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步時代的啟示
如果老外注意到咱這兒的稅收 定會納悶我們哪有什麼自由 樣樣事情都得納稅,包括曬了天上的日頭 馬一備鞍就得上稅,管它是賓士還是慢走 另外的收費更加邪門,真可叫做無奇不有 寫自己的姓名,進山打野獸 夜裡點燈,牆上開口 紅白喜事,購買銷售 當官的樣樣都要把稅抽 死神也幫不了你的忙,見閻王之前還得把稅款留 這麼一首極富「中國特色」的打油詩,大概誰也不會想到出自於18世紀一位名叫Anon的英國詩人之手,而詩中所描述的乃是1784年左右英國農村的狀況。在開篇之作《美國「進步時代」》的開頭引用這樣一首詩,切入關於財政問題的討論,使得《美國進步時代的啟示》一書從第一頁便開始消解我閱讀前的緊張——這是一本討論財政改革和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專業書」,對於像我這樣從未受到專業訓練的普通讀者來說,閱讀前的緊張和不安可以想像。在接下來的篇幅里,伴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對「茅塞頓開」一詞的體會得到了逐步的深化。 在這本收錄了10篇文章的集子中,作者以財政問題為主線,通過與有關國家的比較,深入討論了當下中國最主要的經濟、社會、政治問題,其整體思路可以用熊彼特的一句話來概括——政府所有的功能都需要財政支撐;同時,政府的所有行為都會反映到財政上。在大部分文章中,作者在通過公共財政這個窗口觀察分析中國經濟、社會、政治時,又貫穿了作者認為熊彼特沒有提到的兩點體會:國家面臨的種種問題都與財政中的問題相關;解決國家面臨的種種問題都可以從財政改革入手。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這種思路,一個家庭的生活和發展能否有序、健康地進行,一個根本因素就是它的收支如何安排:怎樣才能增加收入——是加倍工作還是做點生意;怎樣才能把錢用到最合適的地方——是投資子女教育還是買一輛汽車。一家如此,一國同樣如此。 遵循著這樣一種基本思路,作者在分析農民負擔過重時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目前的財政二元結構。在城市,居民納稅具有累進性:收入超過一定水平才需納稅;在農村,各種稅負加上各類收費往往變成人頭稅,具有強烈的累退性:收入越低的農戶相對稅負越重。當城市提供公共服務或興建公共設施時,一般不會要求居民負擔全部費用(如教育、醫療、公用交通)甚至根本不必承擔任何費用(如道路、圖書館、公園)。但在農村則不然,本來那裡的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就十分落後,與城市相比已經很不公平,更不公平的是,即使是最基本的服務和最簡陋的設施也統統要當地農民負擔。同樣是交稅,而且農民的稅負比城市居民的稅負還要重,但農民卻不能享受應有的公共服務和公共設施,這實在是對中國農民最大的不公。作者由此得出結論:不消除財政二元結構,農民負擔過重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再如腐敗問題,同樣可以從財政入手來分析。每次腐敗高發期都與政府部門下海潮有關。而導致政府部門下海的一個直接動因就是由於在改革過程中放權讓利,財政預算收入不足以支付各級政府的開支。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幾次允許政府部門搞創收。讓掌握權力的部門創收等於是為腐敗敞開大門。 在探討政府在市場轉型與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時,作者引入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國家汲取財政能力,並以此為切入點分析了轉型時期的政府如果汲取能力下降會導致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而一個有較強汲取能力的政府比沒有汲取能力的政府更能實現自己的政策目標,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在改革和轉型過程中極易被忽略而非常重要的觀點:市場不是目的本身,它只是促進社會和個人福利的手段,非市場的手段如政府干預在改善生活方面既不能不要,更不能低估。 歷史經驗表明,很多國家汲取能力的形成並沒有求助於政治運動和國有化,但它們的稅收監管和執行機制卻十分有效。通過對建國初期的經驗分析,作者認為:國家建設不僅意味著政治運動以及國有化這類劇烈的變化,同時也表現在看似無關緊要的制度建設上。改革企業記賬方式以及確定納稅者這類事情看起來似乎並不重要,但是對於建立現代國家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看似瑣碎、初級的事情與某種情況(例如政治運動)相比,可能更為基礎、更為迫切。如果用這樣的視角來看待去年以來的查稅運動,可謂「一針見血」。無論是從宏觀政策還是從現實情況來看,此次查稅力度的加強顯然是以財政支出的不斷擴大要求加大財政收入為背景的。然而,在這場被外界看來更具「運動色彩」的查稅中,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許更應該關注稅收監管和執行機制的完善和強化,而不是富人逃稅這個具有強烈政治意味和鬥爭情緒的話題。 1880年至1920年被稱為美國的「進步時代」(The Progressive Era)。在此之前的美國腐敗橫行、假冒偽劣猖獗、重大災難屢屢發生,社會矛盾異常尖銳,與今天中國面臨的問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危機也是轉機,美國在這個時期進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建設,奠定了其現代國家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羅斯福「新政」不可能出現,「福利國家」不可能出現,美國高效的現代國家機器也無法運轉。而「進步時代」中最重要和根本的進步就是美國現代財政制度的形成。收支兩方面的徹底改造確保了美國政府既有足夠的財政汲取能力來應對急劇的社會變遷引發的衝突和危機,又有效地遏制了腐敗的勢頭,改善了政府與民眾的關係,提高了政府整體效率,造就了一個更加強有力的政府。 Anon的詩和美國的「進步時代」讓我們看到中國面臨的種種問題並非獨有,在發達國家的歷史上也曾存在過,而出路就在於制度創新。說得更明白點,作者認為至少可以給我們三點啟示:一、公共財政制度是國家政治體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下於選舉制度、政黨政治、議會制度和輿論監督制度;二、改造公共財政是遏制腐敗、加大政府透明度、增強國家能力的制度條件,改造公共財政的過程也是政治改革的過程;三、改造公共財政是政治改革的最佳切入點。因為它是低調的,不會過分提高人們的期望值;它是具體的,比抽象談論「政治民主」更容易操作;它是務實的,可以在不太長的時間內產生看得見的變化。 也許正因為這種務實而理性的視角,基於上述啟示而成的本書儘管不是什麼理論嚴密的鴻篇巨著,但卻得到了高層領導人的重視,財政部長甚至親自為該書作序。 與許多經濟類書籍一樣,本書中也出現了一些公式和圖表,但是,這些公式和圖表都被恰到好處地放在合適的地方以合適的方式得到了清楚明了的闡釋,在有力地支持作者論點的同時,沒有讓讀者感到壓迫和費解。這一點恐怕是目前諸多經濟類書刊所難以達到的。當然,本書的作者並非經濟學科班出身,恐怕也是其能夠讓讀者在面對公式和圖表時不那麼「痛苦」的一個原因吧,而就全書的分析和闡述方式來看,作者更象一名「消費」財政數據的社會學者。正因為以上這些特點,本書的確為讀者了解中國當前社會提供了一個直接而快速的通道。舉報
推薦閱讀:
※陸錫明:互聯網時代出租汽車運營模式變革趨勢
※未婚媽媽時代,男人更需要婚姻
※清末至民國時代:貞節觀
※史界名家評說高華(時代周報 2012-1-5)
※每一個時代,總有一些"情人"讓我們目瞪口呆!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