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誤診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誤診
類風濕關節炎RA是臨床常見而又容易誤診的關節炎性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患者的病情緩解和預後有重要意義,可以改善關節癥狀和功能,降低死亡率,減少併發症。
RA是一種病因不明,以四肢關節受累為主要特徵,可進展出現關節破壞和畸形的慢性炎症性多系統疾病。關節外器官受累如肺間質病變和乾燥綜合征等也很常見。關節內表現為滑膜炎,關節外病變則主要表現血管炎。
誤診分析
在初級醫療中,早期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與其他骨骼肌肉問題一樣困難:臨床特徵表現不易辨識,炎症標誌如血沉和 C 反應蛋白又無特徵性意義,而特異性標誌陰性如類風濕因子(31% 患者出現血清陰性)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 CCP,33% 患者血清陰性)又常見血清陰性表現。
認識RA禪房裡一塵不染,一杯淡茶由熱轉涼。蒲團,木魚,經書,訴說著佛的寂寞,卻也是看透紅塵的空靈冷靜。聽著一聲聲梵音,看著刻滿梵文的鐘,心不知不覺受到感染,變得清澈,寧靜。我想,前世我一定是佛堂里的一粒塵埃,每天聽著梵音,聽著佛祖的教誨。心為菩提,受盡塵世苦,仍可淺笑如初。
早期治療包括儘早予慢作用抗風濕病藥物聯用(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等),以延緩疾病進展、改善臨床癥狀和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糖皮質激素的關節內、肌肉注射及口服給葯可以迅速減輕癥狀、延緩關節破壞。但初級醫療常予患者糖皮質激素作為試驗性治療,以致患者轉到上級醫療時癥狀被掩蓋。每年應對包括關節癥狀以及類風濕關節炎合併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及抑鬱症等在內的患者情況進行評價。
應知類風濕關節炎可在任何有關節痛、關節腫及晨僵超過 30 分鐘的患者發生;手足小關節癥狀持續 2 周以上或 1 個以上關節癥狀持續至少 3 個月;初始治療應在 3 個月以內,有包括甲氨蝶呤在內的慢作用抗風濕病藥物聯用;懷疑患者患類風濕關節炎時,應做相關關節的 X 線檢查並立即檢測類風濕因子、血沉及 C 反應蛋白,陰性結果並不能排除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
推薦閱讀:
※「七」大類食物,類風濕吃不得
※撲朔迷離的關節痛—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
※一文帶你詳細了解風濕病
※引起關節酸痛的原因是什麼?這6個疾病要提防引起關節痛
※使用AIP可能出現的幾個問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