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各民族簡介——白族

中華各民族簡介——白族

白族概況

歷史:白族是雲南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少數民族之一。早在秦漢時代就和漢族有了密切的往來,創造了本民族燦爛的文化。由於白族風俗尚白,歷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稱。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白族。

人口:白族約有人口16.1萬人。

分布: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部以洱海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貴州、湖南等地。

經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善種水稻。大理雪梨、賓川桔柑都是馳名中外的特產。

白族風俗

圖騰:

禮儀:白族家庭里,兒子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對客人,無論是否認識都熱情接待。凡客人光臨,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講究的茶禮,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點。為客人斟茶不能斟滿,白族民間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之說。白族就餐很講禮儀,長輩、客人坐上首,晚輩依次坐兩旁或下首,並隨時要為長輩和客人添飯加湯,熱情待候。

禁忌:白族人家的火塘是個神聖的地方,忌諱向火塘內吐品水,禁止從火塘上跨過。白族人家的門檻也忌諱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婦女從上面跨過。家庭內忌諱戴著孝帕的人進入,認為這樣會給家庭帶來不潔。訪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和晚間為宜。年節或正月初一這天,不能到別家串門。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續,斟滿杯茶端給客人,被視為不禮貌,婦女分娩,忌外人上門。

信仰:白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奉祀「本主」,信仰佛教。「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詔、大理國的王子,有的是為民除害的英雄。

婚俗: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魚羹」;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時講究先上茶點,後擺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婚是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白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員集結的地方,陪賓們便停下來,把嫁妝碼成兩大摞,讓新郎背著新娘圍著嫁妝繞「8」字。

食俗:平壩地區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山區的白族則多以玉米、洋芋、蕎麥為主食。主食都以蒸製為主。因鮮菜常年不斷,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鮮菜和各種腌菜。肉食以豬肉為主,冬天,白族都喜歡大鍋牛肉湯。白族大都喜飲酒,其中以窯酒和干酒為傳統佳釀。另外還有一種糯米甜酒。飲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兩次茶。白族的風味菜肴很多。生皮、毛驢湯鍋、柳蒸豬頭、大面糕等。

喪俗:白族在送葬的前天下午,人們用五彩紙紮成八角或十二角的「綵球」、「搖錢樹」,由孝男、孝女哭送到大門外,豎立懸掛,表示正式開喪,接納親友前來悼祭。白族在喪葬過程中,當棺木下葬入土時,墓穴底部中央要安放一個海底缺罐,內裝魚和水,用紅布封口,白族稱為「活水養魚」,表示選擇的墓地是安葬死者的吉祥之地。

白族文化

語言:白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大多數白族通曉漢語,並作為與其他民族的交際工具。

科學: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有著自己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在天文、曆法、氣象、醫學、文學等領域都有許多發明創造和優秀作品。

文學:白族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創世紀》、《火燒松明樓》、《望夫雲》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不少被編入戲劇上演。

名人:楊麗萍,中國舞蹈家。雲南大理人,1978年在雲南全省文藝調演中,獲表演一等獎。次年,在北京國慶文藝演出中,她成功地塑造了傣族舞劇《召樹屯與楠木諾娜》的女主人公孔雀公主美麗動人的形象,得到了北京觀眾和文藝界的一致好評。1985年當選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楊麗萍對文學、音樂、美術等有著廣泛的愛好,藝術創作既植根於民族舞蹈的沃土之中,又富於時代感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居住:白族的民居建築均為獨立封閉式的住宅,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莊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牆、大門、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組成。一般的建築形式是:「兩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數富戶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開井,四眼小天井。此外,還有兩院相連的「六合同春」;樓上樓下由走廊全部貫通的「走馬轉閣樓」等等,真是五花八門,猶似迷宮。不過這種古老而又造價昂貴華麗的住宅已不被當地白族人採用了。現在多是一家一戶自成院落的二層樓房。但雕刻、彩繪仍不減當年,而且有所發展。

舞蹈:白族民間舞蹈今收集到七十四種。最具代表性和流傳最廣的是「霸王鞭舞」,它不僅在「繞三靈」、「鬧春王正月」、「田家樂」三種民俗活動中存在,而且在建房娶嫁或喜慶佳節中都有表演。龍獅舞也是古老的白族民間舞蹈。

民歌:白族民歌的歌詞結構,習稱「山花體」。每首歌詞 皆8句(其中第1句為襯詞)或7句為一段。8句歌詞的字 數是7775、7775;七句的字數是 775、7775。有時句中 字數有所增減,但都屬於「山花體」的變體。

民樂:白族的民間音樂主要是民間歌曲、歌舞音樂、大本曲音樂、吹吹腔音樂、器樂等。 民間歌曲比較鮮明地保持著白族民間傳統音樂特點,如「大理白族調」、「劍山白族調」、「洱源西山白族調」等。

白族服裝

服裝: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為尊貴。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水」,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成年男子都身挎一個繡花荷包,綉荷包是愛情的象徵,它是白族姑娘聰明智慧的結晶。

  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繡花「百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盤於頭頂,並以鮮艷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腰系繡花短圍腰。已婚婦女改為挽髻。白族婦女有佩帶耳環、手鐲的習俗。

白族娛樂

節日: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賽馬:是大理白族人民一年一度傳統節日「三月街」的重要活動內容,以農曆三月中旬大理城西外蒼山中和峰下舉行的三月賽馬活動為主。除比賽娛樂外,賽馬還為了達到能夠擴大馬匹交易,選擇好馬的目的。通過賽馬,以顯示馬匹的驃壯、走法和速度。除三月街外,七月劍川騾馬會、八月洱源、鄧川的漁潭會和一年一度的火把節也進行賽馬。

松花會:其實是大理白族舉行的一種登山活動。主要在農曆正月初九清晨,攀登中和峰與中和寺為主。據說登上中和寺的人會在這年裡獲得健康和幸福。現已成為白族人民鍛煉身體的一項體育活動。

鞦韆會:主要在大理勝源鄉及洱源、蘭坪兩縣最為流行。每年春節舉行一次,從初一直打到十五。鞦韆一般為盪秋,主要在大樹橫枝上或砍兩棵六、七丈長的樹栽入地下,桿頂架一橫木,上繫繩下置橫板即成,這項架鞦韆的工作一般都是由未婚男子承擔。白族打鞦韆的技術很高,有一人打、兩人打、男女混合打,還有一人平躺在秋繩上打的。是白族最為傳統的體育活動之一。

賽龍船:在每年農曆八月初八洱海舉行的耍海會和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節中,賽龍船都是的一個重要內容。參賽的每支龍船都繪有不同的顏色、掛著與之對應的彩旗。船中央站一頭包彩巾、手提銅鑼的指揮者,船尾站一名舵手,賽手們左右分坐兩邊。一聲炮響,每支龍船上數十名賽手根據指揮者的鼓點節奏木漿齊劃,同時口中喊著「汝期、汝期」 (白語『用力』之意),由東向西,往海心500米插標記處飛馳,繞過標記,首先轉回岸邊終點的為勝利者。賽龍船是白族人民最喜愛的傳統活動之一。


推薦閱讀:

觀賞魚主要養殖品種簡介
黃山市名勝古迹簡介
我為喜劇狂節目簡介?
現行必看之書簡介()
玄空風水中的 上乘格局之七星打劫水法簡介

TAG:民族 | 中華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