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抗菌葯危害大 浙江日報
本報記者 董穎 通訊員 魯青 王蕊
上周,在杭舉行的全省醫改與抗菌藥物管理溝通會上,一開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給出了一組數據——2013年中國抗菌藥物總消耗量16.2萬噸,其中人用7.8萬噸,動物用8.4萬噸,千人每天使用量157克。 相關數據的出處,正是日前中國科學院公布的「中國首份抗菌藥物的全國使用量與排放量清單」。抗菌藥物,又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濫用:
「救命葯」變身
「蒙面殺手」
張秀連今年68歲,平時氣管和肺都不太好,運動量一大就容易不舒服,頭孢類、青黴素類、阿奇黴素等抗菌類藥物都是她的常用藥。「用這些葯即使沒像吃飯一樣頻繁,也和吃水果的頻率差不多了。」但去年10月份的一次肺炎讓她對抗菌藥物有了新認識,醫生在她的身上試驗了很多種抗菌藥物,但無一例外都有「抗藥性」,最終動用了最新型的抗菌藥物,花了3萬多元,一個普普通通的肺炎才得到治癒。
像張秀連這樣的患者正在為長期濫用抗菌藥物帶來的惡果買單。有調查顯示,中國真正需要使用抗菌藥物的病人不到20%,80%以上屬於濫用抗菌藥物。歐美髮達國家的抗菌藥物醫院內使用率僅為22%~25%,但我國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60%,且半數以上為多種抗菌藥物合用,預防性用藥占抗菌藥物使用的1/3,術後預防性用藥高達93.4%。
浙醫二院感染管理科科長王選錠教授坦言,「其實,即使是手術病人我們也認為不需要用那麼多抗菌藥物,手術前0.5小時至1小時,手術後24小時至48小時,最長72小時內使用就能事半功倍,之後大部分患者就可以停葯了。」
針對我國抗菌藥物濫用問題,李蘭娟院士告訴記者,抗菌藥物濫用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抗菌藥物低水平重複生產的情況嚴重,如「左氧氟沙星」,國家葯監局批准生產的文號多達2373個,而「頭孢曲松」的批號也多達1050個。第二個特點是零售藥店成為抗菌藥物濫用的重要發源地。調查發現,藥店銷售前10位藥物中,抗菌藥物至少佔了3個,約1/3藥店抗菌藥物銷售額佔全部銷售額20%以上。
「缺乏正確的抗菌藥物使用觀念,公眾自行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嚴重。」李蘭娟院士說,至少30%的人群將抗菌藥物當作萬能葯,60%的普通家庭日常藥品儲備中大多有多種抗菌藥物。「要知道,細菌可不都是壞的,人體中有2000多種細菌,大部分都是有益菌,使用抗菌藥物會把有益的細菌都殺死。但人體不能沒有細菌,有這些細菌的存在才能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保證人體健康。」
最常見的被濫用抗菌藥物是青黴素。另外,口服的阿莫西林膠囊,頭孢菌素類的頭孢呋辛、頭孢唑肟等也是比較常用的抗菌藥物。
污染:
半隨流水,半入塵埃
前不久出爐的中國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摸底結果,顯示出了一條可怕的惡性循環鏈條正在危害人類健康——人和養殖動物大量服用的抗菌藥物絕大部分以原形排出體外,進入水環境中,再通過水產等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增加人體耐藥性並影響健康。
接受調查的全國58個流域中,東部流域的抗菌藥物排放量密度是西部的6倍以上。調查還發現,36種常見抗菌藥物中,在國內被使用最多的抗菌藥物前五位分別為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林可黴素、青黴素、諾氟沙星。「這些年在大醫院裡已經對抗菌藥物使用有了控制,但在畜牧業中還沒有任何對策。抗菌藥物的殘留本身不是大的問題,關鍵是抗菌藥物污染排放過程所引起的對環境微生物耐藥性,最終還是會影響到人類本身。」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應光國表示。
大部分抗菌藥物都是通過人與動物的排泄物進入水體,這揭示了中國抗菌藥物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畜禽養殖。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是世界抗菌藥物使用第一大國。2013年中國抗菌藥物使用量近於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其中人類消耗量為48%,52%為動物消耗,也就是養殖業消耗。
在我國,由於養殖密度大、畜禽疫病複雜多樣再加上監管不力等多種原因,普遍存在抗菌藥物過量使用甚至濫用等問題。為了降低畜禽患病率,增加畜禽個體重量,養殖戶在使用含抗菌藥物飼料之外,還會採用注射、灌服等多種手段再次添加抗菌藥物。對於畜禽養殖場,抗菌藥物支出佔用葯總支出的70%至80%。
濫用抗菌藥物,危害最大的要數耐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了,這種超級細菌能在人身上造成各種感染,甚至逐漸讓人的肌肉壞死。更可怕的是,抗菌藥物對它不起作用,病人會因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燒、痙攣、昏迷直到最後死亡。目前,超級細菌已經不罕見了,尤其在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
浙醫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肖永紅告訴記者,細菌作為一類生物體,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得對抗菌藥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殺滅的危險,這種抵抗作用被稱為「細菌耐葯」,獲得耐葯能力的細菌就是「耐葯細菌」,環境中含有抗菌藥物,會直接損害人體健康,殘留的抗菌葯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其次,還會加重耐葯難題,抗菌葯殺死的是敏感菌,耐葯菌卻可能安然無恙,繼續在細菌、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
整治:
合理分級,戴上「緊箍」
值得欣慰的是,我國目前已經認識到了抗菌藥物濫用的危害,2011年至今一直在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從管理方式、對象、責任以及流程等四個方面規範抗菌藥物的使用,實行藥物分級、使用分級、處方權分級等進行分級管理,其中藥物分級劃分為非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及特殊使用級等。
王選錠教授作為國家專項整治抗菌藥物管理的專家組核心成員,他清楚地看到經過這幾年的專項整治活動,全國對於抗菌藥物的管理正在逐步規範起來,「以前清潔手術抗菌藥物使用率幾乎達到100%,而現在已經降到了30%至50%,這可是質的飛躍。」
另外,以前心臟造影中的冠脈造影100%使用抗菌藥物,但2012年使用率就降到了2.3%;在醫學上,抗菌藥物使用頻度用DDD表示,1種藥用1天協定處方的量為1個DDD,「2011年以前,我國住院病人抗菌藥物使用強度超過80DDDs,而目前全國範圍內這個強度有明顯降低,浙醫二院在危重病例較多的情況下也做到了40DDDs,這非常不容易。」
記者瀏覽了「浙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決策支持系統」,發現每種疾病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上都有嚴格的限制,醫生用自己的賬號密碼登錄並選擇相應患者後,系統會顯示「術前預防用藥」、「術中追加用藥」、「術後預防用藥」等選項。比如腹腔鏡下卵巢切除術情況下,首選抗菌藥物為頭孢唑林、頭孢呋辛等幾類葯,如果要開更高級別的抗菌藥物必須經主任級別的醫生審核,同時後台也會抓取這次「特殊用藥」,由專門人員進行審核。可以說,這套系統成了抗菌藥物的「緊箍咒」,醫生濫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幾乎為零。據王教授介紹,目前全國範圍內已有四五十家醫院使用了這套系統,排隊學習的醫院有很多家。
專家認為,只要我們有了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意識,就算不能使抗菌藥物發展產生逆轉,至少也能讓我們更長期地處於抗菌藥物時代,而不會飛速邁入無葯可醫的後抗菌藥物時代。
推薦閱讀: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7.5.15)
※中國成為偷渡新熱點國家(南方日報 2007-11-24)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7.04
※星島日報 團客卻步 趕客暴行惡果初現
※張國榮最後的訊息:·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