庫》的門。十多年前,曾經在上海做了個實驗,請來幾位大學退休的教授,教語文的教授,從《四庫》裡頭選擇一些精華,就像唐太宗這個方法一樣,《群書治要》一樣。《群書治要》偏重於政治,我們偏重於學術,做學問的,選擇精華,成一部書,分量不大。《四庫》從哪裡學?從這部書學起,學了這一部,對《四庫》就有個概略的認識。你要是專攻,你就曉得依照你自己興趣,你就可以選擇一門專攻。能夠一部書上用十年工夫,他就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漢學家。十年專攻在一門上,就會有成就。
沒有老師不要緊,中國古人說得很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本書念上一千遍,意思就通了,不需要跟人學就通了。這是什麼?一千遍你得定了,定能開智慧,禪宗說的大徹大悟,確實如此。我們想想那些聖賢人,誰教他的?釋迦牟尼佛,誰教他的?他的《華嚴經》跟誰學的?《法華經》跟誰學的?《大般若經》跟誰學的?沒老師。從哪裡來的?從覺悟裡頭來的。所以我們走佛的這個路子,不要老師,選擇古人一部書就一門幹下去,你幹個十年、二十年干通了,無師自通,人家相信了,跟著來學的人就會很多。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無師自通。我聽說伊斯蘭教穆罕默德也是無師自通。無師自通的人不少,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就怕你自己不肯干。你自己肯干就能通,依照戒定慧,戒能得定,定就開智慧。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戒,真正照做,時間久了他就得定。為什麼?妄想沒有了,心定在一部書上。不要學多,一貪多就完全毀掉了,你的精力、時間全分散掉了,所以一事無成。縱然好學,學一點皮毛知識而已,書本裡頭的真實義你沒有得到。「願解如來真實義」,真實義要靠悟,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真實義就現前了,你所解釋的跟佛解釋的沒有兩樣。用經典來做印證,我所悟的、我所理解的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那就沒錯,就證明你確實入佛知見。
有老師,我們當然是謙虛有禮,親近老師;沒老師怎麼辦?沒老師就是這條道路。而且這條道路決定走得通,只要有耐心、有願心。這個願心不為自己,為中國千萬年前老祖宗這個道統,不能讓它消滅掉,我要發心來繼承。只要發這個願,世世代代老祖宗都保佑你,佛菩薩保佑你。為什麼?你真正是續佛慧命,真正是繼往開來。苦要受,為什麼?代眾生苦。眾生之苦我們要承當,無怨無悔,這個事才能做得圓滿,才能做得成功。有一點自己私心、名利在裡頭,你搞不成功,那是假的。我年歲大了,沒什麼指望,不定什麼時候就走了,所以我所想到的,我都在講經的時候告訴大家,你們能夠把這些理念、方法搞清楚,佛菩薩的東西、老祖宗的東西你們就得到了。
《維摩經》上講,「眾人不請,友而安之」,友是同志。中國人講的朋友,朋是同學,友是同志,同志比同學更親密。這是五倫裡面的一倫,倫是講關係,同學的關係、同志的關係,友而安之。「肇公曰」,僧肇大師,「真友不待請,譬慈母之趣嬰兒」。真正的同志哪裡要請!志同道合,這自然的結合,像慈母關懷嬰兒一樣無微不至,時時刻刻念在心上。《凈影疏》說,它這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所化眾生無機感聖,名為不請」。眾生迷惑,沒有想到出離三界,沒有想到輪迴生死這樁事情,都認為這是個自然現象,一切人都不能避免的。這都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沒有這種念頭,跟聖賢沒有緣分,這就叫不請。「菩薩強化為作因緣」,強是勉強,勉強變化,給他做一個起心動念的因緣,這就叫友而安之。中國人好學,中國人尊敬聖賢,所以佛菩薩在中國應化為聖賢,應化為讀書人,應化為長者,來做影響眾。這些人遇到佛法生歡喜心,學佛了,起帶頭作用,社會一般大眾看到他們學佛,於是也跟著來學。這就是化作因緣。
第二,「所化眾生雖有道機,無其樂欲,不知求聖」,這也是不請的第二個意思。這是說什麼?過去生中學過佛,但是根不深,他阿賴耶識有種子。所以菩薩應化在這個地方來誘導他,把他阿賴耶識的種子引發出來,讓他繼續努力提升自己,這是第二種因緣。都是自己不知道去求教於老師,這樣的人多。我們認識一個好的老師,看到同學當中、朋友當中有真正好學的,把老師介紹給他。我在台中求學,遇到李老師,那時候有個出家的朋友,大我五歲,這人很聰明,我把他介紹到台中,我們一起學經教。他學了十個月,業障現前,睜開眼睛看經書看不到字,這一片黑的,就離開了,沒有能學成功。十個月沒學成功,慧忍法師。以後他到香港來了,在香港往生的。第二個人就是徐醒民居士,現在還在台中,這個人老實、有耐心,學成功了。他學佛,但是在儒,在古文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功夫比我下得深。我只是搞佛學一門,他搞了兩門,所以傳儒就他一個了,很不容易。所以遇到好老師要介紹同學,能不能成就,那看他自己的緣分,我們盡到責任而已。「菩薩隨機而為強化,名友安之」。友而安之,《凈影疏》裡頭有兩種說法。
下面第三段,「護佛種性」,這非常重要。佛種性,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問題就是你知不知道護佛種性。護佛種性,你這一生就可能成佛;不知道護佛種性,這一生就可惜了。我們看經文: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念老的註解,第一句,『受持如來甚深法藏』,「此有二解」,第一個,「《凈影疏》曰:明修勝解如來藏性,是如來甚深法藏。暗障既除,明現己心,故曰受持」,這是以明心見性為受持甚深法藏。明修勝解就是禪宗上講的明心見性,明是智慧現前。迷惑破了,智慧現前,對於經教有深度的了解、殊勝的了解,這就不是字面上的。怎麼了解?契入境界,這個境界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性在我們凈土裡面講的是理一心,禪宗裡頭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勝解如來藏。
在凈土宗裡頭修的是什麼?一心不亂。念佛的目的,不是說佛號念多少聲,不是這個意思,這無關緊要;要把妄想心念掉,目的在此地。會念佛的人,念頭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惡念,統統叫做妄念。為什麼?真心裡頭沒有念頭。大乘教佛常說真心離念;換句話說,有念就是妄心。所以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分別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這些東西都障礙自性。自性為什麼不能現前?自性現前是什麼樣子?無量智慧、無量神通、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都現前了,釋迦如來現前了。在我們中國祖師大德裡頭,也有透一點這些信息,我們看到、聽到,都有這個能力。最近的一個,抗戰期間還在,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人家稱他金山活佛,真的,確實有神通。漏盡通我們不知道,我們發現他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照這樣看到,他最低階位是三果阿那含,他有這個能力。但是這些能力還沒到見性,見性要破無明煩惱,三果聖人只是破見思煩惱,還沒破乾淨,破乾淨就證阿羅漢。他有這麼多能力現前。
這個地方解釋是以如來藏,就是一心不亂,這是如來甚深法藏。暗,暗是無明,障是業障,無明、業障放下了,斷掉了。明現己心,明是明了、明白,現在自己心中,故曰受持,受持如來甚深法藏。「是以明心為受持甚深法藏」,明心就見性,見性就叫明心。《大學》裡面所說的「明明德」也是這個境界,明明德就是明心見性。明德之人,大慈悲心一定發出來,自然流露出來,那就是親民。親民就是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止於至善。無論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止於至善、純凈純善,沒有過失,這是中國古人講的。佛法到中國,用佛法來解釋中國古來的典籍,把儒一下就抬升、提升了。所以佛法到中國,古時候儒跟道都非常歡迎,讀佛經、聽講演佛法確實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像我們現在看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我們用佛法來會通,立刻提升,佛法裡頭很難理解的問題都獲得答案了。
第二,《甄解》說的,「即聞持三世一切如來法藏」,法是佛法,法藏就是經典,「多聞歸一聞,一聞即是聞其名號」。《甄解》這個說法,把它會歸到凈土,這是真的。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所修的一切法、所證的一切法,到最後統統歸凈土。所以多聞歸一聞,一切法最後歸到一法。這一法是什麼?這一法就是阿彌陀佛。這講得好,講得真好!《甄解》是日本凈宗大德道隱作的,唐朝時候人,在中國留學,他的老師是我們凈宗二祖善導大師,善導大師的學生,回國之後把凈土宗傳到日本,成為日本凈宗的祖師。說得真好。「是以聞佛名號,為受持甚深法藏」。我們看到這個經文,「受持如來甚深法藏」,很羨慕、讚歎,不曉得自己怎麼修法,都搖頭,認為自己做不到。《甄解》在此地告訴我們,諸佛甚深法藏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事實、這個道理我們講得很多,這些年來我們在一起分享常常提到。
隋唐時代,那是中國佛法黃金時代,十個宗派都是那個時候建立的,佛法在中國盛極一時,大護法是唐太宗。唐太宗這個人開明,心量廣大,能包容一切。基督教是那時候傳來的,回教也是那時候傳來的,唐太宗統統包容,平等對待。我們在北京看到清真寺,上面「敕建」,這是什麼?國家,皇上下命令建的。佛教的寺院敕建,清真寺也敕建,用平等心看一切宗教,這是個真正有智慧的人。
那時候的學者,應該是佛門學者,大家在一起研究討論,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哪部經最重要、最圓滿,能夠代表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最後討論的結果,大家肯定《華嚴經》,所以稱《華嚴》為釋迦的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是從《華嚴》流出來的。好像種樹,《華嚴》是根本,世尊所說一切經是枝葉花果,都離不開這個根本,這個根本就包容一切。方東美先生把《華嚴經》看作大乘佛法概論,這裡頭所說的義理,各個宗派的東西都有,全都包含了。承認這部經是代表佛教的,一切經皆是《華嚴》眷屬,《華嚴》的枝葉。可是《華嚴經》到最後,文殊、普賢率領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凈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把《無量壽經》抬出來了。一切經教歸《華嚴》,《華嚴》最後歸凈土,這是事實,經上確實是這麼說的。這就肯定《無量壽經》是第一經。
《無量壽經》在這個本子有四十八品,哪一品是第一?繼續找,當然是第六品,四十八願。極樂世界是四十八願造成的,離開四十八願就沒有極樂世界。四十八願這四十八條,哪個願最重要?繼續不斷追到底,特別是日本人喜歡研究這個問題,研究到最後,第十八願。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就是念佛名號。所以把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做為是四十八願裡頭的第一,第一願,就是《無量壽經》歸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我們看到經上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叫「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什麼意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法都歸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用這一句名號取而代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幾個人曉得?這個名號代表釋迦牟尼佛全部佛法,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法,甚深法藏就這一句名號,沒人認識。如果真有人認識,你一定會分秒必爭,分分秒秒都是阿彌陀佛,決定不能讓它空過。為什麼?這個名號功德太大太大,無法想像,你在世出世間做什麼好事都不如念這句佛號。
知難行易,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行容易,知太難了!你認識這句名號功德可不是容易事情。我們這一生搞了六十多年,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你說多難。行容易,念念不離阿彌陀佛,萬緣放下。真放下了,身心世界一塵不染,心裡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活在這個世間就是念佛、勸人念佛。自己不念佛,怎麼會勸人念佛?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這句佛號功德利益。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對這句佛號功德了解不夠透徹。今天如果有樁事情,這家銀行放的一堆鈔票,告訴你,你一張一張去拿,拿一張是你的,拿兩張也是你的,你一定不休息,從早到晚的一張一張去拿。為什麼?你知道那裡有好處。但是佛號的好處高過那個萬倍都不止,你為什麼不肯干?拿那個假鈔票給你,你就那麼喜歡,你分秒必爭,唯恐漏掉一張。用這種心來念佛,你決定上品上生。我說的話都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仙劍一》如果會被改寫,這是唯一一個我不想讓她復活的人
※張岐:太極拳的專利產品一一「掤勁」
※二〇一一年行腳體會(釋親願比丘)
※獨家秘方,和飯館的一樣好吃一一蒸胡蘿蔔絲的做法
※第666期:太極拳功與內丹漫談(四) 一一梅墨生在台灣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