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唐大臣:顏真卿

顏真卿(708~785年),字清臣。中唐大臣、愛國英烈、著名書法家。京兆萬年(今西安市)人。他以書法藝術之超絕聞名古今,是我國人民最鍾愛的書法家之一。他為官清正,忠貞剛烈,在招撫叛將李希烈時英勇犧牲。  顏真卿出身書香世家,少年勤學,善文辭,喜書法。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中進士甲科,初任禮泉縣尉,累升監察御史。五原郡(在今內蒙古五原縣)有冤獄,積案久不能斷,他奉命前去審理,很快判斷清楚,受到當地人民稱頌。遷殿中侍御史,歷東都畿採訪判官、侍御史、武部員外郎。由於他為官正直,不阿權貴,被宰相楊國忠排擠出朝,任平原郡(故治在今山東德州陵縣)太守。  平原郡屬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的轄區。安祿山蓄謀反唐,招兵買馬,積草屯糧,顏真卿對此早有察覺。為了防變,真卿以久雨為借口,加固城池,暗集兵丁,貯屯糧食,表面上卻佯裝無事,與文士飲酒賦詩。安祿山派人偵察平原郡的動靜,見狀,認為他一介書生,不必在意。天寶十四年(755)冬,安祿山發動叛亂戰爭。因平原郡不在安軍南下大道上,故安祿山只移令顏真卿以平原、博平(今山東聊城)軍屯7000人防河津。真卿將計就計,一面派參軍馳報長安,一面執安祿山的命令,徵募士卒,準備反擊叛軍。「旬日間募得勇士萬餘人」。他對這些士卒涕泣陳訴,曉諭眾兵奮起抵抗叛軍。眾人為之感動,齊聲擁護。他派人去常山郡(在今河北元氏縣西北)找從兄、郡太守顏杲卿聯絡,「約與連兵斷祿山歸路,以緩其西入之謀」。  安祿山攻下洛陽後,派武將段子光北返,「徇河北諸郡」。到達平原時,被真卿以計擒殺。濟南太守李隨聽聞真卿在平原樹起反擊叛亂的大旗時,便到平原與他聯絡。其他如饒陽、河間郡守吏,紛紛據城反或殺死安祿山任命的官屬,集於顏真卿的抗敵旗幟下,共推他為盟主,聽其指揮。河北十七郡的地方牧守頓時皆背叛安祿山,重歸唐朝廷。叛軍所能控制的僅有北部的范陽等六個郡縣。朝廷聞報,加授真卿戶部侍郎。  安祿山得知後方有變,派兵返河北進攻常山郡。因叛軍勢眾,常山郡在十五年(756)正月八日失陷,顏杲卿被俘。顏真卿奮力堅守平原,聯絡清河、博平兵馬5000,六月在堂邑(今山東聊城西北)附近擊敗叛軍二萬餘,克複魏郡。隨之,北海郡太守、平盧游奕使等均與真卿聯絡,共同抗敵。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帝位,授真卿為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河北採訪招討使。肅宗急於收復京城長安,不納李泌之計,放棄在河北的攻勢,將兵力集中於陝,使叛軍在河北勢力復張,顏真卿遠處敵後,孤立無援,只得於至德元年(756)十月棄城撤出,輾轉江淮、荊襄等地,於至德二年(757)四月北上到達鳳翔(今陝西風翔縣)謁見肅宗。肅宗授他憲部尚書,加御史大夫。  顏真卿性格剛直,一身正氣。他對國事知無不言,曾多次諫奏朝事,遭到權臣李輔國等人的忌恨,被貶出朝外任蓬州長史。寶應元年(762)肅宗卒,代宗李豫即帝位,顏真卿遷為利州刺史,後被召回朝任戶部侍郎,轉尚書左丞。廣德二年(764)底,代宗自陝州返回京城,真卿奏請先謁五陵、九廟後入宮。宰相元載拒絕他的提議,真卿說:「聽與不聽在你,言者何罪?但朝廷之事豈能由你一人隨心所欲!」從此,元載對他很不滿。不久,顏真卿被改為檢校刑部尚書知省事,累進封魯郡公。元載結黨營私,擅權枉法,害怕朝官向皇帝揭發他的罪行,便規定凡百官欲上疏奏事,必須先稟告本司長官,由長官轉告宰相,再由宰相轉報皇帝。顏真卿不畏元載的權勢,挺身站出來反駁他的無理規定,向代宗上疏:「唐太宗勤於聽覽朝臣奏事以防自己耳目蔽塞,此乃治天下之道也。自天寶以後,李林甫專權,使下情不能上達,以致安史叛軍打到了潼關,玄宗還蒙蔽不清,此乃權臣誤主。今天下戰亂未息,皇帝應廣開視聽之路。若不讓百官直接上疏奏事,則從此人人不敢奏事,皇帝也就只能聽到三幾個人的話。『今陛下不早覺悟,漸成孤立,後縱悔之無及矣!』」①他如此慷慨激昂的為國事直言的精神是實堪讚賞的。後來元載借故將他貶出朝任撫州、湖州刺史。大曆十二年(777)三月,元載被殺後,顏真卿被拜為刑部尚書。十四年(779)五月,代宗卒,顏真卿擔任禮儀使。德宗即位,楊炎任宰相,專權行事,懼他正直敢言,又將他改為太子少傅,奪了他的實權。楊炎罷相,盧杞入宰,顏真卿仍遭忌恨,被改拜太子太師。  德宗建中三年底(約783),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起兵反唐,發動了叛亂戰爭。盧杞為加害顏真卿,向德宗建議派顏真卿去安撫李希烈,企圖借刀殺人。這時,顏真卿已八十餘歲,年老體衰,有的同僚或屬官勸他向皇帝辭職不去,但他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定和統一,雖知此去會有性命之憂,毅然領命前往。他到達淮南汝州(今河南臨汝)後,對李希烈曉以大義,勸其息兵罷戰,讓人民免受戰禍之苦。李希烈不聽勸告,反而要挾顏真卿協助他反唐。建中四年(784)十二月,李希烈攻陷汴州後稱王,有的叛將提議要顏真卿任李希烈的宰相,顏真卿厲色說道:「爾等可知顏杲卿否,是吾兄也。安祿山反,首舉義兵,及被害,詬罵不絕於口。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師,守吾兄之節,死而後已,豈受汝輩誘脅耶!」②他的威嚴鎮懾了一群叛將,不敢再加勸降。李希烈把顏真卿拘押起來,在他住的院子中挖了一個大坑,聲言要坑殺他。顏真卿毫無懼色,置個人生死於度外,與叛亂分子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他知自己必死,就寫下了遺書,自作墓誌和祭文,準備以身殉國。興元元年(784),唐軍征討李希烈的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李希烈在失敗前夕,派人在顏真卿的住處堆上柴草,潑上油,對顏真卿說:「不能屈節,當自燒。」③真卿毫不遲疑,投身赴火,被人攔住。當年八月三日,威武不屈、富貴不淫的顏真卿被李希烈縊殺於汝州,終年77歲。  貞元元年(785),李希烈的叛亂被平息,節度使陳仙奇派人護送顏真卿遺體歸長安,德宗為他廢朝五日,並下詔書稱讚他說:「……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④連昏聵的德宗也不得不欽佩顏真卿忠貞不移的愛國精神,追贈他為司徒。  顏真卿不僅是一位愛國愛民的忠臣義士,而且他的書法藝術成就對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祖輩三代皆工書法,其母親寫得一手好字,真卿自幼受家學熏陶,熱愛書法。他一方面接受家傳,一方面學習前代書法名家的藝術特點,初師褚遂良的筆法,後來又接受張旭的指導。經過長期的辛勤磨鍊和精心研究,他創造了獨具一格的「顏體」書法。顏體的突出特點是,正楷形體敦厚,方嚴正大,既端莊雄渾,又給人以浮雕般的立體感;行草則氣勢開張,自然流暢,雍容大度。一千多年來,顏體書法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和高度讚譽。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有詩讚顏真卿的書法造詣:「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書法評論家說,顏真卿打破了王羲之、王獻之的法度,「祛虞世南、褚遂良的媳婿之習」,繼承了張旭肥美的筆法,開創了盛唐書法的新面貌,對晚唐以後的書法藝術發展有巨大影響。到五代的楊凝式、宋代的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等名家都是學顏體。至當代,顏體書法仍為我國書法愛好者學習、繼承的優秀書體之一。  顏真卿留下的書法精品有七十多種,是我國書法寶庫中一份寶貴的遺產。其楷書作品以《千福寺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顏惟貞家廟碑》等最著名;行草以《劉中使帖》、《爭座位帖》、《祭侄文稿帖》等最佳。此外,他的文章亦寫得很好,著有文集《吳興集》、《盧川集》、《臨川集》各10卷。
推薦閱讀:

當李白的酒遇到顏真卿的字兒,美到一塊啦!
視頻教學(顏真卿書法) 聽雨軒sjh
顏真卿年譜(下)
249.讀歷史1~顏真卿
顏真卿 謁金天王

TAG:顏真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