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 健身氣功與養生之道:從頭到腳說健康2 (3)
第6節:左手「修命」,右手「修性」,兩個拳頭都要硬 連載6 左手「修命」,右手「修性」,兩個拳頭都要硬 所謂「修性」,就是修鍊心性,提高靈性智慧。 所謂「修命」,就是進行鍛煉身體、調養生命氣血。 西方人把心性的問題歸為心理學,把生命、身體的問題歸為醫學,他們把這兩個方面分開來談;而中國人則認為性、命不可分,鍛煉身體的同時,需要休養心性,提高靈性智慧。 那麼,是先修性,還是先修命呢?這個次序問題一直存有爭論。北宋的張紫陽主張「先命後性」,而金代的王重陽主張「修性為先」。 對任何人提出的觀點,我們一定要先了解這個人的人生狀況、生活背景,否則,僅僅取其字意,就難免斷章取義、脫離實際。 這兩個大師級的人物為什麼提出的觀點截然相反呢?我想這與他們在提出觀點時的身體狀況有關。張紫陽開始修鍊傳統健身術的時候,已經80歲了,可以想像,對於一個80歲的人來說,無疑,他生命的房屋已經千瘡百孔了。所以,在身體不好的情況下,肯定是要先從從身體入手。而王重陽提出「修性為先」這個觀點的時候正值壯年,體魄強健,所以必然更注重修習心性的問題。 所以,先修哪個不能一概而論,而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還要看習練者的身體素質和領悟能力。 對於現代人而言,我主張從修命入手。原因是:①現代人腦力活動多,心神耗散太嚴重;②現代人鍛煉少之又少,營養過剩,也就是累心不累身;③現代人的精神疾患日益嚴重,其實這也是因為我們身體太弱,無法承擔思想之沉重、精神之困擾。所以,我認為,自我修行先從修命入手較好。我們把身體鍛煉好了,五臟六腑的功能加強了,人的精氣神都足了,精神上的很多疾患也就不治自愈。 為什麼現代人得焦慮症、抑鬱症的比例如此之高,而古人卻很少得呢? 因為中國古代很講究「佛道雙修」或是「儒道雙修」。其主旨就是:在我年輕力壯的時候,採取積極入世的態度,主張儒家思想,考取功名,建功立業,只要國家用我,我就好好去幹活,為人民服務;而一旦國家不用我了,不管是因何原因失意落魄了,那就退而修其身,不管是隱居山林,還是藏於鬧市,都是開練琴棋書畫了,用道家的思想體系來支撐自己。琴棋書畫都是極好的修身養性的技藝,所以那時的人即使在事業上遇到挫折了,也很少發瘋發狂、精神抑鬱的。現在,甭說琴棋書畫了,我們天天用電腦,字都快不會寫了,能用來涵養性情的東西很少。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沒有可以疏泄的精神渠道,各種苦悶與焦躁日積月累,久而久之得不到解決,就必然導致各種精神疾患。 另外,古人從小就學《三字經》、《弟子規》、《論語》,這其中有很多理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比如,它強調人要懂得報四恩:天地造化恩,父母生育恩,君王水土恩,師長訓導恩。懂得天地造化恩,就能激勵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努力學習和工作;懂得父母生育恩,就不會動不動就跳樓自殺,置父母恩情於不顧;懂得君王水土恩,就不會只是盯著眼前利益,而看不到你的環境、技藝的獲得也是靠領導的栽培;懂得師長訓導恩,就不會再怨恨他們對你的嚴厲與要求,而是心存感激。 而我們現在的教育中,很少有這些「修心」的內容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壓力的增加,我們的精神疾患越來越多。中國傳統文化中得到啟示,習練傳統健身術,同時注重修養心靈,以更好的心態來生活,這也許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身、心虛弱的狀態。傳統健身術性命雙修、安全、有效、簡單、易行,這是它的特點與優勢。我相信,一旦您開始練習,自會在其中有所收穫。第7節:行走坐卧皆導引生活處處可健身 連載7 行走坐卧皆導引 生活處處可健身 一提起鍛煉,很多人立刻會想到健身房,覺得既花時間又花錢。其實,我們不必把運動當成一種負擔,健身並不一定要抽出專門的時間來進行,它可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無時無刻地進行。比如,在等公交車時,在超市買東西排隊結款時,坐在辦公桌前……我們都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導引動作,達到養生鍛煉的目的。 東晉醫藥學家葛洪說:「行走坐卧皆導引。」一語道破了養生的真諦。武術家的行話是「拳打卧牛之地」,就是一頭卧牛的地方就可以練出花樣來。生活處處可健身,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 比如,「五趾上昂」這個動作,我們隨時都可以練習。所謂「五趾上昂」,就是腳掌不動,立五個腳趾,讓它們都往上翹。我們在辦公桌前、在看電腦時、看電視時、開會時,都可以做,既不耽誤時間,又能鍛煉身體。因為大腳趾走脾經肝經,二腳趾、三腳趾走肝經胃經,四腳趾走膽經,小腳趾走膀胱經,腳趾既是陰經的起點,又是陽經的終點,經常活動腳趾,可聰耳寧神,舒筋活絡,還能強健腰脊。 「健身生活化」是我一再強調的理念,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東西是非常有趣的。比如,人和人見面時的禮儀是什麼? 現代人都是握手,見面先握手,再寒暄談事。要我說,握手這種禮儀就不好,容易傳染疾病,現在正流行甲H1N1,病毒性傳染,所以總說要勤洗手,因為我們的手到處亂摸,容易沾染病毒。 那麼,古代人見面時的禮儀是什麼?「抱拳」,我們不要小瞧了這個動作,它背後有很多道理。 抱拳為左手攥拳,右手四指平伸,大拇指微屈,搭於左拳之上。 抱拳示意圖 四指平伸的意思為「四海之內皆兄弟」。 我們常會一攥拳,豎起大拇指,來指代「我」這個概念。從醫理上講,大拇指走肺經,「肺主一身之氣」,豎起大拇指就隱含了自己有氣勢、了不起的意思。可是,在抱拳中,大拇指是微屈的,這就表達了「我不做老大」這層含義。 所以說,抱拳這個動作就表達出中國人謙恭的態度:首先,我拿你當兄弟;其次,我不跟你稱老大;最後,我不出拳,拳頭放在裡面。這就叫「先禮後兵」,我首先要做的是禮貌第一,不出拳;我的拳頭雖然藏在裡面,但也時刻準備著,你別算計我、欺負我,你要敢欺負我,我再出拳,再跟你不客氣。 抱拳這個動作不僅僅是一種禮儀,從中醫的思路上來說,也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抱拳,即雙手抱於胸前,也就是收於膻中穴處,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起到收心的作用。我們知道出家人見面都要雙掌合十。雙掌合十就是兩個掌心的勞宮穴相對,放於胸前,掌根對著兩乳正中線的膻中穴。膻中穴為心包經上的大穴。雙掌合十也好,抱拳也好,都旨在收心,同時又表示恭敬。它們都屬於小導引。現在常說恢復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我覺得抱拳這個禮儀就是精華,既禮貌,又得體,還能健身養生,多好啊! 還有鞠躬這個動作。鞠躬是什麼意思呢?頭為諸陽之會,彎腰低頭,其實就是把陽氣降下來。彎腰低頭還有點像嬰兒在母腹裡面的樣子,它似乎在暗示:我對你的態度像一個「嬰兒」,即我對你不設防,我對你非常恭敬。人的陽氣不能總在上面,要經常降一降。我們天天見面都鞠個躬的話,也是一種很好的體育鍛煉。同時,彎腰也能活動人體背部的很多經脈。日本人至今還有見面鞠躬的傳統,我們老笑話人家,覺得人家挺傻的,但事實是,日本人得頸椎疾病和腰背部疾病的人比咱們少得多。 舉了幾個例子,無非在說明健身生活化這個理念。後面我還會介紹更多生活中可隨時隨地練習的養生小動作,這些動作很簡單,但只要您堅持鍛煉,定會收到奇效。
推薦閱讀:
※【養生】紅薯的養生保健功效,你知道多少?
※大話養生(二)
※失眠可以吃什麼調理
※決明子的作用與功效 怎麼用決明子可以養生
※食療養生:千金難買的食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