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武志紅:如何學心理學
06-16
這個博客少有轉帖,但是個人感覺此文非常應景,不僅僅是學習心理學,其實學習任何東西和事物都應該如此。一則要信自己,有了自我才能其他的一切,一則我們長期受到的僵化教育禁錮了我們的頭腦,讓我們在學習任何知識之前都應該首先學會「學習」,關於學習,好久前就分享過學習的三個層次和境界,是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觸類旁通、無師自通。共分享。武志紅大哥: 你好!我是一所師範學校的大一學生,這幾天看了你寫的《解讀瘋狂》和《為何家會傷人》,收穫很多,我也是學心理專業的,有時候我覺得心理知識很抽象難懂,不知道怎麼學好。我想請教你一些學習方法,謝謝! 祝工作順利! 阿東阿東: 你好!最近收到很多朋友的來信,有專業學心理學的,也有業餘愛好心理學的,其中還有一些高三的學生準備報考心理學的。在此,我想借回你這封信一併回答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首先從自己開始。這有多重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那些心理學知識,首先要用在自己身上。我見過很多朋友,一開始學心理學的動機是為了自己,譬如上治療性工作坊的。但是,等學到一些知識後,卻主要用在剖析別人上了。 例如,一位女士花了幾十萬上各種各樣的課程,每上一個課程回來,都會剖析丈夫和其他親人,剖析他們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很多時候還會要求他們改變對待自己的做法。更常見的是,發現心理學會特彆強調童年時和父母的關係,結果一剖析發現父母對自己的方式大有問題,於是回來就要求父母改變對自己的方式。 這樣做,心理學要麼成了逃避自己成長責任的工具了,要麼成了向別人展示自己有多高明的工具了。例如那位女士,她現在和丈夫吵架更厲害了,畢竟那麼多知識不是白掌握的。 真正用在自己身上,是先去將那些理論知識用在自己身上,先去認識自己。並且,當發現所謂的問題時,不要急著去改變。很多人會問,發現了問題為什麼不立即改變呢?!因為,急著改變很多時候是在逃避認識自己。通常而言,做一些事情是容易的,但深入地認識自己要困難很多,而且還有很多痛苦。於是,我們更願意去做什麼,而害怕僅僅去覺察自己。 並且,我的經驗一再顯示,一旦真正覺察到了自己的問題,改變立即就發生了,那時做什麼就不再是問題了。 更有意思的是,一旦你改變了,周圍的關係會自動發生一些改變,而假若你還沒有發生改變,卻去要求別人為你改變,那其實是在說,你要為我的改變負責,這也是在逃避自己的責任。 對於你,我很想建議,把本科的幾年時間都當作認識自己的階段,這一階段不必急著去改變,而只是去認識,去覺察,看看會發生什麼。 從自己開始的第二層含義是,尊重自己的感覺。 心理學流派眾多,而每一流派又有許多代表人物,該怎麼掌握呢?我的建議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喜歡誰就去學誰,不喜歡的話,暫時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例如,讀本科的時候,我不認同弗洛伊德,覺得他太黑暗了,那時看他的書就沒什麼感覺。所以,儘管他是No.1的大師,但我照樣尊重自己的感覺,沒有對他做太多工作。 相反,那時我特別喜歡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而對同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的馬斯洛沒有感覺。但那時國內沒有完整的羅傑斯著作的譯本,該怎麼辦?於是,我去圖書館借了羅傑斯的幾本英文原著來看,這對我有極大的幫助。 但等2005年開始主持廣州日報心理專欄後,我再看精神分析的東西就很有感覺了,甚至去上海中國和德國合辦的精神分析培訓班時,還夢見了自己是「弗洛伊德的信史」。 學習的時候,有感覺和沒感覺有著巨大的差異。有了感覺可以事半功倍,而沒感覺則會事倍功半,甚至我覺得這樣說還不夠,我個人認為,有感覺和沒感覺,學習的效率要相差10倍以上。 從自己開始的第三層含義是,你的判斷是唯一的檢驗標準。 有些理論被奉為權威,但你就是沒感覺,甚至認為是謬誤,那沒關係,接受你的這種判斷。 這樣做有多種結果。或許,你最後推翻了自己的判斷,又接受這一理論了。或許,你終其一生都沒有接受這一理論。也或許,你最後有了折衷。 這些結果都不錯。並且,因為這些結果有你的感覺在,你對於一切理論或知識是有你自己的獨立思考的,於是你就不只是在學習而已,你還進行了創造。 第二點建議是,多去讀原著,適當少讀教科書。教科書,尤其是國內的教科書,經常是拼湊出來的,不知道是對原著的第幾手的翻譯或抄襲了。更要命的是,因為這樣一個過程,原著的意思甚至都被誤解了。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原著的意思都更容易懂。即便如弗洛伊德,據說其原著都是非常清晰易懂的,是後來的譯者將精神分析弄得晦澀難懂。不過,即便是譯著,也遠勝於教科書,讀教科書的話,可能讀上一輩子都無法理解原作者的意思。 第三點建議是,不要局限於學院派,更不要局限於心理學這幾個字。 為了考試,將自己局限於學院派,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為了真想學心理學,而將自己局限於學院派,這就會有巨大的局限性。現在很多流派,傳統心理學可能難以接受,例如薩提亞、家庭系統排列、完形、NLP乃至中國由來已久的道家的方法等,這是因為,任何一個體系都有排外性,每一個體系都無意中會使用「我正確,別人錯誤」的邏輯,精神分析一開始產生時,被世人視為荒謬,而精神分析確立了地位後,就視別人為荒謬了。作為一個學習者,不要被這種分別心給限制住。 更不要局限於心理學三個字,要對文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電影乃至新聞事件等各方面內容保持著好奇心。僅對我而言,心理學對我的影響遠不如哲學和文學,例如對我影響最大的書中,列第一位的便是以色列神學家馬丁.布伯的著作《我與你》。我是人性乃至宇宙的奧秘好奇,而不是對什麼心理學好奇,所以不要被心理學三個字限制住。 甚至,即便學心理學,也不必非得選擇進入大學讀心理學系。我現在認識很多朋友,他們以前是大公司的高管、CEO或老闆,但被心理學的魅力吸引後,放棄了以前的高收入的工作,而成為了一個治療師。因為他們有豐富的人生體驗,以及在某些方面更為開闊的心胸和見識,他們在心理學上某方面的造詣會更好,至少在這一方面,是那些一路從本科、碩士乃至博士而學心理學的人難以比擬的。 總之,要尊重自己,而不要被任何來自於外界的成見限制住,這是我認為的最重要的原則。 希望講這些對你有幫助。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武志紅:原生家庭傷害|what?原生家庭可不能一個人背鍋
※武志紅《學會愛自己》套裝書—小莉說震撼首發
※武志紅:你為什麼想得多,做得少
※隱形的小孩|武志紅在奇葩大會上說的「黑色生命力」究竟是什麼?
※武志紅:每個孩子都有過一顆偉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