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欣賞與寫作的思考
06-16
新詩欣賞與寫作的思考
——譚旭東
一新詩的特點及欣賞
詩歌,在各種文學樣式中,是出現最早的,也是最精鍊的語言藝術。學點詩,讀點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特別是,對青年朋友來說,學點詩,讀點詩,是提高語言素養和文藝欣賞能力的必要前提,而且新詩欣賞也是現代人的素質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對於高校的大學生來說,學會欣賞新詩並且堅持實踐更是非常必要的。詩,對於青年朋友美好人格的塑造、儒雅性情的培養、高雅趣味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新詩是上個世紀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按照胡適的《談新詩》一文,指的是與古典詩歌相對立的、白話的、自由的、非格律的詩歌,它是新文學革命的標誌性文體。後來,人們習慣地稱之為「自由體白話詩」,以表明它是區別於中國古典詩詞的一種嶄新的詩體。 新詩是一個獨特的文體,它有著自己的美學特徵,但新詩畢竟是吸納了外國詩歌形式因素和中國古典詩歌文化傳統的詩體,因此欣賞它,必須首先了解詩歌到底是什麼?也就是說,必須了解中外詩歌的共性特徵。 一、詩歌是什麼? 黑格爾曾說過:「在史詩里詩人把自己淹沒在客觀世界裡,讓獨立的現實世界的動態自發自生下去;在抒情詩里卻不然,私人把目前的世界吸收到他的內心世界裡,是它完全成為經過他的情感和思想體驗過的對象。只有當客觀世界已變成內心世界後,它才能由抒情詩用語言掌握和表現出來。」[1]黑格爾這裡所說的「史詩」實際是敘事文體,是非詩的。黑格爾這段論述,實際是對敘事文與抒情詩作了本質的區別。它告訴讀者,抒情詩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化,是現實生活激起人的情感的產物。 在古希臘,詩是文學與藝術的總稱,如讀亞里斯多德的《詩學》,就可知,詩,在其中包括了美學和藝術學。在我國古代,詩歌就明顯區別於其它文體,如最早期,詩為「韻文」,它區別於散文,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學的種類多了,詩又與散文、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本甚至與報告文學作品等區別開來了。 事實上,小說、戲劇、影視文學等一般都是運用語言文字將審美情感情節化,而詩歌則是藉助語言文字將審美情感節律化、人物化,詩的誕生過程,也就是「詩人審美情感節律化」的具體過程(盛子潮、朱水涌《詩歌形態美學》第21頁)。詩歌是一個具有外在和內在結構的結合體的。詩歌的外在形式結構,主要是指詩歌的分行、分節、押韻;詩歌的內在本質結構,主要是指詩歌的內在情感。詩歌的內在情感,是詩歌形成抒情藝術的根本原因。我國古代已有關於詩歌由「情」而「發」的論述: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詩·大序》 這段話實際也告訴人們,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是直接的。在詩歌中,總有一個抒情主人公,這個抒情主人公,就是詩人自己,詩歌將外部世界融化於心,然後以抒情主人公的姿態向世界說話,向人們傳遞自己心靈的律動。 詩是心靈的火花,是感情的激流。有人說:「詩不僅容聚了一個民族語言的博大精深,而且以最精鍊的形式融現實與理想、時間與空間、感性與理想、情趣與教育於一體。」;美國的蘭賽姆也說,詩是「用文字表現的人生經驗」;雪萊則認為詩歌是「忠實可靠的傳令官」,是「喚醒偉大民族……進行有益改革的信徒」,是「戰鬥的號角」等等。這些都正面或側面地向我們表明了詩歌的內涵。 一般來說,詩歌具有三要素:語言、意象和意境。詩歌語言是用來表達詩歌思想內容的,詩歌的意象是局部藝術,而意境才是總體的藝術。 1、詩歌的意象 即是詩中蘊涵深意的審美形象。它必須同時具備形象性和寓意性。即意象是意與象的有機結合。「象」是它的外殼,「意」是它的內涵。象能表意,意藏象中,意與象是一體的。意象之象,包括人象、物象、事象以及幻象。意象之意,包括意念、情感、哲理,哲理是情感的升華。 詩歌是抒情藝術,哪怕敘事詩、史詩都是重抒情的。但抒情詩也包括形象的描繪和勾勒。詩歌作品常以意象的美來征服讀者。如德國詩人歌德的《五月之歌》就給人展現了一系列優美的意象:太陽、原野、樹、鮮花、雲朵、姑娘、雲雀……這些意象渾然一體,人與自然是如此地和諧。 2、詩歌的意境 中外詩歌都講究意境,特別是中國古典詩歌重視繪畫藝術的空間效果。王國維認為:「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其實所有的藝術作品均須有意境,否則,不能算是真正的藝術作品。只是境界有高低優劣之分。詩歌最講究意境的營造。一首詩可以有多個意象,但意境只有一個。意象是意與象的結合,意境是意與境的複合。就功能而言,意象用於暗示或隱喻作者的某種意念情感以及其變化發展,而意境則用於表現作者的總體精神、氣質、情調。意象給人的感覺常是具體的,如前以提及的意象有給人聽覺、視覺、嗅覺、觸覺、感覺等具體印象,但意境給人的感覺往往比較抽象,我們常說某詩的意境雄渾、某詩的意境幽遠,某詩歌的意境清雅,某詩的意境奇險,等等,指的就是意境給人總體的抽象印象。 一般來說,詩歌的意蘊內涵至少有三層:一、心靈對於印象的反映;二、心靈姿勢與生命律動的傳遞;三、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探尋。讀者對於詩歌的欣賞只有領悟到了以上幾個方面的意義與內涵,才可以說對詩歌有了一種理性的認識,其精神愉悅也就達到了高潮頂點。詩歌欣賞就是這樣,最初,我們是被它的生動準確的詞語、優美和諧的韻律以及精巧嚴密的結構等形式美所吸引;其後,我們由詩的形式進入到對詩的意蘊的領悟;當此之時,我們再回過頭來重新品味詩歌的形式美,就比最初的感受要深得多了,從而獲得的審美愉悅也就更大更多了,因為我們已經獲得了精神的提升、人格的提升。 詩人們創造的意境不會完全一樣,因為意境是獨一無二的心靈世界。偉大的或優秀的詩人之所以要潛心創造意境,旨在把讀者引入到他幻覺中的一切歡樂和悲傷,同時得到審美的滿足和精神的升華,得到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 3、詩歌語言 文學是語言藝術。詩,是最高的語言藝術。有人說,詩語言是特殊的語言,因為它不同於散文、小說等文體的語言。語言除了具備文學語言必備的形象性、生動性、音樂性以外,還要具備強烈的抒情性、高度民主的精鍊性和含蓄性,最重要的詩語言要有韻味。古人說詩「深遠無窮之味」(范漫《潛溪詩眼》)和「言有盡而意無窮」(嚴羽的《滄浪詩話》)指的就是詩語言的韻味,詩語言要讓讀者體味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愛倫坡曾說「詩是具有節奏創造的美」,這說明詩不僅是供人閱讀和欣賞的,而且是供人吟誦的,它的語言具有可聽性,具有聽覺美感。 三、新詩的特點 新詩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詩追求語言的散文美 新詩與古典詩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新詩的語言追求舒放自由的散文美。新詩的散文美,第一體現在其語言的散文化,新詩的語言是白話,即口語語言,是日常生活中人們能經常運用的語言(即使是書面語,也一般是明白曉暢的)。第二體現為新詩的句行排列的散文化,古典詩詞的語言非常整齊,常常要求對仗、對偶,特別特別是律詩和絕句,句子的字數有古定要求,排列非常規整,而且上下句完全對仗。新詩的句行排列比較自由,如它的詩行一般不太整齊,有的像「樓梯」,許多新詩的詩行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而是詩人故意斷開的詞語或者片語的上下排列,還有的甚至是非常不整齊的「圖像詩」。如當代詩人昌耀的短詩《斯人》,這首詩的句行排列和標點符號的運用,與古典詩詞有著很大的差異: 靜極——誰的嘆噓? 密西西比河此刻風雨,在那邊攀緣而走。 地球這壁,一人無語獨坐。 新詩就是以這種散文化的語言是符合表達現代生活的複雜性和現代人的現代性體驗的,而且也是和新詩的大眾化密切相關的。當然,需要說明的是,新詩的語言雖然是大眾化的白話文,但並不意味著新詩的語言就缺少美感。古典詩詞從它的生成來看,主要是文人文學;而新詩則不僅僅是屬於少數文人的,而且也是屬於大眾的。新詩的產生與大眾的要求,與讀書和教育的大眾化也有一定的關聯。 新詩的語言大體有三種:一種是抒情性的語言,一種是象徵性(哲理性)的語言,還有一種是敘事性(敘述性)的語言。抒情性的語言主要是表達抒情主體的感性的情緒、情感,抒情性新詩往往是以情感為線索的,其內在的結構是情感結構。象徵性的語言主要是表達抒情主體的形而上的思考,即理性的思索與哲學的觀點。而敘事性語言呢,則一般描繪的是事象,是生活細節,是直接的行為方式,敘事性新詩往往有時間線索。有些新詩以以上一種語言為主,而兼其它兩種,有些新詩則是一種語言。比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詩,用的就是哲理性語言,而他的《三代人》則用的敘事性語言。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里就用的是抒情性語言和敘事性語言。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田間的《趕車傳》、馮至的《蠶馬》和當代詩人王家新的《臨海的房子》、于堅的《0檔案》、西川的《厄運》等等,就是以敘述性語言為主,詩中均有人物和故事成分,有的甚至還有人物的對話。而卞之琳的《斷章》則是形而上的哲理語言,好像與抒情和敘事都不怎麼沾邊。 2、新詩追求現代情感與現代意識 新詩之所以為「新」,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新詩的情感是現代人的情感,現代的意識,現代人的體驗,現代人觀照生活的方式。前已述及,詩歌是抒情藝術,是表現藝術,它表現的是人的內在世界,人的情感,人對生活的內在思考與心靈體驗。有人說「詩是心靈的火花」,指的就是詩具有強烈的情感。新詩無疑是抒情的藝術,它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抒情性」。更何況中國詩歌有一個抒情的傳統,我國古代有「詩言志」,「詩緣情」之說,這與外國人認為「詩是強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和「憤怒出詩人」等觀點是一樣的。新詩的現代情感和現代意識是非常強烈的,如郭沫若的《女神》就是典型的現代意識、思想的奔瀉。再如「朦朧詩」代表詩人北島的《回答》、舒婷的《神女峰》、梁小斌的《中國,我的鑰匙丟了》等,都是現代意識的表達,它們傳達了現代人的社會思考、愛情觀、價值觀、女性意識和時代意識,等等。又如韓東的《有關大雁塔》: 有關大雁塔/我們又能知道些什麼/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還來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們/那些發福的人們/統統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後下來/走進這條大街/轉眼不見了/有關大雁塔//也有有種的往下跳/在台階上開一朵紅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當代英雄//有關大雁塔/我們又能知道什麼/我們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風景/然後再下來 這首詩中,詩人就以冷漠平板、甚至嘲諷與戲謔的口氣,來解讀經典文化意象「大雁塔」,以傳達出他對崇高、嚴肅進行消解時的快意。韓東的這首詩中,反映了現代詩人對傳統語言模式的顛覆。這樣「先鋒派」詩作則一反「朦朧詩」宏大、英雄、美感、崇高的常調,把詩歌拉回到當代人的生活現象與實際存在中來。他們主張詩歌與「生命」聯繫,認為「詩到語言為止」,從而顯示出「反文化」、「反意象」、「反英雄」的後現代主義詩歌傾向。。 3、新詩追求意象的變形和象徵性、暗示性 古典詩詞的意象一般來說都是抒情性的,而且它傳達的是抒情主體與外部世界的和諧關係的,而新詩的意象則是多樣化的,不但有抒情性意象,還有的是變形性的,是象徵性的,暗示性的。中外詩人都非常重視意象比如日本的俳句,就喜歡借用中國古典詩詞(特別是唐詩)的意象建構方式,有的甚至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模仿。再比如英美意象派詩人對我國傳統詩歌理論中的「意象」之說也非常感興趣,但龐德等詩人所謂意象,即在「一瞬間呈現的理智與情感的複合體」,此言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因為他沒有說出理智與情感依附於何物上。但從龐德的意象主義名作《在地鐵站里》一詩,可看出,意象本是一個個充滿著各種藝術與情感張力的詞語,它通常是各種感覺的交融移轉,也可以是抽象與具體的結合。簡單地說意象就是作家的情感、心緒、意態和形象融合體的表象。就是黑格爾說的,「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我國現代詩人尤其重意象的營構,認為意象是詩歌基本的元素,詩歌正是因為有了意象才能有立意深遠、虛實相間、氣韻生動的感人的藝術氛圍。新詩的意象是以現代生命意識為中心的事物形象,是獨特的個體面對外在世界的心理印痕,是私人化的生命直覺體驗,是「現代生命意識中人語與世界的新的關係的確認」。所以,在新詩中,除了傳統的抒情性意象,還有的戲劇性的意象和敘事性的意象,這些意象或誇張,或變形,或暗示,或象徵,它們傳達了人與生活、社會、世界的和諧,還傳達著人與生活、社會、世界的緊張對立及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關係,還有的表達著人與生活的斷裂,以及無奈、無助、迷惘等等情緒。如北島的《迷途》: 沿著鴿子的哨音 我尋找著你 高高的森林擋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顆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搖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測的眼睛 可以說,新詩的意象是複合性、多樣性與現代性的統一,某種意義來說是現代人生活的複雜性造就了新詩意象的複雜性,現代的複雜的,甚至喧囂的、緊張的、無奈的生存環境造就了現代新詩複雜的情感空間和複雜的意象世界。 新詩對意象的變形美的追求,是新詩最終有效傳達詩人生命信息和生活內涵的必然。 4、新詩追求內在的音樂美 新詩與古典詩詞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新詩在音樂美的構造上,一般不追求外在的表達,而追求內在的隱含。詩歌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它有外在的形式美,詩是情感流動的產物,但詩人的情感流動恰如河流,有緩有急,有起有伏,外現在語言上,即是詩行的排列與音韻的選擇。現代新詩中,許多都特別講究一定的格式或韻律,當然這不是古典詩詞中的格式或韻律,而是因為新詩利用了漢語語言語音的高低、強弱、長短、有規律等相當形式鮮明的節奏,以強化詩人的情感,使之有了可朗誦性。五四時期的新詩中,有許多作品特別具有音樂美。如「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朱湘、陳夢家的詩,還有聞一多的詩都挺注重押韻的,都具有音樂節奏的美感,很適合朗誦。艾青、李瑛等詩人的現代詩歌不像古典格律詩歌那樣嚴守現成的格律,也沒有徐志摩詩歌等的相對講究的押韻,因而表現為更為自由的、內在的韻律美。 四、關於新詩欣賞 現代社會的現代人需要學習新詩,會欣賞新詩不但是現代人素質的一種,而且它對於現代人抵禦物質化、碎片化、世俗化的生活的一劑良藥,是解除精神絕望與靈魂孤獨的一個法寶。新詩欣賞是一門學問,它需要欣賞者具有較好的文學素養和詩歌知識,同時還需要欣賞者有較好的心境和體驗詩歌美感的直覺。下面簡單地談一下新詩的欣賞: 1、把握新詩語言的彈性 語言是一切語言藝術之外殼,而新詩的語言這一外殼則有著特別的彈性和張力。要欣賞好新詩,首先就得穿越新詩語言之屏障。而穿越新詩語言之屏障,就要理解新詩語言的彈性。那麼新詩的語言的彈性究竟從何而來呢? 首先,新詩的語言之所以有彈性,是因為新詩語言精鍊,它往往是在短小的篇幅之中表現詩人宏大的心理世界和精神空間。常讀新詩的人,就能品味出一首新詩之所以吸引人,打動人,可能就是因為其某一個具有情感輻射性的詞句,這個詞句震動著你的思維,使你的靈魂發抖。我們閱讀和欣賞新詩的時候,有時候特別喜愛小詩也是這個緣故。那些優美的小詩,短的只有一、二行,三、五行,最長也不過十行,一般只有一、兩個意象,有人將其定於為「微型之詩」。小小的新詩,卻能滴水見陽光,它表達了詩人瞬間的生命體驗和剎那間的生命頓悟,它使讀者從有限中領受無限,從瞬時中妙悟永恆。小小的新詩如陽光下的露水、情緒中的珍珠、生活的浪花、思想的閃光、愛情的流雲。它能從奇巧的構思,從一個局部、一個側面、一個景物來反映時代,歌吟升華,抒發感情,做到以一馭萬。如我國當代朦朧詩人顧城的《一代人》也是這樣的作品: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短短的兩行將一個痛苦的「十年」浩劫的歷史的沉重深刻地揭示出來了,把那一代人的命運遭際深刻地表現出來了,這樣的詩篇,從內容上看,勝過長篇史詩,勝過幾十集的歷史劇。所以優美的小詩,就像一朵朵鮮花,一杯美酒,使你輕鬆,愉快,它們遠是你的精神財富,陪你度過風風雨雨的人生旅程。從欣賞顧城《一代人》這樣的詩,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優秀的詩人就是這樣,善於從平凡而渺小的大自然之物身上發現人生、生命、人類、世界這樣大的命題。 當然新詩的語言彈性還可以從其所表達的深刻的語境看出。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語境既是語言的文化背景,語言的思想底蘊。新詩的語言是現代詩人思想、情感、意念、判斷的載體,是文化信息、文史價值、時代精神、社會生活的外顯符號。我們在欣賞新詩的語言的時候,一定要領悟新詩語言背後所隱藏的東西,而不要淺嘗陬止。 2、抓住核心意象,整體感受詩意 一般來說,每一首新詩都有其中心意象或核心意象。所謂核心意象,其實就是「詩眼」,它牽動詩的整體情緒、情感的紐結,傳送詩人深刻的人生哲學。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烈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睛裡常常含著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這首詩中的「鳥」,就是一個中心意象,它是一個比喻性的意象(詩人把自己比喻為祖國大樹上的一隻鳥),而「土地」、「河流」、「風」和「黎明」這四個意象是被「鳥」這一意象牽引著的。再來看看鄭愁予的《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這首詩中的「過客」就是一個中心意象,它牽動著整首的情緒,使詩的情感達到高潮。新詩的中心意象通常具有強烈的暗示性、隱喻性、象徵性。詩人的情感、思想都在中心意象中隱藏。而要想進入新詩美的境界,必須得穿過意象的叢林,探覓意象豐富多彩的意義。所以必須抓住新詩的中心意象,才能抵達新詩的深層意境。抓住了意象,領悟了意境,意味著讀者從整體上領略了詩人的心境,實現了與詩人的心靈對話,體驗和理解了詩人的各種人生體驗和其對自然、社會、世界乃至宇宙的思考。打一個比方,讀者抓住了新詩的意象,就像欣賞音樂時領會了音樂的一個音符,而讀者領悟了新詩的意境,就像是一個人學會了唱一首歌。 3、展開想像的翅膀,在詩意世界裡飛翔。 欣賞新詩一定要展開想像的翅膀,在詩意的世界裡飛翔。為什麼呢? 一是因為新詩是想像的藝術,沒有想像,也就無法進行新詩欣賞。想像會使欣賞者對新詩產生一種幻覺感,會深化和擴展欣賞者的情感體驗,還能推動欣賞者的理性思考。在現代新詩里,對比、推理、通感、聯想等諸種想像方式時有存在,特別是由詩人的生理——心理機制所滋生的情感基因把諸種感官形象聯繫起來,給人以藝術感應的通感手法的運用,尤為普遍。新詩欣賞不是被動地接受,欣賞者的主體性的發揮決定了新詩欣賞是一種再創造,這種再創造過程與新詩的創作過程一樣,形象思維尤其豐富,所以想像、聯想、夢想……等等,使得這種再創造具有著別樣的藝術活力。 二是新詩構造的是詩意世界,欣賞新詩一定要領略新詩語言形式的詩意,體味內容的詩意。詩意,是新詩給讀者美感享受的品質,是蘊藏在詩中的高飛的、靈動的、瞬間的思想和意趣,是令人靈魂激蕩,乃至銷魂蝕骨的生命體驗。 4、加強藝術修養,堅持不懈地實踐。 新詩是中國新文化和新文學的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它是推動著中國走上現代化之路的一個重要因子。許多讀者覺得欣賞新詩有一定的難度,除了新詩的語言和其它文體的語言更為講究,新詩歌的意境更為內隱外,一個重要的障礙就是新詩是文化的最精粹的部分。新詩欣賞要求讀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文學修養,不同的語言習慣,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等都影響著新詩的理解。欣賞新詩要求讀者要站在世界文化的大高度上,從審美角度出發,而不是從民族偏見出發,同時要求讀者有正確的審美觀。而要達到這一點,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地進行欣賞實踐,才能培養起較高的鑒賞能力。才能走出「隔」與「不隔」的問題的糾纏,才能走出看似「朦朧」、「難懂」、「模糊」、「複雜」的語言荊棘,而踏上開闊寬敞的詩歌之路。 總之,新詩是一個很美的世界,希望每一位青年朋友都能走進來,一起來欣賞新詩的美,領悟詩的美。多讀新詩,讀優秀新詩,你的心中不會有失望,你的生活會更加充實,你的心靈會變得更加柔和! 註:[1] 黑格爾:《美學》第三卷,第22頁。譚旭東:出生於湖南省安仁縣,淮北煤炭師範學院英文學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作藝術學博士後。曾擔任北京師範大學團委副書記,現為北京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甘肅文學院特約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美學學會會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目前中國最活躍的新銳文學批評家、青年兒童文學學者和少兒出版研究專家之一。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