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房四寶》聚焦四寶演變 再現中國傳統書寫魅力

千年以來,白紙黑字作為中國獨有的書寫方式,在中華文明傳承的歷史長河之中閃耀綿延,紙上筆下,中華民族向世界證明了一切皆有可能。作為華夏文明的巧思,文房四寶也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驕傲。筆、墨、紙、硯已不僅僅是書寫工具,而是中華民族感覺中樞上的一顆明珠,熠熠生輝。 由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領導親自立題、部署,安徽廣播電視台、安徽廣電傳媒產業集團出品,安徽廣播電視台科教頻道與安徽銀鵑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承製的大型人文類紀錄片《中國文房四寶》,通過對傳統文書工具——筆墨紙硯發展軌跡的探究、追尋,展現中國書寫及工具製作魅力,傳承士大夫精神和工匠手藝,同時發掘文房四寶所蘊含的豐富內涵,激活人們的情感和記憶,再現民族文化之風采。

  中華瑰寶——筆墨紙硯的「前世今生」  筆、墨、紙、硯並不是從使用之日起,就以文房四寶命名。筆與墨的歷史,遠在3000年前,正規硯的出現與紙的使用,從西漢算起也已有兩千多年。唐以前,許多文學家、書畫家都曾以詩文,分別對筆、墨、紙、硯評說和讚頌。北宋蘇易簡著《文房四譜》,第一次將筆、墨、紙、硯從文房用具角度做專門研究,自此便有了「文房四寶譜」之說;北宋詩人梅堯臣更是有「文房四寶出二郡,生來賞愛君與予」的詩句。四寶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  而文房四寶的製作也是歷史悠久、工藝繁多,歷代都有著名的製品和藝人。如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的宣紙,徽州(原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吳興(原為湖州府治)的湖筆,廣東高要(原為肇慶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硯,以及與端硯齊名的歙縣(原歙州府)的歙硯。在當今,四寶中之最佳品則以湖筆、端硯、徽墨及宣紙居之。

  文化傳承——文具與人文的相融  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性,筆、墨、紙、硯亦然。無論是山清水秀、物產豐饒的文化小城,還是紙醉金迷、十里繁華的大上海,文房四寶的存在已融入中華民族血脈,存在於每一個角落之間。各地自有一番風土人情,不同地域的文房四寶也各有自己的「脾性」,經過上千年的歲月磨礪,器物、人情與文化交融貫通,四寶技術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繼續茁壯成長。而筆墨紙硯背後所蘊含的文化魅力、文人風骨、民族氣節以及大國之風,也需要每一個中華兒女不斷挖掘、深思乃至傳承。

  紀錄片《中國文房四寶》在當下傳統工藝日漸凋零之際應運而生,兼具安徽地域特點和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將文房四寶的誕生與流變、文化傳承與時代精神一一詳述,這既是一場文化的盛宴,向觀眾傳遞傳統書寫魅力;更是一場精神的交融,再現泱泱華夏傳承的力量。據悉,《中國文房四寶》分為《博採》《造化》《匠心》《時風》《傳播》《遺產》六個篇章,即將登陸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與安徽衛視。
推薦閱讀:

聚焦2016年奧斯卡各個獎項提名
聚焦鱷魚獵食血腥現場 高清組圖
小國銀行引大憂 //【聚焦歐債危機】塞國欠債,德國遭罵
趙喃:聚焦結果
【聚焦】私塾教育的是是非非

TAG:中國 | 魅力 | 中國傳統 | 傳統 | 書寫 | 演變 | 文房四寶 | 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