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危機的我們,拿什麼養老

  作者:臨公子前幾天去門口小診所買葯,一個老奶奶走進來說是身上痛開了些葯,拿葯時她問了句:「多少錢?」得知22塊8,老奶奶猶豫了一下,嘗試著討價還價。最終醫生說,你患處已經開始嚴重了,再不敷藥後面更麻煩,你就給15元吧。  她停了一會,付了15元,拿葯走了。  人當壯年時,不會去想如何養老的問題。這個年紀,生活就像一雙新靴子,前方是綴滿寶石之路,不願看到盡頭。只是人生這900個月,短暫又漫長,種種變化,讓人不得不未雨綢繆。  過去我們說老年化的壓力,然後談到中年危機,現在出現了新的一個詞「青年危機」——沒錯,我這樣的85後老阿姨已聞到了它的味道。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寫過一本書《優雅地老去》,真要想優雅的老去,繞老繞去還是躲不過準備養老儲蓄金這件事。  1  養老金,你能為我們做什麼?  去年關於養老金的大事,得算養老金待遇調整比例12年來首次低於10%。周圍朋友們對養老金普遍關注的不多,自己也是上了年紀(咳咳咳。。)才留意。  這個調整是什麼概念呢?  從2005年到2015年,養老金的調整比例都是10%,而且這還只是最低要求,很多地方的上調比例都高於10%。在2016年,這個比例突然降低到了6.5%,這意味著老年人拿到手的養老金相比之前變少了。  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2015年已達到2200多元,未來也是指數步伐上升的趨勢。  原因很多,這裡就不細究了。  中國人屬於「未富先老」,無論國家層面還是個人層面,養老儲備金都不充足。不少人包括我本人有一種感覺:養老金的作用只是杯水車薪,棄之不舍,食之無味(當然大部分企業都是強制繳納,所以暫時無選擇權)。  但反過來想,如果沒有社保和醫保,那連最基本的保障也沒有,年老時就是個裸奔狀態了。  尤其是醫保,別說到老年,工薪族在生病住院的時候就能明顯感覺到其作用。  也有人覺得養老保險跑不過通貨膨脹。  我們先不看通貨膨脹多少。個人繳納工資基數8%,單位企業繳納20%左右,這種福利保險制度怎麼樣也不至於虧。  不要覺得養老保險漲幅小了就是貶值了,其實這錢放到很多人手中的收益,還不如養老金的漲幅。它有或沒有,通貨膨脹就在那裡,不生不滅。聊勝於無,總比兩手空空好的多。  2  長期理財,是必經之路  去年新的退休政策草案中,80後的一代人未來退休年齡基本在65歲。年輕人有三四十年時間將自己的養老金聚沙成塔。理財也好,投資也罷,在這部分針對性儲蓄的路上,都是一條長期之路。  1、基金定投  我開始定投的初衷,就是想把給父母的月供用這種方式代替現金。基金定投通常周期是3-5年,本身就是一種長期行為。每月固定投入一筆資金,算是基於零存整取的基礎,從而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市場價格高,買的份額少,反之購入份額多,這樣抹平了凈值的高峰和低谷,減少市場的波動性。  定投的風險,很大程度上來自時間,只要定投時間足夠長,收益跑贏通過膨脹是沒什麼問題的。離我們老去好歹也有小几十年時間,so,不用太著急。  不妨做個基金配置組合。如果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在平均以上,可以選擇穩中求進的方式,混合偏股型基金+債券基金,兩者佔比各50%。  風險愛好者也可以調整為8:2甚至更多。因為時間跨度大,波動較大的基金(如混合偏股型、股票型、指數型)能帶來相對高的收益,更能凸顯優勢。  有些人認為既然是養老金,應該走求穩路線,購買債券基金。  我有個親戚六十多歲,早些年一次性買過幾萬的股票型基金,虧的一塌糊塗。後來一聽到「基金」、「股票」等字眼就特別激動,覺得那都是騙人的,只願把錢放在銀行。  實際上,這還得看自己的風險偏好。有時候,心安的感覺比賬戶上的數字還重要,尤其是對理財保守派而言。如果確實一看到賬戶變綠就不舒服,買幾隻債券倒也無妨,總比每天提心弔膽的感覺好的多啊。  定投對於養老儲備、教育等長期計劃性投資,是一種很不錯方式,方便省心,關鍵是只要按照規則,在時間作用下足以綻放出其價值。  至於每個基金定投多少適合,建議不超過到手工資的20%。太多了難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手中也需要留些流動資金,當想吃一頓大餐犒勞自己、想買件心愛之物、出門撩個妹啥的,不至於捉襟見肘。

  2、固收理財  固收理財,顧名思義,按事先規定好的收益率獲得投資收益,投資者即可領取約定收益。固收產品的老前輩們包括銀行定期、銀行理財、國債、貨幣基金等。現在經常說的「固收理財」,更多是指互聯網金融類固收理財產品。  眼下可選擇的金融理財產品,相比於我們父輩實在是豐富的太多太多了。以前人們習慣把錢放在銀行,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安全,二是沒的選,所以才把養老的錢年復一年屯在銀行中。  現在低風險,低收益早已不是銀行理財的專利,很多互聯網金融平台推出的固定收益產品越發受到青睞。  尤其在市場行情波動時,資金避險的需求更是讓它成為資產配置的穩健角色,就像球隊後衛隊員。  大型金融平台基本都會有出售。周期多是3個月到24個月不等,收益集中在4%-7%。選擇時關鍵看平台的規模、背景及風控能力。風控能力我們老百姓不好判斷,那可以關注是否有增信方、資金監管、賬戶安全措施等保障方式,也是加分項。  3、大型安全的P2P平台  其實廣義上來說,大部分P2P也是固定收益類產品。只是由於各種原因啊,P2P現在變成了個獨門獨戶的專有詞了(攤手)。去年摩拳擦掌已久的監管方法終於出台,行業也開始走上規範化的一步。  P2P產品一般時間周期相對短,半年至1年居多,在養老配置資產中是一個靈活的前鋒。平均收益率眼下是年化9.6%,未來應該也是緩慢下降的趨勢,這也是市場自我調節的結果。  選擇上並沒什麼特立獨行的地方,規模大、風控強無疑是長時間投資最看重的閃光點。  不想花費太多時間研究,就從權威的網貸排名上的TOP10選擇也行。一些P2P平台在安全性上甚至可達到銀行理財級,只要你能在一堆撩人的收益率面前坐懷不亂。  高收益和高風險通常是一對雙生子,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對吧。  4、商業保險  適當補充商業保險,將會為老年生活更添一份心安。包括重疾險、意外險、壽險等。  醫保的報銷範圍是有限的,有一定比例是需要患者自己承擔,比如一些進口藥物等,而且看護費、營養費、誤工費等在罹患重疾時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在賠付方式上,醫保是實報實銷的,而重疾險是提前給付型,一旦診斷為重大疾病,拿診斷證明,商業保險會根據保額一次給付(這總比最後拿著發一堆票去報銷要方便多了吧)。  有房貸的小夥伴們,可以考慮總保額和房子總價相當、保險期限和還款期限差不多的定期壽險。 原因很簡單:如果在還貸期間出現人生意外,導致經濟收入中斷而無法繼續還貸款,結果可想而知,無疑也會給家庭帶來承重負擔。  另外,還有不少收益穩定的低風險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比如銀行票據理財、理財型保險等。  但人性時常弔詭,你覺得養老儲備金最看中安全,可當安全性得以保證時,卻又嫌收益低。等安全和收益都update之後,又忍不住想:「哎呀,來錢有些慢啊,收益再高些才好。」  很多時候,不是選擇太少,而是我們想要的太多。  這些年來,資產的多元化、全球化、組合化配置的必要性更加凸顯,儘管他們披著高風險的外套,但通過合理的產品(比如結構化產品)的風險約束,也能為你的養老小銀行添磚加瓦。  畢竟市場越動蕩,保底越是剛需。就和熱油一樣,雖然高溫傷人,但穿上圍裙保持安全距離,照樣能燒出香噴噴的糖醋排骨。  大風大浪對於人生閱歷不是壞事,但在經濟上還是盡量避免。中年以後,想重新翻盤遠比想像艱難,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暮年捲土重來的褚時健。  除此以外,以房養老、機構養老、互助養老等新的養老方式,或許未來也有更多人願意接受。人們也會意識到,只有多種方式搭配使用,才能構建出安逸的養老窩。  或許只有當我們老去,才能愈發體會到金錢的善意,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 願你在打造養老小金庫的路程中,「下定決心」後才去做的事情少之又少。也願我們的老年生活,是一道選擇題而非問答題。  作者:臨公子,LinkedIn專欄作者,一枚不正經的互聯網產品汪。微信號:臨公子的後花園(ID:hi-lingongzi)
推薦閱讀:

空巢青年
COVtab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患有房顫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如何看待「宅傻」這一觀念?
周珣:色香味中的溫情與恐怖(中國青年報 2009-6-9)

TAG:養老 | 危機 | 青年 | 青年危機 | 我們 |