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窗閑筆》研究
06-16
本文通過對裕瑞的《棗窗閑筆》的研究與分析,試圖得出如下結論:1、裕瑞的《棗窗閑筆》①並非偽書,但其內容並不真實;2、「其叔脂研齋」的源頭就在裕瑞的《棗窗閑筆》;3、脂硯齋、脂批和脂批本肇始於裕瑞的《棗窗閑筆》。本文將通過如下方式試圖得出上述結論:1、論《棗窗閑筆》「多貶少褒」(《棗窗閑筆》文前小引),直至信口謾罵甚至人身攻擊的行文風格,可看出他很難以平和的心態下筆行文;2、論其三次沉淪直至永被圈禁,除作為副都統失察於曹綸案外,亦因文被禍②;3、論其所書除鑽字眼辯情節外,多為抄襲轉引,獨「脂研齋」毫無出處,蓋因其身份與曹雪芹的間接關係成為其吹牛胡掰的資本;4、論其所言皆出現在甲戌等脂批本當中,其所論之言與脂批之間形成了明確的不可逆的傳承關係,蓋批語者偽托《棗窗閑筆》中的「其叔脂研齋」等語,豈知所託非人。從現在掌握的文獻看,清宗室愛新覺羅裕瑞所著《棗窗閑筆》在紅學研究史上有其獨特的價值。作為迄今除《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各過錄本外惟一涉脂的歷史文獻,引人矚目:首先,裕瑞是較早提出對程高本的批判並認為後四十回為程高續作的人之一;其二,《棗窗閑筆》透露了較多的有關《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相關情況;其三,《棗窗閑筆》宣稱見過有脂研(硯)齋批語並做過多種抄本比較;第四,《棗窗閑筆》確認《紅樓夢》為一百二十回並有全回目錄存世。《棗窗閑筆》雖是對包括程高本在內的七種續書及《鏡花緣》小說的書後評語,但因以上幾個方面的「閑筆」所涉,當足引紅學界矚目。從它公開以來,就迅速成為新紅學證明脂硯齋歷史真實性的文獻而被徑直採信。《棗窗閑筆》雖為歷史文獻,由於裕瑞所言非是,不僅不能證明脂硯齋、脂批和脂批本的歷史真實性,反而證明其偽。現就《棗窗閑筆》的相關研究,綜述如下,以期方家指正。一、《棗窗閑筆》所涉八部小說的基本情況《棗窗閑筆》為一卷篇幅不長僅有萬餘字的小說評論集,為七種《紅樓夢》續書及《鏡花緣》共八部小說的書後總評,其分別為:《程偉元續〈紅樓夢〉自九十回至百二十回書後》、《〈後紅樓夢〉書後》、《雪塢〈續紅樓夢〉書後》、《海圃〈續紅樓夢〉書後》、《〈綺樓重夢〉書後》、《〈紅樓復夢〉書後》、《〈紅樓圓夢〉書後》和《〈鏡花緣〉書後》等共八篇。另在開篇前有一個簡短的文前小引交代成書情況。小引不長,茲全文照錄:秋涼試畢擇抄舊作,撿得續《紅樓夢》七種書後及《鏡花緣》書後,匯錄一處以存鄙見。所論是否,未敢自信。論諸書多貶少褒,夫豈好為指摘他作哉?蓋矢在弦③上不得不發。前雪芹有知當心稍慰也。頗怪天下人不乏通人而獨出此數,不通人偏要續貂,何故?想通人知書難續,故不為耳。《鏡花緣》自建幟者,惟於自誇不慚,與諸續如出一轍。考前人佳制都無此病,所謂狂醫無好葯者也。余故論之。落款為:思元齋自識。無紀年。1、程偉元續《紅樓夢》:即我們常說的程高本,從《紅樓夢》八十回後開始續寫,至一百二十回完篇,是當今公認的最好續書,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早前十多種續書當中惟一從八十回後開始續寫的《紅樓夢》小說。程高本《紅樓夢》由程偉元、高鶚於1791年在蘇州萃文書屋以木活字排印出版(《棗窗閑筆》誤為刻板,其誤有因④),間隔不足三月後又於1792年排印,現通以「程甲本」和「程乙本」加以區別。當時以《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之名行世,是影響極為廣泛、對《紅樓夢》小說推廣與傳播功勞極大的一部小說。裕瑞在《棗窗閑筆》中,第一篇即為《程偉元續〈紅樓夢〉自九十回至百二十回書後》(從後文看,九十回應為筆誤,此誤不足論),足見裕瑞對此續書的重視。2、《後紅樓夢》:作者署名逍遙子,又做「白雲外史」,撰成時間不詳,約在1796年,題為《全像後紅樓夢》,從程高本一百二十回往後續,全書三十回。3、雪塢《續紅樓夢》:裕瑞題為「雪塢《續紅樓夢》」,作者雪塢為秦子忱號,從「弁言」可知初刻於1798年,作者在「凡例」中說「雖名之曰《續紅樓夢》第一回,讀者只作前書第一百二十一回觀可耳」,但從故事情節來看,又是從程高本的第九十七回黛玉之死往下續。全書三十回。另據其「弁言」交代,作此續書是因為讀《紅樓夢》後「於寶、黛之情緣終不能釋然於懷」,感嘆「夫以補天之石而仍有此缺陷耶!」,在讀過《後紅樓夢》後,「細玩其敘事處,大率於原本相反,而語言聲口亦與前書不相吻合,於人心終覺未愜」,故下定決心作此續書。4、海圃《續紅樓夢》:從作者「弁言」可知,本續書撰成於嘉慶十年(1805年),本續書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自序」中的一句話:「曹雪芹先生……做《石頭記》一書,別名為《紅樓夢》者」。本續書從程高本的一百二十回續起,雖在「石頭記」與「紅樓夢」書名上有其獨特的見解,但仍以為程高本為曹雪芹原著。全書四十回。5、《綺樓重夢》:作者蘭皋主人,暫無考,從「敘」中得知本書撰成於1805年,全書四十八回,被裕瑞斥責為「一部村書而已……可從小說中肉蒲團、燈草和尚等書之末」。6、《紅樓復夢》:全書一百回,接自程高本的一百二十回,作者陳少海,號小和山樵,由武陵女史月文校訂。最早見嘉慶十年(1805年)金谷園刊本,從「自序」可知,成書於1799年。7、《紅樓圓夢》:作者在「楔子」中自稱為「夢夢先生」,少年時本號「了了」,初刻於嘉慶十九年(1814年),另據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石印本新加入的六如商孫「序」,作者又稱為「長白臨鶴山人」(因距成書時間過長,此說能否採信,存疑)。全書三十一回,接程高本一百二十回。8、《鏡花緣》:作者為清代著名小說家李汝珍,全書一百回,最早刻本見江寧桃花鎮坊刻本,刊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下半年或二十三年(1818)春。本書並不涉《紅樓夢》,但因其「自建幟者,惟於自誇不慚,與諸續如出一轍」(《棗窗閑筆》文前小引),所以一併收錄。因不涉《紅樓夢》,本文將不做《〈鏡花緣〉書後》一篇的研究,但本篇書後對理解裕瑞的文風及其對小說的理解與評價標準有較大幫助,本文將有所涉及。按當下主流紅學以曹雪芹殘本即前八十回為原著做評判標準,除程高本外,其它六種續書只能稱之為程高本《紅樓夢》的續書,而非曹雪芹《紅樓夢》的續書。另外,從現在發現的這些早期續書看,皆以程高本為曹雪芹之原著,並以此為基礎接續《紅樓夢》。成書於1819年的歸鋤子《紅樓夢補》有一個犀脊山樵的「序」提及:「余在京師時,嘗見過《紅樓夢》元本,止於八十回,敘至金玉聯姻,黛玉謝世而止。今世所傳一百二十回之文,不知誰何傖父續成者也。原書金玉聯姻,非出自賈母、王夫人之意,蓋奉元妃之命,寶玉無可如何而就之,黛玉因此,抑鬱而亡,亦未有以釵冒黛之說。不知傖父何故強為此如鬼如蜮之事,此真別有肺腸,令人見之欲嘔」。此說極為有趣,值得關注。二、《棗窗閑筆》涉及《紅樓夢》的主要內容《棗窗閑筆》作為《紅樓夢》續書的評論集,大量涉及到《紅樓夢》八十回原著,即《棗窗閑筆》所稱「前書」、「前書八十回」。從書中的行文分析可以得知,裕瑞在本書中所言「前書」、「前書八十回者」,當指程高本前八十回,而非脂批本。脂批本在本書中稱之為「抄本」,但其所見抄本是否皆有批語,未知其詳。但其所見抄本皆有後四十回目錄,則有記載。集中在前兩篇(即《程偉元續〈紅樓夢〉自九十回至百二十回書後》和《〈後紅樓夢〉書後》)所透露出來的內容,極為重要。從其所記載的關於《紅樓夢》的相關資訊來看,徑可以認為《棗窗閑筆》所敘是當下新紅學的基礎和基本架構,甚至可以說,裕瑞的《棗窗閑筆》乃當下新紅學的開山之作。下將《棗窗閑筆》所涉及的《紅樓夢》有關資訊歸列如下:1、關於脂硯齋、脂批和抄本情況:(1)「余曾於程高二人未刻《紅樓夢》板之前,見抄本一部」(引文如無註明出處,皆引自《棗窗閑筆》,下同);(2)「曾見抄本,卷額本本有其叔脂研齋之批語,引其當年事甚確」;(3)「諸家所藏抄本八十回書及八十回書後之目錄,率大同小異者」;(4)「抄家各於其所改前後第幾次者,分得不同,故今所藏諸稿未能畫一耳」;(5)「此書自抄本起至刻續成部,前後三十餘年,恆紙貴京都,雅俗共賞」。2、關於成書過程:(1)「聞舊有《風月寶鑒》一書,又名《石頭記》,不知為何人之筆」;(2)「曹雪芹得之,……將此部刪改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時之人情諺語,夾寫而潤色之,藉以抒其寄託」,「蓋因雪芹改《風月寶鑒》數次,始成此書」,「刪改至五次」,「亦不知其為刪改至第幾次之本」,「此書由來非世間完物也」;(3)「曾見抄本,卷額本本有其叔脂研齋之批語,引其當年事甚確,易其名曰《紅樓夢》。」(4)「《紅樓夢》一書,曹雪芹雖有志於作百二十回,書未告成即逝矣」,「本欲刪改成百二十回一部,不意書未成而人逝矣」,「蓋雪芹於後四十回雖久蓄志全出,甫立綱領,尚未行文,時不待人矣」;3、關於家事說:(1)「曹雪芹得之,以是書所傳述者,與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題發揮,將此部刪改至五次,愈出愈奇,……」,「雪芹原因托寫其家事,感慨不勝,嘔心始成此書,原非局外旁觀人也」;(2)「卷額本本有其叔脂研齋之批語,引其當年事甚確」;(3)「聞袁簡齋家隨園,前屬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書中所稱大觀園,蓋假託此園耳」;(4)「其書中所假託諸人,皆隱寓其家某某。凡情性遭際,一一默寫之,惟非真姓名耳」;(5)「聞其所謂寶玉者,尚系指其叔輩某人,非自己寫照也。所謂元迎探惜者,……皆諸姑輩也。」,「余聞所稱寶玉系雪芹叔輩」;(6)「假語村言:"其原書開卷有云:作者自經歷一番等語』,反為狡獪託言,非實跡也」。4、關於作者與曹家:(1)「其先人曾為江寧織造,頗裕,又與平郡王府姻戚往來」;(2)「書未告成即逝矣」,「不意書未成而人逝矣」;(3)「雪芹二字,想系其字與號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漢軍人,亦不知其隸何旗」,「再按雪芹二字,不似其名」;(4)「聞前輩姻戚有與之交好者,其人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遊戲,觸境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是以其書絕妙盡致」;(5)「又聞其嘗作戲語云:"若有人慾快睹我書不難,惟日以南酒燒鴨享我,我即為之作書』雲」。5、關於探軼:(1)「八十回書後,惟有目錄,未有書文」;(2)「目錄有大觀園抄家諸條,與刻本後四十回四美釣魚等目錄,迥然不同」。6、關於諧音:(1)「所謂元迎探惜者,隱寓原應嘆息四字」;(2)「前書"吳新登』,隱"無星戥』之意」。7、關於程高本:(1)「而偉元臆見,謂世間當必有全本者在,無處不留心搜求,遂有聞故生心思謀利者,偽續四十回,同原八十回抄成一部,用以貽人。偉元遂獲贗鼎於鼓擔,竟是百二十回全裝者。不能鑒別燕石之假,謬稱連城之珍。高鶚又從而刻之」,「而程高輩謂從鼓擔無意中得者,其真耶假耶?」(2)「不然即是明明偽續本,程高匯而刻之,作序聲明原尾,故意捏造以欺人者」;(3)「但細審後四十回,斷非與前一色筆墨者,其為補者無疑」,「至後四十回迥非一色,誰不瞭然?」,「此四十回,全以前八十回中人名事務,苟且敷衍,若草草看去,頗似一色筆墨。細考其用意不佳,多殺風景之處」;(4)「觀刻本前八十回雖系其真筆,粗具規模,其細膩處不及抄本多多矣,或為初刪之稿乎?」8、關於對前八十回及曹雪芹的讚譽:(1)認為多部續書把甄寶玉寫實了是一大不可忍受的缺陷,在評價程高本引前書第五十六回甄府來人談及甄寶玉時評論道:「是一是二,令人真假難分,斯為妙文」;(2)認同賈政:「前卷極稱之人」;「前書寫賈政正人君子,嚴父威儀」;(3)抄本強於刻本(指程高本):「其措辭命意與刻本前八十回多有不同。抄本中增處、減處、直截處、委婉處,較刻本總當」,「觀刻本前八十回雖系其真筆,粗具規模,其細膩處不及抄本多多矣」;(4)「前書初,起只平平,愈作愈妙」;(5)「究亦諸續手碌碌無絕妙之想,設使雪芹為之,當必有新奇而不悖理之佳文,令人拍案叫絕者,余可逆料之」;(6)「如屢述黛玉臨終憤語"寶玉你好』四字,此醜話也。雪芹寫黛玉為人要強之極者」;(7)「余謂此不合雪芹作者本心,前書謂石頭是補天之餘,因遺才不用,久已無意於出世矣。故隱見兒女,消遣壯懷,信陵醇酒婦人之意。豈希借境復起,為補天之馮婦耶。以通靈之獨善,何必定借補天始顯?余之此論,或稍足慰雪芹於地下乎?」;(8)「夫晴雯之為人,在前書惟次於黛玉而已,……芙蓉女兒,胸襟高潔無比,今寫作淫娼不如。言之再三,不知作者與雪芹何仇,務欲汙其書中極稱之人也?」;(9)「雖然數十年前,非甚遠也,當時豈無俗褻之言?一經雪芹取擇,所收納者,烹煉點化,便成雅韻,究其手筆俊耳」;(10)「竟使許多貧嘴惡舌出於釵黛,唐突西子矣,雪芹必不為者」。三、《棗窗閑筆》所敘情況分析從上引各文,我們可以整理出裕瑞關於《紅樓夢》的一些基本情況:1、曹雪芹得自無名氏的《風月寶鑒》,刪改五次後成書前八十回。《風月寶鑒》又名《石頭記》,《紅樓夢》書名為脂研齋所定。而且,每一次的八十回的刪改本都流傳在外。《紅樓夢》因作者早逝而沒有完成,全書為一百二十回,作者已經擬定了提綱與回目,這些沒有內容的回目也同前八十回一併流傳在外,且有多部,並懷疑是不同稿次的刪改稿,但裕瑞沒有見過其所謂的「初刪之稿」。而且,在程高本前三十餘年即已看過抄本,亦即裕瑞看到多種抄本的時間至遲不超過1760年。2、《紅樓夢》為曹雪芹的家世傳,按本書所敘姑且目之為「叔傳說」,傳主為曹雪芹的叔叔,其餘女主角為曹雪芹的姑姑輩。確認大觀園故址即袁枚家的隨園,並對作者曹雪芹做了關鍵的家世確認。3、確認脂硯齋身份也是曹雪芹的叔叔,據此理解,脂研齋與傳主或為兄弟。確認有脂批的抄本流傳出來,並認定所見批語在每冊的卷首位置,可稱之為「卷前總批」。4、透露了大觀園抄家這條八十回後的目錄內容。5、對前八十回大加讚賞,而對程高本後四十回及其它續書大加針砭,直至破口大罵以致人身攻擊;6、提出了《紅樓夢》的諧音讀法,並對前書部分人物做了簡單的評價;7、對程高本提出了嚴厲批評,稱之為「偽續」,是較早提出「偽續」說的人之一。從本節上述七點我們可以看出,當下「新紅學」的基本架構全在在裕瑞的《棗窗閑筆》內,新紅學所謂的四大分支,版本學、曹學、探軼學和脂學都濫觴於此,此四大分支說蓋源於周汝昌先生提出,雖非得到紅學家們的一致認同,但大同小異,新紅學所研究的內容基本也就在這幾塊裡面做文章。當下新紅學關於成書研究方面的內容,幾乎就沒有跳出裕瑞在《棗窗閑筆》當中的這些文字,只是關於由脂研齋定名《紅樓夢》因自胡適起發掘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書名而有不同;小說的主體內容從《棗窗閑筆》的「叔傳說」到當今主流的「自敘傳」、「自傳說」等,都可以認為「曹家家事說」,語出同源,本質不變,只是一號男主角在叔侄兩人之間的變換,同時也就帶動其他人物在兩輩之間上下波動而已。當下新紅學關於脂硯齋的身份,一直圍繞在曹雪芹身邊,從來就認為批者為作者身邊極親近之人,所以,無論是作者的叔叔,還是兄弟堂兄弟,甚至是作者本人故弄玄虛,乃至周汝昌先生奇談的作者夫人史湘雲的原型,都可以歸類為親近之人或家人,或者可以稱之為脂硯齋之作者「家人說」;本書雖沒有透露一條脂批,但作為除《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外惟一對脂研(硯)齋的歷史真實加以確認的歷史文獻,其珍貴程度非同一般。也就是說,除脂硯齋通過各種過錄本宣稱自己曾經與曹雪芹一道生活過外,現今只見本書加以確認;當下主流紅學對程高本的態度,則完全沒有跳出裕瑞在《棗窗閑筆》中確定的框架,只是由裕瑞認為程高二人被騙購得後四十回到基本認定為高鶚補作的微異(至今還是爭議極大)。其實,裕瑞在本書中對程高關於購得全本也提出過懷疑:「程高輩謂從鼓擔無意中得者,其真耶假耶?」以胡適先生於1921年發表的《紅樓夢新證》為標誌起算至今的新紅學,已愈九十年,無非還是在二百年前裕瑞定下的框框裡面打轉,毫無突破與創新,甚至頗有倒退之虞。比如,說新紅學還曹雪芹以《紅樓夢》著作權,還有比裕瑞通過「前輩姻戚」所了解的情況更為直接與明確嗎?裕瑞早就把著作權交給了曹雪芹;再如,個人認為,與其因「自傳說」帶來的不可解的作者年齡問題,還不如裕瑞的「叔傳說」來得一了百了,痛快簡練,避免了「自傳說」「自敘傳」等在時間上的困境。四、《棗窗閑筆》真偽之爭在這個裕瑞定下來的新紅學研究的整體框架當中,我們又可以看到極多的奇怪現象,特別是新紅學對待裕瑞的《棗窗閑筆》所敘內容的猶豫上。新紅學雖然在框架上並沒用突破《棗窗閑筆》的範疇,但在對待《棗窗閑筆》的具體內容上的態度卻是猶豫不決的。一方面,毫不猶豫地把《棗窗閑筆》所記載的「脂研齋」作為「脂硯齋」歷史真實的基礎文獻,通過裕瑞——明義——明琳——曹雪芹這條論證線索得出:裕瑞所敘的「脂研齋」由於有「前輩姻戚」的這種鏈接,其真實性可以得到保證。另一方面,卻又不認可裕瑞表述的其它具體內容,除非這些內容與脂批相吻合和相印證。在對待裕瑞的《棗窗閑筆》的態度上,當代新紅學的考證又一次陷入了循環認證的悖論怪圈,生成了一個奇怪的邏輯:以《棗窗閑筆》證明《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歷史真實,而又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來否認《棗窗閑筆》的內容。這種循環論證和循環證真或證偽在當下新紅學當中廣泛存在,業已成為一種基本的治學模式,這種模式是否符合邏輯要求?是否能成為一種國學的治學模式?此題外話,不枝蔓。是故,歐陽健先生有對《棗窗閑筆》偽書的判定。我想,這種判定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當下主流紅學除把《棗窗閑筆》作為支撐脂硯齋歷史真實的惟一文獻外,卻全盤否認《棗窗閑筆》所敘及的其它內容。歐陽健先生在這個問題上,是抓住了當下主流紅學的要害,即對待《棗窗閑筆》的猶豫態度和循環論證的非邏輯思辨。但我們可以看到,有關《棗窗閑筆》的真偽之爭,爭論雙方在話語上是不對等的。歐陽健一方咄咄逼人,主流紅學一方卻遮遮掩掩、指東打西。雖然歐陽健先生抓准了當下新紅學對待《棗窗閑筆》猶豫態度的要害,但是,並不能說其關於《棗窗閑筆》為配合脂批而出現的偽書判定是對的,或者說歐陽健先生在反脂批的路上走進了一條岔路,認為《棗窗閑筆》是偽書似乎還缺乏過硬的依據,且繞不開清人英浩在《長白藝文志》稿本上的相關記載⑤,而英浩的《長白藝文志》稿本又得到了奉寬在《蘭墅文存與石頭記》一文的確認⑥。歐陽健先生指出此書之偽,其邏輯關係非常明顯:其書偽,其書所言必偽。而當下主流紅學卻也順竿而爬,竭力指出其書不偽,其書沒有必要偽。其蘊含的邏輯關係則是:其書不偽,故其書所言必真。其實,《棗窗閑筆》之真偽,並不關乎其內容。其書真,並不能證明其書所說亦真,這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猶如當下許多出版物,顛倒是非,信口雌黃,指鹿為馬,我們也不能說因為確實是當時出版的書籍就認定其所書內容合乎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真偽之爭上,當下主流紅學不過多發聲是有其特殊的原因。《棗窗閑筆》是新紅學關於脂硯齋與脂批的惟一歷史文獻,其珍貴程度不亞於基督徒之於聖經。任何一位認可脂批的聰明紅學家,是絕不會把毫無退路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拿出來做「有」與「無」的探討。把這個問題放在陽光下,對於本就有所猶豫的主流紅學家們來講,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當下,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徑把「其叔脂研齋」作為不需要證明的公理直接使用即可,同樣的,脂硯齋是否為歷史真實人物,脂批是否為歷史真實記錄,從來就不是當下主流紅學的討論範疇與治學方向,徑做「公理」使用即可。何為公理?即某演繹系統的初始命題,這個命題並不需要證明(很大程度是無法證明),而這個命題又是系統內其它命題的基本命題。比如「其叔脂研齋」根本就不用證明其真偽,為什麼不用證明呢?因為這是公認的。為什麼會是公認的呢?因為它就是公認的。既然我們在前文已經論述過,當下新紅學在對待《棗窗閑筆》上,陷入了循環論證的怪圈,要解決對待《棗窗閑筆》能否作為歷史文獻使用的態度時,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邏輯分析加以解決,這是一個並不複雜的問題。但當下新紅學的研究者們給我的感覺就是:要麼是不懂邏輯,要麼胡攪蠻纏,在對待所有的紅學問題上,都採取了這種隨心取捨的態度。五、裕瑞其人要準確把握《棗窗閑筆》,我們先要從裕瑞其人說起。1、裕瑞生平(依據網路《愛新覺羅宗譜》與《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等整理):裕瑞生於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封不入八分輔國公。授委散秩大臣、授鑲白旗蒙古副都統。嘉慶五年(1800年)五月管理火器營事務。八年十一月調鑲紅旗滿洲副都統。十年九月署正黃旗護軍統領。嘉慶十四年(1809年)十月緣事革退全部職務,留不入八分輔國公。嘉慶十六年(1811年)十一月授委散秩大臣,次月授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十七年正月管理正白旗護軍統領。嘉慶十八年(1813年)十月緣事一併革去不入八分輔國公,僅賞給四品頂戴,授宗人府七品筆帖式。同年又緣事革去四品頂戴、七品筆帖式,移居盛京兼管宗室事務。嘉慶十九年(1814年)四月緣事永被圈禁。道光十八年(1838年)卒,年六十八歲。裕瑞系豫親王多鐸五世孫,其父修令曾為和碩豫親王,其兄弟中有三人曾為和碩豫親王,其母嫡福晉富察氏,傅文之女。嫡妻博爾濟吉特氏,都統存泰之女;妾章氏,章明之女。明興、明義、明琳等兄弟皆裕瑞之舅,墨香為明義的堂姐夫,永忠絕句題《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姓曹》可證實墨香即出借《紅樓夢》一書給永忠閱讀的人。而墨香的《紅樓夢》極有可能源於明義。裕瑞工詩善畫,著有《思元齋集》、《續集》等。2、裕瑞其文:裕瑞「著有《思元齋全集》、《續集》。據所記可知其為非凡人,觀《續集》亦正如是。全書皆手寫精刻,《東行吟抄》稍工整,作亦平平,《沈居集詠》《棗窗文續稿》二種則用行楷,皆瀟洒出俗,詩亦有佳語而文尤勝,雖只十四小篇,足以勝人多多許矣。《二桃殺三士論》,《鄧攸棄子存侄論》、《韓昌黎盤谷序論》、《厚葬薄葬論》,均可讀,見識通達,文士中不可多覯,若《試金石硯記》、《鱣說》,則又是別一類佳作也。《集詠》自序滿是牢騷,而以詼詭出之,頗疑其當初以文字得禍,序首自稱於嘉慶癸酉歲十月獲譴居東,作序時在道光戊子,文稿序在庚寅,可知其謫居瀋陽蓋已歷十七年矣。」(引自周作人《書房一角》)周作人說裕瑞三次得禍疑因文字,即非確實,亦有可能因得禍而滿腹牢騷。試讀《棗窗閑筆》,當可認為裕瑞行文浮躁,盛氣凌人,罵聲不絕於耳,下筆不留絲毫餘地。短短的文前小引即開罵續書人皆「不通人」:「頗怪天下人不乏通人而獨出此數,不通人偏要續貂,何故?想通人知書難續,故不為」,而這樣「多貶少褒」的原因是因為「矢在弦上不得不發」,亦即不吐不快。為吐口惡氣即開罵,有失厚道。況且,被他罵得體無完膚的《鏡花緣》,稱之為著名的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不為過吧?被其調侃說把窩瓜當燕窩甚至想置於死地的作者李汝珍,稱之為著名的清代小說家也不為過吧?在第一篇評論程高本時直呼程高為「偽續之徒」,對程高本的評價是:「誠所謂一善俱無,諸惡備具之物。適用之濫竽與雪芹原書,苦哉苦哉」。有說,裕瑞罵程高緣於嘉慶十八年(1813)林清案,即是,難道裕瑞與這八部小說作者都有血海深仇?況,對程高本還算客氣,之後,罵聲更盛,直至人身攻擊。說續書作者「不自量妄傍紅樓門戶」「真是不知羞恥為何物者」,認為他們是「續狗尾者」,「大言不慚」,其續書「視如嚼蠟」「令人髮指」等等。對待《鏡花緣》作者就不是簡單地罵罵,簡直是冷嘲熱諷,並欲置之於死地:「此老既俗,似覺作者欲借題罵人,有所發揮」。在「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龔自珍語)的嘉慶年,文字獄仍為著書者頭上懸著的一把利劍,一句「借題罵人,有所發揮」不僅可能置著書人於死地,滿門抄斬直至株連九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通觀全書,一是罵人,毫不留地步;二是鑽字眼,喋喋不休於個別誤字;三是嘮叨不合理的情節,特別敏感於「呆寫甄寶玉」。而對這八部書的主題、立意、結構等,似無文學修養加以涉及。3、裕瑞之馬虎:裕瑞罵人也罵得馬虎,讀書頗不仔細,下筆顯得草率。前文有述,開篇即把程高本的回目弄錯了,謂之「自九十回至百二十回」,雖可謂筆誤,亦足見裕瑞的馬虎。說程偉元從鼓擔上獲得「百二十回全裝者」,則可嘆其連程偉元的一個序都沒有讀清爽即敢下筆加評。明明為木活字,卻因程偉元一句「復為鐫板」給弄糊塗,實在不該(如果他讀的是程乙本,那就該打,呵呵)。「原委」之「委」,誤寫為「尾」(一處旁改「委」,不知何人所為),「服毒以狥之」誤為「狗」字。裕瑞在沒用細讀程高本,就匆忙加批,有失學者本色。此書所評小說過四百回,再加「前書八十回」,近五百回之巨,其閱讀的草率由此可見,其加評的質量,亦由此可見。如此匆忙而又要言之有物,加之文風浮躁、下筆草率,吹牛胡掰也就成為了可能。讀完《棗窗閑筆》,我相信沒有人會認為此時的裕瑞是一位嚴謹的學者。按理,作為一位宗室王爺,不應如此不堪,或因文被禍,又因禍而更甚,直至在其四十四歲時就一擼到底,永被圈禁。剩下的,該就是罵罵人吹吹牛,以此來了結此生罷了。六、裕瑞胡說通過對裕瑞本人及其文風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出,裕瑞是一位站著說話不怕腰痛的主。他在《棗窗閑筆》中所說的話,不是照抄前賢,就是主觀性極強、捕風捉影、信嘴胡說。他能夠如此胡掰的原因,又恰恰在於他的一些社會關係與曹雪芹有些關聯上。通過對《棗窗閑筆》的認真梳理,筆者得出如下結論:1、裕瑞並沒有見過任何脂批和脂批本。(1)通觀全書,裕瑞多處提及讀過脂批本,而且還讀過程高本之前的多種抄本。如果此話當真,裕瑞完全沒有必要棄「真本」與三十年前的「抄本」不用而以「前續八十回」為依據來指責各種續書(《棗窗閑筆》當中敘及「前續」,特指程高本),隨便拿一條脂批或一冊「真本」出來就可以把各種續書批得個體無完膚。在評論時,棄脂批與「真本」不用,完全不符合裕瑞的個性和普通人的基本邏輯。在這裡,我們或許可以認為以裕瑞這種公侯級人物並非沒有能力購得一部需數十兩銀子的抄本或見到過程高本之前的抄本,只是這些抄本與程高本本來就無多少區別,誠如其在《棗窗閑筆》中所言:「觀刻本前八十回雖系其真筆,粗具規模,其細膩處不及抄本多多矣,或為初刪之稿乎?」。裕瑞或者見過甚至收藏過抄本,那也是沒有加批的與程高本前八十回並無多少區別的八十回潔本,也正因此,裕瑞才會「聞」有這麼一種由「其叔脂研齋」加批的本子。況且,依照裕瑞在本書當中無處不鑽字眼的脾氣,哪怕「刻本前八十回」與抄本有一個字不同,他都會洋洋洒洒地說上一大通,甚至不忘冷嘲熱諷一番。即便如此,我們還要說,裕瑞所言還有更加不可理喻的地方:程高本在一百五回有「錦衣軍查抄寧國府」回目,而裕瑞卻說「目錄有大觀園抄家諸條,與刻本後四十回四美釣魚等目錄,迥然不同」。在這裡,我們又看到了裕瑞的不仔細,而此話又露出了其胡說的馬腳。為什麼裕瑞只列出這麼一條?大凡讀過前八十回的讀者,得出「大觀園抄家」的結論是必然的,賈家的落敗、兩府的被抄,是確定無疑的故事情節走向,如此大的有結尾意義的情節出現在目錄上難道不應該?不要裕瑞說,誰都知道,只是他馬虎得不知道程高本本來也有這個情節而已。(2)裕瑞在書中稱狗兒媳婦他媽為「劉老老」,「劉老老」稱謂僅見程高本而不見脂本⑦。脂本系統除兩部稱之為「劉老嫗」外,基本通稱「劉姥姥」,這個小小的稱謂問題,可以看出,裕瑞在做比較評論時,使用的是程高本前八十回。同理,以裕瑞過於鑽字眼的脾氣,如發現程高本與抄本的這種區別,他是肯定不會放過而必會大加指責。(3)裕瑞對多種續書寫實甄寶玉深惡痛絕,從文學創作角度來說,用一個虛的「甄寶玉」來做一個實的「賈寶玉」的陪襯,不能說裕瑞所言毫無道理。在評論程高本是說:「獃獃造出甄賈兩玉,……嚼蠟無味,將雪芹含蓄雙關極妙之意,荼毒盡矣」;在評論《後紅樓夢》時說:「再前篇已論程偉元補續之四十回中,不應將甄家呆寫過實,大失雪芹真假相關妙意。此後書又效尤,寫甄寶玉假冒斯文,實市井宿娼匪類」;在評論海圃的《續紅樓夢》時說:「又書中不當呆寫甄寶玉,效尤前續,其所以然,前論言之詳矣,茲不復贅」;在評論《紅樓圓夢》是說:「呆寫甄家,與他續一病」;對雪塢的《續紅樓夢》評論時說:「前續呆寫李綺許甄寶玉之事,謬誤不當」。後四十回,甄寶玉是否實際出場,只有曹雪芹知道。但我們知道,凡讀過脂批者都基本認為在後四十回裡面,甄寶玉的實際登場的可能性極大。在庚辰本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第三出仙緣」處有句下雙行批:「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從此條脂批出發,我們應認定在後四十回甄寶玉是有出場的現實表演的。或曰:裕瑞看過的多種抄本獨缺庚辰本,或可做強辯。但是,甄寶玉出場送玉,必是大關節大轉折,目錄上必有體現,而裕瑞宣稱見過多部抄本與百二十回目錄,並認為這些抄本之間「大同小異」。故,有全本目錄在,裕瑞應該知道甄寶玉的實際出場。所以,從裕瑞多處嘮叨這些續書把甄寶玉「寫呆了」即可看出,裕瑞並沒用讀過任何脂批本及全本目錄。(4)裕瑞在《棗窗閑筆》當中,認為《石頭記》書名為《風月寶鑒》的「又名」,認為《紅樓夢》書名為脂研齋所「易」,則與當下主流紅學的看法完全不一樣。所以,裕瑞就是在程高本之前三十餘年內看過有百二十回目錄的抄本,也斷不是我們現在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或為「初評本」?但他又硬生生地說看過不同的刪改本,並作出「率大同小異」的比較評價。甲戌本比程高本多出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又恰恰夾在程高本「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與「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鑒》」之間,故其說《石頭記》是《風月寶鑒》之「又名」而又胡掰出《紅樓夢》之名出自脂硯齋。甲戌本與《棗窗閑筆》相結合,則得出脂研齋為吳玉峰?如果他讀過任何一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都絕然得不出《紅樓夢》書名出自脂硯齋之手的說法,難道書面上和回目前的白底黑字「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也能以草率說得過去?所以,在這裡我們大可說:裕瑞手上是沒有任何脂批本的,即使「聞」過,也沒有見過,即使見過,也沒有讀過。聯繫他這本書的浮躁文風和草率行文,我們說他胡說八道,諒也沒有冤枉這位前不入八分輔國公。2、裕瑞很多記敘源自袁枚的《隨園詩話》和《隨園記》以及富察明義的《題紅樓夢》組詩的詩前小引。關於《隨園詩話》最早的版本時間問題有些爭論,但也都是在乾隆五十四年至五十六年即1789年至1791年之間的具體年限上,並不影響裕瑞最早不能早於1796年《後紅樓夢》一書刊行的《棗窗閑筆》的開始寫作。《隨園記》則明確標明時間為1749年。富察明義的《題紅樓夢》組詩,雖也有時間上的各種爭議,但《隨園詩話》里有記載。所以,從時間上看,裕瑞在寫作《棗窗閑筆》前,是可以讀到上述詩文的。由於內容上的極其相似,在沒有得到裕瑞還有其它途徑獲得同樣不真實的資訊時,認定裕瑞抄錄或轉引上述詩文的判斷是站得住腳的。我們從具體內容與行文風格上,可以明顯地看出上述詩文與《棗窗閑筆》之間的沿襲關係。富察明義的《題紅樓夢》二十首絕句前小引:「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惜其書未傳,世鮮知者,余見其鈔本焉。」《隨園詩話》卷二中說「康熙間,曹練亭為江寧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明我齋讀而羨之……」。(乾隆五十七年刊本)「康熙間,曹練亭為江寧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文(按:「大」字之誤)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據道光四年刊本)《隨園記》:「康熙時,織造隋公當山之北巔構堂皇……號曰隋園,因其姓也。後三十年,余宰江寧,……問其值,曰三百金。購以月俸。……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我們再看裕瑞的相關文字:「其先人曾為江寧織造,頗裕……」;「聞袁簡齋家隨園,前屬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書中所稱大觀園,蓋假託此園耳」。上述文字我們可以看見一條清晰的傳聞脈絡,即從明義到袁枚再到裕瑞,這種幾乎直線的因果關聯極其簡單明了。裡面很多內容以當下新紅學看來,都是以訛傳訛罷了。從「《紅樓夢》一部」和「備記風月繁華之盛」這兩個地方出發,裕瑞演繹出以下陳述也就順理成章:「余曾於程高二人未刻《紅樓夢》板之前,見抄本一部」;「曹雪芹得之,以是書所傳述者,與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題發揮,……」。3、裕瑞的很多記敘直接源於被他破口大罵的程高本。試列表加以比較:程高本《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題曰《風月寶鑒》裕瑞聞舊有《風月寶鑒》一書,又名《石頭記》易其名曰《紅樓夢》程高本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裕瑞不知為何人之筆程高本惟書內記雪芹曹先生刪改數過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裕瑞將此部刪改至五次程高本可謂不脛而走者矣裕瑞恆紙貴京都,雅俗共賞程高本原目一百廿卷,今所傳只八十卷纂成目錄,分出章回不佞以是書既有百廿卷之目,豈無全璧?裕瑞本欲刪改成百二十回一部八十回書後,惟有目錄,未有書文此書由來非世間完物也程高本竭力搜羅自藏書家甚至故紙堆中是書前八十回,藏書家抄錄傳閱幾三十年矣裕瑞諸家所藏抄本八十回書及八十回書後之目錄程高本乃同友人細加厘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復為鐫板裕瑞此書自抄本起至刻續成部多出提及程高本為「刻本」程高本予聞《紅樓夢》膾炙人口者,幾二十餘年是書前八十回,藏書家抄錄傳閱幾三十年矣裕瑞此書自抄本起至刻續成部,前後三十餘年再深究下去,還會發現更多的似是而非的句子,此表的直觀比較,不難發現裕瑞之言所本。這種完全不拐彎的沿襲關係,讓我們感嘆:當下論文抄襲之風盛,當指裕瑞為發端。4、裕瑞假話連篇周汝昌先生在《紅樓夢新證》⑧談及裕瑞也是態度猶豫:裕瑞……提到關於雪芹家事的掌故,不免望風捕影,不盡靠得住!單就此處所引數語而言,其中即有錯誤:脂硯齋本是恢復「石頭記」一名的人,他卻說是由脂硯而易名紅樓,其謬可知。他說曾見鈔本帶脂硯齋的批,這該不假。但他只知「卷額」眉批是脂批,而不知道句下雙行夾注批更是脂批。他說脂硯是雪芹的叔叔,其立說之因,大約在於他所說的:聞其所謂寶玉者,尚系指其叔輩某人,非自己寫照也。他既然相信了這個傳「聞」,又見脂硯與「寶玉」同口氣同輩數,故此才說脂硯也是雪芹的叔輩。他這個「聞」本身也不過是「自傳說」的一種變相(可稱之為「叔傳說」),小小轉換,本質無殊,因此思元齋的推論說脂硯是「其叔」也不過是附會之談。周汝昌先生的上述表述,也看到了裕瑞的不實之詞,認為裕瑞「為作者所瞞,失去巨眼」,有些話「也未必靠得住」和「怕又是造謠」,認為裕瑞說雪芹僅僅是刪改者的說法是「胡塗念頭」,「自稱曾見脂批同屬含胡其辭,說得不倫不類」。周先生由於有先入為主之偏見,對上述自己都不能認可的裕瑞的話強作解人。比如,除了「卷額」的眉批外,還有各頁的眉批呢?難道各頁眉批也可以叫「卷額」?又如,既然裕瑞看到了眉批,還看不到句下雙行批與側批?既然看到了,居然不知道這也是一種批語?既然知道是批語,難道就這樣毫無理由地踢出脂批隊伍?愚笨如裕瑞乎?或狡辯如周先生乎?其實,周先生是看到了裕瑞的種種問題,只是因為《棗窗閑筆》作為脂硯齋的歷史文獻的極端重要性而避重就輕、丟車保帥,就算其它的「立說有因」,就算裕瑞都說錯了,只要保住了「他說曾見鈔本帶脂硯齋的批」是「不假」的,其它的都無所謂。周先生的聰明也不過如此,對裕瑞之說,全文幾乎給予各種否定,只此處來個「這該不假」,又不給出理由。說周先生此說連強辯、狡辯、詭辯都不算,諒也不過。在裕瑞之前我們並不知道有「脂研齋」者,亦不知道有脂批一說。裕瑞之前的歷史文獻,有涉曹雪芹及《紅樓夢》者多則,完全沒有涉及到脂研齋、脂批及百二十回全本目錄。成書不會早於1818年的《棗窗閑筆》,離《紅樓夢》成書已逾半個世紀,其所謂的「前輩戚姻」所言,「真耶假耶」?裕瑞見過八十回抄本,未必非是,但必然同程高輩一樣,見到的是不加批的潔本。誠然,寫過《題紅詩》的明義是他的母舅,從他那兒得知一些關於曹雪芹與《紅樓夢》的相關資訊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明義讀到的也是「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絲毫無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而我們必須認識到:「脂硯齋」一名,必與「石頭記」一名形成是一非二的連體關係。從程偉元所敘「《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之「本名」二字演繹成裕瑞的「聞舊有《風月寶鑒》一書,又名《石頭記》」,以文中有載的「風月寶鑒」做個插隊,完全符合裕瑞的個性。之後,又在《石頭記》與《紅樓夢》之間,再加個塞,把一個並無歷史真實的「脂研齋」弄進去就順理成章,從而增加其罵人的分量。其實,裕瑞也是個笨腦筋,既然認同程偉元看到過「一百廿卷」的「原目」,怎麼還會拋開「原目」而另起爐灶?這不是生生地露馬腳嗎?同理,既然裕瑞也知道「原目」,還需要用沒有評價標準的「一色筆墨」來罵「程高輩」為「偽續之徒」么?把「原目」一羅列,程高輩之偽續本色不就暴露無疑?故,裕瑞所謂的全本目錄、所謂的「其叔脂研齋」、所謂的批語,皆其吹牛耳。無非是為了增加其罵人的資本而已。七、《棗窗閑筆》:脂批之肇始我們既然已經認識到裕瑞沒有讀過世間本無的脂批,那麼,脂批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答曰:以程高本為動因,從裕瑞的《棗窗閑筆》而來。程乙本「紅樓夢引言」中說:「是書詞意新雅,久為名公鉅卿鑒賞。但創始刷印卷帙較多,工力浩繁,故未加評點。其中用筆吞吐虛實掩映之妙,識者當自得之」。故此,批語者順勢而作,大加評點,並以知情者身份以獲藏書家認可,其牟利動機極為明確。「紅樓夢引言」的這一則,明明白白告訴我們,程高二人因為趕工的原因,沒有評點這部《紅樓夢》,請「識者」自己去慢慢體會。另外,程高在這裡只說「未加評點」,並沒有說「刪除評點」,因此而得出程高本是刪除脂批而出版的潔本,毫無道理。題外話,打住。也正因為程高本所言「未加評點」,才提供給了批語者可趁之機,同時也提醒了批語者,原來《紅樓夢》還沒有加批!所以說,批語者還是因了程高本的教唆。至於裕瑞的《棗窗閑筆》,則為批語者打開了偽托之門。或裕瑞確有所「聞」,立說有源,一者,其「聞」不足信,成文者乃裕瑞,故此舛訛之誤,必記在裕瑞名下;二者,《棗窗閑筆》非抄即罵,立意淺薄,故其所言難以誠信面目示於世人。文中所言,可信度極差,如無確證,謂其胡言,不謬。《棗窗閑筆》之誤之胡編亂造,卻影響到「生心思謀利者」之作偽。脂批之作偽,全部源於《棗窗閑筆》前兩篇,即《程偉元續〈紅樓夢〉自九十回至百二十回書後》、《〈後紅樓夢〉書後》。這兩篇書後總評的文字內容相互雜錯,可判斷作於同時,也就有可能同時被傳抄出來。獨立文稿未必非等《棗窗閑筆》成書後才傳抄,故我們現在說的「甲戌本」,在時間上恰恰合拍於嘉慶十九年(1814年)之甲戌。以裕瑞與作者曹雪芹之間的這種間接關係及文中肯定的語氣,「生心思謀利者」當可信其之說。而恰恰因裕瑞之胡說,使批語作偽者露出了馬腳。本想偽托裕瑞所言《紅樓夢》作者的叔叔脂研齋,豈知世間本無此叔,其所託非人矣。以下以甲戌本為主要比對對象(這也是當下流行看法,認為裕瑞讀過的是甲戌本),我們通過比對可以看出,到底誰前誰後,到底是誰摘了誰的假桃子。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相互關聯,有些語言是可以互通互抄的,而有些則成直線的因果關係,並不能逆向演繹。1、關於書名的因果方向:甲戌本在文前有一個凡例,開篇敘及《紅樓夢》、《風月寶鑒》與《石頭記》三書名的含義及相互關係,並又加上一書名曰《金陵十二釵》。我們在這裡看到一條加塞的清晰脈絡:從程偉元的《紅樓夢》與《石頭記》,到裕瑞加一個《風月寶鑒》,再到甲戌本又再加一個《金陵十二釵》,這種層層遞進關係是不可能做逆向演繹的。亦即,如果裕瑞讀過這則凡例,斷不可能對占凡例十分之一的關於《金陵十二釵》一書名的釋義而不顧。因程偉元說《紅樓夢》本名《石頭記》,裕瑞說《石頭記》一名就更加古老,偽托者恆托古,故使用《石頭記》書名以示其古、以昂其值。又因裕瑞說是脂研齋易名《紅樓夢》的,故其文內脆生生塞進一句「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以混淆視聽,並以「紅樓夢」與「石頭記」雜錯而出。這種加塞與雜錯,則是以謊言掩蓋裕瑞的胡說。同樣為了掩蓋其繆,在眉批中又對《風月寶鑒》的來歷做出了說明:「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懷舊,故仍因之」。根本就不用滿世界去翻找曹家族譜,曹雪芹有沒有這麼一位叫棠村的弟弟,即使有,難道就真了嗎?猶如有正本,戚蓼生乃真,題名為「德清戚蓼生曉堂氏」的「石頭記序」就一定真嗎?(後詳述)在當時,能為一部流行小說題寫書名的人,也該既有錢又有閑還要有些文化吧?若非名公鉅卿諒也不該是凡夫俗子之流。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的這場盛宴當中,被點名而無一例外皆不應卯,殊為可疑。剩下惟一的解釋就是:批語者所託非人。至此,從程高本至裕瑞再到甲戌本的順序絲毫不亂,因果脈絡清晰明了。再則,凡例用大量篇幅做這四個書名的釋義,從內容上做所謂的「點睛」之辯。而關於「風月寶鑒」的釋義,簡單認為是「戒妄動風月之情」則恰恰表明作偽者並沒有細讀和讀懂《紅樓夢》而急忙下筆成稿以牟利的迫切心情。如依凡例之說,「風月寶鑒」僅指賈瑞「風月之情」一事,當下新紅學必不答應,既不答應,又給予批語者甚至與作者同等地位,此又一小小悖論也。題外話,暫不枝蔓。2、裕瑞的「叔傳說」的演繹:裕瑞在《棗窗閑筆》當中的半句名言當為「曾見抄本,卷額本本有其叔脂研齋之批語,引其當年事甚確」這半句話(下半句「易其名曰《紅樓夢》」則不是)。此句被廣泛引證,如有統計,估計進入紅樓夢學術論文引證的古典文獻前十名亦不出預料。此話之偽,前文已敘,不復贅言。我們且看此句在脂批本當中的演繹:《紅樓夢》一出,照中國傳統文人閱讀習慣,鉤沉其實其史是在預料當中的事情,裕瑞所言「引其當年事甚確」其實是一句無可無不可的話,如無其實,諒也難做百萬之言。但是,裕瑞何曾想得到,他編造的一個「其叔脂研齋」卻引出二百餘年的公案來?甲戌本以此出發,含糊其辭,但有一點絕不含糊,就是通過批語,誰都可以得出批語者乃作者曹雪芹身邊極親近之人的結論,這就是批語者需要得到的結果。坐實了「其叔」,萬一裕瑞出錯,雪芹無叔,那就可能賠錢折本乃至招來殺身之禍。商人尚不會犯《黃帝內經》之醫家偽托的錯誤。批語者含糊自己與作者的身份,同時也就含糊傳主的身份。但絕不含糊的是批語者與作者極為親近的關係以及「家事傳」的本質引導,如:多處強調「事則實事」、「真有是事」、「卻是日常實事」、「句句都是耳聞目睹者,並非杜撰而有」等。甚至不惜把批語者直接寫進去以博信任,如:「老朽因有魂托風姐賈家後事二件,嫡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得到處。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風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作者與余,實實經過」等。批語者的這種煙雲模糊大法,現在看來確實起到了作用。只一件事情我們就可以看出批語者想達到的效果確實達到了:當下新紅學以批語出發而得出批語者身份若干人,各說有據。如脂研齋確為「其叔」,萬不能出現如此混亂的局面。此局面的出現,乃批語者故作神秘故意含糊其辭的理想結果。如要使抄本「昂其值」,仿古加批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加批者無非兩種身份:文豪名士與知情者。因《紅樓夢》成書至風行時間過短,不可能仿冒文豪名士加批和加簽,作為知情者就成為不二的選擇。而又因裕瑞之胡說,加批者把身份定位為似是而非的身邊人,把《紅樓夢》演化成「家事傳」就成順水推舟的事了。在這場牟利的遊戲中,我並不認為裕瑞是同謀者,但是,肇始有因,蓋源於裕瑞的瞎話,卻是無疑的。我也不認為《紅樓夢》沒有曹家的影子和素材,但是,如果把《紅樓夢》定位為曹家史,那又與索隱有何不同?無非把曹家換成納蘭家換成皇帝家而已。故當下主流紅學之考證,以曹證賈之流弊,發軔於裕瑞,集成於脂批。胡適以降,無非高舉脂批的大旗,以曹家索隱橫掃其它索隱而已,並無什麼創新之舉。同理,從裕瑞的「叔傳說」到脂批的「家事說」是不可逆的。試舉批語一二,無論如何歸不到長一輩的叔叔那兒去:「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余不遇癩頭和尚何」;「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本,餘二人亦太快遂心於九泉矣」;「請問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埂峰下,蕭然坦卧何如?」。這些口吻,惟一解釋就是從叔叔到作者親近之人的演化,反之,如果裕瑞讀到這些批語,怎麼能歸結出叔叔來呢?3、「研」、「硯」雜出:脂批三本(甲戌、己卯與庚辰)當中,甲戌本批語無署名,僅見書名題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而己卯與庚辰本,從書名到署名則「研」「硯」雜出。這是一個奇怪現象。誠然,「研」有一古義為「硯」,僅做「硯台」一義。而「研」還有它義,如「用酒研開」之「研」,做磨開義;「研究」之「研」,做探求義;「研校」之「研」,做仔細義;復通「妍好」之「妍」,做美好義。是故,「硯」與「研」並非完全一義,不可互通。「研」「硯」雜出,不是二字可通即可圓滿解決,此其一;其二,即使可通,於人名亦不可通,何況自署其名。「錢鍾書」之「鍾」字,是不可以簡寫成「鍾」字,所以,即使從簡化字、異體字以及俗寫角度,這種自署當中的「研」「硯」雜出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又如「周汝昌」能寫成「周你昌」嗎?「馮其庸」可以寫成「馮他庸」嗎?問問二老肯這麼自署其名么?怪罪於過錄本的抄手倒不失其為一法,但是,為什麼書名與回前卷名又統一為「脂硯齋」呢?這裡,我們仍可以看出從「脂研齋」到「研」「硯」雜出的演化過程,其署名乃率性而為。從甲戌本有目的含糊其辭地把裕瑞的「脂研齋」改稱「脂硯齋」後,後作偽者毫不講究署名的慎重性,率性急就,又露馬腳。4、雪芹之死:裕瑞之前,無任何人提及雪芹之死與《紅樓夢》未完之間的關係,明義說的是「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而非半部,從其二十首絕句,亦無紅樓未完的遺憾;永忠之絕句也是「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其遺憾的是「可恨同時不相識」,故「幾回掩卷哭曹侯」,也絲毫看不出紅樓未完的「可恨」。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地就這樣認為,《紅樓夢》就是完整的一百二十回,此題外話,不展開。到程高本,在程偉元「序」中,開始有「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傳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及「不佞以是書既有百廿卷之目,豈無全璧」的遺憾。此時,也並沒用提及八十回與雪芹之死的關係。這層聯繫從現在發掘出來的文獻資料看,始於裕瑞的《棗窗閑筆》。裕瑞以知情人的身份向外公布了程高本所謂的「豈無全璧」的遺憾源於雪芹「書未告成即逝矣」,並反覆加以說明。到了脂批本,我們就看到一個詭異現象,批語者反覆多次強調本書未完,源於雪芹已逝。如果說裕瑞瞎說出於吹牛炫耀,那麼,脂批本之批語反覆詳敘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了。此處因果延續亦不可逆向。裕瑞開篇即說:「《紅樓夢》一書,曹雪芹雖有志於作百二十回,書未告成即逝矣」,第二篇又接著說:「本欲刪改成百二十回一部,不意書未成而人逝矣」,語言堅定,毫不猶豫。反觀其它說法,倒有些推卸責任不敢過於造次樣子,如:「聞舊有《風月寶鑒》一書,又名《石頭記》,不知為何人之筆」「聞前輩姻戚有與之交好者」「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聞袁簡齋家隨園,前屬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約在康熙年間」,「聞其所謂寶玉者,尚系指其叔輩某人」,「聞其嘗作戲語」等六七「聞」。我們可以看到,裕瑞聽聞之言,脂批本就含糊其辭,而裕瑞肯定之話,脂批本則添油加醋。關於雪芹之死,最為明顯不過。由於有裕瑞的肯定,再加上殘本欲昂其值,必事出有因的理由,在雪芹之死與全書未完上,批語者是傾注了極大的感情以博得藏書家的傾囊。如:「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本,餘二人亦太快遂心於九泉矣。甲午八日淚筆」;「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余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畸笏叟」。雪芹當然會死,只是到了裕瑞處,才出現雪芹之死與全書未完的結合,而到了脂批本的批語者,則是無處不提及雪芹之死與全書未完的直接聯繫,並聲情並茂地加以反覆敘說。所以出現畸笏叟在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回末就宣告「此回未成而芹逝矣」的「嘆嘆」也就不足為奇。人死之後,其作品特別是未完的殘品的價值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這是一種文化現象,只是被批語者利用了而已。在程高本風行之後,號稱古本秘籍的殘品以有別於流行的補續之作,得到藏書家的傾囊是可想而知的。5、諧音讀法:按理,《紅樓夢》當中存在一定的諧音理解是作者的明示,如「甄士隱」、「賈雨村」等,但因語言的地區差異,諧音並非讀書的基本方法,偶一為之能起到寓意深刻的作用,濫用諧音則書不成書,倒成了《漢語諧音大字典》了。裕瑞關於《紅樓夢》諧音指出了兩處:「所謂元迎探惜者,隱寓原應嘆息四字」及「前書"吳新登』,隱"無星戥』之意」。特別是元迎探惜的諧音,這種讀法卻是極有新意,對理解《紅樓夢》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很多人認為,裕瑞此說源於甲戌本,並以此說證明裕瑞是讀到了甲戌本之後摘引這個諧音讀法的。其實不然,我的看法恰恰相反,甲戌本關於諧音方面的解讀是受到裕瑞《棗窗閑筆》的啟發,此處亦可以看出從《棗窗閑筆》到甲戌本不可逆的演化過程。在第八回出場的「吳新登」,有側批:「妙,蓋雲無星戥也」。榮國府銀庫房總領諧音沒有星的戥子,賈府之敗出於內則可想而知。但一個銀庫房總領,僅僅是甲戌本所談及的眾多諧音當中很不重要的一位,單從重要性而言,裕瑞引此諧音,毫無依據,甚或很多讀者都未必注意到有這麼一號人物。雖然裕瑞在《<紅樓圓夢>書後》談及「吳新登」隱「無星戥」事出有因,而即使是「原應嘆息」也沒有甲戌本當中「真。後出甄寶玉亦藉此音,後不注」及「託言將真事隱去」等重要。所以,我們應該看到,關於諧音讀法,不是裕瑞摘引甲戌本的批語,不能因此判定裕瑞讀過甲戌本。而恰恰是裕瑞提醒了甲戌本的加批者,本就是因牟利而加批,並不是認真細讀《紅樓夢》,有此諧音一說,所以出處留心,正好可以填補挖空心思之虞。論證至此,我們應該不難發現,脂批與其批本全面覆蓋了裕瑞的《棗窗閑筆》之所論,這種因果沿襲因這種全面覆蓋又形成一個更大的不可逆現象,故,誰前誰後就一目了然。說脂批肇始於《棗窗閑筆》,不謬。八、餘論本文所述,或有失偏頗,從筆者不帶任何成見的閱讀習慣來看,這是本人閱讀裕瑞的《棗窗閑筆》的真實想法。坦率講,寫下這個題目以及做出這種論證,須走的路就會極其漫長。首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有正本上有名有姓的戚蓼生序的問題。有正本的問題比較複雜,各種演繹各種傳說紛至沓來,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在這些無足輕重的細節上做糾纏,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問題:戚蓼生在當時有沒有寫這篇序?關於戚蓼生的這篇序,爭論很多,在沒有什麼新材料被發掘出來之前,本人無意介入到具體細節上的探討。因為這些探討,於事無補,徒增煩惱而已。只是提出如下論證,看是否有一定道理得出偽作的結論?戚蓼生卒於乾隆五十七年冬,即1792年,為乾隆三十四年進士,一般認為其赴京趕考時購得《石頭記》一書並序之(此說所本,不得而知),也就是說他此序應作於1769年之前。戚蓼生之序極為精到,評為中國古典文學書評名篇諒不為過,且其晚年任福建按察使,為三品高官,本篇應廣為傳抄才對。戚非無名之士,見載於各類書稿,甚至說有《竺湖春墅詩鈔》五卷,但名士之名篇卻於史無考,豈不怪哉?另可做出比較的是,據考戚蓼生父為戚振鷺,袁枚《隨園詩話》卷七有載:壬戌歲,余改官金陵,寓王俁岩太守家,遇戚晴川太守言,書生初任外吏,參見長官,不慣屈膝,匆遽間動致聲響。余試之果然。戲吟云:「書銜筆慣字難小,學跪膝忙時有聲」。戚《宿承恩寺》句云:「瓦溝落月印孤榻,檐隙入風吹短檠。」殊冷峭。戚諱振鷺,湖州人。袁枚有記戚蓼生父振鷺事,亦有記明義關於《紅樓夢》事,獨缺可與戚振鷺和明義都相關聯的戚蓼生的相關記載,甚疑此篇為偽托之作。另外,此篇序文,與其說是序,不如說是書評或導讀,與序的本來面目相去甚遠,無任何交代性文字,起筆即開始評述,很是怪異。落款呢,清晰規範詳細,生怕別人不把這個戚蓼生當成真的戚蓼生的樣子,卻犯下一般文人都不會犯的低級錯誤——沒有紀年。上述種種,也該是偽托者慣常使用的「煙雲模糊」大法吧?只是可惜了這篇可名垂千古之書評的真正主人,何苦來哉?作為紅學研究者,我們是否要深思,為什麼一旦涉脂,就都煙雲模糊、於史無證呢?我們是不是需要暫停無謂的研究坐下來做一些反思?如果我們的方向有錯,那麼走得越遠,離我們的目標也就越遠。紅學研究其實也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工作,如果我們的第一項工作(即辨偽工作)都沒有做好,就急急忙忙地抓住任何與己說有利的材料大事渲染,是不是已經脫離了國學研究之本質?對這種存疑史料的反覆陳述,謊言也就慢慢變成了真理。猶如我們對待裕瑞的《棗窗閑筆》一樣,當下新紅學只承認全書一萬餘言當中的兩個半字(即「脂」、「齋」與半個「研」字),卻把這「兩個半字」當成了聖經,套用周汝昌先生在《紅樓夢新證》當中對裕瑞的一句評價,「其繆可知」。第二個問題,我們需要釐清的是關於版本問題。版本問題從來就是一個極其複雜與詭異的問題,我們在做研究的時候,切不可把脂批與脂批所祖之稿本混為一談。這種混淆時一種邏輯錯誤,比如,我們說甲辰本之異文多為程高本所襲,故甲辰本在程高本之前。即是,也只能表明甲辰本所祖之稿本早於程高本所祖之稿本,並不能由此得出甲辰之批亦早於程高本的結論。故,版本研究對當時《紅樓夢》之傳抄與傳承的關係上的研究是有作用,但毫不涉脂。因此,意圖通過版本研究釐清脂批傳承是走錯了路。按筆者之見,脂批與載有脂批的文本應該分開處理,因為《紅樓夢》稿本有其自身的傳抄繁衍系統,與加批無關。但如「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等,又形成了加批時竄改原文的情況。脂批出現後,又有以原《紅樓夢》自身傳抄繁衍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的潔本附抄脂批的情況出現,同時,又有脂批本自身的傳抄繁衍的情況。亦即,脂批出現後,既有脂批本嫡傳子孫又有脂批本與原各類潔本的雜交後代,其中還一定有多代之間的混合雜交的情況。故,僅從《紅樓夢》研究自身來看,版本研究應該調整研究方向,其首要任務在於剔除混入文本的批語和矯正批語者竄改的文本。而所謂的脂批之學,至此可以休矣。行文至此,想起有正本,嚇出一身冷汗:如果狄楚青早生百年,而又再聰明一些。進而又一身冷汗:前有偽批者,後有狄楚青之流,當今紅學界呢?囿於條件及本人學識,本文無法進一步深入,謬誤之處恆多,懇望方家不吝賜教,本齋掃花烹茶以待!想起裕瑞,因其幾句胡話而引起一場二百年的公案,甚至將持續以遠,想亦非已逝一百七十餘年的裕瑞所願。願此小文,能稍慰愛新覺羅裕瑞於九泉。————————————————————①《棗窗閑筆》所引版本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②周作人於《書房一角》「思元齋續集」條有云:「宗室裕瑞,字思元,豫通親王裔,封輔國公。……《集詠》自序滿是牢騷,而以詼詭出之,頗疑其當初以文字得禍,……」。③「弦」缺末筆,應為避「玄」之諱。④裕瑞讀到的應該是程甲本,僅從程甲本程偉元序中「復為鐫版」及書名《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得出刻板結論。如果讀到程乙本,多出的「紅樓夢引言」第一則即有:「抄錄固難,刊板亦需時日,姑集活字刷印」。⑤英浩《長白藝文志》稿本:「裕思元有《棗窗閑筆》一卷,皆評論七種《紅樓夢》之作,雲雪芹書成,旋亦故矣」(轉引自朱一玄《紅樓夢資料彙編》第50頁,1985年南開大學出版社)。⑥奉寬發表於《北大學生》第一卷第四期,1931年3月1日版的《蘭墅文存與石頭記》一文附註⑴:「又英浩《長白藝文志初稿》據裕瑞《棗窗閑筆》亦云"《紅樓夢》為曹雪芹著』。英君為寬兵部舊雨,滿洲人,姓"高佳』氏,字養吾,一字慕純,所著《長白藝文志》未刊,其草稿贈余,收藏未理」(轉引自呂啟祥、林東海主編《紅樓夢研究希見資料彙編》第366頁,200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⑦甲辰本微異,目錄為「姥姥」,回題及內文「姥姥」、「老老」雜出,還有「老老」添改「姥姥」的情況。⑧文中所引周汝昌先生《紅樓夢新證》,出於第九章脂硯齋批,1998年華藝出版社,具體頁次不注。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重男輕女」觀念已落伍?研究顯示生女兒的父母更幸福
※【東南亞研究】趙干城:「老馬」復出 馬來西亞何去何從?
※李耀波對「納甲」的研究
※女人相研究(七)
※六祖壇經思想研究:慧能無念思想與默照禪之比較(法恩)
TAG: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