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宗教人物 | 學誠法師:現代寺院的幕後推手

《人物》攜手一汽-大眾 奧迪

評選呈現 13 位對 2015 年的中國

具有標本意義的重要人士

13位「年度面孔」獲選者的報道

我們會在微信公號上陸續放送

今天是第十篇,年度宗教人物,學誠法師

點擊查看《人物》2015「年度面孔」

獲選名單及合集視頻

年度宗教人物 學誠法師

獲選理由

因為這位新晉的、史上最年輕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以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底色順應互聯網時代大潮,向世間人宣告佛教徒不避世、不落伍、敏感於時代和現代人的苦樂。

文 | 劉磊

採訪 | 劉磊 朱藝藝

編輯 | 張薇

攝影 | 黎曉亮

拍攝現場

學誠法師氣定神閑地側身站立,望著山下,一米開外是鏡頭對著他的攝影師和一群捧著蘋果電腦、打著燈光、拿著手機的助理們。這個畫面有一些「違和感」,卻又十分契合他的形象——一個有能力擁抱新事物的佛教徒在現代社會。到了夜晚時分,再往山下看,是萬家燈火。山上與山下,世間人與出家人,看上去似乎涇渭分明。但對學誠法師來說,從來並非如此,他一直記得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所說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大和尚與互聯網+

一個僧人、一個學者和一個互聯網公司高管坐在一起可以談論些什麼?答案是:「佛教與互聯網」。2015年10月25日在江蘇無錫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上,「佛教與互聯網」是其中一場分論壇的主題,增加這場分論壇是學誠法師特別提出的要求。

學誠法師是北京龍泉寺方丈,2015年4月當選新一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佛協正是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的主辦方。對這位中佛協歷史上最年輕的會長來說,佛教無法在互聯網時代置身事外。

龍泉寺信息中心的賢信法師是這場分論壇的籌備者,也是現場發言的嘉賓之一。他的發言主題是他與師父學誠法師交流之後確定的:在這個人人談論互聯網+的時代,佛教可以做什麼?他舉了幾個例子。這些年在龍泉寺接待參訪者時,他有一個感受,機器越來越像人,而人也越來越像機器——人們對世界的看法在量化計算主導一切的時代里正變得日益單一。佛教有對症的藥方:因為佛教注重內心的覺悟,所以可以幫助人們對世界重新形成一種「全息的認識」。

另一個例子:熱衷於在社交網路上選擇性地展示自我的人們對經過重塑的自我產生了過度依賴,由此形成了自我的枷鎖。佛教也有藥方:因為佛教講究在利他中消融自我,更加廣闊的心靈空間於是就被釋放出來了。

在當選中佛協會長時的發言中,關於中國佛教的發展重點,學誠法師提出的第一條就是,要處理好佛教基本教義和現代科技文明的關係:「科技的影響無孔不入,主導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的基本教義需要對現代科技及其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做出正面的、積極的回應,才能更好地體現佛教的價值,同時佛教自身的教理教義在新的時空因緣下才能獲得新的發展。」龍泉寺監院禪興法師注意到,學誠法師擔任會長之後,中佛協的一個變化是:開通了微信公號,官網的更新頻率明顯增加了。

而學誠法師個人自媒體的更新更是頻繁。如果你是學誠法師33萬微博粉絲中的一個,每天5點左右,你的手機會準時傳來微博提示音,那是學誠法師在回復網友們的提問——這是他每天一個多小時的例行工作。網友們問的大多是自己的各種困惑與煩惱,涉及家庭、職場、學業、情感、心理等各個方面。學誠法師的回復言簡意賅,引人思考。

網友問:「深愛一個並不愛自己的人是對的嗎?」學誠法師答:「不是對與錯的問題,是苦與樂的問題。少一分妄想執著,就多一分快樂自在。」

互聯網是他弘法的重要道場。他信奉「現在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聲音就傳播不出去」,以及「佛教徒有能力擁抱新事物」。

這位具有鮮明「互聯網思維」的方丈,熟諳各種新鮮事物和社會時尚,對社會發展趨勢和大眾心理極為敏感。很多新名詞,龍泉寺的僧人們都是從學誠法師那兒聽來的。前程序員賢信法師從師父那裡第一次聽到「物聯網」這個詞。清華大學流體力學博士畢業的禪興法師也是從師父那兒頭一回聽說Twitter。前兩年,學誠法師對弟子們說:「博客流行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現在流行微博。」因此,龍泉寺對外傳播的「戰略方向」也及時調整。博客發文頻率開始減少,博文的出版也不再作為重點。

光是開了微博並不夠,還得多語種。2015年10月1日,學誠法師的微博添加了第11個語種——越南語。

古剎與現代管理

龍泉寺背山而建,到城區只有一班公交車。從頤和園出發,坐346路公交車,經過1個多小時至終點站,就到了北京西北郊的鳳凰嶺。再往山上走1000多米,見斑駁紅牆,正中開著一狹窄低矮的山門,門前有兩尊白色的石獅。這就是龍泉寺了。

這座始建於遼代的千年古剎幾經損毀,直到2005年才在學誠法師的主持下重新恢復為佛教道場。一切從零開始,不過10年光景,龍泉寺已在網上暴得大名,網友們給它貼了很多標籤:高知僧團,史上科研實力最強的寺院,清華北大分校……雖然這些喧鬧輿論道出的,有些不過是世間人的虛構與想像——比如龍泉寺的僧人很早就開始用iPad誦經了;在龍泉寺的圖書館裡總是有IT江湖的野心家出沒——但更多的仍是事實。

這都得益於,學誠法師在龍泉寺探索出來的一種新型寺院管理模式,參照的現代社會管理模式。除了傳統僧團之外,龍泉寺有負責工程建設的工程部,負責教育的教化部,負責文化出版的文化部,負責對外傳播的弘宣部,負責技術支持的信息中心,負責多語種翻譯的翻譯中心,負責慈善事業的仁愛慈善基金會。「它這個部有部長,有若干個組,有組長,甚至基金會有財務這些。我們是把傳統寺院的管理跟現代社會的這個運作結合起來。」龍泉寺監院禪興法師說。

龍泉寺頻繁引起媒體關注正是因為這些部門所包含的諸多新聞點:弘宣部的「賢二」漫畫和動畫片(最新的發展是賢二機器僧,一個身高50厘米的「呆萌」的小和尚,可以應付簡單的佛語對話);信息中心的「龍泉寺,有極客」的江湖傳說(信息中心開發了針對Word和排版軟體InDesign的幾十種插件程序,配合僧團的藏經校勘工作);翻譯中心的多語種微博(至今,學誠法師已經開通了包括中文、英文、德文等11個語種的微博);仁愛慈善基金會的街頭奉粥項目(自2008年起,已經在國內不同城市設立了20個奉粥點,參與義工25萬人次,累計奉粥350萬杯)……

這些部門的幕後推手幾乎都是學誠法師。動漫組每天會在學誠法師的微博和微信上同步發布一則多格漫畫,以一個叫賢二的小和尚為主角講述一個小故事,最終導向一個人生或佛學道理——這些話來自弟子們平時在聽師父言教時的記錄。這種用漫畫講道理的創意最初就來自學誠法師。「光上一句話的話它就不夠生動,(師父)覺得(這樣產生的)影響力(就)不夠。」賢書法師回憶。

除了通過虛構角色賢二講述虛擬版的寺中故事,現實中每日寺里發生的事情以及學誠法師本人的動態也都會及時在微博更新。學誠法師這樣與弟子們解釋對外傳播的重要性:「你關起門來人家會覺得神秘化,社會上的人會覺得,你們這些人幹嘛的呀,天天就躲在這兒念經、修行,結果你們修的什麼我們也不知道,你們修的這些對國家社會有什麼貢獻啊,我們也不知道。那這樣的話國家社會他就不容易了解你這個宗教存在的意義。」

這些為龍泉寺帶來廣泛傳播度的項目,一般只有一位僧團的執事法師任負責人,執行的主體其實是規模龐大的義工隊伍。義工絕大多數是已經皈依的佛教徒,分全職和兼職兩種。全職義工常年住在山上,在寺里吃住,不領報酬,每個部門一般有幾十人;兼職義工一般在周末或節假日到寺里工作,時間靈活,人數因此多得多,光翻譯中心就有500多人。

服務的義工里很多都是年輕人,龍泉寺的現代感為這些年輕義工們提供了一個接觸和了解佛教的契機。已經皈依的墨西哥留學生賢善是翻譯中心的義工,在他原先的想像中,佛教是與孤獨兩個字聯繫在一起的,僧人們都是滿臉嚴肅,沉默寡言,但熱情開朗的學誠法師以及與社會保持密切互動的龍泉寺顛覆了他的想像。賢善喜歡這樣的方丈和寺院,覺得這可以「inspire(激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學佛」。

龐大而多元化的義工隊伍使得龍泉寺的內部職能極為全面和細緻。龍泉寺在資料保存方面做的工作幾乎可以與檔案館媲美。這裡有數量龐大的視頻,主題涵蓋了寺院發展歷史,各個部門發展歷史,各種法會、晚會,學誠法師在各種場合的開示等各個方面。甚至有專門的義工在搞「輿情監測」。「有一次突然發生了一個事兒,網路上有一個關於寺院的不好的評價,我看到了,我趕緊採取措施,就制止了,就沒有讓它再發展。」監院禪興法師對《人物》記者說。

靜修與「擔責任」

在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讓看來,學誠法師在龍泉寺所作的這些現代化的探索,「非常有意思」,代表了中國佛教的一個「非常積極」的方向。理解這句話需要補充兩個背景。其一,「人間佛教」是當前中國佛教的主導思想,1928年,著名佛教改革家太虛大師首倡「人生佛教」,繼而又發展成為「人間佛教」,簡單地說就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其二,以為佛教不問世事,僧人們的生活是隱居山林,每日聽晨鐘暮鼓,伴青燈古佛——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誤會。佛教在歷史上很長的時間裡曾經是積極入世、參與社會的宗教。

在台灣,星雲大師等高僧在「人間佛教」的道路上已經作了幾十年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大陸,學誠法師則是這一思想的信仰者和踐行者。新技術和互聯網,是他「做入世的事」的手段。早在26年前,1989年他當上福建莆田的廣化寺方丈後不久,就請了一位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新加坡僧人到寺里辦電腦培訓班。那時,廣化寺里擁有一台整個莆田也極為少見的286電腦。2006年,博客剛剛興起時,學誠法師就開通了博客。在2009年8月開通新浪微博之前,學誠法師已經成為Twitter的用戶。

但同時,學誠法師也在小心翼翼維護著「入世」和「出世」之間的界限和平衡。

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去過很多次龍泉寺,與學誠法師也多有接觸。在他的印象中,龍泉寺「戒律方面很嚴」,學誠法師是一個「非常虔誠地弘揚佛法的僧人」。在龍泉寺的僧團中,與外界打交道的只有20餘位執事法師,大多數普通僧眾過的仍是兩千多年來幾乎未變的生活:每天凌晨3點55分聞板即起,早上4點半和下午4點半分別上早晚課,晚上9點20分休息……他們處在一個完全封閉的學修環境中,不能使用手機、電腦,接觸不到報紙和電視,上網只有在確有需要的時候申請,限時。此外,所有的僧眾持金錢戒,不發單資,不允許擁有任何個人財產,日常所需統一由寺院供給。

在龍泉寺,信息和金錢這兩個最容易干擾靜修的因素全被屏蔽了。但靜修到了一定階段的時候,學誠法師會讓弟子去「面對人群擔責任」。「他告訴我們什麼時候你是應該以靜修為主,什麼時候你應該面對人群去擔責任,等於說他在引導我們。」禪興法師說,他自己也經歷了從自我修行到「擔責任」的轉變。

還在清華讀書的時候,禪興法師和幾個學佛的朋友一起趁著學誠法師到北京開全國政協會議的機會,到他的駐地友誼賓館拜訪。禪興法師有些得意地報告自己學佛後的收穫——不學佛的時候,心會隨著外在的「境界」跑,學了佛之後呢,就知道要轉變自己的心,甭管外在「境界」怎麼樣,都能夠讓內心保持平靜。學誠法師卻說,你只是能夠調伏自己的心是不夠的,如果你對於別人的苦樂麻木的話,你依然是有煩惱的。

這句話點撥了禪興法師。出家前,他成天泡在書本里,只想著自己:做出好的學問,獲得別人的認可。最初學佛時關注的也只是自己的修行:煩惱的調伏,內心的成長。出家之後,他才意識到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最終極的目標是普度眾生,光自我修行是不夠的。

學誠法師回憶起他的一個經歷。還是十幾歲少年的時候,他從家附近的寺院里得到了一本玄奘的傳記,「如獲至寶,一氣讀完」。「玄奘大師的西行求法、弘法經歷樹立了出家人的榜樣,他『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的一生,時時鞭策著我。」學誠法師對《人物》記者說。

學誠法師俗名傅瑞林,1966年出生於福建一個佛教氛圍濃厚的家庭。祖母出家,母親也是佛教徒。12歲起,他生起出家的念頭,開始讀誦佛經。1982年農曆二月初八,釋迦牟尼佛出家的日子,即將初中畢業的傅瑞林「受宿生願力牽引」在廣化寺出家。

出家第二年,學誠相繼開始了在福建佛學院和中國佛學院的讀書生涯。1989年,在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的提攜下,尚在中國佛學院讀研究生一年級的學誠成為廣化寺方丈,年僅23歲。

自當上廣化寺方丈之後,繁忙的狀態對他來說就已經成為常態。那時,除了寺里的事務,他還在福建佛學院任教,最多的時候一個人教4門課;後來開始陸續擔任福建佛教協會副會長、會長,佛協的大事小情也都需要他操心。在禪興法師的印象里,學誠法師從不浪費時間,「他經常說人生很快,就是人很快就會老,就會死,所以他對時間可以說是爭分奪秒」。

現在,學誠法師一長串的頭銜更是加重了他每日的繁忙: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秘書長、藏傳佛教學銜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陝西寶雞法門寺方丈、北京龍泉寺方丈、《法音》雜誌主編、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一位弟子說,有人希望通過他引見拜訪師父時,他總是需要往師父的日程表裡「加塞」。這位方丈繁忙的程度幾乎不亞於任何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或演藝明星。他每年睡眠時間少於4小時的天數佔到一半,每個月出差超過3天的次數平均在4次左右。

每次出差回到北京,會有持續一周的時間,學誠法師需要每天在他住持的龍泉寺里連軸轉地見八九撥事先預約的訪客——都是這段時間「積壓」下來的。這些客人包括政府官員、企業家、學者等等。有時如果碰上其中某位客人因為堵車遲到,只好由秘書帶已經按時趕到的後面的客人在寺里逛一逛,或者看一段關於龍泉寺的視頻。學誠法師對弟子們說,接待客人也是重要的弘法。

「有事情等著自己去做,這個是好事情。人是怕沒有事做,沒有事做的話,這個人就成了一個閑人,閑的人就是多餘的人,沒有用的人。」學誠法師對《人物》記者說。類似的話,他也對弟子們說過:「真正的佛法不是讓人清閑、散漫、隨心所欲,很多人把隨緣與放下當作逃避困難的借口。」

浮華與結緣

10月16日下午3點多,學誠法師從中佛協駐地廣濟寺匆匆趕到龍泉寺接受《人物》的首次採訪和圖片拍攝。由於另一撥訪客的突然而至,原定的採訪時間被臨時大幅縮短。採訪是在繁瑣的圖片拍攝和下一撥客人的焦急等待中匆忙完成的。但就在學誠法師坐下的那一刻,整個世界瞬間安靜了下來。記者問,他耐心細緻地作答,風從耳邊吹過,樓下隱約傳來佛樂聲,似乎眼前的攝像機,圍觀的《人物》視頻團隊、法師和居士們全都不存在。

禪興法師說,學誠法師有一種「禪定的功夫」,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隨時切換狀態,「從動入靜,從靜入動,他隨時切換」。所以他總能在極度繁忙的狀態下見縫插針地讀書,每年能看300本。看書的原則是只看最古的和最新的(前不久看了一本社會管理方面的書),不古不新的不看。

學誠法師自稱每天忙的很多都是「跟浮華有關係的事情」,他總是和弟子們說:「現在我們不能緊閉山門,如果我們還是封閉起來,只管自己的話,那麼實際上我們就會被這個社會淘汰掉。」所以,他非常重視與社會的互動與「結緣」。禪興法師在陪學誠法師會見客人時,印象最深的是「幾乎各個領域他都能說上話,沒有說談什麼他不知道的」。有一次學誠法師見一位金融行業的客人,甚至說出了當天股市下跌的點數。客人有些意外,說,大和尚您連都這知道啊。

在龍泉寺,弟子們了解新聞的渠道主要是他們的師父。「他經常會在寺裡面轉,轉的時候我們弟子一般會圍上去,那麼他就開談了,比如最近國家有什麼改革了,有什麼政策,他就開始說出來,我們聽聽就知道了。」禪興法師說。

問學誠法師2015年印象最深刻的新聞是什麼?他答:一帶一路,以及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佛協今年組織了兩場講座,「從不同角度闡述佛教在構建『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積極作用」。學誠法師說,這說明中國佛教界「始終堅持與主流社會發展方向相一致」。

學誠法師一直保持著一個正派而主流的形象。他旗幟鮮明地拒絕商業化,個人也從未曝出引起爭議的負面新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有時會大篇幅地談論中國夢這樣的意識形態語彙。坐在《人物》記者面前,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記者手中的採訪提綱要過去,瀏覽了一遍,「我看有沒有敏感的(問題)」。

樓宇烈完全理解學誠法師對與主流意識形態保持一致的重視:「中國傳統上面就有個『不依國主,法事難立』呀,要藉助政治的力量,藉助於社會的力量來傳播、弘揚佛法。」而且不問政事從來不是佛教的本來面貌,在佛學經典《佛說孛經》里,通篇都在講如何治國。

在與官員的相處中,學誠法師主張「結緣」,考量的問題甚至細緻到一個稱呼。參加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坐床10周年慶典期間,有次學誠法師在他的賓館房間里問侍者之前怎麼稱呼隨行的某位國家宗教局領導的秘書。侍者答:「有話直接上前說,沒稱呼。」學誠法師說:「這是不是不禮貌?」當天晚上,在參加完活動回拉薩的車上,他在給侍者開示的過程中又突然插入了早上的話題:「對李秘書的稱呼問題今後一定要特別注意。」

侍者向師父反省:「對李秘書的稱呼問題,我反省,如果只要自己修出離行,可以不管外面很多因緣,但要弘法利生,就要關照外面很多因緣。」兩天前剛到拉薩的時候,學誠法師對這位侍者說:「領導們待我們很客氣。他們到廟裡,我們也要客氣,要平等,儘管他們不一定信(佛法)。」

學誠法師很少袒露個人經歷、情感與內心想法,回答媒體的提問時往往混雜了佛家禪語和宏大敘事。問他這麼繁忙內心會感到疲憊嗎?他答:「要考慮兼顧教內外相關事宜,思考中國佛教何去何從,深感肩上責任重大,盡量做到身忙心不忙。佛教里講,一個具足五力的修行人,不論他在哪裡,身心都會自主的。」

弟子們的側面描述為學誠法師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賢書法師說他從沒見過師父起煩惱或心情低落的時候,總是「很有信心」,「像一個永動機一樣」。甚至連恢復精力的方式也顯得神秘莫測。「每次看他(出差)回來都是風塵僕僕,面色鐵青。……然後他回到方丈室以後,過一會兒再出來的時候就紅光滿面了。」賢書法師說。

師父也有累的時候,禪興法師發現「比如說出差的時候,坐在這個車上就睡著了」。他覺得,師父最近10年「不知不覺地人就變老了」。

賢書法師講起學誠法師有時會和他們開的玩笑:「他說我要死就是累死的。」他會經常表現出開玩笑的一面嗎?弟子的回答又變成了神聖模式——「他也不是經常開。(但是)基本上我感覺就是當我們弟子需要一個玩笑的時候,他就會及時給我們一個玩笑。」

2016年願望?「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鋪一條路,架一座橋,讓眾人走上去——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人生願景。2016年,我希望中國佛教能夠走向世界,中華文化能夠影響世界,中華民族的心靈智慧、和平思想能夠給現代人類帶來新文明的曙光和福音。希望中國佛教在更廣闊的國際平台與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也願致力於國際弘法人才的培養和佛教經典的研究弘揚,並努力開拓融攝現代科技文明的弘法新方式,讓更多有緣人了解、學習正信的佛教和優秀傳統文化。

用一個詞形容你的2015?責任。2015年4月我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對我而言這意味著更大的責任。中國佛教有著近兩千年的歷史,創造過唐代八宗並弘的思想巔峰,也造就了玄奘大師、鑒真大師、六祖惠能大師等影響世界文明的傑出人物。站在思想巨人的肩膀上,面對當今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時代,我深感佛教的歷史使命之高遠、責任之重大。中國佛教如何健康發展,中華文化如何復興傳播,社會人心怎樣凈化祥和,世界人類怎樣和諧共生,這些都是我時常考慮的問題,也是我的人生責任之所在。

數字:2億

今年4月,龍泉寺出版的漫畫書《煩惱都是自找的》獲第11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漫畫類金獎。這是「見行堂語」系列漫畫書的第3部。書中的多格漫畫首發在學誠法師的微博上,標註著「見行堂語」話題標籤。近兩年的時間,這一話題總閱讀量已經有2億人次。每幅漫畫都以千年古剎「不二寺」里賢二小和尚和他的師父之間的對話為故事線索,最終導向的是一個個人生或佛學方面的道理,它們來自學誠法師平時對弟子們的言教。在這個連空氣中也瀰漫著焦慮感的時代里,人們需要從大和尚那裡汲取心靈的智慧,進行心靈的療愈。

年度宗教人物 學誠法師——領導者

2015年,龍泉寺住持學誠法師成為中國佛教協會歷史上最年輕的會長。他提出要處理好佛教基本教義和現代科技文明的關係,走出一條既擁抱互聯網又恪守清規戒律的弘法之路。

——奧迪說

推薦閱讀:

人物 | 范燕燕,bb她的專註讓絲巾成為藝術和邦交國禮
六種方法,教你怎樣進行人物外貌描寫
惺惺相惜,李連杰和劉德華是天王級的人物,沒想到還有這層關係?
他跑贏六大滿貫,囊括年齡組第一,外加平壤馬首位業餘組冠軍
描寫人物題材集錦

TAG:人物 | 宗教 | 現代 | 法師 | 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