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比較】體檢,或開啟噩夢之旅…… | 中醫學習筆記
1. 家有血壓儀、血糖儀這類醫學儀器,就好比在家安置了定時炸彈,裡面填充了一種叫「恐懼」的炸藥,它跟人內心的恐懼形成共振,產生無限大的負能量;
2. 從高端體檢到醫療服務,越是醫療資源便利的富貴階層,被誤傷的幾率就越大,甚至是不可逆轉的損毀,所以醫療不便利的草根完全不必妄自菲薄;
3. 類似高血壓這種很有代表性的當代高發病,最大特點之一:莫須有 非治不可;
4. 最大的特點之二:葯不能停,一輩子;通常越治越重;
5. 從概率上講,在就醫這件事上,70%的概率,人們都是要吃虧的。所以想要健康,最關鍵的第一步是,首先停止無謂的自我傷害。
由於醫療信息的不對稱,以及為數不少的專家水平的低下,態度的不負責,更嚴重的是人們放棄了生活常識,我們常常把無病弄成有病,小病變成大病。
今天講的體檢和就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就醫是真有事去看醫生,而體檢往往是身體沒什麼事,單位組織或自己主動跑過去查。大家會覺得體檢是一項福利,是對自己身體的負責,很少有人知道,噩夢往往從那一刻就開啟了。
我們先講事實,就從最常見最高發的糖尿病、高血壓為例說起。
1、高血壓——莫須有的病在上一篇《每天八杯水,百病纏繞你》一文對高血壓的形成機理已經做了說明,不再贅述,現在直接總結:
1)高血壓在醫療診斷上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人體的多種疾病,基本上跟痰飲氣滯有關的病,都會出現高血壓的現象,它只是「標」,完全不能反應「本」到底是什麼,所以盡可以不理會「高血壓」這個指標(除非你找出了病根,那就直接對治病根,反正對高血壓至始至終都可以不理會);
2)現代醫學對高血壓的治療,完全搞反了方向,它嚴重干預、打壓身體的自救行為;
3)所以,持續吃降壓藥,最終的結果就是肝腎的衰竭。降壓藥要吃一輩子,高血壓越治越嚴重,根本原因就是降壓藥在持續傷害人的根本;
4)醫學界宣稱,高血壓必須及時醫治,高血壓容易演變成腦中風、溢血、梗塞、帕金森等危急重症。事實上,正好相反,正是對高血壓的錯誤治療,毀壞了人的根本,才導致了上述壞局,也就是說,你若不及時醫治高血壓,情況反倒會好一些。
5)可能高血壓患者會反駁說,降壓藥確實不能停,一停我自己就難受,身體出問題。真相是:降壓藥是通過舒張血管使得身體暫安,而這樣做使問題惡化則一時半會體現不明顯,由此身體對降壓藥形成了嚴重依賴。好比吸毒,一旦停下來身體也會很難受,但不代表吸毒就是對的。因此,患者要麼選用正確的治療辦法,要麼逐步減葯,一點一點降低對它的依賴。
最後,針對老年人,這裡有個重要觀點,希望中年、年輕一輩希望做孝子賢孫的人們能記住,那就是老年人有所謂的高血壓,其實基本上或者說大概率是屬於正常現象。用中醫的觀點,高血壓的病因,一句話,就是濁陰竊據陽位。人體清陽居上位,濁陰居下位,但是年老了後,陽氣不足,濁陰不降,反居上位,就形成了所謂高血壓。為什麼說正常呢,老年人陽氣不足,濁陰不降,是伴隨生命的衰老必然出現的現象,這是生命的規律,生老病死,花開花落,誰能逆轉?你不承認這一點,除非你認定人個個可以長生不老。所以我說是大概率,屬正常現象。所以千萬不要一遇到高血壓,就拚命折騰家裡的老人,老人經不起折騰,很多大病,都是小病亂折騰出來的。
如果家有血壓儀、血糖儀這類醫學儀器,就好比在家安置了定時炸彈,裡面填充了一種叫「恐懼」的炸藥,它跟人內心的恐懼形成共振,產生無限大的負能量。我們本來心懷孝順,孰料在事實上卻正謀害著老人的身心健康。明智的做法,就是趕緊把它們扔掉(記住,不是送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糖尿病——從指標到治療方案,現代醫學都搞反了方向關於糖尿病,現代醫學主要有三個觀點:
1)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
2)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
3)目前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可以控制糖尿病(其實是控制指標,他們沒法控制健康),其中主要手段包括降糖葯、胰島素。
那麼中醫怎麼看的?黃帝內經中的「消渴」病,基本就對應現代的糖尿病,我們看看經文怎麼說的。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所以糖尿病首先是脾胃病,現代人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導致內熱中滿,內熱則善消磨食物,相火不降則灼傷津液,導致口渴,所以叫消渴。中滿則脾不堪其負,運化無能,身體其他組織得不到能量,肝木勢必調動腎元以補充,且脾虛不能制肝,則肝妄自疏泄,腎陽拔根,肝主風,風火相煽,消渴加重,形成上熱下寒,上實下虛的死循環。
那麼我們來對比一下中西醫對糖尿病診治的異同。首先,西醫認為糖尿病是代謝病,跟中醫講的脾癉(運化無能)是類似的;但是對血糖究竟是高了還是低了二者看法不同,西醫認為高了,該降(吃降糖葯),中醫則認為,血糖高只是一種表象,而身體其它組織的血糖是不夠的(該加強脾胃功能),因為脾虛,失其運化布輸職能,身體組織氣血不足,所以在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上,西醫認為有餘,中醫認為不足。結合糖尿病人體虛,容易疲憊等現象看,顯然中醫的看法對,它肯定是一個「不足」的病。
其次,西醫認為高血糖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中醫認為消渴病是肝氣妄自疏泄,導致腎陽拔根,腎虛則命火不能溫煦中宮,導致脾不能運化,這二者看法也是類似的。但是二者對問題的處理則方向完全相反。西醫用注射胰島素解決問題,胰島素是一種激素,通過刺激、興奮人體相關係統來調節代謝,所以是有副作用的,在短期緩解問題的同時,也透支了人體組織功能,跟興奮劑乃至毒品的道理一樣,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人體組織加速衰竭。而中醫則辯證解決這個問題,如果系中上焦相火太旺,就引下來(引火湯主之);如果是下焦過於虛寒,就補火斂火,四逆湯、潛陽丹主之,如果寒熱錯雜,主病在厥陰肝經,則和解之,烏梅丸主之;如果只現太陰脾經本病,附子理中湯主之。所以這中間的差異主要有兩點:
1)西醫的做法是解決指標,毀壞了根本,得不償失,中醫則是標本兼治。好比水池的水不夠了,出水量很少,西醫是再加個抽水機去抽,結果把水池榨乾了,中醫則是開源兼顧合理用水,辯證而為。
2)從方法來看,西醫做法難辭簡單粗暴之咎,相同的指標,相同的葯,一路黑到底,而中醫的方法辯證、細密、嚴謹,系統兼有層次,當得上「理精法密」四個字。大家對中醫一直有個誤區,就是中醫是稀里糊塗把病治好的,希望以後遇到類似的言論,大家多用腳趾頭努力想想,全世界那麼多專家搞不定的事,你稀里糊塗能搞定?以訛傳訛,罔顧常識,中醫近百年來就是這樣被同胞們邊緣化的。
最後,西醫認為糖尿病無法根治。如果按照西醫的做法,越治越重,那當然是「無法根治」的。而在中醫,絕大多數糖尿病,在早期中期是可以治癒的,至於被誤治到晚期階段,那就因人而異了。
除了上述兩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指標,還有不少指標是莫名其妙的,比如孕酮,西醫認為不孕主要跟這個有關,某女青年若干年不孕,一直跟著這個指標作鬥爭,其實中醫一看,就是宮寒,典型的當歸四逆湯證,三劑葯就解決了。西醫圍繞這個指標做了很多文章,報告、論文、實驗、臨床數據等等,過程很漂亮,就是最後結果療效很差。關於妊娠,金匱要略、傅青主女科等書論述詳備,分類系統,方法細密,用藥嚴謹,不像西醫就拿個別指標來回倒騰,所以我上面評價中西醫,一個簡單,一個縝密,是有大量的事實依據的。類似的還有嘌呤等,對照嘌呤指標治痛風,基本上要治上一輩子的。
上面對大家關注的「指標」做了事例解析,現在來歸納一下現代醫學指標和治療方案的主要特點:1、西醫指標成千上萬,這些指標都是各自為政產生出來的,其關聯性非常差,所以往往一個病,要檢查一二十個科室的(最近看到有個7歲小朋友患最常見的腮腺炎,檢查報告有半米長,其中竟然包括艾滋病檢查);由於缺乏系統醫理的支撐,這些指標更沒有系統性,而人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系統,所以這些混亂的指標體系用於治病,嚴格講,病人基本還處在小白鼠階段。
2、西醫的指標跟病根之間,往往沒有關聯性,即只看現象不看本質,這些指標在臨床診治中,是沒有多大價值的。真正有本事的中醫,往往反覆強調,治病千萬不要跟著西醫指標走,否則永無治癒之日。
3、治標害本。人們的口頭禪是現代醫院是治標不治本,如果真能這樣,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因為生病令人痛苦的,直接體現在這個「標」上,能治標,至少算解決了部分問題。而真實情況是,「標」未必治好了,而「本」卻肯定弄壞了,甚至整垮了。由於現代醫療體系治病,往往伴隨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手術也不少,最終不可避免的損及根本。好比房子,牆面有些破損,你挖出地基的石塊來補牆,牆面是好看了,這房子也該塌了,這就是治標害本。
4、一旦傷及根本,是很難逆轉的。現代醫學宣稱無法根治的病是越來越多了,其實,並非這些病是不可根治,而是在現在這個異常的環境下,多數人都採取了同向的(但是錯誤的)治療方式,因為大家都沒治好,結果數據統計下來,就變成這個病無法根治了。如果世上真有這麼多無法根治的病,那麼中醫就無限偉大了,因為這些所謂無法根治的病,中醫大多數可以治癒。另外,很多手術是不必要的,像膽囊切除術,大家都覺得這沒什麼,從現代醫學研究看,它也沒什麼大用,切了就切了。中醫來看,膽是人體健康極為重要的器官,內經講,凡十一經,皆取決於膽(經)。膽經就好比汽車的點火系統,沒了它,這台車就跑不起來,只能靠推著走。結合大量疑難病症臨床實踐,可以很負責的講,做過膽(囊)切除術的病人再要患上重病大病,恢復到健康水平的希望非常渺茫。因為它連自我恢復的起步階段都極其艱難。
最近的兩個病例就很有說服力。兩位患者都是大吐血半個臉盆,醫院下達危亡通知,宣布不可能救活,囑咐家人準備料理後事。結果是其中80歲的那位活了下來,50歲的反而不治離世。區別有兩點,第一,80歲那位入院三天後,看到醫院的輸液等治療措施加重了病情,知道自己要不行了,因此不顧院方阻攔,堅持出院(大概是為了能夠有尊嚴的離世),結果出來後服中藥一劑半就完全止血,再調理一段時間就康復了,而50歲那位,明知醫院治不好,卻一直在裡面耽擱,最終肝腎衰竭,回天無力;第二,前者身體完好,後者多年前做過膽囊切除,二者自我修復能力有天壤之別。所以一旦傷及根本,是很難逆轉的。而如果沒有傷及根本,再大的病,未必不能回春。
現代醫學對自身的不足也在不斷反思,西方很多資深的醫學專家的一個觀點就是,謹慎就醫。為什麼呢,看一個數據就知道了,無論歐美,還是國內的權威機構,對於現代醫學對疾病的治癒率統計結果基本一致,那就是,治好的約1/3(其實多數醫院是達不到這個水平的),中間不好不壞的1/3,治壞的1/3(至少國內遠遠不止)。那麼,後二者都是對人們有損害的,一個是身體損害,一個是財務和時間成本損害。從概率上講,在就醫這件事上,70%的概率,人們都是要吃虧的。
所以,一定是要身體確實有問題了,不得已了,大家才去就醫,即使選擇就醫,也要非常謹慎。尤其對於過激的治療手段,務必萬分小心。有病都要這麼小心,那沒事你老體檢幹嘛?
還有一個消息對多數人可能聽了會有所安慰,那就是,越是社會資源優越,醫療條件好的階層,越容易受到傷害。反過來,就醫困難的草根,未必是壞事。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很多條件很好的人,企業家、高管等等,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醫療資源,一生病就非常便利的深度介入到各種「最先進」的現代治療中去,其中一位,最初身體沒有任何不適,生活習慣也好,就是查出有點高血壓,於是十幾年的降壓藥吃下來,中間再做一個膽切除,去年查出肝部10cm的腫瘤,再做肝切除,結果癌細胞又擴散到肺、胸膈,原本健康完好的人,一步步陷入深淵,可不嘆息?也有因為面部輕微中風(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陽虛加過度勞累),往美國接受最先進的放療,結果變成面部萎縮壞死,變黑,再難逆轉;也有因子宮炎症,經過無數次手術後,演變成每個月必須按時去醫院報到的,因為會連續幾天疼痛欲死......
令人不禁想起電影院開映前中影營銷的廣告詞:越貼近,越危險......
為什麼會這樣?大家回顧一下我前面對醫學指標的分析,以及「在就醫這件事上,70%的概率,人們都是要吃虧的」,自然就懂了。
目前及未來幾十年這種情況都會很不樂觀,醫療硬體上升,醫療水平下降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不僅西醫如此,現代中醫也如此,因為體系內的中醫,早已偏離中醫大道,淪為西醫附庸,治不了什麼大病的(當然體系內也有極少數例外,那是因為他們回歸到傳統路線)。那麼,只有極少數秉承傳統(漢代及以前)中醫路線的高手,能解決其中大部分問題,不過,大家更別指望,這樣的人經過近百年的各種運動,都快絕跡了,萬里挑一,千里挑一,你看看自己身邊有嗎?而且,目前的社會環境,對這類人也極不友好,從長遠計,希望這些為數不多的醫中高手,適當的遠離一線臨床,多做些整理工作,多花時間培養人才,否則根都斷了,眼下救幾個人有多大價值?
接下來,我非常謹慎的對本文做幾點結論:
1、如果身體真沒什麼大礙,我主張大家不必參加體檢,我們身體發出的指令,比那些醫學指標更靠譜,尤其大家看了上述分析後,更該對此深信。在這個問題上,未雨綢繆並不適用,體檢這種行為,更類似杞人憂天,引狼入室。
2、身體真有事了,是否就醫的臨界點,以自己身體的不舒服程度為準,自己判斷,因為我們自身有免疫系統、修復系統,過度的就醫,會破壞這些系統,到時候你就成玻璃人了(大家看看,身邊很多人已經如此了)。尤其對小孩,不要一開始就毀壞了自身的系統,貽終身之憾。
3、就醫要謹慎,尤其涉及到使用大量化學藥品,乃至動刀子的治療方案,務必謹慎,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對需要長期服用大量化學藥品的治療方案,最好跟做投資一樣,設定止損,不然形成不可逆轉的壞局,後半輩子神仙也拿你沒辦法的。
最後,在健康這個問題上,我希望大家把人生的格調多提升一些,沒有必要因為一些沒有來由的事兒,在杞人憂天中度日。因為心能轉物,從「心」下手,很多問題自然就不是問題了。引用南懷瑾老先生的一段話收尾:
「譬如你們很多人喜歡量血壓,我說我一輩子不碰這個東西......今天情緒非常高,血壓上升了;等一下情緒低沉,也就不會上升;有時候吃飽了,也上升。要是相信這個(血壓),你就不要活了。」
「所以我常說,聽醫生的話就活不下去了,聽律師的話門都不敢出了。人生天地之間,男子漢大丈夫,我們要能指揮天地,把自己身體變過來才是。這也就是四時的道理,自己本身隨時有四時,像氣候一樣的變化。不過你真要保重自己,先要懂這個原理,自己才能調整得好。」
我補充一下,南老講的「把身體變過來」,也不一定要什麼高深的功法,順應自然,我們自然而然就隨四時變過來了。
來源:謝安的空間
推薦閱讀:
※潘曉川論氣(九):不論氣的中醫非真中醫
※天下小糧倉的文件夾【西醫】
※我為什麼會被摺疊?
※通則不痛,中醫的大智慧心法與身心康樂
※中西醫結合治療前葡萄膜炎39例臨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