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錢去看電影,你知道錢最後都給了誰嗎?
票房分賬的故事,從《何以笙簫默》和一個官司說起。
2015 年五一檔,最火爆的電影竟然還是《速度與激情 7》。在剩餘的那麼多電影中,能夠比肩的也只剩下黃曉明和楊冪的《何以笙簫默》。雖然這部電影被吐槽成劇情狗血、台詞矯情、表演生硬以及敘事混亂,但是實在是不能阻止這部電影成為《速 7》之下的倖存者,三天收穫票房 1.69 億。
可以想見,黃曉明應該可以憑著《何以笙簫默》賺上一大筆。而且,因為黃曉明這次不只是個主演,而是投資人,所以他能夠收穫的不僅僅是演員那些片酬,而可以直接參与到票房分賬當中。
這兩年,直接作為投資方參與到電影項目中的導演和演員也是越來越多,比如徐崢投資了《泰囧》、范冰冰投資了《觀音山》,還有姜文投資的《一步之遙》,目的就是為了能直接參与票房分成,多賺些錢。
不過,票房分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涉及到的錢的事情,都會有些糾結複雜。
1、票房分賬,從一個官司說起
前不久,電影《西遊降魔篇》的導演、編劇兼投資人周星馳把電影的另一個製作方華誼兄弟告上了法庭。
周星馳方面認為,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如果《西遊降魔篇》的票房超過 5 億,華誼兄弟就會支付給周星馳方面票房分成。而《西遊降魔篇》的總票房是 12.48 億,所以華誼兄弟應該支付給周星馳方面 1.7 億的票房分紅。
但是,華誼兄弟方面卻認為,雖然總票房是 12.48 億,然而分到華誼兄弟的票房收入卻不到 5 億,並不滿足票房分紅的條件,也就用不著給周星馳支付票房分紅。
票房收入應該是按 12.48 億算還是按不到 5 億算呢?為什麼明明總票房是 12.48 億,華誼兄弟卻說只收到了 5 億呢?這背後牽扯到的問題叫做票房分賬。
2、一部電影到底怎麼分錢
如果你常看電影,一定會注意到電影開始時製作和發行公司的名單,以及片尾長長的演職表。
電影生產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首先,需要由投資方往電影上砸錢,其次需要由製片方來生產一部電影。然後,製片方會找發行方,而後者會和各大影院,院線溝通並且確定電影的檔期和放映場次。最後,院線和影院負責放映電影。這麼多公司都出了力,那麼當一部電影最終在院線上映取得票房後,這些公司就要參與分錢了。
現在中國的票房分賬的基本原則都是被 2008 年和 2011 年廣電總局的兩個文件規定的。首先,需要在總票房中扣除 5% 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 3.3% 營業稅。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 57% ,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 43% 。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按約定分。
這麼說可能有些抽象,來看看韓寒的《後會無期》怎麼分賬吧。
《後會無期》的總票房為 6.5 億,需要先繳納 3250 萬的電影發展基金以及 2145 萬的營業稅。剩下的 5.96 億票房中,院線拿走 3.4 億,然後需要交給發行方 3000 萬的發行費,再扣除製作成本 5100 萬,剩下 1.75 億。這些錢,才能在製片方和投資方里分。根據協議,博納影業拿走其中的 40%,而剩下的 60% 則由導演韓寒、製片人方勵以及另外一個投資人路金波瓜分完畢。
3、為什麼拍電影的和放電影的都覺得自己吃虧了
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票房分賬主要在「拍電影」的電影公司和「放電影」的電影院之間進行。不過這個比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1994 年之前,中影集團向各大製片廠以 90 萬元一部的價格收購買斷電影,再由中影集團向各個省的發行單位發放拷貝。中影集團從總票房中拿走 70%, 24% 留給各個省的發行單位用作院線的建設,剩餘的 6% 上繳各省的財政。
1995 年,國產影片《紅櫻桃》開了票房分賬的先河。在每 100 元票房中,首先要上繳 5 元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以及 3.3 元的營業稅,剩餘部分再由製片方和影院院線雙方按 35% 和 65% 的比例分賬。
隨著張藝謀導演的異軍突起,《英雄》和《十面埋伏》等電影增加了製片方的話語權。製片方開始和院線重新商討票房分賬的規則。2006 年《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製片方的票房分賬比例被提高到了 42%。
最終,2008 年和 2011 年,廣電總局電影局發布兩個文件,提出製片方原則上不低於 43%、影院一般不超過 50%。
雖然,分賬的原則被確立下來,但是電影公司和影院對這個分法都不滿意。
先來看看影院的情況。根據鳳凰網的數據,全國 851 家於 2012 年開業的影院中,有 70% 的影院在 2013 年處於虧損狀態,因為這些影院每年的賣出去的電影票都無法彌補自身的運營成本。
而在那些收益還不錯的影院中,在全部的票房收入中,扣去將近一本的交給製片方。剩下的錢里,有 10% - 20% 用來繳納房租,還有 12% - 19% 的固定成本費用,最後留給影院的利潤可能只佔到票房總收入的 3% - 10% 。比如萬達院線電影票房的收入雖然高達 41 億,但是成本也高達 33 億,毛利率只有 20% ,這還是看在萬達院線背後的萬達商業地產的面子上。如果沒有萬達商業地產的支持,萬達院線的房租支出將再增加 2 億,將會讓萬達院線的利潤進一步降低 25% 左右。
而上海聯合院線的情況更糟。 2013 年,聯合院線母公司上影股份的利潤為 1.4 億元,而上海聯合院線的票房收入為 18.8 億元。這樣算來,上海聯和院線的票房毛利率還不到 10%。
對於影院來說,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票房以外收入來源少。萬達院線賣爆米花的收入為 6.3 億元,成本為 1.9 億元,毛利率接近 70%。而在美國,賣爆米花才是影院收入的大頭。2005 年到 2009 年,美國影院爆米花收入是票房收入的一半左右,相比之下中國爆米花收入僅占票房收入的不到五分之一。所以,中國影院之所以生存困難,還是因為爆米花賣得不夠多。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影院才會特別看重票房分賬的比例。
其實,影院應該是個賣座位的地方,而不是賣電影的地方。只有讓每一個座位上的人消費更多,才是影院賺錢的好方法。
再來看看電影公司的難處吧。演員片酬上漲,電影營銷費用增加,都讓近年的電影製作成本越來越高,也就成了製片方盈利的一大困難。《太平輪》和《一步之遙》成本約 3 億,《一九四二》投資 2.1 億。按照 43% 的分賬比例,這些電影要收回成本可謂是壓力山大。
其實中國電影公司的困境和影院是差不多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這些電影公司極度依賴電影票房分成的收入,所以多收 1% 的票房也可能會影響公司全年的業績和股價,也就導致了 2012 年,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博納、星美、中影等五大電影發行方聯合「逼宮」院線,要求將製作方票房分賬比例提高到 45% 。
反觀好萊塢,那些大製片廠有的是法子從票房之外的地方撈金。《冰雪奇緣》的主題曲 Let it Go 幫助迪士尼賣出了 350 萬張原聲碟,而電影里的兩位公主也取代芭比娃娃,成為女孩們的聖誕禮物新寵。迪士尼的電影業務的收入只佔總收入的不到六分之一,電影業務的利潤對於整體利潤的貢獻不到十分之一。
如果中國電影公司能夠擺脫對於票房收入的依賴,那麼也許票房分賬的比例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就不會是一個那麼嚴重的問題。
4、好萊塢如何分賬
在好萊塢,有三種分賬模式可以選擇。其中一種就是和中國一樣的固定比例分賬。第二種和以前中影統購統銷的模式比較像,影院將會支付一筆費用給製片方買斷影片,然後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就歸影院所有。
但是這一種模式並不流行。好萊塢最流行的分賬模式是階梯式分賬。在好萊塢製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製片商可以收取 80% 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收取 20%。這樣的話,製片方能夠儘快趁著影片的熱度收回成本。隨著影片上映時間變長,製片商分到的票房會越來越少。第二第三周在 60% 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 20%。
舉個例子,《變形金剛四》在北美上映的第一周取得 1 億美元票房,這樣的話,派拉蒙就能夠從中取得 8000 萬美元的票房分成,可以幫助派拉蒙收回接近三分之一的製作成本。
這一模式的好處是製片方能夠儘快收回大片的製作成本,從而能夠有效降低製片方大製作電影的風險。而對於影院來說,如果這部大片的足夠吸引人,即使在影片上映的第四周第五周也能吸引到影迷,那麼影院也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
參考了好萊塢的分賬模式,中國電影曾經在 2012 年賀歲檔也試驗過階梯式分賬模式。《王的盛宴》決定首周片方占 43%,次周片方 41%,再次周片方 39% 直至下片。
《一九四二》的分賬模式顯得更加特立獨行, 3 億票房之內發行方 43% 與院線方 57% 進行分賬,超過 3 億元票房部分將按照 45% 比 55% 進行,超過 8 億元票房部分按照 47% 比 53% 進行。
不過,國內電影公司採取階梯式的分賬模式的出發點和好萊塢製片廠並不一樣。國內電影公司其實是為了「以收入換市場」,通過給影院更高比例來換取排片,爭取更高的票房。對於華誼這樣的上市公司,與高票房帶來的話題,提高的股價帶來的收益相比,那點票房分成的損失根本不算什麼。
5、票房之外尋找新的收入
雖然提高分賬比例是增加收入的一個方法,但是製片方來說也可以找找看除了票房有什麼另外的可以賺錢的地方。
其實,植入廣告也是一個很好的創收手段。傳說中伊利舒化奶為了能在《變形金剛 4 》裡面露個臉,付出了千萬人民幣的代價。而馮小剛的《私人訂製》的植入廣告收入就達到了 8000 萬元。中國電影植入廣告的市場從 2010 的 2.3 億元,增長到 2013 年的 10.2 億元,未來的空間還會更大。
隨著版權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版權收入也漸漸成為了電影賺錢的一個方式。 2013 年電影的新媒體版權收入就接近 20 億,雖然不到 217 億的總票房的十分之一,但其中潛力無限。
今年賀歲當的大片《天將雄獅》的獨家數字版權就以 3000 萬的價格賣給了華視網聚傳媒科技有限公司。《一步之遙》的網路播放版權據說也賣到了 3000 萬。華視網聚高級副總裁張明就透露票房預估超 10 億的電影,版權價格突破 3000 萬;票房過億但不超過 10 億的電影,版權價格在 500 萬到 2500 萬不等;票房 5000 萬以上到 1 億的電影,價格在 200-1000萬之間;不足 5000 萬的,從幾十到 200 萬不等。
各大視頻網站對此的投入力度也不算小,內容成本都在公司每年營收的 40% 以上,雖然這些錢中有一部分花在了綜藝節目和電視劇上,但是電影方面總也是能夠分到一些油水的。
6、最直接的做法還是想辦法提高票房
如果一部電影的投資是 5 億,但是收穫了 100 億的票房,就算按照 35% 的分賬比例,這部電影也賺得不少。所以,提高電影的票房可能才是最直接的方法。
最能夠影響票房的就是排片率,也就是電影院單位時間給你多少放映場次,你的電影出現在多少塊銀幕上。這對一部電影最終的票房起到最為重要的作用。
去年中國票房冠軍《變形金剛四》的平均排片率高達 54%,黃金時段甚至高達 71% 。今年的《速度與激情 7》的排片也一度逼近八成,才造就了 23 億的票房神話。
但不同的電影命運也不盡相同。今年五一檔中,王小帥的《闖入者》的排片率只有 3% 左右,票房也僅僅區區幾百萬。去年還有一部電影《逆光飛翔》,因為撞上了《富春山居圖》,這部號稱是"零差評"的電影被擠出了電影院,最終慘淡收場。
然而,排片率並不是影院經理一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有很多因素能夠影響排片率。最重要的就是主創陣容,大導演和大明星的號召力不容小覷。
其次,還要看影片的投資規模,宣傳費用和宣傳效果等。這當中宣傳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地體現了出來。一個最好的例子來自於韓寒的《後會無期》。本來就擁有 3800 萬微博粉絲的韓寒成功在微博上炮製出了一系列的流行語:「聽了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條在電影中出境的馬達加斯加犬也成了韓寒的營銷道具之一,各種賣萌的造型吸引了不少女生為了一探狗狗在電影中的表現而買票入場。與和《小時代》和郭敬明之間的各種比較也吸引到不少獵奇的眼球。總之,《後會無期》這樣一部題材並不討喜,也沒有什麼大牌影星,影片質量也未必特別好的公路片能夠被賣到 6.3 億的票房,韓寒的營銷可謂是功不可沒。
第三便是影片類型,現代戲比古裝更好賣,喜劇、愛情、青春比劇情片、恐怖更受歡迎。近年來青春片特別好賣,《左耳》和《何以笙簫默》首周末 3 天都能破 2 億。還有喜劇片,比如徐崢的《泰囧》就是第一部票房破 10 億的國產電影。
第四便是 3D 以及 IMAX 這些技術因素。一部 3D 電影的票價比 2D 高,一部 IMAX 電影的票價比非 IMAX 高。所以,同樣的場次就可以收穫更高的票房。不過,這些技術因素還依賴於影片本身,如果電影是一部青春愛情片,那麼也就沒什麼必要去弄成 3D,費力不討好。
除了在電影本身上做一些文章以外,在電影檔期上動動心思也可以幫助提高票房。比如一部電影排在賀歲檔或者暑期檔就更有可能收穫高票房,因為在這兩個時間段內觀影的人數更多了。又比如國產電影可以選在國產保護月上映,避開好萊塢大片的衝擊,從而保證自己的票房收入。
當然,還有一些非常規的做法。比如,像《王的盛宴》、《一九四二》那樣,降低分賬比例換取更多排片。又或者找一家有背景的公司做靠山,比如博納出品的《澳門風雲》,在全國的排片佔比約 10% ,其中博納旗下的影院就給了 30% 左右的排場。
(來源:好奇心日報 文:韓方航 製圖:王詩韻)
推薦閱讀:
※對於榻榻米,有人覺得好,有人想立刻拆掉,你知道為啥嗎?
※知道書畫 | 劉仕偉作品 《玉玲瓏》《秋聲》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毛筆書法
※在公司兢兢業業,領導假裝不知道!要試試這樣做才有出路!
※不知道「講什麼」「怎麼講」的導遊,點開看看一定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